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09年6月4日,教育部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会议,交流各地近期“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快推进计划实施工作。“特岗计划”实施省(区、市)和新疆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在即,“特岗计划”实施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要结合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计划实施工作进度,确保今年秋季开学特岗教师按时上岗,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和把握好实施特岗计划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招聘条件和程序,确定招录对象,把好招聘质量关。会议要求,要落实抓工作机遇、抓招聘质量、抓政策落实、抓管理服务等“四抓”,切实做好各项实施工作。

一是抓住工作机遇。“特岗计划”对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是制度性的根本措施。要抓住6月份大学生集中毕业找工作的机遇,创新工作机制,做到“特事特办”,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9月份特岗教师上岗任教。

二是抓好招聘质量。首先,要科学设岗,“特岗计划”的实施与岗位需求保持一致,提高设岗的有效性。其次,严格招聘程序,关键环节一个都不能省略,要把各个环节做细做实。如动员阶段一定要大力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再次,计划实施工作要与其他制度相衔接,如与教师资格、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考核等协调起来。同时,要抓好配套政策的实施,结合各省(区、市)实际,解决问题,尤其是处理好国家计划与地方计划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到“宁缺毋滥”,数量服从质量,保证特岗教师的招聘质量。

三是抓好政策落实。首先,要全面推进“特岗计划”。各地在实施好中央计划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地方计划,全面加强充实农村师资力量。目前大部分省(区、市)落实地方计划都比较好,需要继续努力,更好地推进落实。其次,要大力创新用人机制。积极探索,通过“特岗计划”的实施来推进教师队伍用人制度改革。再次,要抓好三年服务期满后特岗教师的岗位落实工作。要提前研究制定专项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编有岗,落实好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特岗教师的工作岗位。同时,要落实好特岗教师的待遇,让特岗教师与当地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要妥善解决食宿等基本工作生活条件,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加强对优秀特岗教师的表彰宣传。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特岗计划;特岗教师

2006 年,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 特岗计划” ),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这项计划旨在探索、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教师补充,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通过几年的试点,计划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 、“特岗计划”政策出台背景:破解农村师资难题,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教育发展到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有必要更加关注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先后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及“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等硬件逐步得到了有效改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但在这些办学“硬件”条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师资队伍“软件”建设并没有齐头并进,相对滞后。从而,“有学上”的问题逐渐被“上好学”的问题替代,并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何为优质教育,在办学“硬件”条件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师资质量就成了决定因素。某种程度上说,优质师资就等同于优质教育。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小学“择校热”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择好教师的问题。在教育发展到追求高质量的新阶段,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教育工作的重心必然从关注办学“硬件”转向更加关注师资质量,只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切实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二)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仍然突出,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作为中小学教师主体的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新教师补充困难等突出问题。第一,城乡师资分布失衡,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紧缺。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从整体上看并不短缺,但城乡师资分布失衡,存在结构性超员、缺员的问题。城镇教师超编与农村教师缺编并存,尤其是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 贫困地区学校教师普遍短缺,教师严重不足。第二,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截至目前,农村教师中仍有 16.7万多人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有些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水平不够,存在“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在岗的农村教师是“民转公”和“顶班”教师,这些教师多数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状况。而在教师进修提高中又普遍存在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达不到进修提高的目的。第三,农村学校合格新教师补充困难,现有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大量向城市、县镇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考研、转行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另外,因受财政编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存在比较严重的“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或“无编可补”的情况,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进不来,连续多年不补充或者不按照正常渠道补充新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两难困境问题,在岗不合格的人员流不出,新教师又补充不进来。农村学校师资现状难以满足新阶段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

(三)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实力来看,加强农村师资具备现实可行性

首先,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办好教育,最根本的是要依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思想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基本形成了关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其次,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实力。基础教育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众产品,是国家的事业。国家经济实力决定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众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2006 年,GDP 达20940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9373万亿元;2008年,GDP达30067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1330万亿元,国家基本具备了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财力基础。① 应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有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加强农村师资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

二、“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

“特岗计划”自从实施以来对农村的教育事业和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岗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破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困局。

