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婺源游记

婺源游记

婺源游记

婺源游记范文第1篇

站在婺源旅游集散中心大门口,武汉游客刘先生手中拿着一张婺源“景点示意图”,看到江湾、李坑和汪口这三个景点上面都画上了圈,忍不住摇头。他告诉记者,在大厅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跟他说了,这三个景点不能进,“驾车4个多小时,从武汉来到婺源,就是冲着江湾和李坑来的,想看一看名人故里和小桥流水人家。”刘先生抱怨说。

被关闭的李坑、江湾和汪口三个景点均归属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婺源旅游公司”)旗下。该公司在当地共开发旅游景点14个。记者在当地了解到,景点关闭的直接原因是村民在景点门口阻拦游客进入,为保证游客安全,该公司关闭了景区。景区村民称,由于和县政府及婺源旅游公司关于收入分成的方案不能达成一致,他们只能以此来捍卫权利。

一月连关三景

8月14日上午9时,江西省婺源县旅游集散中心门口,导游汪琴带着从北京来的一批游客正要去江湾景点游玩,突然接到了当地旅行社的紧急通知,说江湾景区紧急关闭,游玩景点改到晓起景点。

“肯定是村民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地一家正在集散中心揽客的旅行社业务经理戴虹说,前几天刚刚发生过一次,当时景点关了3天,才又开放。14日下午,来自九江的一辆旅行车载着一车游客,都到了汪口景区门口,导游一下车,就有景区工作人员告诉他,景区暂时关闭,不接待游客。

景区检票口的大厅里,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坐在检票口。旁边的休息室内,坐着数十名警察,气氛异常。据说,这是为了防止事态恶化。

据戴虹介绍,汪口和江湾两个景区都因村民阻拦游客而先后关闭,与早前的李坑关闭事件如出一辙。

7月13日,婺源另一重要景点李坑的村民因半年未拿到旅游门票分成费,阻止游客入内。此后,婺源旅游公司宣布关闭该景点,至今没有开放。

8月11日,汪口的村民在景点门口集合,阻止游客入内,婺源旅游公司当日宣布紧急关闭。

李坑景点所在的秋口镇党委书记洪文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李坑景点现在仍处于关闭状态,但他否认关闭景点是因为村民门票费分成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在对景区的环境进行整治。

洪文胜说,7月13日,李坑村的村民开始在村口阻拦游客,本着为游客的安全考虑,婺源旅游公司关闭了景区。那之后,婺源县政府为创建旅游示范县,开始整治景区内的违章建筑,因此一直关闭到现在。

李坑村村民李喜进称,“我在已经取得了土地使用权的宅基地上建房子,建一次,拆一次,到现在拆了6次。”

洪文胜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李喜进的房子是拆了6次,村里现在还有几幢违章建筑。

“婺源正在创建国家旅游标准示范县,我们正在配合政府,对李坑景区内的许多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婺源旅游公司总裁秘书何文说,“(另外)现在很多村民卖的东西可能是没有质量保障的,有可能损害游客利益,公司必然要求将违章建筑拆掉,在食品的管理上更加规范,村民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自然就会有所反应。”

分成之争或为导火索

8月15日,江湾、汪口两地的村民再次到景区门口集合。“第一次拦路的时候,县领导来了,答应我们8月14日之前,一定就分成费的事给一个答复。”江湾村村民江鹏说,但是过了期限,政府仍未答复,他们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捍卫权利了。

“同样是旅游景点,都是一家旅游公司的下属,差距太大,我们的门票分成才150元,10公里以外的李坑村民已经一两千了。”汪口村村民吴兴华说,这么多年,他都是领150元的分成,从来都没见过村里与旅游公司签订的合同,也不知道分成费怎么算,“给多少就是多少”。

李坑自2001年被开发完成,至今已有10年。景点的门票价格从10元涨至现在的60元,村民们则经历了100元、200元(当时承包景区的公司替村民支付各种农业税费)、1300元等不同的分成阶段。

“每人每年1300元(每人扣除70元的捐款,实为1230元)的分成费,还是门票价格30元的时候制定的。现在门票涨到了60元,我们的分成理应也翻一番。”村民叶进宝说,1300元门票分成合同去年年底就结束了,今年开始签新的分成合同,前后经过10多轮的商谈,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6月24日,李坑村民代表、婺源旅游公司和秋口镇政府三方再次坐到一起,就门票分成一事进行谈判。

“一直是镇政府和我们谈,我们坚持分成费2000元,但他们称只能给1600元。”叶进宝认为,婺源旅游公司和政府在“糊弄”他们。当时公布在黑板上的单景点单门票收入显示:102/6=13元。叶进宝说,这是个明显的错误,一张通票价格为180元,去除各项税费后,实际为102元,平均每个游客游玩的景点以6个计,每个景点的收入应为17元。

