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实力培训

软实力培训

软实力培训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1篇

在前台一线工作的客服代表常常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缠的客户,无法正确调整自身的工作情绪,从而导致客户不满,甚至影响服务质量。针对这种问题,公司专门请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的初虹老师对客服代表在接续工作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指导,学会通过正面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先通过两个小游戏来调动学习气氛,让大家通过游戏学会如何去包容、接纳和团结协作。课间老师让大家从桌上的物品中选出自己最讨厌和最喜欢的物体(有各种人物和动物),分别将他们看成自己讨厌的客户和最喜欢的人,有针对性地分别罗列出讨厌和喜欢的十个理由。大家似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将讨厌的动物、人物贴上了骚扰客户的标签,无理取闹、自以为是、显得自己多专业似的……类似的怨气此起彼伏,大家都在控诉着对这些客户的不满情绪。对于喜欢的人虽然已经让大家列出了十个喜欢的理由,但老师需要大家在这些理由的基础上找出三个不同的理由,大家都积极发言。一开始,我有些不解,为什么喜欢的人要那么多理由,后经老师一解释,茅塞顿开。喜欢的人是代表心里对自身的评价,有很多好的方面是我们自己无法感知到的;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好的事物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办法总比问题多,没有必要总用负面的情绪去影响自己。

每一通电话如果在接听时,就想着这个客户可能会很难缠,那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会不自觉的带入情绪,从而导致问题的升级;反之,如果我们认为这通电话很容易处理或是我们觉得为客户解决问题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心态决定事物的行态。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培训机构;软件测试;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72-02

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成熟,市场对软件测试人员缺口高达30、40万。特别是随着高端软件测试人员需求的与日俱增,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拥有进入测试行业的就业基础,高职院校必须抓住这个市场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强化软件测试方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现状

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或职业活动赖以生存的能力,在劳动世界中其作用趋于核心地位,它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特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观主要是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开展学科课程教育为主。通过对湖北省内及省外几所高职院校定位了软件测试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了调研,笔者发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软件测试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比较少,大多数都只是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这一门课程,少数院校把性能测试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通过对30余家软件公司的问卷调研,笔者了解到软件测试技术包括的方面比较广,企业需求的测试技术主要有手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测试、自动化测试、云端测试与众包测试服务,还有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专业的移动APP、H5测试。然而,高职院校只用大约32至68个课时来讲解部分测试技术,通常就是泛泛地讲授软件工程知识、主流自动化测试软件(如Quick Test Professional、LoadRunner、TestDirector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测试能力,便把软件测试定位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有华育国际、安博教育、北大青鸟、达内科技等。其中,华育国际采用“订单+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软件测试学员的专业能力。华育国际通过与软件企业“点对点”方式,即签订定向委培协议,按照企业的需求,为学生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胜任协议企业里约定的工作岗位。华育国际还通过与某一类企业(如金融行业、互联网应用等)“点对面”方式,按照这一类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安排课程设置。无论采用哪种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其实训在培养方式上,均是以项目实战为主,培训学员都有机会参加IT名企的实际测试项目,掌握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增加丰富的项目测试经验。安博教育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IT人才教育体系,通过IT软件测试实训,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与测试过程中,解决软件测试方向学生和软件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北大青鸟的培训策略是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来培养软件测试人才。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北大青鸟将自身职业课程体系的优势与高校的教学优势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内科技主要推广“远程教育”,即在全国各地设置培训教学点,通过网络将达内的课堂引进各个地方,将拥有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共享。达内也在各个高职院校推广这种远程教育模式,与全国一些高职院校合作,让高校提供培训场地和学生,达内提供教学内容和师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置换”。

2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2.1培养目标方向性差异

目前,国内软件测试培训机构的市场主要定位在校待就业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居多,主要是以线下培训为主。很多软件测试方向的大专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实力,在毕业前选择去软件测试职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培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培养目标是能高薪胜任IT企业软件测试的工作岗位,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会强化训练软件企业需要的相关测试技术,如: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接口测试等,培养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测试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I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具备软件开发、测试、技术支持及销售所需系统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较均衡,但是专业能力不突出;软件测试培训机构比较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因为受限于培训时间、培训规模、投入资金等因素,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足。