我国中小学实行编制管理,而编制紧张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工作的最大障碍。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6年间,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未补充正式公办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十多年未补进新教师,不少农村学校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仍然无法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尤其在税制改革后,许多中西部地区农业县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支付全县教师的工资。对此,一方面,多数地方为了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尽量不补充或极少补充教师编制;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中小学因缺乏教师而停课或出现超大班现象,转而聘请大量廉价的代课教师。而“特岗计划”中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从而减轻了地方的财政压力,能够按所需教师进行编制。

(二)“特岗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

“特岗计划”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合格师资,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连续4年时间,“特岗计划”共招聘了12万名大学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招聘的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从2006年的1.6万余人到2009年的6.5万多。特岗教师大多年轻活泼、思想新颖、富有朝气,他们的到来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在学科结构上,农村中小学缺少大量英语、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教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虽然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所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是偏低,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只占少部分。②特岗教师的加入,使得许多农村学校第一次来了正式的大学生,特岗教师成为所到学校有史以来具有最高学历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很多学校多年没有补充新教师,在校的老师大多是中老年教师,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出的优秀大学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状,对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教育公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特岗计划”为高校学生就业找到了新的渠道。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特岗计划”无疑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由于地理环境偏僻,环境条件差,过去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边远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工作,同时,受编制等因素的限制,毕业生们想去也去不了,或是去了也呆不长久。“特岗计划”的出台使得这些地方的学校有了空缺的岗位,解决了没有岗位去不了的问题。另外有了中央财政的支持,“特岗教师”的工资有了保障,并且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参加应聘。③

三、“特岗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特岗教师”对环境不适,心理问题无人关注。

“特岗计划”招聘的条件是: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专科毕生业;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由此可见,招聘对象都是年纪偏小的群体,他们都是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少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而农村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匮乏使得年轻的“特岗教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很少得到解决与关注。年轻教师的心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疏导与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也使得他们无法专心于工作,渐渐失去对工作、生活的热情与兴趣,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到农村的选择是否正确,扎根服务于农村的决心将会动摇。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农村的教育事业将不会有大量扎根于农村的优秀教师。

第二、“特岗教师”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而且工资待遇比较低。

政策规定“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付,其程序是由下到上层层申报,即由县教育局上报到市教育局,再上报到省教育厅,最后上报给中央,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历经半年。如此兑现“特岗教师”的工资,使得部分“特岗教师”生活面临困境,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工资待遇方面,2006年,特岗教师中央补助的工资标准是15000元,后来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2007年及时进行了调整,补助标准为18960元,2009年底再次决定将工资补贴标准提高至 20540元。 但是,不少地方特岗教师的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并且他们工资水平没有在编教师的高,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特岗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西部农村教师资源匮乏是一个长久以来累积的问题,特岗计划实施这几年来所招聘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因师资匮乏,在农村学校教师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而年轻特岗教师的到来,往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加上由于特岗教师都是本专业毕业,其专业性特点使得许多原本不是本专业的教师也把教学任务交给了新老师,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岗教师上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课的现象,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可能要兼任其他非本专业课教师。紧张的教师资源及专业性特点使得年轻的特岗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使他们不能专心于自己专业学科的教学及研究。另外,超负荷的工作状况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精神与体力压力。

第四、“特岗计划”的服务年限偏短。

“特岗计划”的服务年限偏短。这决定了特岗教师难以迅速改善农村教师队伍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和教学质量低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大量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新手教师成长的第一阶段为职后1-3年,其特点是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师工作,形成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职后五年以后才能进入成熟期。虽然在“特岗计划”实施的五年内,每年都会有新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但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起来的,随着“特岗计划”的结束,将有一大批“特岗教师”陆续离开农村中小学,这样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依然都不到解决。

第五、“特岗教师”期满留任,地方的安置能力面临重大的考验

设“特岗教师”的县(市)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因地方财政困难而难以补充教师的县(市),在“特岗教师”服务的三年内,由中央财政支付他们的工资性收入。但是三年后留任教师的工资发放将纳入地方财政统发,不少县(市)财政原本就十分薄弱,“特岗教师”有关支出结转以后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四、发挥“特岗计划”长久效力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氛围,加强人关怀。

