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讣告范本

讣告范本

讣告范本

讣告范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讣闻报道;题材;价值

讣闻报道是新闻类型之一,大致有两种常见形制:一、精简型,只公布某人于何时何地去世的信息;二、非精简型,还要添加死者的生平、哀荣以及追思、评价等内容。本文主要谈后一种讣闻报道。西方的讣闻报道比较成熟,很多报纸都聘有专写讣闻的记者,开辟有固定的版面,讣闻成为继地方新闻后,读者最为喜爱的版面。相较于西方,国内的讣闻报道还处于幼稚期——版面不足、记者缺乏、读者稀少、重视不够,这些都是国内讣闻报道处于成长期的表现。鉴于此,本文将从题材选择、报道风格、写作模式、价值理念四个方面,对中西讣闻报道进行比较,以期推动我国讣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

题材选择

中国文化传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忽略个体,讲究等级秩序。即便在今天,它依然会渗透到我们的新闻活动中,构成写作新闻报道的某种“心理定式”。这种定式在讣闻报道上显得更为强烈,已形成了一些潜在惯例。讣闻报道在国内,报道的题材大多定位在名人身上,而与普通百姓无缘。一个典型的个案是20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曾作出规定: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逝世方可刊登讣闻。不仅如此,讣闻历来还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写什么不写什么似乎都有一定之规。报道的篇幅也与官阶成正比,文字数量往往意味着享受的“待遇”。如此种种,使讣闻报道很大程度上背离其本意,演变为一种冰冷的官样文书。这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讣闻报道的发展。

相对而言,西方的文化精神重个人,推崇平等价值观。在此覆盖下的讣闻报道,上自政界要人、社会名流,下至普通百姓、引车卖浆者,任何人离世都可对之进行讣闻报道,而且在报道规模、文字用语上几乎没什么限制。这与西方媒体秉持的理念有关,他们更注重新闻与读者间的亲和性,推崇生命的意义与平等价值。所以,他们的讣闻报道并不根据职位高低选择对像,而往往对准生活中的某些小人物,挖掘其个体生命的特有意义,展示一个平凡却独特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报道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社会的向心力和同情心,从而增加媒体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中西方讣闻报道的不同,凸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借鉴西方讣闻报道,改革和发展我们的讣闻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的媒体或从业人员应怀着对所有生命个体的敬畏,将各阶层人物纳入讣闻报道的范畴,而不论其贵贱高低。特别要注意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对社会有启示教育意义的内容,书写死者以之为生者模范。

报道风格

我国的讣闻报道定位于严肃沉重的风格基调,形式单一,侧重于评价死者成就,极少关注其内心世界。即便有深层次的挖掘,也偏向于向读者昭示逝去人物的意义,以达到群体精神的代表高度。[1]在主流的党报讣闻中,我们不难发现,讣闻的写作完全是一种程式化的写作,逝者的政治地位成为讣闻写作编排和报道的核心标准。文本往往用一种呆板、威严,缺乏灵活性、变动性的行文笔调来塑造伟大人物的高大全形象,脱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境遇,单纯为报道而报道,和读者的距离很远,显得生硬冰冷,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相较于我国,西方讣闻报道的题材、格式灵活多样,手法的使用接近文学,如细节、对话、幽默等,都可用于讣闻。以《“老报童”罗伊去世了》为例,记者选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报童为报道对象,用简洁生动的文笔,讲故事式的叙事文本,勾勒出一个生前生活艰辛、倔强又认真的老报童形象,追思逝者的同时,也为读者照亮了心路历程。西方传媒用幽默诙谐富于故事性的报道手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普通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和历程是值得赞赏和推行的。因为小人物的人生意义不一定“小”,幽默诙谐的笔调也不等于不尊重,而故事性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所以像西方传媒一样,找到一个小而巧的报道角度,寻找灵活的切入点,会使讣闻中的人物丰满鲜活起来,讣闻报道也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写作模式

