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追夫狂想

追夫狂想

追夫狂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爱情;社会背景;渴望自由

一、作者简介以及故事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将自己的的思想以及情感在西斯克里夫的人物性格当中。小说中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追求自由,渴望自由,向往自由,正是艾米莉的个人愿望的写照。艾米莉生活在位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哈喔斯教区,在那里有一片荒原。父亲是在哈沃斯担任长期的副牧师,是一个激进的保守党人,为人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艾米莉表面看似沉默寡言,内心却是热情奔放。而艾米莉最爱的就是荒原。由于对黄元的热爱与眷恋,她放弃了城市生活。荒原、风暴、山峦、黑夜。这些荒凉的景色在艾米莉笔下都别有一番风味。

艾米莉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却又内向,而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性格刚好符合艾米莉这些特征,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爱与大自然为友,艾米莉的写作是由诗开始的,从她的诗和一生的行为,都是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而《呼啸山庄》则是她写诗的继续,诗中真挚,雄劲,深沉,高朗,这同时也是《呼啸山庄》的格调。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的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的社会扭曲了的人性。整个故事通过四个阶段逐步开展: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童年生活,从而他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第二阶段着重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而背弃儿时玩伴,嫁给了贵族子弟埃德加·林顿。第三阶段则是以浓厚的笔墨描写希斯克利夫的回归及复仇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简单写希斯克利夫的死亡以及哈利敦和小凯瑟琳相爱并且迎接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

二、凯瑟琳的爱情观

整篇小说发生的场景均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之间。呼啸山庄是坐落在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一年四季杂草丛生,破败调零,代表着未受城市文明侵染和熏陶的英国乡村景象,生长在这里的人狂傲不羁,粗陋野蛮,辛德利,约瑟夫以及辛德利的儿子哈利敦说话时可以感受到,但是同时也代表着女主人公凯瑟琳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真的人物性格。呼啸山庄的环境仅仅反应出凯瑟琳狂野的本性和对自由的向往。另一边则是截然不同的风景,画眉田庄环境优美,绿荫成行,代表着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如同风暴和宁静的对比,前者追求安静和舒适,后者追逐閃耀和充满情趣的浪漫。

在凯瑟琳的爱情观中,它是矛盾的。在童年时期,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共同反抗压制,同为盟友抵抗压迫,维持精神上的契合,在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中享受真实的自由与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就如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性格相近,志趣相投,凯瑟琳能在希斯克利夫身上看到自己的本性,如同小说中凯瑟琳说过,“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却是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基础相当浓厚,他们的爱属于自然之爱,原始之爱,精神之爱与灵魂之爱。

另一方面,凯瑟琳与埃德加·林顿之间的爱情则是为了迎合世俗,包含着许多冷静与思考,无疑是社会世俗的产物。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比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人是不断需求的动物。”凯瑟琳满足了安全等需要,向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迈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尊重就意味着有钱,有地位,而埃德加·林顿满足了她想得到尊重的要求。

三、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艾米莉的荒原情怀完完整整地体现在了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身上。呼啸山庄外的一片荒原是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相识相知相爱的地方。荒原代表着自由,无拘无束,是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爱情和欢乐的源泉。幼时,在凯瑟琳的眼中,呼啸山庄是她的天堂,风景如画的画眉山庄是她内心中的乌托邦。而成年后,与富二代林顿结为夫妻,当上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后,画眉山庄则变成了一个无法挣脱的牢笼。以至于在她死前的遗言都是想要回到呼啸山庄的荒原之上,回归到自己原来无拘无束的样子。