洪文胜表示,发现有出入后,县政府立刻要求审计部门介入。“审计后的结果是,李坑村村民的分成费为每人每年2100元。”

“这个数字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我们和村民已谈得差不多了。”洪文胜说,村里没有违章建筑的村民,目前已经领到了半年的分成费1050元;同时,旅游公司就分成费拿出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定额固定增长方式。2011年村民分红确定为2100元作为起点,在合作开发协议期间,每5年在原有分红基础上,按5%的增幅递增至协议期满;方案二,定额定期方式。2011-2015年村民分红确定为2100元,2016年之后的村民分红金额由村民与公司另行商议。

李坑村第五小组小组长李喜进说,村民不同意这两个方案。他们称:“分红为2100元可以接受,但是景点门票价格如果上涨,分成必须同时上涨,还要同步兑现2011年起3年内投资3000万元对景区进行深入打造的承诺。”

李坑村民分成费一事尚未形成协议,汪口、江湾景区的村民也开始通过在村口拦截游客、迫使景点关闭,促成问题的解决。

“婺源模式”瓶颈已现

今日之乱,始于婺源当地旅游景点的管理模式的演变。

2001年,李坑村以企业模式经营旅游。当年9月13日,李坑村委会与婺源县金牛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经营旅游景区协议书》。金牛公司的景区旅游开发的范围包括李坑村中书桥以内(即整个景区规划区)。这份协议的合作经营期限为2001年9月18日-2021年9月18日,为期20年。

协议显示,金牛公司全额带资入股,李坑村委会以李

坑自然景观资源参股组建“婺源李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李坑村委会设立民间管理协会,配合旅游开发公司开发经营。

按照这份协议,前10年(2001年9月18日-2011年9月18日),村民以19%的比例从门票收入中抽取分成,镇政府8%、村委会4%,金牛公司享有收益的69%(其中包含景区内作为古宅允许游客参观的农户享有5%的分成)。

金牛公司经营了前6年,2007年9月,婺源县政府开始收购各景区。

“婺源县政府本着‘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经营理念,开始引资组建婺源旅游有限公司。”婺源旅游公司总裁秘书何文介绍说,婺源旅游公司注册1.88亿元,由政府牵头,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收购分散经营的各景点,并聘请评估机构对景点的资产进行评估。

“当时就是以县政府的名义强行收购,绝对不是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非常不情愿将经营了多年的景点卖给婺源旅游公司。”在汪口经营了两年的郑维畛说,他从2005年开始承包汪口景区,与汪口村委会签订了50年的合同,前期投资了180多万元,后来追加了100多万元,至2007年被收购时,通过两年多的经营,已经颇具规模。

婺源本地人姜松路和几个朋友合伙,于2001年6月8日,投资17万元,承包了彩虹桥的景点,通过多年运作,到被收购之时,景区的年收入400多万元。

姜松路说,“刚开始,我们坚决不同意被收购,最后没有办法,朋友家人都劝我,不要硬扛,于是就转让给婺源旅游公司了。”

姜松路说,当时他和几个合伙人提出的转让价格为1500万元,但最后820万元就卖了。“经营了6年,我们把全部的利润都投资到景区的后续建设中,自己几乎没有收入。现在眼看要受益了,政府就要我们转让。”“前期我们播种了,现在别人来收获果实。”姜松路愤愤然说。

2001年以后,婺源县步入全民旅游时代。姜松路说,当时婺源县政府鼓励民间资本从事旅游业的开发,一时间,县里涌出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景点,这些景点多则投资上百万,少则几十万。大多以古村落为基础,开展游古村部落、赏田园风光的旅游项目。

来婺源旅游的游客立刻呈井喷之势,游客人数从2001年的24.7万人次跃升到2002年的100.4万人次,旅游收入从5000万元增长到1.03亿元。

婺源旅游公司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2007年,婺源旅游迎来了“第二次跨越”。是年,当地组建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今年6月,有关部门还在婺源举行了‘婺源模式’研讨会,专门研讨婺源‘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何文说,婺源的这种模式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不少地方都来取经。

何文表示,按照这一经营模式,婺源旅游公司既要发展旅游经济,又要保护古村落,在保护过程中,自然会损害一些农户的利益,“比如,要拆除一些农户的商铺棚子,他们的收入就会受到损害,因此这是一个矛盾体”。

李坑村民对婺源旅游公司给出的说法并不认可,村民李辉说,婺源旅游的发展,确实给村民带来了较好的收益,以他家为例,经营一个茶楼,搞点“农家乐”,一年纯收入4万元左右,“但是现在听说要拆除我们的茶楼,我基本上就没有收益了,还得和原来一样,去外地打工。”

婺源游记范文第2篇

江西婺源,位于赣东北,东临国家历史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旅游胜地黄山,南接亚洲铜都德兴铜矿,处在黄山、庐山、三清山、九华山、龙虎山、武夷山、鄱阳湖、千岛湖等华东黄金旅游区域的腹地,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婺源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素有“书乡”、“茶乡”、“山乡”、“水乡”之称。

