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桂花的作文

写桂花的作文

写桂花的作文

写桂花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桂花雨》 课堂教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59-01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把桂花雨写得很美,桂花香更是沁人心脾,浓浓的桂花香从视角、味觉角度注入作者的梦境,给学生以丰富的体验感知。我校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巧引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和乐事,那纷纷飘落的桂花真像是天女散花,把人带入美轮美奂的境地。这些桂花洒落在地上、飘落在作者身上,也飘进了作者的梦里。试想一下,作者的梦境会是什么模样呢?

生1:到处是飘落的桂花,时时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气。

生2:母亲收桂花做成桂花糕,还有人们吃着香甜桂花糕的样子。

师:母亲是如何收桂花的?

生3: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芍窒慊旌显谝黄稹

师: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生4:母亲对桂花充满喜爱,也许还有敬畏之情……

师:桂花香随风飘游,或升腾,或疾走,带给人无限遐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作家,你会――(写下来);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下来);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拍下来);如果你是诗人,肯定要留下精美的诗句。我们试试写诗吧,看谁能够将这桂花香描绘出来,这些桂花香又是如何浸染我们的梦境的。(播放音乐,指名朗读诗作)

生5:桂花雨,桂花香,我在树下抬头望,纷纷桂花飘下来,引我渐渐入梦乡。

生6:桂花飘落似雨滴,朵朵瓣瓣入梦里,要问家乡在何处,母亲遥指桂花雨。

师:想不到同学们这样有诗情,写出来的诗句不仅合辙押韵,还创设出这么美的意境。看来大家已经与作者一起陶醉在桂花雨中了。大家再想一想,这桂花雨还会落在什么地方?

生7:落在了整个村庄里,到处都能闻到桂花香。

师:作者怎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生8:可以用桂花制作出很多食品,母亲会把桂花糕送给乡亲们,村子整年都可以闻到桂花香。

生9:其他人家也有桂花树,人们都会做桂花茶、桂花糕、桂卤吧。

师:“浸”是什么意思?(泡的意思)这里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说明桂花的香味怎样?

生10:桂花香味太浓烈了。

师:母亲送给乡亲们的仅仅是桂花吗?

生11:还有深深的情意。

师: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母亲能够与人分享,收获的肯定是快乐和满足。你会对这样的母亲说什么呢?

生12:我为有这样善良、伟大的母亲而自豪,想为她点赞!

……

教师从学生的阅读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桂花入梦开始,在半梦半醒中认识桂花雨、桂花香。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一步步走进情感深处,对文本展开多元认知探索,先感知桂花的绝美,再写母亲的人格魅力,由桂花到乡情,由乡情到母亲,自然延伸,课堂渐入佳境。首先,教师设置作者的梦境探微,引发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桂花雨》由作者的乡思切入,学生从阅读中自然想到桂花雨、桂花香,还有母亲做的桂花糕,这些梦境因子构成自然景观,给人的感觉似梦非梦。由桂花糕联系到母亲,话题开始转移,学生的学习思维已经启动,对文本深刻内涵展开了多重探索,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认知阶段。其次,自然引渡彰显教学设计技巧,由桂花雨、桂花香写到作者的梦境,又从作者的梦境引出母亲,介绍母亲与桂花雨的渊源,教学情境发生自然转化。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母亲的桂花情结展开解读,让学生自然领悟母亲伟大的品质,实现学习思维的顺利过渡。再者,教师引发学生的诗情,桂花雨、桂花香给人带来的是甜美的感触,教师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随心所欲抒感。从情感积累情况来看,学生不仅写出“诗”,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对桂花雨、桂花香有着更深刻的感知,特别是对作者桂花情结的解读产生了情感共鸣。

写桂花的作文范文第2篇

2006年6月7日,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去世了。遵照琦君的遗嘱,她的骨灰被运回温州老家,安放于“琦君文学馆”现址。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学习,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其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琦君自选集》等。读琦君的文章,就像翻阅一本旧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承载着如许厚重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上个世纪前半叶,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一个逝去的时代“照相”,那一幅幅影像,仿佛在诉说着相同基调的古老故事,于温馨中透出幽幽怆痛。渡海到台湾的大陆作家都曾遭受过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很自然地成为了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飘荡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香气。

桂花雨

①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②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③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故乡是近海县乡,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⑤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⑥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⑦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⑧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⑨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原文略有删改)

【读后思考】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桂花树及桂花都有哪些特点?

2.第③段“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4.作者用“雨”字来表现桂花散落时的情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念荷花

①我在四五岁时,那时想象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②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里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③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新鲜荷花。我们的家正靠近西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气太冷了,赏荷却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荡着船儿,听桨声唉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④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莲的那份高洁情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不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里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⑤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轻快。”但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⑥抗战兵兴,我们举家避寇回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长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了。

⑦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上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他想象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⑧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归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⑨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片风荷环绕,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老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

⑩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材”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⑩夏老师与师母都在祖国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夏老师已年迈体衰。他以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呢?