凯瑟琳对西斯克里夫的爱深入骨髓,虽然从未相互表达爱意,但哈利波特的种子却扎根在心间。凯瑟琳在小说中说过,即使世界毁灭,只要西斯克里夫还在,他就能活下去。她爱他,不是因为他的面貌、才华、名利地位(事实上,西斯克里夫也没有这些特征),仅仅因为他就是她,他们有着一模一样最求自由渴望荒原的灵魂,甚至于西斯克里夫比凯瑟琳更像她自己。凯瑟琳在书中说过,即使世界毁灭了,西斯克里夫在,她就能活,世界在,西斯克里夫不在,那么这个世界将不在属于她。因为她自己就是就是西斯克里夫。他们共同拥有的反抗精神和某些原始的特质,使他们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就这样,爱情的情愫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他们的爱情来自于灵魂深处,超越世俗,道德和宗教的束缚。这样的爱充满着野性与狂热。他们的爱情也证实着黑格尔说的,爱者从被爱者身上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整个世界。

四、惺惺相惜的虐恋

凯瑟琳和西斯克里夫相遇在呼啸山庄,相知在呼啸山庄的大荒原上。初到时,只有凯瑟琳愿意亲近他、接受他。他们一起反抗约瑟夫对他们的训导,一起赤着双脚在荒原上奔跑。荒原上的狂风吹乱了凯瑟琳的秀发,也拨动着她对西斯克里夫的爱意。狂风是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想要跳出社会的枷锁。在荒原追逐打闹,爱意在少男少女的心中日益蔓延。这样的两小无猜随着林顿的出现变得微乎其微了。林顿的出现让凯瑟琳的世俗观念、门第思想随之浮现。林顿一家对西斯克里夫的态度也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认为西斯克里夫就是个野蛮人,没钱没文化没地位,什么都没有。在一个没钱无权的社会下,这样的人几乎无法生存。这是凯瑟林的天平线无疑偏向了林顿那一方。老肖恩在的时候,西斯克里夫的生活还没有那么艰难,去世后,辛德利剥脱了西斯克里夫的受教育权,使之完完全全沦为一个野蛮人。辛德利暴躁粗鲁的性格造成了西斯克里夫人性缺失的一个导火索。在凯瑟琳嫁给林顿之后,西斯克里夫选择离开呼啸山庄。而西斯克里夫对凯瑟琳的爱也是深入骨髓,凯瑟琳如同他的灵魂与生命,在收到凯瑟琳去世的消息时,他吼叫说:“没有我的生命,我不能活下去,没有我的灵魂,我也不能活下去”,甚至于他一直觉得凯瑟琳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魂魄也一直缠绕着他。多么深刻的爱恋啊!

在幼时,西斯克里夫收到的虐待,因为老肖恩的善良让他对世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到呼啸山庄之后,凯瑟琳的亲近让他觉得世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可是在凯瑟琳嫁给林顿之后,西斯克里夫的世界崩塌。他变得残忍,人性泯灭。以一种变态的复仇方式去追求他的爱情。最后在临死前,意识到即使自己报复了整个世界,凯瑟琳也无法再回来。凯瑟琳就是西斯克里夫的天堂,他思念,疯狂的思念着凯瑟琳,最后在思念中死去。只有死去他才能与他的灵魂,他的凯瑟琳真真正正地融为一体,一起相约去荒原上追逐自由,一起奔跑。

五、结论

造成这场爱情悲剧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其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父权制主导着英国家庭生活和子女的婚姻与命运。其二则是人性的缺陷,凯瑟琳过于在乎社会以及别人的看法与评价。这是多数人无法避免的一种人性缺陷。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就如同现实中艾米莉的一种人物性格,追求自由,渴望自由。艾米莉愤世嫉俗,热爱自由,热爱自然,为了摆脱困境,保持尊严得到自由,人必须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受严酷的考验。在艾米莉的意识里,或许只有死亡才能摆脱这种生存的困境,心灵才会得到自由,才能解脱罪恶,重回大自然的怀抱,从而得到净化,得到永恒。

虽然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最终的灵魂因为死亡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卡瑟琳仍然在追求自我的爱情和世俗的爱情之间无法抉择。而他的女儿小凯西完成了凯瑟琳一生追而不求的梦想,小凯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了哈立顿,让哈立顿变得聪慧文明。这或许也是艾米莉精神上的一个寄托。野蛮威胁文明,文明却改变了野蛮。

参考文献: 

追夫狂想范文第2篇

所谓的偶像时代。

其实,我对这社会铺天盖地的偶像传闻是不屑的。想当初,出一张唱片只不过在小广播里宣传一下。如今,出个唱片要摆个记者会,老总要致辞,明星要表演,厂家要送花篮,歌迷要疯狂,这根本就是病态!