“书乡”文化绚丽多彩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历代名人遗迹较多,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游览时留下的遗迹。走进书乡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其中,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

古文化――“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婺源历代文才辈出,代有名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代爱国将士汪,清代音韵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2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的婺源博物馆,珍藏商至清各类文物1万余件。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古建筑――境内独具徽派风格的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遍布乡野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为我国明清古建筑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县之一。其中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著名的“俞氏宗祠”、“百柱祠堂”气势恢宏、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殿堂”。三雕的内涵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戏文故事等等,还有一些几何形图案。有写实记像的,也有写意变性抽象的,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些三雕艺术是当地人生活的写实,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体现了强烈的艺术创造力。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固体的文化。走进婺源,便真正的懂得了其含义。从江岭的山坡上俯瞰,在青山绿水花丛中,黑白相间的老房子蹲伏在那里。以黑白为底色的古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背影下就像是一副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的水口,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伟岸宏大的祠宇。这里就像一副宁静的桃花源画卷,也像是一座古代建筑博物馆。古建筑代表着历史,她饱经沧桑,又平静自得,有时候她甚至像是老人,或者就是历史本身。

古树群――婺源现有古树名木2000余株。汉代苦槠、唐代银杏、宋代紫薇等古树名木,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葱茏秀拔;其中,以“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和“江南杉王”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著称。

“山乡”“水乡”风光迷人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两山相对鸣。”走进山乡、水乡――婺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山水国画。

婺源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847.9毫米。全县林地面积37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50万亩,森林覆盖面82%。

婺源境内高峰百座,河流纵横,奇峰、怪石、古木、飞瀑、驿道等,构成一幅幅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的山水画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乡”的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西北的大鄣山,《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鄣,秦时,始皇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其中“鄣郡”就是以大鄣山命名。东北的浙岭山头留有“吴楚分源”界碑。中部的文公山,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杉24棵(现存古杉16棵)。西南的凤游山,传说有仙凤翱翔于此而名,山间有吕洞宾挥剑劈出的“剑泉”,山顶有鸳鸯塘,一清一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乡婺源川流密布,河流总长516.4公里,置身婺源,正是一个山环就是一个水面,一个水面即有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就有一座小桥,一座小桥即为一幅景色,即便是一条村边小溪也清澈见底。

婺源游记范文第3篇

婺源很小,小到在江西的地图上,你得瞪大眼睛才能在其东北部的角落看到这个小县城。婺源很大,大到当我们行游在连绵不绝的花田和青翠的群山中时,竟忘记了一切世间的烦恼,卸下了都市水泥森林中身嘈杂和尘嚣。

婺源县是部级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这里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等古建筑遍布乡野,有部级历史文化村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村镇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村落资源与生态资源融为一体,成为婺源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其中,婺源的理坑作为理学名村、汪口作为商埠名村,是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文化乡村典范,是研究地域文化――“徽文化”不可或缺的活化石。

最早是在2003年的5月,凭着报纸上零星的信息,我就背起背包,拿着两部相机,一个人开始了首次“福州――景德镇―婺源”的行程。

那一年的五月,春茶漫山遍野,一片葱绿。我在车铺中借到自行车,从婺源县城紫阳,一路往著名的景区清华镇骑行。那时还是砾石公路,骑着车沿乡民指引的小路,一路经过著名的月亮湾,思溪景区。路边到处都是错落有致的梯田和在那葱郁的茶树林里弯腰采茶的村民们。老电影《闪闪的红星》,其外景就是取自婺源清华镇著名的彩虹桥附近。

如今,从县城出发往各个著名的景区,部已经有了宽敞的水泥或柏油路。但是,当我们走进那一个个保护完好的古村,你却依旧能看到白墙黑檐、幽幽深巷、一条条青石板古道错综相接,古朴、宁静、安逸得令人想长居久住的微派建筑民居。

婺源北线游:属于经典的线路

这是条属于经典的婺源北线游,线路行程:县城――思溪(聊斋影视村)――延村(清代庄园)――清华彩虹桥(宋代廊桥)――大鄣山(三天子都)――理坑(深山进士村)。旅游者可以搭乘短途班车在自己愿意驻留的任何地方找到农家客栈住宿。亦可包车返回县城住宿,晚上参观民俗博物馆,品味当地的风味小吃。

一、思口镇思溪景区

思口镇的思溪景区有着许多明清古建筑群,也是电视剧《驯斋》的拍摄基地。思溪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话的村落,整个村为船型,小溪围绕着整个村落。而思溪村民大多姓俞(鱼),仿若鱼儿依恋小溪,风光无限。

