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世民儿子

李世民儿子

李世民儿子范文第1篇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齐王李佑: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

11、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2、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

13、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李世民儿子范文第2篇

2、实际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

3、其实,储位本来是没有悬念的。不但没有悬念,而且早已尘埃落定了。因为李渊早早就确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4、但是,由于李世民在打江山的过程中,功劳太大,手中掌控的兵权太大,身边的人才太多,这就造成了李建成的不安。李建成的担心主要有三点:一是担心李渊改变主意,把太子之位变更给李世民。二是担心李世民凭借自己的实力,提前筹划,用武力夺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三是担心就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李渊去世,顺利登基当皇帝,李世民也会凭借实力,夺他的皇位。

李世民儿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孙悦遐;戏曲文学;创作

孙悦遐,又名孙月霞,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历史剧《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东方朔》,聊斋戏《司文郎》,现代戏《田家父子》、《乱世鲁商》,传奇剧《奴才、秀才》等。曾多次荣获山东省及其它省各类省级奖,数次文华奖、全国优秀剧本奖等部级奖项。孙悦遐成名于20世纪八十年代,成名作为戏曲作品《画龙点睛》。此后孙悦遐笔耕不辍,创作成果非常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她先后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大唐黜官记》、《天可汗》、聊斋戏《司文郎》、传奇剧《奴才、秀才》等多部佳作。部分作品还获得了部级大奖。《司文郎》是根据《聊斋志异》故事改编成的一部戏曲传奇剧。这部传奇剧主题思想深刻,构思大胆奇特,人鬼变幻想象奇妙。该剧通过对宋九郎、胡银儿和王子平三个人物的成功塑造,辛辣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科场黑暗和官场腐败现象,讴歌了他们洁身自好、不畏权势、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美好品质和战斗精神。同时也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爱情及复杂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描绘与生动刻画。该剧序幕一开场,宋九郎鬼魂即出现。宋九郎生前因气愤科场黑暗应试时气绝身亡。阎罗王派两个小鬼押着宋九郎鬼魂前往人世间投胎为女,意图阻止宋九郎再进考场。开场时这样的离奇情节非常具有吸引力,使得剧本结构“凤头”局面成功形成。紧接着第一场,实为宋九郎投胎的胡家千金小姐胡银儿已经长大成人,她不爱女红爱文章,整天痴迷于吟诗作赋,并且对富有才学的穷书生王子平产生了爱慕之情。胡银儿之兄胡金预进京赴考,妄想获得荣华富贵。无奈胸无点墨,只好央求妹妹帮他作弊代考。胡银儿严词拒绝。恰巧王子平也要进京赶考,因无盘缠上门向胡金借钱。胡金乘机敲诈他,逼他拿出传家宝镇纸玉尺作为抵押。为了帮助王子平,胡银儿违心地答应了其兄,与胡金一起赴京应试。赴京路上,胡金兄妹与王子平巧遇。

化妆成男儿身的胡银儿对稳重厚道、才华横溢的王子平情意绵绵,不明真相的王子平对胡银儿也颇有好感,二人遂结拜成兄弟。开场考试时,在宋九郎鬼魂的帮助下,王子平才思泉涌。而胡银儿却精神恍惚。主考官方秀走进胡银儿考场,发现其实为女儿身之后,威逼胡银儿作妾。胡银儿不从,方秀又利诱胡金。胡金不顾廉耻地答应了方秀,将妹妹嫁其为妾。胡银儿以死抗争,头撞墙壁受伤。主考官方秀将王子平试卷暗地里交给胡金,让胡金顶替做了头名状元,王子平名落孙山。王子平得知真相后,被胡金派人抓进牢房。胡金欲毒死王子平,胡银儿及时赶到救下,并请求一起远走高飞,却遭其拒绝。伤心无奈之下,胡银儿自杀身亡。宋九郎鬼魂出现,向王子平说明真相,只身闯入地狱面见阎罗王,要求做司文郎之职,掌管文运,为天下读书人伸张正义。经过一番斗争,阎罗王答应了宋九郎的要求。但是,王子平得知宋九郎利用镇纸玉尺贿赂阎罗王手段才得到司文郎之职时,“我不要行贿换来的状元服!”,坚决拒绝了宋九郎鬼魂助其夺回状元郎好意,最后飘然离去。剧中塑造的三个主要人物艺术形象俱都鲜明饱满,特别是宋九郎和王子平两个读书人的悲剧形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生前因科考黑暗气死在考场的宋九郎鬼魂性格最为突出。他个性刚烈,嫉恶如仇,痛恨考场黑暗与科举制度腐败,敢于同人世官府和地狱鬼魅作坚决斗争。出场时他被小鬼押着去人世投胎,判官告诉他“阎罗王命你避科场,来世生为女红装。”他立即愤而反抗:“我不去,不去!”体现了他不妥协、不服从、敢于反抗强大势力的斗争精神。之后,他在考场暗助秀才王子平夺魁,危急时刻解救王子平逃出牢狱,展示出他善良、正直的美好品格。特别是在第六场“闯狱”这场戏中,宋九郎鬼魂毫无畏惧地闯入地狱阎罗殿,忍受着火墙大火焚烧的痛苦,向阎罗王控诉人间黑暗:阎君哪,你看世上,不平事儿一桩桩:黄金结作漫天网,贪占贿赂已平常。

