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根叔

根叔

根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校长致辞 “根叔式”演讲 再思考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是其求学生涯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仪式性时刻,典礼的中心环节莫过于校长致辞,师长们的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都蕴含其中。但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某些学生却无意于领受这份“情意”,身处典礼场,某些人不会凝神静气,认真聆听那份讲话。可能的原因很多,大量讲话陈陈相因、烦琐空洞,充满师腔官调是更直接和根本的因素。但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数次毕业致辞却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僵局,以他在该校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为例,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网络流传后更是好评如潮。不少研究者还对李校长的演讲词进行了细致分析,总结出了其特点与优长,希望将这种经验予以推广。几乎众口一词地肯定不能不令人注目,但在激动与欣喜的同时,似乎缺了些不免煞风景的冷静思考。

有人认为“李培根校长的讲话则一改那种沉闷的文风,富有新意和创意。他的讲话,敢于直面问题,有独立思考,充满了叩问和辨识时代和社会的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传递着一个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的精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的讲话稿能在海内外高校乃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产生广泛的认知、赞赏的重要原因”①。且不论这一评价与李校长的演讲词是否合拍,这一观点诚然有其道理。陈平原在评价“根叔”现象时曾说:“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他个人最欣赏的校长演讲则当属“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9年《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以及两任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梅贻琦在1928年、1931年的就职演说”②,并认为他们的演讲“不仅在其后的10年、20年,乃至到今天都能为人接受”。历史已经证明陈平原的观点不是耸人听闻,我们或许并不清楚了解各演讲的具体内容,但一定对“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很有印象,也必定对“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深有认同。

再次回顾陈平原盛赞的蔡元培、梅贻琦等名校长的演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演讲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影响深远,一是态度上的平等,二是内容上的务实。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功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态度上的平等,二是内容上的务实。蔡元培校长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重点谈及了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抱定宗旨,所讲的是大学首先要明确的性质和办学的初衷,“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学生要求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个人德行品性的涵养也同样重要,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这就是“砥砺德行”。至于“敬爱师友”,尊敬师长,和朋友交好,坦诚相待每个人,这些东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失去应有的意义。话虽平常,却道出了最基础也最根本的原则。校长致辞传达的是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不需要故作高深,也不需要花里胡哨。

“一、我先谈一谈清华的经济问题。二、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应该有特殊的成就。三、我们固然地造就人才,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利用人才。四、清华向来有一种简朴好学的风气,这种良好的校风,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五、最后我不能不谈一谈国事。”这是另一位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任清华校长的致辞简要,同样包含着一代校长的期盼和教诲。他立足本校面临的发展问题作为根本,重视人才、重视学风,最后让人不禁感慨的是他心怀国家。联系实际、务求实在、不尚空谈,是两位校长致辞的共同特征,也是其影响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李校长的演讲无疑具备上述品格,但不是他演讲大受欢迎的唯一要素,甚至算不上根本因素。Y合众多评论来看,大家最肯定的在于他打破了校长演讲的沉闷形式,让人,特别是年轻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人说:“作为毕业典礼的讲话,无非是对青年学子完成了学业表示祝贺,感谢学子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并祝福学子的美好未来。‘根叔’的讲话也没有走出这样的思路,但却能‘老瓶装新酒’,在于其结构安排、材料选择、语言运用的独具匠‘新’(心)。”③这正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就内容而言,多半还是沿袭了惯有套路,少有变革,也难有变革,倒是形式上的鲜明特色造就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每一个年轻学子来说,在严肃场合听惯陈词滥调后,很难不对以下语言产生热烈的情感呼应: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又比如说:

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也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类似风格的文字构成了该演讲稿的基调,由此可见李校长演讲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引用很多学生熟悉的网络词汇。这么做的优势显而易见。所谓演讲,旨在调动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若想引起听众的共鸣,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熟悉他们的生活,尝试用他们的角度和方式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演讲者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融入听众的世界中,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即所谓亲民、务实,这样可以避免空洞教条、充斥大话。但内容上的真诚与充实并不能完全改变时下的局面,即便是蔡元培、梅贻琦诸校长的演讲词用于今日,也很难避免尴尬的境地。笔者曾就此问题与学生在课上进行探讨,不少学生的反应出奇地冷漠,甚至有学生表示,校长讲话与我毫无关系,无论怎么讲都不在乎。这就意味着,即使校长的演讲谈论的都是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内容,他们依然无动于衷。这样一种态度自然是错误的,也令人无比感慨。但无论是严厉谴责还是深情教导都不足以有所改观,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师生间的联系,特别是情感上的联系。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还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态度。李校长使用的那些网络热词在此发挥了功效,他收起师长的严肃态度,抛弃那些高尚的却不免冷冰冰的词汇,说起直白、符合学生口味的语段,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甚至让学生感觉,这不是在聆听教诲,而只是一个身边人在跟你亲昵聊天,自然会获得呼应与认同,学生当然会觉得李校长的演讲生动有趣、不乏味。

