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陇国公

陇国公

陇国公范文第1篇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地处西秦岭与岷山余脉交汇地带,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富集,气候特征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构成了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后发优势十分明显。辩证地看,正是这种地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相应地构成了交通建设的艰苦性、长期性。凡是来陇南的人,无不为陇南的资源感到惊讶羡慕,又无不为陇南的交通感到惋惜,“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一流传千古的诗句,就是对陇南境内交通状况最真实的写照。

在交通建设上,陇南既面临着国家大投入、大建设的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广大人民群众改变交通落后现实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党和政府的强烈期盼。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陇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动员千家万户,凝聚各方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掀起公路交通大建设的高潮,“立下愚公志,万民修公路,年年大建设,五年大变样”,下大决心,下死决心,为构建和谐陇南修建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全力建设对外开放、四通八达的陇南交通大网络,利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彻底改变陇南落后的交通条件。

陇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气候特征,决定了陇南的公路交通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既不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也不能盲目模仿、照抄照搬,必须在更高的坐标上科学定位,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陇南特点、体现陇南特色的交通发展之路。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交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项目带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全力,重点突破,改变交通区位劣势,努力建设陇南富民之路。

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公路交通大建设分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全力支持和配合高速公路和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主要国道干线公路实现高速化。二是以打通市内省道、县乡道和连接外省、外地的断头路为重点,建设“六纵六横”12条主骨架公路,连通国道、省道和县乡道56条,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三是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全力以赴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陇南有山有水有林,资源丰富,气候温润,在交通大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做到四个结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公路交通的多元功能,使其成为安全的运输通道、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人居环境、发达的经济走廊,通过公路交通建设进一步整合、提升、放大资源优势。

一是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牢固树立生态和谐的理念,以建设生态陇南为目标,以公路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抓好公路绿化美化,从单纯种树、护路,向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多功能综合方向发展。立足陇南的气候特点,坚持把道路绿化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与农民群众的收益结合起来,栽植特色树种、经济树种,达到既绿化美化公路,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着眼于建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线,县乡公路为支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的公路绿化网络,做到分隔带、边坡绿化和路基外两侧绿化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使公路沿线树木连线,林带成网,绿化成片,形成一条条清洁、绿色、美丽的风景线,建成有陇南特色、环境优美的公路绿色通道,彰显陇上江南的山水风光,展现陇南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是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坚持以改善交通条件为契机,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把公路站场建设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城镇规模扩大,努力建设新的工业镇、商业镇和旅游镇,加快建成一批工业生产小区、物流基地和旅游服务区,不断增强城镇的集聚和带动功能。各县区抓住交通建设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机遇,把产业发展布局与城镇化布局结合起来,合理引导产业向城镇聚集,向交通沿线布局,不断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度。

三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陇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交通不畅直接影响了旅游产业开发。交通部门坚持把公路建设规划与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景点的布局和开发相衔接。对品位高、特色突出,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广阔的旅游景区景点,优先安排交通建设项目,快速进行开发。把交通建设与旅游设施建设,景点景区开发与景区之间的通道建设,城市主干道、河道两岸的硬化绿化亮化与改善旅游景区的整体面貌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改善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促进旅游大发展。

陇国公范文第2篇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独具匠心,集雄强豪放的北国魂魄和妩媚婉约的南国情愫于一体,雕塑出了层峦叠嶂、风景秀丽的小陇山。林区内,举凡一山一沟,一崖一溪,一草一木,或高昂挺拔,俊逸超群;或韵味生动,气象万千;或缠绵悱恻,如诗如歌,都昭示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独特魅力。这片荟萃着日月精华的旷野山林,五里不同天,四季不同景,是一部读之令人酣畅淋漓、回肠荡气的大散文,是一曲慷慨激昂、气贯长虹的交响乐,是一幅变幻莫测、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奇草异木,青山绿水,也编织成各种野生动物的欢乐园,百鸟鸣啭,百兽啸林。如果说纳绿吐翠的花草树木是小陇山的锦绣外表,那么,活波可爱的鸟兽虫鱼则是小陇山的精灵,于是,小陇山就这样以其卓越的精神风采造就了一方如诗如画的绿色王国。