⑥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

【读后思考】

1.这篇优美的散文题为“想念荷花”,其实荷花并非作者着重写的内容,作者真正想念的是什么呢?

2. 第④自然段写“我”爱“赶热闹”,写母亲为父亲放“荷花灯”,有什么表达效果?

3. 第⑨自然段中的“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本文语言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请挑选你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参考答案:

写桂花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一.鉴典型词句,寻写作之法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要通过对典型篇章的阅读,根据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文本表达的迁移,通过迁移学习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高语文表达技能,这是读写结合的关键。但在读写结合时,学生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现一些重点的词语和特殊句子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

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下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的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有趣而纯真的童年生活!一个“摇”字,一个使劲的“摇”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起自己的笔,把你现在的感受写下来”。如:“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感觉自己简直成了桂花人,满头满脸都是桂花,真香啊!”“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感觉我的周围全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那香味仿佛钻进了我的头发中,我的衣服中,我感觉我就像桂花仙子一样!”

二.学特色表达,夯写作之基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这种让领悟与转化并肩的训练,既不脱离文本内容,又与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水融,和谐运行。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第六段描绘了众天鹅协力攻破坚冰的壮观画面,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气势。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细细品味、咀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渗透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其实,在生活、学习中有许多场面也触动着学生的心,体育活动中的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植树活动中的互相合作、齐心协力,这些都体现着团结奋斗,何尝不是习作的好素材。然后让学生回想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或经历过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场面,请学着文中的描写写一写。

三.构经典段式,悟写作之策

很多文章构段方式典型,如总分段式、并列段式、按时间顺序构段、按方位顺序构段等,这些典型段式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这种构段方法,遇到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练笔要求,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如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中有许多段式都是总分或总分总段式,于是笔者以《天上的云》和《课间十分钟》为例,让学生迁移学法,学分段式的表达形式。如: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有的像xx,有的像xx,有的像xx,有的像xx,有的像xx。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xx,有的xx,有的xx,有的xx。最有趣的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只见老鹰,小鸡们,大家玩得。校园里到处回荡着同学们悦耳欢快的笑声。

经常展开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就掌握这种总分段式的结构规律,习得了此种语言表达形式,提升了语言技能。并让学生知道同样总分段式,也有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如《课间十分钟》案例不但采用“总-分-总”的表达,在具体表达活动丰富多彩的时候,还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变换一下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形式活泼而不呆板。

四.细揣摩理解,点写作之睛

学生对课文的言语形式需要经历一个从学习感知、迁移深化到尝试运用的过程,要把言语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作为教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让孩子们在揣摩与理解中,感受那美妙的字符,寻找那跳动的脉搏,发现其中的奥秘。

写桂花的作文范文第4篇

师:童年的“摇花乐”体现在哪里?这场缤纷的花雨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场缤纷的花雨,分享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多媒体出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四、五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然后找出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美美地朗读这些句子。

学生朗读相关自然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画出了哪些相关的句子。

生: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摇花对“我”来说很重要。

师:你是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生:大事。

师: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儿可以算得上是大事儿?

生:过年过节。

生:考试。

生:过生日。

师:对小作者来说,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就像同学们过年过节、考试、过生日一样是一件――

生:大事。

师:令我高兴的事儿。

师:请一位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生朗读。

师:读得挺高兴的。同学们,我们在朗读时对“大事”进行重音处理,效果会怎样呢?谁来试一试。

生朗读。(声情并茂,朗读技巧到位)

师:这就是“大事”,这就是高兴的事。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小作者有点儿迫不及待。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总是缠着母亲问”体会到的。

师:不达目的不罢休!那我是怎样“缠着母亲问”的呢?

师:清晨,我看到桂花树上缀满了金灿灿的桂花,散发着馥郁芬芳,我的心里再也按捺不住,赶紧跑回家,缠着母亲问

生(朗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母亲说:“桂花刚刚绽放花蕾,等花开足了,咱们再摇。”中午时分,秋风轻拂,一朵朵金色的小花随风坠落;哎呀,桂花让它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香味儿可就差远了。我的心里激动得怦怦直跳,赶紧跑回家,缠着母亲问

生(朗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母亲说:“花开得早,香味不足,等等再摇。”傍晚,天空阴云密布,风雨欲来。我赶紧跑回家,缠着母亲问:

生(朗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这就是――

生:老是缠着母亲问。

师:我就这样痴痴地等,痴痴地盼,终于盼来了摇桂花。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哪些相关的句子呢?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小作者非常开心、非常高兴的样子。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了?