针对“特岗教师”对环境不适应及心理问题,学校方面首先应该是努力改善校舍,饮食及各方面硬件条件,争取给“特岗教师”白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通过各种活动丰富“特岗教师”业余生活,并且为他们的创新活动给予各种支持,帮助“特岗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遭到的问题,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工作上给予积极配合,做到人尽其才,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使其在三年聘期满后尽量留下来继续从教,保证在农村最需要的教学岗位上有高素质的教师坚守④。

(二)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工资待遇。

对于特岗教师的工资,各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特岗教师”工资能按时发放。如中央要预先将“特岗教师”的工资按所报名额拨付给各省、各省在“特岗教师”到岗之后,根据各个县(市、区)的实际“特岗教师”人数发放工资,之后再由各个省将“特岗教师”人数上报中央,对于特岗教师工资收入比在编教师低的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定的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将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对于特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学校首先应该根据这些教师在大学的所学专业,安排其讲授与其专业相一致的课程,减少其他副科的教学,使年轻的教师们有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其专业学科,在注重量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质的提高,让这些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最大发挥,争取创造出精品课,使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

(三) 延长“特岗计划”实施期限,分担因“特岗计划”所形成的地方财政压力

一是将中央“特岗计划”的实施期限延长,“特岗计划”只有多坚持几年,才能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操作惯性,只有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和操作惯性,才能形成一套新的教师补充管理和运行机制。⑤二是制定相关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弥补县级财政因期满留任教师工资结转后刚性支出迅速增加所造成的资金缺口,特别是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特岗计划”实施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它的实施成效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使农村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为部分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一个平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为“特岗计划”这项政策的实施不继创造一个亲和的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它的长久效力便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服务于这项事业,使更多农村和农村孩子受益。

[注释]

① 邬 跃:《教育政策分析—以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② 廖其发;《打造西部基础教育新高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期。

③ 魏建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第9期

④ 邬跃 赵建军: 《对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几点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教师教育版),2009年第7期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根据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规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所属事业单位医药护技岗位工作人员,特制定简章如下:

一、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符合《2018年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药护技工作人员岗位条件简介表》(以下简称《岗位简介表》,附后)中各岗位所规定的具体资格条件;

(五)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2年1月12日至2000年1月16日期间出生,其他限定的年龄计算参照此方法进行);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硕士及以上学位应届毕业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1977年1月12日及以后出生);《岗位简介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取得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历的台湾学生和取得祖国大陆承认学历的其他台湾居民应聘时按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苏人社发〔2012〕418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七)符合招聘简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应聘人员与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审计、纪检岗位以及与该单位负责人员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非2018年应届毕业生,现役军人,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不得报考。

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具有本简章有关“考察”参照标准所列不合格情形之一的人员,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相关岗位的人员,不得报考。

二、招聘单位、招考岗位条件

可通过以下网站查询《2018年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药护技工作人员岗位条件简介表》: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wjw.yangzhou.gov.cn)

三、招聘程序和方法

招聘工作按照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以下统称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和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报名与资格初审

1、报名方式及时间

考试报名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报名、照片上传、资格初审和缴费,通过网络同步进行。报考人员在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上按岗位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本人信息。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

2018年1月12日09∶00-1月16日16∶00;

资格初审时间:

2018年1月12日09∶00-1月18日16∶00;

缴费时间:

2018年1月12日09∶00-1月19日16∶00。

报名网址: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wjw.yangzhou.gov.cn)

报考人员网上提交报名信息48小时后可到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通过资格初审的,不能再报考其他岗位。通过初审后进行缴费,完成缴费后,报名方为有效。报考人员使用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在网上缴纳有关费用。

2、报名注意事项

(1)报考人员要仔细阅读并确认诚信承诺书,应按岗位要求和网上报名系统提示,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年龄、学历、专业等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2寸(35×45毫米)电子证件照片(jpg格式,大小为20Kb以下)。

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信息及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名资格、考试乃至聘用资格等。

(2)报名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招聘简章及其《岗位简介表》,弄清具体规定,遵循相关要求,准确选报岗位。本简章及岗位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报考人员需在2018年1月16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取得时间、2018年毕业的留学人员学位证书及教育部门学历认证材料取得时间、报考对象相关年限计算截止时间等为2018年8月31日)及以前具备。

