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陀螺

小陀螺

小陀螺范文第1篇

碧波实验小学 五年级(5)班 王一峰

星期六上午,我去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因为时间还早,于是我便跑到大型玩具场那儿玩。刚好碰到一个外班的小同学,由于他手里拿着一个小陀螺,玩起来不方便,所以,他便环视了一下,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在这儿玩,就让我帮他拿着。于是,我帮他拿着,让他随心所欲地玩。等他不玩了,我就归还他,可他说:“不要了,送给你了。”于是,我便把它带回了家。

这个小陀螺是铁做的,中间是蓝色的,有龙的图案。陀螺外周锯齿的形状像半月刀。它的底部是塑料的,底尖部是一个铁钉。另外有一个长长的黄发条,发条上有一个红、黄、蓝三种结合在一起的小发射器。你别看它小,它的动力可是非常大的。我想:先玩一会儿吧。我便玩了起来。我先把发条插进发射器,又把陀螺挂在发射器上,用力一抽发条,陀螺就落在了地上,便转了起来。一开始只能旋转半分钟。由于我反复练习发射,技术不断提高,由一次半分钟,提高到三至五分钟。别看它小巧玲珑,可转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有趣极了。我情不自禁的一遍又一遍地用长长的黄发条抽着,真是百玩不厌。

通过玩陀螺,我发现陀螺旋转第一靠动力,第二靠惯性。当你给它的动力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而且我发现陀螺、发射器、发条三样互相紧密配合,缺一不可。

小陀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波阈值去噪法;GAT磁悬浮陀螺仪;数据处理;

引言

GAT磁悬浮陀螺全站仪是长安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与中国航天集团第16研究所合作生产的拥有国家自主产权的第一台高精度磁悬浮陀螺仪。本文对于陀螺仪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一陀螺仪而展开的。

陀螺仪的随机漂移是影响陀螺仪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为了抑制陀螺仪随机漂移误差多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其中常用的主要是Kalman滤波,但应用 Kalman 滤波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系统准确的误差模型。然而由于GAT磁悬浮陀螺仪的随机漂移特性往往表现为弱非线性、非平稳和慢时变,且极易受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应用Kalman 滤波方法对GAT磁悬浮陀螺仪随机漂移误差进行滤波时,常因误差模型建立的不准确而使系统的滤波精度不高,有时甚至发散。

小波变换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应用数学分支。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较好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多分辨率特性等,特别适于分析和处理非平稳信号。特别是利用小波分析滤波根本不需要建立系统的误差模型,这使其从理论上非常适合陀螺仪信号的处理[1]。

1 小波阈值去噪法

1994年,斯坦福大学的Dohono提出了小波阈值去噪法的基本思想[2][3],又为小波收缩,这是专门针对信号中的高斯白噪声提出的一种去噪算法。设有一个有限长的观测信号

式中 是原始信号, 是标准差为 的高斯白噪声,服从 N(0, )分布。

小波阈值去噪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信号与噪声在各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具有不同特性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预定阈值处理小波系数,小于预定阈值的小波系数认为是由噪声引起的,直接置为零,大于预定阈值的小波系数认为主要是由有用信号引起的,直接保留下来(硬阈值法)或将其进行收缩(软阈值法),对得到的估计小波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就可重建原始信号。

2 基于小波的定p转子去噪处理

2.1 定子电流去噪处理

磁悬浮陀螺仪单位置采集数据达20000组,虽然定子电流数据较为稳定,但其仍含有大量的噪声。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电流信号的信噪比,本节将利用小波对其进行去噪处理。首先对原始陀螺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分解,选择小波基函数,确定分解层次。然后将分解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阈值处理,选择阈值对每一层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进行小波重构。

本次处理的实例数据为某次磁悬浮陀螺仪于精寻北2位置所采集的定子电流数据。小波基函数选择的是haar函数,层数为5。如图所示

图2.1 定子电流小波去噪图示

图中红色部分为定子电流数据原始信号,蓝色为利用小波去噪后的结果。下表为几组定子电流数据处理前后的均值方差对比结果。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波对磁悬浮陀螺仪定子电流数据去除噪声的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在力矩计算时可以先进行小波去噪,然后求取均值进行计算,这样应该较好。