小陇山也是一片荟萃着历史文化的土地。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这里就回荡起了先民古朴的长歌浩叹,此后一直与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保持着同样跳动的脉搏。世传距今4700年,黄帝轩辕氏诞生于境内石岭河之三皇沟(又名轩辕谷)。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在伯阳设坛讲《道德经》,收天水人尹喜为弟子。交龙寺和其后(394~416)开始建造,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增建的麦积山石窟等寺观使山清水秀的小陇山陶冶在深妙崇高的梵呗佛唱中。小陇山的险峻神秘,也一度使这里成为战争的舞台,军事家诸葛亮在月亮峡开凿了栈道,抗金名将吴d吴U在此建造了屯兵要塞。明末清初,明皇室肃王为避难修道隐居山中。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石达开中旗余部转战小陇山,有的流落下来,坟墓至今犹在。

小陇山是一座蕴藏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天然绿色宝库,解放前,民国政府就开始进行考查、保护。1962年,国家成立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建局40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木制品加工、森林旅游、花卉苗木繁育为主的林业产业框架。1998年,国家为了更加科学地保护与开发小陇山,实行了“天保工程”。现在,小陇山不仅是甘肃东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而且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商品林基地,也是现代人们回归自然、陶冶性情、休闲娱乐的天然绿色公园!

相关链接

小陇山林区概况

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东南部,总面积124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945.9万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86万亩,灌木林地106.3万亩,宜林地149.7万亩,疏林地28.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7.8万亩。森林覆盖率55.7%,活立木总蓄积2 771万立方米。196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直属林业部管理,后经几次管理体制变更,现归属甘肃省管理。全局下设21个国有林场,15个经营服务单位,现有在职职工6 112人。

陇国公范文第3篇

一 、陇川县蔬菜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蔬菜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毒重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陇川县新兴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2011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25775亩,其中连片专业种植面积1800亩(其中章凤镇400亩,景罕镇200亩,陇把镇200亩,城子镇200亩,王子树乡200亩,户撒乡200亩,清平乡200亩,护国乡100亩勐约乡100亩)。按全县平均亩产量1.2吨计算, 2011年全县蔬菜产量30930吨,实现产值61860万元。与前几年相比,陇川县蔬菜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 、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分散、盲目性大,单产低

由于受农户生产生活困难,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陇川县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较少,大棚蔬菜规模较小,全县仅有大棚蔬菜面积500亩左右,部分农户只是搭建简易大棚进行蔬菜种植,没有把蔬菜当作一个产业去经营,致使蔬菜产量较低。

2.栽培方式简单,产品上市时间集中

陇川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量充沛,年极端最高气温35.7℃,历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冬季气温较低,年极端最低气温-2.9℃,加之近几年以来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现有栽培方式不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多数蔬菜品种不能错开生产,致使蔬菜上市时间比较集中,不能延续销售,因此价格波动比较大,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

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

菜农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势单力薄的菜农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最终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陇川县缺乏蔬菜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致使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和水平远远落后。

4.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作用相对较弱

目前陇川县虽然有7个蔬菜专业化组织,但是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在种子的选配、技术的培训、管理服务与统一销售方面,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菜农盲目生产,销售不畅,菜农的经济效益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5.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有效监控蔬菜产品质量

我县种植蔬菜的方式主要是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由于少数菜农文化素质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使用农药、肥料等不当的行为,因此蔬菜产品的质量还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我县地处边疆,财政困难,陇川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健全,不能有效监控蔬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6.缺乏冷链设施、储运瓶颈效应突显

缺乏储存蔬菜的冷库、恒温库和运用冷藏设施运输蔬菜的车辆。目前,随着蔬菜保鲜要求的提高,蔬菜的储运和运输对温度都有特殊要求,因储运不当而造成蔬菜损耗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蔬菜产品供应时间,致使蔬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从而影响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 、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前景

1.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打绿色品牌创造了条件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陇川县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无霜期292天。同时,我县工业生产滞后,环境污染小,现代农业起步晚,受化肥、农药及工业的污染程度轻,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现有耕地50余万亩,其中:灌溉水田23.8万亩,望天田3万亩,水浇地0.3万亩,旱地24.3万亩。坡度在18°以下的宜农旱地有12万亩,土壤类型以红壤、红黄壤、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因此能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3.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陇川县蔬菜产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县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省、州、县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蔬菜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一是通过争取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陇川县蔬菜大棚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二是种植区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走上了发展无公害蔬菜之路;三是随着陇川县蔬菜合作社经济实力、运作能力的增强,陇川县蔬菜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4.国内外市场的拉动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进入21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按照此增长幅度计算,全世界年均增加蔬菜消费4000多万吨,到2015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2.8亿吨。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国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蔬菜消费在不断攀升,国内市场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新增6000多万人,按每天人均消费1公斤蔬菜计算,将增加蔬菜消费2190万吨。二是消费呈现多元化格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国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入营养健康型,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同时,高收入家庭对安全、营养、保健蔬菜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因此,蔬菜产业发展在国内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前景看好。

