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0-02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

一、数形结合,展露“1”

【片段一】师:你能猜出“34 + 16”的结果是多少吗?

生1:是“50”,我是这样想的“34加6”得“40”,“40再加10”就得“50”。

生2:我也算得“50”。我用“30加10”得到“40”,“4加6”得“10”,然后合起来也是“50”。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证明这个结果是对的呢?

生1:摆小棒、拨计数器试试。

生2:列竖式再算一遍。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我们先来摆小棒试试。如果用小棒表示“34加16”,怎样摆比较合适呢?先和同桌商量好后再操作。

生:我先摆3捆和4根,再摆1捆和6根,4根加6根是10根,10根可以再捆成1捆。这样就一共有了5捆,也就是“50”。

师:摆放的位置有什么要求呢?

生:捆对捆,根对根,就像这样(如图)。

师:你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看得清楚、明白。

师:4根和6根合成1捆后,这一捆你们觉得位置该放在哪儿最合适?

生1:不清楚,随便放吧。

生2:就在后面吧。

生3:也可以摆在下面吧。

师:能说明理由吗?

生3:前面都是整捆的,这样对齐好看。

师:你说的意思是这样的吗?(出示图片)

【反思】在一些观摩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执教这段内容时常常按教材要求“先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为学生准备多样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具随意操作,然后全班汇报总结各种操作方法。然而,基于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他们一会儿摆小棒、一会儿拨算珠,再来写竖式,试图将所有方法都摆弄一次,导致自由操作过程出现浅尝辄止的问题。学生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知识的获得多数来自直接的信息传递。

数学家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上述案例中,教者要求学生只选用摆小棒这一种学具,重点突出“如何摆小棒,如何移一捆的小棒”。“摆小棒”使学生从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即现实问题数学化),由现实问题经过简化抽象后建立数学模型。在数形结合中培养学生具有数学“简化”的潜意识,这恰恰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例如,“怎样用小棒摆34与16比较合适呢?”不仅给学生创造了积累活动经验的宝贵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活动,“捆与捆对齐,根与根对齐”,渗透数位对齐的思想方法,在无形中经历了缜密思考过程。再如,“4根和6根合成1捆后,这一捆你们觉得位置该放在哪儿最合适?”这一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两位数加法中“满十进一”背后的道理。

二、位值体验,领会“1”

【片段二】师:通过摆小棒我们很快得到了正确结果是“50”,借助计数器你怎么验证?

生1:我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拔4个珠子,这样就是“34”。如何“加16”,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

师:个位上的10个

珠子就不动啦?就像屏

幕上的图示,这时怎么读?

生1:这样数就不怎么好读,四个10,十个1。

生2:不行,一定要把个位上10个珠子向前进一位。

师:不进位行吗?

生:不行,一定要“满十进一”。

师:怎么拨?

生: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去掉,在十位上再拨一个。

师:10个珠子就换1个珠子呀?

生:因为它们的位置不同,“1”在十位上哦,是1个十。

【反思】计数器上的算珠能清楚显示数位,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算珠比摆小棒而言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学生在拨珠说数的过程中,由最初抽象的几何图形到现在的数学表达式,恰恰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首先,学生要在计数器上定好数位,然后再拨上“36”,还要思考“加16”该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紧接着“这时怎么读?”这一问题的提出,将学生的思维由矛盾冲突又一次引向深入。随后计数器个位与十位上珠数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珠、数连结中体现“满十进一”迫切需要。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个百”,还扩展到“哪一位上相加满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从而形成了“满十进一”整数加法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可以看出,这种基于经验的对进位加法算式的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体会数位的意义,主动建构“位值制”,既是进一步探索笔算方法的逻辑前提,也是连结相关教学段落的核心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意识。

三、算法尝试,变脸“1”

【片段三】师:用竖式该怎样表示呢?

生1:我是这样想的,十位上“3加1等于4”,就是“40”,个位上的“6加4等于10”,这个“10”我把它放在心里,“40加10就等于50”。

生2:个位“4加6得10”,“十位3加1得4”,“10和4”合起来就是“410”。

师:你想的“410”其实是多少呢?

生:“50”呀。

师:应该用“40加10”才得到“50”哦。这个“1”可以写在哪儿呢?

(学生改写竖式)

生1:我觉得“1”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哦。

师:这个“1”与原来的数要有点区别,我们要让它像“孙悟空72变”那样变!变!变!你们觉得变得大好还是变小好呢?

生1:我觉得大比较明显。

生2:太大就和数字一样,分不清。

生3:还是小的好,写起来方便。

师:放在哪儿合适呢?