2.2知识传授深度及广度差异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既有思想道德类、英语类、体育、数学等素质与通识课程,也有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以及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拓展课程,课程开设门数一般在28门左右,还有各种竞赛和团体活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广泛发展,尤其是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创新与沟通等社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广度比较广,但对软件测试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不够。培训机构由于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所以在知识传授的深度上不断强化深入,培养的人才短期内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各个层次,但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所局限性。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职教 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也要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否则,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同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也要从员工角度出发,创新管理观念,引进现代化的学习技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现代化教育的氛围,使员工能够自觉融入现代化学习的大潮,在现代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1 引进学习培训软件,增强企业硬件设备

由于企业工作任务的迅速变化,对员工的工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企业来说要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使员工不断适应变化的工作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相对于从外界引入新技能的人才,这种自我培训的方式更能够契合企业的发展,节约成本。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在企业内部进行员工培训,引进培训软件必不可少。通过引进培训软件,搭建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员工广泛地获取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同时,通过网上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的互动,使员工在交流之中实现自我突破与进步。不只是引进培训软件,企业也可以引进在线测评软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局域网,多媒体教育等来对员工的学习效果和日常绩效进行考核,解决目前电力企业职工现代化教育的根本问题。

引进培训软件和测评软件是实现电力企业职教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引进培训软件和测评软件的时候企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企业实情,选择最适合本企业产品特点和企业文化的软件。在选择合适的软件时,企业要首先对自己企业的产品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调查其在目前工作中有哪些不足,同时有哪些优势。并且就引进软件的事情征求员工的意见,观察员工在软件方面有哪些需求,这样企业在引进软件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第二,货比三家,选择最优配置。企业在了解完本企业实际情况之后,还要充分调查软件市场的情况,做到货比三家,寻找最优配置。一方面要向本行业内先进的企业进行“取经”,探查他们在企业管理方面是如何选择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并实际考察他们应用的何种软件以及效果。另一方面选择业界口碑比较好的几家软件企业进行实地体验,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同软件供应者进行交流,寻求他们的意见。最终在多方对比之后,选择适合企业的软件。第三,企业还可以利用软件开展各种技能大赛,通过网上平台进行评判能够提高评判的公正性,增强员工的参赛意愿。

2 利用培训测评软件,培养职工的现代化思维

在引进培训和测评软件之后,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对软件进行大范围的应用,使T工能够慢慢地适应培训软件,习惯培训软件,最终熟练应用培训软件,提高自身技能。首先,企业可以在出台公司规章制度后,将规章制度放到培训平台,让员工通过培训平台对新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最后再通过测评软件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这样就避免了以往的通过召开培训班,培训会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员工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而且相比召开培训班、培训会的形式能够节约更多的成本。另外,在企业某项工作需要新的专业技能的时候,企业也可以利用培训软件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可以首先让员工在网上学习关于这项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一些学习视频了解其原理。在员工对基本原理了解之后,企业可以再组织实地的实践培训,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实践培训的时间。同时,由于不同的员工对理论的接收速度是不同的,而以往培训会的形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学习需求,但是通过软件学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

3 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加强现代化培训基地建设

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在发展中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首先就要求企业员工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现代化的发展思维,为员工的现代化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在这其中要加强企业的现代化培训基地建设,通过设置高水平的现代化培训基地,增强员工对现代化教育的认识,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水平。例如,近年来不断推出的各种仿真训练系统,将员工的学习和实验巧妙地结合在了在一起,通过视频、动画等各种生动的形式向员工展现先进技术,同时为员工提供操作的空间。这种将教育和实践结合在一体的先进技术值得企业借鉴和引入。同时在这其中企业要谨记,技术的引入不是单一的,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企业技术引进方案。例如,将企业的员工按照初级员工、中级员工、高级员工进行划分,在引进技术的时候根据不同层级员工的情况引进不同的技术设施,并使之能够有效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

