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范文第1篇

海子.

我不敢奢求我跟海子一样,有一间面朝大海的房子,我只希望,以后我的家可以在大海的附近,可以让我在开心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让我很快地到达大海,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大海,面向大海,就足够了.

只有当你面向大海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一直所认为那"生活中不能之重",也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了.

无论是喜怒哀乐,大海也不会因你而动容:你喜,难道大海就会潮涨了吗?你怒,大海就会随着你的咆哮而咆哮了?你哀,别告诉我大海就会不再有浪拍岸,你乐,别指望大海就会多送你几朵浪花……只有面向大海,你才会明白,无论你怎么叫喊,大海答复你的,永远是一个接一个的浪……

难道你还没有发觉吗?无论你多么的显赫,又或者是多么的潦倒,到了海边,一样要臣服于海神的脚下,这跟生命是多么的相似啊:一切终究归于平淡,无论是功高盖世的大将军,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平民,一切的一切,都会归于平淡.

然而在这海上,又有多少不平淡的事发生呢?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世界先河,接踵而来的海上争霸,让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文化产生了激情,得到了融合,再后来,二战让大海成为了正义与邪恶较量的角斗场,又后来,百慕达等地区又把众的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外层空间文明……

即使是古时候,文人骚客的叹息又何尝缺乏呢?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面对流入大海的江水,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千古叹息,苏轼凭吊赤壁时也留下了"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古绝句,而他也因此成为了豪放派的领军,文天祥在"过零仃洋"中流露出的视死如归更是让我们为之动容,冰心更是以大海来表现生命的真谛……

大海啊,大海!

我喜欢大海,因为它可以洗涤我的灵魂,净化我的思想,使我得以升华与重生,潮涨潮退,不就是代表了人生的高低起伏吗?日出日落,正正提示了生命终究会归于平静……

面向大海范文第2篇

无意之间,看到了一句话,它是多么的经典。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呵,绝望的海子,面对着辽阔的大海,

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难道,

面朝大海,是面对死亡。

是到达另外一个春暖花开的世界吗?

不,

海子看到了大海,就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不再是风雨交加,黑暗丑陋。

而是一个温暖、快乐,有着浓厚气息的春天。

他表达了自己感伤、失落、憧憬的心情,

把这句话挥洒地淋漓尽致。

或许吧,

生活给不了他想要的,

可是,

请面对生活吧,

面向大海范文第3篇

要使我们的ol开放学习模式更好地得到实践验证,必须建立高效的网上开放学习环境。按照学习环境支撑的主要层次关系,我们进行了网络硬件平台、集成学习平台和交互学习资源三大层次的学习环境建设。在这样一个网上开放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能协调一致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成人远程教育的目标。

1. 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

网络硬件设施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我们建设的网络基础包括了总校和各分校的局域网、城域网、互连网的连接。为满足在家学习的需要,还鼓励学生购买电脑上网。我们架设的网站可满足对内的宽带和对外的窄带连接两种需求。

上海电大拥有发达的教育教学网络,25所分校和35个工作站遍布全市城乡。为适应视频信息的高速传递,上海电大自身校园网是星型千兆以太网,全部采用cisco交换机及路由器,以保证其稳定、可靠。另外上海电大通过电信atm宽带网已经把在上海每个区、县设立的电大分校与电大总校通过光缆连通,建立了一个基于atm宽带的上海远程教学网,同时开展了视频点播(vod)、双向视频等服务,学生在所在分校电子浏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就可以浏览课件、网页、视频直播课堂,电子阅览室配备10台计算机通过宽带网直接与总校相连,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机、摄像头、音响等系统。同时我们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卡,凭此卡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话拨号就可以进入上海电大网上课堂学习,每小时电话费加信息费仅需一元人民币,解决了学生上网费用较贵的问题。对于学习开放专业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可自己申请的email帐号,通过email学生可以实现与教师交流、问题解答等功能。

