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雨来的故事

雨来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雨来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雨来的故事

雨来的故事范文第1篇

(二)大雨来了,小屋塌啦!

一天,长度单位国下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雨。米、分米、厘米的小屋由于以前盖得不牢固,所以塌了。厘米、分米、米冷得手指都冻僵了。幸运的是没下多久,雨就停了。仨兄弟没房子住了,怎么办呢?忽然,分米说:“我们一直想盖一座两层楼房,这不就是个机会吗?你们说呢?”米和厘米也同意。厘米马上说:“我去看哪个地方可以建小屋。”分米说:“我来绘制小屋的平面图。可是到时还得请大哥和三弟多帮忙,凭我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行的。哈哈,我们三兄弟合力建造的房子一定是尺寸最准确的!”米说:“我去找木头、木块、树枝和砖。我们就把开始建新房的时间定在一月三十一日吧!”

到了一月三十一日,厘米、分米和米在一起商量着。厘米说:“我们的小房子就建在长度单位国的小小县小米村吧!”分米也赶紧把已经绘制好的平面图拿给大家看。米说:”材料我也找到了,那我们就开始盖小屋吧!”他们三兄弟盖呀盖呀,累得满头大汗,两层楼的小屋终于盖好了。看着自己新建的两层小屋,三兄弟开心地笑了。

重庆 沙坪坝区&&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二年级:赵梦汐

雨来的故事范文第2篇

读青云《烟雨人生》有感 。 -----文:梧桐疏影

本不知烟雨是谁,是源于青云,也许她的故事与我无关,却读了青云亲自为她提笔撰写的故事,为之感动。

烟雨一生劳累,为的是不甘平庸,为的是以后的好日子。

烟雨的故事或者是万万千千的故事覆盖,但是,从青云的笔下,我震撼了,久久的,心无法平静。

一个弱质女子,对命运不屈服,为家操劳,为爱操心,却从不为自己担心,女人有时候真的很伟大,一双手,一个小小的身体,却可以顶起一片天地。

烟雨是坚强的,她不怕死:"清云,我不是怕死,但我舍不得他们,舍不得他,舍不得儿子。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我欠他们的太多,我甚至没有陪儿子过过一次儿童节,更别说带他出去玩了,也只有春节整个市场都关了,我才会休息。给老公的时间就更少了,那时,他总说我光知道赚钱,有时逼着我歇一天,带上我和儿子出去玩玩。”对于一个癌症后期者,死有何惧呢?从语句中,我知道烟雨多么留恋世间,留恋她的爱人,留恋她的孩子,留恋她刚刚筑起的家。

当看到青云的日志出现的文字时,我怔住了,尽管我和烟雨素不相识,看到断断续续的留言,断断续续的述说,烟雨经常微笑着讲她的故事,好像这个故事她不是主角,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在想,此刻的烟雨是美丽的,动人的。

我知道青云到现在才写她的故事,是烟雨突然的离世震撼着他,为这,青云整整消失了几天,我知道,青云,在内疚,之前拒绝烟雨为她写的故事而愧疚,如果每天习惯一个人为你留言,习惯每天打开消息盒子看到一句句断断续续的话句,突然间,伊人不在,已化烟而去,青云是怎样的心情。

从青云的笔下,我可以看出,烟雨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她爱着这个家,爱着她的丈夫,爱着她的孩子,爱着一直打拼的事业。

烟雨是美丽的,因为善良而美丽。

烟雨是可爱的,因为病魔的折磨,她还坚持打字,把她的故事续写,疼得厉害时,还不忘给青云一个调皮的表情,她不可爱么?

烟雨是幸福的,因为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人在记挂着她,她的亲人,朋友,笔者青云,还有受感染的读者我们。

青云一直在续写烟雨的故事,我们也有时为这个展开话题,有一天,青云说:“梧桐,烟雨的老公加我了,他继续讲烟雨的故事。”这让我感到意外,可又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今天,看到空间陌生人来访,我把鼠标停在上面,显示江西,这本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的空间是开放的,经常发表文章,有陌生人来访也不出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把鼠标点了进去,我很少进陌生人的空间浏览。进去后,我看到空间是一片黑暗。起初,我还不知道是谁,可是看到青云也在访客当中,我明白了。

首先, 映入我眼的是一行字:“一支一支的烟真的能让我忘记对你的思念吗?”