结构安排。按道理,像所有的文章结构一样,讣闻报道对此也不应该有什么定规。但目前国内的讣闻报道却是一副八股面孔,通常采用三段式:首先是逝者姓名、职务、年龄以及死亡原因等;接下来叙述逝者生平和重要经历;最后盖棺论定,对其一生作出评价。这样的套路沿袭成风,时间一久,其效果是:只见讣闻,不见其人。讣闻最重要的在于复现一个曾经的生命,而现有的结构模式将其掩盖了。不同的是,西方的讣闻报道结构灵活,形式上不拘一格。在讣闻报道中,常通过对逝者身前有代表性的几件小事的发掘,或是几个有意义的片段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并不过多地加以评说,只是让读者在油墨的清香和文字的叙述中,去感受逝者生命音符的跳动,体会人生五味,借以观照自我的人生。

言语风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在此影响下,国内讣闻报道的语言始终体现着严肃、庄重的措辞风格。诸如“沉痛悼念”、“无比悲痛”、“化悲痛为力量”等套话,在所有讣闻中都可以找到。这一方面体现了用词的规范、气氛的肃穆,另一方面也缺乏人情味和趣味性,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在西方,讣闻之美在于它能捕捉每位死者独特真实的面貌,使其一生的故事扣人心弦。不少西方讣闻作者具有颠覆精神,将讣闻这个原本沉闷严肃的文体加以改头换面,呈现为一种戏谑幽默的另类文体。如美国编剧家艾尔·博斯伯格逝世,其讣闻导语为:“要么就是你死了,要么就是我的表停了——这个笑话是关于艾尔·博斯伯格的——他死了。”原来,艾尔·博斯伯格曾经为著名的家庭喜剧班子马克斯兄弟的电影编过不少笑料,其中著名的一个场面表现医生为其病人把脉,医生的话就是:“要么就是你死了,要么就是我的表停了。”[2]

价值理念

《纽约时报》副主编阿瑟·高宝说:“我们把讣闻看做简明的个人传记、对此人和他一生的解释……我们努力把他放在历史的环境中,放在他自己的领域里,看他对于那个领域里的人们意味着什么。”[3]很显然在上述论述中,西方的传媒人将人本主义纳入了讣闻报道的序列之中,并将其作为讣闻报道的精髓。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高扬的旗帜,从此成为西方最重要的价值理念。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讣闻报道以人为中心,事件为人服务。对于他们而言,讣闻报道的意义并非仅仅公告某人离世,更重要的在于肯定每一个生命的存在意义,充分彰显人生的独特价值。

国内的讣闻报道却重在宣布死亡信息,然后以盖棺论定的思维追述死者生平,其目的不是为死者做传,复活一个独特的生命,而在于评功摆好,类似古代的墓志铭。所以我们的讣闻重心是事件,而不是人。一个人不等于干巴巴的几件事,而是情感、思想的综合体。将最重要的忽略掉,却把附属的东西当做重头,这不能不说陷入了某种误区。好在近年来这种现状有所改观,像《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都开辟了讣闻专栏,不仅面向所有人,而且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所更新,这是极好的开端与探索。

价值理念固然因国别而有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相通之处。作为追悼逝者激励后人的讣闻报道,遵循人本主义价值理念,应该说是合理而富有时代意义的。在讣闻报道的写作中,融入人本主义的思维,以富有感情基调的笔触关注普通个体的存在价值,是讣闻发展的新路径。群众爱看、爱读,这样的讣闻才是成功的,才能起到沟通民情、引导社会的价值功用,讣闻报道的社会价值也才能真正显现。

在我国,讣闻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写作,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丧葬观念的改变,相信讣闻报道会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当下的传媒人理应借鉴西方成熟的讣闻报道形式和新闻理念,为我所用;从人本主义的报道理念出发,发掘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充满感情基调的笔触,以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再现逝者的音容笑貌。这样,我们的讣闻报道才能为民众所津津乐道,实现讣闻报道的价值导向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贡献属于新闻人的一份光荣。

参考文献:

[1]郑亚楠.中西新闻写作的文化比较[J].学术交流,1998(2).

