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殇

国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殇范文第1篇

序: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房屋、桥梁倒塌,人员伤亡,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截至5月1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经造成34073遇难,245108人受伤。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是为国殇

汶川横祸自天来,地陷山崩迅若雷。

十万生灵埋瓦砾,九州血泪洒尘埃。

几家劫后余完室,三日国殇究可哀。

百废待兴风正举,同心赴难莫迟徊。

国殇范文第2篇

血浴腾冲

1944年5月11日晚,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和盟军缅北作战及收复滇西失地,在夜幕掩护下,集结于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总司令霍揆章的指挥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江行动,拉开了滇西反攻战役的序幕。

第二十集团军主要担负进攻腾冲之任务。各进攻部队自5月11日7时至12日拂晓,只用了10个小时,便渡过怒江到达西岸,并开始向高黎贡山各要隘背水仰攻。

高黎贡山,横踞怒江西岸,绵延数百里,日军防卫工事所在的最高峰海拔3200余米。日军居高临下,在山之绝顶冷水沟,南、北斋公房等战略要隘,筑有堡垒式坚固据点、鼠穴式散兵壕、蟹洞式掩体、鸟巢式树上工事,其连贯串通,绵延百里,易守难攻。此时,时逢雨季,淫雨连绵,使远征军运输、给养十分困难,将士缺衣少食,疾病频起。然而,在滇西民众的大力支援下,远征军将士胸怀民族仇恨,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经顽强进攻,攻克了高黎贡山。此战至6月21日结束,历时41天,与敌血战40余次,歼敌1000余人。

高黎贡山之战后,远征军经短暂休整,于6月27日向腾冲城郊之飞凤山、来凤山等十余处日军据点发起攻击,扫清了腾冲城日军。8月2日下午1时,第五十四军各部分别由县城东、南、西、北四面展开了极其艰苦而壮烈的攻城战斗。

腾冲古城墙高8米有余,系以巨型条石砌成,甚为坚固。日军在县城盘踞两年,又构筑了若干钢筋混凝土工事,城内街道壕道纵横,暗堡密布。城内守敌为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和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共计3800人。

攻城伊始,远征军以火炮、炸药破坏城墙,利用烟幕掩护,靠竹梯登城垣。因城墙坚固,爆破困难,且日军火力猛烈,进攻迟缓。后电请盟军飞机轮番轰炸,炸毁城墙及敌工事堡垒多处,远征军利用城墙缺口,由南而北,自西向东攻入城内,与守敌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坑道肉搏战、逐屋逐垒的争夺战。

激战中,腾冲民众在县政府的组织和安排下,对远征军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第五十四军预备二师第六团方诚团长在战记中曾写道:“本师开始攻击之际,白发苍颜之老先生,西装革履之少爷公子,男女学生,乡镇保甲长和民众等,均争相驮沙袋,担子弹,送茶饭,并有许多太太小姐,成群结队地跟在部队后面观战,好像赶会看戏似的。此时官兵精神异常振奋,几不自知是在打仗。”民众的支持和鼓励,激励着远征军将士。经过44昼夜栉风沐雨、血肉横飞的激战,终于在9月14日10时,于县城东北角将顽敌全部歼灭,除52人被俘外,其余均被击毙,边疆重镇得以光复。

腾冲战役自横渡怒江至克复腾冲县城,经大小战斗80余次,历时4月有余,共俘日军官4人、士兵60余人、营妓18人,击毙敌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余人,日兵6000余人。中国军民及盟军亦付出了重大牺牲:远征军阵亡军官493人、士兵8178人,地方军497人,共9168人;腾冲民众随军作战及赴义死难者6400人,美军阵亡将士19人。

建墓园以志英烈

为了让人们世代不忘国耻家恨,永远记住烈士的英名,腾冲光复后不久,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和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首倡为烈士建立陵园。1944年11月16日,“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建筑委员会”在腾冲成立,推举霍揆彰为主任委员,李根源为副主任委员,集团军少将高参孙啸凤具体负责工程的监修。协修的地方官绅有腾冲县长刘楚湘、腾冲善后委员会主任尹明德,以及刘绍和、董友薰、董传士、张鹏图、谢树楷等11人。烈士陵园园址,由霍揆彰亲自勘定在腾冲县城西南的小团坡――一座海拔1662.7米的圆形小山。陵园整体建筑布局设计仿南京中山陵,设计图样由纪念建筑委员会审核确定。烈士陵园园名由李根源取楚辞“国殇”篇名,称“国殇墓园”,取“为国牺牲的忠烈永垂不朽”之义。

战后的腾冲,百废待兴,政府和军队均无力出资修建陵园。1945年1月2日,霍揆彰主持召开纪念建筑委员会专门会议,决定筹集建筑基金的两大主源:一是分头向社会募捐;二是没收敌伪逆产和附敌人员的罚金。墓园筹建委员会先后共筹集资金7500万元。2月14日,李根源奉命自重庆回滇西办理战争善后事宜,听取了纪念建筑委员会建陵园进展情况报告后,提出“将9月14日腾冲光复日定为‘重光节’,每逢此节日,全县人士均以献英烈”的建议。