2.2 转子电流去噪处理

对于转子电流而言,由于其对环境敏感度较高,并且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影响下经常会表现出某种低频的特性。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低频波形与环境的关系,文章需要先对其进行去噪处理,然后通过观察低频波形的变化进行分析。由于小波对此种情况去噪效果较好,因此本文利用小波对转子电流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本次仍然以文件8精寻北2位置转子电流为例进行处理。小波基函数选择的是 haar 函数,层数为5。如下图

图 2.2 转子电流小波去噪图示

图中红色部分为原始数据时间序列图,蓝色部分为利用小波去噪处理后的结果。去噪后信噪比为12.93。通过两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此种去噪方法对于转子电流数据序列较为合适。通过对上图蓝色部分的观察可以看出其低频波在采集的时间段里变化较小,而中频波在不同时间段变化相对较大,导致波形较为混乱,但是从始至终中频波幅无大的突变,所以数据整体波形较为规律。因此对转子电流数据来说,其中频滤波较为重要。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陀螺仪灵敏部较小的抖动所致。其中频波幅的突变对整体的波形影响很大[4]。在较差的环境情况下所采集的数据中波形的杂乱无章都是由于中频波幅的突变所致的。

3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陀螺仪的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通过这样的处理后,可以将GAT磁悬浮陀螺仪的测量精度提高很多,为陀螺仪测量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汤巍,李士心等.关于陀螺信号处理中小波基选取的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02 , 10 ,(5):27-29.

[2] Donoho D L, Johnstone I M. Ideal spatial adaptation via wavelet shrinkage [J]. Biometrika. 1994, 81: 425-455.

[3]Bacchelli S, Papi S. Filtered wavelet thresholding methods[J]. Journal of Computation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04,

小陀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陀螺;民族传统体育;功能

1.陀螺的由来

陀螺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项目,据考古发掘推断,我国传统陀螺运动的起源大约是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关于陀螺最早的文字记载应该在唐朝,文学家元结在《恶圆》一文中提到“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乳助婴儿之乐[1]”。此处的“圆转之器”便是陀螺的雏形。另据《中华传统游戏大全》记载考证,在北宋时已出现了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道:“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千千车……”[2]其中的“千千车”即是陀螺。陀螺这个词真正出现,源于明朝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其中描述道:“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罗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住……”[3]详细地记载陀螺的具体制作方法形状材料及玩耍方法描写了陀螺的玩法。到清朝,记录或提及陀螺的书籍就更多了,如《清稗类抄》、《燕京杂记》等。由以上记载及考证可知陀螺运动在我国最初是为了玩耍而开展。在古时,陀螺在民间甚是流行,为广大孩童所爱,当时的打陀螺活动多于春天进行。清代的李孚青在《都门竹枝词・打陀罗》描述了儿童喜欢打陀螺情景:“清明佳节柳条施,放学儿郎手折多。早送爷娘上坟去,好寻闲处打陀罗[4]。”

2.陀螺的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的陀螺以木质陀螺居多,呈钟形,又似海螺,下面是铁珠,木材质地要硬,多采用龙眼、番石榴等树干。以往大都是孩童自己削刻而成,体积较小,在工业的推动下,木陀螺的体积和重量有所增加,出现了一批特型陀螺,且改人工为车床制作。根据体积和质量的不同,可将木陀螺划分为若干等级,如超小型、小型、中型、特型等。

在选材时,应以质地较硬的木材为佳,紫柚木材料极好,但较为稀少,弥足昂贵。一般多用枣木,枣木的文理较为细密,而且质地坚硬,具有耐磨、耐腐、耐虫蛀的功能,是上好的制作材料。再次些,可使用樟木或龙眼木,制作出来的陀螺旋转有力,能够经受得起磨损。手工或机器制作时,将木材表面磨光,可将形状削制成倒锥形或其他形状,如圆柱形、长菱形及斧头状等等,磨光后可浸油、上色、抛光、打蜡,经过道道程序将陀螺身做好,然后在尖端打眼,用铁珠、陀螺钉或其他材料嵌入即可。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在陀螺身上安装绑缚七彩灯,旋转起来时可发出彩光,或挖空陀螺身,在侧身处留出一长条状的小空隙,如此在旋转时,可发出蜂鸣声响。