再往下移:“ 生命中,有些记忆无法删除。时光的流里,永远是曾经的点点滴滴,一个含笑的道别,一个转身后的泪落。”

当目光停留在那句:“两个人,不同的世界,我很孤单、痛苦。不知你是否可好 ”

这是烟雨的丈夫在纪念烟雨,短短的语句,饱含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烟雨的生命的短暂的,却是幸福的,因为她有

雨来的故事范文第3篇

这种想法,是我在阅读了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故事》这本书第一遍后产生的。这本书是全国第一本作文教学故事书,一个个短小精悍、真实生动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也要把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用笔写出来,因为太有意义了,更因为用笔写出来的话永不磨灭。

一边享受着阅读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信念,一边憧憬着自己如何给学生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作文。佩服管建刚老师坚持办《评价周报》,学着管建刚老师的做法,我在班里开辟了作家园地,每周从学生的日记中评选出佳作,打印、张贴,一下课许多小脑袋挤在一起品头论足。就会有看到一大批学生对作文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我备感欣慰!《一个人的晚餐》《满地找“牙”》《双喜临门》《追查“真凶”》《学生VS老师》……太多别具匠心的作文题目映入眼帘,精彩的句段数不胜数。下面仅举一个教学故事。

那天,雨下得真大。因为很多孩子中午都在学校就餐,我怕他们在雨里淋感冒,就友情提醒他们,吃完饭在走廊里玩,不要到雨中玩耍,以免弄湿衣服和鞋子。

下午,我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快嘴张”问我:“老师,今天写什么作文?”我心想:这个明知顾问吗?写课内习作呗。再定睛一瞧:我的妈呀!学生们头发湿漉漉的,羽绒服像刚洗过似的。我灵机一动,这节作文课就趁热打铁,改成聊天课吧。我依然面带微笑:“孩子们,老师的友情提醒也比不过雨神的召唤啊!能说说中午都看到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吗?”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淹没了。

“好久没下雨,今天的雨来势汹汹。因为我是秋天下雨时出生的,所以不管什么时候的雨,我都喜欢。”爱发言的徐秋雨第一个说道。

“我看到学校东边的托龙山被雾气笼罩着,缥缥缈缈,那雾气像轻纱,随风飘荡,就像是一幅山水画,又像是人间仙境。”爱观察、爱想象的小才女单钰纯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

“雨点在向我招手,我就把老师的提醒忘到九霄云外了。我想看看冬天里雨后会不会出现彩虹。”

“我想要是用雨滴做成项链,既好看又经济实惠。”

“还很环保呢。”班长忍不住插嘴道。

“上午,因为一件小事,我很伤心。可是,在雨里玩了一会儿,我的烦恼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下午放学雨还不停。我希望哆啦A梦能帮我送把神奇的大伞,那该有多好啊!”

“我看到男同学的头发都湿了,他们用手抓来抓去,就像菠萝上面的带刺的叶子。”

“我看到喜欢中午在操场上散步的老师今天没去。”

“呵,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老师没做到风雨无阻。”

接着,小朱博士给大家讲了水变成雨雪的过程。

“谢谢你,给我们补了一节科学课。下一个,谁来?”

我环顾四周,看到坐在角落里的孟子权,他平时很沉默,今天好像有话要说,就请他来说。

“我看到男孩在外面淋雨玩,还比赛踩水。”

“能具体说说咱班的谁和谁比赛踩水,在哪个地方比的?怎么比的吗?”

