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带月的诗句

带月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带月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带月的诗句

带月的诗句范文第1篇

2014年3月26日

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

甲:今天,我们与圣贤为友,今天,我们与经典同行。

乙: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佳作欣赏》,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学有德人,立君子品。我是五年四班的尚红林。上次的《佳作欣赏》我们背诵了陶渊明的《饮酒》之五,今天我们请三年四班的张宝颐为我们朗诵。

甲:上次的《佳作欣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陶渊明,尚红林你还记得吗?

乙:我记得!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是大诗人苏轼的异代知音!

甲:说得非常好!陶渊明的诗对后世影响很深,李白曾写诗句: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乙:老师,这两句诗都是什么意思呢?

甲:“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是说我什么时候能到彭泽去呢,在陶渊明先生放歌呢?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的意思是我是多么的喜爱陶渊明啊!他才思敏捷,无人可比。

乙:这些大文豪都把陶渊明奉为自己的偶像,可见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有多么的崇高!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之三,下面请老师为我们朗诵。

甲: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归园田居》一共有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寻常的农家景象充满着迷人的诗情画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下面请大家一句一句跟我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甲: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了解诗的意思。

第一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句话的意思是: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这一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乙:让我们来看第二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早晨起来,我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这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请同学们跟着我把前两句读一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甲:我们来看第三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间的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这一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乙:我们来看下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句话的意思是: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这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请同学们跟着我把这两句读一遍——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请同学们跟着我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甲:这首诗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所以即使是干了整整一天的活,也不觉得是辛苦的。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都在这首诗里显示的淋漓尽致!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乙:陶渊明死后的200多年,文学创作并未引起重视, “居高声自远”,600多年后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陶渊明从此走出了寂寞的田园!

乙: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归园田居》之三,陶渊明,预备,起!

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用京剧和通俗两种不同形式演唱的同一首歌——《烟花易冷》

带月的诗句范文第2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句

悲莫悲兮生分别————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诗句

别时随便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往也,天上人世————出自—李煜《浪淘沙》诗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自—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王维《渭城曲》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高适《别董大》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赠汪伦》诗句

往年花里逢君别,本日花开已一年————出自—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西风有力百花残————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句

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句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世应免分别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句

桃李西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句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看月人何在?景色依稀似往年——-唐.赵瑕《江楼感念》诗句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诗句

悲歌可以当泣,远看可以当回————出自—汉乐府民歌《悲歌》诗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出自—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唐.宋之问《度大庾岭》诗句

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往日绮窗前,冷梅着花未?————出自—唐.王维《杂诗三首》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看明月,抬头思故土————出自—唐.李白《静夜思》诗句

相往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出自—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诗句

人回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隋.薛道衡《人日思回》诗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出自—南唐.李煜《清平乐》诗句

剪不时,理还略冬是离愁.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出自—李煜《相见欢》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

今夜月明人尽看,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王建《十五昼夜看月寄杜郎中》诗句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出自—唐.司空图《漫书五首》诗句

带月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其实,会对这句诗的意思产生错解,主要是因为对“别枝”一词不够熟悉。

“别枝”一词的出现总是和鸟及昆虫的飞动有关,一只鸟,一只蝴蝶或蜜蜂,倏地飞走了,不知栖落在哪一处的树枝上,这情景激起了诗人的疑问和想象,于是,带着对“别枝”的无穷遐思的诗句就出现了。诗是讲究回味的,未知的东西是唤起无穷想象和回味的酵母,“别枝”上的情景是不可知的,这不可知的空白让诗人的美好想象得到了无限的延展,因此,诗意就在疑问所带来的空白中产生了。“别枝”并非眼前之所见,疑问和猜想带给人意趣。“别枝”之美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曲径通幽的,清人有诗句“细草自黏残雨碧,斜阳犹照别枝红”。斜阳草树本是一种常见的景象,而“别枝”一词却让诗意在平直中生发出了趣味,斜阳照在“别枝”上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不可知的隔膜能激发读者美的想象。

诗意之美在于“曲”,高明的诗人总是尽量避开一览无余的“直”,“别枝”之美即是“曲”之美,它在若即若离间唤起对诗意的想象。当代诗人陈振家有“隔叶柔光筛碎影,别枝野鸟叫啁啾”的句子,上句之美在于“隔叶”,阳光直射在叶上是无美感可言的,而隔着叶子的柔光漏下细碎的影子,就在隔与通之间萌生出了诗意,下句之美在于“别枝”,野鸟啁啾,到底在哪一枝上啼鸣呢?不知鸟的踪迹,才让人深深回味,这种诗意之美,与“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妙处相类。宋代诗人李光也有“黄鹂不肯檐间语,隔叶相呼过别枝”之句,黄鹂不在檐间啼唱,隔着树枝树叶相呼应和,又忽然飞到别一枝树上去了,其中的“隔叶相呼”有意趣,“过别枝”也有意趣。

