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长跑教案

中长跑教案

中长跑教案

中长跑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案设计,生动讲课,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写教案的方法,由于受格式限制,每次都要复许多固定的内容,浪费不少时间。写好教案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用的。因此,只要便于完整,科学地积累教学经睑,符合简练实用的原则,什么样的路子都可以试一试。在教改实践中,可采用文字式教材教案,根据单元教材和教学进度表,编写教材时,把每节课的开始部分、结束部分及器材场地等去掉,留下基本部分,使人们看就知是上什么教材、什么任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群众体育活动、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相反,写教案很细,课的每一环节都写得很具体,在课上教师如果把自己注意力的大部分放在教案的回忆上,完全沉浸在教案中的回忆,那么,他的讲解肯定是不生动的,毫无感情的,这种讲解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在课前,教师要花费许多时间来写些每课相同的部分。加上课前器材准备工作,教师把许多时间放在编写教案和器材场地上,就不能更好地把许多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教法和业务学习上,时间长了,枯燥无味,最后连教案也不想写了,因为有许多的课课相同的。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教案,可为教师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体育锻炼和实标,保证教师为完成繁重任务必须具备的时间、能力和精力。改革中小学校现行的体育备课方式,把体育教师从繁锁的模式教案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寻求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让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技能,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实际备课和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活动,这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下面试举两次课简明教案示例。

1. 耐久跑

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长期体育课上坚持耐久跑是体育教学中一项必须长久贯彻的方针。下面设计出一份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教案,可为教师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体育锻炼和实标,保证教师为完成繁重任务必须具备的时间、能力和精力。

(一) 动作名称:途中跑(15分钟)

(二) 教学任务;改进途中跑技术,发展速度耐力。

(三) 教学重点:途中跑。

(四) 教学难点:保持速度、保持姿势。

(五) 教学要求:途中跑步伐均匀、轻松、动作协调。

(六) 教学六法:1、原地摆臂和呼吸配合练习。2、高抬腿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3、后澄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4、小步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3一5次。5、重复跑:中等速度,速度均匀。男100米x3次,女100米x2次。

(七) 易犯缺点:后蹬不直,造成坐着跑,前摆腿时,大腿抬不高。

(八) 教学组织:1、成体操队形站立,做原地摆臂动作练习,2、做行进间跑的辅助练习时,成六路纵队站立,每组一个人一起做练习。

此教案抓住耐久跑教学中的关键点,不失教学重点,又具备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在备课记要点上花费的时间将非常的少,利于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但此教案非常考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 趣味篮球课教学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想要打好篮球,传运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有的学生就减少了篮球兴趣,特别是女学生。。。有的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但使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就会使学生对传运球也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以下几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2.1运球互指

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

(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没拍到球。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2一人运两球(接力)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理继续。。若一手推,一手运球则从起点开始,重来一次。

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2.3运传抢游戏

利用篮球场,游戏内与之平行1米处划一线为(只许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许进)如右图,每队人数4—7人左右。游戏开始,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利用运球和传球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规则:

(1)不得推、拉、打、摔对方队员。不得持球跑。否则,算犯规。在就近罚界外球。

(2)球出界外,由对方在出界地点发界外球(不能直接传球给接球员)

(3)双方争球或同时击球出界,应在中因跳球。

(4)接球员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则不得分,应发界外球。

(5)一队得分后,应由另一队在端线发界外球(接球员此时不得干扰球 )。

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2.4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7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击球行列,至都被击中为止,换组进去继续进行。

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以上四法可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场地的大小和球的多少等进行。尤其对刚学篮球或篮球水平不在同一起点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下运用,不仅可使刚开始接触篮球的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对于篮球技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也不失其兴趣而得以提高。

耐久跑与趣味篮球课教学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课的主动性提高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时间骤减,但教学质量却有增无减,所以,此教学教案可以说是成功的。

教案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中长跑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主提问;探究;实践操作 综合运用