[2]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47-448.

[3]朱利安·哈瑞斯,等.全能记者必备[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227.

讣告范本范文第2篇

说起个人生活,绯闻几乎和谭咏麟绝缘。然而事实上,他婚外生子的尴尬私情已是公开的秘密。能让两个女人在背后默默地为他奉献,一个理财、一个养孩,坐享齐人之福的阿伦(谭咏麟)确实让外人羡慕。

号称永远25岁的谭咏麟在流行乐坛的影响力持续不衰,他虽然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私生活,但那已经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有一个多年来默默在背后支持他的结发妻子莎莉(中文名杨洁薇),还有一位叫温迪(中文名朱泳婷)的红颜知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谭晓峰。

儿子在一天天长大,默默养了十几年孩子的女人当然希望得到一个名分;糟糠之妻似乎也不可能将明星老公拱手相让。虽然两女表面看似和平,实质难忍对方存在,一场妻妾暗战在所难免。人们都只看到阿伦享受齐人之福的表面风光,却不知道他维系“三人行”的痛苦和无奈。

大老婆为他理财

其实,谭咏麟属于艺人中成家较早的一位。

大学还没毕业,谭咏麟就和钟镇涛等人组建了温拿乐队,并且一炮而红。当时,他结识了一个叫莎莉的女孩。此后,莎莉辞去了美容公司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当起了谭咏麟的后勤总管,精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负责他的形象和服装设计。在她的打理下,谭咏麟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

不过,两人到底什么时候结的婚却一直未对外公开。直到1993年1月,莎莉的父亲去世,谭咏麟以女婿的身份列于讣闻上,才间接承认了他与莎莉的夫妻关系。讣文在报纸上登出以后,公众一片哗然,大家这才知道无数女人心目中的超级偶像、“钻石王老五”谭咏麟原来早在多年前就结婚了。当时,很多女歌迷都认为谭咏麟欺骗了她们的感情。

1995年,谭咏麟在接受采访时终于公开表示:“莎莉是我的太太。”他还说:“我对莎莉是十分尊重的,这么多年来,我赚的钱。全部交给莎莉打理,她手上拥有的金钱与物业比我还多,我绝对信任她、爱惜她。”

曾有媒体希望直接采访莎莉,但谭咏麟说:“你们尽管问她,但她是一定不会答应的。”果然如他所说,莎莉婉拒了一切媒体的采访。做了谭咏麟背后的女人近三十年,她从没接受过传媒访问。其实谭咏麟每次出门演唱,莎莉都会同行。却从没有被摄入镜头,因为她总是躲得远远的。关于此事还有一个“经典故事”:许多年前,谭咏麟与莎莉到中环一家茶楼饮茶,一推开他经常入座的房间,发现里面竟然全是记者。他警觉地看看身边,发现莎莉早就不见了,不论记者们怎么追都没追到,从此莎莉赢得了“飞毛腿”的外号。

红颜知己为他养娃

有这样一位聪慧得体的贤妻,谭咏麟本该知足,但有块心病却横亘在这对夫妻面前,那就是结婚多年却无子嗣。

这时候,另一个女人出现了,那就是温迪,外界一直传言说温迪是“谭咏麟歌迷会”的会员。但谭咏麟自己澄清了这种说法,他透露,其实温迪最初是张国荣的忠心歌迷,不喜欢听阿伦的歌,但当两人相识后,温迪对他有很大改观。

那时,温迪还是香港岭南大学的学生。她清秀的相貌和温婉文静的性格深深吸引了谭咏麟,尽管两人的年纪相差20岁,但还是私下走到了一起。

1996年,谭咏麟的婚外情败露。原来,温迪为谭咏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谭晓峰。一次,朱温迪要抱着儿子出去晒晒太阳,并且要孩子的父亲作陪。谭咏麟戴上墨镜和一顶帽子,把帽檐拉得低低的带着温迪母子出了门。谁知出门后不久。嗅觉敏感的香港狗仔队就跟踪而至。

