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邪恶漫画里番

邪恶漫画里番

邪恶漫画里番

邪恶漫画里番范文第1篇

动漫,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儿童的手里的玩偶变到成年人怀里的抱枕,是因为我们太累了?还是因为网络虚拟世界的跨界扩充?之前人们往往习惯性地认为,动漫应该是女性的口香糖,殊不知,现在它已经成了男人的情绪调节品。似乎成人之后的世界已经被肮脏混淆了,男人需要的仅仅是性、暴力和金钱吗?其实男人也需要关怀,也是情绪动物,而动漫,可以达成男人更多更细致的心理欲求。动漫开始变成了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用品,在许多漫画里我们可以与极为优秀的人共享他们的智能、欢乐和人生哲学,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把加菲猫的哲学视为自己人生的行为标准了。翻开一页页动漫,我们看到的是男人内心的阵阵潮汐,而不是涟漪。

满足英雄梦。很多动漫故事不外是正义和邪恶,强大的恶势力与英勇的小武士之间的斗争故事,虽然正义受到了威胁,但邪不胜正,正义最后得到了伸张。作为男主人公,一般是正义的(或者他自以为是正义的,或者他一直在追寻正义……以次类推),第二他一定具有无穷的潜力。要知道不太可能出现一个人一出场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功夫是慢慢练出来的,甚至歪打正着。无论男主角在平时是一贯的满脸正气,满口正义也好,还是一味地装扮小丑也好,有一点是肯定的,到了最后的最后,必定是由此人来力挽狂澜。

零压力的渴望,孩子气的一面。命苦的男人,从心灵开始突围,甚至躲在漫画里拒绝长大。男人在社会上都累坏了,一天到晚虚伪地鞠躬哈腰,劳作、应酬,于是,业余看动漫能使他们回到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童年时光,缅怀自己的学校生活、美好初恋甚至更小时候的奶嘴。很多“幼稚化”的书籍还满足了成年人的“怀旧”心理。动画片里的童言童语,像是某种催眠的音响,直接滋润男人干涸的心。

大隐与逃避。动漫是可以逃避的精神家园,男人都有种奇怪的的隐居情结,而动漫可以满足他们实现“大隐”在都市丛林里的愿望。在这样一个残酷而现实的社会里,幻想是一种精神隐居。动漫把幻想变成竹林、或者大豆……如果连这样的幻想都没有,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男人的完美主义倾向,注定需要这些幻想的支持。

失败的创可贴。男人喜欢胜利的感觉,哪怕做的是白日梦。而追随动漫世界里主角的宿命――失败、失败、还是失败……这种失败的折磨,可以大大化解生活里的挫败感,如同大哭一场之后,反而轻松了许多一样。对成功的渴望,可以让男人威风凛凛,也可以让男人噤若寒蝉。如果阿Q还在世的话,他老人家一定是个铁杆动漫fans,因为他最懂精神胜利法,他不会放过动漫这块加有鸦片壳的卤肉的。

暴力倾向。男人喜欢用拳头说话,连那么文气的周杰伦也喜欢挥舞着双节棍作秀一番。说得严苛一点,每个男人的内心都住有一个嗜血的魔鬼,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它们是沉睡的,没有危险的。但是,对暴力的潜意识向往,从未断过。动漫世界里,你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吃人的怪物吸血的魔鬼以及无恶不作的天外骇客,场面血腥,但是刺激,也许有些反胃,但是也热脉喷张。

寻找理想女性的“乐园梦”。动漫世界确实是男人的梦中完美情人。动漫里的女孩子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神秘包裹,里面装有一个大锤,各种服装,一套盔甲等等,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当然,更迷人的是她们的完美人格以及符合男人选择异性的种种品位。在动漫中,女主角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就是“美貌”,还有“善良”。其实,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一个女神,只不过不是太太,此物只在天上,有幸的是,她们现在离我们近了一些,可以不在天上,就在动漫世界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时书生梦,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了。

邪恶漫画里番范文第2篇

1、战争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也知道世间不能缺少和平,如果没有和平,世间就没有安宁,世间就没有安宁与幸福,美好与和谐。从此战争变成了和平,世间就有了两个和平,他们和自己的族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到处充满了鲜花绿草,大地呈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2、近代和平的色彩,是单一的,是黑暗的,不是一幅和谐的画面。虽然有时会有一些和谐的颜色在上面跳过,但人们却又不顺眼似的把它们很很划去。

3、远古和平的色彩,不是单一的,不是黑暗的,是一幅和谐的画面。虽然有时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颜色在上面闪过,但时间不会太长,之后依然完美无暇。

4、第一缕初春的阳光乘着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带着春天的书简,带着春天欢快的歌声染浓诗人芬芳的句子,这是2012年的第一缕春光。也是玛雅人预言的地球末日的阴霾,地球末日的阴霾在龙腾九州的大地,也被祥瑞的光彩覆盖。中国的春天在延伸,和平的花朵开满人间。

5、和平总还是占多数的,也许战争的硝烟还会飘来,也许,在远处的某个地方,战争又重新开始了吧!