四、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针对陇川县蔬菜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到陇川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从陇川的实际出发,以德宏州加快“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大新品种引进示范力度,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健全完善蔬菜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新格局,走出一条适合陇川县情的蔬菜产业化发展路子。

五、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为确保陇川县蔬菜产业顺利发展,成立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办公室负责研究和制定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领导小组职责是:一是督促落实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外蔬菜生产及市场动态,为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规模,有规模使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产业化,因此,蔬菜产业开发的首要之举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扩大规模发展蔬菜种植。一是要集中在章凤、景罕、城子、陇把、户撒、王子树等乡镇建设蔬菜基地0.5万亩左右,实现规模上的最大化;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蔬菜种植,不搞一刀切,逐步形成坝区主要以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为主和山区主要以叶菜类、根菜类、块茎类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布局,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三是要结合实际,采取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粮(蔗)菜间作、粮(蔗)菜套种等形式多样的种植模式,提高蔬菜种植规模。

3.增加对蔬菜产业开发的科技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

一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推行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活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服务送进千家万户;二是要狠抓菜农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三是在蔬菜主产区加强蔬菜科技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四是依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解决蔬菜产业开发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4.大力发展蔬菜专业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市场,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一是要把蔬菜产业初具规模的章凤村、户弄村、景罕村、城子村、保平村、王子树等村率先建成蔬菜专业村;二是在蔬菜主产区重点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的服务职能;三是依托陇把、景罕、城子、户撒等乡镇集贸市场,发展农村蔬菜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不断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拓宽销售市场。

5.引进、兴办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只有通过企业,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进或兴办一户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一个产业,就能致富一方百姓。因此,千方百计地引进或通过招商引资、筹措资金,兴办1~2个蔬菜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蔬菜,让农民种植放心、收入稳定。

6.推进科技创新,促进蔬菜快速发展

一是要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二是要重视农业科技的开发研究,重奖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三是从政策、体质和利益上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从事科技承包或领办科技实体,促使技术人才向产业开发流动,以此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7.加快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产品的形象和质量。打造品牌对于陇川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需要,因此,我们加快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要搞好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产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二是要抓好蔬菜商标注册,让产品有名有姓,在市场上受到法律的保护,受到消费者的信赖;三是搞好蔬菜产品质量监测,从蔬菜源头到产品产出严格按照国家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监测,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保健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在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重点扶持章凤千亩设施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9.建立生产、流通风险基金制度

每年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做蔬菜生产和市场流通调节风险基金,在生产受到严重灾害影响和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启用风险基金,对重点环节给予补助,正常年景未启用风险基金接转下年度积累。

10.切实加大市场蔬菜储备能力

按照“多条腿”走路的原则,在扩大自产蔬菜规模,加大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合蔬菜储备机制,扩大市场蔬菜储备的规模和能力,关键时段将储备蔬菜投放市场,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人民生活对蔬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陇川县2006年~2011年蔬菜产业发展总结.

[2]陇川县2011年农情统计.

陇国公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陇剧

市场观众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了[2010]2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党的十也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甘肃立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措施要求具体,体现了中央有关文化建设的精神,涵盖了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13年2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闻会,甘肃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充分肯定了研究陇剧市场化推广的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陇剧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陇人光荣的使命,但是从现实的状况来看,陇剧艺术演出市场波澜不兴,陇剧的演剧活动与广大观众基本上处于一种疏离关系,演出市场不断被其他艺术类别切割和蚕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各种大众文化、流行艺术样式的新兴;人们审美方式的转变以及古典传统型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先天局限性;专业剧团体制改革长期以来的裹足不前,从艺人员更替渠道不畅以及编导力量的薄弱等。

每一个戏曲剧种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为有一个成功的市场,即有针对性且正确的目标市场。戏曲艺术是在市场中并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可以离开活生生的艺术市场而延续其艺术生命力。只有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大前提下,戏剧才可能有发展的动力和空间。市场的中介作用是沟通陇剧生产和观众的纽带,是形成陇剧作品观演过程良性循环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倘若市场这一环节断裂或缺失,它的存活与发展便面临着现实的威胁。