生:我可乐了。

师:我乐在哪里?

生:我乐着去帮大人摇桂花。

师:大人们真的需要我这个小家伙儿帮忙吗?

生:不需要。

师:那是为什么呢?

生:而是我自己要乐在其中摇桂花。

师:谁能读一读我乐在其中摇桂花的感受?

生:朗读。

师:谁能读得更快乐一点儿吗?

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不仅读出了快乐的心情,而且突出了“我使劲地摇。”请大家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要使劲地摇?她使劲地摇的时候,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生:小作者好不容易才等到摇桂花,她想尽兴地摇。

生:小作者美美地希望自己使劲地摇,希望这场桂花雨下得更加缤纷美丽。

师:请你带着美美的心情读一读。

生:小作者心里又兴奋又激动,她想摇下更多的桂花,做成更多美味的桂花糕。

师:请你又激动又兴奋地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又激动又兴奋读一读。

师: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此时,小作者心情除了高兴,还有怎样的心情?

出示课件: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兴奋不已!

师:请你兴奋不已地读一读。

生: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兴奋不已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真令人兴奋!还有吗?

生:激动万分!

师:请你激动万分地读一读。

生: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激动万分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真令人心潮澎湃!还有吗?

生:快乐无比!

师:请你快乐无比地读一读。

生: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快乐无比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声喊,是从哪里喊出来的?

生:从心底里喊出来的!

师:让我们一起兴奋、激动、快乐地喊一喊!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从大家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兴奋、激动、愉快、惊喜、温馨,这是一场飘逸着缤纷的雨,这是一场氤氲着芳香的雨,这也是一场充满了甜美回忆的雨。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沐浴这场桂花雨?

生:想!

师:(配乐钢琴曲《Kiss the rain》)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春天的雨点儿洒落心间;像夏天的蝴蝶翩翩起舞;像秋天的落叶空中纷飞;像冬天的雪花儿悄然而至,空气中氤氲着馥郁芬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生:(朗读小练笔)我仿佛看见我自己成了童话里的小公主,我穿着一身美丽的衣服,在缤纷的花雨中翩跹起舞,一朵朵小小的桂花如一个个金色的精灵在我的周围飞舞,我置身在花海之中,仿佛忘记了一切。

师:多么诗意的画面啊!

生:(朗读小练笔)我仿佛想到了我们家的桂花获得了大丰收,母亲把桂花赠送给乡邻们。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大家一起坐在桂花树下,品着桂花茶,尝着桂花糕,我们小朋友在树下欢快地追赶着,嬉笑着,那欢乐的笑声都快把树叶给震落下来了。

师:多么其乐融融的画面啊!

……

【课程评析】

品读《桂花雨》,就是在品读琦君的思乡情。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她在自己的作品《烟愁》中有这样一段后记――“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透过琦君笔下质朴的文字,淳朴的乡村生活,我们咀嚼出袅袅的乡愁。在琦君的文字里,我们要引领学生感受文本,把握文本意象,营造课堂的意境,在诗意中经过与穿越。

一、初读感悟,把握文本情感基调

作为文本的《桂花雨》,语言平实、质朴,没有华丽的情感恣意铺排与激情喷涌,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淡淡的思乡情,像一条潺潺的小溪从作者的内心淌出,句句蕴藉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引领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的热度,把握文字的脉象。我们需要用心透过文字的表面去开掘文字背后蕴涵的意蕴。意蕴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的光泽、气质、神韵。例如“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以及母亲的感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些文字都蕴涵悠长而隽永的意蕴。

因此,在课堂中,我们与学生一起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作者心中的那份快乐、那份乡情。当我们的语文课堂远离平庸,抛弃低俗之后,当我陶醉在作者童年那场快乐的“桂花雨”中,在愉快、深情的课堂基调中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二、探寻文本秘妙,走近“摇花乐”

所谓文本秘妙,就是王国维所指出的“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语文现象。对此,潘新和先生曾经明确指出:阅读活动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作品的“秘妙”。

教学实践证明,初步阅读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往往是文本中极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秘妙所在。

《桂花雨》这篇文章,从真实的阅读经验看,“摇花乐”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文本原话印证这一点:“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其次,深入文本,不难发现作者的思乡之情蕴涵在“摇花乐”之中,学生细细品味“摇花乐”就能水到渠成地感悟作者的真挚感情;同时,从学生心理特点分析,第三学段学生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情节更容易产生共鸣。“摇花乐”无疑是文本秘妙所在。抓住深刻印象,紧扣文本语言,发现文本秘妙。语文和人文,在文本秘妙的发现与解读中,得到水乳般的交融。