6、走来一抹春天的阳光,一抹淡淡的甜蜜,你的微笑让我疑虑的心结一下子解开,感受着你温暖的手指轻轻地抚着我的肩头。一缕恬恬的馨香淡然地与我耳语,大地在春风化雨中盛开一道彩虹,一条巨龙闪着七彩的瑞光装点着神州。

7、一首散文诗被春风吹开,被一缕春天的阳光滋养得春意盎然,有嗡嗡的蜜蜂在耳语,有七彩的蝴蝶跃动芭蕾的舞姿。()世界在祥瑞的春光里怎容得下罪恶的践踏?和平自由怎容得下邪恶的挑战?爱好和平的人们就是一道春天的阳光,能融千年的冰霜,让千年的冻土开满幸福的鲜花。

8、未来和平的色彩,我希望,是一点花雨一般的缤纷彩虹,通灵,绚丽,璀璨,让人如痴如醉;我希望,是大自然的颜色,反朴归真,春的花香,夏的热烈;我希望,是天空的颜色,没有一丝杂念,蓝的纯粹,蓝的动人。

9、一道清洗的阳光走来,洗去思想的伪装,让一切邪恶的思想曝光,龙年舞动的思绪在我开篇的诗句里,就是一把正义的投枪,动荡的世界该有镇山的法宝,让那邪恶的魔鬼永远被压倒。

10、什么是战争,什么是饥饿,什么是逃亡,什么是分离,什么是生不如死……这些,对于新一代的青年来说是如此陌生,他们知道的只是和平,幸福和快乐。

11、战争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冷漠荒凉,到处是一片荒凉与死寂。而和平所到之处,枝开繁茂,花开遍地,天地间呈现出一片安详繁宁。然而这美丽的世界却缺少动态美,于是和平造出了善良的人类在此安居乐业。

12、永远的和平是所有人都期待着的,又是所有人都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总还是有那么些爱捣乱的,永远也长不大的小人。

13、停止战争,实现“和平与发展”,这是永恒的主题。

邪恶漫画里番范文第3篇

一、 哲学化世界观的架构

电影的世界观构建,就是要让观众接受虚拟叙事的逻辑设定,且使之合理。一部优秀的动漫电影,最能吸引和深深打动人的,并非简单的华丽视觉效果,而是一个言之成理、与现实世界有所照应,却又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世界观体系的构造上,《魁拔》系列可谓“开天辟地”,彻彻底底重建了一个二次元架空世界,尤其是重建了一个规则体系。这是一个关于魁拔的世界,人们靠脉术来战斗,而标识人们等级的是纹耀。魁拔,则是一个每隔若干年就会降临的邪魔,被世人称为罪恶之源,因此有庞大的联军队伍要来讨伐之。

《魁拔》系列在“故事与理念结合更紧密”的基础上做得很不错,既贴近流行文化,又深得传统经典的精髓,这一点在《魁拔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创造灵感很大程度上源自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玄幻小说。这种以架空世界为故事背景的创作方式,看似是无根之水。其实则不然,这是实现历史厚重感与趣味性并存的一种有效手段。架空世界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以不讲述具体历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历史观念以及现实理想,即不为事实乃至物理规则所囿。在满足各类观众希冀的趣味性基础上,还满足了部分成年观众所要求的“有深度”:一个看似无力的个体如何既克服自己的邪恶本性,趋向善良;又如何单以一己之力,挑战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和权威政治!

《魁拔》的创作者借用弦理论和平行宇宙概念,把天界与地界设定成同一个空间中并存的两个维度,因固有的振动频率不同,它们不能相互感知。但天界神族偶然发现了通向地界的入口,两界便有了往来。此外,其还存在这样的双向哲学讨论:魁拔,到底是善还是恶?不难发现,真实存在的“魁拔”是个清纯的、可爱的少年,而邪魔的“魁拔”,只出现在人们的心中。当蛮吉在不知道自己实为“魁拔”真身的情况下,去参加军队希望攻打“魁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命题:蛮吉其实是作为一个恶的想象与善的实态的结合体而存在着。正如“蛮吉”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野蛮和吉祥两个相反的意义能指一样。可想而知,他迟早要面对“我是谁”这样一个哲学问题,面对如何解构他所包含的这种两面性,是屈从于恶的想象,还是回归到善的实态。就像任何哲学命题最终都将归结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这三个问题上一样,蛮吉也一定会面对自己的前身、自己的归宿和自己生存的意义这三个宏大的问题。而影片的真正悬念――即“蛮吉的命运将会如何?他将如何面对自己,以及并肩作战的伙伴”才得以真正展开。《魁拔》所展现的不再是正邪对立的决战,而是秉承着中国佛学思想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辩证观念,这样的故事构架成为成人观众们的观影津津乐道。

