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雷锋的作文

写雷锋的作文

写雷锋的作文

写雷锋的作文范文第1篇

您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高尚。

您扶老大娘过马路,

您把自己的衣服给挨冻的孩子穿。

您关心穷苦的人,

您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

啊!雷锋叔叔,

您像螺丝钉般,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雷锋叔叔你离我们已经很久很久,

但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

看见垃圾我会捡起来,

我会扶起摔倒的小朋友。

啊!雷锋叔叔,

我们会永远向您学习。

雷锋叔叔你离我们已经很久很久,

写雷锋的作文范文第2篇

王震:“诗,一定要写好雷锋精神”

1963年早春,乍暖还寒,北京医院病房内,开国上将、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刚刚动完一次手术,躺在病床上看报纸。王震看的是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的好战士――雷锋》,他为雷锋的苦难童年而悲愤不已,当他读到雷锋身为农民自卫队队长的父亲被地主反动武装活活绞死,其母亲受到地主侮辱后悬梁自尽,哥哥给地主扛活累死,弟弟又被活活饿死,年仅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的悲惨经历时,这位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将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当他看到雷锋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爱憎分明、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后,这位戎马一生、驰骋疆场的将军被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他为人民军队出了这么一位好战士而高兴,为自己有这么一位小老乡而自豪。看着看着,王震再也坐不住了,他要为宣传雷锋精神做点什么。于是,他大声地吩咐秘书:“立即让郭小川、贺敬之和柯岩夫妇到我这里来!”

王震虽然是一员武将,自谦为“大老粗”,可是他读书很多,知识面很广,而且十分爱护知识分子,喜欢和文人打交道,结交了不少作家、诗人朋友。后来,著名作家艾青、丁玲等在“”中受到冲击时,正是王震挺身而出保护了他们。王震还受的嘱托,在北大荒和新疆建设兵团安排被原单位划成的文化界人士1000多人,名为劳动改造,实为保护起来,避免他们受到冲击。曾任王震秘书的郭小川,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离开北平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王震任旅长的三五九旅,曾从事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解放后,他又担任过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1963年在《人民日报》任特约记者。郭小川闻听老首长有令,立即叫上在中国剧协任职的贺敬之及其夫人、在中国儿童剧院工作的柯岩赶往医院。

贺敬之和王震虽然在1962年才得以相识,但他早就对王震十分景仰。贺敬之16岁从老家山东台儿庄逃难求学,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3年春节,贺敬之跟随艾青带领的延安鲁艺秧歌队到南泥湾慰劳以王震为旅长的三五九旅,在慰问演出中,演员演唱了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这首歌。贺敬之当时是一名普通的文工团员,只有19岁,和秧歌队员们一起坐在地上,仰望主席台上王震讲话的风姿,第一次见到这位叱咤风云、大名鼎鼎的将军,心里十分敬仰,但是却没有机会与他直接交谈。直到19年后的1962年,王震到北戴河参加中央会议,由郭小川引荐,贺敬之和夫人柯岩才得以与王震面谈。虽然王震尚不认识贺敬之夫妻,但是他在延安时就对贺敬之的作品《南泥湾》和《白毛女》非常喜欢,所以他与贺敬之一见如故。据贺敬之回忆:当时“他(王震)穿了一条马裤,见面就问:哦,你就是贺敬之啊!虽说是第一次面对面与王震交谈,双方的谈兴都很高”。之后,双方虽然直接接触的次数不多,但彼此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郭小川、贺敬之和柯岩急急忙忙来到王震的病房后,王震招呼他们在病床前坐下,一边念着手中的报纸,一边热泪盈眶地向他们讲述雷锋的感人事迹、重大意义和自己的感受,他非常动情地说:“你们这些诗人都看了没有?应该写写这个雷锋!担当起学雷锋、写雷锋的时代重任,我们这些老头子都要向他学习呢!”3人听了王震的一番话,深受感动。看到王震亲自调兵遣将,布置任务,作为喝过延河水、吃过陕北小米的老兵郭小川、贺敬之自然掂出了其中的分量,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3个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向王震表决心说:“我们3个人一起去抚顺,深入连队采访,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学习雷锋,保证完成好首长交给的这项任务。”王震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在与他们作别时,又特别叮嘱:“诗,一定要写好雷锋精神!”

