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师大实验小学

北师大实验小学

北师大实验小学

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第1篇

【案例背景】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按照“生活—课堂—生活”这一主线,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西南北的位置关系,理解方向的相对性。

【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淘气和笑笑外出游玩,他们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起来了。怎么才不会迷路呢?

生1:和爸爸妈妈一块出去。

生2:在去的路上标上记号。

生3:用指南针。

生4;看北极星就可以知道北方。

生5:学会辨认方向的知识。

师:同学们办法真多!是的,只要我们学会了辨认方向,就不会迷路。(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评析: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辨认方向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活动,探究新知

(1)说一说,认识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生:东方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方向的呢?

生1:我知道北方,北极星就在北方。

生2: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西方。

生3:春天,燕子会从南方飞回北方。

生4:……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记住这些方向。

学习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让学生用手指出东方,并观察教室东边有什么?

(评析:让学生说出已知的方向,激活了已有生活经验,找准了新知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有效的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指一指,感知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现在面向哪个方向?后面是哪个方向?左面是哪个方向?右面是哪个方向?

生:老师面向东方,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老师让学生指一指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找方向”,做完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全体起立,展开双臂,思考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后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转动身体继续感受,直到面向讲台结束。

生1:面向东方时,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生2:面向北方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生3:面向西方时,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生4:面向南方时,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生5:我发现东西是相对的,南北是相对的。转动身体时,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东西南北始终没变。

(3)动一动,体验相对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站在同学们的哪个方向?

生:西方。

师:同学们坐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生:东方。

师:你观察一下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你又坐在他们的哪个方向?

学生互动指方向。

(评析: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体验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会了新知,又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1)辨一辨。下面几句话分别说的是哪个方向?

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小燕子,春天来了,你快回来吧!

太阳公公,起床了。

太阳公公,晚安。

(2)填一填。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3)“动物王国”。大象,狮子,老虎,小白兔站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它们站在哪个方向。

生1:老虎在小白兔的南边,大象在小白兔的北边。

生2:小白兔在老虎的北边,也可以说小白兔在大象的南边。

生3:狮子在小白兔的西边,小白兔在狮子的东边。

(4)算式回家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按要求把下列算式填在老师发放的表上。

课件出示算式 3×4= 25÷5= 4×8= 12+9=

要求:得数小于10的向北走,得数大于10小于20的向南走,得数大于20小于30的向西走,得数大于30的向东走。

(评析:教师通过辨一辨、填一填和动物王国,有效地强化了新知;算式回家巧妙地将计算教学融入其中,并为平面图上认识方向作了有机地铺垫。)

(5)平面图上,认识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是怎么规定方向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规定。

师:谁知道甘肃省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深圳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你能说出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吗?(出示中国地图。)

生1:甘肃位于中国的西边。

生2:深圳在北京的南边,北京在深圳的北边。

(评析:在平面图上认识方向,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既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发展空间观念。)

4.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生1:看北极星,向日葵也能辨别出方向。

生2:看大树叶子的稠密也能辨别出方向。

生3:树的年轮也能辨别方向。

生4:……

师:大自然教给了我们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只要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以后就不会迷路了。

课件出示诗歌“假如你迷失了方向” 。学生轻声朗读诗歌。

(评析:走进大自然,了解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评: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和提升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综观本课的教学,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充分估计了学生的起点,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找准了新知的切入点和生长点,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使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人,实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找准新知生长的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合理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分析、类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本案例,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

2.巧设活动利用经验,体验新知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兴趣是成功学习的起点。本案例,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力求让学生动起来,以儿歌,游戏,动物王国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第2篇

1.知道条形磁铁的南北极位置未必都在两端,但磁极都指向南北方向。

2.尝试用新的解释替代旧的观点,形成更合理的解释。

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明白科学的解释要有证据的支持。

【教学过程及意图】

课前预热:

师:知道今天上什么课?科学课是干什么的?(梳理出关键词:研究)

你们做过哪些研究?观察到什么现象?研究出什么结论?

