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条式基础;箱形基础;构造;施工

条式基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条形基础,它是基础长度比宽度大的一种特别的基础形式如果按照其上下部分可以将其分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式基础,条式基础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抗弯抗变形能力以及抗剪的能力,所以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在竖向荷载相对较大,同时地基承载力也相对较弱的基础工程当中,箱形基础是混混凝土底板、顶板和侧墙及内隔板构成的一个结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抵抗较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其也比较适合使用在软土地基上面积不是很大,或者是上部结构分布比较松散的基础结构当中。

1 建筑基础工程中条式基础的构造与施工特点

1.1 构造

首先是条式基础边缘的高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得到十分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其高度应该控制在200mm左右,阶梯形式的基础每一个台阶的高度都应该控制在300到500毫米之间。其次是建筑工程的地基厚度通常都会设置在100毫米左右,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建筑施工中基础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应该处在C15之上,底板位置受力钢筋的直径一定要在8mm之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邻底受力钢筋之间的间距必须要在200mm之内。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严格的根据当前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去确定插筋锚固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地基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建筑基础工程条式基础的施工特点

在工程建设得到时候,基础自身的承载力、刚度以及变形承受能力将会对建筑自身的承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彻骨中一定要对其特点予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对基坑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完成验槽环节,同时还应该把局部出现的全岩土层做彻底的清理和开挖,之后对灰土层或者是砂砾层进行回填和夯实处理,直到基底处于平整的状态,此外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将浮土或者是杂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在成槽质量验收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对地基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地基土出现严重的振动或者是变形和沉降现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土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得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证。在地基强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之后就可以在地基的弹线上进行探险和支模施工。在铺设钢筋网片的时候,在其底部位置应该采用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最后一点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模板上方的垃圾和浮灰进行全面的清理,如果模板上方已经出现了大片的锈迹还可以采取各种除锈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钢筋的清洁性和干燥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还要对模板进行养护和润湿处理,这样局可以更好的保证模板自身的强度不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旦有了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就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

另外在分层进行阶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中,每一台阶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之后应该稍停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后再继续下一台阶的混凝土浇筑。同时在初步完成阶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进行上层台阶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下层台阶混凝土浇筑中出现混凝土溢出现象,以及防止上层台阶根部出现质量问题。然后磨平台阶表面上鼓起、气泡等不平整的部位,从而保证台阶表面的平整性,而对于建筑工程锥形基础来说,其斜面部分的模板支设作业应该在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且采用定位机将模板和浇筑的混凝土压紧、压实,进而防止模板出现浮土、积水等不良现象,从而确保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的整体承载力、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保证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使用性能。

2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型形基础的构造与施工要点

2.1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在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型基础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箱形基础。为了防止建筑工程的基础出现较大程度的倾斜现象,应高确保箱形基础在平面布置上的对称性,以此减少基础荷载的偏心距,而且要求基础荷载的偏心距不宜高于基础底板面积抵抗矩与基础底面积之比;其次,箱形基础的高度一般在建筑物高度的1/8-1/12之间取值,且箱型基础的高度不宜低于其长度的1/18;此外,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的厚度应该满足建筑物柱、墙的冲切验算要求。,对于底板、顶板厚度的计算和确定应该根据其实际受力情况,具体地讲在建筑基础工程中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在内隔墙间距的1/10-18/之间取值,而基础的顶板厚度取值范围一般是在20cm-40cm。且要求建筑内隔墙的厚度不宜低于20cm,其外墙厚度不宜低于25cm。最后,箱行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2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施工特点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施工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做好箱形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先勘察施工现场的地基土质情况、水位地质条件淮确掌握全面的地基工程信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地基基底标高、基础轴线尺寸,同时需要在完成基槽(基坑)之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和水泥配合比,制定可行性高、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第二还应该严格控制和监督水泥、水、砂石与外加剂、钢筋、添加剂、隔离剂等等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工具和机械的配套和准确到位,同时对钢筋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该采取防腐除锈的措施,确保钢表面的清洁。而使用的水应该是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的纯净水,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应该确保水泥材料的质量。选购具有防渗能力墙、粘性度大等优点的优质水泥材料在合适的水泥比的基础上再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水性隔离剂、甲基硅树脂等,从而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结束语

在当今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条式基础和箱形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更大,这两种基础形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地基自身的承载力,同时也使得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为强大的保证,同时采用这两种基础形式还能十分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和投资,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条形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基;条形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ba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every link of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some summary.