柯岩:“雷锋在抚顺,也是万人空巷去送他”

离开医院后,3人商定一起赴抚顺采访,可是由于郭小川、贺敬之回到单位后,事务缠身,一时不能立即成行。为了不耽误时间,决定由柯岩一人先行。于是,柯岩只身于1963年2月初来到抚顺。此时的东北大地银装素裹,冰天雪地,柯岩作为第一批深入连队采访的文艺工作者,冒着风雪严寒,马不停蹄地前往雷锋生前的部队进行采访。她下连队、进宿舍、到伙房,采访雷锋的战友和领导,走访驻地群众。她跑遍了雷锋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含着泪聆听指导员和战友们讲述雷锋的感人事迹,聆听群众讲述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故事,流着泪阅读了雷锋写的20多本日记,这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让她全面了解了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在抚顺采访深入生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柯岩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雷锋于1962年8月15日殉职后,他的追悼会于8月18日在望花区一个礼堂里举行,自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们络绎不绝,礼堂里面装不下,外面人山人海,送葬路上挤满了人。当时抚顺市仅有70万人口,竟有10多万人为他的灵车送行,从市区到烈士陵园十多公里的大道上,人流如潮,不少人自发戴上白花或黑纱,默默地跟S灵车行进,情景极为感人。后来,柯岩回忆说:“我一辈子经历过两次万民悲痛、万人空巷去送丧的,一次是送总理,一次就是送雷锋。雷锋在抚顺,也是万人空巷去送他,一边送一边哭――确实叫你觉得伟大是出于平凡之中的。”

柯岩回到北京已经是3月初。3月5日,《人民日报》《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刊登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给雷锋的题词,于是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

回到家,柯岩迫不及待地向贺敬之讲述雷锋的事迹,讲着讲着,泪水禁不住奔涌而出,她就一边流泪,一边讲。贺敬之也是一边流泪,一边听。贺敬之的母亲见状感到奇怪,还以为两人吵架了呢。这时,柯岩又把“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迹向老人讲了一遍。这位来自山东农村、朴素善良的老太太听后也不由得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这么好的人怎么能死呢?他应该活着,让我这个老太婆去替他死吧!”

很快,亲身感受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并被雷锋精神感染的柯岩一气呵成,写下了长诗《雷锋》:

听讲你的故事呵,雷锋,

孩子们停住了笑声,

热泪在脸颊上流淌,

好像露珠在花瓣上滚动。

提起你的名字呵,雷锋,

青年的眼睛更亮更明,

你红色生命的火把呵,

在他们心中燃起火焰熊熊。

……

贺敬之:“要写,就要写出新意来”

柯岩创作的长诗《雷锋》在《人民日报》发表之后,又写了《我对雷锋叔叔说》《向雷锋叔叔致敬》等儿童诗。她对贺敬之说:“雷锋的事迹你也听了,也感动流泪了,赶快写吧!”

贺敬之说:“要写,就要写出新意来,这很难,不知有没有把握。”“你这个人,要有信心嘛!我看你肯定能写好,你就写嘛!”柯岩一边鼓励他,一边把自己采访到的关于雷锋的材料抖落在贺敬之的桌子上。

得到了柯岩的鼓励后,贺敬之伏案而写,写了几段后,感觉没有把握,就念给柯岩听。柯岩听后说:“太好了,比我写的那资锥己茫而且不是好一点半点,是好很多!”柯岩的话,使贺敬之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夜不能寐,文思泉涌,一鼓作气写下去:

假如现在呵,

我还不曾

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让我呵,

再一次开始

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

哪里是我

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呵

能引我走上

最壮丽的人生?