看看去年发生的杨XX事件吧,为了追刘XX,她都逼到自己的亲爹跳海自杀了,还借此机会和刘XX亲密接触……我的神啊!她都追刘XX十六年了。十六年,就是老夫老妻都有倦怠感了,她怎么还能那么疯狂呢?真是愚蠢的女人啊!再说,人家刘XX又没把你当个什么事儿……你有必要追得那么猛烈吗?

再说说这几个月的“X照风波”吧!我的个妈啊!这个明星还真是有些变态,好好一个富家公子,当个明星可以尝尝甜头,但是玩这个不但损了自己的名声,还搞得人家好好一小姑娘差点丢了工作,一对走过“千山万水”,又有了一小孩的夫妻闹离婚……好一桩人生惨剧啊!

所谓偶像,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群平凡人而已。想当年,我还在对着电视机里的明星流口水的时候。我妈就不冷不淡地抛过来一句,“小破孩,你要是一包装,一减肥,一唱歌,一跳舞。跟那群人也就差不多的了,只不过人家运气好,你运气不好罢了 。”

追夫狂想范文第3篇

狂言是一种内容简单而滑稽,专门追求笑的精彩艺术,它的精彩在于以讽刺、谐谑为主题。狂言的笑料取材于现实生活,他们基本上离不开那些愚钝可笑的主人和聪明懒惰的仆人、花心的丈夫和河东狮吼的妻子、交年贡的百姓和市场上的骗子、庙里不老实的和尚等等。人物的动作极度夸张,语言幽默、诙谐,充满滑稽的趣味。所以说狂言是一种喜剧,是笑的艺术。笑是狂言的精髓。笑的表现手段多样化。从粗俗的笑话、猜谜等语言游戏一直到夸张、逗趣、甚至是如醉如痴般地胡诌。总之,狂言是使用一切喜剧手法使观众在剧场充分享受欢乐的艺术。观众在笑声中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矛盾起到了一种净化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狂言比起能剧更受到平民们的欢迎,渐渐发展成一种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日本民间喜剧狂言,用当时日本社会人们的口语,描写社会的乖谬与愚钝。滑稽趣味是日本狂言的一大特色。通过滑稽趣味的手段公开揭露和嘲弄封建领主及其帮凶的秽行劣迹,鞭挞当时的权贵;也是针对庶民阶层身上引人发笑的特点和缺陷,通过揶揄的幽默予以提醒和指点。

二、人情美

狂言中即使有讽刺,也非尖酸的,而是温柔的,充满着善意、宽容与谅解。即日本狂言富于人情,表现出了人情美。这种极富人情味的追求是日本喜剧狂言的重要特征。能是幽玄肃穆的歌舞剧,或许正因为能过于严肃,过于神圣,过于不近人情,才在两段能中间穿插一段明朗、通俗的狂言。这种人情美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讽刺和批判中的宽容