二、清华镇彩虹桥景区

清华镇是明清时代的古镇,著名的宋代廊桥彩虹桥就在镇上。桥边巨大的水车通过转轴和齿轮的作用,利用水能,不仅能够灌溉田地,甚至可磨面或舂米,据说,能同时完成几项工序。这从明;青时代保留下来的农业灌溉工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与向往。

坐在彩虹桥的姜人靠上,望着青澈见底的溪水和那些从竹筏之下掠过的游鱼,油然而生的是恬静平淡,恍如世外源的感觉。

三、理坑

理坑村很远,远到每天只有零星的几趟车往返。由于理坑村地处偏僻,因此以官邸商宅为王体的古建筑至今仍还保留着130幢,其中明代建筑24幢,清代建筑106幢。保存完整的有明代工部尚书余懋学、吏部尚书余懋衡、清初兵部主事余维枢府第和明末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驾性堂”等古建筑。

在理坑村的一个叫云溪别墅的古宅客栈,有一张婺源县唯的象牙镶片雕刻大床,而它也是我每次去那必将点名夜宿的睡榻,一天的住宿费也不过40元左右。

而客栈主人为客人备制的躺椅,是我们夜晚时分与陌路相逢的朋友共享婺源绿茶的好去处。

婺源东线游:自行车骑行最美的线路

婺源县城的景点比较分散,尽管每年游客蜂拥而至,但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如雾气一般朦胧,即便是相遇了,转眼就可能没了身影,也许耳边听到的只是依稀可辨渐远渐去的笑声和惊叹声。这样的感觉,乃至几年后当我再次重返婺源时仍是记忆犹新。

让我骑着自行车直奔而去的另一个桃源仙境是庆源。而要去庆源,就是沿着著名的婺源东线游线路一直向前,东线的王要景点为:月亮湾――李坑(小桥流水人家)――汪口(千年古村落)――晓起(生态示范村)――江岭――庆源。

一、李坑

李坑是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村于北宋年间。

这是个水乡小村,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前有大片油菜花田,后是微派民居建筑。两相结合,十分有画派意境。现在整个村庄已被围圈成旅游景点,实行门票制。

春季时,村子前半段的田地里开满油菜花,还有拱桥、栈亭、寺庙和庭院等各种景致。入村后半段,沿街店铺林立,这里出售特产的微派木雕和龙尾砚,还有众多“农家乐”可住宿、吃饭。

沿河则有不少茶楼、酒店,坐在阁楼上,面临一派小桥流水,黑瓦白墙,倒有几分惬意。村里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闪烁着幽微的光泽,撑着伞散步其中,四周静谧的气氛令人恍如置身世外。

二、汪口

汪口既是古代徽州府通往饶州府的必经之路,又是婺源水上货运至乐平、鄱阳湖、九江等地的端点码头,是个名副其实的“商埠名村”。保存至今的村中古建筑有俞氏宗祠、养源书屋、民居、商铺等共计265幢,其中明代建筑11幢,清代建筑253幢。是完整保存皖南微州古村落整体风貌的典型古村落之一。

汪口沿溪而建,每当春天来临,两岸桃花姹紫婿红倒映在流水之中,犹如水彩画般的流动,令人心迷。

三、晓起

说起晓起,如今是让人又爱又怜。当年骑车到此,眼见着处处绿意盎然,村人充满着善意与友好的微笑。曾记得住在溪边的农家,包餐的是溪里刚刚打捞上来的小鱼,用得是滚油煎炸或清蒸的做法。而早起和晚睡前的洗漱,皆傍溪取水。清洌如冰的水气和山间的绿混和着,一下就渗入肺腑之中。

如今的晓起,古风依旧,人事现代。因为交通较当初砾石路改善许多,且地处江湾附近,便多了各式旅馆和“伪民俗”的建筑,甚是可惜。所以,尽管村庄四周古木参天,都是数百年的香樟树和红豆杉。村庄里的进土第府宅的门罩,光鲜依然,府宅里面却是断垣残壁、破败不堪,后代的后代的后代还是居住在里面,不过是家家开了旅社和饭馆。百业浮躁,也是时代使然。

四、江岭

从晓起上行,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我们就到了东线著名的自然田园风光景点――江岭村。

江岭的秀美,驰名于摄影界,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以前只能通行摩托车和小型农用车的山路,如今已宽绰许多,经常能见到自驾车友穿行其间。春季的江岭,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从山顶铺散到山脚下。站在山顶向下望去,脚下大片的山谷,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中间围拢着几个小小的村落,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则夹杂在一片金黄之间。村中总能看见粗犷的石块垒成的石阶,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家家户户屋前屋后圆形的小水池中,几尾荷包红鲤鱼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游动,悠闲自得。

投宿在江岭的农家客栈,晨起推窗出去,炊烟与晨雾缠绵追逐,一丛一丛的梨花在跌宕的粉墙黛瓦间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闭上眼,感受山间潮湿的土地原昧和油菜花、梨花、桃花掺杂着的芳香,才知自己原来也在画中。