用一句话总结科学是干什么的?(科学课就是搞研究的,研究就是对现象做出解释。)

【科学课要做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科学究竟是什么,最简单、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做实验等研究活动,而给予这些散落在学生脑海中的科学活动一个理性的小结就是搞研究。这里的课前交流是贯穿整节课的一个指导思想,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首先要关注现象,然后用现象支持解释,这既是课前师生情感交流的预热,也是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梳理和强化。】

一、搜集现象,观察判断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一些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放在各组抽屉里的信封,打开信封取出材料玩一玩,看看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是什么材料?每个人都要玩一玩,有了结论请举手示意。(教师给予每组的材料是两块外形看起来一样的“条形磁铁”。)

学生小组内观察材料,判断是什么材料。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是什么材料?(学生回答:磁铁。)你们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出这是磁铁的?(学生会说两块“磁铁”吸在一起。)

师:根据两块材料吸在一起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里有磁铁。这里磁铁“吸”在一起和胶水将纸张吸在一起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达观点。(学生发现磁铁吸物体可以隔着一段距离,而胶水吸住纸张要零距离接触才可以。)

【科学课堂上表述的观点要求有依据,必须根据现象才能做出解释。观察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现象中的细节,比较细节的异同,这体现了科学观察的特征。此环节中学生对磁铁吸铁现象中“吸”的认识是模糊的,而教师的追问,体现了教学走向朝着理解科学本质的方向迈进。】

二、调动经验,突破认识

师:有谁知道老师提供给每个小组的是几块磁铁?怎么判断?

生回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材料,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判断,为什么?(教师给学生提供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石块、硬币、回形针的图片。)学生回答哪些材料可以判断,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老师不给大家提供这些材料,你们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是否可以判断出究竟有几块“磁铁”?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判断“磁铁”。(学生普遍选择了实验室中桌凳上面的金属,文具盒中的剪刀,笔套上的金属等材料来判断。)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总结: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两块都是磁铁,后来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其中只有一块是磁铁,还有一块是山寨版的磁铁,看来有时我们会被现象所迷惑,真正的结论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检验。

【学生已有知识(前概念)是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利用,理念不同,方式就不同。对于磁铁吸铁知识的呈现,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去检验磁铁是否有磁性;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判断。因为是学生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所以让学生直接去运用更合适。

陌生化的课堂情境主要是让看似平凡的教学情境,产生意外的教学效果。这里的磁铁检验活动让学生有突破认识的机会,在熟悉的知识中遭遇意外的现象,在陌生现象的解密中形成新的认识,学生认识被更新、也更加科学了。】

三、回忆旧知,形成判断

师:请各小组把判断出的不是磁铁的材料交给老师,将真正的磁铁留在桌面上,千万不要弄混淆了。

师:前面的活动让我们认识到磁铁有磁性,磁铁会吸住铁一类的物质,那么,你们知道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表述,磁铁的性质,见表1:

表1 关于磁铁的现象及解释

师:你们知道的还挺多的,真了不起!那你们说说放在桌面上的这块磁铁有这些性质吗?你们能判断出这块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在哪里吗?

师: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老师给每个小组再发一块同样的磁铁,根据判断结果,用铅笔在原先的那块磁铁上标上北极和南极的符号,用N、S表示。

给小组再发放一块同样的磁铁,巡视学生判断的情况。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

师:你们凭什么这么判断?你们的判断正确吗?要知道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生回答可以采用已知磁铁和悬挂法来判断。)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前概念既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障碍。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南极、北极在磁铁的两端,学生对磁极的认识会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实验室所提供的磁铁,磁极一般定在两端,这是人类对磁铁认识的概括总结,而自然界的各种形状的磁铁则未必是这样。这里就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学生认识上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要探索的环节,课堂有这样的发展空间才具有张力。】

四、制造差异,探究发现

(一)发现差异,探究差异

师:我们就用悬挂法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是否标注正确,为了确保实验成功,老师给出如下实验提醒,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实验前:为了避免铁架台干扰实验,要尽量让磁铁远离铁架台,棉线的一端系在磁铁的中心部位上,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实验中:小组成员要离开课桌和铁架台,减少磁铁晃动的干扰,慢慢等待磁铁静止。