“是吴学辉和杨欣阔一起比的。他们在主干道上比的。那里有很多积水,水里还有落叶。他们俩踮起脚尖走路,吴学辉还抓着裤子往前跑,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在表演。还有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围在那里看他们比赛,给他们加油助威。雨水淹没了他们的鞋子,弄湿了衣服,他们却很开心。”

“你太有才了,出口成章,快赶上少年王勃了。”听我这么表扬一位不起眼的同学,其他孩子说得更积极了。看着眼前情绪高涨的孩子,我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我提议说:“孩子们,有的同学都举了好几次手了,还没机会说,要不,咱们把想说的都写下来,好吗?”“行!”孩子们爽快地拿出了日记本,“沙沙”地写着,愉快地表达着。五行、十行、十五行……虽然我这次没明确规定字数,可有的孩子写了十几行,还是乐此不疲地写着。一首小诗映入我的眼帘:

“滴答滴答”,雨一直在下,我情不自禁来到窗前,倾听雨的歌唱,你看――

雨点落进池塘里

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

在小溪里散步

雨点落进江河里

在江河里跳跃

雨点落进海洋里

在海洋里奔跑

雨来的故事范文第4篇

【摘要】图画故事书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材料。本文从图画故事书的特点及其内涵出发,以图画故事书《下雨了》为例,对图画故事书的美术、文学和哲学特性进行解读。

【关键词】图画故事书;美术;文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03-06

2006年,国际教育成就调查委员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持的“促进阅读素养研究的国际计划”(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提出要发展儿童的四种阅读能力:提取特定信息的能力(掌握关键信息),进行推论的能力(发现线索),整合信息和观点的能力(解读信息含义),检验或评估文本特性、发展意义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1〕这四种能力学说的提出启示我们,儿童阅读不只是识字或读懂故事,更是有关图文理解、知识运用、意义建构能力的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是需要教师的适宜引导的。教师自身对阅读材料的正确深入理解极为重要。图画故事书是幼儿最早阅读的纸质读物,也是幼儿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用到的素材。在幼儿园教育场域中,教师如何有效解读图画故事书,利用图画故事书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图画故事书在日本被称为“绘本”,在我国通常被称为“小人书”“图画书”等。〔2〕图画故事书一般以婴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图画故事书和有插图的书是有区别的。图画故事书几乎每一页都有图画,而且每一页的文字都不多,所以图画是图画故事书的主体,具有叙事功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甚至有些图画故事书完全没有文字,只有图画,是一种“画出来的书”,也即是用图画说故事的儿童书。而有插图的书,插图通常起到的是帮助解读内容的作用,不居主体地位,甚至也不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换句话说,这类有插图的书是不能被叫作图画故事书的。日本学者松居直曾用两个很形象的公式区分了二者的不同:“文+图=带插图的书”“文×图=图画书”。也即图画故事书中的图画和文字是一个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整体,共同创造了故事世界。〔3〕鉴于图画故事书的这些特征,我们认为,教师会读图画故事书中的图和文,并能从图文中建构出美术的、文学的、哲学的意义,是教师指导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将结合汤姆牛的《下雨了》〔4〕(见图1)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其中的美术、文学、哲学三种特性进行解读。

一、学会读图――图画故事书的美术性解读

图画故事书是一种透过一系列图画与少量文字的结合,或者完全依赖图画来传达信息或者述说故事的艺术。〔5-8〕图画故事书是幼儿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类型,通常用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世界、表达情感。在这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每本图画故事书的图画创作,除了要贴近儿童的世界外,还要非常重视美感的呈现。帮助儿童实现“从图像到文字”的阅读,这是儿童图画故事书的主要作用。〔9〕教师能正确解读图画故事书中的美术元素,从而帮助儿童建立“图感”并发现图画故事书中的美,这是教师指导儿童阅读图画故事书的第一要义。下面我们就图画故事书里的几个主要美术元素作些具体阐释。

1.造型

图画故事书里的角色,无论是人物还是事物,都在塑造着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的生命状态。在图画故事书的角色造型里,形状和态势是两个主要的美术元素,都体现着特定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例如,圆形一般表示亲和、柔软、轻松、拙趣、圆满等特性,方形或棱形一般表示严肃、秩序、刚毅、紧张等特性。又如,动态造型往往暗示了力量、生长、速度、竞争等特性,静态造型则多体现宁静、停止、稳定等特性。这些美术元素我们不一定要求儿童知道,但应当引导儿童感受。例如《下雨了》,书里所有动物的造型都是简笔画式的立体造型,简洁明了,特征突出,而且每个动物都处于动态之中(见图2、图3)。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来造型呢?其主要意图在于阐释与大自然相比,所有的物种都是渺小的,简单到只为生存而忙碌(简笔),在生存竞争的环境中(立体),个体的丰富性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主要特征和生命序位才重要(动态)。作者这样的造型设计除了很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外,更能促使儿童在阅读时不仅去关注每种动物的活动细节,更会关注其主要特征和行为。简单的造型带来了鲜明的视觉效果:大象大而有力量,狮子凶而有威严,河马身体强壮很有气势,牛羚成群很威风,小小的蝌蚪和乌龟就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了。可再次下雨了,这两个小动物又活跃了起来……这样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各个动物的形象特征,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演进,可让不同年龄的儿童从中体悟到不同的乐趣,从而使儿童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2.构图