(3)报考人员只能选择《岗位简介表》中的一个岗位进行报名;报名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资格未初审或资格初审未通过的,在报名时间截止(1月16日16∶00)前可以改报其他岗位。

考生应在规定时限内尽早选择岗位进行报名,以便在资格审查未通过时,可及时改报其他岗位。

笔试考区安排及其有关要求,详见考生报名须知。(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wjw.yangzhou.gov.cn)

(4)在报名阶段,如有考生所学专业名称不在拟报岗位所列专业范围内,在2018年1月15日16:00之前,其所提供相应毕业学校出具的成绩单等课程设置材料,证明与拟报考岗位所列专业非常相近的,市卫计委及招聘单位审核认定符合岗位要求并可以此专业报考该岗位的,该专业需及时上网公布。

(5)开考比例为3︰1。报名结束后,达不到开考比例的岗位,按规定的办法、程序,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此后仍无法开考的,相应核减该岗位招聘计划,直至取消该岗位。有关情况,及时在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公布。报考被取消岗位并通过该岗位资格审查且缴费成功的人员,可于1月22日09:00-16:00重新登录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岗位。

(6)学历要求为“研究生”的岗位或《岗位简介表》中招聘条件列有各报考对象均须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不含部分人员放宽学历、年龄等报考条件所依据的专业技术资格)的岗位,最终报名成功人数为该岗位招聘计划3倍及以下的,考试直接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

(7)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先在网上缴费,于2018年1月22日-23日凭相关单位出具的证明到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606室(扬州市维扬路268号),经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确认后按规程办理减免报名费用手续。

(8)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报考人员,须及时缴纳报名费用,逾期未缴费视作报名无效。

3、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考人员应在2018年1月25日-26日自行登录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4、资格初审

考生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报考资格初审工作,由招聘单位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报名期间,招聘单位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咨询电话,并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专人值班,回答报考人员关于考生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报考资格的咨询,确保报考咨询电话畅通。资格初审期间,各审核部门(单位)根据招聘简章规定的报考资格要求和岗位所需条件,依据网上报考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资格审查,并在报考人员提交报名信息后48小时内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说明理由;对填报材料不全或需报考人员补充说明的事项,应注明缺失或需说明的内容,并退回报考人员补充。

对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人员,各审核部门(单位)应下载留存报考者的报名信息,以供面试前资格复审时使用。

各审核部门(单位)应高度重视报考资格审查工作,资格审查应客观、公正、及时,对所有报考人员一视同仁。

(二)笔试

笔试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笔试主要考核专业知识。

笔试科目详见《岗位简介表》。

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

笔试时间:

2018年1月27日上午

考生应按照笔试准考证上确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及有关要求参加笔试。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身份证必须与报名时所使用的身份证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相一致,否则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笔试采用百分制计分。

(三)面试人选确定和报考资格复审

1、面试人选确定

对于组织笔试的岗位,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各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对合格分数线及以上人员,按各招聘岗位计划数3倍的比例(不足该比例的以实际人数为准),以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含同分并列者)。

根据“报名注意事项”中第(6)条规定,考试直接采用面试方式进行的岗位,最终报名成功人员即为参加面试的人选。

各岗位之间不进行调剂。

2、报考资格复审

面试前,对面试人选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生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报考资格复审工作由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

资格复审时,报名者应提供招聘简章及岗位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其中,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指已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大学生)等;其他报名者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等。报考条件中有其他具体要求的(如学位证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技术资格,从业、执业资格,工作或相应专业工作经历等),还须提供对应资质材料。上述材料均要出示原件并提供复印件。

岗位要求具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报考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1)获得大学英语四级(CET4)及以上合格证书或CET4测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2)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PETS3)及以上合格证书;(3)雅思(IELTS)考试6分及以上;(4)托福(TOEFL)考试80分(老托福550分)及以上;(5)取得大学英语六级(CET6)合格证书或CET6测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6)取得英语专业四级或专业八级合格证书。岗位要求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以报考:(1)获得大学英语六级(CET6)及以上合格证书或CET6测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2)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级(PETS4)及以上合格证书;(3)雅思(IELTS)考试6.5分及以上;(4)托福(TOEFL)考试90分(老托福580分)及以上;(5)取得英语专业四级或专业八级合格证书。本科及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的人员,应聘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要求的岗位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或成绩通知单。