狂言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大名(汉译侯爷或地主老财)和太郎冠者(汉译大管家或仆人赵大)。大名是室町时代拥有名田并拥有很多武士的领主,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当时日本广大民众的压迫者和剥削者,平时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掌握着民众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是在狂言的舞台上他们却成为批判和讽刺的对象。太郎冠者几乎成为仆人的代名词。狂言中的大名头脑愚钝、腐化,总是被仆人愚弄和嘲笑。面对仆人机智的反抗和懈怠,他们毫无办法。这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下克上(以下犯上之意)的社会动向。但狂言剧中对大名的批判和讽刺也具有极大的宽容性。因为大名的无知使得他的迂腐中多了一分纯朴和孩子般的天真。这就是狂言中所体现的润泽的心情。这样的狂言剧很多,如《附子》、《止动方角》、《棒缚》、《栗烧》等。《棒缚》说的是主人有事出门,担心看家的仆人赵大和钱二偷酒便施计将两人绑起来。赵大被绑在一根棒子上,钱二双手被绑在身后。但两位仆人仍控制不住酒瘾,于是相互合作,用巧妙的办法饮起酒来。待主人回来后,两个仆人正在飘然的酒意中起舞。主人大怒,赵大和钱二一边滑稽地说着“原谅啊”一边跑下,主人追下,剧终。剧中的棒子本来是仆人用来防身的,但仆人赵大却被其所束缚,这极具讽刺意味。但如果不是这样他可能也喝不到自己喜欢的酒。可以说这种对酒的贪恋既是庶民在封建礼节束缚下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和一种特别形态的反抗,同时也是充满人情美的乐观生活态度。再如《附子》中,吝啬的地主老财有一小木桶砂糖。他要外出去办事,担心砂糖被仆人赵大和钱二吃掉,就骗二人说木桶中装的是剧毒附子,让他们千万不要靠近,说如果闻到附子的气味就会被熏死。待主人走远,两名管家发现桶中装的其实不是毒药而是砂糖。他们不但将砂糖吃光还故意撕破主人心爱的古画、砸坏主人最珍贵的天目茶碗。主人回来后,仆人谎称骗他说因为闯了祸,欲吞下附子自杀以报主人,但吃光了附子,人还没有死。说罢,二人做个鬼脸儿就跑了。老财主则气呼呼地喊:你们这两个滑鬼,别叫他们跑了!别叫他们跑了!至此落幕剧终。仆人的谎言被主人识破后,被主人追逐着退场,戏剧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正是狂言富于人情的体现。《止动方角》属于太郎冠者狂言,这类狂言更加彰显了下克上的社会风潮。说的是有一匹马听到咳嗽声就会愤怒狂奔,仆人知道让马安静下来的咒语,于是他利用这匹马来戏弄和报复主人,让斥责自己的主人从马背上跌下来。可以说《止动方角》是狂言中仆人报复主人的典型例子。总是受主人命令、斥责的仆人看到主人狼狈的样子十分满足。下克上的精神不仅表现在地主老财和仆人之间,也存在于山贼和庶民、武士和庶民之间。《金藤左卫门》和《两个老财》就是这样的故事。被夺去武器的山贼和武士徒有其表的本质被暴露无迹,拿平时被自己欺负的平民百姓无可奈何。狂言是平民百姓的狂言,所以其中的表现一定是遵循民众的愿望。恶作剧般的报复表现了仆人的智慧和胜利后的愉悦心情。但主人终归是主人,是仆人的支配者,仆人不得不依附于主人。那么这种“胜利的灾难”究竟该如何收场。这就是狂言在观众的笑声中骤然终止,让那些本来可以酿成暴虐报复行为的事情变得风平浪静,任凭观众去想象,但在视觉上却不作表现,从而保持一种舒畅、愉悦的喜剧气氛。这种狂言骤然刹住的结尾正是喜剧狂言充满人情味的表现。

(二)对神鬼的人性化

追夫狂想范文第4篇

也许爱玛的婚外情行为为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所不容,但她仅仅是为追求浪漫爱情而过于“疯狂”而已。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较于她的行为似乎太大了一点。她浪漫,幻想、渴望完美的爱情只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在自己的想象与追求中受到打击,她也是受害者,我同情爱玛。

爱玛和包法利的婚姻失败是必然的,不能归罪于爱玛。

首先,包法利和爱玛的结合没有感情基础。

鲁奥老爹想把爱玛嫁给包法利知识因为包法利是个体面的医生,“而且想来不会计较嫁妆”。而此时的爱玛也过惯了宁静的农村生活,想去尝尝动荡的滋味,想换一种新的环境生活,对一个年轻而又无生活阅历的女子来说,也许她只能嫁到外地才能实现这种渴求。这时包法利的求婚似乎有点趁虚而入,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很容易破灭。

