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范文第1篇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2、这句话原文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来源:文章屋网 )

勿以善小而不为范文第2篇

======吃一堑长一智,为了生存我们正在改变,可能改变后的自己,不会让人所有的人喜欢,可那会很安全,至少不被坏人利用,也不会被人当做傻子。你说是麽???

默默生活在当前的生活怪圈子,觉得茫然又可笑,面对戴着面具的各种人物感觉到自己连尘埃都不是,充满阳光的世界偶尔也会布满乌云,那是自然规律,我懂,真的懂了才感到自己渺小人生的悲哀,“真诚待人”一直以来是我的座右铭,不知这种心境对我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深深的伤害。我是怀着多么悲痛和复杂的心情打出这句话的,此时控制不住情绪任由眼泪滂沱如雨,工作几年以来,从没在工作中受过领导严厉的批评,也从未与同事发生过的争执,唯独我的“真诚待人”惹祸不断,事后每每都痛苦的反思,终是没有答案,听着长辈领导们的淳淳教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还是吃的亏少”,“关紧嘴巴,祸从口出,少说话”可每次痛定思痛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这就是所谓正直热心之人的“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吧。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只知道如果想做个别人眼中的好人就多帮人,在摔过一个个的跟头以后还懂得帮助人需要注意一个“度”,过分的热心会变成别人眼中的不怀好意,处处为别人考虑 人家还指点你这不是那不对 想想就异常气愤 咱都是平等的地球生物,难道还有富贵贫穷之分? 凭啥子有些人就这么拽?既然你真诚的帮助别人,别人还觉得你不对,那就尝试着以后少管这些事情,其实适当的放手就是解放了自己,何必活得那么的累,大家在一起生活都是平等的,你想帮他,他还可以拒绝你呢,现在的人在经过被人陷害和物欲横流的经历后,如惊弓之鸟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别人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己主动解决,不能解决的时候,别人请你帮忙,再真诚热心帮助,不要让你帮助的人觉得他就是高高在上的上帝,而你就是神魔也不是的奴隶,偶尔还在你不小心犯的错误上大做文章,那样的付出真的不值得。

经历过挫折后我变得逐渐成熟,心性也渐渐变的冰冷,真想舍弃一直忠实于自己的那份真诚,试想,当你那真诚的心意抵不过别人虚假的笑容和伪善的谎言的时候,你也就只好弯起嘴角嗤笑自己的无知与天真了。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不必要求自己去做伟人、榜样应该做的事,好事不分大小,只要真心的投入,有时一个真挚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就可能挽回一个罪恶的灵魂,用你纯洁的心去看每件事和人,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路该怎走样!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远离邪恶,虽然 坏人做的事情让我们伤透了心, 做好人有时非常容易被人利用,后果也往往很严重,你此时会伤心难过,并且不会想再做好人,好人越来越少,面对勾心斗角扼杀的亲情和友情,想想就觉得累,人究竟应该如何生存? 主要问题就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自然界,要生存就必须互相帮助,但是,大多数人都忽视了这个简单的问题,社会生活里,人都是互相依存的,唇亡齿寒,没有互相帮助,也就无法生存,但也不排除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雷人,这毕竟是少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做人的道理,也是追朔和谐社会的根本。

勿以善小而不为范文第3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刘备,一位破落的汉末皇族后裔,最终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建立了与魏、吴三国鼎立的蜀汉王朝。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而蜀国很弱小,却迟迟未被邻国吞并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刘备父子有诸葛亮辅佐的缘故。

在《三顾茅庐》一节中,刘备求才若渴,四处访问名士。当听说名满天下的孔明先生在卧龙岗时,他带领关张二弟兄,专程走至诸葛亮所在的草庐求贤。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后诸葛亮被刘备诚恳的态度、仁义的性格所打动,毅然出山。

而在我看来,虽说诸葛亮出山实属必然,刘备态度诚恳也是理所应当,可是往深层次里想想,古往今来,能有几个君主能放下架子,对一介布衣礼贤下士?答案是屈指可数!可以说,仁义是道德之本,同时也是做人之本。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融让梨是家庭礼仪,程门立雪是尊师礼仪,千里送鹅毛送的是真情之礼,而三顾茅庐则是礼贤下士之典范……

