首页 > 文章中心 > 蛟龙得水

蛟龙得水

蛟龙得水范文第1篇

“蛟龙号”深潜取得成功的当天,一件奇怪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目击者说,一个蓝色的UFO以极快的速度划过大西洋,就不见了。同时中、美、俄等国的科学家都收到了奇怪的信号,不知其意。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研究,最终由来自中国的外星无线电信号专家破译,大意如下:我们来自RT星球,在北纬32度24分、西经64度48分的地方,被一股巨大的引力吸了进去。SOS……

人们立即想到一个地方――“百慕大”。美国的科学家立即通过卫星定位这个区域,通过电磁波探测,发现在海面下约8 500米处有不明物体,并有信号发出。

全球多国首脑立刻集结开会,决定由中、美、俄三国为首成立国际联合救援组,并决定由刚刚完成深海9 900米探测实验的“蛟龙号”下水实施深海救援。一切准备就绪,只等蛟龙入水。“蛟龙号”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系统和强大的机动能力,关键是它自身的给养能保证带有10名潜航员在深海巡航48小时。世界顶尖的10名专家和潜航员已进入了船舱。“蛟龙号”入水了,人类的目光盯在了他们的身上。

“蛟龙号”下潜了1 000米。没有任何异常,队员们紧张的心情逐渐平稳下来。“蛟龙号”继续慢慢地下沉,周围的水都是深色的,一切都相当平静。

突然,有人尖叫起来,一个巨大的漩涡向船袭来,随着漩涡的快速旋转,“蛟龙号”剧烈震动并跟着旋转起来。有队员看到船体周围一起旋转的还有一些飞机、船只的残骸。突然,有一股强大的吸力把船给吸了过去。船内的一切系统突然失灵,灯光闪烁不定。队员们都趴在舱内,不敢移动。

“蛟龙号”被吸入了黑暗的深沟之中,周围一下子平静下来,各种仪器再度开始工作,数据显示深度为7 500米。“蛟龙号”经过这次考验,幸无大碍,这更加坚定了队员们的信心。

周围的海域一片漆黑,队员们打开了探照灯。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骇然,他们已经处在一个海底山脉之中,几艘上世纪的船只残骸散落在山梁上。这时,一只巨大的章鱼从残骸后面钻了出来,吓了队员们一跳。他们打开动物图鉴,发现这是一只史前大章鱼!在远古时代生存的章鱼,竟然在百慕大海底活了几万年!章鱼用它那带有锋利颚片的嘴,撕咬着船的甲板。“蛟龙号”趁它没注意,灵活地绕到一块大岩石后面。

“蛟龙号”的探测声呐突然发出“滴滴”的声音,显示有信号来自大约1千米的山间深处。循着信号的方向,“蛟龙号”灵活地躲避着障碍物向下潜。周围漂浮着许多的鹦鹉螺,这可是最难见到的海底生物。在“蛟龙号”的下面还有不少灯笼鱼,它们利用头上那个像灯笼一样的发光器正在诱捕食物。

突然,队员发现在两块巨大的岩石之间,镶嵌着一只四周发出蓝色光线的碟形船体,动弹不得。在“蛟龙号”内的大屏幕上,他们收到了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地球朋友,谢谢你们来救我们!”船长启动了“蛟龙号”的机械手托住飞船,可是无法撼动飞船。于是他又启动了“蛟龙号”上的钻头,在岩石上打孔,并在钻孔中安放威力极大的定向炸药。同时向外星人传送信号,要求他们在炸药引爆的同时,启动飞船逃离。外星人俏皮地回复:“OK!”

蛟龙得水范文第2篇

从教初中思想品德课二十多年的经验和体会使我认识到:教材虽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但是,每一本教材都是专家团队顺应时代的需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的实际,反复研讨斟酌,集体智慧的结晶。用好教材,使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得到更多的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是我们做教师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在尝试不断顺应学生的具体要求,照顾每个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变着花”的使用教材。在使用中我力求大胆实践,及时反思,认真总结,并不断地向专家,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一路走来,总结如下。