也许他们的结合就是一切错误的开始,而我认为始作俑者则恰恰是“老实”的包法利。初识爱玛的时候,他是有妇之夫,但仍无法控制的爱上了爱玛,于是他以各种借口到贝尔托去,这是不是也算得上“勾引”,那为什么要对因爱玛的不贞而戴绿帽子的包法利那么同情,而对爱玛加以指责呢?爱玛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是被“诱”进婚姻的漩涡的,她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

其次,包法利的平庸,木讷与不思进取不仅是爱玛不能容忍的,每个女性恐怕都不能包容。

正如作品中所写“夏尔的谈话就像人行道那样平板,人云亦云的见解好比过往的行人……”作为丈夫,他对爱玛的爱像是一种父爱般的呵护,或许他觉得已经给予爱玛很多爱,但爱玛需要沟通,她想“要是夏尔能生个心,猜猜她的心思,要是他的目光,哪怕就只一次,能探问她的心扉,她觉得滔滔不绝的话儿就会从她心里决口而出。”

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温存,体贴而且上进,而包法利语言的迟钝及随遇而安的态度难免会使爱玛失望。作为一名医生,包法利的医术平平,为了赶得上趟才订了一本《医林》,可看不到五分钟就打起盹来……

没有沟通的爱怎能长久?平凡的生活缺乏情调,平庸的丈夫让人失望,这很容易使感性的女人走出婚姻的牢笼,包法利性格的弱点使爱玛厌倦了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此外,我认为导致包法利与爱玛婚姻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爱玛作为一个女性,特别是一位知识女性所具有的浪漫,幻想乃至虚荣的本性。

爱玛在修道院学习时读过大量的浪漫主义作品,从中她了解到了大城市的繁华,上流社会人的享乐与奢侈的生活,但这种向往一直被压抑着,直到去沃比萨尔的昂代维利埃侯爵府上做客,她真正领略到了贵族们的生活,激发了她的欲望,后来便有了与罗多尔夫和莱昂的感情纠葛。

罗多尔夫是情场的老手,他懂得怎样讨女人的欢心,一下便看穿爱玛的心思与渴求。他与她谈外省生活的平庸,谈浪漫爱情的真谛,他对她说一大串温柔体贴的情话。这对爱玛这么一个一心渴望浪漫爱情的人来说,有如天际掠过的狂飙骤雨,降落在生活中,掀起层层,波澜,把意志如同树叶般的席卷而去,把整个心带进无底的深渊。

与莱昂的感情也始于谈话。爱玛通于音乐,他们谈德国音乐,谈意大利歌剧,浪漫的人谈话内容往往是无关于生活的。莱昂谈吐的优雅,举止的洒脱都是包法利无法比拟的,而这些都会使一个年轻的想入非非,再次陷入婚外恋的漩涡。

我无法开罪爱玛,只因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有知识的女人,一个聪明的,有追求的女人。如果她没有读过许多书,她的视野也许仅仅在贝尔托,无法想象贵族的生活,她也作为一个庸人,平凡的过完庸碌的一生,这样的爱玛恐怕也是去了她惹人怜爱的魅力。

爱玛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她拥有贵妇的气质,无论在持家还是与人交往上的能力都不可小觑。她是浪漫的,具有文人的气质,可她的浪漫却那么单纯,甚至幼稚,她生活在书上看到的虚幻的境界,所以才会受到罗多尔夫与莱昂的欺骗与玩弄,这么单纯的一个女人却弄到服毒自杀的境地,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