后来,谭咏麟抱着儿子的照片在香港某娱乐周刊登出了,他身旁还靠着温迪。眼看纸包不住火了,谭咏麟终于坦白了一切。据说他硬着头皮要发妻莎莉在公众面前为自己的婚外情做掩护,并且许诺了两点:一、所有的财政大权仍然由莎莉掌管,温迪不得插手;二、平时他仍然和莎莉住在一起,温迪母子还是住在外面。从此以后,谭咏麟开始在两个女人、两个家之间周旋。

爱子有望继承5亿家财

表面上,现年58岁的谭咏麟十多年来享尽齐人之福,不过,两女侍一夫,争宠在所难免,早前便有人爆料说莎莉不敌年轻美貌的温迪,一怒之下削发为尼,远离情欲纷争。

谭咏麟承认潜心修佛的莎莉多年来一直吃素,为的就是给谭家积福,但他澄清莎莉并没有出家为尼。

但随着谭晓峰日渐长大,他的生母和“大娘”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三年前,谭咏麟的父亲去世,老人家临终前唯一的愿望是和乖孙晓峰的关系公开。孝顺的谭咏麟当然不会忤逆父亲的遗愿,正式将儿子谭晓峰的名字刊登在讣文上,让“爷孙俩”名正言顺公开关系,也等于正式向外界公开儿子的身份。

今年14岁的谭晓峰长得高大俊朗,与年轻时的谭咏麟酷似。谭咏麟曾自豪地向圈中朋友炫耀:“儿子比我还高,女孩子见到他都会流口水。”

谭咏麟虽然现阶段还避免让儿子过度曝光,但他一直在刻意培养儿子的音乐细胞。据唱片公司职员说:“阿伦整天在公司高层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说他长得帅唱歌又好。”表明谭咏麟有意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演艺事业。

谭咏麟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不仅在公开场合对儿子赞不绝口,甚至为了儿子改掉了深夜在外的习惯,变得非常顾家。近年来,谭咏麟更是不避嫌,时常带儿子一起看电影、逛街游玩,尽量抽出时间跟儿子一起共享天伦。

尽管多情,但谭咏麟对自己的“两个老婆”都十分疼爱,最明显的是一幢幢豪宅送给她们,而收得最多物业的,莫过于为他打点一切内外事务的发妻莎莉,她名下的房产超过3000万港元。温迪得到了两处房产,但母凭子贵,她的下半世应该不用愁。

谭咏麟恐自己如有什么三长两短,大小老婆会出现争产纠纷、家丑外扬,同时也为儿子的将来着想,谭咏麟早就打算将资产转移到儿子名下,据说谭的资产在5亿港元左右。

谭咏麟及背后的两位女人,都承担了很大的苦痛,这位天王巨星对两人深感歉意。他说:“有两个老婆一点都不好,她们承受太多的委屈,希望大家不要学我。”

大小老婆的资产比一比

大老婆莎莉的物业有:

手上的物业超过3000万港元,还有与阿伦的3间联名公司,身家估计超过1亿港元。物业包括:

愉景湾海堤居复式单位800万港元

湾仔大王东街地铺:1500万港元

红馆骏升中心单位:1200万港元:

宝云道宝德台两单位:6000万港元(联名)

弥敦道华丰大厦地铺:1500万港元(联名)小老婆温迪的物业有:

跑马地比华利山顶楼:1250万港元

跑马地愉宝大厦中层:250万港元

看起来她拥有的物业较少,不过,有14岁儿子这张王牌,暂时金钱虽不及大老婆多,但因为有阿伦陪着,还经常带她和儿子外出旅游,精神上还是比大老婆“富足”。

专家的说法

主持:卫理小姐

重婚属于自诉案件范畴

讣告范本范文第3篇

明方主席一生短暂,不满65周岁,却活得很精彩。他性格开朗,心胸豁达,光明磊落,心中有远大目标、有未来的宏伟蓝图,永远不知疲倦,始终孜孜追求。同时具有过人的领导和管理才能,聪睿智慧、坚毅包容,体现了正能量领导者的“范”!对他的辉煌一生已体现在高度凝练的讣告中,无需我们赘言。只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时光是在政协度过,我有幸目睹他工作、生活风采,敬佩、爱戴类言词,皆不足以表达,仅以拙笔,以作纪念。

2011年元月,明方主席主政省政协工作。几年来,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继承发扬,开拓创新,使得政协各项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从“拾遗补缺”到“帮忙不添乱、尽职不越位,切实不表面”至“民主监督的七种形式”再至“协商民主的新格局”,沧海桑田,一届届政协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政协事业日趋繁荣昌盛、光彩照人。而明方主席开启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政协积极承办、各方分工负责”的协商民主“安徽模式”,更是把我省政协工作推上了新的高峰。时任省委书记王学军同志用“协商民主取得历史性进步”来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纷纷转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省的做法也予以肯定,一时“安徽模式”家喻户晓,慕名前来学习考察的外省市政协人员络绎不绝。作为参与和亲历者,我倍感自豪。

明方主席尤其重视政协的党建工作,因我是机关党委书记的缘故,曾多次当面聆听他的指示意见、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如今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他都一一亲自布署。每一个具体的方案他都细细查看过问,并始终率先垂范带头落实。明方主席深厚的理论功底,一肚子的学问都体现在他上的党课中。这几年他先后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提高人民政协协商于民商量成事水平”、“把忠诚献给党、把真情献给人民、把担当献给工作、把修养留给自己”等为题给我们上了若干次党课,听他讲课,增长知识、滋养心灵,更是愉快和享受。枯燥的理论在他的口中生动精彩,他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说到妙处,眼神清亮,抚掌大笑,极具感染力!他曾说“我们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要“理直气壮地讲我们共产党的伟大”。并身体力行,工作之余乃至休息日,他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给不同的人员讲马列经典、讲党史国史。全国政协、中组部、都曾邀请他去讲党课。也曾去我们的扶贫县舒城上党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甚至公务考察去国外,明方主席也时时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在他住院去世前夕,他还马不停蹄地去企业、高校、共青团机关等地上党课。同时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最有影响的《道与法――领导者的智慧》一书,成为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信仰、修身养性、悟道得法的科学指南,被确定为优秀图书,畅销国内外。他讣告中的那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于他而言,名至实归!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随明方主席赴省外调研考察政协工作;也曾随同赴省辖市政协走访看望省政协委员,更是近距离地随同赴北京为“两会”服务……目睹明方主席闲暇之余最大的消遣就是看书,基本上手不释卷,让一有空就想清闲的我感到汗颜!他学识渊博,无所不知,他研究钱学森、研究我国的中医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俨然就是专业水平。他也很关注机关同志的读书情况。2012年底,明方主席专门找我和机关党委的同志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地浓厚机关的读书学习氛围。现在每季度一场的“读书报告会”活动,正是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开展的,旨在希望机关同志多读书、读好书,并能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读书报告会”已举办了12场,共有40多位机关同志登台和大家一起畅谈读书的心得、体会,分享读书的收获、启迪。明方主席也曾亲自参与,并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引导示范大家。嘱托我们“要勤学习、善学习、肯学习,切实让读书学习成为人生修养、奋斗的宝贵阶梯”。2014年,“读书报告会”被评为省直机关“十佳读书案例”,成为省直机关争相仿效的模板。当时的明方主席十分欣慰,并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对明方主席最好的纪念,应是将“读书报告会”继续办下去,而且应是越办越好。