实验后:观察小组所标磁极指示的方向。

学生操作实验,小心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提醒学生弄清楚东南西北方向。)

等所有小组悬挂的磁铁都静止后,汇报: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非常惊讶:有小组的条形磁铁悬挂后两端指向了东西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我们前面学习的磁铁两级指向南北方向这个知识错不错?指南针也叫作指北针,但是指南针不可能指向东西方向,这是人类发现指南针的性质以后从来没有变化过的。大家可以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和巩固这个知识。(教师播放指南针指南指北性质不变的视频。)

师:究竟是磁铁坏了,还是我们的磁极标注出错了?

学生争辩: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磁铁出了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磁极标注错了。(此时学生产生了争辩,但是都是基于自己的直觉。)

【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活动要定位于现象的搜集,现象未必是单一的,有些与目标关联,有些则无关。有些现象很明显,有些现象学生不易观察到,而规律就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所以开放现象的产生过程和对现象的加工和整理,是教学的重点。

陌生化情境的课堂特征之一就是让学生发现巨大的现象差异,分析现象差异的原因,他们或实验,或推理,或思考,或讨论,均是主动寻找证据,努力形成合理的解释,让差异成为学习的资源就意味着教师要设置差异,开发差异,解决差异,让学生的学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寻找证据,形成解释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磁铁究竟有没有坏掉,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课前老师在教室里悬挂了一块条形磁铁,大家看它指向什么方向?(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磁铁两端指向南北方向)如果我们现在把这块磁铁放在一块有红色箭头的塑料泡沫板上,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里,你们觉得这个箭头会指向什么方向呢?(向学生展示放置了磁铁的泡沫)教师操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红箭头指向南北方向。

师:如果将你们悬挂的磁铁放置在这块泡沫板上,你们觉得红箭头会指向什么方向呢?学生先预测,后观察发现:红箭头还是指向南北方向,条形磁铁两端指向东西方向。

师:这块磁铁指向什么方向?

生:指向东西方向。

师:这块磁铁仅仅指向东西方向吗?它不指向南北方向吗?它哪里指南,哪里指北?

生:磁铁的两侧指向南北方向。(学生开始议论起来。)

师:那你们现在的解释是什么?

生:我认为这块磁铁既指向东西方向,也指向南北方向,和其他磁铁不同,只不过是两端指向东西,两侧指向南北。

【科学课中的探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完全是开放式的,有时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探究支架,这里用泡沫板发现磁极就是给予学生发现的“脚手架”,这是让学生发现磁极指向“变”与“不变”的最重要的支撑,否则学生的探究将难以深入。】

师:我们一起来捋一捋,通过ppt播放演示:条形磁铁的N、S极在两端,两端指向南北;条形磁铁的N、S极在两侧,磁铁的两侧指向南北。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磁铁的磁极位置变化的是 ,磁极不变的是 。

(三)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师:这种解释只是我们的假设,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标明磁极的条形磁铁,大家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这块磁铁的磁极。检验结束后将老师发给你们的蓝色、红色不干胶分别贴在你们判断出的南北极上。

师:我提醒一下,条形磁铁侧面有4个,究竟哪两个侧面是南北极呢?大家怎么办?

生:每个侧面都试一试。

师:这就是你们今天这节课的作业,测试结束的小组将作业送给老师批改。

学生操作:用已知磁极的磁铁检验未知磁铁的磁极,并做好标记。

【每一个解释都需要经过思考,这就突破了动手不动脑的局限,这里的4个侧面究竟哪两个是南极和北极,是一次“微探究”,这样的环节设计增加了课堂思考的容量。

用已知磁铁检测未知磁铁的磁极,是对磁铁异极相吸、同极相斥性质的运用。陌生化情境的课堂虽看似有一些陌生现象,其实本质上仅仅是一些学生未见过的现象,而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学生是知晓的,只不过不敢确定而已,课堂上要的就是让学生将已知经验和观察的现象进行连接,以此获得合理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一次次被活化和内化,现象一次次得到检验和解释。】