网络词汇带来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基于网络词汇兴起迅速,被人遗忘同样迅速这一特点,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学生在这样一种演讲氛围下聆听教导时,师长的话会不会被学生记住,能否起到有用的作用?学生能否在欢声笑语中、在愉悦的气氛中抓住重点?或者说,熟悉的词汇、平易的风格让学生欢呼,但除此以外,他们还能记住些什么?学生的热烈呼应除了欣喜的认同外,是否会觉得某些师长是在作秀、演戏,而是以一种看热闹的姿态肆意旁观?即便认同占据多数,但认同的只是一种态度,他们是否会因为对态度的敬意而虚心细致地领会师长们的教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是欢呼了,但欢呼的只是师长们放弃了高高端起的架子,甚至使用时髦的词汇,却并没有对内容本身过多在意,这本就有违校长致辞的根本。聆听演讲毕竟不同于观看娱乐节目,感官刺激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提升。

在众多赞扬声中,陈平原少有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根叔体”在毕业典礼上迎合了学生口味,获得热烈掌声,但这一做法违背了教育传统,特别是有违毕业典礼的真正作用和意义。他在文章中这样说道:

什么样人讲什么样话,如果一场毕业典礼,校长、教授、学生致辞的风格都一样,那就是失败的。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也有自己的尊严。为了下面的欢呼而采取甚至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去使用的语言,并不恰当。其实演讲者是容易受台下气氛影响的,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不符合校长的角色。一般来说,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但现在大家对“大话”不感兴趣,毕业典礼也像一场娱乐演出一样,学生为自己兴奋的地方鼓掌,但校长致辞并不是为了要大家鼓掌的。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④。

“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这一观点尤其值得我们重视。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固然重要,但重建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如果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满意,就放弃师者的立场,盲目向学生看齐,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并不是为了让二者简单混同,而只是提醒我们,要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他们的实际,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曾私下听不少学生夸奖某些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具体表现在于课上有很多段子。但问题在于,段子讲得多了,传授知识的时间必然要被压缩,原本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结果却造成教学效果的削弱,这样一种“变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言而喻。校长的演讲依然如此,我们固然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沉闷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并不是为了学生的夸赞或鼓掌,而是希望更好地传达师长们的美好期待与殷切希望。

反观李校长的演讲,我们似乎并不能有太多期待,不仅如此,所谓的“赞扬”也颇值警醒。以2010届毕业致辞为例,全文除个别轻松、俏皮的内容外,整体模式改变不大,可能的现象是,学生大多数时间皆充当“低头族”,偶然听到某些熟悉的词汇,稍微听一听、笑一笑,随后故态复萌。无论是网上的赞扬,还是笔者与学生的探讨,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停留在了这些“网络热词”上,众人夸赞李校长的致辞亲切、有趣,但有关注就有忽视,校长致辞的重要意义并没得到有效彰显。尽管尝试了新的改变,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改善文风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

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承载了重要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于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涯的总结,更是为其以后的人生做指引,其意义非凡。一方面,大学校长对于业演讲的需求,绝不是仅仅是说几句体己话,归纳“你们肯定记得这些事件,这些流行语”就够了。另一方面,大学校长的致辞不应该如此放低身段,一味地盲目地迎合学生,使得语言在此场合下失却应有的价值和尊严。长篇累牍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谓是一次大胆的打破陈规的尝试,然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神圣庄严的场合,如果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噱头,成为捧腹大笑、为之拍手称快叫好类似脱口秀的节目,那么无论对于学生,对演讲本身,还是对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和令人担忧的。

陈平原再三强调,“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也有自己的尊严”,“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回顾蔡元培、梅贻琦两位校长的致辞,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内容简洁不烦,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但曲高极易和寡,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网络普及的环境中,要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更艰难。但“哗众取宠”式的做法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在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毫无一物,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况且端正的语体风范是处在教育最顶层的大学校长理所应当恪守的。如果大树和小草一起歌唱,正需要茁壮成长的小草只有迷茫,茫然不知标本为何物,标杆为何物,亲和的追求显然已毫厘而谬以千里。

如此说来,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何在?试想,蔡、梅二位校长的演讲成为教育史上的佳话与经典凭借的是什么?仅仅是文字本身吗?当然不是。一切终究要取决于他们为学校发展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是踏实的“行”证实并强化务实的“文”。校长的亲民、务实不应该只是展现在那短短数十分钟的讲话中,而应该是他的一贯风格与高尚人格,文字只是大学生态的一个缩影,是每个人共同体验的凝练与回顾。因此,整顿文风,固然要从文字本身着眼,要有亲和的态度、务实的内容、深远的立意,让人感怀身受,但要想实现这一切,必须保证此类文字是真实可信的,校长的作为决定了他的魅力,他的魅力决定了致辞的成效。

注释:

①徐琼.增强讲话稿感召力的创意写法[J].秘书之友,2013(8).