2015年10月,我调至文史委工作。明方主席又专门找我谈话,谆谆教诲仍在我耳边萦绕:“文史资料工作是政协一项独具特色的工作。要将史料征集的渠道开辟和建设作为一件重要的大事来抓。要与时俱进地把《江淮文史》办好。要把握好办刊的政治方向,确保导向上不出问题”。今年8月初,他还向我询问了文史委承办的重点协商民主议题进展情况,并在我们的相关方案上批示“赞成”予以鼓励。谁料一个多月后,明方主席竟永远地告别了我们,这个瞬间,变成了永恒。

明方主席忠孝两全,对独自一人辛苦抚养他长大的母亲,他一往情深,倾注的所有情感凝结在他笔下的《母亲给我的家教》一文中;他和爱人伉俪情深,相伴相随;他们悉心培养的女儿亦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老家,明方主席一直充满着浓浓的深情!尽管儿时贫困的生活给他的身体留下了健康隐患,但丝毫不影响他对家乡的热爱,他喜欢小米粥、喜欢大葱蘸酱,喜欢那片盛产金黄金黄谷子的黑土地……这张他站在丰收的谷子地里满脸笑容的照片,也是他生前最爱,定格在《道与法》一书的封面上。

讣告范本范文第4篇

1976年1月8日9时许,所在病房外的电铃忽然响了。这不是平时的电铃,而是为遇紧急情况专设的电铃。不好!大家快步跑向病房,几乎同时看到监护器上的心跳显示:心跳70几次。一直是100多次,忽然掉到70多次,陈在嘉大夫急得说不出话来。心跳在继续下跌,60次、50次、30次……

医生们按照原定的抢救方案,采用了所有措施,呼唤、人工呼吸……都不起作用。荧光屏上,时而显示一次心跳,渐渐地看不到心跳了,只见一条直线。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的伟人,带着全国人民的敬仰,离去了。跳动了78年的心脏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停止了。

批邓会上众人惊愕

这天上午,政治局在举行“帮助”邓小平会议。与会者有的神情严肃,正襟危坐;有的仰身而靠,闭目养神;有的品茶吸烟,悠然自得。在发言,有条不紊地说:“……这几天我又反复学习了主席近一时期的重要讲话,备感亲切,很受启发。我认为主席的讲话主要有3个内容:一是关于;二是关于教育和科技革命;三是关于对当前运动的意见。而这3条都是针对小平同志的错误所言的,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为了挽救更多犯错误的同志,也为了使广大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我建议将主席的这些谈话整理成文件,适当的时候向全党印发,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

晃了晃拳头,高声接过话头:“主席的这些话,不亚于1966年《我的一张大字报》,这一炮打得好!”

慢声细语地补充:“我有个想法,是不是把小平同志的检查附在文件后面?小平同志对主席的批评、对自己的错误,是不是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是不是对全党要有一个交代?请大家考虑。”

邓小平阴沉着脸,粗声硬气地说:“你们讲的,我都拥护。如果主席同意,我的检查也当然可以印发全党。”

陈锡联和善地笑笑,婉言道:“主席的谈话精神可以向全党传达,至于小平同志的检查先不要急于印发。主席的有些批评是针对一种倾向,不是指的具体某个人、某件事,这样做容易造成混乱……”

双方交锋正酣,汪东兴推门进来,神色木然地站在一旁。主持会议的诧异地望着他:“东兴同志,有事吗?”汪东兴两眼缓缓地扫视着众人,声音低沉地说:“同志于今天上午9时57分逝世了。”

古老的大殿内一阵沉默。

邓小平“忽”地站起身,就要朝外走。冷冷地问:“洪文同志,还没散会吧?”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哦,总理逝世,大家说怎么办?”