三、品读“大事”,期盼“摇花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四、五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畅叙的是初读的感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学生就会发现“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大事”,对学生进行在“字法意识”唤醒: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与感悟,体会什么事儿对自己而言是大事。“大事”一词,体现摇花在我生活之中地位之重,非同寻常,也体现作者炼字的精彩与巧妙。把握“大事”的重要,也就把握了摇花的分量,也就开启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在品读“大事”一词时,不同学生根据不同生活体验与独特感受作出不同解读:有的说是“考试”,有的说是“过年过节”,有的说是“过生日”,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与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评价;对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加以鼓励;摒弃“答案标准化”模式,倡导“答案多元化”弹性模式,这无疑也是一次探索。茶须品,品方能知味;与此同理,好的字词也许反复品味。

四、聚焦“留白”,切切摇花心

对“老是缠着母亲问”进行补白。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留白”手法,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艺术,都倍加推崇。这一创作手法也被中国作家广泛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其中不乏经典作品。所谓“填补空白”,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打开自己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从而构建文本的审美意蕴。“老是缠着母亲问”的文字背后隐含作者对摇桂花的焦急等待,对摇桂花的急切期盼。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与感情渲染,填补文本的空白,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展开学生联想的翅膀,通过一次次情感体验朗读,层层深入作者焦急的内心,触摸那颗纯真如水的童心。学生不由自主地与小作者一起急切期待这场“摇花乐”。

五、分享快乐,沐浴桂花雨

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中作者乐在哪里,触摸小作者快乐的支点,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点燃激情的火花,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中蕴涵的快乐。

通过对“喊”一词填补修饰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体验,不但体会出“兴奋不已、激动万分、快乐无比”的感受,而且在朗读中升华情感,濡染性情。

写桂花的作文范文第5篇

作为中秋佳节的传统之一,在家人团聚时喝上一杯桂花酿实在是惬意不过的事情。这可不仅是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养生的佳品,从亲人亲手酿造的桂花酒中,你更能品出家人心中那份浓浓的温情。

关于桂花酒的传说

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亲友相聚的日子,这样的团聚自然也离不开饮酒赏月。虽说桂花酒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千百年来关于其的传说和记载,确是不胜枚举。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她为仙酒娘子。一年冬天的清晨,仙酒娘子发现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还有点气息的乞丐,因此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没想到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后,却希望酒仙娘子再收留他几天,让他暂避风雪。仙酒嫂子为此十分为难,毕竟“寡妇门而是非多”,但为了不使乞丐活活冻死、饿死,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也因此,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少。

后来,乞丐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在找寻其人的过程中,在山坡时遇见了一名跌倒的白发老人,老人正微弱地喊着:“水、水、……”慌忙中仙酒娘子咬破中指,将自己流着血的手指伸到老人嘴边,没想到老人忽然不见了。天上随之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乞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也正因为仙酒娘子的善行,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桂花酒的风花雪月

文人墨客爱饮酒,对桂花酒更是尤其喜爱。早年《蝶恋花》“闻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句著名的诗词,便写出了我国中秋佳节,千百年来饮用桂花酒的习俗。不仅《楚辞》中的“奠桂酒兮椒浆”,是对桂花酒的描述。到了汉代,郭宪在《别国洞冥记》中,也记载了“桂醪”及“黄桂之酒”的制作与饮用。到了大唐盛世,文人雅客更是也成了善酿桂花酒的专家。宋人叶梦得就在《避暑录话》中说,“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写得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酿制桂浆酒的故事。入清后,清代酿有“桂花东酒”,为京师传统节令酒,也是宫廷御酒。对此在文献中有“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的记载。

桂花酒的养生功效

桂花酒不仅甘美醇厚,其养生功效也是非同小可。在古代,桂花被认为是“百药之长”,因此常饮桂花酒就能达到“寿千岁”的养生效果。像在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征了会延年益寿。

喝桂花酒的好处

易于消化 桂花酒含有许多易被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维生素及有机酸等。这些成分经贮存,最终使桂花酒成为营养价值极高的低酒精度饮品。

舒筋活血 桂花酒气味苦、甘、辛。冬天温饮桂花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冷刺激。

预防感冒 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补血养颜。

美容抗衰老 桂花酒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都很丰富,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促进食欲 锌是能量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分,缺锌时,食欲、味觉都会减退,而桂花酒中锌含量较多,如每100毫升汉宫月桂花酒含锌0.85毫克。

保护心脏 桂花酒内含有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桂花酒制作步骤图片说明:

1、 把蒸好后的糯米装入坛中;

2、 将干桂花撒入坛中;

3、 加入酒酿(自己家里酿造的时候还可以加入2两白酒,一是可以提高酒的度数,二是可以避免其他细菌的生长);

相关期刊更多

南国红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护理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