权钱交易成时尚,人生正道在何方?接着他用震耳发聩之语进一步抨击科举制度的不公与残酷:“王子平蒙难科场,宋九郎四代夭亡。凭学识,盼到白头无指望,恶伎俩取代了雪案荧窗。”强烈要求“历年考场多失误,早该更换‘司文郎’。从此文运我执掌,幽冥魁星让我当。”遭到阎罗王的拒绝和斥责后,宋九郎鬼魂把一腔怒火倾泻在这个掌管人间生死、恐怖专横的鬼王身上———(唱)你妄开着宝帐,空坐了殿堂,老酒熏熏成何样?醉眼不见真情状,做什么冥王?掌什么阴阳?真叫人笑破了肚肠!恼羞成怒的阎罗王命小鬼们“架起刀山、烧滚油汤、张开火网,放出惊庞”,对宋九郎鬼魂施刑折磨。但是宋九郎鬼魂并没有妥协退却———阎罗王(狂怒)我将你乱锯分身!宋九郎我要上诉天庭,告你阎罗王!阎罗王我将你压在阴山之下,永世不得轮回!宋九郎千年万载,只要有朝出来,我还要告你!这段激烈交锋的对话,充分揭示出宋九郎刚烈性格和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使得他的艺术形象得到了强有力的塑造。之后判官劝他:“你为功名争执,如愿以偿倒也罢了,何故非做司文郎?”他回答道:“我一缕残魂,夭亡数次,死不足惜。可怜我那子平仁兄尚在人世,他的文章卷列榜首,被人取代实不甘心,我是为他寻求伸张呀!……为使善恶分明,为读书人扬眉吐气,我才争当司文郎。”这段话不仅使得宋九郎的行动有了明确依据,也使他的艺术形象更加感人至深。宋九郎“满腹才华偏不用,点中的状元又除名!”,含恨死在科场,成为一个痛苦的冤死鬼。穷书生王子平其实就是宋九郎的真实写照与后来者。他满腹才学,善良厚道,却不料自己的考卷被主考官大人暗地里换给了不学无术的胡金,造成了胡金中了头名状元自己却名落孙山的地步。不仅如此,胡金还令衙役将他抓进大牢,暗送药酒要毒死他。这与宋九郎的惨痛经历并无本质区别。这样的情节铺展和人物塑造,使作品更具有批判性和控诉力。但是,王子平与宋九郎的性格也有很大差别。王子平性格比较倔强,甚至有酸腐迂阔的一面。对其痴情专一的胡银儿在牢中及时救下他的性命,请求与他携手逃出牢笼共度一生。然而王子平得知胡银儿已被其兄许配给主考官方秀,心里却产生了退却之情:“十年读春秋,圣人教诲记心头!女戒三从你参透,士奉九德我恪守。