一、把教材“拓”着用

虽然现在的教学是分学科教学,但是各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知道,所有的教育都最终指向一个目标,就是培养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思想品德学科在这一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是具有广泛外延,所以它的教学绝不可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例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能帮助学生认识国情;依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古诗古文理解能力提高思想品德的审题、解题能力;借助数学坐标、数据图表的分析,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等。

比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中,涉及到地理学科中大量的知识。我就安排同学们课前准备相关的知识,如,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我国的资源分布图,我国的绿色覆盖的分布图等。了解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理资源上的差距,在人口生活风俗习惯上的不同等等。这样,课上同学们利于自己掌握知识,很轻松地理解到应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二、把教材“合”着用

教材在使用中要进行大胆的整合。

一节课内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调整教材的顺序。单元的顺序也可以在教学的前后次序上调整。比如,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理解老师”这一单元我就放在了教师节前后进行,结合教师节我请学生当老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使学生真正体会老师的角色和工作,真正地理解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善于交友的学习内容我提到了开学最初,让同学们一进校园,一进班级就先体会到善交益友的积极意义,误交损友的消极影响,给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转贴于

三、把教材“挖”着用

我们在谈到备课时总是说:要深挖教材。这绝对不是一句套话。教材摆在面前读一遍和读三遍的收获绝对不一样,认真思考一遍和仔细梳理挖掘三遍也绝对不一样。教材内容深入浅出,但是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就要有不同的处理效果。

在讲到 “创新”的相关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什么是生产力?教材中没有给学生详细的介绍。但是为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时候教师就要结合教材深挖内容,给学生做一个深入的讲解和剖析。

四、“不用教材”

再完美的教材也不可能饱含最新的信息,也不可能含有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教材的经典和严谨不能抹杀它在信息上的滞后性。尤其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学科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结合最新的时政,结合最新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是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另外,学生的变化和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在很多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上,我们就要撇开教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中。比如,在交友内容的学习中,涉及到男女同学交往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时,我没有使用教材上的例子和说法,而是直接组织大家观看央视的专题节目《长大未成年》中未成年少女怀孕的专题报道,观看后让学生写出心得感受。这样抛开教材,给学生更加真实和直接的震撼和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蛟龙得水范文第3篇

“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创造中国航天员首次“开飞船”的纪录,冷静、精确地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叶聪等三名潜航员也驾驭“蛟龙”成功到达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处,在世界最深海沟刻下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深纪录,甚至也是世界上同类型科学调查载人深潜的纪录。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成功下潜至7020米深度,在这个世界最深海沟写下了目前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深纪录。

本次下潜试验,“蛟龙号”进行了两次坐底,取得两个非保压水样和一个保压水样。在返航途中对可调压载系统进行了复核,发现注排水功能正常。本次试验完成了预定的试验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7000米海底,潜航员还向三位“神舟九号”航天员发出祝福,祝福同一天进行的“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蛟龙号”下潜至7020米深度,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

如果说仰头看天是对太空的无限向往,那么,俯视看海则是对深海奥秘的未知求索。“蛟龙”承载着探索深海的梦想下潜,成功到达7020米水深,是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也意味着深海梦想达到了又一个新的深度。人类无时无刻不想解开地球和自身起源的奥秘,探索深海或许就是这把打开梦想之门的钥匙。

与对宇宙的认知相比,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深海懂得多。海平面甚至几千米以下的深海世界,漆黑、寒冷、寂寞。看似孤寂的空间,却是多姿多彩、美丽得让人惊心动魄的生命世界,也上演着和陆地上完全不同的生存故事——高温下依然有生物生存,像陆地生物呼吸氧气一般悠然呼吸着二氧化硫等剧毒气体——用之前抵达6900多米海底的“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的话形容,“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印迹都比在这里要多,去过太空的更是多得多啦。我感觉自己好像乘坐太空飞船到了外星球”。

蛟龙得水范文第4篇

8月1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东北太平洋海域下潜到最大深度5180米,完成了沉积物取样、微生物取样、热液取样器ICL功能测试、标志物布放、6971通信测距等作业,进一步验证了载人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蛟龙”号下潜位置正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下称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内。该海域不但深度适合,更重要的是,早在2001年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底管理局曾签订合同,中国获得在东北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可进行多金属结核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该合同签订之后,“蛟龙”号随之立项研制,此次下潜亦可算对该区域的勘探行动之一。