2. 集成学习平台(ol学习系统)的建设

为实现ol开放学习模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互动,我们进行了ol学习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学习平台开发。ol学习系统主要由网上课堂系统和一些学习服务支持系统如网上邮局、报名系统等组成,能适应宽带与窄带网络环境中的同步和异步、群体和个人学习的需要,为一适合电大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成人分布式学习平台。本系统经过数万学生的实践检验和开发调整,功能上基本满足实用性和教育性并重的要求,有效适应了开放学习中的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ol学习系统着眼于平台的建设,从方便用户的角度(教师和学生)出发,实现最佳的网上教学效果。系统以易于使用的web形式出现在用户(教师和学生)的面前,提供多个简单易用的工具,包括管理工具、学习工具等。系统各模块使用数据库作为后台,前端使用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模板。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与学解决方案,本系统还与其他系统(如教务系统)衔接一致。通过本系统可以使网上学习规范起来,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打好基础。

本系统的基本特点为各种特性的协调统一,以适合各种教育的需求:

(1) 集成性和分立性的统一:平台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协调的,由各个子系统组合在一起。既可拿出其中一个子系统单独使用,也可集合在一起使用,实现了模块化的要求。通过超连接和数据库技术可方便地将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缝地集成在一起,其核心为课程类别库和用户库。

(2) 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由于电大的学生多为在职工作,学习不一定能跟上面授。所以网上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学习进度表,学生可参照进度表进行学习,这样可避免网上学习的随意性。同时学习的方式又是灵活的,可随时通过网络进行适合自己的重难点学习和网上辅导。

(3) 在线学习性和离线学习性的统一:平台实现了完全的在线学习和维护,学生可在任何连上网站的机器上完全在线学习,教师也可方便地在浏览器中通过学习进度表进行教学内容的远程维护和教学答疑等。同时大多数教学材料如网页和教学文档都可方便下载离线学习。

(4) 版本完整性和简易性的统一:本系统以网站形式出现,可方便出现在用户面前。目前提供两种版本:完整版和简易版。简易版使用系统自动转换的纯粹html格式内容,保证了访问速度,这对公众网访问教科网的用户适用,对网速较快的如教科网用户则使用动态内容较多和交互性较强的完整版,从而使各种用户能方便接近。

(5) 电子学习性和真实学习性的统一:从报名、学习、交流到交作业、考试,我们基本实现了开放学习的流程。通过网上学习,学生能感受到e时代的完整网上学习的高效性,与电大一般教学流程协调一致,实现了完整的开放学习经历。

系统的运行环境:

我们设计的系统有多个版本,包括适应内联网、互连网环境中的完整版和简易版。目前完整版系统架构于windows nt平台上,以microsoft sql server做为后台数据库,用来存放各种各种学习信息数据,便于远程管理和大规模的存取;中间层为各种asp功能文件,用户端为各种功能解释执行过的网页形式。针对大规模的网上浏览,我们还采取了各种优化措施,例如对课程网页内容自动生成html的功能,以避免反复读取数据库而消耗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我们还准备开发基于linux平台上的php版本ol系统,以便更加稳定地实现web学习服务。

按照上海电视大学的一般教学流程,我们逐步实现了教学各个环节的web化,使大规模的共享和电子化得以形成,并使之集成化。下面简单介绍ol学习系统主要子系统的功能,见图2。

图2 ol学习系统的组成

一、 网上报名:为实现上海电视大学新生报名的高效性,设计了基于web的报名系统,学生只要登上学校的网站就可轻松地进行网上预约报名,在通过学校认证和交费之后,即可成为上海电大的正式注册学生。

二、 网上邮局:所有正式的电大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在网上申请邮箱地址,具有邮箱的在线收发和管理权限。在网上邮局中申请的用户名和密码同样也是网上课堂登录的凭证,实现了一处申请,全网通用的功能。

三、 网上认证:针对不同用户的登录认证,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实现不同的网上学习栏目浏览权限。