关于木陀螺的保存,应采取正确科学的方法,通常要将木陀螺置于阴凉且通风之处,保持干燥,切忌在太阳下曝晒,或放在易潮湿的地方。如遇特殊情况,应借助冷气机等设备消除存放场地的湿度。铁质部分应定期上油进行保养,油量适中,否则会影响到缠绳。保持绳子的柔软度,当绳子发硬时,可在水中浸泡,进行摔打,然后在阴凉处风干。如果陀螺出现轻度破裂,可用强力胶填充,当开口较大时,可用薄铁皮进行包裹或直接更换。

3.陀螺的玩法

清代至今,陀螺主要常用鞭抽式玩法,在清代还流行一种鸣声陀螺,它是鞭抽式陀螺的一种,清代的前因居士在《日下新讴》中对鸣声陀螺制作与玩法有记载:“杨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诗后注云:“京师旧日谚云:‘杨柳儿膏,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毯子。’至今犹然也。空钟截竹为之,高二三寸。实其两端,旁开一孔,中心贯挺,挺出筒外,绕以长线,一手持线急抽,乘势脱放,就地旋转,嗡嗡有声,为放空钟[5]。”这里的空钟即鸣声陀螺,后来演变成为现代的抖空竹运动。

随着时间的发展,陀螺的样式不断翻新,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出现了纸陀螺、竹陀螺、塑胶陀螺、金属陀螺以及今天的电动陀螺、发光陀螺等。打陀螺是用鞭子连续相击一圆锥物体(陀螺),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转的一种娱乐活动[6]。对于一些超小型的木陀螺,可用手捻。一般的打法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缠绳,此时,木陀螺的尖端朝上,将陀螺线顺时针方向缠绕留出一小部分,打结或缠在手指上;然后弯腰准备放置,此时的拿法很是重要,应以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倒拿,虚握陀螺顶部;准备好后,将陀螺抛出,距离可根据绳长及臂长的长度来决定,手臂朝目标处摆动,陀螺离手后,中指一般会指向目标方向,对力度的把握,需在不断练习实践中总结经验。木陀螺的玩法多种多样,通常有画圈、分边、定点比赛、掷远比赛等。

4.陀螺运动的功能研究

4.1健身功能

从动作特点分析陀螺运动是一项主要利用手臂的力量和全身协调配合的活动项目。可锻炼人体协调性和腕部力量,培养敏锐观察力。在长期的运动中,通过臂力、腿力的锻炼,加强身体素质,增加肺活量,还可以提高人体机能行业神经系统的性能,促进呼吸畅通和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各器官的运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和柔韧度,能够提高免疫力,预防一些普通病症,同时能够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身体机能有明显的提升。对青少年来说,可锻炼其机智灵活以及向上拼搏的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增强自信和心理承受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品质。对老年人而言,尤其是一些患病老年人,通过锻炼,全身得以活动能起到很好的舒筋活血的功效,患上颈椎病、肩周炎或腰椎病等病的老年人的病情大大好转让身体强壮起来,从而促进了身体健康[7]。

4.2娱乐观赏功能

木陀螺从制作到玩法都无需耗费太多的财力和物力,而且简单易学,要求不严,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气候、场地对其影响很小,而且随时随地,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参与,表现出了极大的娱乐价值。在娱乐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加深友谊。许多地方还举办有专门的陀螺活动和比赛,将众多陀螺爱好者聚集一起,具有很好的观赏性。陀螺运动在文化娱乐中使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娱乐性质,加之趣味性强,让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们找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他们热爱陀螺,陀螺运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打陀螺的过程中能放松心情,保持轻松愉快。陀螺运动是通过自我运动来实现宣泄情感,自娱自乐,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各种比赛、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使人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得到美的享受。