五、庆源

建村于唐开元年间的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庆源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的绝句。

庆源由于山路险峻,峡谷深幽,所以旅游者几乎很少到达,寻访到此的大部分是户外暴走族,摄影爱好者和零星的背包客。

庆源村山高气清,土肥雾重,空气清新不染纤尘,泉水清澈蕴含灵气。每当黄的菜花、白的梨花、嫣红的桃花、紫色的紫云英和萝卜花同时盛开之际,庆源人家就笼罩在一派“金山、银海、胭脂云”的景象之中。徜徉于村中,似真似幻,一日也足够回味几年。足矣。

婺源美食小贴士

婺源自古属微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其饮食文化承袭了徽菜传统,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为鲜明特色,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蒸荷包红鱼、糖醋鹅颈等。

婺源游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医家史料 遗误 指归

在海内众多有志于新安医学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下,近年对新安医学研究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整理挖掘新安历代医家工作,更趋于完善,出版的人名(物)辞(词)典中充实了新安医家的记载和介绍,更有《新安名医考》等专著问世,填补了新安医学在研究医家上的空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转抄刻版之笔误,致使较多医家的姓、名、字之乱者有之,生卒年代之误有之,里籍不详有之,造成了张冠李戴之遗憾,给我们今后查阅史料留下隐患。现将笔者览阅中发现的部分遗误,指正道明如下,以供同好 参考 。

姓氏使用混乱

人类进入文字记载年代后逐步有了姓氏。由于汉字有同音字,以及笔画有多寡,故易造成误传。如“余”姓与“俞”姓虽为同音字,但在姓氏使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说文解字》对字义有不同的解释:余,“语之舒也。”而舒,“伸也。”俞,“空中木为舟也。”在《百家姓》中有“俞任袁柳”、“伍余元卜”之不同。据《新安名医考》载:“俞鹭振,字彩轩,清末婺源县人,享年36岁。……特著《瘪痧论》。” 《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籍考》[2]俱载:“余鹭振,字彩轩,清末婺源县人。……著有《瘪痧论》。”另《新安医学史略》一书转载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九《人物方技》曰:“余鹭振,清,婺源县人。……著有《瘪痧论》,详述此病之发生理由及治法,上海《医学报》主笔周雪樵读后,函请入‘医学研究会’,日征医案登报。”[3]当遵后三部论述记载,特别是《新安医学史略》详细转引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之记述,可判定为余姓矣。据考,余鹭振是旅居上海崇明的新安医家。

《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籍考》[2]载:“俞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代江西婺源县人。……著有《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未见刊行。”又,“俞德乾,字利川,清代江西婺源县泗水人。……著有《麻痘科要略》一书,借抄者无虚日。”《新安名医考》载:“余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婺源县城东人,……著《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又,“余德乾,字利川,清·婺源县泗水人……著有《麻痘科要略》济人,借抄者无虚日。”[4]《新安医学史略》在目录中载称“余有廉”,而在书中却为:“俞有廉,字顽夫,号宅泉,清婺源县城东人。……著有《医学辨真》一百五十卷。(见: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三十四·人物·文苑》)”又载:“施德乾,字利川,婺源县泗水人。……著《麻痘科要略》一书,借抄者无虚日。(见: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人物义行》)”[3]从以上引证看,二位医家名、字、里籍及著述皆相同,其姓氏差别显然,都转述源于《婺源县志》,何者为准,难下定论。俞姓乃婺源之望族,施更是俞之大误。

《中医人名辞典》曰:“汪之迈,字怀民。清代安徽祁门县十三都中涧人。精医术,有名于时。(见:《徽州府志》)”[1]《新安名医考》[4]、《新安医学史略》[3]曰:“江之迈,字怀民,清·康熙祁门十三都中涧人。” 据查“汪”乃“江”之笔误,曾被推荐至太 医院 任太医。

名、字之混淆

古时文人在名、字、号的称呼上区分严格。名一般是供长辈或用作自称,字是供平辈朋友互作尊称。号是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作谦称。因此,名、字、号在口语、书写使用中,极容易造成记载错位。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载:“许宁,元明间安徽歙县人,生平未详。著有《学 理论 是》(《新安医籍考》称之《医学理论》),未见梓行。(见:《 中国 医学大辞典》)”又载:“许凝,一作许宁,字裕清,清代安徽徽州人。……著有《遁气符医》、《医纪黄游》诸集,今佚。(见:《徽州府志》、《江南通志》)”而《新安名医考》却相反地记载曰:“许凝,明末休宁医家,生卒年月不详。著《医学理论》。”又,“许宁,字裕清,清乾隆嘉庆年间歙县人,……著有《遁气符》,《医纪》等。”[4]《新安医学史略》载:“许宁,道光《歙县志·方技》和民国《歙县志·方技》载:明代歙县人,著《医学理论》(或作《学理论是》)。”又载:“许凝,字裕卿。清初休宁人。行医歙县、休宁,间有奇疾,以手代针,用推拿法,世罕其传。著《遁气符医》,《医记黄游》诸集,今佚。”[3]“宁”与“凝”虽然读音相同,但字义不一,不应当混淆。一为许宁,元明间歙县人,著《医学理论》。一为许凝,清初,休宁人也,善推拿之术,著《遁气符医》、《医纪黄游》(笔者注:《新安医学史略》原文为“医记黄游”,而经综析当为“纪”较合适)。