Keywords: foundation; Ba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该工程基础为条形砖基础,楼层基础的埋深为-3.5米。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故基础采用机械大开挖。

基础大开挖―打龙门桩―基础放线―30cm素砼垫层―条形砖基础―地圈梁―基础柱及阳台挑梁―回填土。并挖“先运后进”浇筑顺序,由于设有变形缝,故基础施工可分段施工形成流水作业。

一、土方开挖及边护

根据本工程特点,工程土方采用了二台反铲挖掘机从两端同时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机械开挖至垫层标高以上100mm后,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由于施工场地不足等问题,经有关单位同意,土方开挖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挖9~18轴(即伸缩缝处),等地圈浇筑完毕后在进行第二次开挖。

二、基础垫层施工

(一) 浇捣C15砼垫层时,按每个台段留置试块3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

(二)在垫层浇筑前要对土方进行修整,应用竹签对基槽的标高进行标识。先用竹签订在基槽的中,然后用水准尺对其进行测定标高。在素砼浇筑过程中,将以这些竹签的顶为基准,进行总体标高测定。在砼具体施工时,测量员应对全程进行控制施工。浇筑时采用泵送砼,由远而近,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米范围类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浇筑,振捣泵送砼时,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采用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砼振捣完毕后,表面要用铁筒滚压及磨板磨平。

(三)砖基础施工

1.基础采用MU10机制粘土砖,砖的强度等级必须进行复试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提前1―2天浇水润湿。其含水率宜为10%―15%.

2.抄平设置皮数杆。放出墙身轴线。并将砌筑部位清洗清理干净。表面平整度超过1.5cm的要用细石砼抹平。

3.砖墙的砌筑形式为梅花丁式,砌筑方法为铺浆法。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砂浆标号为M10水泥砂浆。砂浆搅拌时应按配比单进行重量比配制。搅拌时间不宜小于120秒。随拌随用每次在3―4小时用完。

4.砌筑时应在墙的转角处及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设置皮数杆。皮数杆应垂直放于预先做好的固定水平标高砂浆快上。砌筑时墙体最上一皮砖和最底一批砖,均砌丁砖层。

5.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错开1/4砖长,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的应留成斜搓长度不应小于斜搓高度的2/3。

6.砖墙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奖法不得出现透明缝、死缝、假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7. 墙体与构造柱的交接处应留置马牙槎及拉结筋。马牙槎从每层柱角开始留置。先退后进。拉结筋为2¢6.5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出算起。长度不小于1000mm。伸入构造柱的长度为200mm。末端应做90度弯钩。

8.墙体砌筑完毕后应把墙体上的浮灰和杂物清理干净,包括构造柱内的落地灰及浮灰。

(四)钢筋制作与安装

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和指定的图集,明了构造柱、圈梁、节点处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确定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本工程梁、柱钢筋锚固长度为40D,搭接长度为48D,钢筋保护层梁、柱为30MM。

2.钢筋应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同型号、钢号、规格均要进行复试合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

3.I级钢(直径6至12MM盘圆钢)经冷拉后长度伸长(2%至一般小冷拉,钢筋不得有裂纹、起皮生锈、表面无损伤、无污染,发现有颗粒现状不得使用。按施工图计算准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加强中间尺寸复查做到物尽其用。

4.所下的各种不同型号、规格不同尺寸数量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按绑扎次序,分别是堆放挂上标识牌,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

5.绑扎基础构造柱钢筋时,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分布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构造柱与梁的交接处上下各500mm加密区,箍筋用φ6@100。牛腿梁应放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6.绑扎地圈梁,在模扳支好后绑扎,按箍筋间距在模板一侧划好线放箍筋后穿入受力钢筋。绑扎时箍筋应受力钢筋垂直,并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并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4d,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小于2.5d,弯后的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并做135。弯勾。在钢筋绑扎好后应垫水泥垫块,数量为8块/M2。

7.在钢筋加工时不得乱锯乱放,使用前须将钢筋上的油污、泥土和浮锈清理干净。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

(五)模板施工

1.构造柱模板安装

构造柱模板由侧模、柱箍、支撑组成安装前应先将构造柱内及钢筋上的杂物和落地灰清理干净,先安装侧模再安装柱箍将其固定,为了保证柱模的稳定,柱模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

2. 圈梁模板的安装

圈梁模板支模采用扁担支摸法系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处,每隔1m左右六一丁砖孔洞,穿50mm×100mm方木做扁担,高应根据墙体50线确定,并在侧板上钉托木,竖立两侧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侧板上口设撑木固定,侧板上口的水平标高应根据墙体50线确定,复核梁的轴线位置。

3.模板的拆除

⑴ 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能拆模。

⑵ 梁小于8m的砼强度要达到75%以上,悬挑部位应达到100%方可拆模。

⑶ 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运,同时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整齐。

(六)地圈梁、基础柱及阳台挑梁砼

1.浇筑前应先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2.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及截面尺寸,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钢筋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与设计符合。

3.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并加以浇水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4.砼的强度等级为C20,构造柱梁板采用机械搅拌