G623.5

【背景说明及提出问题】

《确定起跑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0-81页)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之后,是对前面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学生学习本内容的知识基础是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由于本教学内容是与体育学科整合、综合性很强的教学题材,有标准跑道的学校如果能够与体育学科整合开展综合实践,实操确定起跑线活动,对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但广州城区和近郊的小学,极少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实施现场实操缺乏可行性。而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型教学如何把握?需关注落实哪些的数学素养?很多教师都不清楚,为此本学片组织“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教学研讨,由片内的同一位骨干教师承担执教《确定起跑线》的研讨活动,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研讨效果。

【议论分析】

从上述同一位老师两次不同教学方案的实施来看,导入环节和应用实践环节的设计思路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探究环节都主要围绕“400米标准跑道的结构“和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差”进行,只是第二次教学中,老师更关注教学的细节,关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素养,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真实过程,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起跑线》的教学研讨中,参与研究者不是对第一次教学构思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实践观摩中改进教学方案,结合对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标理解,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

如何把握数学综合与实践?结合本教学案例的研究,给笔者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自主提问,萌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综合实践领域内涵阐述――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那就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提。本案例教学,本来以“小动物分别在内圆和外圆赛跑是否公平的情境”导入是比较有趣的,但老师的二次教学还是了进行大胆的删改,由学生课前调查互动交流形成多个问题,由老师把问题进行综合聚焦,引出主题。问题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为实践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还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小问题,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2.重视探究,体验过程

数学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情“扶”“放”结合,指导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全员全程参与自主学习。

3.实践操作,尝试解决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得出知识规律后,如果能在400米标准运动场上进行实操,则是理想的,但对于很多学校来说不是很现实。本案例的二次执教把“环形跑道缩小成模型,让学生运用知识直观操作确定起跑线”,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知识内化为能力,使数学变得鲜活而生动、好玩而有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综合运用,发展能力

本教学内容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本案例的探究过程综,老师在指导“直道长度、弯道直径、弯道圆周长、跑道全长、与内跑道相差”等计算时,就充分体现了对以上三大领域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探究,互动交流、反馈,相互启迪,把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提升。

【引申与思考】

总之,“综合”、“实践”就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要关注的核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探究实践,真实体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体现。笔者认为,本案例的教学中,探究环节如能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一个跑道模型,把跑道的结构、跑道长度差的规律探究,都让小组合作按照模型给出的数据进行,把探究过程模式放得更开,挖得更深,更直观,实践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兴趣和思维。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长跑教案范文第3篇

在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的提高,有些素质却在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的幅度更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们。现施行的《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较低,不要求学生高强度、长时间的进行长跑,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怎样用多种方法发展自己的耐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通过《体质健康标准》精神的引导,教师正确的指导,科学地安排教学方法,学生不愿意跑长跑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耐力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为此,本文就初中女生耐久跑“三段”教学的做法进行尝试,与同行共同探讨。

2、研究方法与对象

针对中学生耐久跑难教、成绩难提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我们选取中学生最不喜欢参加耐久跑锻炼的初中女生这群体,采用大单元阶梯式“三段”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

2.1 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初二女生,1至6班152名女生为实验组,7至10班102名在校女生为对照组。研究时间周期2010.9—2011.6。

2.2 实验方案

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进行800米的摸底测验,取得原始数据。然后实验组采用大单元“三段”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耐力素质。针对初中女生厌学、怕练耐久跑和耐力素质差等问题,构建实验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实验组耐久跑三个教学阶梯计划:共29课时。

第一阶梯:8课时。教学方法:本阶段主要采用各种“有氧健身操+节拍健身跑+情景耐力跑”的教学。教学手段:各种图形跑、原地健身跑、节拍健身跑和情景耐力跑等的练习。

第二阶梯:9课时。第1—3课时教学方法:情景耐久跑+力量耐久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以“获得8分钟耐久跑”为目标,创设情景的耐力练习(可跑、跳绳、连续运球等)②素质练习:单足跳、俯卧撑、支撑高抬腿。