根叔范文第2篇

【题目】老叔步行去贝卡家给贝卡送书。已知去的时候,老叔每分钟走70米,15分钟到达贝卡家。如果老叔从贝卡家返回时的速度是去时的,那么老叔返回家需要多长时间?

【基础解法】求返回时间,那么必须知道两地间的路程和返回的速度。根据题中给出的速度70米/分,15分钟到达,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路程为70×15=1050(米);根据“老叔从贝卡家返回时的速度是去时的”,可以求出老叔从贝卡家返回时的速度为70×=98(米/分)。那么老叔返回家所需的时间就为1050÷98=10(分)。其实除了基础解法外,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

① 把老叔去时的速度看作5份,老叔返回时的速度就是7份,那么两地间的路程是5×15份,所以老叔返回家所需的时间就应该为5×15÷7=10(分)。

② 把老叔返回时的速度看作“1”,原来的速度就是1÷=,则两地间的路程相当于15× ,所以老叔返回家所需的时间就应该为15×÷1=10(分)。

③ 把老叔去时的速度看作“1”,返回的速度就是,则两地间的路程相当于1×15,那么,返回的时间就是1×15÷=10(分)。

④ 把两地间的路程看作“1”,那么老叔去时的速度就是,返回的速度就是×,返回的时间就是1÷(×)=10(分)。

⑤ 根据“老叔从贝卡家返回时的速度是去时的”,可知行同样的路程,老叔去时所用的时间是返回所需时间的,即把老叔返回所需的时间看作“1”,老叔去时所用的时间就是它的。题中已交代老叔用了15分钟到达贝卡家,那么返回的时间就是15÷=10(分)。

⑥ 根据“老叔从贝卡家返回时的速度是去时的”,可知行同样的路程,老叔返回所用的时间是去时的1÷=。把老叔去时所用的时间看作“1”,返回用的时间就是。由题中可知,老叔去贝卡家用了15分钟,那么返回的时间就是15×=10(分)。

根叔范文第3篇

母亲突然打来电话,咬牙切齿地说要和父亲离婚。我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气急败坏地说:“你爸竟然要把你叔叔从养老院接回家里住。你说,他把一个只知道吃和睡的傻子弄到家里来,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我坚决要跟他离婚!”

叔叔确实是个傻子。但叔叔不是生来就傻,据父亲讲,叔叔小时候非常聪明,梦想当船长和飞行员,喜欢动手制作轮船和飞机模型。11岁时,有一天叔叔带着自己的轮船模型跑到离家不远的长江边,兴冲冲地把它放到水里,然后他就沿着江边奔跑,想看看自己的轮船到底能航行多远。但叔叔忘了脚下的路,结果从几米高的一块礁石上栽了下去。

叔叔的脑袋就这样摔坏了,智力猛然倒退了一大截,并从此停留在学前班小孩的水平。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后,因为父亲长年在外从事野外探矿工作,迫不得已将叔叔送进了养老院。没想到父亲从单位内退回家才几天,就突然想要把叔叔从养老院接回来。

匆匆赶回家里,发现母亲和父亲正处于冷战状态。母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天花板,而父亲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埋头抽烟。有那么一瞬间,我确些恍惚,觉得都已年过五十的他们箍直就像两个因斗气而互不理睬的小孩子。问母亲为什么不做晚饭。她叫嚷起来:“我不想做饭给你爸那个疯子吃。他疯了。”

父亲摇头叹气,说他中午去养老院,正赶上那里开饭,发现叔叔坐在一帮老头老太太中间居然像个小孩子一样无助,筷子总是比人家慢半拍,不仅没有夹到一片肉,连素菜都没有吃到几口。当时他很想冲上去把所有的菜都倒进叔叔的碗里,但最终没那么干,只是把眼角的泪水强行收了回去,并决定把叔叔从养老院领回家。