包法利夫人死了(这是我在文中第一次以包法利夫人来称爱玛,因为这个名字是牢笼,

追夫狂想范文第5篇

1、希思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

主人公的名字“希思克利夫”由意为“长满石楠的荒原”和“陡崖”两词构成。这是一个可怕的,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复仇者:“两颊灰黄,一半被黑胡子遮住;两道眉毛低压,两眼深陷而且颇为特别。”对他来说,凯瑟琳比他自己都重要。他说:“凯瑟琳,你知道,我忘了你也就忘了我自己!”。甚至当她死了之后,她一直萦绕着他将近二十年。他对耐莉说:“因为对我来说,还有什么不跟她联系在一起呢?还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头看一下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白天,在每一件东西上都能看到她,我完全被她的形象所包围……整个世界都处处提醒我她确实存在过,可我却失去了她!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凯瑟琳重聚,最后带着微笑死去。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怪物”少地狱恶棍”少低贱的暴徒”。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至于说到反省我做过的不公正的事,我要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不公正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可反省的。”他曾说过:“我深信有鬼魂,相信鬼魂能够而且确实存在于我们中间。”他以为他死后不进入地狱而是进入天堂同凯瑟琳相聚:“昨天晚上,我是踩在地狱的门槛上,今天,我可看到我的天堂了。”“我已经几乎到达我的天堂了。”很明显,他以为自己死后会进入天堂。对于一个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却又拒绝悔改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怪事。

转贴于 最值得分析的是他的人格的扭曲。希思克利夫从小就生活在辛德雷的阴影中,生活在人们的歧视中,他的脑子里有股深深的仇恨。他复仇时采用的仍然是别人的价值尺度:身世财富和社会地位。他是一个高度自尊的人,听到凯瑟琳向耐莉坦白心声的部分对话后,他离家出走,其目的就是要超过艾德嘉。后来当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之后,他骂艾德嘉·林顿是“田庄的窝囊废”。他贬低艾德嘉对凯瑟琳的爱(“他八十年的爱抵不上我一天的爱,’)以及凯瑟琳对艾德嘉的爱(“对她来说,他还几乎不如她的狗或马亲爱”)。他把艾德嘉蔑视为“羊羔”,“不值得一击”。他的价值观取决于原始的野性,力量决定价值。他反抗恩肖和林顿家族的武器正是金钱和包办婚姻。当辛德雷死去时,他把不幸的小哈里顿放到桌子上,带着少有的兴致咕嚷道:“哦,我的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要是让同样的狂风来刮扭这棵树,它会不会跟另外一株一样长得弯弯曲曲。”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思克厉夫比他的敌人更为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根据他的计划,他的儿子小林顿将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哈里顿成为另一个辛德雷,而凯茜成为另一个凯瑟琳。林顿将同凯茜结婚,而哈里顿将像希思克厉夫当年那样堕落。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希思克厉夫这时已变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恶魔。然而,这一切却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他的懦弱和不知所措。林顿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他的计划落空了。他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我拼死拼活,竟落得这么个荒唐结局……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全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掀掉一片瓦片的意志都没有了。由此可见,希思克厉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和双重性的,在他的性格中既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又体现了美向丑的转化。

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2、从凯瑟琳身上看女性的弱点

女人最大的弱点的就是虚荣。凯瑟琳活泼调皮又很傲慢,性格有点乖戾,极其敏感,又十分脆弱。她明明不喜欢艾德嘉,可是她却还是要嫁给他,为的是她所谓的“挽救处于水火之中受折磨的希思克厉夫”。其实她根本就无视她爱的人的幸福,我们可以看到希思克厉夫虽然振作起来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却丝毫没有得到改变。凯瑟琳明明嫁给了艾德嘉,就应该把“这种伟大的牺牲”坚持到底,可是她却并没有一个妇人的矜持。一次又一次地引诱希斯克利夫,把他对自己的痴情转化为了一种报复,并直接导致了下一代的悲剧。与其说他嫁给艾德嘉是一种牺牲,到不如说在凯瑟琳心中作怪的是她的虚荣、自私和无知。也许艾德嘉懦弱,但他善良,何况懦弱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坏处,以他的身份,能这么的温和,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表现,和希思克厉夫相比更是个好男人。可是凯瑟琳却以她完全掌握得了的爱,把他变成了她的牺牲品。可恶的是她还这么执迷于此,她从来没有觉得对不起他过,这真是她最大的悲哀。

3、疯狂而可怕的爱情

相关期刊更多

女性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