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扫雪报道

扫雪报道

扫雪报道

扫雪报道范文第1篇

鉴于市气象台预报我市近期多雨雪且有持续低温寒冷天气,根据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近期防范恶劣天气确保交通安全的通知精神,为确保交通运输、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省两会顺利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冬季恶劣天气扫雪铲冰工作的领导,成立蜀山区冬季扫雪铲冰协调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成员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和区市容局、区建设局、区公安分局和区委宣传部、区纪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组办公室设在区市容局。各级、各部门相应成立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责任范围内的扫雪铲冰工作。

二、责任划分

扫雪铲冰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分片负责、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方法,具体责任划分为:主次干道、街巷的扫雪铲冰工作由沿街单位、经营户和住户负责,责任范围为左右至邻墙,前后为门前到道路中心线;单位内部、居民生活区的扫雪铲冰工作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和产权单位负责,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广场由产权单位负责;正在施工中的道路和竣工尚未移交的道路由建设单位负责;区市容局和街道清扫保洁人员,做好各自责任路段的扫雪铲冰工作。

白天降雪的,由沿街责任单位、经营户和住户及时清扫;夜间降雪的,由沿街责任单位、经营户和住户在次日9:00前清扫完毕。尤其要确保机动车道、人行车道的畅通。清除的积雪应就地堆放在不妨碍交通的向阳处。

三、保障措施

(一)确保通讯指挥畅通。区协调组办公室、各镇街园及主要单位要落实专人、固定电话,保证信息畅通。

(二)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扫雪铲冰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清除积雪。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宣传报道。

四、几点要求

扫雪报道范文第2篇

    问题一:救助站路远难找,救助功能到底发挥了多少?

    1月5日16点30分,在朝阳区慈云寺桥下,记者发现了无家可归者们的身影。为了取暖,睡在这些地方的人把自己藏在层层叠叠的编织袋、破衣服等物品下,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到他们。记者问一个蜷缩在角落里的流浪汉为什么不去救助站,他一脸茫然地反问:“什么救助站?在哪儿呀?”

    是啊,救助站到底在什么地方?他这一问,倒把记者问住了。记者试图找到朝阳区救助管理站,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打114查电话、问地址,得知地址在朝阳区金盏乡。坐上出租车说出地名,司机竟不知道。又换了一辆,司机说只知道大方向,具体地点也不清楚。于是在该站工作人员不断的电话遥控下,记者从四元桥出发,40多分钟才找到这个距市中心30公里的救助站。

    据了解,北京目前共有19所救助站,几乎遍布北京所有区县,但大部分存在路远难找的问题。

    解答———救助站的地点应该改一改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据我所知,现有的救助站都是从原来的收容遣送站转变来的,原来是收容遣送,需要把这些人员集中收容后再集中遣送,地点当然是放在郊区比较好。改成救助站后必然会出现目前这种情况,确实应该改一改。

    既然是政府提供的救助机构,就应该放在流浪人员能够接触得到的地方,可以使这些人很快得到救助,切实发挥它们的作用,切莫让救助站变成摆设。

    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外法律往往规定,遇到雨雪等恶劣气候要就近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一定的临时避护场所,这点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如何让救助管理条例更加人性化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个研究课题。

    问题二:让纳税人自扫门前雪是否有行政越权的嫌疑?

    1月6日一上班,许多单位就组织职工出来扫雪了,不过也有一些单位没有动静。

    记者走访了几家没有出来扫雪的单位,他们表达了相同的疑问:清除积雪,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而不是以命令的方式给哪个单位下发命令,强行逼人扛起扫帚,到大街上进行义务劳动。从法律层面上讲,任何单位,只要它按时足额缴纳了税款,就有权享受社会公共产品的服务,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参与扫雪活动。本来应该用道德来衡量的东西被行政权力横加干涉后,特别不舒服,所以对扫雪有抵触心理。

    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城管大队了解到,按照北京扫雪铲冰管理规定,遇降雪天气,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责任地段的扫雪铲冰工作。未按规定完成责任地段扫雪铲冰工作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改正,并处责任单位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解答———突发事件仅靠政府力量不够,扫雪铲冰规定不越权杨立新:下雪这种突然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的铲雪队伍再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特殊情况下需要公民履行一下紧急义务,也有一定道理。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我不认为政府出台扫雪铲冰规定有超越权限的嫌疑。涉及到社会公益性的事项,地方政府提出一些要求,我觉得也是合理的。而且处罚针对单位不针对个人,不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问题三:融雪剂腐蚀汽车,车主有权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吗?