父亲说:“我回来和你妈商量,她马上就叫了起来,口口声声说这个家有你叔叔没有她。家里有空屋,我也可以承担起做饭洗衣等等家务,完全有能力照顾他,根本不会给你妈增添任何麻烦,可她就是一个劲地反对,好像你叔叔是敌人似的。”父亲眼里明显有水一样的东西在晃动,看上去有些难过。

扭头看母亲,母亲却不看我,而是埋着头说:“反正我就是不同意。我不想成天看到一个傻子在家里晃来晃去。”我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能说些什么,只好干脆躲进厨房做饭。

2

母亲和父亲虽然没有和好如初,但到底没有火星四溅继续吵着要离婚。父亲不再提出让叔叔回家住,甚至都不再提起叔叔的名字,但他却更加频繁地往养老院跑,回到家里就埋头抽烟,或者望着某个地方发呆。很明显,父亲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叔叔,把叔叔当成宝贝一样藏在内心深处。

看到父亲的样子,其实母亲隐隐有些担心。她说自己和父亲生活几十年了,这种沉默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暴风雨,说不定哪天父亲就会像一颗炸弹“轰”地一声爆炸开来。果然,仅仅过了一个月,父亲就突然失踪了,跟着他一起失踪的还有叔叔,连同家里一张8000块钱的存折。

母亲吓得六神无主,像是遭遇了偷袭,然后就是没完没了地抹眼泪。她一个劲地问我:“他为什么这么狠心丢下我们就逃走了呢?你说他带着一个傻子能跑到哪儿去呢?”那一刻我有些埋怨母亲,如果当初她让叔叔回家里住,父亲就不会带着叔叔逃走了。但看到母亲泪水涟涟,我只好安慰她说父亲会回来的。

但四处寻找都没有结果,父亲和叔叔杳无音讯。母亲体内好像蓄满了泪水,时不时地就会从眼睛里流出来。她问我:“你爸在山里奔波了几十年,他总说山里的空气很清新,而且有很多洞穴可以遮风避雨,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你说他会不会带着你那个傻子叔叔跑到山里隐居去了?”我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觉得父亲的失踪已搅乱了她的心智,但又衷心地祈祷父亲千万不要像母亲说的那么做。

过了半个月,父亲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和叔叔在上海虹桥机场,马上要坐飞机回重庆。我的眼泪当即就滚落下来,赶紧问他怎么会在上海。但电话已经挂了,只剩下忙音。我赶紧回家带上母亲直奔机场,一路上母亲都在抹眼泪,好像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

叔叔跟在父亲身后从机场候机大厅出来,手里捧着一架飞机模型和一艘轮船模型,样子看上去天真又滑稽。母亲流着眼泪站在原地,犹豫着不知道是不是应该上前两步。父亲却笑了起来,说:“你哭什么哭?看到我们凯旋归来你应该高兴才对。”母亲顺势将手提袋挥了过去,不过那样的动作没有恶意,打在父亲身上也不会疼。

父亲说他带着叔叔从重庆乘船沿江而下去了上海,又从上海坐飞机回来,让叔叔真正体验了一次在水面航行和天上飞翔的感觉,一路上叔叔都兴奋不已,好像终于实现了梦想似的。母亲接口说:“他一个傻子能体验什么,我看是你疯了,自己兴奋不已。”父亲脸上有些愠怒,说:“你再说他是傻子,我马上带着他离开。”母亲便沉默了。

3

叔叔好像很自然地就留在家里了。母亲虽然万般不乐意,但她不敢明确表示反对,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她害怕父亲哪天犯了犟劲,又带着叔叔玩失踪。不过母亲还是狠心放下家务不管,让父亲动手去做。父亲居然毫无怨言,甚至于的欢天喜地,还时常指导叔叔剥上一根葱、一瓣蒜,或者指导叔叔拖地板。看到年龄相差仅一岁的老兄弟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快乐无比,母亲常常站在一旁发呆,眼里充满了疑惑。

其实,在照顾叔叔的同的,父亲并没有冷落母亲,他会经常陪母亲出去散步。不过准确地讲,每次父亲和母亲出去散步都会带着叔叔。起先母亲不乐意,问为什么要带他一起去,就像带了一个电灯泡似的。父亲就说叔叔不过是个小孩子,带着他并不妨碍什么。母亲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就当叔叔根本不存在。

春节到了,全家人拜访亲友去。担心叔叔走丢,父亲一直牵着他的手,还买了一只气球让他拿在手里。这情形看上去有些滑稽,自然引起旁人侧目,更有人讪笑。父亲先是怒目而视,然后就跟人家争吵起来,最后发展到相互推搡。结果父亲被人一砖头拍到了脑袋上,随着血液迸溅,他瞬间便倒在了地上。