本科及以上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应聘有计算机等级要求的岗位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等级证书。

在职人员报名前应征得所在单位同意,2018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报名前应征得定向单位、委培单位同意,前述同意报考的证明需及时提供,最迟必须在领取体检通知书时提供,其中事业单位试用期人员最迟必须在报考资格复审时提交。如在上述规定的“最迟”时限内,仍不能提交的,视为该考生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因复审不合格等出现缺额时,在报考同岗位的笔试合格人员中,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人选(含同分并列者)直至面试名单公布。

(四)面试

面试主要考核考生专业能力。

面试主要采取专业技能、素质等考核的方式进行。

面试采用百分制计分,设60分为合格分数线,面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体检环节,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体检

符合上述“(四)面试”有关最低合格标准的人员,按其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的比例,采用百分制计算合成总成绩。其中,仅采用面试方式考核的,面试成绩即为考试总成绩。

根据入围考生考试总成绩,按用人单位招聘岗位计划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如其中同一岗位考生考试总成绩相同,以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如笔试成绩仍相同或仅采用面试方式考核的,则另行增加笔试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员。

体检工作由扬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组织,按有关规定实施。体检标准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等规定执行。

(六)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的考察工作由招聘单位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参照公务员招录有关考察(政审)规定组织实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筹负责。

因体检或考察不合格等出现计划缺额时,均按该岗位入围考生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七)公示

考察合格者,各招聘岗位拟聘用人员名单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有关网站公示,期限为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和考生监督。

(八)聘用

公示期满,符合聘用条件的,按规定权限、程序备案后,办理有关聘用手续。在聘用资格备案前,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毕业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018年毕业的留学人员须提供学位证书、教育部门学历认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获准被聘用的人员如与有关单位签有劳动合同(聘用协议等)或存有其他人事劳动等关系,在正式聘用前,由本人按有关规定自行负责处理。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不符合聘用条件的,不予聘用。聘用资格备案后放弃聘用资格的不再递补。

聘用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有关规定执行。

四、聘后管理及待遇

聘用人员实行6个月试用期制度(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予以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者,取消正式聘用资格,自谋职业。聘用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纪律监督。招聘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工作纪律。坚持招聘政策、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考试成绩、聘用结果面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招聘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为方便群众和社会监督,杜绝不正之风,特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市纪委(监察局):0514-87866966,扬州市纪委第十三派驻纪检组:0514-87959776、87959817。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0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到中部省份,河南省被纳入计划实施范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按照中央四部门要求,实施好国家计划;同时,由省财政列出专项经费,启动实施地方计划,中央和地方计划各设岗5000名。国家计划安排在31个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方计划主要安排在省级贫困县、深山区县,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教师总体缺编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而工作积极性比较高的县(市)。

一、明确招聘对象,严把入口关。“特岗计划”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同时招聘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者,必须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特岗教师主要安排在县城以下的农村乡镇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小学。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相对集中,成组配置。

二、严格程序,扎实做好招聘工作。特岗教师招聘按照“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考试考核、公开公示、确定人选、岗前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协议、派遣上岗”的程序,择优录用。省教育厅等按照“统一试卷命题、统一试卷印制、统一笔试时间、统一调配巡视人员”的原则,组织笔试工作。在笔试过程中,从命题、试卷的印制、保管、传送、分发,到判卷、合分等各个环节,都严格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同时严肃考风,对于整个招聘工作各个环节,由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检查,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三、强化责任,做好特岗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加强对设岗县(市)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聘任期间,特岗教师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国家计划和地方计划特岗教师执行同一工资标准,其津补贴由各县(市)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总体上,特岗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设岗县(市)财政落实配套资金,做好特岗教师津补贴发放、住房安排、交通医疗等相关生活待遇保障等工作,确保特岗教师享受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四、落实政策,确保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工作落实。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原则上不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各设岗县(市)将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为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教师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待岗人员;EAP;职业辅导