《中医人名辞典》载:“黄启东,字日初,清代江西婺源县人。”[1]《新安名医考》载:“黄起升,字日初,清·婺源县璜川人。”[4]两说都明出自《婺源县志》,“启”与“起”音同字不同,“东”与“升”有笔误之嫌。古时文人的字与名有一定内在联系,《颜氏家训》说:“名以整体,字以表德。”就是字者表其名之义,是名的解释或补充。起升为名,意太阳初升,名与字相辅相成。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俱载:“王开(1278~1347年),字叔启,又字元启,号镜潭(一作镜泽),宋元间兰溪(今浙江兰溪县)纯孝乡王家村人……,撰《增注针经密语》一卷,《针灸全书》一卷,均佚。(见:《浙江通志》、《兰溪县志》、《补元史艺文志》等)”《新安名医考》将王开增附于王国瑞条目下:“王国瑞,元·婺源县人,……曾协助父亲王开增注《针经密语》一卷,惜已亡佚。”[4]此说源于《婺源县志》,为旅外新安医家。《新安名医考》将“增注”二字从书名中分列出来,“增”用于人名,“注”为动词意在注释也,注《针经密语》解,实际上“增注”有增补注释之双重 内容 ,从中医较多书籍名称看,如有《增订医方歌诀》,有《增补脉诀》、《增注徐回溪古方新解》,还有“增释”、“增辑”等形式,因此,把“增注”理解成人名,显然是有误。

又《集古良方》作者,《中医人物词典》载:“江进,清医家,字可廷,安徽歙县人。”[5]《中医人名辞典》载:“江进,清代安徽歙县人。生平未详。(见 :《贩书偶记续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新安名医考》载:“江兰,字进,清·乾隆年间歙县人。”[4]《新安医籍考》:“道光八年《歙县志·宦绩》曰:江兰,字芳国。”[2]在《集古良方》条载有自序署名为“古歙江兰谨书”。《中医 文献 辞典》载《集古良方》条:“方书12卷。清·江进(可亭)纂辑,辑年不详。……现存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本。”[6]上述一医家名与字混乱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将给查找该医家增加难度,也可使疑误长期延讹下去。《新安医学史略》载《集古良方》为同名异书,一作者为江兰,另一作者为江进,俱为歙县医家也。从考据学看,有资料佐证,江兰著有《集古良方》。

《中医人名辞典》[1]、《中医人物词典》[5]俱载称:“程时卿,明代安徽祁门人。……晚年辑《太素脉要》二卷。”说法源于《

《医荟》的作者,《中医人物词典》载:“毕懋衰,明医家,字君平,歙县人。”[5]《新安名医考》载:“毕懋襄,明朝歙县人,《歙县志》载其著有《医荟》一书。”[4]《新安医籍考》载《医荟》条:“明·毕懋襄,见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卷十,《书籍》十八卷佚。”[2]同为一人,名字不同,襄本意为帮助,可见衰应是襄笔刻之误。

里籍不清

医家的里籍往往能反映出其学术渊源和学术流派(区域性)间关系,给旁证史料带来 参考 论据,对区别同姓同名医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医人名辞典》载:“汪汝麟,字石来,清代广东海阳县人,生平未详。辑有《证因方论集要》四卷,刊于道光庚子(1840年)(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又见《新安名医考》载:“汪汝,字石来,清·休宁医家,生卒年月不详,著《证因方论集要》六卷。”[4]乃麟之误。《新安医学史略》载:“汪汝麟,字石来,清·嘉道间休宁海阳人。”[3]据查,海阳为休宁古称,建县于东汉吴永安元年(258年)。吾徽古人写籍贯亦喜用古称,现保留有海阳镇为休宁县城所在地,汪汝麟乃是新安医家休宁人氏。 另《中医人名辞典》又载:“汪文绮,字蕴谷,清代广东海阳县人,著有《脉学注解汇参证治》、《会心录》等。(见:《贩书偶记续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新安医学史略》载:“汪文绮,字蕴谷。汪文誊之弟。”又载:“汪十洲,清初,休宁县鹤山里人。县名医,子文誊、文绮,承其学。”[3]从汪文绮《杂症会心录》自序中看有署名为“休宁汪文绮蕴谷氏识”看,汪文绮很明白无误为休宁人,同时也可佐证汪汝麟为休宁人。