4 加强企业联合交流,建立现代化培训资源共享平台

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下,企业之间还要注意相互的配合与交流,这样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从电力企业职教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在每个省市内都可以由行业协会进行牵头,搭建电力企业整体的一个网上交流和学习平台。从平台搭建的角度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平台搭建委员会,方便了解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沟通各个企业的需求,这样有利于保证平台的搭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企业的需求,增强平台的凝聚力。基于这样的需求,平台搭建委员会的组建可以由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开会讨论决定,各个企业进行推荐,最后进行统一投票选举,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在平台搭建委员会组建完成之后还要注重在其内部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保证平台能够有效规范的运转,真正将平台做成信息共享平台、学习研究平台和交流沟通平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专业的人员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尤其注重人才的发展,不断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员工要在学习中使自身的工作技能与企业的市场发展相契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使自己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也使企业在时代的大潮中保持先进。

参考文献:

[1]黄忠生.电力企业职教现代化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5,(12):67-68.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4篇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邱钦伦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的《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统计了一些数据。2007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为5834亿元,增长21.5%。其中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102.4亿美元,增长69%。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7.1%上升到2007年的8.4%,全球排名第四。

2007年,全国共有10个省市软件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北京、广东软件规模突破千亿元,作为“软件之都”的北京排名第一,达到了1259亿元。

2007年,全国新认定软件企业3087家,全国共有软件企业1.8万家,其中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62家,有94家企业规模过亿元;软件从业人员148万人,新增38万人,增长幅度达到历年最高(前三年增长分别为10万、18万、20万)。

从以上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到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速度之快,可以说,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今天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记者:软件人才教育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软件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那么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软件人才的供需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邱钦伦秘书长: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软件外包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软件人才需求。“招聘难”是软件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它制约了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也同样困扰着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是软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我国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事业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2007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909所,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院校超过1000所,从总量上来说,高校对软件人才的供应,是基本能够满足的。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各高校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有124298万人,在校生人数超过了51万人次,其中本科生占了绝大多数。软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2007年分别为专科397475、本科316713,专科毕业生略多于本科毕业生。

总的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了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投入,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软件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

记者:政府相关部门确实在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立。它不仅是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新探索,更为全国高校的软件学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举措,它在这些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邱钦伦秘书长: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我国软件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教育部和发改委先后批准建立了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主要致力于探索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软件产业中的高端人才。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示范性软件学院为国家和软件产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为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2007年国家示范软件学院在校研究生24247人,在校本科生30398人;毕业研究生6727人,毕业本科生7337人,但这个量相对与需求量来说还是比较小的。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社会各界也对软件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纷纷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为促进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共同启动了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先后在北京、广州、大连等软件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建立了14个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实训)基地,并与30余所大中专院校合作在高校中建立软件专业人才职业训练基地。作为各地软件企业聚居的高新区、软件园,同样在软件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软件企业从自身需要出发,积极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比如说文思大学、中软计算机培训中心等。另外,商业化运作的社会培训机构,以其灵活的机制、资源的优势以及快速的市场服务应变能力,为软件人才的培养输送也做出了贡献。

记者:您所谈到我国的软件人才培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与行业组织引导,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及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合作的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比较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我国目前软件产业的校企合作是什么样的情况?

邱钦伦秘书长:相对于传统行业的校企合作,软件产业的校企合作显得比较特殊。传统行业的校企合作通常由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场地和环境等偏“硬”的要素,而且只要硬件环境具备,大多数学校都可以完成很好的实训,对师资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或者相对而言可以比较容易获得这类师资,而且学校还有实力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情况下的校企合作互补性高,因而比较容易达成。反观软件产业,企业的核心是人,实训环境更多的是案例、软件、工程师、团队合作等“软”要素,其中人的作用和成本所占比例太大,硬件环境的作用很小,很多软件企业的硬件环境反而不如高校。在我国“重硬轻软”的观念和管理体制下,校企合作中高校要获得自己最需要的“软”环境十分困难。首先,高校要能认识到“软”环境的价值从而有动力去获取,这需要观念的转变;其次,高校还得有办法在双赢的基础上获得这些“软”环境,这并不容易。

记者:软件产业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邱钦伦秘书长:当前软件产业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订单式培养、共建实验室、课程置换、实习实训基地以及项目合作等。