要推动陇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观众培养方面进行思考。作为直接面对观众的戏剧而言,把握市场,就是要把握观众,因为戏剧的观众接受效应更为直接。可以说,“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戏剧”。以古鉴今,我们可以认识到,如何满足以及用何种方式满足陇剧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牢牢地把握住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陇剧成功的关键。当前陇剧表演市场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了解观众市场、把握观众市场,在抓住当前观众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未来的远景观众市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考虑。

1.在陇剧演出市场观众群青黄不接的危机中,通过有意识的艺术教育、艺术培养来构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是培养陇剧远景观众市场的重要举措。

可以将陇剧普及教育计划纳入小学音乐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细分陇剧演出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演出,如近年来城市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其中年轻人表现得非常活跃,因此都市新戏迷和潜在的青年文化市场应成为陇剧关注的重点目标,他们应成为受到启蒙的核心群体;此外,商务市场可以作为第二层级开发目标,以占领高端受众群体。

2.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陇剧的覆盖面。可以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现代化平台,有效突破传统陇剧受众为特定区域和人群的限制,使陇剧进入到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可加大在核心电视台重要时段的介绍、推广、宣传力度。甘肃电视台可以考虑推出陇剧专题节目,为陇剧的传播提供更广泛的途径。这个方法在很多地方电视台已经卓有成效,如中央台的《九州戏苑》、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等。也可以考虑通过创办陇剧专题网等方式构筑起更具艺术特色的网络陇剧世界,使陇剧在网络世界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广大陇剧爱好者打开一扇深刻认识和理解陇剧的方便之门。

3.将陇剧普及工作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正日益成为城镇居民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指出,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将陇剧的普及工作深入到社区,可从社区活动的特点出发,普及活动应以自娱自乐的形式为主,激发群众的积极参与性。陇剧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之一,在普及陇剧的同时也更加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陇国公范文第5篇

[摘要]根据烟草产业在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依然能够为当地农民增收,为政府创税的实际情况,结合陇川自然资源适合发展烟草产业的实际,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陇川烟草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烟草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陇川

烟草(Nicotianatabacum),原产地不在中国,属外来物种,最初在广东福建两省有少量的种植,但抽的人并不多。如今,烟草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纵观规模化发展烟草的地区,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无一不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云南陇川国土面积193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8.6万亩,总人口18.16万人。农业以水稻、甘蔗、玉米、冬马铃薯、油菜等为主导产业,2011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72亿元和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7元。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投入少、见效快,又适应当地劳动力素质的烟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烟草是喜光作物,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必需条件,云南省烟草种植区的划分为6个烟区,陇川属于滇南山地盆地晒烟烤烟区。陇川县坝区旱地土壤属于赤红壤,有机质2.52%,全氮0.13%、Ph(2)0、0.06%、K,0 1.97%,pH值5.3~6.5。坝区海拔940m,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太阳总辐射590.34Kj/em2,年日照时数2 334h,年平均气温18.9℃,年积温6777℃,最热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1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2.9℃,最热月平均气温23.4℃,年平均日较差13.2℃,年平均降雨量1592.7mm(冬春季16%、夏季64%、秋季20%),历年平均降雨日165d,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风速为1.5m/s,霜期短,年无霜期长达300d。冬春季少雨(降雨量约280ram),光照充足,特别适合发展冬季烟草。笔者参考陇川烟草发展历史并结合参与烟草技术推广工作实际,建议如下:

一、陇川县近年来发展烟草的情况

从1988~1998年的十年间,陇川主要是发展冬春烤烟,种植品种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为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陇川坝,种植面积一度达到到31200亩,平均单产80千克,亩产值1200元,全县烤烟生产总值达3744万元。1998年由于国家对烟草市场实行双控加之陇川种植烟草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而不在继续种植。

从200 4年保山香料烟公司与陇川县农业局共同在章凤镇试种5亩红土晒烟开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地方政府加大了烟草开发步伐,2005年、2006年、2007年先后三年多次在不同乡镇试验示范种植,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后,2008年保山香料烟公司正式把,陇川县列为红土晒烟种植基地,陇川烟草再次步入产业发展轨道。