而恰在7月20日,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国去年提交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申请,这是一块约1万平方公里的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预计“蛟龙”号也将成为此海域矿藏勘探的主力之一。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告诉《财经》记者,长远来说,勘探区申请是基础性工作,这些矿区为“蛟龙”号应用提供了场所。

“集大成者”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5000米级水深,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到达占全球面积70%的海洋深处进行探索。

此前深海技术远非中国强项,在“蛟龙”号立项之初,中国曾经研制过的最深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

2002年,科技部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七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声学所等国内约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技术以引进消化吸收为基础。

“蛟龙”号长为8.2米,宽3米,高3.4米,型似鲨鱼,稳定翼呈X状布置,推进器提供不同方向的推力矢量。空气中重量约22吨,有效负载220公斤(不包括乘员重量)。其功能有沉积物和浮游生物定点取样、富钴结壳区域小型钻芯取样、测量水温、获取水样、绘制高精度测深侧扫地形地貌图、特定目标(如沉船等)的照相和摄像、深海装置的定点布放与回收、海洋结构物(如管道和电缆等)的维护与检查等诸多方面。对于其是否涉及军事用途,相关人员未提及。

“蛟龙”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集成,仅声学系统就包括:水声通信机、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避碰声纳、成像声纳、声学多普勒测速仪等,这些就像“蛟龙”号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为其提供通信、测速、障碍物探测和地形地貌探测等功能。控制系统相当于“蛟龙”号的“大脑和中枢神经”,以采集载人驾驶员的操作指令及各种传感器的反馈信息,通过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判断,输出指令控制各种执行机构,使潜水器完成各种动作,同时又将全部信息进行存储,重要信息在人机界面上进行显示,为潜航员驾驶和指挥员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此次,“蛟龙”号配置的水声通信机和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的核心技术皆为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发,已获得多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据“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中船重工第七二研究所副所长崔维成向媒体透露,从“蛟龙”号部件数量比例而言,目前的国产化率达到58.6%,只有非核心零部件进口。

不过,在研究人员的表述中还是强调了“自行设计、自主集成”,这表明该潜水器是一个集大成者。

崔维成和“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等人在2008年曾撰文表示,对于潜水器来说,无论是载人的还是无人的,最核心的技术实际上是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国外很多潜水器设计公司把设计和集成技术当做他们的技术秘密,而所用设备均用采购方式或委托他人研制。

崔维成等人坦承,尽管该深潜器是中国自己设计,但主要关键设备借助国际合作。中国通过该项目购买和调试引进的设备,基本上掌握了其原理,如水下电机、水下推进系统、液压源、高压海水泵等。另外,在钛合金超塑成形加工和深海浮力材料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也进行了配套的国产化研究。

水下装备研发并非易事,其挑战主要来自水下恶劣的环境,如低温高压。水下5000米的压力相当于500个大气压,这就要求装备体积小、质量轻、耐海水高压和腐蚀,还要配备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刘涛告诉《财经》记者,每次下水,都要分阶段试验,需要根据现场感受来完善。如高清视频摄像机和灯光都曾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均需在实际摸索中解决。

刘涛分析,相比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独特之处在于:其一,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比如海底有火山喷口,就需要悬停进行目标搜索和定位;其二,具有高速水下通讯功能,可以将潜水器在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母船的指令也可以实时地传给潜水器;其三,高效能源,其所配置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很大。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在悬停状态下工作15分钟,而水下悬停耗费电能很多。

深海壁垒

当前,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已研制成功世界仅有的七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永耀分析,日本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是领先的,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载人深潜器SHINKAI 6500就达到6500米深度,主要因为日本岛的生存环境所致,需要进行地震带的观测以及资源勘测。

国家海洋局前局长孙志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尽管中国已相继研制出6000米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3500米无人缆控潜水器、电视抓斗取样器、深海侧扫声呐和浅地层剖面仪等设备,但中国深海技术领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特别是调查船舶和装备能力严重不足。这刻画的正是“蛟龙”号遇到的问题。