订单式培养,就是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通俗点说就是用人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通知学校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一般情况下,订单式培养的应由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提供用人需求和接收学生实习和就业,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计划。同时,学校应将企业所需技术和企业文化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其中,理论课程主要由校方完成,实践课程、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主要由公司完成。

共建实验室,一般是由企业捐赠自有硬件设备或软件产品,在高校建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联合实验室。企业对高校教师进行相关产品培训,有的企业还提供自己的资格证书认证。

课程置换,对于更新快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学校难以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专门开发此类课程,因此与专门进行课程课件开发的企业进行课程置换,将实践性强并带有证书培训性质的课程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近年来成为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然而,去哪儿实训、实习乃至就业,却是高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这类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寻找能够接收实习生的企业,在企业挂牌的形式。

项目合作,这类合作有两类,一般是高校承接了科研课题或横向项目,限于自身技术实力,寻找企业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另外一类是高校希望通过承接企业的项目,既利用了学校学生成本低的特点,同时又能达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记者:这几种模式目前的实施情况如何?

邱钦伦秘书长:以上几种模式的校企合作,都非常有助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在软件行业中这几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真正成功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高校是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要么就是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为合作而合作。近年来高校的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记者:您觉得这种情况内在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邱钦伦秘书长:我们通过对企业调研和产业环境分析,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的软件企业规模都很小,自身盈利能力较弱,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在生命线上挣扎,要依赖这些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其次,对中国的软件企业而言,因为自身规模上不去,他们能够接收的应届毕业生也相当有限,因此高校哪怕是做几十人的订单培养,可供选择的企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另一方面,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不少学校有几百甚至上千的毕业生,而软件企业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也不是太高,即使能够接收,很多企业也就能要几个。可以粗略估算一下,如果你是负责学生实习的领导,你得找多少家企业?第三,任何合作都需要双赢才能长期进行,但软件行业的校企合作常常是高校“一头热”,软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低,高校百思不得其解:“校企合作,企业能节约大量的招人成本,实习生这么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为何不要”。这说明高校对软件企业了解还不够,需要加强沟通。最后,校企合作还存在体制障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思维,高校则属于计划经济思维。

记者:您分析了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吗?

邱钦伦秘书长:如何提高企业积极性,使得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能够实现双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思考和探索。一是加强沟通、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让校企双方坐到一起就人才问题进行讨论。我们行业协会每年都通过举办会议,把企业、学校、培训机构召集到一起进行沟通。在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可以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寻找到校企合作的共同点。也许一开始要找到双方都比较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较难,但如果大家能够有求同存异的心态,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二是,要敢于合作、深化合作。校企合作的问题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能不能深化下去,能不能推广下去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三是,要寻找规律,建立平台。我们看到有的学校找企业可能还会看这个企业够不够大,企业找学校也在挑选是否名校、本科还是专科、一本还是二本等,很多合作基于此就很难进行。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像软件园、行业协会这样的中间机构搭建平台来协调更多的资源参与,使得高校通过这个平台能与几十甚至几百家企业建立联系,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也能与许多高校沟通合作,尤其是实力相对弱小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平台对其作用将更大。通过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切实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企业尝到甜头,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从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化。

记者: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我国软件人才的教育培训事业,充分发挥了软件行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请问行业协会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内实训;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东升(1982-),男,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知识工程文本挖掘,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1王卫东,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卫民,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1李洪梅,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软件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很多企业和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设置了软件工程专业,主要目标是进行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和软件从业人员的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要解决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研究怎样用系统性、用可定量的方法来进行软件的开发和后期维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设计模式、项目管理方法及工具等。由此可见,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管理学等领域相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信息资讯的快速流动,从而加速了全球化的步伐。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中的教和学的效率,使得“自我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法的能够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还扩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使得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来源,各种网络资源也可作为平常教学的有效补充。较之于采用现代技术的教育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忽视软件工程的工程化和系统化的特点,使得不少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停留在“会编程”的阶段,造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与国外某著名软件工程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满足大部分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

2传统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学生团队合作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缺失