至2011年,陇川种植香料烟1.14万亩,红土晒烟1.37万亩,烤烟0.057亩,收购烟叶2477.57吨,半年时间,实现烟叶产值3779.38万元,实现税收839.43万元。2012年州政府下达陇川县目标任务是种植烟叶面积3.6万亩。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烟田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例如:2011年陇川县种植的烟草,生长中后期遭遇到连续阴雨、低温、冰雹、霜冻等4次大的灾害累计受灾面积达41574.8亩,/次,因灾损失产量3536万担(1769.2吨),每亩损失产量70.2千克。因灾造成经济损失2563.79万元,每亩经济损失1018.6元之多。

2.预防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陇川目前还没建立现代化的灾害预测预警设施,导致多次多年份遭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极大地制约与我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我县烟草产业是一个新的产业,虽然各阶段都召开了多次的宣传动员会、技术培训会、并做了示范,但农民接受能力弱,部分农户对其栽培和中耕管理技术掌握不全面,管理和操作不当,部分田块出现了烟叶长势差、过早脱肥等问题;在香料烟进入采收、调制阶段,由于采收不及时,造成过熟烟叶过多,加之部分烟田没有做到应收尽收,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育苗场地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陇川还没建立起一套标准育苗管理体系及标准的育苗场地,还依然处在用一年苗床地又换一个地方,明年又从新落实一个地方,这给每年用苗供给带来变数。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极大制约产业发展。

5.种植面积散、分布广、涉及范围大,技术指导难度大

陇川烟草生产种植区域目前还处在“遍地开花”阶段,虽每年都在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量连片种植,但我县乡村组各级的田块交错分布,使的每年烟草种植面积依然散、分布广,涉及范围大,给技术指导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三、发展陇川烟草产业的积极措施

1.做好产业规划

(1)发展目标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烟草产业发展到10万亩以上,使之成为每年政财增税达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使之成为陇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

(2)合理布局

主要规划布局于陇川坝、户撒坝的6个乡镇为发展重点区域,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2.加强领导

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政府、人大、政协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种烟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烟草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保了政令畅通,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

(1)税收政策

每年烟叶生产实现的烟叶税,州、县按照3:7的比例分配。留于县财政的烟叶税,40%留于县财政,40%返还种烟乡(镇),20%返还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2)政府扶持政策

继续执行并完善州、县财政对种植香料烟的农户实行直补政策、烤房建设补贴、烤烟烘烤燃料补助等各项扶持政策。

(3)整合各方建设力量

充分整合财政、发改、农业、水利、国土、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涉农项目,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支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全县烟草产业的发展。

4.企业扶持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每年烟叶收购价格;种子由烟草企业免费供给;对上年无物资欠款的烟叶种植户,继续由德宏香料烟公司实行烟喟化肥、农药、农膜垫支赊销,待烟叶收购时一次收回。每种植300~400亩香料烟配备一名技术人员,报酬由香料烟公司负责;对购买穿烟机、切丝机的种烟农户,由德宏香料烟公司按购机发票金额的70%进行补贴;实行大户补助;德宏香料烟公司对种植香料烟的农户每亩给予30元的育苗补助;对种植红土晒烟的农户每亩给予20元的育苗补助。烤烟育苗统一实行集中育苗、商品化供苗,每亩苗给予60元的育苗补助。烤房建设补助按照省局公司给予的烤房计刚每新建1座卧式密集烤房补助2.6万元(其中:国家局1.6万元、省内烟草行业1万元),用于购买烤房设备和烤房地上部分的建设。专业化报务补助:每种植1亩烤烟给予种植户适时封顶化学抑芽剂补助20元。优化烤烟烟叶等级结构补助。对完成县、乡、村烟叶生产任务指标的给予奖励。

5.加强晾晒烟生产专项风险基金的提取及使用

(1)自然灾害防范风险基金

每亩提取20元的自然灾害风险金(德宏香料烟公司承担10元,州级财政承担10元),用于烟叶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后对烟农的补助(主要用于干旱、霜冻、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补助),该资金设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2)物资风险金

为防止由于烟农管理不善、烟叶欠收造成企业垫支物资款不能全额收回,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每千克复合肥收取0.1元的物资风险金,主要用于归还企业物资垫支款,该资金设专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6.完善技术指导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全面落实各项增产技术

保山香料烟公司在陇川成立烟叶收购站,每个村配备两名以上技术人员,县农业局成立了烟草小组,每年抽调县、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到各村寨,负责全县烟草种植农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宣传公司质量要求,严把采收烟叶的质量关。加大对烟农在调制方面的培训,做到科学调制,力争调制出优质烟叶。

相关期刊更多

旅游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

建材发展导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

广州师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