“蛟龙”号的支持母船是由地质考察船改装而成的“向阳红09”船。刘涛对《财经》记者表示,这只是临时性的试验用船,专业母船还待立项建造。

“向阳红09”船龄已经超过30年,其噪音问题致使水声通信质量受到干扰。为了确保“蛟龙”号和母船间指令、数据和图像通信正常,在潜水器下潜期间船长只能被迫关掉母船上的一台主发动机,原因之一为噪声大,影响水下通讯。

完成水下通讯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就是传感器。对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郭子祺分析,中国在传感器研制方面不佳,所需部分传感器为国外进口,然而只有自己制造,研究人员才能精确分析、处理数据,否则会遇到难以分辨噪音的尴尬情况。

传感器研发滞后已在业内呼吁多年。由此亦可见,深海技术虽然是制高点,但高新技术装备研发不易,有些需要很长的研发周期。

丁永耀说,“我们的海上有效工具要少得多。”据公开资料,中国在海底勘探中使用的主要高新技术仪器设备中,多波束测深系统,系自美国引进,该系统可高效、精确地测量海底地形,通过其后处理系统,同步进行地形图绘制;深海拖曳观测系统,亦引自美国,该拖曳系统水下有拖体,拖体内装有摄影机、照相机、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声呐、测深测高声呐等,可进行大面积观测勘探。

其实,在中国申请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过程中,给予支撑的是“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系1994年7月由中国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是一艘5600吨级考察船,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称,即使如此,这头“老牛”目前仍是中国的主力舰。

在2002年做了一次现代化改装后,“大洋一号”新增动力定位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先进的深海调查设备和系统化的实验室布局,船上共有十多个实验室,分布在三四层船舱。今年8月5日,“大洋一号”船在东太平洋洋脊南纬3.1°附近发现了热液硫化物区,并成功取得热液硫化物样品。

《财经》记者获悉,国家正在筹备“大洋二号”等考察船的建造立项。中国也已研制了6000米水下多金属结核观测系统,其所载观察设备与深海拖曳观测系统类似,只是作业方式不同。

丁永耀说,中国之前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方法去了解海底情况,如拖网,但效率极低。如今,载人深潜器身临其境地去观测,更准确更深入。

深海开发不仅需要载人潜水器,亦需要保障和支撑基地,青岛市所辖即墨市鳌山卫镇正在建设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蛟龙”号将入驻于此。丁永耀对这个基地甚为看好,他忆及1991年被邀请到日本参观潜水器,令人叹服的不仅是其周全的检测设备,更重要的是其后勤优异的表现,“有码头维护,一大批技术人员在做支持工作,下潜三个人,起码有五六十个人为其服务”。

一位接近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人士透露,基地选址青岛并不算理想,因其距深海太远,而南海“一个小时出去就是1000米的深海”,只是由于其国际争端较为敏感,只好舍近求远。

深海“圈地”

“蛟龙”号此次下水亦带回5000米海底锰结核样本。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洋锰结核调查。1991年3月,得到15万平方公里的大洋锰结核矿产资源开发区,同时继印度、法国、日本、俄罗斯之后,成为第五个注册登记的大洋锰结核采矿“先驱投资者”。

8月2日,中国大洋协会宣称,中国再获1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这是自国际海底管理局2010年5月7日通过《“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后,接受和核准的第一份矿区申请。

中国所要勘探的这片矿区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限定在长度990公里、宽度290公里的长方形范围内。这也是继2001年在东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后,中国在国际海底获得的第二块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海底矿区。

多金属结核是研究较多和关注度较高的深海矿产资源。多金属结核由铁、锰的氧化物以及淤泥矿物的自然积聚形成,主要是锰结核、铁结核、硅结核和碳结核等。而多金属热液硫化物含有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一般形成在水深至3700米处。

深海矿区不同于陆地上的圈地。深海采权理论上不影响其他国家的其他海洋活动。区域获批原则是先来先得。但任何国家没有,只能由国际海底管理局来管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行使。

“国际海底管理局对我们的财力和技术没有疑虑,主要考虑是环境问题,尤其是国际海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金建才表示,未来开采要有环境预警原则,比如,今后的商业开采区域不应该在活动的热液喷口。热液即当洋壳断裂或裂隙形成的高温流体会高速喷至海底,与海水接触混合后喷发。因为热液喷口的生态系统较为特殊,且脆弱,国际社会对此尤其关注。

蛟龙得水范文第5篇

辛峰亭位于虞山东岭之巅,沿着仲雍墓和言子墓道或盘山公路可以直接上去。

我和妈妈沿着仲雍墓和言子墓道往山上走,远远的就看见了辛峰亭,辛峰亭整个儿是黄色的,呈六角形,砖木结构,单间重檐,攒尖顶、外观两层、飞檐翘首,小巧玲珑的,好看极啦!