……

1963年3月上旬,贺敬之完成了《雷锋之歌》的前四节。每当贺敬之写出几段后,都要念给柯岩听,柯岩成了他的第一位读者。柯岩听完后,马上会鼓励他:“好,就这样写下去。”

3月中旬,王震出院了,他要去上海组织青年到新疆去支边,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便约郭、贺、柯3位诗人一起去上海参加动员。因柯岩要在北京一些单位做雷锋事迹报告会,郭小川、贺敬之就跟着王震先到了上海,住在锦江饭店,在那里贺敬之写完了《雷锋之歌》的最后两节。

这首长篇政治抒情诗长达1200多行,共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抒写生长在中国的骄傲、幸福、光荣的感情;第二部分,描写雷锋出现之后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讴歌雷锋的同时,提出人应该怎样生活,路应该如何走;第四、五部分,主要描写雷锋伟大的思想、精神、风格、人品,回答了第三部分所提的问题;第六部分,抒写雷锋精神的影响。诗人在纵情讴歌雷锋精神的同时,把中国悲壮的历史、社会的现实和光辉的未来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艺术画面,开拓出寥廓的意境,表现出一个庄严的主题。

听说贺敬之的大作完成了,王震连忙说:“快,把全诗念给我听一听。”他还特别吩咐秘书:“从现在开始,发生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许打扰我,我要听贺大诗人给我朗诵《雷锋之歌》。”说完,把房门一关,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看着贺敬之。贺敬之心情也很激动,操着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朗诵起来。当他读到“快摆开你们新的雁阵呵,把这大写的‘人’字――写向那万里长空……”时,王震不由自主地一下子从沙发上蹦了起来,大声叫道“好!好!”全诗朗诵完,王震意犹未尽,把诗稿要过去,点出他最喜欢的几段,还让贺敬之又朗诵了一遍。之后,他兴高采烈地说:“好啊,真好!写得很有力量!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啊?”贺敬之说:“就是闹情绪,发牢骚呗!”见王震一愣,贺敬之赶紧解释:“是闹的革命情绪,发帝修反的牢骚嘛。”王震大笑起来,连声说:“好,好!不过还要加上两句:扛红旗,立标杆!”

在《雷锋之歌》第二节里,贺敬之写道:“那红领巾的春苗啊,面对你,顿时长高;那白发的积雪啊,在默想中,顷刻消溶……”这后一句的艺术形象就来自王震,说明全国人民从少年到老年,都从雷锋身上受到教育和感动。

写雷锋的作文范文第3篇

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这些“红歌”走进军营的。所接受的“第一课”就是学雷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雷锋给我的人生带来的正能量,也永远不会否认“雷锋精神”对我人生观最初的形成所起到的无形而又无限的滋养。意志的锻炼、体魄的强健、知识的积累,都来自军队这所大学校。因此,雷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英雄的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我们是雷锋不折不扣的“粉丝”。只是相对来说,我的人生要比雷锋幸运得多。

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这是一种社会规律,也是一种历史规律。但无论是什么时代,无论是什么国度,人类崇拜英雄、崇尚英雄主义的情怀从来没有改变。雷锋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但同时我也坚信雷锋又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因为雷锋是一个跨时代的英雄,是一个跨越时空、信仰、种族、性别、年龄的英雄。他短暂的人生,其实并不轰轰烈烈,也没有惊天动地;他普通一兵,做好人,做好事,不招人,不吭声,平平淡淡,水滴石穿。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品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说过很多这样经典的格言,重温它,人生倍感温暖且充满力量。前些年,经常听到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学雷锋”,也有人说“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那意思就是说现在没有人学雷锋了,“学雷锋”过时了。其实,仔细琢磨这些话,我觉得大家是在嘴上埋怨“学雷锋”的少了,心中却渴望“学雷锋”的多起来。

去年参加十期间,我在会议间隙去北京307医院看望了白血病患者吴英。她才22岁,是一位军属,来自我们家乡邓州。当得知她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后,邓州“编外雷锋团”伸出了援手,组织多次爱心募捐,并最终促成她进京接受专家治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看望时,提起家乡的“编外雷锋团”,吴英不住地称赞说:“俺碰到的‘雷锋’数不清!”她的这句心里话,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我的家乡雷锋多!