生1:放在十位上。

生2:放在横线上面吧。

师:说的有道理,书上表示的方法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学生阅读书本,验证自己的想法)

【反思】通过摆小棒与拨珠的实践活动,学生已经深刻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原理。然而,由于首次接触进位加法的竖式写法,进位的“1”写在哪儿,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学生在头脑中还未形成深刻的概念。案例中将“1”的写法抛给学生,“是变大还是变小”这一简单的问话引发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对竖式计算格式的需要和建构,感悟竖式计算所特有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发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道理的深刻理解。

两位数加两位数范文第2篇

1.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2.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满十进一”的规律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阿凡提吗?今天阿凡提要带一年级的小朋友去图书馆看儿童读物。噢!图书馆的大门紧锁着,要想打开大门,还真不容易,必须得回答图书馆管理员蓝猫的问题(出示我能行,指名说1-2道题的算理回答形式多样。),大家可真聪明,蓝猫终于打开了大门,(出示图片)哇!这么多好书!

(在开课之初,我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和熟悉的人物阿凡提设计了让学生通过闯关才能到图书馆去看看的情境,使得学生都想当勇敢的闯关者,激发了学生挑战知识的欲望,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使课堂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儿童读物这个专柜,有哪吒闹海、迪迦奥特曼、老和尚和小和尚、动画大王等故事书,说说看,从图中你们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简单的随手解决)你们说的都很好,老师发现你们个个都是小精灵,蓝猫也提出了和我们一样的一个问题,可是蓝猫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如果我们要想看到好书,还得帮蓝猫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问题:迪迦奥特曼和哪吒闹海共有多少本?)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指名回答、说完之后)小朋友们可真棒呀!说得特别好,可是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说说自己的摆法,一会儿,我们比比,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首先我利用“图书馆”这一情境图进行新旧知识链接,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具体的情境中,很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反馈计算方法把你的算法试着给大家说说好吗?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1) 按顺序数(说得好极了!相信你将来肯定成为一名小数学家!)

(2)摆小棒(你真行!掌声表扬!)

(3) 计数器(大屏幕演示)。

(4) 凑十法。(教师用小棒图演示)

(5) 竖式计算。

①小朋友们,写竖式时应注意些什么?(a.相同数位要对齐;b.先从各位加起) 个位上8加4得12,(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个位满十该怎样写呢?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回答),把2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 ,把1写在28十位上的2下面。这个“1”是哪里来的?(个位满十进到十位上的)

② 学生在练习本上集体演练 并向同桌说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③ 指名帮教师完成板书。

④ 请看大屏幕。

3.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写竖式时,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最后计算十位时,把从个位满十进的一别漏加。(大屏幕出示)因此,大家要注意,在列算式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1)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计算十位上的数时,个位上满十进一的“1”一定要加上。

三、巩固练习

1.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聪明的阿凡提来为获胜者放鞭炮了,谁闯过一个难关,他就为谁放一次鞭炮,你们想闯关吗?(出示算式)

(指名说、集体说、抢答、女生回答。)

2.这时,阿凡提又来到了动物园,他发现一群可怜的小动物找不到家了,该怎么办呢?前面的数字就是小动物家的门牌号,拿到卡片的小动物找到门牌号赶紧回家,(计算完后)谁来扮演鸭子警长查查看,是不是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自己的家了。(掌声鼓励)

3.阿凡提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大森林,看见几棵大树枯萎了,正当他发愁时,来了一位啄木鸟医生要帮大树治病,这下可好了,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们想不想帮助这位啄木鸟医生治病呢?(抢做;大树很有礼貌,他说谢谢你了。女生做)

4.小朋友们表现的太让老师高兴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做两、三次)哎!大事不好了!阿凡提遇到困难了,森林公园的售票处站了一排买票人,阿凡提想知道有多少人,你们想帮帮他吗?阿凡提是这样计算的(出示算式)你们可比阿凡提还聪明,老师真的佩服你们了!

(创设了一系列的小活动来激趣,第一个小活动是 “放鞭炮”,和第三个“啄木鸟医生治病”来进一步强化巩固列竖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个是“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参与的兴趣逐渐高涨,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第四个练习是帮阿凡提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看书活动,不但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而且还学会了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老师祝贺你们!

两位数加两位数范文第3篇

案例:

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后,我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复习。课始,我先出示26+9、15+9、18+8、26+8、17+7、26+7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1:26+9,先算6+9=15,再算15+20=35。

生2:15+9,先算5+9=14,再算10+14=24。

……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依次板书各题的答案)

26+9=35

15+9=24

18+8=26

26+8=34

17+7=24

26+7=33

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复习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问题。”这是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且经常乱提问,我准备忽略他的提问,于是说:“有什么问题下课后再说吧!”“不行,我真的有问题!”我想着后面的习题,真怕他耽误复习进度,但看到他是那么的焦急、激动,又不忍心,只好说:“那你说吧!”得到我的批准,他非常兴奋地说道:“昨天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几十几加9的结果就是把十位加一,个位减一。所以,我都不需要算,直接就能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我没有想到他真的动脑筋思考问题了,而且他提出的计算方法值得研究。

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他的方法了吗?(学生有的在思索,有的在摇头)

师:我们请他再举例清楚地说一说,好吗?(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于是他非常兴奋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15+9=24后说:“十位原来是1,现在的结果是2,十位加1;个位原来是5,现在是4,个位减1。”他不仅在写,而且自己动笔画了画。台下有的学生发出了感叹声,有的在点头……我趁势引导,问:“他的方法是不是对几十几加9都适用呢?”