图画故事书是由页面构成的。每一页的构图,包括前后页的衔接,创作者都要加以精心设计。在图画故事书中,构图可以起到标示位置(上、下、左、右、中)的作用,也即体现角色、物体与空间的对应或互动关系;标示动线(左右、右左、循环、翻转)的作用,也即暗示故事情节发展;标示视觉(平视、仰视、俯视)的作用,也即体现参与、旁观、审视等位置;显示背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的作用,也即体现视域或作视觉焦点引导;体现比例(大小、轻重)的作用,也即暗示角色身份或其处境等。如果教师能正确解读这些构图元素,细细品味,合理引导,则儿童更能理解图画故事书内容。例如,《下雨了》作者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构图方式。在位置处理上,作者始终用“雨水”为中轴线自左至右展开,暗示故事是围绕“雨水”这个主线展开的(见图4)。这条主线既是故事的主线,也是儿童阅读的主线,所以一直放在画面中间位置。如果教师能读懂这条主线位置安排的意图,也就基本抓住了故事的主线。在视觉和背景方面,作者采用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在视觉上,有平视也有斜视。在背景方面,远景、中景、近景、特写都有,动物间数量、体型、位置等比例关系也随时在调整。特别是最后的高潮部分――小蝌蚪和小乌龟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决定喝水的胜负,则用了整页夸张的构图方式,与之前的小造型形成鲜明对比(见图5)。这是为了突出故事的含义――默默无闻的弱小生命,在生存竞争中的不屈不挠同样是伟大的。

3.色彩

色彩是情感的符号。色相(色彩的名称)往往是对自然的表征或情绪的体现,明度(色彩的深浅)可暗示情绪的变化,纯度(色彩的饱和度)则可以显示情绪的状态。儿童对色彩有极高的敏感度,但要根据色彩感知事物或人物情感还是需要教师引导的。〔10〕在《下雨了》里,乌云、绿草、蓝天、碧水都是非常浅显易感的色相,作者用纯黄色处理乌龟和蝌蚪的争斗激情(见图6),用大片灰暗色表现缺水的压抑和绝望情绪,用大量的绿色暗示生命的生生不息(见图7)。整本图画故事书的色彩运用体现出一种宁静(蓝色)中的抗争(灰暗、黄色)及其不竭的生命力(绿色)。

4.版式

每本图画故事书都有自己独特的版面设计。就像电影的分镜头,创作者要把故事的情节一段一段画在版面上。例如,图与图之间如何连贯、转折,如何制造高潮,怎样收尾等。版式结构涉及图画故事书的开本、封面、环衬(蝴蝶页)、扉页(书名页)、内文、封底等。读者如能读懂一本图画故事书的版式,也就基本掌握了这本图画故事书独特的叙事方式。例如,在《下雨了》的封面构图中,雨滴布满了整个封面,且由上而下落下,就连“下雨了”的书名,三个字也是自上而下排列的,这都跟故事的主线“下雨”有关。封底也是大量雨滴。阅读时如果把封面和封底连起来展开看,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下雨场景(见图1)。在环衬设计方面,前环衬暗示了故事的开启,后环衬则暗示了故事的延伸。虽然前后环衬底色都是蓝色,但却有不同的指涉:前面的蓝色是表示晴朗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慢慢躲进了云层,即将消失,预示着要“下雨了”(见图8)。后环衬的蓝色则是描绘了在无边的大海里,一条喷水的鲸鱼正向右前方的大海里游,表示要“下雨了”,“海水”无限,生命也就无限(见图9)。通过前后环衬,作者把整个故事的情节连接起来了。而在正文的版式设计中,从大象的出场到乌龟、蝌蚪的结尾,作者都是按从左到右进行版式设计的,也即所有动物都是从左边冒出,到中间池塘抢水喝,最后从右边消失的(见图10)。这种重复性的设计暗示了动物界的“来来去去”“循环往复”的自然生存法则。此外,在页面处理上,作者运用了跨页设计的方式,把两个页面连接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宽广的“大草原”空间,以展现无限宏大的动物世界。这些版式设计的内涵,如果教师能读懂,并能引导儿童进行相应的推理,则能有效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