其实,邓州“编外雷锋团”的故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下至家乡黎民百姓,上至中央领导;近在家乡南阳,远在西洋美国,都知道我们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560名曾经与雷锋有过亲密接触的雷锋战友,在他们转业或复员离开军营后,把雷锋带回家乡,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立足本职,以一生不变的承诺,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像雷锋那样学习、工作,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传播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实现了由自发到组织、由个体到群体的转变,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诚如家乡的人民送给“编外雷锋团”的那句话——雷锋的战友个个是“雷锋”,他们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

我的家乡雷锋多,不是假话,也不是大话。陶克和蒋永武两位同志用十年时间追踪采访完成接力,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编外雷锋团》,活灵活现,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尽管书中记叙的人和事,大多我都耳熟能详,但重新读来,仍然令人眼前一亮,鼻子一酸,感动、感佩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编外雷锋团”把“雷锋精神”同行业管理结合起来,使得“雷锋精神”的学习既有领导率先践行的示范效应,又有政策机制的规范效应,让人们觉得“雷锋精神”可信、可学、可用,从而使得“学雷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自觉和自发的行动,人人都可以当雷锋。“编外雷锋团”是军民联手,实现“学雷锋”常态化的一种创新。我的家乡邓州,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雷锋第一城”的美誉。

我的家乡雷锋多,“编外雷锋团”的队伍在一天天壮大,“学雷锋”的接力棒已经从560名雷锋战友的手中传递到千千万万个孩子和百姓手中,并已成为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中原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编外雷锋团》这本书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可谓是为“编外雷锋团”做了一件树碑立传的工作。我缺少写报告文学的经验,报告文学写的是现实,我写的都是历史。写现实也好,写历史也罢,我曾经说过:“就我所对历史人生的理解,无论人性善恶,演化衍化万千,我心里牵挂弱势人群的心理渴望与需求期盼是不变的。”因此,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境似乎又回到了当兵的岁月,仿佛有点像“当年”的指导员给连队战士讲课,其中夹杂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是的,时代变迁了,大家都在忙着打拼生活、竞争生存、养家糊口、教育子女,但看了这本《编外雷锋团》,不禁勾起了自己对青春军旅岁月的美好回忆,勾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人之常情,那份幸福那份温馨那份自豪有点“不足为外人道”的受用。

写雷锋的作文范文第4篇

语文实践活动。

50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50年来,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们用雷锋式的行为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

[学雷锋]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分别概括主要信息。

材料一: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的事迹。2月17日他们给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材料二:由于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由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展开,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作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人民日报》《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材料一:

材料二:

[颂先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位你所熟知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例:(1)人物事迹: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卖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把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颁奖词:快乐的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却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1)人物事迹:

(2)颁奖词:

[斥谬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

请针对上面文中个别人的错误言论,写出两条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理由,作为反驳错误言论的论据。

(1)

(2)

[话幸福]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奋不顾身,解救了他人的生命;也许,幸福是你的义举,挽救了濒临破产的企业;也许,幸福是你的爱心,帮助失学儿童圆了大学梦; ; 。关键是,你要有一副热心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请在文中的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写雷锋的作文范文第5篇

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52年。如今,人们对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不计报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伦理;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子。

另一方面,中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过度依赖消费,重金重利,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等社会病,让人们比从前更需要真,更渴望善,于是现在探讨“雷锋精神”,有种特别的意义。

避开雷锋光环,以平常心去重读,会发现他身上的纯真、善良,是一种普世价值。他的利他行为、见义勇为、节约行善,在当下社会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雷锋生于1940年。那一年,约翰列侬在英国出生,李小龙在香港出生。日后,三人皆为民众偶像。不同的是,雷锋成为一个全民学习的道德楷模。

1963年,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3月5日,被定为“雷锋日”。

改革开放后,去除特定时代的铬印,重新发现雷锋的当代意义,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雷锋周边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提供鲜活的记忆,慢慢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雷锋。直到2006年,雷锋在天安门广场骑摩托的照片,被出版界公开,一个健康、阳光、时尚的小伙子终于跃然纸上。

回顾雷锋22年的人生,会发现他是一名潮流先锋: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学习《选集》……

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生活。在这些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

爱美“潮男”

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

1958年11月,他拎着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着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把幸福牌口琴,从湖南奔赴辽宁。

辽宁鞍钢在湖南招收工人。雷锋放弃当时时髦的开拖拉机的工作,进入钢厂。

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

武汉,雷锋途经的第一站。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神情庄重,突然开口跟同行的刘必华说:“原来全是钢铁啊……这需要多少钢铁啊!”