走到门口的邓小平猛然转身,冷硬的语气中带着一股慑人的威严:“一、立即向主席报告,组成治丧委员会;二、以中央名义发讣告,通知各驻外使馆降半旗;三、命令海边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朱、毛二人悲痛不已

上午10时,正侧卧在病床上,听工作人员给他念文件。昨晚他几乎彻夜未眠。负责身边工作的张耀祠匆匆忙忙走进卧室,他带来的是逝世的噩耗。

屋里沉寂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只点点头,一言未发。对于他来说,逝世,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几年来,从医生一次又一次的诊断报告中,他预感到不妙。此时无声胜有声!

过了良久,不禁潸然泪下,唏嘘而泣。

当时,的身体也不好,才出院不久。组织上怕悲伤过度,没有立即告诉他有关总理病逝的消息。晚上8点,收音机里播出逝世的讣告,惊呆了。尽管他已经知道病情恶化了,但他还是无法接受总理逝世的事实。听着收音机里不断传出的哀乐,看到家人个个泪流满面的样子,他才肯定这一切是真的了。眼泪从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了下来,滴落在衣襟上,他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很久……

遗体告别时失态

1月11日上午,北京医院,太平间大厅。哀乐低回,哭声起伏。神态安详地仰卧在一张白布平台上,直挺的躯体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四周摆着一簇簇洁白的马蹄莲,两名手持钢枪的战士肃立左右。佩戴黑纱的政治局委员们依次走进来,每个人都在的遗体前肃立默哀,鞠躬诀别,随后绕灵床半周,从侧门退出去。

佩戴着黑纱的邓小平随着低沉的哀乐慢慢走进大厅。他眼中没有泪水,神情显得凝重而平静。他走到灵床前,默默地望着闭目而卧的,久久不肯离去。陪同的秘书小声提醒:“首长,走吧,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向总理告别。”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后边,是党、政、军机关和北京市的各界代表,黑压压的人群排成长蛇队,在狭窄的太平间过道内缓缓地移动着。

政治局委员们被让进一侧的休息室。一进门就倒靠在沙发上,捶着大腿:“哎哟!我的两条腿都站肿了!”走到她面前,语气严厉地责问:“同志,刚才向总理告别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摘帽子?”

脖子一扬,嘻嘻笑道:“我感冒了,正发高烧,不能受凉呀!”用力敲打着手杖,愤愤地说:“感冒了就不要来嘛,你这个样子,让群众看见很不好。”

骄横地翻翻眼皮:“这有什么不好?难道总理去世了,把我也要折磨死!”

向遗体告别时,一路上都在掉泪,在车上他就要脱帽子。回来后,他一句话不说,不思茶饭。

的追悼会就要举行,秘书见悲痛过度,连续几天彻夜不眠,身体特别虚弱,怕他撑不住,就征求他的意见:“去不去参加?”他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马上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可是,就在要上车出发的时候,却两腿软得厉害,怎么也站不起来了。这使他非常不安,坐在沙发上难过地叹气:“唉,去不成了!这怎么对得起恩来?”

国内局面异常复杂

的逝世,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的震动。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布满的花圈、挽联、悼词……不仅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失去这位卓越领导人的悲痛与怀念,而且反映了人们对中国前途命运的焦虑心情。这年清明节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悼念、反对“”的强大抗议运动。

讣告范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同步录音录像;问题;纾解对策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据使用确立了法律依据和法律地位。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后,侦巳嗽钡闹捶ü勰罘⑸了深刻转变,规范执法、人权保障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文明办案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同时,侦查人员的业务学习动力得到调动,讯问前的准备工作做的更加充分。通过扎实的做好初恕⒊酝赴讣材料、制订详细的讯问提纲,力争在同步录音录像环境下从容的突破案件,提高了讯问的效率。