嫁夫岂能萌异志,非礼之行莫效尤”,体现了他糊涂、迂腐、不谙人情的性格缺陷。这个软弱、绝情地举动,导致了对他怀有纯真爱恋的胡银儿饮鸠自杀身亡,留下了爱恨情仇集一身的痴情女子悲剧性结局。王子平倔强性格和黑白分明的是非判断思维,也决定了他不可能接受宋九郎善意的帮助行为。当他得知宋九郎司文郎之职是通过贿赂阎罗王得来的时候,立即拒绝了宋九郎让他当状元郎的盛情厚意:“为人立身是要紧处,我不要行贿换来的状元服!”王子平宁愿去“隐居山林,闭门读书”,做一个独善其身的穷书生,也不愿接受宋九郎好意。这样的性格到底是好是坏,他的决定是对是错,“是在谁处?非在谁处?”剧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有余地、设置悬念让读者和观众去思考判断。新编历史剧《大唐黜官记》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解除国患整顿吏治的故事。李世民继位时国家内忧外患———外有突厥起兵犯境,内有泾州燕郡王谋反、青州大旱饥民闹事。这让李世民一筹莫展。身兼大将军、大司空与丞相于一身的老臣裴寂不但不能为国家提供良谋善策,还大拍马屁擅自为李世民征选美女。李世民恼怒之余,贬谪了裴寂,因此得罪了一帮攀附于裴寂、自私自利的老臣,甚至还与父皇李渊发生了冲突。突厥兵临城下,李世民借机命令裴寂率兵出城迎敌。裴寂老迈,难敌凶悍的突厥王颉利的攻势,结果大败。危急时刻,赈灾回京的房玄龄、尉迟恭恰巧路遇,二人运用智谋吓退了突厥兵。李世民非常赞赏房玄龄的才干,意欲让他来黜治官员。房玄龄却推荐裴寂担此大任,得到了李世民的同意。自从裴寂担任黜治大任后,门庭若市昼夜不息,诸官纷纷上门送礼说情,以免被其罢贬。被贬官的官员们也一齐上门骚扰,百般纠缠、责怪、辱骂、讥讽裴寂,令裴寂痛苦万分。痛定思痛后他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李世民整顿官吏、治理国家的一片苦心。于是上书带头自贬,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告老还乡之时,李世民亲率群臣送行,裴寂百感交集……该剧塑造了李世民和裴寂君臣二人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主要戏剧冲突也是在两人之间展开。

作为一心要奋发图强的明君,李世民初掌江山面对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内心自然十分焦虑。而老迈糊涂却倚老卖老、集大将军大司空与丞相大权于一身的裴寂,以及巴结逢迎、自私自利的身边群臣,更是令他心烦恼怒。然而李世民毕竟是明智、干练的君主,他毫不犹豫地在大殿上贬谪了裴寂,由此遭到了裴寂和依附其势力的一帮老臣的抗议。他们联手去向太上皇李渊告状,以群体辞官相要挟。剧作者在此处设置了李渊为了保全裴寂向儿子李世民说情的戏,导致了父子二人发生强烈的戏剧冲突,从而展示出初掌政权的李世民整顿吏治、治理江山的巨大阻力和艰难程度,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奠下了坚实的铺垫。虽然遭到了重重阻力,李世民头脑还是清醒的。他明白如若官员无能腐败,则民不聊生,强盛国家的希望也终将落空:“浅水难将巨舟载,朽木不是栋梁才。身为丞相近十载,官场腐败民多灾。”经过与父皇李渊唇枪舌剑辩论、抵御城外突厥兵侵犯之后,李世民坚持实行整顿官场、启用贤才的政治方针,命令贤明有才干的房玄龄担任黜治官吏要职,体现了他坚定地政治抱负与励精图治的信念。之后,他又毫不犹豫地采纳了房玄龄建议自己与裴寂共同承担黜治官吏的任务,进一步展示出李世民胸怀宽广、善于纳谏的英明君主品质。当裴寂自黜官职、告老还乡之时,李世民又亲率群臣来到江边为其饯行,并且真诚地赞赏这位元老功臣:卿随大唐时日久,岂能够人去茶凉情谊丢?难忘你为举事往返奔走,难忘你晋阳宫大事共谋,难忘你辅上皇不分夜昼,难忘你与同侪义气绸缪。长江后浪随前浪,老相国辞官表率人效尤:这几日众臣纷呈辞官本,为朝廷减重负你立下大功头一筹!这番话体现出李世民不忘功臣、有情有义的品格,不仅令裴寂感到温暖自豪,也让在场的群臣感动敬服,一代明君形象至此被有力地塑造在舞台上。裴寂的艺术形象也很生动真实。