为了适应严峻的市场竞争,提升综合实力,盘活人力资源,不少企业实行了严格的人员考核约束制度,以使员工形成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待岗”制度,是一些企业加强人员考核的一种方式。所谓“待岗”,是企业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和考核末位淘汰制度中,对竞聘岗位失败或绩效考核处于末位的人员实行的一种暂时“退出”机制,即这些人员从原工作岗位中退出,一段时期内无岗位、无需承担岗位职责,同时无相应岗位薪酬,仅保留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机制。待岗人员需要参加单位组织的岗位培训,培训后经考试、考查合格,方能在企业内的空缺岗位中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获得再次上岗的机会。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岗位的,则实行“劝退”制度,要求其离职。

对于企业的待岗人员,企业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清退”人员以减少人力成本,而是为了更好地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使待岗人员从低生产力状态转变为可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因而,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和上岗非常必要。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培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关怀员工,促进员工和企业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对这部分人员实行员工援助计划,以EAP的视角对待岗人员开展职业辅导,才能有效地激活待岗人员的生产力。

一、EAP视域下的职业辅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员工压力也在加大,员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逐渐增多。为缓解员工压力,不少企业向员工推出了EAP服务。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即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如企业、政府部门、军队等)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它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此来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的管理和形象,从而建立良好的组织人文环境。EAP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EAP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家庭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咨询、成瘾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根据服务的具体内容,EAP可以分为职业戒酒计划(OAP)、职业健康促进计划(OHPP)和员工提升计划(EEP)等类型。

其中员工提升计划(EEP),可视为基于EAP的员工职业辅导计划,是EAP的理念和职业辅导技术的结合。EAP 的目标与功能为职业生涯管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内容,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侧重于为员工提供帮扶,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EEP是指针对员工个人成长问题而制定的一套帮助计划,从员工个体认知分析着手,结合组织环境,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帮助员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提升职业适应能力,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提升员工的“软实力”和内在长效机制。员工提升计划还强调对员工的压力进行管理,培养员工全面健康的生活形态,解决员工当前和今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企业“待岗”人员职业辅导的必要性

企业实行考核末位和竞聘上岗失败员工的待岗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现阶段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不适应岗位职责要求的员工实行强制性的停产再培训,促使员工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自觉提高工作主动性,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激活这部分人员的生产力。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实行的待岗人员培训,多是对员工的一般职业能力,如电脑操作、产品业务知识或公文写作能力进行培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在分析不同待岗人员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任职要求、空缺岗位信息等,以及企业的不同岗位职业发展路径等,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更没有对待岗人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进行辅导,因而往往收效甚微,无法达到促进待岗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使此项制度流于形式。从EAP员工援助计划的视角,运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方法和理念,为待岗员工提供全面的帮扶,从压力管理、职业能力方面,对待岗人员进行职业辅导,才能真正盘活这部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构建EAP视域下的员工职业辅导体系

在对考核末位或竞聘失败而在企业退出机制中沦为待岗人员的员工进行职业辅导时,不能简单地对他们进行职业能力培训,而应对待岗人员进行EAP视域下的职业辅导,从心理辅导、职业性向分析、环境认知、职业能力培训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待岗员工职业辅导体系。

1.心理辅导

在企业中考核处于末位或岗位竞聘失败而退出原岗位的待岗人员,遭遇这一负性事件会自尊受挫,有些人还会因此对单位的安排感到愤怒、怨恨。待岗带来的前途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无奈和无助。待岗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使一些经济负担较重的人员感到生存的压力。以上这些问题,均容易使待岗人员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出现心理危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如不及时予以疏导,将会为待岗人员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隐患。因而,企业适时启动EAP,对待岗人员实施人文关怀的积极帮扶,关注待岗人员的情绪和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对待岗人员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可与一些实力较强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和网络咨询平台,还可为待岗员工提供免费的面对面心理咨询服务,并可召集待岗员工进行情绪压力讲座及团体辅导。通过个体和团体的心理辅导,及时传达企业对待岗人员不离不弃的信念和关爱,纠正待岗人员的认知偏差,让待岗人员学习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这对减少待岗人员的负性情绪和压力,及时传递正能量,避免他们心理障碍和偏常行为的发生,化解企业与员工的矛盾,促进企业的和谐,以及后续对待岗人员顺利进行岗位再培训,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职业性向分析