生3:老师,我们可以多算一些题目呀!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举例算一算,好吗?(学生兴趣盎然地动笔计算,不一会儿小手纷纷举起)

生4:我们组算了十几加9,结果十位都是2,个位都少1。

师:都比谁少1?

生5:都比十几的几少1。

生6:我们组挑选了25+9、35+9、45+9、55+9、65+9、75+9、85+9等题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十位上都是加1,个位上都是4,比5少1。

生7:我们组的题目是随便写的,结果都是十位上加1,个位上减1。

师:看来,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陷入沉思)

师:同学们,两位数加9和两位数加10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8:都要在十位上加1。

师:个位上有什么不同?

生9:两位数加10的时候个位不变,而加9时个位上就要少1。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把加9看成加10,十位上要加1,可实际上不是加10只是加9,所以个位上还要减1。

师:刚才×××同学帮我们找到这么好的方法,我们就把这个计算的小窍门命名为×××计算法,好吗?

生: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来练一练。(师出示一些几十几加9的题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回答得又对又快)

师:同学们,我们计算几十几加9已经有好的方法了,那么几十几加8、几十几加7有没有这样的好方法呢?小组试一试、找一找,好吗?(生自由探究)

生10:几十几加8的结果是十位加1,个位减2。

师:为什么个位减2?

生11:因为8比10少2。

生12:几十几加7的结果是十位加1,个位减3。

……

反思:

1.每个学生都是天使

在本节课中,如果我不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估计就没有后面精彩的教学。作为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想法要给予鼓励、引导,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知识的生成

其实,本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精彩的计算题,当学生打断我原先的预设时,我迟疑了,但我还是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进程,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比原来的预设要好得多。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讨论是有效的、方法是肯定的,他们不再惧怕和讨厌计算,且能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不正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吗?

3.知识的延伸不可忽视

两位数加两位数范文第4篇

快速算的方法是从左到右算,而不是传统列数式从右往左加。优势是从左加可以快速报出答案,写数字也是从左到右的。

方法很简单,同位相加看下位,下位满10进1,不满直接相加得结果。

例3689+4225,从左到右,3+4=7,下位6+2=8千位就是7,再看下位8+2=10,6+2+1=9,百位写9,个位9+5=14满10进1,8+2+1=11,十位写1。

结果就是7914。

两位数加两位数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摆小棒,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是在1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在平时的口算练习中,笔者经常能看到部分学生将不是相同数位上数进行相加,而这也正是本节课重点要突破的一点所在。

2.能力基础

正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所以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可直接利用过去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索即可掌握其计算方法。但是为什么这样计算?孩子们缺乏这种问题意识,这也正是此节课要训练和突破的一点。

3.思维习惯

学生对加减法的算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上学期培养中有了一定的基础,多数学生具备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既是20以内加法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特别是进位加法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节课算理的教学,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2.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只有对计算方法清晰地认识、熟练地应用,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因而,为什这样计算则是本节课关键所在,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计算的算理:几个一加几个一、几个十加几个十,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攻克难点的关键就是看学生对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意义是否有清晰的认识,所以,笔者让学生通过熟知的小棒,在亲自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在这里突破好这一难点,又会对下面教学进位的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与整十数的计算起到很好的铺垫。本节课的教学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最直接的能力基础。

3.例题的分析

从例题到“做一做”的编排,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例题通过呈现一幅发新书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出“数学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两个问题引出计算,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复习旧知,做好新知的铺垫

前面提到两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是在学生对20以内加法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熟知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要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掌握好重点,还必须清楚地知道100以内数的意义,基于此两点设计了这一环节。两组复习题,第一组是20以内加法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第二组填空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2.注重提出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

运用教材资源,课件出示发新书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重点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两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列式,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目的是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在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这个问题时,是要把成包的本数与单本的本数合起来,在这里笔者要强调为什么选取3这个条件与35相加,而不选取8这个条件?(因为3本才是单本的数学书,8是单本的语文书。)这样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解决问题:要选取有两个直接关系的条件列式,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探究明晰算法,掌握计算方法

本环节是教学的关键,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讲透彻。

“摆一摆”主要借助小棒,让同位之间探究交流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总结出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

“说一说”注意在师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观察出“35+3”和“35+30”有什么不同?目的是先提醒学生第二个加数是不同意义的数,第一题的第二个加数3表示3个一,第二题的第二个加数3表示3个十,所以,摆小棒时第一个题要添在个位上,第二个题要将3个十添在十位上;计算时第一个3要加在个位上,第二个题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比一比”让学生总结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交流想法,加深学生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

4.有效的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将知识进行拓展提升

相关期刊更多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科技厅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