四、 教学公告:从教学公告中我们可以获得最新的教学信息,以便按照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已实现了快速的公告信息在线编辑和功能。

五、 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为教学的核心,本系统包括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编辑两部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获取与面授教学相配套的最新课程内容和多媒体辅助材料。

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中,系统提供了电大各门课程的进度表,该表包含了面授时的时间、周次及其相关网页内容,能有效集合和管理各种教学媒体内容,为强大的教学进度导航图。各种媒体既可在线浏览也可方便下载到本地进行观看。

课程维护:是一个强大和灵活的课程开发、发送和管理的系统,学生端的内容即是由这个系统维护。系统提供了自动生成教学进度表的功能,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模板生成网页、上载已有网页和文档的接口的功能。

另外为强调视频资源,我们还将相关专业的real格式课程视频汇总在一起形成视频库,按课程分类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和窄带视频内容,可供学生搜索和目录控制浏览。目前已为学历课提供了300多段视频资料。为进一步加强视频的交互性,还正在研制基于quicktime的流式视频、文字、幻灯片、bbs同步的网上多媒体课堂集成系统。

六、 学习交流:学习交流以bbs课程分区讨论形式出现,让学生在不限时空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老师的的辅导。根据bbs讨论还设置了教师回答学生、答疑精华等功能。除了简单的文字性内容交流外,还给主持老师提供了发送文档(如能内嵌图片和公式的word文件)的功能,这样就解决了普通教师不能在网上书写理科图解公式的不便。同时主持教师还有删除、确定精华的权利。

七、 学习记录和评价:自动跟踪学生上网的情况,记录下相关数据。根据上网记录如上网天数、课程点击数记录等。学生可看到自己个人上网记录,教师也可看出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并可进行数据的自动汇总评价以反映学生总体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网上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依据这些记录我们设计了网上学习排行榜,如课程点击排行榜、学生上网次数排行榜、bbs发言排行榜等。

八、 个性空间:为体现网上学习的个别化,在个性空间中为学生提供了书签设置、记事本、网上课堂资料搜索等功能。学生可以为自己认为重要的网页内容设置书签,并随时调用书签以快速进入该网页。学习者还可使用网上笔记本记下自己的信息,以便以后使用。另外还给学生提供了网上课堂全文资料检索,以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学习资料。

九、 作业系统:我们进行了网上作业的功能实验,为教师发收作业和学生发送作业答案提供了通道。

十、 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室是一个安全和模拟真实的web环境,目前我们开发了了炒股实验室。实验可作为金融专业学生成绩评定的一部分。由一程序适时抓取网上真实股票信息,更新本地数据,为学生买人买出股票提供接近真实数据的依据,最后以学生抄股次数和赢利情况进行评分成绩。

十一、 网上考试

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系统包括考试试卷录入、生成、模拟在线考试、判卷评分等功能,能使学生在网上进行随时的模拟测试。题型包括各种标准试题,如选择题、判断题等。

网上试卷库:按照课程分类对电大历年的试卷进行整理,由数据库管理,提供了查询,调用、打印等功能。

在线考试:目前已开发了基于web的交通违章考试系统及网上英语听力考试系统。考试随到随考,随机抽题,及时评判,给出成绩。而网上英语听力考试的的声音既可从网上以流的形式传输播放,也可从预储存的本地机器上读取播放,解决了音频传输问题。

成绩查询:为实现电大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时获取,设计了学生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并输入自己的学号,就可以轻松便捷地查到自己的考试成绩。

3.交互学习资源的建设

通过集成平台可无缝连接各种交互资源,载体以web为主,配之与网络连接的光盘。这些资源有简单的如普通网页和交互操作的java应用软件,形式有cdrom(与web连接或可运行在web上的光盘内容)、网页、教学文档、网上动画、网上视音频等。在集成平台的维护系统支持下,我们还可方便地实现网页、标准试卷的生成。目前已有部分网上内容由普通教师开发和管理,这样我们技术人员编辑普通网页的精力就减少许多。