这位两朝元老曾功劳显著,并且深得太上皇李渊的厚爱与关照,导致身边有一群自私自利的臣僚攀附于他。但是他体衰年迈,在金殿上与李世民一番问答暴露出他才竭计穷、昏聩无能的状态。这当然引起了新皇李世民的不满与失望,因此将他当庭贬黜。过去集大将军、大司空和臣相大权于一身的裴寂不甘心也不愿服从,流露出抓住权力、继续霸占爵位的心理欲望。突厥兵临城下,李世民乘机命他率兵出战,裴寂自知年老难能胜任重任,但是在为他说情的太上皇李渊面前也只好硬着头皮率兵出战,落得个战败溃不成军的狼狈地步。当依附他的几个大臣哄骗他突厥兵是被其打败溃散时,他竟然将信将疑。这个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无自知之明、昏聩糊涂的老臣形象。该剧剧情前半部运用带有喜剧性的辛辣笔法来塑造裴寂的负面形象,为后半部剧情变化和人物另一面性格塑造进行反衬与铺垫。———李世民采纳了房玄龄的建议,让裴寂担任黜治百官的要职。看重权力地位的裴寂果然欣然接受。被他贬黜的群官纷纷上门百般讥讽、辱骂、纠缠他。突然起来的攻击和折磨,使得裴寂痛不欲生。后在裴夫人的劝说下,他开始清醒反思,“只觉得浑身上下如烘烤,我还要躬身自省再推敲。”经过痛定思痛与彻底反省后,裴寂在金殿上向李世民承认了错误,自黜其官,让位贤臣,告老还乡。这个出人意料的戏剧情节设置,将之前刻画的裴寂形象完全给翻新了过来,从而达到了“前贬后褒、先抑后扬”艺术手段塑造角色的舞台效果,人物形象至此也就更加鲜明饱满。新编历史剧《天可汗》同样是塑造大唐帝王李世民艺术形象的剧目。该剧讲述的是唐王李世民初掌江山,宣抚使魏征被贝州刺史赵德言乱加罪名押解到长安受审,希图邀功请赏。不料遭到李世民严厉斥责,将其免冠。为了“上门谢罪求宽容”,巴结魏征恢复官职,赵德言不惜重金买来歌女米蒂,亲自将其送上魏府。歌女米蒂实为北胡可汗颉利妹妹,隐性埋名来到大唐,欲千方百计接近大唐权势人物以刺探情报。面对美女,魏征不为心动。李世民恰好来到魏府,见米蒂身份可疑,遂将计就计令魏征收留,却遭到魏征夫人强烈反对。

北胡颉利率兵兵临渭水,派使者思力到长安施压。李世民在大殿上严词驳斥颉利的无理要求,严厉打击了思力在金殿上嚣张气焰,最后智退了北胡大军。赵德言四处行贿打点,弄得朝廷乌烟瘴气。李世民采用了房玄龄的计策,封赵德言为护送大使,护送米蒂公主回北胡。颉利可汗果然中计,重用赵德言,并对他言听计从,使得北胡各部纷争不已。恰逢草原遭受雪灾,牛羊冻死,百姓断粮,各部族挣扎在死亡线上。北胡部族可汗突利亲至大唐,请求唐皇救助。李世民不计前嫌,答应了突利的请求,送十万担粮草帮助他们渡严寒,并安排大将军李靖护送。突利感动不已。颉利率兵前来抢夺粮草,被李靖护军一举击败,颉利也被俘至长安。为了安抚草原各部,李世民免除了颉利死刑。西域十八部族二十九国深感唐皇德望,纷纷前来归降,并拥护李世民做天下各族人民的“天可汗”。剧中主要人物李世民的艺术形象比较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怒斥昏官,重用贤臣,巧识米蒂身份,威挫思力气焰,智退颉利大军,及时救助突利部族百姓,对李靖、魏征等功臣赏罚分明,等等。这些颇有戏剧性的情节设置与演绎,将李世民成功地塑造成英明果敢、智勇双全、胸怀宽广、心系苍生、善于团结中华各民族的一代明君形象。剧中李世民一段唱尤为精彩———(唱)选用人才天天讲,又谁能识透这利害份量?赵德言也并非奸诈,他只是窥测上意、拍马逢迎、才具却平常。谁说庸才无大害?看北胡分崩离析、内耗不止、人心动荡、前景绝望、都是赵某帮的忙!赵德言当初贝州为刺史,执掌政务管一方。