4.3文化功能

木陀螺不只是一种体育项目,更承载着我国传统丰厚的文化,尤其是在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通过陀螺可反映出其民族的特殊文化。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比赛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打陀螺游戏也是我国瑶族中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的农历十月到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农闲季节,白裤族的同胞们便开展各种各样的打陀螺游戏,其中正月十五的陀螺比赛最为壮观,被称为陀螺节[8]。其它如拉祜族、哈尼族及瑶族等少数民族无不对陀螺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喜爱每逢新米节和春节期间,都要举行打陀螺的比赛。通过参与节日庆典中的陀螺运动,一方面可以起到强身健体交流感情、团结互助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节日的形式开展活动有利于陀螺独特文化的传承发展。

陀螺能够旋转,涉及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具体来说,它在旋转时就像地球旋转般,也有自转和公转,自转即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公转则是围绕垂直轴运动。自转的速度与陀螺旋转时的摆动幅度密切相关,速度越快,就越稳定。其原理被广泛运用于其他行业,如航空、导弹、勘探、运输等,也因此而产生了许多陀螺仪,对现代的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5.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陀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受到重视,不断传承。但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推动和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在创造出了许多现代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再钟爱陀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在提高健身的科学性,发掘其娱乐性、休闲性,把适应现代人类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以顺应体育的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可借助这个平台将陀螺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承。陀螺运动作为体育项目之一,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在促进全民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地方的特色经济发展。因此,广大群众应加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重视木陀螺并积极宣传普及,使其在民间、在城市重放光彩,学校在体育教育中应涉及诸如此类的运动,使青少年树立起保护文化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陀螺运动还能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代表着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6.结语

打陀螺,它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倡导思想,加上不受场地、器材、时间的限制,动作简单、生活气息浓厚,是人们理想的健身娱乐项目,应加大对陀螺运动项目的推广。陀螺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参与、观赏、健身、娱乐等价值,陀螺蕴藏着很大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内含相当丰富,还能有效地推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为其带去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陀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朵独特的奇葩、是我国灿烂的优秀民族文化。科学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陀螺运动是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蕴藏着各族人民的情感交融,值得继承和发扬。陀螺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发展,并不断传承下去。(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完颜绍元.中国风俗之谜[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19.

[2]关立勋.中国文化杂说1民俗文化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490.

[3]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4]孙民.古代风俗诗画[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2:137.

[5]李乔.人在史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2.

[6]周伟良主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小陀螺范文第4篇

大连沙河口胜利小学

五年四班

刘逸轩

星期天,我在家里玩起了我心爱的陀螺!

我有许多个陀螺,它们形态各异,也各有各的优缺点。有的耐力强、攻击力弱,有的攻击力强,但耐力弱。

当我把陀螺按在发射器上,拉动齿条,它便飞速旋转起来。接着我又连续发射了另几个。五颜六色的陀螺们旋转着、相互碰撞着,发出“噔噔”的声音。

这一边,粉色的陀螺撞向了红色的陀

螺,红陀螺就像老实蔫吧的小狗一样,一

点儿也不反击,速度越来越慢。那一边,蓝色的陀螺正攻击着绿色的陀螺,绿色陀螺就像凶猛的老虎一样猛扑了上去,把蓝陀螺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就这样,一个个陀螺被淘汰,最后,只剩下粉色陀螺和绿色陀螺。

小陀螺范文第5篇

我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有看书、打弹珠、做骑马打仗、玩陀螺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玩陀螺。

今天午间活动,我和两个人玩陀螺,我拿出一个最厉害的陀螺,我心想,这次他们两个必死无疑了,哈哈!一个人也拿出一个大陀螺,我开始有些紧张了,以为另一个人也会拿出一个大陀螺,谁知,他竟然拿出一个小陀螺,我才放松了一点儿,比赛开始了,我说:“你们两个人先发吧,我最后。”他们两个人发完了,我用力一转,我的陀螺就像老虎一样向那个大陀螺冲去,“砰”的一声,我的陀螺被弹了回来,我真没想到他的陀螺竟然有这么厉害,我的陀螺反复冲了好几次,那个大陀螺竟然一点儿事都没有,而我的陀螺却快不行了,最后,那个小陀螺向我的陀螺一撞,我的陀螺就不行了。

这次输给了他们,我非常的不甘心,我相信,只要我练好技术,就一定能打败他。

相关期刊更多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俄罗斯文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河北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