5.浇筑构造柱时,砼的拌制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控制,并控制水灰比及坍落度。搅拌时间不小于120S。浇筑前构造柱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振捣时,要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并应避免碰撞钢筋与模板。浇筑时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用振捣器时,要轻拔快插捣有序,不漏振,插入的深度不小于50mm,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在浇筑是要经常观察模板,防止胀模。

6.地圈梁振捣砼时,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的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对于钢筋密集部位,应先制定好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的同时应经常观察钢筋和模板,如有变形和移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砼振捣完毕后,表面要用磨板磨平。

7.浇筑结束后应进行砼养护,即覆盖及浇水。在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上面踩踏及安装砌筑。

(七)土方回填

1.因工程现况,基础回填分为二次回填(第一次回填至地圈梁处,第二次室内回填至-0.500米处,室外回填至-0.600米处),并且因施工场地有限等问题,经建设及监理等单位同意,分两个施工段进行施工,先施工9~18轴,在进行1~8轴的施工。回填时采用自然土分层夯实。

2.本工程土方采用人工回填,铺平、机械打夯,打夯遍数为3~4遍,每批回松土20cm,其夯实厚度在15cm左右。填土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表土后将填方边缘宽度填宽0.5m。

3.回填前,将坑内树根、木料等杂物垃圾清理干净,将洞、坑积水抽干,清净淤泥砂,将挑担洞用细石砼堵实,并保证墙体及砼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土方回填时不致于损伤方可回填。

4、基坑(槽)回填时应在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差太多,以免把墙体挤歪,不得随意填满一处,再回填下处。

结束语

条形基础范文第3篇

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等级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种。甲级用于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复杂地质条件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等;乙级用于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基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丙级用于次要的轻型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以及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小于5.0m的基坑工程。

2建筑工程中地基结构设计的计算

2.1确定基础埋深

地基计算前首先应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根据下列相关条件进行确定:①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②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④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⑤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应小于0.5m。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箱形和筏形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

2.2地基稳定性计算

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具体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4.1条、5.4.2条、5.4.3条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山区地基(包括丘陵地带)的设计,还必须按照第6.1.1条中可能出现的设计条件进行分析认定,避免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引起房屋倒塌的事故。

2.3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建筑物地基变形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4条中表5.3.4规定采用,建筑物地基最终变形量按照第5.3.5条进行计算。

3建筑工程中地基结构设计的研究分析

3.1桩基础设计

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过程中,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桩基础。①桩平面布置原则:同一结构单元不应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简体外缘一倍板厚范围之内;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②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应选择较硬土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

3.2建筑物无地下室的地基结构设计

建筑物属于砌体结构应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毛石条形基础、四合土条形基础、灰土条形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荷载过大,地基较差的情况时,这时需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以便减少不均匀沉降、增强整体性;框架结构地基较好,无地下室,荷载较小时,可选用独立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柱基拉梁。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时,可选用框架柱独立柱基,剪力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剪力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剪力墙结构不论有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

4结语

建筑工程地基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基础类型的选择,在地基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型,以保证其设计的科学、合理。建筑地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是建筑结构的根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作者:安禹霏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条形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基础;结构设计;探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the base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structure design;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结构设计师好比是设计一个人的骨骼,侧重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能,比如梁、板、柱的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等,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承载能力等。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理解规范及规程的定义,结合其专业从基本构件算起,工作中要仔细认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1浅基础

1.1按材料分类

基础应当具有承受荷载、抵抗变形和适应环境影响的能力,即要求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选择基础材料,首先要满足这些技术要求,并与上部结构相适应。常用的基础材料有砖、毛石、灰土、三合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

1.1.1砖基础。砖砌体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或当地基土潮湿时,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砖基础取材容易,应用广泛。

1.1.2毛石基础。毛石是指未加工的石材。毛石基础应采用未风化的硬质岩石,禁用风化毛石。由于毛石之间的间隙较大,如果砂浆黏结的性能较差,则不能用于多层建筑,且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

1.1.3灰土基础。灰土基础宜在比较干燥的土层中使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冻性。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

1.1.4三合土基础。三合土是由石灰、砂和骨料加水混合而成。施工时,石灰、砂、骨料按体积配合比为1:2:4或1:3:6拌和均匀后,再分层夯实。三合土的强度较低,一般只用于4层及4层以下的民用建筑。

1.1.5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都比较好,其混合强度等级一般为C15以上。这种基础常用在荷载较大的墙柱处。

1.2按构造分类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按其构造分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以及锚拉基础等。