    一看下雪了,张先生没自己开车。原因是去年年底那场大雪后,他去保养车,修车的师傅告诉他,他那宝贝车的底盘有点被腐蚀了,师傅还说,这种情况并不鲜见,都是融雪剂惹的祸。从那时起,张先生才知道,原来融雪剂还有腐蚀作用。

    去年,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尹震华曾给北京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写信,反映融雪剂不环保的问题。他指出,现在使用的融雪剂主要成分仍是“盐”,只不过从氯化钠变成了氯化钙,而产生腐蚀作用的是融雪剂中的“氯离子”,氯化钠和氯化钙相比,后者毒性稍小,但区别不大。

    记者从几家负责清除道路积雪的清洁公司了解到,下雪后使用融雪剂除雪最快也最有效。截至1月5日晚10点,北京首发公司已经撒了637吨融雪剂,北京市路政局则撒了185吨。

    解答———使用融雪剂程序上有问题,要求政府赔偿有难度莫纪宏:为了更有效地改善雪天的交通状况,目前可能没有比融雪剂效果更好的东西了。我认为,政府选择使用融雪剂没有什么问题,但在选择使用的程序上有些问题。

    政府在制定预案时,对可能采取的应急手段是不是应该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融雪剂?用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毒性?事先应该听取公众的意见,满足公众知情权。

    杨立新:车主想实现政府赔偿的要求难度非常大,因为使用融雪剂消除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公益性质更强。

    我觉得,有车主提出这样的要求仍然是个进步。政府采取公益措施,也应该保护大家的安全,选择更环保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可能觉得尽可能快地融雪已经不错了,没想到公众还会提出这些问题,还要保护个人的财产,这会对政府改进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问题四:撞了车流中的卖报人司机要不要负全责?

    驱车行驶在北京街头,记者发现车流中的卖报人并没有因为下雪而减少。

    下雪路面滑,汽车的时速也就二三十公里。即便是这样,遇到紧急情况,想马上刹住车也非常困难。穿行于车流中卖报人万一滑倒,驾驶技术再好的司机心里也会哆嗦的。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了解到,按照《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准在车行道内兜售、发送物品。违反这一规定的,可处警告或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为什么法律明确禁止可在车流中卖报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呢?一位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路段卖报的河南小伙子回答说,“为了生活,没办法!再说,现在新交通法规定,出了事司机负全责,我们怕什么?”

    正在此处执勤的机场交通队的贺警官对这些穿梭在汽车中间的卖报人感到无可奈何。据他讲,对这种违法行为,民警无权当场处罚,只能将违法者带到执法站采取“一般程序”处罚。而且现行交通法规对这种违法行为的经济处罚相对比较轻,对于这些卖报者来说,根本起不到处罚作用,因此屡罚不改,管理难度很大。

    解答———司机无法追究政府的管理责任杨立新:车流中的卖报人不但雪天有,平时更多。我到国外时特别注意当地有没有这种情况,结果,不管是经济比我们发达的还是不如我们的,都没有这种现象。

扫雪报道范文第3篇

公寓楼的前方是一片别墅区,人行道完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不远处,一对年轻的白人夫妇穿着雨靴、抡着铁铲,正在奋力清除自家房前的积雪。经过一夜暴雪,积雪的深度接近他们的小腿肚。道路中间还有部分积雪,可以看出铲雪车工作痕迹,一辆城市越野车开过,速度比平时慢了不少。

在媒体的大幅报道中,2014年的首场暴雪在1月2日傍晚如约而至,给纽约带来了深达9英寸(22.86厘米)的积雪。在纽约市北部的布朗克斯区,积雪最深处达到11.6英寸(29.6厘米),在曼哈顿中城的中央公园,积雪也有6英寸(15.24厘米)。

这场暴风雪伴随着强风和低温横扫美国中东部地区22个州,给当地1亿多居民带来寒冬的气息。冰雪围城,从冰塔到冰屋,类似灾难电影《后天》的场景频频出现。截止到1月8日,共有16人死于与暴雪相关的事故,暴雪还造成数百间学校停课、商场停业、交通主干道关闭、飞机航班大规模延误和取消,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也紧急关闭。

纽约作为重灾区,恰逢新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刚刚走马上任,媒体将这次暴雪称作对新市长执政能力的一次“小考”。

尽管来势汹汹,但暴雪过后的第二天早晨, 散步的老年夫妇、正在铲雪的白人夫妇以及路上的越野车,却构成一幅安宁的雪景图。纽约市近年来构建的暴雪应对机制和效果,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2010年的那一场雪