第4—6课时教学方法:耐久跑+有氧健身操+力量耐力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自然地形跑1200~1500m,8~10分钟*1组。②素质练习:仰卧起坐、哑铃摆臂、跳绳、轻杠铃挺举。第7—9课时教学方法:耐久跑+有氧健身操+力量耐力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用8~9分钟跑完(1200m~1500m)*1组。②素质练习:高抬腿、后蹬跑、橡皮带摆腿。

第三阶梯:12课时。第1—3课时教学方法:耐力游戏+专项分段重复跑+力量耐力。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400m+400m)*2组,强度为1′55″~2′10″(相当800m及格成绩),分段间歇8~10″。最高心率为150~170次/分。每组间歇时间3′~ 4′(脉搏恢复到120次/分左右)。第4~6课时教学方法:力量耐力+变速耐力跑+韵律健美操。第10~12课时教学方法:专项耐力+有氧健身操。教学手段:800m变速跑﹛150m(35″左右)+150m(50″左右)﹜*2组。第7~9课时教学方法:速度耐力+专项分段重复跑+情景耐力跑。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400m+400m)*2组,强度为1′45″~1′55″(相当800m良好成绩)分段间歇10″。最高心率、间歇脉搏恢复同第一课时。第10~12课时教学方法:专项耐力+有氧健身操。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600m+200m)*2组(先中等强度的匀速跑600m,原地休息恢复15″,接冲刺200m),最高心率、间歇脉搏恢复同前。

3、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对全体初二女生的800米和肺活量的进行实验前测试,对照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20.32秒,实验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21.53秒;对照组平均肺活量是2824.296毫升,实验组肺活量是2802.372毫升。通过t检验,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800米成绩和肺活量无差异。实施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肺活量数据的测试,对照组平均肺活量是3025.38毫升,实验组肺活量是3362.35毫升,对照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18.87秒,实验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10.52秒;通过t检验,有着比较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在施行过程评价以来,学生进行了大量中等强度的耐久跑锻炼,提高了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机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机能的改善使学生跑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实验组的成绩提高有明显的显著性。同时还对初二女生进行了参与耐久跑锻炼健身价值体验的调查,调查表明实验组74.3%学生对参与耐久跑健身价值有很多的体验。

以上的数据表明:800m跑基本是属于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交替进行项目,所以在改善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因此,在阶段教学实验法中,先通过第一阶段和以后各阶段准备与结束部分,采用游戏、有氧健身操等用来发展学生一般耐力,提高了人体有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后阶段通过反复跑、变速跑等手段,并提出速度要求,以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达到提高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效果。在与对照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组其它数据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专项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由于跑的形式、方法、要求不同,又较多采用记时跑,增加了有氧健身操、情景教学和心理训练,保证学生在每次课中有新鲜感,能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对耐力跑课由原来害怕变为喜欢,并能自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反之,对照组只采用了发展一般耐力跑的练习,由于强度刺激较少,因此速度耐力较差,800m成绩提高较少,两者相比,则大单元阶梯教学法结合娱乐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佳。

4、结论与建议

4.1 耐久跑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为此,体育教师应对耐久跑教材进行健身化改造,通过理论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

4.2 通过变换练习方式,采用大单元阶梯“三段”教学法结合娱乐情景教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参加中长跑的兴趣,明确锻炼的目标,懂得锻炼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有氧健身操、跳绳、情景跑等练习手段,再进行必要的中长跑基本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激发初中女生内在的“动”力,提高“跑”的兴趣,发展一般耐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实验教学法是成功的,有推广价值。

中长跑教案范文第4篇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但是在现阶段,我们的老师简单地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让学生开心,忽视体育课堂常规、技能教学以及学生体质的提升,甚至有些教师将激发学习兴趣也固化为:开始部分来个游戏,基本部分搞点竞赛,结束部分听听音乐的模式。这虽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用不大。因此,体育课堂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热爱上体育课,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不是将多种内容进行简单的堆砌,而是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围绕课的中心内容展开,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确实解决课堂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等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案例:短跑—途中跑(水平四、八年级、第三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选择追逐跑、合作跑、接力跑等多种形式的快跑作为课时主要内容。