当然,图画故事书里的美术元素还有很多,比如细节、笔触、媒介、排列等。一本好的图画故事书,每个元素都可能包含作者的深意。教师如能读懂这些美术元素,就可有效引导儿童感受到图画故事书的美。

二、学会读文――图画故事书的文学性解读

图画故事书作为幼儿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离不开语言、文学这几个关键词,文学性必然是图画故事书创作的内在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图画故事书的读者是儿童,所以“儿童本位”应当是图画故事书文学性的核心理念。在创作的过程中,图画故事书的题材、主题、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都应当符合儿童的欣赏水平,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1.主题

图画故事书的主题往往会涵盖认知发展、人格塑造、生活经验积累等内容。图画故事书的主题一般简单易懂,作者较多使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创作手法表现主题,教师要注意加以把握。

2.结构

《下雨了》的文字不多,图文共同以线性叙事顺序展现了故事情节。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下雨了――小溪的水从山谷流到了大草原――大象最大,大象最先喝水――狮子最凶,换狮子喝水――河马家族要喝水――好多的牛羚要喝水――最后,几乎没有水了,小蝌蚪和小乌龟只好猜拳比输赢,赢者喝水――又下雨了。为了突出情节发展的曲折性,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动物争抢喝水的高潮部分,跨页的左边是新来的动物,中间是正在喝水的动物,右下角是刚喝完水离开的动物(见图11、图12)。图与图之间呈现出连贯的叙事关系,能帮助儿童很好地通过联想理解情节发展,从而自然、流畅、独立地进行阅读。

3.语言

《下雨了》的语言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充满韵律美。文中多用简短句,多用名词和动词,有利于儿童理解主题,掌握各种动物的名称和特点。书里巧妙运用了重复的叠声词,使得故事情节充满张力。例如,描述下雨的声音是“滴滴滴、滴滴滴、滴滴答答……”,溪流声是“哗啦啦、哗啦啦地流不停……”,表现大象的大是“咕噜咕噜、咕噜咕噜”,表现狮子的凶是“吼……吼……”,表现河马家族的霸道是“走开!走开!砰!砰!砰!”,表现牛羚成群的气势是“空隆、空隆、空隆……”,表现再次下雨的打雷声是“轰隆,轰隆”,等等。这些形象化的、富有韵律美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图画故事书的趣味性,并易于儿童理解。

4.意境

《下雨了》是一本充满想象的书。故事情节其实从封面、前环衬和扉页就已经展开了:晶莹的大雨滴落在山谷里,细水汇合成了小溪,会流向哪里呢?故事高潮部分,草原上的各种动物都来喝水了,水越来越少,怎么办?就剩最后一口水了,小乌龟要喝,小蝌蚪则不让,怎么办?后环衬和封底部分,轰隆、轰隆,又下雨了,小蝌蚪和小乌龟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文字和图画都很简单,但意蕴却无限。