下面是一些有特色的网上学习资源:

课程网页:依托网上课程管理系统连接大量开放式学历和非学历课程。目前我们的重点是建设六本二专学历专业的网上课程,本学期已有77门学历课程内容上网,另外还有其它大量的非学历网上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库:包括文化人物、文化典籍、珍品文物等大量网上多媒体信息。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包括中文 word 97、中文 windows 95、 powerpoint 97、execel 97、 internet漫游与收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实验等内容。软件利用java applet 编制,易于网上教学。系统左边是目录,当您点击某一条目时,在系统的右边将出现模拟场景。您可点击"演示"按钮,浏览整个操作过程;期间,通过拖动滑竿来调节演示速度。还可以点击"尝试"按钮来亲自尝试一番,交互性很强。

远距离开放教学辅助学习光盘:该类光盘包含:学习上网、网上课堂、上网软件、休闲娱乐、帮助主题等多个栏目,以及各种方便登录上海电视大学网站和ol网站的快捷方式。

五、 上海电视大学网上开放学习实践效果

随着众多的学生使用和反馈,网上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实践检验。从数万学生网上报名到大规模网上学习经历,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利用我们的网上资源优势,也实现了与其他学校如厦门电大进行了合作使用,使资源共享得到了真正落实。

1. 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由于网站的方便接近和网页的及时维护,学生可随时获取最新教学内容并与老师进行交流,而不会因为没有参与面授而影响学习。随着学生对网上学习参与的增多,各个课程的点击数在不断增加,例如“宏微观经济”课程在9月份的点击数为5330,而在10月份则上升到13920,充分说明了大家对网上学习的重视。同时网上交互性很强的学习内容也为高级学习提供了支持,完整的电子经历使得在家学习已成为现实。

2. 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教学管理的效率提高

由于系统的使用简单,许多老师直接参与远程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不可靠性。老师与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学生的沟通由于网上通讯而变得更为便捷,当然24小时都可与学生交流的情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

六、 结论

实践证明,e-learning在上海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地区的成人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其他学习方式相配合,能实现最佳的成人学习效果。我们所提出ol开放学习模式及网上开放学习环境的建设,为e时代的学习作出了自己贡献。

当然,技术的进步和学生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清醒认识到建设功能更强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需要实现人-网-人和人-机交互的协调环境。我们将在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开发,一是支持教师和学生教学的资源库建设,另外一个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虚拟学区建设。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对教学参与者的要求也需要提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他们的充分支持是不能完成网上学习活动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与众多院校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从而取长补短,实现网络教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上海电视大学校园网,

[2]ol网站,.cn

面向大海范文第4篇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结合图示掌握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及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运动规律,并能够分析具体海域的洋流分布;结合图示理解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清楚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实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全球地理环境有较大影响。学习重点:理解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梳理

1.洋流的类型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海水的盐度

(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洋流、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

(2)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中低纬环流)。①中心:南(北)纬25°~30°的地区。②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2)副极地环流(中高纬环流):以60°N局部海区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西风漂流。①位置: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②流向:自西向东。

(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①冬季:逆时针方向(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②夏季:顺时针方向(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南赤道暖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①暖流:增温增湿。②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②盛行上升补偿流的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3)对航海的影响。①顺流——速度快。②逆流——速度慢。③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影响:加快净化速度。不利影响:使其他海域受污染,污染范围扩大。

三、易混易错点专项突破

1.寒暖流与海洋表层等温线组合图的判读

(1)考生应知的知识。

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低的洋流。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高的洋流。等温线是同一水平面温度相等的各地点的连线。

海洋表层的等温线是高考常考的内容。根据海洋表层的等温线判断寒暖流可分两步进行。①判断南北半球。由于水温的分布特点是从低纬海区向高纬海区递减,因而水温向北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②判断寒暖流。由于暖流可使流经海区水温升高,寒流可使流经海区水温降低,因此,暖流流经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流经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这样,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2)考生应学的技巧。