在修建才一年的热门景点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拍了一张照,右臂上耷拉着一件外套,左手拎着一个印有鲜花图案的芦编提篮。

照片上,芦编提篮的鲜花曾在六十年代,被纪念馆的人用技术抹掉――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图才被展出。

“雷锋爱美,爱照相。”部队宣传员季增曾给雷锋拍过很多照片。他说,雷锋逝世后,搜集到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共54张。

武汉留完影,雷锋拎着鲜花提篮,来到北京。

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雷锋坐了许久,和一名执勤战士讨论“是不是住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问题。

之后雷锋在天安门前照完全身照,又瞥见旁边的青年跨着一辆摩托车,他跑过去,骑上去,也拍了一张。

这是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雷锋身体前倾,脚蹬皮鞋,一脸灿烂,仿佛正在长安街上飞驰。

1959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青年,月收入30多元。

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

“此人懂些哲学”

雷锋爱演讲。小学毕业那天,他走上讲台,面对全校师生,宣布他的人生目标:当个好农民、当个好工人、当个好士兵。

此后6年,雷锋都在认真完成这一人生规划。

小学毕业,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农村当一个“新式”农民;鞍钢招工,他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成为一名学徒工;在成为一名先进工人后,他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参军梦。

每次“跳槽”,雷锋的收入都在“减少”。

在农场开拖拉机时,每个月拿32元;鞍钢做学徒时,每月是22元;参军后,每月只有6元战士津贴。

在鞍钢,有一工人师傅问他,为什么要来鞍钢。他说,为了“1070”。“1070”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要求1958年全国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

怎么处理金钱和职业的辩证关系,雷锋有他的原则。

看了《雷锋日记》后则说:“此人懂些哲学”。

1959年,雷锋忙着参军。他身高1.54米、体重54.5公斤,还有鼻窦炎,这些都不符合参军标准。

此后,雷锋从钢厂请假,踏着山路,步行几十里,到辽阳市武装部。为了见武装部时任政委余新元,他在值班室蹲了一宿,随后向余新元说自己的苦难史。

雷锋在老家也曾用过这招。1956年,雷锋要争取乡政府通讯员的职位。笑容可掬的他,在组织部干事询问家庭状况时,脸色一暗,瞬间落泪。他还展示了一本自制的小册子“苦难家史和我的理想”,随后他成为乡里的公务员。

跟政委说完苦难史,雷锋在兵役局住下,他四处抢活儿干,引人注意,讲述他参军的愿望。

余新元被打动,他向时任辽阳市委书记曹琦争取,最后给出的权宜之计是,让雷锋获得一个候补名额,顶替到部队后复检不合格的人,成为便衣通讯员。

第二个阻力来临:鞍钢不出具政审表,称1958年雷锋进厂时没有原始档案。入伍计划再次搁浅。

仅仅7天,雷锋已赢得了时任团军务参谋戴明章的好感。雷锋曾在溜冰场用激昂的语调宣讲年轻人应当应征参军、保卫祖国,他每到一处都无例外的会招引许多人,听他进行演讲。这个场景让戴明章印象深刻:“他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宣传员。”

在与各方通报后,戴明章动用了“特权”,在他掌握的新兵机动名册上填进了雷锋的名字。

自学与“诗情”