据某刊报道,一位美国教授带领他的学生,提着大塑料袋,在黄河边捡垃圾的事情;还有韩国人在某公园捡垃圾、韩国前总统卢武玄卸任回乡和村民清理水中垃圾的事例……这不都可以引起我们国人的反思吗?0 7年绿色中国获奖者汪永晨感言:“生态文明的提出,我们这代人有责任传承。”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讲文明,可当外国人在河边清理垃圾时,却没有人积极响应,而是站在一边看热闹。难道要老外教我们文明吗?再看我们刚清扫过的校园,还有同学随手扔纸屑、饮料瓶;课间也总有那么少数同学在楼道里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与文明之举背道而驰。

仁义是中华传统的美德,而刘备、孔明堪称是典范。在马路边,扶老奶奶过马路;在菜市场,拾起一块香蕉皮;在公园里,扶起一块指路标牌……这些都是一位文明市民该做的事。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些与此格格不入的事情发生---

勿以善小而不为范文第4篇

放扫帚,削铅笔,从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素质修养--这使我想起古人的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

把扫帚放回原处,把铅笔消削在草稿纸上,这些其实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然而,也许是因为这种事太微乎其乎了,一别人们忽略。君不见,堂堂优秀干部对地上横躺的扫帚视而不见,对小小铅笔不小一顾--谁知,真是此举暴露出他们素质修养不足!

“一滴水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往往微瑕而露弊。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干一翻大事业,可忽略了身边诸多完成自己大业的小事--试想,那些不顾细节的班干后选人,怎能被同学认可呢?或许它对你的事业成就,甚至个人形象造成重大影响。

从点滴小事做起,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胸怀大志的人们,请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范文第5篇

汶川大地震之后,在中国政府宣布的哀悼日中,中国驻日本的使领馆也布置了灵堂,以供在日的华人和友好人士前往吊唁这次地震的死难者。来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间,有在日工作的华人,有来自日本的友好人士。但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却站在使领馆门外,样子很奇怪,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犹豫再三,进去了。和其他吊唁的人不同的是,他只拄着拐杖,别的什么也没有,不像其他人,拿了许多白色的花。他的脸特别红,似乎很不好意思,他并没有象普通吊唁者那样和领事握握手,而是直直地望着吊唁的祭台,一言不发。

忽然,眼泪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接着,老人丢掉拐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又磕了一个,泪飞如雨地痛哭起来。 老人不停的磕头……终于,一言不发的他说:“中国人于我有恩,我是该来报恩的……”原来,他曾经被中国的好心人收养过,这才没有死在路上……“中国遭了灾难,我该来报恩,可是我没有钱,我没有能力,就让我再磕个头吧!” 老人哭着跪下,坚持再磕一个头。 接着,他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张开手心,把一张汗水浸透的一千元日元纸币递了过去。 老人哽咽说:“就收下我这一点钱吧,我是没有钱没有能力的人,‘生活保护’的钱只是让我吃饭的,这是我一天的饭钱,这个钱不犯法。让我今天一天不吃饭来报一点恩情吧。” 老人所说的“生活保护”是日本救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的一个新政策,但每天只有1000日元,只够老人吃一天的饭,而且,这个政策还不允许存款,所以老人只有一天不吃饭,把钱用来来捐款,领事得知后,不断推辞,但不顾领事的推辞,老人执拗地强把这一千元纸币留下来,力气大得惊人。

接着,他拾起拐杖,蹒跚地离去。背影孤独而带着一点凄怆。

这个老人在门口整整徘徊了两个小时,才鼓足勇气进来,他为了报恩,把自己的吃饭钱都捐了出来,真令人敬畏,可有些人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却碍于面子,不肯献出自己的爱心,要知道“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不管善事大或小都该去做,而不是因为善事小而不想去做,有可能在你犹豫的时候,在地震中受伤的同胞们因缺水而失去生命,在这时,不管是多小的数额都能挽救一个弱小的生命……

相关期刊更多

武夷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科技厅

植物检疫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植物医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