若不及时遭罢免,岂不是一郡百姓都遭殃?我大唐还有多少庸官吏,远离京师未曝光?命玄龄,将地方官吏细查访,决不许志大才疏有担当。甚庆幸,朕选人才不孟浪,身边将相尽贤良。孤要设置凌烟阁,贤臣良相作榜样,高阁塑我功臣像,留于世代人敬仰。告诫后世为君者,选用人才慎考量:一旦用人出谬误,那便是,百姓恨、人心丧、官场腐败、民怨沸腾、社稷危殆国将亡!这段唱展示出李世民善于识人、用人的君主才能,以及对自己施政策略和个人言行能够及时反躬自省的可贵品格。作为封建君王,这样的眼光、才略和深谋远虑十分难得。通过上述作品介绍可以看出,孙悦遐的戏曲文学创作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人物刻画比较独到。剧中人物往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孙悦遐的戏曲舞台作品中,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唐太宗李世民,奸诈贪婪、欺压百姓的官吏赵元楷、方秀、赵德言,唯利是图、不顾廉耻的奸佞小人刘安、胡金,善良正直、满腹才学的读书人马周、张文甫、宋九郎、王子平,热情真诚、有情有义的年轻女性四娘、胡银儿、梅香等各色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和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舞台人物,在剧作家笔下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即使是同一类型人物在不同的剧作中,性格形象也互不雷同。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画龙点睛》剧中,性格形象可归纳为“谦逊贤明”,在《天可汗》中可归纳为“智慧果敢”,在《大唐黜官记》中可归纳为“坚毅威严”;诸官吏的形象塑造也各有其性格特点,比如赵元楷的险恶刁钻,方秀的好色虚伪,赵德言的昏庸贪婪等;书生形象更是丰富多样,如马周的正直刚强,宋九郎的倔强不屈,王子平的善良迂阔,张文甫的痴情浪漫等。总之,人物描写没有被符号化和重复化,而是显示出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所造成的特有的性格特点,以及因其性格特点而产生的不同行动最终导致不同的命运结局。其次,作品唱念语言严谨规范,具有人物性格化特点。

李世民儿子范文第4篇

2014年4月13日,是民进会员李世瑚老人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天,是值得民进每一个心存“助学兴教”之人铭记的一天。

这一天,李世瑚老人在自己的百岁寿宴上,将积累半生的10万元钱,悉数捐赠给“开明慈善基金会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她亲手将善款交到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重庆小桔灯教育专项基金会主任张克敏手中,并殷殷嘱托:一定要将钱用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上!

“小桔灯专项教育基金”,是在民进中央开明慈善基金会管理下设立的一个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庆教育方面的扶贫、助学等慈善公益活动。时至今日,这笔善款已经两次资助了民进南岸区委会对接的“同心实践基地”――南岸东港学校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星星之火――民进会员篇

李世瑚老人,1957年3月加入民进。她是重庆民进首批会员15人之一,是南岸民进“第一人”,也是南岸民进唯一的一位百岁老人。在她一个世纪的人生岁月里,经历了清朝末年的衰败、民国时期的战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如今的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见证了民进南岸区委会30年风雨兼程,一路前行,是她、是他们,燃起了重庆民进的星星之火!

李世瑚老人清楚地记得,58年前,自己是重庆六中的一名没有任何“身份”的普通教师,六中的校长介绍自己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自己热爱了56年的组织,她深情地说:我爱民进,民进“兴教助学”的理念恰恰是我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支撑,民进知识分子聚集的优势给我提供了学习的课堂。

数十年来,作为民进会员,每次组织活动,李世瑚都积极参与。直到90岁,她还在参加支部活动。老人坦言,每参加一次民进活动,总会有新的收获;每次和会员们交流,总会得到新的启发。在退休的几十年里,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她天天必看;直至今天,拿着放大镜看报纸是她每天的“必修功课”;民进中央、民进重庆市委会主办的杂志,她期期必读。她说,位卑不敢忘忧国,我与祖国共患难。

诲人不倦――教师篇

李世瑚能够走上教育一线,得益于她有一个开明的父亲。她的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将年幼的女儿送入学堂。1941年,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前身)毕业后,她先后在市六中、市一师、市二师和市十一中担任生物老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我是从李老师那儿学到的”,73岁的古稀老人邱智明说。