战友乔安山回忆雷锋时说,他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雷锋和我们不一样。

怎样能尽早完成工作任务,在食堂开饭时抢着一份好菜,积攒下几块钱寄给家里,这些似乎是乔和身边的同龄人的命题。

雷锋不同,他会在夜里敲乔的门:“小乔,有电影,去不去?”遇上10里以外的地方放映,连跑带颠也要赶过去。

他还爱跳舞,接受新事物快,个子虽矮,但舞姿潇洒,颇得钢厂女员工的喜爱。

在雷锋照片中,还有一张雷锋文人气质的照片。

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着黑皮鞋,嘴唇红红,一副浪漫文人的造型,背景则是小桥流水。照片上的颜色,是后来人工着色的。

当时,雷锋在鞍钢夜校兼职语文教师。

雷锋虽然只有高小毕业,但一直爱看书。

他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沉浮》、《刘胡兰》等各种书。雷锋在老家农场时,女同事王佩玲总会向他借书看。

王佩玲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忆文章中说,“有时我晚上到河边洗衣服,雷锋执意陪着我,并且把书本上或报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感到很幸福,少女的浪漫情怀得到了很大满足。”

在望城公务员的合照里,雷锋是唯一一个从夹克里翻出白色衬衣领子、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的人――这是60年代里文学爱好者的装束。

1958年,他写的《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刊发在小县城的报纸上。

在农场,雷锋以自己经历为背景,写了篇短篇小说《茵茵》,小说开头是:“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雷锋作过9首诗,其中一首以“南来燕子”为意象,描述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的变迁:“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与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偶像也有缺点

部队宣传员张峻已80多岁,曾和雷锋有长时期的相处。雷锋能让他感动,因为雷锋是个普通人,有缺点,也会犯错误。

张峻回忆,雷锋也会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会回得晚,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受批评;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

这些所谓的“小瑕疵”从未妨碍雷锋行使心中的善;也不妨碍雷锋省下钱、支援灾区支援建设;也不妨碍他做好事,不妨碍他见义勇为。

1960年八九月间,雷锋所在的团连续收到两封表扬信,表扬雷锋将积蓄捐给灾区和。此后,雷锋被安排作报告,去各地演讲,开始日益“走红”。

雷锋成名后,被拍摄的机会很多。最初面对镜头时,他有些羞涩,忸怩着,不知如何是好。报告的场合越来越多,照相越来越密集,雷锋也越来越懂得照相,他知道如何按照季增和张峻的意图去摆出姿势。

雷锋甚至给张峻拍了张照片。在一个午后,他摩挲着张峻的照相机,还没来得及弄懂如何调光圈,如何把人眼、相机和所拍摄的物体构成一条线时,着急地按下快门。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和战友开着卡车,运送棉衣,回到连里,装卸完,他们准备洗车。雷锋在车外指挥,卡车突然撞折一根柞木杆子,杆子砸中雷锋太阳穴,雷锋没吭一声,倒在地上。

12时5分,雷锋的遗体被蒙上白床单。

那年雷锋22岁。

拍摄故事

部队宣传员张峻老先生向记者说了,以下那些雷锋照片的拍摄故事。他说,1961年2月,中国的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筹办雷锋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筹备小组准备用照片来反映雷锋入伍后的事迹,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工程兵首长为此还专门做了关于补拍雷锋照片的指示: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张峻草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内容。补拍照片的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事迹报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忆苦思甜》,以及他本人的口述、日记等资料为依据拟定的。

雷锋“情书”

“小凌:给你写信的此刻,已经是深夜一点钟,我刚上完晚班回家,今夜整整忙了4个钟点,我真是很疲倦了。我拧亮台灯,坐下来给你写信,疲倦就立刻飞去了。宿舍里的人都已入睡。窗外繁星满天,明亮的月光从外射了进来。在窗内还可以看到田野里成熟的高粱、玉米、稻谷在随风摆动,好像在向我点头,在向我微笑,它们都好像要陪我给你写信似的。我是多么愉快呀,真是高兴极了。我相信你也会感到如此的兴奋,我有不知多少话要跟你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谈话并没中止,写到这里告一段落。1958年6月”

相关期刊更多

鞋类工艺与设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个人电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

石油和化工设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