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念家乡的诗

思念家乡的诗

思念家乡的诗

思念家乡的诗范文第1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思念家乡的诗范文第2篇

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徐俯

3.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石孝友

4.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

7.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

8.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9.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11.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12.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13.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14.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

1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16.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7.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左辅

18.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

思念家乡的诗范文第3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预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歌、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大人小孩,谁都能吟诵一两首诗。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生背诵交流。

教师小结,投影显示常见思乡诗: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现代思乡诗—《乡愁》。

二、欣赏歌曲,简介作者

1、多媒体播放歌曲《乡愁》。

教师:这首歌是由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他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作为歌词。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作者余光中。

2、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四十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等。1971年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教师:仅仅用了20分钟就一气呵成的一首短短小诗,却广为流传,甚至成为诗人余光中的代名词。总理曾经在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就引用了《乡愁》中的诗句。他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觞,乡之深愁。”道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声,这首诗再次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三、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1、教师配乐朗诵。(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思考:听着这样的一首诗,大家的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什么感情呢?

明确: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方法指导: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深沉柔美而略带哀伤,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具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乡愁”“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重读“这头”,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头”,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乡愁”“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乡愁”“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乡愁”“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四、披文入情,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以看出来。

2、诗人的思乡情感是借用哪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的呢?

明确:船票、邮票、坟墓、海峡。

3、作者为什么分别选用这四种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要求:同学们先自学,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1)乡愁怎么会和邮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小时候的余光中离开家乡在四川求学,身在他乡只有借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寄回家(教师板书:邮票---母子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乡愁怎么会和船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长大后与妻子相隔两地,只好借助一张张的船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家的思念(教师板书:船票---夫妻分离)。

男生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3)乡愁怎么会和坟墓联系在一起?

点拨:矮矮的坟墓表达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思念(教师板书:坟墓---母子死别)。如果说前两种思念纵有万般愁绪,终有所寄托可以排解。而此时,矮矮的坟墓却永远的阻隔了生者与死者,母亲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呼唤,再也无法感受儿子深切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种凄凄的别情。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乡愁”“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重读“这头”,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头”,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乡愁”“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乡愁”“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乡愁”“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四、披文入情,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以看出来。

2、诗人的思乡情感是借用哪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的呢?

明确:船票、邮票、坟墓、海峡。

3、作者为什么分别选用这四种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要求:同学们先自学,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1)乡愁怎么会和邮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小时候的余光中离开家乡在四川求学,身在他乡只有借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寄回家(教师板书:邮票---母子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乡愁怎么会和船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长大后与妻子相隔两地,只好借助一张张的船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家的思念(教师板书:船票---夫妻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学生读出悲伤的情感。

(4)乡愁怎么会和海峡联系在一起?

海峡隔开了大陆和台湾,台湾人民有家难回,亲情难叙。诗人只好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湾浅浅地海峡。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教师板书:海峡---两岸隔离)。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还看不到两岸有交流的可能,思乡情切。作者在1992年首次回到大陆,在1995年回母校厦门大学参加校庆并发表演讲,回到台湾后,写下了绝唱《浪子回头》(投影显示):“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一百六十海里的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离开大陆时还是英俊年轻,回到大陆时已是雪满白头。作为一个浪子对大陆、对祖国近半个世纪的期盼终于实现。让我们带着这份期盼齐读第四节诗。

小结:这首诗借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借窄窄的船票寄托了与妻子长长的爱情,借矮矮的坟墓抒发了与母亲凄凄的别情,借浅浅的海峡表达对大陆深深的思念。诗歌由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家国之思,主题得到升华,这正是这首诗高于其他思乡诗的地方。而现在有些人试图将台湾从祖国的版图上分割出去,这一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五千年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不可能被他们割断。余光中在《当我死时》中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投影显示),即使死也要死在大陆,死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而当诗人得知温总理引用他的诗句时,75岁的老人哽咽着说:“三十年前的乡愁已让我慢慢化解,而历史的乡愁还摆在这里……”(投影显示)“历史的乡愁”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心结。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一背。

五、放飞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是精当的含蓄的艺术,光靠这样的领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到美丽的画面中飞翔。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描绘当时的情景。