1953年,邱智明在六中读初中时,李世瑚老人教他们班植物课。邱智明回忆说:“当时,学校后面有几个大坟包,上面土很厚,老师就带着我们去种南瓜,浇水、施肥、除草,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南瓜喜获丰收。当大家抱着沉甸甸的南瓜,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 :学植物课不能只在黑板上学,还要在实践中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做事都应该这样。”邱智明说:“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与其说李老师是我们的科任老师,不如说她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至今,李世瑚老人还珍藏着她的教案。翻开古旧泛黄的教案,迥异于现在工整冰冷的打印稿,娟秀俊逸的字迹布满纸页,连后期增补的“教学反思”都写得工工整整。这满满当当的厚厚一摞教案,是李世瑚老人一笔一划,多年心血的结晶。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做教研员的四女儿杨丽苏感慨:近年来才兴起“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妈妈若干年前就这么做了,为了把课教好,妈妈行思坐想,反复研究,可谓用心良苦、成效卓然。

十一中原副校长张春林赋诗一首:终身从教,桃李满园;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学而不厌 ;博文修身,温良恭谦。

蕙心纨质――妈妈篇

“”期间,李世瑚老人留学法国的丈夫遭受迫害,被遣送到四川崇庆老家接受“劳动改造”。在那个“血统论”弥漫的时候,李世瑚思想上的压力很重,生活上的压力也很重――菲薄的工资,要养家糊口,要孝敬双方老人,要资助正在读大学的弟弟,一大五小六个女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即使是这样,她仍然要想方设法周济更加困难的人。

窘迫的物质生活,让李世瑚的蕙心纨质更显珍贵。倘若哪个学生、哪家穷亲戚需要孩子们的衣服裤子,“妈妈”会毫不犹豫地“借”出去;有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品,“李老师”转头就送上崭新的;交不上学费的,“李老师”帮忙垫上……

日子是苦的,发自心底的关爱是甜蜜的,李世瑚的角色在“妈妈”、“老师”、“长姐”、“妻子”之间变换自如,唯一不变的,是她一颗向善的心。

仁者爱人,见微知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李世瑚老人就已经开启了资助贫困学子的行动,为她在百岁华诞之际的善举,埋下了伏笔。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更让她的行善得到子孙后辈的一致支持。她用她的向善之心、行善之举,践行了民进人“扶贫济困、兴教助学”的理念,践行了她自己的话:“我这辈子与民进结下了不解之缘!”

慷慨解囊――中国好人篇

1972年,李世瑚老人从教师岗位上光荣退休了。退休工资虽然不多,可喜的是女儿们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勤俭了一辈子的老人,把省吃俭用的每一分钱都存起来,一门心思地想要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妈妈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更有出息,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可李世瑚老人却始终保持着勤俭的习惯。孩子们孝敬老人为她买的衣服,老人家一穿就是好多年,衣服破损了,她就戴着老花镜,捻起绣花针,自己修修补补接着穿。还常常念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就是这样一个节约得近乎“吝啬”的老人,却在百岁高龄之际将10万元善款无私捐赠――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这是她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以数十元的工资为起点,累积了40多年的毕生积蓄。

寿宴上,该项助学金受益人之一重庆南岸区东港学校初二贫困学生冉某,腼腆又激动地走到李世瑚老人身边说:“祝李奶奶生日快乐,我要把李奶奶对我们这些贫困孩子的关心,变成努力学习的动力。将来我会像李奶奶那样关心别人,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淳朴的话语满溢真情,是感激,更是对李世瑚老人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告别三尺讲台,是职业人生的完美落幕;退休在家,是积攒碎银捐资助学的全新启航。退而不忘给力教育,退而不忘奉献社会,满怀对民进的忠诚,牢记会员的责任,捐资助学,传递民进正能量,树立民进好形象,堪为全民楷模。2014年9月,“助人为乐中国好人”评选出炉,李世瑚老人榜上有名。

这是一个将“感恩”挂在嘴上,用行动播撒爱心的“中国好人”。数十年来,“感谢”是她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感谢父亲让自己受教育,感谢政府涨工资,感谢孩子们的悉心照顾,感谢子孙善良孝敬……