我和母亲吓呆了,这时却听到叔叔“嗷”地嚎叫了一声,直接扑向手中握砖头的那个男人,并死死抱住对方,同时张嘴咬住对方的手腕不放。无论那人怎样挣扎,就是甩不掉叔叔。几个保安急冲冲跑来,费了好大劲才将叔叔拉开,但叔叔还在拼命蹦跳着要扑回去。那一刻,我和母亲都哭了。

因为失血过多,父亲已经昏迷过去。送到医院需要马上输血,但父亲是很少见的RH阴性B型血,医院血库里居然没有。我和母亲的血型都不匹配,急得团团转。在医生的提醒下,我们才想起叔叔,却又担心他的血有问题。医生说他弱智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他的血不会有问题,只要血型匹配就可以用。结果叔叔的血型真的和父亲相配。当时母亲感慨了一声:“到底是亲兄弟,流的血都是一样的。”

输完血,叔叔像小孩子似的赖着不回家,一直蹲在父亲的病床边,不时伸手去摸父亲的脸。看到父亲老是闭着双眼,叔叔居然哭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叔叔的哭声,父亲慢慢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地说:“我又没死,你哭什么呢?”叔叔马上就破涕为笑。

根叔范文第4篇

有一名叔叔,他叫孟祥斌,是金华人,他为了救一位想自杀的阿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天早晨,这位叔叔陪同自己的妻子去商场为他们的孩子买鞋。正当这时,他发现了一名阿姨在水中,他不顾大家的反对,独自跳下河去救这一位阿姨,他用尽全身力气,硬是把阿姨拉到了桥的正中央。他本来就患有脉管炎,医生已嘱咐过他不许洗冷水澡,可他却在冬天跳进了零下几摄氏度的江水里,上面的群众心急如焚,有一个人提议:“我们抛根绳子下去吧!”大家就抛了根绳子下去。但这一根绳子离叔叔还有四五米远,上面的人大叫:“游过来呀,游过来呀!” 叔叔却说:“我实在游不动了。”这一句话给了上面的人当头一棒,这时一个人立刻拿起了电话,拨110报警。但等警察来时,叔叔孟祥斌早以溺水身亡。警察连忙调来30只小船来打捞叔叔的尸体,这个工作一直做到下午2点,才打捞上来叔叔孟祥斌的尸体,他的死令金华人民非常痛心。不过可喜的是,那一位阿姨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她也十分悲痛,认为自己不应该跳江自杀。

他虽然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金华人民的心中!

根叔范文第5篇

我敬佩的一个人

说到我敬佩的人,大家一定都是敬佩一些做过丰功伟绩或名垂千史的人吧?不过,我今天说的是一个普通人——我的邻居章叔叔。

章叔叔非常乐于助人,只要他能帮的事,他就一定会帮忙。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天气热极了,就连吹着电风扇都觉得热。妈妈还在厨房做事,妈妈则在用电脑打什么文件,四周也静静的,时不时会有一二辆车开过,或许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吧?就在这时,突然停电了,到处都黑漆漆的,对边人家的灯光和天上的月光射进来,让人感觉很奇怪,这突如其来的停电不一会儿就使我满头大汗了,真热啊!爸爸打开家门,对面章叔叔家的感应灯亮了起来,我更加奇怪了,说:“爸爸,为什么章叔叔家有电,而我们家没有电啊?”爸爸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保险丝有烧坏了吧!”我想:如果是那样就糟了,我们家可没有保险丝呀!附近的商店也关门了。妈妈说:“看样子,又要麻烦对面的小章了。”爸爸迟疑了一会儿,走到对面,敲了敲章叔叔家的门,向章叔叔说明了情况,章叔叔听后,二话不说,从屋子里拿出工具箱,然后让我和妈妈去他家休息一下,再娴熟地揭开电表盖,一看,果然是保险丝烧坏了,是因为用电度过高,保险丝承受不住,所以烧坏了。要想来电,得换一根新的保险丝,这可怎么办?章叔叔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他皱了皱眉,走进他家,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我定睛一看,是一圈保险丝,章叔叔对我们说:“我家里还有这些保险丝,你们先用它吧!”没等我们说话,章叔叔就剪断两根保险丝,合在一起,扭成麻花一样的形状,可以增粗一些,承受更多电力。一切都完工了,爸爸高兴地说:“这次真的谢谢你啊!”章叔叔笑着说:“没什么,都是老邻居,举手之劳而已,以后有事再来找我!”

章叔叔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你说,他算不算我敬佩的人呢?

相关期刊更多

巴蜀质量跟踪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蜀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石化技术与应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