1.2.1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包括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独立基础,它从材料性能上可以分成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是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从形式上,柱下独立基础又可以分为台阶式、锥式、板式以及墩式等种类。在工程中,独立基础一般用于上部荷载不太大,而且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情况。柱下独立基础是柱基础的主要类型,常用于一般框、排架柱基以及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基础。对于墙下地质条件好、上部荷载不大的情况,为了减小土方开挖量和节省基础材料,有时往往也采用墙下独立基础的形式。这时,应在独立基础之间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或砖砌拱来承担墙体所传来的上部荷载。究竟采用无筋扩展基础还是扩展基础,应视工程实际条件而定。无筋扩展基础要受台阶宽高比的限制,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则不受此限制,所以,同样的荷重条件和地质条件下,无筋扩展基础埋深要大些;另外,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造价又要高于无筋扩展基础。

1.2.2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广泛用于纵横墙交叉的建筑中。一般其材料为砖、石、混凝土等。应该注意的是,条形基础下的地基反力分布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线性分布,加上砌体的抗剪和抗弯能力差,故设计时应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以增强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柱下条形基础也十分常见,可理解为将一排柱子的独立基础联合在一起便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它具有较大的刚度以及调整地基变形的能力。这种基础通常用于软弱地基、不均匀地基和填土地基上的基础设计,对上部柱子传来的荷载能起到一定的分布和调整作用。

1.2.3柱下十字形基础。柱下十字形基础增强了整个建筑物的刚度,其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之柱下条形基础有进一步的增强,而且有时还能跨越地基中可能出现的溶洞、暗塘。目前,国内外多、高层结构常采用这种形式的基础。

1.2.4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整体性强,能减少不均匀沉降。应用时,当地质条件基本均匀和土质较软弱时,不仅能减少土方开挖量,而且还能减少基底附加压力,效果很好。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它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水池、油库、油罐以及大型储液结构物等建筑中。

1.2.5箱形基础。箱形基础具有很大的整体刚度,能减小不均匀沉降。箱形基础还具有“补偿性设计”的优点,能减小地基的基底附加压力和沉降,且其形成的地下室可作人防、空洞、车库等许多建筑功能使用。另外,箱形基础抗震性能很好,可以有效地减少震害。所以,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极为广泛。箱形基础有用钢量大、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不能盲目采用。实际情况中,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只有在上述情况不能或不必满足时,才考虑采用深基础的形式,以避免过多的浪费。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基础,如专门用于高耸结构中的锚拉基础、壳体基础等,也有其专门的适用范围。

2深基础

2.1桩基础

桩基础由若干根桩和承台两个部分组成。桩是全部或部分埋入地基土中的钢筋混凝土柱体。承台是框架柱下的锚固端,使得上部结构荷载可以向下传递。同时,它又将全部桩顶箍住,把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各桩,使其共同承受外力。在建筑结构中,桩基础多用于以下情况:

2.1.1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较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

2.1.2当高层建筑荷载较大,箱形基础、筏形基础不能满足沉降变形、承载能力要求时,往往采用桩-箱基础、桩-筏基础的形式。对于桩-箱基础,宜将桩布置在墙下;对于带梁的桩-筏基础,宜将桩布置在梁下;这种布桩方法对箱、筏底板的抗冲切、抗剪十分有利,可以减小箱基或筏基的底板厚度。

2.2地下连续墙深基础

地下连续墙的嵌固深度由基坑支挡计算和使用功能相结合决定。宽度往往由其强度、刚度要求决定,与基坑深浅和侧壁土质有关。地下连续墙可以穿过各种土层进入基岩,有地下水时无须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用它作为建筑物的深基础时,可以地下、地上同时施工,尤其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为采用“逆作法”施工提供了可能。目前,在桥梁基础、高层建筑箱基、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码头等工程中,都有实用成功的实例。它既是地下工程施工时的临时支护结构,又是永久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

3结束语

基础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层。一般将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称为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作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须将基础埋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中,并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称为深基础。此外,还有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筏基础、桩-箱基础等。基础工程为隐蔽工程,一旦失事,损失巨大,补救十分困难,因此,基础设计在土木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明天,段中平,范伟明.优化技术在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0(03).

条形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基基础 重要性 特点 设计 研究 探讨

一、地基基础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设计和架构日新月异,在满足人们的行为所需的并且,也给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既然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在人们强大的想象力下被建造了起来,可是每个建筑物都少不了—个重要的工程施工,那便是地基工程的施工,它是建造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份,它的施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完缺。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便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常常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一样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为有增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办理,才气切实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二、地基基础的特点

(一)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二)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三)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四)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五)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1)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2)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地基基础设计的研究与探讨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1条设柱基拉梁。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后浇带设计因调整地基初期不均匀沉降而设的后浇带,带宽800~1000mm。后浇带自基础开始在各层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顶板全部设后浇带,包括内外墙体。施工时后浇带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直到后浇带封闭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等级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如沉降观测记录在高层封顶时,沉降曲线平缓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后浇带。沉降曲线不缓和则宜延长封闭后浇带时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物理与工程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

力学季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