海洋表层的等温线图是高考常考的内容,考生答题时易错在以下两点。①不清楚海洋表层等温线数值变化与南北半球的关系。考生可通过以下规律来加以辨别。a.材料中没有标明南纬或北纬的,要清楚“上北下南”,同时也要清楚纬度向北递增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b.水温向北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②不清楚海洋表层等温线数值变化、弯曲方向与寒暖流的关系。考生可通过以下规律来加以辨别。a.“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b.“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例1(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问题。

A.①B.②C.③D.④

【解析】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又因a、b、c为等温线且a>b>c,排除A和C;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低纬海域,附近有暖流经过,根据“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选D。

【答案】D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名称

(1)考生应知的知识。

世界洋流分布是有规律的,考生可根据行星风带示意图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有以下几点。①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或北顺南逆)大洋环流,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或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为寒流,大陆西岸为暖流。③40°S附近海区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寒流)。④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2)考生应学的技巧。

根据洋流的具体分布能够概括它的分布模式,并能将其转换成图形。

考生答题时容易错在以下两点。①不清楚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的位置。考生可掌握三条关键纬线,其中两条是南北纬30°纬线,其位于副热带海区;另一条是60°N纬线,其位于副极地海区。通过南北纬30°纬线可以找到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或北顺南逆)的大洋环流,通过60°N纬线可以找到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或逆时针)的大洋环流。②不清楚洋流分布规律中大洋环流的流向。考生可通过以下口诀并结合图示来记忆。北半球大洋环流像“8”字,南半球大洋环流像“0”字,其笔画顺序如下图。③记不清具体洋流的名称。

考生要多看多记,并通过地名来记,因为洋流是通过流经区域的地名来命名的。例如流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旁的洋流被称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洋流被称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同时,考生要结合各洋流所处的大洋环流来记忆。

例2(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问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从该地的经纬度来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部沿海,有副热带大洋环流经过。由于该海域位于大陆西岸,应该是寒流经过,即加利福尼亚寒流。所以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是因为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选D。

【答案】D

四、过关小测

下面为四位考生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份表面水温图(单位:℃),读图回答第1题。

[TPY45.TIF,BP]

1.四位考生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温度,从而导致海水剖面图中的等水温线发生变化。若下图所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海洋表面水温仅仅考虑洋流的影响。读图回答第2题。

2.如果海洋表面等水温线如虚线所示,且c=18,d=16,那么该地沿岸可能形成()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关于甲地与其所在大洋对面(同纬度)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面海域更高

B.甲地海水上升流比对面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为油橄榄林

D.甲地对岸为草原景观

4.A、B、C、D、E、F、G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A、B、E、F

B.A、B、C、G

C.C、D、E、F

D.B、D、E、F

5.下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6.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洋流分布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某季节局部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LL]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印度半岛为旱季

B.图中寒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

C.④洋流流向终年不变

D.图示季节马六甲海峡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流

8.②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WB]B.盛行西风

C.西南季风[DW]D.东南信风

9.读下图,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涉及洋流的性质(寒流、暖流),并分析出程涉及的洋流及其对周围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根据纬度数向北递增判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水温向北递减,而④图中的水温向南减少,所以排除D。②图中等温线没有明显弯曲,说明基本上没有洋流经过。③图中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显示有暖流经过,应排除。①图中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显示的是寒流经过,并且根据此图经纬度可知此地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所以选A。

2.C从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看,该地受寒流的影响。该地位于大陆西岸,则影响该地的应是中低纬大洋环流。寒流导致沿岸降温减湿,大陆西岸可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选C。

3.A甲地的洋流是巴西暖流,同纬度对面海域是非洲西部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是上升流。同纬度相比,暖流经过海域的盐度比寒流经过的海域高。受暖流等因素的影响,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非洲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油橄榄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选A。

4.B依据图中洋流D的位置可判断其是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赤道暖流,流动方向是由东向西,据此可判断该图中心点为南极。因此,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A、B、C是寒流;G为南半球西风漂流,也是寒流。选B。