剖析:初中学生处于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但是对简单、重复的练习厌倦。教师选择追逐跑、合作跑、接力跑等多种形式的快跑作为课时主要内容,一改短跑教学单调、枯燥,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经验与生活经验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技巧—前滚翻(水平二、三年级、第一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利用各种姿势的翻滚导入课时内容,并用游戏—“不倒翁”,让学生体会团身抱紧的滚动特点,最后才引入前滚翻的技能教学。

剖析:教师能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不急于导出课时主要内容,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滚翻的技能学习。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能自发地进行讨论和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更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组织形式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严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主体特点、教学目标、场地器材、教学环境等客观存在因素,以期达到适应学生的需要。

1、学生分组学习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区别于传统的男女、高矮分组形式,以学习小组,宿舍成员、好朋友、自由组合等分组形式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和自律性,从而养成锻炼的习惯。

案例:中长跑—合作跑(水平四、九年级、第二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设置分组为同宿舍成员(6人)为一组,采用合作跑的形式,每组完成5000米耐久跑,每位成员跑的前后顺序、距离(最低不能少于600米)由各组自行商量决定。

剖析:教师在准备活动完成后,学生马上行动起来,迥异于以往中长跑课堂。由课堂上需要教师督促进行跑步练习,变为学生自律的练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课堂氛围空前热烈。

2、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束缚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突破,由单调、枯燥、空洞的反复练习变为丰富、有趣、具体的自主学习。

案例:中长跑—校园定向运动(水平四、七年级第一次课)

教学流程:定向跑(每个小组按地图指定的路线依次到达地图标出的8个标志物,并收回指定的卡片,收齐8张卡片后返回起点)-定向折回跑(从起点出发,到达第一个标志点,取卡片回到起点,把卡片放到指定位置。再重新出发到第二个标志点,以此类推,依次到达地图标出的8个标志物)-脉搏测量、调整呼吸。

剖析:教师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校园定向运动”作为练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提高有氧耐力能力的同时,初步学习了定向运动的知识,掌握判断方向、读懂地图的技巧。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差异性、及时性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案例:篮球—原地投篮(水平四、七年级、第二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以篮圈的投影点为圆心,分别以2米、3米、4米、5米为半径,划了4个半圆。学生站在任何一个半圆上进行投篮练习,投中计分;得分按照投篮距离的远近分别得分为5、4、3、2分,女生在5米、4米半圆上投中得分则按双倍得分计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总得分数判定团队成绩。

剖析:在这一案例中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投篮距离,自主学习思考并实践如何投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以组际竞赛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充分展示了教师在教学评价(规则设置)上科学性、差异性和及时性,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指引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源泉

任何时期,一堂好体育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体育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具体体现在技能、组织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练习设计艺术等方面。

案例:障碍跑—跨栏跑(水平五、高中一年级、第一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完整示范-学生分组跨越障碍练习(跑道上设置不同距离的标志线)-教师评价-跨越障碍难度挑战赛(跨越不同高度的障碍)-教师评价并与“难度挑战赛”前三名进行示范。

剖析:首先教师凭借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将学习的难度降低,化解学生的恐惧、畏难心理,再运用评价、示范、竞赛不断激励学生自主练习,教学效果良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的兴趣”。如能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有效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中长跑教案范文第5篇

第4期:评判体育教师教的质量――如何评教师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国家教材实施教学,但具体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会了吗?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监测?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将动摇体育学科的根本。

第5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手段取决于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教法与手段各异。课堂教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规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的提升?其方法与路径有哪些?

第6期: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

很多老师对现状不愿进行改变、不知怎么改变、不想突破现有问题、想变没有环境支持,多数老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带坏了一拨年轻人。教学质量除了聚焦教师、课堂和学生外,外环境、大环境、大教育观更重要。改变教师的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行为上提出有效且有吸引力的措施。

《实案选登》栏目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快速跑、障K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段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谈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