暴风雪对于“纽约客”们而言不算陌生,几乎每年都会遭遇或大或小的暴风雪袭击。有记录显示,纽约历史上共经历六次大暴风雪的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交通瘫痪、断水断电、商业活动停摆。1996年的暴风雪,在美国东岸地区曾造成100人死亡。

在2010年圣诞节前后,一场强风雪袭击纽约后,曼哈顿街道如同被废弃般,空无一人,平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如同蒸发一般,只剩下铲雪车在道路上来来回回施工。住在小街道的住户得带上滑雪护目镜,像爬山一样才能翻过堆积在门前的积雪。纽约周边三个机场全部关闭、停靠在道旁的汽车被雪掩埋、救护车被大雪困住、地铁多条线路全线封闭。

在这场“梦魇”般的暴风雪结束后,纽约市政府的灾难应急反应机制遭到各界批评。

当地媒体更是列出长清单,细数政府几宗“罪”,例如政府预警不到位导致大量汽车、公车在路上抛锚,而大量抛锚车辆又影响到后续的铲雪工作和救援工作;救护车救援速度过慢导致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老人和婴儿;纽约三大机场的积雪清理工作缓慢,暴雪结束3天后机场才恢复运营;911系统让人失望,数千通来电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暴雪发生时,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还在百慕大群岛度假,而主管救灾行动的副市长史蒂芬・高德史密斯也不在纽约……

迫于舆论压力,布隆伯格数天后公开致歉,承认政府应对灾情不力,清理行动迟缓,导致部分地区在暴雪结束三天后依然处于瘫痪状态。

在当时的新闻会上,布隆伯格对媒体表示:“我们的工作没有达到我们自己的期望,也辜负了整个纽约市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并没有料想到如此的结果,我们会总结经验,以更好地应对下一次的暴风雪。”

风雪过后,痛定思痛。

2011年1月,纽约市市长管理办公室和市长应急沟通办公室出台一份分析报告,总结政府在此次应对暴风雪的过程中出现的6大失误:没能及时决定暴雪预警,缺乏有效手段了解街道实时状况,没有调动所有资源和部门加入到除雪行动,关键时刻没有很好地利用私人除雪设备,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欠缺,应急沟通和应急对策存在问题。

报告同时提出了改进方案,包括改善“宣布紧急状态”的决策过程,给卫生局的卡车上配备可以双向沟通的 GPS电话系统,完善临时劳动人员的雇佣流程,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全面检查升级911系统。

全面进入“抗雪模式”

正是有了前车之鉴,在2014年的新年开端之际,纽约就全面进入“抗雪模式”:气象局暴雪预警,卫生局部署紧急预案,市政部门部署除雪物资和人力,暴雪预告也占据当地各大媒体头条,“纽约客”们也纷纷进入商店购买雪铲、雪盐等除雪物品。

2014年1月2日下午6点,纽约市民开始收到市政短信,通报暴雪预警并实时提供地铁运营状况、主干道情况和机场航班延误等最新信息。

傍晚,当第一片雪花飘下来时,4600名环卫工人已部署到位,分两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执勤。1700辆铲雪车、450辆洒盐车以及融雪机、吹雪机和雪铲等除雪利器也全部到位。

当晚降雪量达到2英寸(5.08厘米)时,环卫工人就开始出动清雪。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有一条视频短片以微速摄影方式记录了在曼哈顿美国音乐大厅附近六大道上环卫工人开着铲雪车连夜工作的情景。

与此同时,警察巡逻车、铲雪车和救护车也在市区主干道上严阵以待,检查路边是否有因雪过大而被迫抛锚的车辆。市民还可以在政府官网“挖出纽约”上随时了解化雪工作的进展。

为保障通勤,大都会交通运输管理局动用喷气动力除雪机处理地面铁轨上的积雪。针对地下铁轨,该局推出一款特制的除冰车,这款车配有特制的铲冰“鞋”和喷洒除冰液的设备,保证积雪和冻冰不会附着在铁轨上,影响地铁通行。

1月3日早晨,当城区降雪量达到5英寸(12.7厘米)时,政府通知所有学校停课一天,取消全部课后活动,关闭老年活动中心。

同时,无房户服务局增派一倍的工作人员上街巡逻,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庇护所。

发动群众 全民皆兵

1月3日上午,纽约市新市长德布拉西奥拿起雪锹走出家门,清扫自家门前道路上的积雪。劳动之余,他还给在场的记者讲述铲雪小窍门。

“一定要弯下腰来铲雪,不要直着腰铲雪。”他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纽约当地媒体戏称,德布拉西奥所住的街区一定会是纽约市铲雪铲得最干净的街区。