对于这10万元善款,她只说了一句话 :“我也是搞教育的,就想为贫困孩子做点事。”这是她对自己的承诺。

李世民儿子范文第5篇

古都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自从北魏建都平城后,为了拱卫京城,沿长城一线,设置了六大军镇。其中的怀朔镇,位于今包头以北的固阳一带;武川镇,位于今呼和浩特附近。

北魏末年,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起义,六镇纷纷响应,北方大乱。在多年的征战中,怀朔镇的高欢建立了东魏,以宰相的身份坐镇晋阳城,遥控整个国家。

武川镇的宇文泰以宰相的身份建立了以长安为都城的西魏。

西魏建立后,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宇文泰创立了府兵制,分封了八个柱国大将军。他们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元欣是王族,只是挂了个虚衔。宇文泰是西魏帝国和军队的缔造者,军队的最高统帅。其他六个柱国大将军是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以武川军人为主的功臣。他们每人各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各督两个开府将军。

这是一个以武川军人为中心的,融合了六镇武将及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统治集团。

宇文泰和他的八柱国大将军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形成了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们和他们的子孙们在这四个朝代里,门第显赫,地位很高。

二、南北朝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统帅宇文邕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齐长期分裂、战乱不休的局面

八柱国大将军之首的宇文泰是武川鲜卑人,西魏政权和军队缔造者和统帅。

作为北魏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不惧强敌,以狭弱的长安一带,据险自守,与高欢的东魏对抗,并不断取得胜利,为北周的建立并最终取代北齐奠定了基础。

宇文泰去世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在其堂兄宇文护的帮助下,废掉了西魏皇帝,自立为帝,国号周,史称北周。

公元560年,雄才大略的宇文邕继承了皇位。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宇文泰很喜欢他,常对人说:“成吾志者,此儿也。”

作为南北朝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统帅,宇文邕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他忍辱负重,伺机杀掉了权臣宇文护,掌握了国家政权,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周由弱变强,最终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齐长期分裂、战乱不休的局面。

周武帝不愧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理想的时候,不幸于出征前夕病逝。

三、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在李世民的统领下,唐军荡平群雄,结束了隋末战乱局面,国家重新得到了统一

公元581年,杨坚通过受禅的方式,从9岁的外孙周静帝宇文阐手中夺取了政权。

杨坚的父亲,是西魏初年宇文泰麾下十二个大将军之一的杨忠,他的夫人,则是八柱国大将军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的皇后。

40岁的杨坚借助他杨家和独孤两个家族的势力,很轻松地就夺取了国家权力,建立了隋朝。

589年,隋文帝灭掉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结束了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大业。

杨坚是一个有作为的开国皇帝,隋初的开皇之治,使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可惜好景不长,他的儿子隋炀帝滥用民力,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国家又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战乱之中。

在隋唐交际那个豪杰并起、英雄辈出的战乱年代,八柱国的后代们又展现出他们先辈的尚武精神。

乱世枭雄李密的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李密少年时就立志要做项羽式的人物。他的文才武略得到了隋朝权臣杨素的赏识,让他的儿子杨玄感与他交往。在隋末乱世之际,李密也很想有所作为,先是参加了杨玄感起兵,并得到重用。在杨玄感兵败被杀后,李密四处逃亡,最后参加了瓦岗寨起义军,成了隋末三支最大的起义军之一瓦岗军的首领。但李密并不具有开国皇帝的胸怀和才能。在与隋将王世充的邙山大战中兵败降唐,后又逃跑,被唐将盛彦师杀死。

他麾下的秦叔宝、徐懋功、程咬金、罗士信等人,都是名震天下的猛将,后来都成了大唐的开国功臣。

隋炀帝困居江都,隋朝的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际,在龙城太原,另一位八柱国将军的后裔又趁势兴起,这就是太原留守李渊和他二儿子、人称“太原公子”的李世民。

李渊是八柱国将军李虎的孙子,独孤信的外孙,他的夫人是宇文泰的外孙女。李渊的母亲与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独孤信的女儿。李渊从小就深得姨妈的宠爱,七岁袭唐国公,仕途一直较顺。但李渊作为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后代,继承了祖上尚武的精神,箭术精湛,武艺不凡,曾在龙门剿匪时,射七十箭,皆应弦而倒,贼于是大溃。其英武风采,可见一斑。

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更是功名显赫的一代明君,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他是大唐军队的统帅和缔造者。

相关期刊更多

城市地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军事历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军事历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