1 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全程同步录 录像以来,由于相关机制、体制还没有同步跟进、配置到位,在检察实践中依然而临诸多问题。一是“两录”人数总量不足,由于“两录”工作已经交由检察技术部门负责,牵扯到部门分工、录制次数增多,由此带来的工作量及压力与人员配置矛盾突出,特别是新刑诉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中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说闹拔穹缸锇讣,每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对讯问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录音、录像。二是远程“两录”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权无保障,最高检规定,讯问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立即将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交给讯问人员,并经讯问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后当场对录音、录像原件进行封存,交由检察技术部门保存。而在工作实践中,经常是由自侦办案人员事先带着录制文书和光盘密封袋到看守所,讯问结束后找犯罪嫌疑人直接在空的录制文书和空光盘密封袋上签字画押,这使得同步录 录像的试听资料在法律上缺少可信度和公正性。三是资金缺乏制约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开展,虽然最高检详细地规定了全程同步录录像所需设备的规格和技术参数,但在各院设备更换和日常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尤其是基层院经费紧张更突出;另外对于下拨装备资金,个别检察院对“两录”工作还意识不到位、不够重视,将装备款用于购买办案车辆的现象。四是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最高检在《工作流程》中提出讯问、录制相分离的原则,但在实践操作中难以做到完全分离、互不干涉、互相形成牵制;另外涉及到的人员的衔接、安排和调动的问题,影响衔接。五是录音录像工作没有统一的保密规范,从技术人员对讯问进行录制到同步录音录像的资料保存,没有制订统一的保密规定,容易造成泄密。六是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存不符合要求,对于“两录”技术协作卷与录制光盘资料的移交、归档工作待高检院具体文件下发后再按照规定执行,由于重视不够,经费受限,导致很多基层院缺乏相应的技术环境。

2 构建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人员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规范资金用途是推定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发展的关键。各级基层检察机关都必须将同步录录像的运行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经费开支,严禁挪作它用。针对“两录”次数骤增,工作量大问题,加大人员结构、数量的优化,通过争取编制或者通过内部调整的办法增加“两录”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技能。

(2)保障远程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远程同步录音录像是近两年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甚础上发展而来的,极大的方便了远程讯问、异地指挥等多种功能。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制定远程同步录音录像实施意见,制定统一标准,从制度上规范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或特约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既让人民监督员切实感受到履行监督义务,又维护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了犯罪嫌疑人在异地无法对光盘密封履行签字权的问题。

(3)完善同步录音录像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是完善同步录音录像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方面。严格执行“审录分离”的原则,确保同步录音录像的规范化操作,检察长、纪检监察部门耍亲临办案区,不定时对同步录音录像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建立对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考评机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力度,在每年年中、年底的执法质量考评中,要增加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及录制情况的考评。

(4)规范同步录音录像的保密问题

为防止在讯问同步录 录像工作中出现泄密问题,影响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和突破,主要从:一是制订统一的同步录音录像保密规范,出台统一的保密规范,要从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录制开始,至到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归档。建立统一的保密要求,严禁他人进入。加强对录音录像设备的限定和监管,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应符合相关安全保密要求,达到分级保护建设标准;加强对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设备选型、故障维修等流程进行审批、监控。将同步录音录像的保密工作,纳入全院保密工作,由保密办负责,进行相关的督促、检撕涂计馈R特别加强对办案人员和录制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加强他们的保密意识,另一方面也要立责任状,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必须惩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随案移交到批捕、和审判等环节,应建立和履行相关手续。

(5)推进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库建设

尽快建立和完善“两录”资料移交档案室的保管制度,高检院应该尽快统一制定将“两录”资料移交档案室保管的制度。打破传统录制人又是保管人的现状,引入有效监督管理,防范档案资料被删改;注重对档案室设备资源的维护,技术人员完成录制后要求及时入档,入库前由档案员进行检测,保证了光盘录制和入库的质量。构建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库,专门用于存放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立同步录 录像的屯子检索库,将光盘数椐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增加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利用价值,也便于对录音录像资料进行查找和检索。

3 结语

实行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对于防止侦查权力的滥用,规范侦查人员的侦查讯问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都有积极长久的作用。积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与相关研究的完善,最终实现刑事诉讼中打击惩罚犯罪和充分有效保障人权两方诉讼价值的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