《中医人名辞典》载:“李楼,明代江南人,……著《怪证奇方》二卷,传于世,今存抄本。(见:《医藏书目》、《国史经籍志》、《古今名医言行录》、《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中医人物词典》载:“李楼,明医家,字小山,祁门(今属安徽)人。尝集《怪症奇方》一册,……后由其友王校正,于1544年刊行。”[5]从上所述人名(物)辞(词)典介绍看,虽里籍不同,但书名生平年代相同,当是同一人。众所周知,王为祁门人氏,多年行医祁门。“常与李楼相互论医,后校正李氏《怪症奇方》(1544年),且于书后添加附承。”[3]而《怪症奇方》是由“明·李楼编,王校,见《全国中医图书馆联合目录》存”[2]。从他们生前密切接触论医看,李楼当属祁门人。

朝代不详

古时文人著书作序记载都以帝王年号干支表明,无公元年历记载之习,而各朝代帝号相似亦不少见,故易造成人为移位而错,有的记载可误差数百年之多。

《新安名医考》载:“王炎,字晦叔,清·婺源武溪人,生于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卒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享年81岁……,医著《伤寒论》编在《双溪类稿》中。”[4]而《中医人物词典》[5]、《新安医学史略》[3]载:“王炎(1138~1218年)南宋文学家,字晦叔,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著作甚富,总题《双溪类稿》,其中有所注《伤寒论》等,已佚。……所辑《本草正经》三卷,为《神农本草经》最早辑本,今佚。”《中医人名辞典》载:“王炎(1138~1218年),字晦叔,宋代婺源(今江西)武溪人。(见:《徽州县志》)”[1]《中医 文献 辞典》载《本草正经》条:“本草著作3卷。南宋王炎(晦叔)辑,约成书于嘉定十年(1217年)。《神农本草经》最早之辑佚本。此书在明末尚存,今佚。惟其序文存《双溪文集》中。”[6]所著皆道明为宋人。综上所述,名字书目皆相同,而生卒年代则相距约六百年左右。

《中医人物词典》在介绍婺源医家朱日辉时称:“朱日辉,明医家,字充美。”[5]而《新安名医考》[4]、《中医人名辞典》[1]、《新安医学史略》[3]则明确称之为“清代婺源县沱川人”。惜所著《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奇方闻见录》、《大家文翰》等书,均佚,是故确切年代,无处考证。

现代 考古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作任何 研究 ,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 问题 ,而材料的真伪或 时代 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可见,在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祖国医药学文化遗产之时,考订史料的真伪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完备新安医家史料,纠偏历代医家的姓氏、里籍、生卒年代是项 科学 又严谨的工作,这项工作还靠广大医史研究者不懈努力,挖掘补正,还其真实的面目,方可避免讹错沿袭,不致贻误后学。

【参考文献】

1 李 云主编.中医人名辞典[k].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77,649,652,404,236,247,792,28,228,877,407,405, 307,55,158.

2 王乐主编.新安医籍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9,56,452,366,155,269,292.

3 洪芳度主编.新安医学史略[m].安徽:歙县卫生局,歙县中 医院 ,1990:237,187,111,246,211,231,220,207,134,106,168.

4 李济仁主编.新安名医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74,76,77,102,127,40,80,63,41,102,24,139,67,69.

婺源游记范文第5篇

最能展现春天气息的莫过于油菜花了,祖国各地的油菜花开花季节不仅差异很大,种植形式也参差有别,从三月份到七月份,从西南到西北,有的漫山遍野,有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就给喜爱摄影摄像的人带来创作想象的空间。

不过,仅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是不够的,要想把春天的景色表现得更加透彻,更加迷人,必须考虑将人文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我们四处搜寻,最终将目光定格在江西东部的迷人乡村一婺源!

远山如黛,山色空漾。静谧安宁的村庄,在群山的怀抱里,显得素雅端庄,黑白相间的村落,炊烟袅袅,古树掩映。这便是早春的婺源景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沉醉,令人回味!

丰富的色彩表现:它的F1-F6档场景设定,可以方便地应对不同环境和不同光线下的拍摄,无论是暗部还是高亮区,都不至于导致暗部细节不够,亮部过曝,在PH摸式下还可以获得高质盘、层次丰富的画面。

手动功能强大,镜头前端的双环设计,不用看就可以方便地调焦、对焦,下端的小旋钮可以在手动调焦对焦的同时,不用移开手掌就可以利用小指调整光圈,方便至极!

轻便,由于它采用的是高性价比的SDHC卡记录,省去了磁带复杂的机械构件,重量大幅降低,只有约1.9Kg,这给外出旅行特别是爬山涉水带来轻便。

当清晨的第―抹阳光西在斑驳的墙壁上,人们开始劳作了,动物们也不甘寂寞,开始享受这早春的气息。大片的油菜田,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肆意地绽放。古老的民宅和盛开的花海,吸引了各地的人们前来踏青,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美妙画卷!