古人除了写鸟与昆虫飞上别枝,还经常写花开于别枝,王安石写荼蘼花有“红蕊似嫌尘染污,青条飞上别枝开”的句子,写荼蘼花出尘幽独,它孤独地开在别枝之上显得是那样的卓然于世。“别枝”不同于眼前的枝枝叶叶,它是别有一番风景和滋味的,“翠蛾遗种吐纤蕤,不逐西风曳别枝”“润催庭柳将开眼,冷送江梅欲别枝”“觉来却怪庄周蝶,绕尽残枝过别枝”,其中的“别枝”都传达给人另一处才有的妖娆和情致。

带月的诗句范文第4篇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作者于良史,唐代诗人,历史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曾经当过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的从事,以后为张建封所推荐,在公元756-758年担任过侍御史的官职。其五言诗清丽超逸,善于描摹物态风光,笔下时有警策之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冬日野望寄李赞府》),“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闲居寄薛据》)。五言律诗《春山夜月》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也是与篇中具有精警动人的诗句分不开的。

首联破题,总揽全诗。“春山”和“夜”点明了这首写景诗的节令、时间、地点。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事物,诗人去欣赏游玩,由于景色迷人,入夜了,竟然忘了归去。开头这两句,不仅点明了特定的描写对象,而且限定了特殊的景色氛围。同时,对作者的行为也作了明确的交代,形成一、二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所以,首句中的“胜事”又是全篇诗情产生的源头。把诗人的自我形象置于春的夜景之中,形成有我之境。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究竟是什么“胜事”,令诗人流连忘返盘桓至黑夜,三四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仅仅两句,却足以把一个“胜”字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紧承第二句“赏玩夜忘归”中的“夜”;“弄花香满衣”句中的“花”,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澜。其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现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以少胜多,一能当十。第三,“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还有就是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的确是神来之笔。

置身山中月下的美景,诗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于是自然引出了四五句“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兴之所至,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

带月的诗句范文第5篇

人不俗,指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的不俗。他自号“湖西迂人”。在这“充满喧嚣而又特e务实的时代”(其附文中语),他却自甘“迂腐”,痴迷诗书。在上述“三观”方面不脱凡俗者,安能臻此高境?从社会角度来说,人品重于诗品;从艺术角度来说,人品决定诗品。脱俗者,其诗方能达到高境。胡成彪以其实践证明了上述规律。

诗不嫩,指其诗艺水平,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他生于1957年,已过半百之龄,当过兵,读过大学,做过行政官员,家学渊源并不深厚,却因品高趣雅、深投多思,在实践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就能较快地步入佳境,而且书法诗艺并进。这等成就,非一般“半路出家”者堪与比并。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常说的天才加勤奋以外,似乎他具备更多的东西。例如,他的创作实践,绝不能从他真正写出诗的那天算起。他因工作繁忙,往往无暇落笔,但关于诗的触发、酝酿、思索甚至构建种种思维,却一直伴随他多年,是他生活的主流,占据了他岁月流华中重要的份额。这些原因,读者自可从那篇附文中看到。

为了更具体地阐述胡成彪诗作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我想以其一首七绝来作例证。我认为这首七绝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题名《微山湖夏日》:

湖面宽宽天色好,蝉声切切柳堤长。

小船无舵随风走,带起红莲一径香。

一、符合内结构规律:绝句虽短,但内结构的规律和任何长篇诗赋一样。分析绝句,如窥豹之一斑。一般说的“起承转合”并不完全确切,此诗写夏日游微山湖,前两句并无多少起承关系,都是描写大景。第三句才是诗的高潮,是“异军突起”之处,要另起新意、奇意,才能带出第四句,一锤定音,宕出余味。所以说:三四句是绝句灵飞之处,其艺术作用占全诗十之七八。此诗后两句如不另起新意,继续和一、二句一齐罗列湖景,便毫无波澜曲折之致,诗的内结构脉络也就失之平平了。

二、善用反差法:此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因存在极大反差,读着更觉有艺术魅力。表现为:大景与小景,即大视野与小视野的反差;描写全景的熟套感与描写具体景象的突兀感、新鲜感的反差;全景描写的静势感与船随风走、带出莲香的动势感的反差。

三、景象结构的内敛与外延:第一、二句写大景,但也有差e,首句是湖面天光之“面”,第二句是蝉声柳堤之“线”。面线互辅,构成立体化大空间的全景。所谓意象结构的内敛与外延,主要是指三四两句。内敛指诗的各个意象都有内在联系,外延指意象的内在联系常常表现出互动、派生等形态。如此诗由船的意象,才有了“红莲一径”的视觉感;由风的意象,才有了“走”“带”的动势感、“香”的嗅觉感。这种各个意象之间的联系,就是诗的逻辑结构形态。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音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热带农业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国热带农业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