五、设置问题,拓展延伸

师:如果把两块标明磁极的磁铁吸在一起,最下面的一端是什么极?如果把全班同学的条形磁铁全部吸在一起,它们的南北极会发生变化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找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师: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现象和解释在你的意料之外?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第3篇

一、携手新耕耘:高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

2015年4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一次全部通过北京市16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国家督导检查结果显示: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77.64%,16个区县居民对本地区义务教育满意度均达85%以上。教育部领导对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全面推进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北京市从破解“择校”难题入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既多方增优资源,又下力提升弱校能力。其中,综合施策中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就是统筹协调高校和教育科研培训机构支持基础薄弱的中小学,共有23所高校对接39所中小学,合作办好附中附小,推进以学校创新发展与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科研实验。

2014年5月,北京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教育学院)与西城、丰台、朝阳三所学校即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随后又分别与大兴、海淀签署协议,合作建设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和附属海淀实验小学;与西城区实验小学、裕中小学、新世纪实验小学合作承担UDS(大学支持西城区小学)协同发展项目,与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合作建设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对绘制北京教育新地图,推进优质资源实质性扩大的协作行动,学院和五区九校均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将几类合作整合为“北京教育学院与五区九校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

一年多来,北京教育学院与五区九校紧紧围绕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创新行动进行了多方面、扎实有效的合作探索,聚焦立德树人、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品牌与文化建设、现代学校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改革实验,取得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包容发展、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积累了高校支持中小学共建共享共赢的区域性整体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

二、从资源输出到共同践行教育核心价值

北京教育学院作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校长终身学习的基地、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与各区县中小学有着紧密联系与合作互助的友好传统。然而,在新形势下,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校与教研培训机构实质性地建立附中附小、建立紧密协作的对口支援机制,对于促进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校和教研培训机构改革创新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呢?

首先,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深化综合改革,北京市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招生入学制度、构建基础教育新地图,向整个社会宣示了决心,向全体学生传递了爱心,让千万家长市民看到了诚心,更让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树立了恒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整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离不开高校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共识共行、优势互补、互助共赢。

其次,适应首都教育新地图、新格局的调整,需要打破原有教育类别、行政区域与管理体制的制约,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重新分析高校、教研培训机构、普通中小学各自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重新认识教育公平与均衡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与紧迫性,深刻理解从政策设计、布局调整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整体性、全局性、持续性的战略意义,切实认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急需广大教师与教育管理干部、教研员培训者的行动跟进。

最后,新地图新耕耘,绝不等同于以往有之的派一些高校师资下校、设一些科研教研课题、送一些教学教辅资料,更不是居高临下地单向输出,而是高校与教研培训机构接地气、转教风、练队伍、促改革的一次涅更生。高校教师深入中小学首先是学习补课,改变自身对基础教育不了解、对中小学需求不清晰、对协同创新任务不明确的短板;同时又帮助中小学教师补齐“四个缺失”的短板,即缺乏高观点与大视野、缺少可操作的方法与可获取的动力资源。

为此,教育学院深入五区九校,充分调研,反复协商,制订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区县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以服务基础教育新地图为契机,以“五区九校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为抓手,提出“一校一策略、一校一团队、一校一品牌”的行动原则。

实践证明,一年来最大的受益者,是教育学院,是下校实践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与管理干部。因为,正是在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实践前沿,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一同深刻追问、系统思考、深入研究“新优质学校”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路径、要素与特质、育人价值与评价标准体系究竟怎样加以全新的界定,并身体力行地全面付诸实践。

例如,新优质学校的品质,通过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阳光教育”得到诠释与印证。“教育的本质,是人对人深入内心的一种正能量的触动和影响。”该校周校长、金书记始终强调“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旨在激发和唤醒师生的自信和潜能。学校提出“争做阳光附中人”的倡议,将“阳光附中人”作为教院附中的育人目标,将“阳光附中人”定义为阳光的学生―正直向上、身心健康,主动热情、自尊自强,遵规负责、感恩合作,乐于学习、善于规划,归纳起来就是“会做人、能做事、爱生活”的学生;阳光的教师―师德高尚、行为示范,宽容理解、爱心奉献,团结合作、待人友善,乐业进取、不断发展,归纳起来应该是“有爱心、肯奉献、善钻研”的教师。所有这些词语,全部来源于全校教职工的建言献策。