在清晨的拍摄中,为了表现乡村的景象,我特意外接了RODE公司生产的VIDEOMIC超级指向话筒,将Panasonic AG-HMC153MC的一路声道分配给外接话筒,一路给到内置话筒,这样既可以将村民们早起在河边洗刷的声音和远处小动物的声音录进摄像机,同时可以将水流鸟鸣等环境声同步录进机器,这样的声画非常贴切逼真,靠后期是无去达到的。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她的美在春天被表现得更加淋漓透彻!简朴的农舍保持着古时的风格,就好像唐诗宋词里的画面再现:古老的建筑和金黄的花海交相辉映,就像一位淡雅古典的东方女子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那样的风情万种,那样的娇媚动人!

微派建筑是最有特色的建筑形式,白墙灰瓦,青石板路面,高高的马头墙,古朴的庭院。要想把这些完美地表现出来,必须采取如下方式:

1 利用广角,室内庭院大多比较狭小,没有广角是无法展现全貌的,幸亏PanasonicA6一HMCl53MC的广角达到28mm,是同类摄像机里最广的:

2 手动变焦,通过手动变焦,将前后景物虚实变化,使得焦点从后边建筑过渡到前边的油菜花,以起到交相辉映的效果:

3 巧用长焦,有时候需要表现浅景深的景物,如:炊烟袅绕、蜜蜂采花等,这时就可以钭长焦推到最远,将景物拉近拍特写,通过光圈和ND滤镜的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电影胶片般的效果。

Panasonic AG-HMCl53MC

PanasonIc公司于2008年97]了型号为AG―HMcl53Mc的新款AVCHD手持式摄录一体机。

这个AVCCAM专业产品线的主力机型以增强的图像质量(平均Zl-24Mbps)、SD卡便捷的工作流程,将高质量1080l和720p高清图像记录到固态sD,sDHC存储卡上。AG―HMcl53Mc具有6/13/17/21Mbps预嚣码流可选,用32GB的sDHc卡可以记录3小时全高清的图像。由于其采用新开发的镜头,以SD/SDHC卡为存储介质,使摄像机的重量仅为1.7Kq,是市场上1/3英寸摄像机中最轻的机型之_。

墙傍黛瓦,青山伴绿水。小小竹筏水上游,两岸美景不胜收!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村庄、农田,也记录着春天的脚步;潺潺的流水,哗哗作响,恰似这―江春水向东流。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掠过田园、湖面,抚摸着收工回家的人们,平静的水面荡漾着金红色的波光。是啊,辛劳的脚步该歇歇了,永不停歇的,是春天的步伐。

婺源拍摄全攻略

婺源是江西省―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它是古微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自然特色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台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恬美和谐的家园,缘自婺源对“绿”的呵护。始创于婺源的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目前已发展有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资源保护型等六类191个,6000多株名木古树建档挂牌。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相得益彰,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部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部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购物与美食

蝥源的物产中外驰名。“四色”(红、绿、臼、黑)是与“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品,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人文景观

婺源古村落,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村庄一股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护,淮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和乡规民约的处罚。自199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河流、林木、古民宅、古树、古桥,古祠堂、古府

第、古楼台、古碑和珍禽飞鸟保护得更好了,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婺源明清时代的微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墒,长蓿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自墙片片,黑自相间,布局紧而典雅。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许多古村落被影视导演看中,成了影视拍摄的镜头。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也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作品。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术雕、砖雕)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不仅用材考究,做工精美,而且风格独特,造型典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号称“江南第一祠”的汪口喻氏宗祠,占地665平方米,其梁、桂,窗上的浅雕、深雕、浮雕、透雕、圆雕形成的各种图案达100多组,刀功细腻,工艺精湛,被我国古建筑学家誉为”艺术殿堂”。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捎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婺源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抒情诗。泰山归来不看岳,婺源归来不看村。婺源家园的美,美在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和谐,”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无论是民居、村落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或枕山面水,或临溪而居,山山水水都是“家”。形成此间,村村是画,步步是景。粉墙黛瓦的村落被青山和绿水所环绕,加上飘渺朦胧的薄雾、古意盎然的石径和廊桥,全然是水墨丹青的韵味。

交通

婺源的交通也较为便利。营运班车已直达上海、杭州、深圳、广东、温州、宁波、金华、常熟、南昌、九江、黄山等地,有旅游车队一家,从县城大型停车场到达各景点,每20―30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交通十分便利。

住宿

婺源现有三星级宾馆一家,准三星宾馆二家,二星级宾馆五家,旅游定点宾馆十八家,还有许多经济实惠的小宾馆和住宿楼,目前县城已达床位5000多个,各旅游景区也有980个床位,

李斌

国内某汽车品牌销售公司高管,

昵称:爱视李

业余爱好:旅游、健身,尤其热爱影视

相关期刊更多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市教育局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中原文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