虽是戏谑,新市长在媒体前“自扫门前雪”也不排除有作秀的嫌疑,但走在一些非主要干道的路段上,本刊记者发现几乎住户和商家都在门口撒着化雪盐,拿着雪锹清除门前积雪。而大部分住宅楼前的街道也早已将雪铲除干净,出行基本没有问题。

这幅全民皆“兵”的景象主要得益于纽约市推出的各项“发动群众”的法律法规。

如纽约市卫生部门规定,如果早7点到晚5点降雪,业主必须在4小时内将人行道积雪清除;如果是晚5点到早7点降雪,那就必须在早上11点之前清除门前积雪。如果气温太低,积雪结成冻冰无法清除,业主也必须在4小时内撒上沙子、木屑以及其他防滑物,一旦天气情况好转,业主必须立即清扫门前人行道。如果不遵守规定,那么业主将会收到100美元到350美元不等的罚单。

纽约建筑物管理部也有相关规定,要求建筑工地的承包商、施工人员,以及大楼业主在暴雪情况下必须保证所在区域安全,包括清扫楼前积雪,确保强风不会造成高空落物等。该部门官员会随机抽查,一旦发现违规现象,会给予罚款或停工处罚。

市政府还鼓励市民,如果看见有住家或是商家还未清扫门前积雪的,可以拨打热线311检举揭发;同时,市民在公交站台、公园或是学校周边等公共设施附近的人行道上发现有积雪的话,也可以拨打311检举。

此外,根据美国法律,如果住家门前的路面结冰湿滑导致路人摔倒,那么住户将负有法律责任,一纸诉状就可以让其焦头烂额。

在如此严密的制度保障下,各家各户热火朝天的扫雪情景也就不足为怪了。

政府的群众路线还体现在聚集社会闲散力量加入到扫雪大军的行列中。比如,每年10月份,纽约市卫生部就会在网上征召铲雪零时工。一旦暴雪预警启动,卫生部会在官网上发出“英雄帖”。

降雪结束后的24小时到48小时后,零时工作人员就会在所在辖区卫生站报到,在一些街道以及死角进行人工除雪,包括公交站的进出区域、步行街、人行天桥等。不过,这些劳动都不是无偿的,他们的工资标准是每小时12美元到18美元。

这些临时铲雪工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在露天停车场的进出口以及公寓楼和私人住宅之间的“三不管”地带,积雪非常厚,气温下降后形成冻冰,本刊记者看到好几位行人在此处摔倒。“临时工”的铲雪工作,可以清除这些安全隐患。

如此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让纽约在2014年开局时打了个不错的“雪仗”。

3日中午,纽约市主要交通要道的清雪工作基本完成,地铁和公交车虽有延迟但运营正常,上班族通勤未受到较大影响,没有出现大面积电力中断的情况,暖气供应正常;下午,之前关闭的高速公路陆续开放,机场也开始恢复正常运营。5日,路边积雪基本已全部转移,街道恢复以往的干净状态。

美国当地媒体戏称,德布拉西奥顺利通过此次暴雪“小考”。

未雨绸缪 制定预案

虽然将德布拉西奥和布隆伯格的表现进行比较有失公允。因为,2010年那场暴风雪的降雪量是2014年的两倍多,最深处达到24英寸(60.96厘米),而刚刚从前任手中拿过接力棒的德布拉西奥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在这场暴风雪挑战中展示其执政能力的。

但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纽约市确实在暴风雪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从建立纽约市紧急事故处理办公室到分区制定冬季抗雪方案、从多部门联动共同应对暴雪到建立道路分级清扫制度,从规定市民“自扫门前雪”到建立收容机构为流浪汉提供避难场所。

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的纽约市暴雪应对机制,核心在于未雨绸缪,提前制定预案。

每年秋季,卫生部会与运输部、环保部、公园与娱乐部、纽约市警察局、拖车特别行动小组、大都会交通运输管理局共7个政府机构会晤,商讨确定各自在铲雪行动中的职责范围。

例如,运输部负责提供铲雪和运雪的大型卡车;环保部负责确定可以用来化雪的下水道;当大型铲雪行动结束后,公园和娱乐部则出动轻型车辆负责剩下的铲雪行动;拖车特别行动小组主要负责协助因天气和道路情况恶劣在路上抛锚的救护车;大都会交通运输管理局需要告知卫生部撒盐和铲雪的重点公交路段。

到每年的11月中旬,进入冰雪季节后,卫生部会组织一次夜间铲雪演练,确定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的路段,帮助其工作人员尽快进入“冰雪模式”。