1945年1月15日,国殇墓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于上午9时举行破土奠基典礼。3月25日,举行忠烈祠上梁仪式,各项工程紧张有序地进行着。6月,军政当局根据墓园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及政治上的需要,决定在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八周年纪念日这天举行纪念抗战八周年、国殇墓园落成和公祭抗日烈士大会,并在这天组织一次规模盛大的“七七”献金活动。腾冲县政府、纪念建筑委员会对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行了详尽、周密的部署,设立了“纪念抗战八周年、国殇墓园落成和公祭抗日烈士大会筹备处”,下设总务、招待、宣传、献金四股,负责办理各项具体事宜。7月2日,县政府批准了地方首绅金殿书等人关于“倡办全腾水陆大会,超拔阵亡将士以妥英灵。恳请钧府出示禁屠5天(自7月3日起至7日止),城乡均斋戒素食,各汤馆不得售卖荤腥,以表虔诚而求合县平安”的公呈,并颁布相应的布告和训令,昭告全县人民一体遵照执行。据李根源在国殇墓园落成大会上披露,陵园建设工程耗资6000多万元,捐款余额用于国殇墓园附属建筑续修等。

1945年7月7日,纪念、公祭大会于上午10时在国殇墓园隆重举行,各机关、学校、团体、部队、美军代表和各乡镇代表、县城及城郊的广大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一庄严而热烈的大会。公祭大会收到的花圈、祭文、挽词、挽联之多无法统计。国殇墓园落成后设有国殇墓园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国殇墓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来凤山北麓、中印公路北线右侧,大盈江、叠水河瀑布、毗卢寺、龙光台等胜景环列,四周筑有矮墙,占地5.33公顷。主体建筑大门、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同列布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松、杉、竹、柏、杜鹃、山茶映衬其间。在忠烈祠后小团坡顶建有高十余米的纪念塔。纪念塔上部有霍揆章题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斗士纪念塔”,下部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

与纪念塔、烈士墓、忠烈祠等相对的大门左侧墙边,筑有含陪祭意义、象征侵略者惨败的“倭冢”一座,内埋侵腾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桑弘大尉的尸体三具。

在蓊郁苍劲的香樟、青松掩映下的忠烈祠,悬挂着孙中山的遗像,上有“天下为公”的横额,左右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联,下嵌“总理遗嘱”。两侧墙壁上嵌有抗日阵亡将士的名录碑和孙科、陈诚、于右任、龙云等及地方爱国人士的挽诗、悼词。祠外枋柱上,有于右任、李根源等的题额,有卫立煌、霍揆章、周福成、阙汉骞、顾葆裕等各级将领的挽联。廊沿上还有《忠烈祠碑》、《国殇墓园落成祭文》、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答田岛书》、签署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重要碑记20余方。

陵园内,有《腾冲抗战》图片、实物展。展厅内展出版面101块、纪实照片290张,实物百余件。这些珍贵的史料,是国殇墓园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粹,再现了中国远征军、盟军和腾冲人民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而作出重大贡献的缩影,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不怕牺牲、誓死卫国的民族精神。

国殇范文第3篇

悲痛之中,我们惊喜发现国家对于死者的尊重,对于生者的关怀。主席的一句“任何困难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气壮山河,振奋人心;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不断深入震中地带,安慰残寡,拥抱孤女,与地震人民同患难;人民在如此困难的天气和地址环境下,用双手当工具,用天地当床被,被外电惊呼:“这到底是怎样一支军队?”。

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正是我们自己。一直在和平时代生活,我们自己都不禁疑问我们自己的民族心和荣辱感到底还剩余多少。恰逢奥运之年,本想借此机会完成大国崛起,却成多事之秋。然而,面对灾难,我们却表现的异常镇定而团结:看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捐钱捐物,泪流满面;看小朋友们砸碎存钱罐用稚气的双手给灾区的小朋友们送去温暖;看全体国人首次在哀悼日为普通民众的逝去驻足默哀,并在其后高呼“祖国万岁,四川加油”;看全球华人同时放下杯葛,抛开意识形态的隔阂,激荡华人的热血;看西方列国,不得不认同中国政府此次决断,虽总有蝇蝇苟苟作秀揣测,却终有国际友谊精神“患难见真情”。

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是一个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国家!这是一个经历过多少次苦难,遭受过列强的国家!这是一个万众一心,不畏艰难的国家!这是一个有勇气面对痛苦,擦干眼泪,用自己的点滴在废墟上成就不屈民族脊梁的国家!