学生想象描绘。

示例:

画面1:“生活还适应吗?学习还顺利吗?过节还回来吗?……”一声声的期盼、一声声的叮咛,满载着母亲的牵挂飞到我的身边,我不禁热泪盈眶,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小小的邮票也请你带着我最诚挚的爱,快快飞到母亲的身边吧。

画面2:亲爱的爱人,你还好吗?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紧紧地握着手中的船票,站在船舷上,想起了初恋时的山盟海誓,想起了相聚时的柔情蜜意,想起了分别时你婆娑的泪眼,那一声“等你平安归来”一直萦绕在耳畔……也不知哪位诗人为何要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刻,我深深体验到原来生离比死别更痛苦。

画面3:“母亲,你的儿子看你来了!”我撕心裂肺地喊着。跪拜在母亲的坟前,我双手捧起掩埋母亲的泥土。你一定在怪儿子的不孝吧,您有生之年我不能尽孝,而今……“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矮矮的坟墓竟活生生地将我们分开了,母亲,让我再叫一声---母亲。

画面4:海风呼啸,掀动着我的衣裳,我伫立在海边,目光的尽头是海峡那头——大陆,我多想能趟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海风啊,你吹得再猛烈些吧,我要随着你到我日思夜想的大陆;海浪啊,请你用尽你全部的力量把我带到我亲爱的祖国吧!

六、回味咀嚼,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一起来回味品读《乡愁》的语言形式美。

1.形式美

结构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短句错落有致,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音乐上: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的基调。

2.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

小结: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仿照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示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故乡那轮永远明亮的月亮。

乡愁是离家时父亲久久的伫立。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叮嘱。

乡愁是记忆中古老的童话。

乡愁是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2、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余光中的《乡愁》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八、结束全课

这堂课,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品析,看得出诗人已经把乡愁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诗人在《从母亲到外遇》中写到:“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最后让我们静静地聆听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再次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感情。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隔离普遍家国之思

男生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的诗范文第4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流程:板块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什么是佳节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统佳节,你最喜欢过哪个佳节?

2.师:每逢佳节来临,我们就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欢聚一堂,度过这快乐的时光。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心的,但唐朝的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3.读题,理解课题,课题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板块二: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首古诗中的一句,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来读一读,读准每一个字,每一句诗。指名读诗

3.过渡:王维的诗就像一幅画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今天这篇课文也很有意思,文中有诗,诗中有文,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对诗有更多新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吧。

板块三:诗文对照,品悟文本

(一)了解为何“思亲”。

1.王维为什么思念亲人?屏幕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这句话中有两个数字,是多少?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15岁——离家时年龄小;两年——离家时间久)

这是孤独的两年,是充满思念的两年,这两年是何等的漫长。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师:看——(板画):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15岁的他却孤身一人在华山以西的异地他乡长安。对于他来说不是他的家乡,是另外的、别的地方,长安就是异乡。他自己就是到长安求学的一个客人,是一个异客。

师:长安和王维的家乡隔着一座险峻的华山,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唐代,回家只能靠步行,不仅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而且过了华山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程,回一趟家不知要走多久呢,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啊!王维不知有多想念他的亲人呢。

4.这就是王维,他独自一人在书斋里,看着他,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冷冷清清 孤孤单单

孤独无依等)

5.请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

(二)体会为何而“倍思亲”。

1.那是什么让王维“倍”思亲?请你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

3.节日是指什么节?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4.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重阳节过节的这种“热闹”呢?

(1)理解“兴高采烈”,能不能把兴高采烈换一个词?

(2)理解:扶老携幼。扶:搀扶;携:带着。看,这一家老老小小团聚着,一家几代人欢聚在一起,多么热闹,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谁来读出这种幸福的感觉?人间最幸福的莫过于团圆了。谁再来读?

5.师:重阳节就是这样热闹啊!(出示:扶老携幼、登高游玩、欢度节日、兴高采烈)你能把这组词串读好吗?