为形成高效除雪反应机制,卫生部将纽约各区的路段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三级:第一级包括主干道、公交车道,有金融、购物中心以及医院路段,通往机场、高速路、隧道和大桥的路段;第二级是有一定交通运输量的非主干道以及通往主干道的社区小道;第三级就是一些平时车辆很少经过的小道。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部制定的迎战暴风雪的“三步走”战略。

扫雪报道范文第4篇

2.活动时间:年12月5日

3.活动地点:社区

4.活动目的:将积雪清除,方便同学和市民的出行,减少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孩,我对雪早已有了很深的感受,东北的每年冬天都会下好几场雪,白白的雪,软软的,会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白色的世界,小孩子们都会在这个时候堆雪人,当然,打雪仗也是常事。我很喜欢雪,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我愿自己像雪那样纯洁和高尚!

年12月4日早晨八点,我们化工试点全体同学齐聚在九星广场门口,在化学工程学院两名学长和一名学姐的带领下,一起出发到指定的小区扫雪。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接触,我们班的同学已经相处得很融洽,大家的关系都很好,这也是我们班集体进行第一次实践活动,我的内心里是很兴奋很开心的。我们班被分成了三组,每组大约有十三名同学,分完组后,各小组就去各自指定区域进行劳动。我们小组在去小区的路途中一直说说笑笑,也并不觉得累,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

可是当我们真要热火朝天的干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都没有带扫雪工具,不过,庆幸的是,没过多长时间,别的班的同学就完成了他们的工作,于是就把扫雪工具借给了我们,呵呵,真是好巧啊!,可惜,由于扫雪工具的不足,女生便在男生的绅士风度下让在了一旁。男生们便开始了劳动。可是我们女生也并未闲着,而是前往社区的各户进行养生宣传。我们组的男生为了居民的安全与方便,力铲残雪,尽管踩过后的雪成了冰块深深扎进地面上,可他们依然用集体的力量一点点地将雪铲尽!他们的精神让我钦佩!后来,我们女生也主动帮了几个男生扫了一会儿,可是我们的力气太小了,没干多久,呵呵,还是由男生们接着干了!

不知过了多久,艰巨的任务总算快完成了。同学们便开始了打闹,女生也加入了“大埋活人”,“集体作战”等,玩得不亦乐乎!一阵游戏后,又是劲头十足。更有一些女生也要参加。真的是太让人兴奋了,化工的女生果然巾帼不让须眉!渐渐地,道上的雪越来越少,不一会儿,就铲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此时的我们已经精疲力竭,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甩一甩胳膊,虽然很是酸痛,但仍旧很高兴!一切就当作是锻炼身体了!同学们都不觉得累,扫雪过程中我们充满了快乐和欢笑,我们看到居民的笑脸,我们让人们知道我们大学生的素质,我们觉得很值。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将路上的积雪终于清理干净了。同学们的头上也都渗出了汗珠,我们虽然感觉有点累但看到广大市民走在我们清扫干净的道路上行走却感到心里很温暖。居民脸上再没有行走在积雪之上的小心翼翼的表情就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活动总结

1.通过这次扫雪,大家都感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听到过老师、同学的赞许,我们都感到无比的高兴!

2.让同学们知道奉献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团结能力!

3.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的信心。

4.同种性质的活动要提供足够的工具,以给于同学们足够的工具,来完成扫雪的目的。

扫雪报道范文第5篇

一个冬天的清晨,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寒风吹动着大树,发出嗒嗒的响声,并且把还未吹掉的树叶吹向地面,这种声音显得格外刺耳。在这个时候,楼道里没有一盏灯开着,家家户户都特别安静,屋里的人都在熟睡,显得十分温馨,好像外面的雪是为它们做上了陪衬传统似的。这个时候,那个扫地的阿姨来了,正好一片树叶和几片雪花落在子好的身上,她长叹了一口气说:“今天的活一定很多,要晚上一点回家了”。

她开始了她的第一项工作,清扫地面上的积雪,然后扫落叶、擦墙壁、扶手。过了几个小时生,现在她只剩下了一项工作了,清理楼道里的垃圾。她先上到了六楼,然后一家一家的敲门,问家里的主人:“您有什么要丢掉的垃圾吗?我来帮你处理。”每一家都有两三袋子的垃圾,而且很重,垃圾袋子里还有趄了的苹果、梨子。它们的汁水常常从袋子里流出来,滴到了阿姨的工作服上。到了三楼的时候,阿姨的工作服也已经肮脏不堪,上面有很多的泥点,那是她在扫雪的时候由于地滑而摔到了地上和在擦墙时不小心把污垢弄在了衣服上。上面还散发着一股股水果汁的味道,十分难闻。

但她一点也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