我们,不分彼此,不分民族,不分长幼,不分男女,不分工种,不分贫贱,正在通过这次灾难,凝聚我们久埋心底的民族向心力。国殇之时,方显大国气概。

在“我们”之中,企业成为积极而有效的一员。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捐钱,捐物,并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积极参与赈灾的行动之中。在这些企业之中,我们尊敬那些国有大型企业。诚然,他们的捐赠资金让我们动容。但我们更应该尊敬那些中小企业,那些民营企业,可以说,他们确实在以中国人的良心来捐献。当然,我们不主张那种以金额多少来判断良心大小的理论评判企业的行为,我们也不认同那种不捐钱就代表企业冷血,成为日后抵制他们的不理智看法。企业当然有自己的权利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赈灾的规模,但我们也有权利来更加尊重那些捐赠规模与当年利润之比更高的民族企业。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权利来监督那些已经宣布捐款的企业,监督他们是否能够履行自己的诺言,而并非把捐赠当成一种另类的广告和走秀。我们注意到年初的雪灾之后,有政府部门曝光了部分未履行诺言的企业,我们为这种做法叫好,国难之时,如果还有这种不义之举,当称“民族败类”。这样的企业,哪儿有资格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消费者?

国殇范文第4篇

曾几何时,中国的PC市场(主要是台式PC)是国产品牌一统天下。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PC产业的增长点开始从台式PC转向笔记本电脑,规模化的竞争优势越加明显,这个时候,中国的PC产业及厂商对于这种变化显得过于迟钝,加之笔记本电脑的门槛相对于台式PC又较高,中国的PC厂商这两年迅速走向衰落。

那么,为何曾经在台式PC时代百花齐放的国内PC品牌,尤其是二、三线PC品牌在PC产业转型之时,却纷纷落马?近日,七喜电脑董事总经理毛骏飙在接受南方媒体采访时,颇有道出原委的味道。缘由是由于七喜电脑在英特尔所谓的分级合作名单中被降级,此降级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加大七喜电脑的成本,这对于本已亏损且竞争乏力的七喜电脑意味着,将失去最后一个可能的竞争优势。

笔者认为,价格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市场和用户的选择,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应在同级别、同规模的PC品牌和厂商之间。否则盲目地以价格战攫取市场份额,对于二、三线的PC品牌将意味着灭顶之灾。原因很简单,由于PC的规模效应,如果没有规模就很难盈利和生存,而规模的形成,又与PC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市场洞察力以及PC产业狭小空间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这些都是企业的内因。如果不具备这些内因的话,只是肤浅地以为低价格就可以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其结果可能是不但没有出货量,利润也会下降。从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七喜电脑将自己PC业绩的亏损仅仅归咎于上游的芯片厂商英特尔本身有失偏颇。

如果基于上述的事实,接下来就很容易理解英特尔为何要对七喜电脑降级了。这里不是对七喜电脑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是对于像惠普、戴尔、Acer和联想这些主流PC厂商是否公平的问题。试想一下,面对PC出货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级的厂商,如果英特尔始终采取同级别的对待,对于出货量高的PC厂商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如何体现?

国殇范文第5篇

浩劫突至,家国巨殇。覆盖十几个省份的年初冰雪灾害的痛苦记忆还没有完全过去,四川汶川又发生了8.0级地震,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0560人遇难,352290人受伤,26221人失踪。如此巨大的数字,令人无比震惊。前两天还在为风暴中死去的数万名缅甸人的悲痛,现在灾难则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了中国。

面对大灾,无数个人和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积极参与献血,帮助灾民共渡难关,展现了同胞情、爱国心以及人性之美。同时,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也作出了即时响应,向灾区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表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台塑集团捐款1亿元人民币(下同),台湾鸿海集团捐款6000万元,台湾润泰大润发公司捐款5000万元,台湾富士康科技捐6000万元;中国工商银行捐2600万元,中国银行捐640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捐5104万元,中国平安)在前期捐款500万元之后追捐3000万元……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则在14日晚间宣布,中国人寿设立的“国寿慈善基金会”将承担所有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成长至18周岁的相关费用。

在这个根本无法列举完的名单中,我们向所有表达爱心和责任的企业致以敬意。伴随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中国出现了一批大型甚至是超大型企业,它们实力雄厚,部分企业还打入了世界500强。在这次赈灾过程中,很多企业用自己的行为向社会展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光彩之处。

企业需要积累,不能用力过猛,不自量力地表示社会责任可能会贻误企业发展。但必须应该表明的态度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企业应该展现出社会担当,特别是那些大型和超大型的国有企业更应该如此。

在这样一个数十年不遇的大灾面前,吁请那些利润动辄百亿甚至千亿的超级企业进行捐赠,也并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如果大家打开一些著名网站的论坛,随处可以见到“晒晒企业捐赠单”的帖子,有网民对一些大型企业指名道姓进行评点和呼吁,也有网民对台湾企业和大陆企业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因为,有的超级企业的捐赠数额,无论与自身实力相比,还是和同类型同规模的企业相比,都有明显不符和差距,更有甚者,至今没有看到它们行动。有些整天在舆论面前风光的亿万身价的企业家们,在灾情到来的时候,也不见他们的身影。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国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商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骨伤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