6.师: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

齐读句。

7.师:看着别人一家团圆,那么开心,小王维呀,你此时心情如何?(师相机请两位学生说)

8.正是这热闹景象、欢乐气氛触动王维的思乡情怀。齐读这句话。

(1)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2)现在你知道“倍思亲”的“倍”是什么意思吗?(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读句。

(3)谁来读读第二小节,读出重阳节的热闹,读出王维的“倍”思亲的心情。

(三)品悟“思亲”之情。

1.过度: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2.诗人王维想到了些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3.师: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王维孤单一人身处长安(指板书)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两地隔着高高的华山,这就是——板书: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师:文字能读出感情,这里的省略号也能读出情来呢,这里的省略号它包含着什么?

师引读:这里的省略号也多么像一条长长的思念小溪,缠缠绵绵翻山越岭,带着诗人回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可是此时,诗人只能长叹:如今,我们……

(四) 感受“思亲”之心。

1.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未来,想到了兄弟们,想到了现在自己的孤独,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中的哪个词语来表达呢?(思绪万千)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2.出示古诗:指名读

师:同学们,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作客他乡,这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让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王维想到兄弟们肯定和往年一样,头插茱萸,携手登高,嬉笑欢乐,可独独少了自己一个人,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块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某些时候,深深地体会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能举例说说吗?(边防战士、海外学子、华侨、台湾同胞等)

思念家乡的诗范文第5篇

女诗人李南的《故乡》,写得精巧别致,含蓄隽永,使人愁绪满怀,热泪盈眶――

我常常羡慕他们,用手指指

遥远的方向

说,那是故乡

我没有故乡,梦中一马平川

绕过一棵棵树

独自来到蓝色大海的另一端

哦,青山作证

我也有沉重的乡愁

当世界沉沉睡去,我的故乡

在说也说不出的地方

李南,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青海。1983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出版诗集《李南诗选》,2007年出版诗集《小》。诗作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等全国多家刊物,多件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曾获首届河北诗人奖、2011年《青年文学》诗歌奖等多项奖励。现居河北石家庄。

李南的诗歌创作历程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10年,她一直坚守在诗坛,自觉地用诗意的情怀,去感受生活,去回应人生。

《故乡》这首诗共10行,分为三节。第一节,简洁的话语道出故乡的内涵。对于一般游子而言,故乡就在那虽然遥远但切实可寻的地方。“用手指指”这个动作最直接最简单,“我”羡慕“他们”的直接和简单。这里,暗示了“我”的故乡与“他们”有所不同,肯定不是“用手指指”那么简单。

第二节,一句“我没有故乡”,读来叫人顿生惆怅,愁断肝肠,流浪的经历里满是沧桑和沉重。是真的没有故乡吗?绝对不是,而是因为辗转的地方多了,已经弄不清楚哪里才是故乡。“绕过一棵棵树”,指经历人生的一个个不同阶段或地方;“独自”指孤身一人,“蓝色大海”,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可理解为为了理想而奋斗之地。

第三节,“我的故乡/在说也说不出的地方”,说不清,道不明,使“沉重的乡愁”更添迷茫和分量。“哦”表示一种醒悟,这是上文的转折。“青山作证”,语气坚定不移,读来沉甸甸的。当夜深人静之时,在外的游子夜不能寐,思念故乡和亲人;然而,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呢?分明有,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堵在心里,使乡愁更为深沉厚重。

李白的乡愁是一片如水的月光,王维的乡愁是一支茱萸,贺知章的乡愁是无改的乡音。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迷茫与沧桑交融、让人愁绪满怀的思乡之情。诗人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一语道破天机。纯粹的距离只能产生思念,只有人生的沧桑才能丰富乡愁的蕴涵。李南的乡愁,因迷茫而沧桑,因沧桑而沉重。

李南诗歌对情感与心灵的深切关注增加了诗的高度,其始终袅动的一种忧伤又增加了诗的深度。李南对诗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她说:“诗歌对于我来说,是漫长岁月中的精神历练,是诗人在寂寞的行程中对事物秘密的探求。同时,它又在传达着美和爱,我无法想象一个诗人能对肮脏的世界保持长久的沉默,面对受难者的泪水转过身去。诗人首先是一个公民,当他对于艺术之美和人类之爱有了透彻理解时,他的诗篇才可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相关期刊更多

草原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唐山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

作文新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