三、学会读“义”――图画故事书的哲学性解读

“几乎任何一本真正优秀的图画故事书都有深处的味道,远处的目标,高处的闪耀。”〔11〕几乎每本优秀图画故事书的创作,都是作者的精心构思、深思熟虑。虽然是以浅显易懂的图文来表现故事的,但其背后都富含哲理和意义,隐藏极深的教育哲学、教育价值。因此,优秀的图画故事书,不仅仅是儿童的读物,也是成人哲学思想的载体。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透过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节展开深层的思考,在“视觉、感受”―“认识、思考”―“理解、感悟”的不断循环中,实现儿童与故事的对话。“我们应该特别叹服那些善于为孩子写作的人。他们不仅风趣,还能把很深重的世界和生命的大道理轻盈地放入风趣,栽种进故事,巧妙间孩子就信以为真了,而且情愿。接着,他们就会按照大道理生活,有智慧、有气度地结交,守望世界和生命的规矩,不随意逾越和扰乱。他们就容易得到欣赏和爱……儿童文学的道理再深重,也总能像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站在叶上、枝上,是飘飘的,欲飞起来。”〔12〕因此,教师读懂每本图画故事书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理,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儿童从浅层故事的感受升华到深层阅读的理解,从而在其成长旅程中实现“为理解而阅读”的最终阅读目标。〔13〕

《下雨了》的主题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升华的呈现过程,不同年龄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下雨了,雨水流到草原上形成了一个水塘。大象、狮子、河马、牛羚以及草原上的各种动物都来争相抢水喝,水塘越来越小……终于轮到最慢的乌龟和最小的蝌蚪了,可它们快没有水喝了,只好猜拳决定……故事体现的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从表层看,这是一个“动物抢水喝”的故事,可能最幼小的儿童都能看出其中“强者为王”的道理。但作者为什么偏要用《下雨了》为书名呢?事实上,对比的图画不仅让儿童体验到了“强者为王”的自然法则,同时还从图画故事书的开端“下雨了!”和结尾“下雨了!”,体验到了不同的生命感受。前面的“下雨了”,是为开启无限的希望与生命契机而设的。后面的“下雨了”则把故事推向高潮。这正是整本图画故事书要传递的主题内涵,“大自然对每个生物都是眷顾的、公平的,无论是强大的动物还是弱小的动物都有它存活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如果教师能读懂这一层,则能有效引导儿童认识到,每个生命都同样值得眷顾和具有存在的价值。

图画故事书是图文的交汇和意义的蕴含。就图画而言,每个页面都应该是一幅精美的画,都应该包含丰富的美术元素;就文字而言,每个字、词、句都应该体现无尽的文学意境;就意义而言,每一本图画故事书都应该蕴含深刻的哲理。读图画故事书不只是读故事本身,还要体会故事隐含的普世价值。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前,应当先读懂图画故事书里所蕴含的美术、文学、哲学的意义,如此才能更好地设计阅读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儿童阅读。在指导儿童阅读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设定适宜的活动目标,以帮助儿童获得适宜的阅读核心经验。〔14〕在图画故事书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图画故事书的美术、文学、哲学三个角度出发,引导儿童学会读图,学会读文,学会读义。

参考文献:

〔1〕MULLI I V S,MARTIN M O,KENNEDY A M,et al.PIRLS 2006 international report:IEA’s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in primary schools in 40 countries I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M〕.Hestnut Hill,MA:Boston College,2007.

〔2〕李莹,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78.

〔4〕汤姆牛.下雨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5〕PERRY NODELMAN. Words about pictures: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M〕.Georgia: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1988.

〔6〕MARIA NIKOLAJEVA.How picture books work〔M〕.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2000.

〔7〕松居直.我与福音馆的绘本出版〔J〕.中国编辑,2004,(4).

〔8〕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

〔9〕周兢,刘宝根,高晓妹.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来自早期阅读眼动及相关研究的初步证据〔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

〔10〕马鹰.儿童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知觉选择和理解性特征的眼动研究:以《父与子》的片断阅读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598(10):38-41.

〔11〕〔12〕梅子涵.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1.

雨来的故事范文第5篇

那是一天晚上,在一户人家里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给他6岁的儿子小雨洗脚,边洗脚边讲着小鸭子的故事。

给儿子洗完脚,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打了一盆洗脚水又去给奶奶洗脚。

刚好这一幕被小雨看见了,他想妈妈给我和奶奶洗脚她肯定没洗,想到这他便拿着一个盆子朝卫生间走去。

当妈妈再回到小雨的房间时却发现小雨不见了,此时妈妈一转身发现小雨有他那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端着沉甸甸的洗脚水向她走来。

小雨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洗脚。”妈妈听到后开心的笑了一下。

小雨在给妈妈洗脚时说:“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相关期刊更多

未来教育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未来与发展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技技术协会

仪器与未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