我们来到辛峰亭里,只见辛峰亭的内壁有一块石碑,石碑上有一头像,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模模糊糊了,头像上方有几个同样模模糊糊的字,我看清了几个大字“许真君像”。那下面刻着的那些密密麻麻斑驳不清的字一定是纪录了许真人治蛟龙的经过吧。

相传,宋代开宝年间,有一个十五四岁的放羊娃,经常到这山坡上来牧羊。

有一天,放羊娃又上山坡上来牧羊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下起雨来了。放羊娃便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忽然,从山包上下来七个小人,这小人不足两尺,光秃秃的头,有眼无眉,有洞无鼻,有嘴无牙。

“你们是什么怪物?”放羊娃惊叫道。一个腰缠红布头的小人说:“我们是这儿的蚯蚓,在这儿的山坡上受日月精气已经有五百年了。现在只要到大海里去,我们就可以变成蛟龙,一成蛟龙,我们就可以翻江倒海,吞云吐雾,上可升天,下可入地。但这儿离大海太遥远,所以,请你把我们带到大海里去吧!”放羊娃答应把他们送到大海里,于是,把它们装进一个瓦罐里。然后,日夜兼程,把他们带到了大海边,拿出罐子把他们到入大海,顷刻间,巨浪翻滚,波涛中探出七条蛟龙来,向放羊娃点头致谢。

过了几天,虞山山坡上忽然电劈雷鸣,洪涛滚滚。洪水冲毁了田地,冲垮了房屋。七条蛟龙瞪着铜铃眼,头顶水牛角,在洪水中见畜牲就吃,见人就吞,放羊娃的羊也被叫龙给吃了,放羊娃叫苦不迭。

一天,一个老头来到了虞山脚下,这老者背着斗笠,肩上插着把剑,腰间吊着个葫芦,手拄竹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口中则吟诵:

“云游数十载,解人于危难。乐矣不知老,忘却甲子年。”这个老者就是许真人,他从小学过法术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总是解人危难,救人疾苦。再说,放羊娃因助蚯蚓变蛟龙,所以正在找能治蛟龙的人。这日,他遇上了许真人,便叫许真人去收复蛟龙,后来许真人轻而易举的就把七条蛟龙收复了!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亭子,极目远眺,望见山前的尚湖,又能远眺东南的昆承湖,难怪在南宋嘉泰初始建时取名为“望湖亭”;登临送目,视野开阔,湖、田、城尽收眼底,难怪南宋嘉定三年又改名为“极目亭”;此亭后来几没荒野,一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新建此亭,因建在城的西边,按照天干地支方位,取名“辛峰亭”。今天这亭看起来虽然有点破落,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登临的心情,临风远眺,尽收眼底的虞城山水,让我感受到了常熟青山秀水,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

历史文献的记载,民间的传说,都给这辛峰厅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这是真蛟之亭,是常熟古城的幸运之亭。那些文人墨客到此,极目西湖(即尚湖),眺望虞城风光,无不激情抒怀。徐次峰的《极目亭》有“几点归舟破暮烟,数行雁字落霞边。”明代诗人谢肃晨登极目亭,有“虞山积翠横东海,上有岩绕极目亭。井屋鸡鸣穿晓雾,石潭龙影落秋螟。”

如果你在傍晚时分,登临辛峰亭,夕阳西下,辛峰亭沐浴在霞光中,黄墙碧瓦,更显其优雅。在辛峰厅中远眺西湖(即尚湖),浮光掠影、白帆点点、雾气似轻纱飘忽。当夕阳西下,霞光退尽、古城万家灯火,那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古城装扮得分外妖娆。而辛峰亭也在五彩灯光中闪烁,与虞山门相互辉映,成为古城的一部分。有道是:

“古城虞山十八景,

遥看辛峰夕照亭。

相关期刊更多

黑龙江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