对待岗人员进行职业辅导的前提,是对每位待岗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要了解他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原因,是动力方面的原因,如态度、认知、情绪、兴趣、价值观等,还是能力方面的原因,即员工做不好岗位工作是不愿做,还是不能做的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如果是对工作缺乏兴趣、认为工作没前途,或因待遇、晋升及人际关系问题对工作产生厌倦、不满、失望等情绪,则应以心理辅导为主,让员工转变态度,纠正认知和行为偏差,澄清问题,宣泄情绪,从而激发正能量,正面、积极地对待工作。对能力不足的,则要分析员工工作能力与岗位工作要求、标准在哪些方面无法匹配,有的放矢地对弱项进行培训。其次,要全面分析员工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通过访谈、职业心理问卷调查、人员素质测评等方式,考查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特质等,使企业对待岗人员及待岗人员对自身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在企业范围内确立具有现实意义的明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据此进行生涯机会评估、生涯路线选择。再次,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岗人员进行分析。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能以待岗人员目前的状态去否认他们经过培训可获得长足进步,并可胜任原岗位工作,甚至有可能胜任更高难度工作的可能性;二是对待岗人员的职业辅导不能仅着眼于为其解决待岗后的再次上岗问题,而要从长远发展的眼光为待岗人员制定、调整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规划。

3.工作环境认知

工作环境认知是基于EAP员工援助的人文关怀视角,全力帮助待岗人员在个体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所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以便全方位地掌握职位信息。它有利于结合员工的个性倾向和能力专长,以“人职匹配”为原则,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选择更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尽快摆脱待岗状态,重回工作岗位。环境认知主要了解与员工职业生涯相关的工作环境机会和威胁。企业可以举办待岗人员讲座,让待岗人员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可以提供动态更新的企业空缺岗位信息,让待岗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岗位供给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岗位资料,让待岗人员掌握各种岗位的特点、性质、能力要求和任职条件;也可尝试组织待岗人员与企业各部门的双向选择聘用会,让待岗人员尽快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倾向和能力特点的工作岗位。

4.职业能力培训

在对待岗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个体职业性向分析和企业工作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待岗人员的情况、特点、职业能力水平,以及企业发展和岗位职责的需要,还有待岗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待岗人员职业能力培训。

培训时应遵循针对性、可行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原则。针对性,是指培训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针对待岗人员的特点组织培训内容和采取培训方式。可行性,是指培训内容不能超出待岗人员现有知识能力的接受水平,培训的难度应控制在待岗人员经过努力可以掌握的程度上。实践性,是指应考虑成人的特点,在培训方式上多采用案例教学、工作现场实训和师带徒的方式,少用单纯的职业知识课堂讲授方式。可以适当引入教练技术,不要直接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方向性和策略性的提问和对话,启发思维,引导受训者发现自己的局限和盲点,发掘自我潜能,探求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从而提升表现。

此外,针对部分待岗人员动力不足的情况,还可运用EAP 进行员工成就动机的训练。从优化、训练员工良好的个性品质诸如自信心、独立性、自我实现需要等着手,引导员工提升内在意愿,制定自我规划,改变自我态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充分利用企业待岗人员的人力资源,只进行一般职业能力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引入EAP员工援助计划,在EAP视域下进行职业辅导,建立心理辅导、个体分析、工作环境分析、职业能力培训四位一体的职业辅导体系,有助于促进待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能力,促使待岗人员在企业内顺利再就业,有效激活待岗人员的生产力,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企业和谐发展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张宏如,赵永乐.EAP视阈下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J].中国人才,2009,(12).

[2] 陆坤,向刚.企业持续创新内部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宋海文.国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机制研究[J].经济生活,2012(7).

[4] 王东霞.基于优势管理和教练技术的员工辅导体系[J].财经界,2012.

[5] 马艳丽.构建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平台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

[6] 赵喜霞,林巧.儒家人本哲学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7] 时勘,王欣丽,徐敏.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的发展思考[J].新资本,2006(3).

[8] 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 EAP 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