“阳光育人”贵在躬行。教院附中有大量非京籍学生,老师们一视同仁,为他们在京学习提供帮助,为他们回原籍就读做好准备。为了让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学校尝试分层走班上课的新模式,在平行分班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学科因材施教。为了保证困难的学生学习更顺畅,学校还在区特教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特教教室,配备专业设备,开展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具体情况,学校委派专人负责,拥有融合教育兼职教研员一人,与班主任、学科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服务。

“阳光学生”与“阳光教师”的提炼、阐述和践行,丰富了教师专业标准研制与教师培训的内容,为教育学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活的源泉。

再如,地处海淀城乡接合部,一边是高档商品房高楼林立,另一边是规划改造的“城中村”,海淀区田村小学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质的变化。学校提炼出“田有界、春无限”的核心价值追求,确定了“培养自信、好学、包容的健康少年”的育人目标,确立了“建设自然、饱满、愉悦面向未来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隐藏在老旧社区里的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让“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的“英华教育”全新绽放。该校打破年级、班级界限,设计“学习单”组成32个合作学习小组,走进国博、知行实践园、芭蕾舞剧院、服装设计职场……开展“研学活动”,其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办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都为当前教研与培训调整价值取向、更新鲜活内容提供了借鉴与案例。

三、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到师生互动、校校创新、美美与共

教育学院与五区九校大面积区域性的协同行动,若没有良好的政策、制度与合作机制加以保障,则难以巩固深化与持续发展。而创建合作新机制,关键是要实现服务需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利益共同体的互利共赢。作为教师教育院校,下校伊始,教育学院就从自身优势所在出发,以九校师资校本培训与专业协同发展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贴近实际、服务需求、尝试多样化“零距离”培训。一方面为每所学校量身定制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实现学院高端研修的资源共享,包括引进国外优质培训资源,促进协同创新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我们坚持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因需制宜,目的务求实效,诸如教师培训专题研修与高端讲座、“一对一、多对一”深度访谈、听评课指导、课例研究、学生学情诊断、教师行为分析等。利用寒暑期,教育学院集中开展了丰台、海淀、大兴三所附属实验学校60多名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课堂教学指导。我们还邀请九校教师走进北京市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走进国际教育论坛、走进国际学校、走进“国培计划”示范研修现场,这一系列活动深受一线老师们的欢迎。

示范培训引发了每所学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不同学校还根据不同的校情学情,创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活动。仅以关注“教师转弯儿”的裕中小学为例,该校秉承“尚善尚美、人人精彩”的办学理念,不回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到底应该扩张还是应该稳定发展―找准定位,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办“适宜学生学习”的学校。为此,学校本着尊重、欣赏、期待的思想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为师生提供适宜学习、活动、生活、思考、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棒先要教师强。为助力教师发展,学校多措并举,一是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首席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率先做到“争先、争鸣、不争利”;二是突出教师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积极创设进修、进取、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参加区级以上培训、教研、评优活动;三是着重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抓好青年教师团队成长,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随堂听课,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以“一带一”形式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利用UDS项目、艺术院校支持小学艺术教育的政策延聘高校专家进校培训。总之,为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形成梯队,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小学数学教材;九章算术;负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46-03

1972年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ICM)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关系研究小组(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简称HPM。HPM关注的内容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多元文化的数学、数学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数学史与发生教学法、数学史与学生学习的困难、数学原始文献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等。自1996年开始,HPM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角色。直到2005年5月我国第一届HPM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我国才建立起HPM的交流平台,这也标志着我国HPM研究进入组织化阶段。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凸显了数学史的地位和作用,无论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阶段,都有与数学史相关的论述和要求。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例如,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珠算、《几何原本》、机器证明、黄金分割、CT技术、蒲丰投针等。[1]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各版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