5.C根据该地的经纬度可知,该地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根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选C。

6.B墨西哥湾暖流位于大西洋西部,由低纬流向高纬,选B。

7.D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半岛为雨季,马六甲海峡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进入南海。图中寒流流向主要受地形、西南季风影响。由于是季风洋流,④洋流流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选D。

面向大海范文第5篇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啸专家杨华庭教授谈海啸的形成原因时,是这样描述的: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再如海上的飓风、台风、水下核爆炸、小行星和慧星如果撞击海洋.)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在开阔海面海啸波高度很低,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公里,波高仅为1米左右,周期2-200分钟,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二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以致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而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海啸携带海底沉积物、船只、树木等重物一直冲入海岸线以上几百米的地方.海啸登陆时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如1896年发生于日本三陆的海啸,其最大的波冲上附近的陆地,达潮位以上25~30米,将不少村庄整个吞没,死亡27000人以上,破坏房屋10000间.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据1900年到1983年的统计,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其中造成伤亡和显著经济损失的达84次,即平均每年一次.还有人认为,这个区域每18个月就至少要发生一次破坏性海啸.

造成海啸的原因很多,以地震造成的较为常见,破坏性也大.据中国地震局统计,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地震海啸的产生一般受三个条件控制:

震源断层条件 当震源表现为平堆错动时,不致产生海啸.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一般地说,垂[JP3]直差异运动越大,相对错动速度越大,面积越大,则海啸级越大.[JP]

震源区水深条件 深水区比浅水区易于产生海啸.破坏性海啸,其震源区水深一般在200米左右,灾难性海啸的震源区水深在千米以上.

震级、震源深度条件 一般震级大于6.5级、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可产生海啸;震级在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公里以内,可形成灾难性海啸.在满足震源断层条件和水深条件下,震级越大,震源越浅,海啸级越大.

据统计,海洋里发生过的大地震能造成海啸的大约只占百分之四.这说明能使海啸波能量会聚登陆造成重大危害是有条件的:第一振源产生的海啸波经传播到近岸产生的效果与近岸复杂的地形有关;第二与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时,相对于复杂地形的海啸波的传播方向有关.

上文中提到:“在开阔海面海啸波高度很低,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高仅为1米左右,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是观察到的现象,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一、海啸波传播的特点.水波既不是单纯的横波也不是单纯的纵波,这是由于液体的质点元运动可以看作两个简谐运动的叠加,这两个简谐运动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一个在水平方向运动,另一个在竖直方向运动,相位之差为90°.因此这种波可看成相位差90°且振幅不同的纵波与横波的叠加.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的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但是竖直分量的振幅比水平分量减小得快.在水中及底部,运动主要是纵向的.在水表面,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合成,各个液体质点元并不是上下运动,而是沿近似圆的轨道,上下前后地做周期性运动.

第二、近岸复杂的地形.首先,如果海湾的形状为漏斗状,当海啸波与漏斗壁碰撞时,水质点元被漏斗壁部分反射,被漏斗壁部分反射回来的水质点元将能量传递给内部相临的水质点元,能量得到了叠加,海啸波波幅增大.其次,海湾海床的形状沿海湾的走向方向上为抛物线,整个海床就成了沿海湾走向方向上的平行抛物线构成的抛物面.

第三、当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海啸波的传播方向沿着海湾的走向并与抛物线平行时,水中、水底传播来的海啸纵波经抛物线状的海床反射会聚到焦点(如图1所示,1.海床,2.入射来的海啸纵波,3.经海床反射后的海啸纵波,4.焦点),能量会聚叠加,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质点元运动,波幅陡涨.持续的横向大量的焦点处的水质点元同时被带动,就形成了水墙.这就是为什么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高仅为1米左右,一旦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的原因.

因此,一般海啸的形成包括三个要素:造成水扰动的强大振源、海啸波的传播方式及方向、提供海啸波能量会聚的合适的海湾、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