对于一些较大的软件项目,很难由一个人来完成,通常需要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但是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场地、教学学时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使用一些规模较小、单个学生可编程实现的项目,难以开展较大型的实训项目,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经验。导致学生将很难有效地进行较大规模项目的实施,包括对项目进度进行有效管理、项目进展过程的控制、项目成员的管理等,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2.2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难以有效评估实践性强的课程

课程的考核方法通常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导向,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使用单纯的笔试考试方法来考核学生的成绩,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导向到死背课本、临时突击式的学习方法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忽视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方面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这些实践通常着眼于系统功能的实现,忽视软件工程的整体实施,虽然有部分实践教学也有部分涉及,但通常只是使用少量的数据来进行,在进行软件测试时,缺乏边界情况的考虑和完备的测试用例的设计。

2.4忽视软件开发中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与道路、建筑等工程项目相似,软件工程也应该具有大量的事前分析和各种设计文档,以便于后期的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于编程等方面,忽视分析和设计阶段,使得难以有效地实施和维护软件。为了跟企业和市场保持紧密联系,目前很多院校的学生都是去一些培训机构或者去一些企业进行实训,企业和培训机构一般都在外地,学生除交纳高额的培训费用外,还要增加交通住宿等费用支出,特别是去企业实训,指导师傅和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很难保证实习的时间以及实习质量。而且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和培训中心做的工作,在学校的校内实践基地同样可以做到。

3面向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

在深入分析目前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服务外包工程型卓越人才的要求基础上,对软件工程专业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搭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软件工程校内工程实践基地,该基地主要完成软件工程专业校内实训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搭建两个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实践基地、软件工程校内实践教师队伍培养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大纲、实践教案、实践项目的编写等。开展校内工程实训的关键因素是工程实训和指导教师,其中涉及到实训的环境、教材和平台建设等。

3.1建立软件工程实训环境

开展校内工程实训的必要条件是实训环境的建设。目前,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了软件工厂,专门致力于在校内搭建一个较真实的实训环境。建成2个实训教室、1个自由会议式和1个学生活动室,配备了性能较高的PC机和通用的软件开发环境,各个实训实验室可以容纳30~70人,每人1个工位、1台高配置计算机。计算机上除了基本的开发环境外,还配备有多功能广播系统等。本专业学生可以在会议室和学生活动室召开项目小组会议、进行团队开发等。

3.2实训案例资源

本专业通过与国外某著名软件工程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实训案例资源主要来自企业或自主研发得来。目前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已立项为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建设专业。2013年获批为部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本专业是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的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内涵是将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全球第二大软件教育培训机构NIIT的培训课程体系进行融合,这样就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因此,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还可掌握目前最新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管理等技术。主要的实训案例资源来自于NIIT的实际工程项目,经过适当改造,开发实训案例。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已经参加过NIIT的软件开发实训,通过对取得的部分项目实训资料进行整理和吸收,使之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3.3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教师队伍除了本校教师外,还包括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并且,校内教师通过接受NIIT的各种实训课程训练,增强开发和管理经验,基本具备了开展校内实训的师资基础。通过实施以上改革措施,解决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的导向,对于一名软件工程师,在校期间的软件工程能力训练以及工程的实践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二,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缺少适合自身学生特色的校内实践体系,软件工程专业为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在本科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设了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校内实践基地。第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是“3+1”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到大四学年学生必须到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去实训,如果去培训中心实训需要交纳高额的培训费用,如果去企业实训可能企业会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致使学生不能在实训中得到提高,并且学生到企业或者培训机构需要自己承担食宿交通费用,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通过对前几期出去培训学生调研发现,培训中心和企业所需提供师资、场地、具体实训项目等在学校都已经实现。

4结论

软件工程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之后,学生可以在校内参与到软件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训创新的能力。基地建成之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训项目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通过实践,教师能力得到提高,为教师在软件开发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同时校内实践基地也可以引进如ORACLE、IBM等高端培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2]廉莲,汪令国,吴王杰等.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3):49-50,16.

[3]姚登举,郭红,张淑丽等.软件工程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1):9-10.

相关期刊更多

文化软实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软件工程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北方交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