迄今为止,已有一些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相关问题的文章,但是就某一具体内容进行专门研究的尚鲜见。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能为高师教师提供参考依据,使其在进行数学史教学时对相应内容有所侧重。本文主要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内容。文章选取人教版[2-4]、苏教版[5-7]和北师大版[8-11]教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九章算术》简介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世界数学史上极为珍贵的古典文献。它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据考证至迟在公元前1世纪。[12-14]

现传本《九章算术》包括246道数学问题,按性质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句股九章,故称为《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书中每道题都有问、有答、有术(解题的思想方法、公式、法则),有的一题一术,有的一题多术,有的多题一术。其内容与当时或更早的社会生产、经济、政治等都有密切联系,许多社会问题在书中都有反映。[14]

《九章算术》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公元656年,李淳风受诏负责编撰“算经十书”作为国学的标准数学教科书,[12]其中就包括《九章算术》。

正是由于《九章算术》在我国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三种版本的教材均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九章算术》史料。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史料

以下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以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九章算术》的内容及呈现形式[2-11](表1):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九章算术》史料在三种版本教材中均是占篇幅最多且介绍最详细的,只是根据各自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材选择具体介绍的史料也有所不同,但三种版本均选择了“负数”进行介绍,以下便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三、负数

人教版(如图1)是在六年级下册学习第一章“负数”的过程中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除介绍《九章算术》的“负数”外,教材还同时介绍了负数在国外的发展;苏教版(如图2)则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负数”的学习任务结束时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且除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的“负数”外,教材还介绍了刘徽《注》对“负数”作的注解;而北师大版(如图3)是在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的学习任务结束时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其关于《九章算术》“负数”的文字介绍与苏教版相似,但没有数学家刘徽关于“负数”概念的解释,同时也没有图片。

关于负数,《九章算术》在第八卷“方程”是这样介绍的: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刘徽对此作了这样的注释: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15]即两数相减,同号则绝对值相减,异号则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为负数,零减负数为正数;两数相加,异号则绝对值相减,同号则绝对值相加,正数加零是正数,负数加零是负数。刘徽注释为:正负是两种“得失相反”情况的反映,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或者用正、斜排列的方式分别表示正、负数。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三种版本都介绍了《九章算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用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的方法。只是对于其运算律即原文说的“正负术”均未作介绍。俗话说:授人一瓢水,身有一桶水。因此,尽管小学数学教材只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用算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对《九章算术》关于正负数的知识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那么作为高师学校的教师,就更应该在数学史课程介绍关于《九章算术》史料时对负数部分做重点介绍,以便开阔未来小学数学教师们的视野,使得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54,8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47,87,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4.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9,16.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4.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0.

[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9.

[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

[12]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2,89.

[13]朱家生.数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54,57.

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第5篇

项目成果丰硕,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几年来,实验区项目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培训和课题研究,密云县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问题意识、反思意思和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

2.促进了教师培训方式和教学研究模式的创新

中学绿色升学率研究项目形成了“前期调研—制定研究计划—确定活动方案—具体实施—反思—总结—改进—调整研究计划”的循环递进教研模式。小学和幼儿攀登英语项目,形成了行政、教研、学校三者联动开展实验的区域联动推广模式等。学习型组织项目形成了“电子备课”、“建设网络课程体系”、“家校互联”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的探索和形成为实验研究顺利推进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和宝贵经验。

3.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实验区项目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全县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3.7%,总录取率达91.1%,9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实验区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实验区建设不仅结出丰硕成果,同时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加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几年来,我县在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把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走出了一条与高校合作,促进密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路。我们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合作开展了“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项目等一系列项目。

2.开放引进、合作共建,是促进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迅速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几年来,北京高校数百位专家教授和研究生、百余位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参与实验区项目,为密云县教师举办理论讲座、专题报告,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和教研指导,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3.课题带动、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模式

实验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采取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多样化的研究方式,使教师从理论的“空中阁楼”中解脱出来,将理论研究视野聚焦到充满活力的真实教育情境,既解决了教师眼前的困惑,也使教师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强化管理,加强协作是合作共建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相关期刊更多

西北师大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甘肃省教育厅

东北师大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