二、 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

《魁拔》的创作团队,经过5年的前期准备,构架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体系中,有种族的起源和历史,有平行存在的天、地、灵三界构成的元泱界,有与中国武术太极十分相似的脉术。在元泱境界里的取名中,我们也可看到一些特征明显的中国元素:天界五大主神分属“镜、朴、泱、焰、尘”五大系统,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在元泱境界里,基本的构成元素是“脉”。妖侠们在打斗中,以自身的脉场震动,引发空间脉场共振,形成脉术。每个人身体都有十二个脉门,相当于中医中的穴位。欲想施展脉术,则需要经过“感受行脉,身脉合一,贯通脉门,振脉出击”四步招式,如同我们常见的武侠功夫片中的口诀。而片中角色人物发出脉冲的招式,像极了中国传统武术太极。“脉术”的施展,要求妖侠能够感受自身与元泱境界空间的联系,正如中国功夫的“气功”讲究自己的身心与外界之间的和谐。在此层面上,影片相当于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医学文化融合在了整个构架的世界体系中。

另外,《魁拔》创作者也充分考虑到了中国文学美学文化的特色。如片中主角――第六代魁拔――蛮吉的形象,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而历代魁拔的武器“冲天架”也是一根堪比“如意金箍棒”的巨大棒子。《魁拔》系列在前期剧本创作时就有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的想法,而对于国际动画市场来说,中国最负盛名的动画形象便是出自于《大闹天宫》中的 “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可谓是中国动画艺术的一个“形象代言人”。蛮吉,有着追求公平公正的精神,意欲打破由纹耀体系建立起来的阶级秩序。这与“孙悟空”反抗天庭、反抗命运的精神十分相似,这个角色在相貌上与前者的相似度,也应是创作者在向经典文学名著中的经典形象致敬了。

除了在世界观构架和人物形象设计上,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特色。在故事情节中,更有着深层次的“中国味道”。如片中的主人公穿着像武士一样的服饰,表现的却不是武士道精神,而是中国文化的“儒”,中国人天生的善意、内敛、进退有度。此外,片中所强调的“脉”,更是颇显中华武术之精神气韵。进入新世纪,国产动漫的产业化尚属幼年成长阶段,学习与借鉴是无可回避的,关键的是我们的民族性不能丢,我们的民族心不能失。从这一点来看,《魁拔》的创作者是用心了,是真诚的国产原创动画。这种带有典型中国式和谐文化的剧情还有很多,观众可以在观影中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行为处事风格的影子。

三、 商业电影模式的运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电影亦越来越趋于商业化。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时也作为一种商品而存在,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和商业价值。好莱坞,便是一个将这两者紧密融合的巨型电影工场。这种商业化趋势,也反映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包括动画电影市场上。新世纪前后国产动画电影一度坠入低谷,观众流失与市场萎缩的核心原因实为主流商业传统的缺席。

《魁拔》系列在创作伊始,就定位为商业动画。通常的做法是,先行播出TV版(或网络版)动画一段时间后,达到积累口碑和聚集人气的目的,起到一定的推广宣传效果。如日本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和国内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十万个冷笑话》系列,便是这样模式的成功典范。而《魁拔》则选择了“原创的动画电影”的另一条风险极高的道路。因此,前两部带来的经济收益并不可观。但是在《魁拔Ⅲ》上映后,票房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有了之前两部电影版作宣传和铺垫,再加上TV版和衍生的系列书籍,一方面帮观众理解魁拔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帮后期的魁拔系列做了宣传。《魁拔》完整宏大的世界观架构,异于一般动漫作品中,两派人物相对明显的设置,电影中并没有直白的表达出黑白善恶,而是将大量重心放在妖侠们相处交流的方式中。这为以后系列动画和动画电影,奠定了坚实基础。

邪恶漫画里番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荒野;森林;象征;奇林沃思;迪梅斯戴尔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76-02

浪漫主义从18世纪末延续到内战爆发,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纳撒尼尔・霍桑将他对清教历史的认知、对新英格兰殖民史的理解、对于道德罪恶的关注、对于人类心理敏锐的分析全部倾注到他的杰作《红字》当中。霍桑是善用象征手法的大师,小说中最为复杂而有趣的视角之一即为包含了字面和象征意义的荒野。不同时代人们对荒野的理解常常不同,在故事发生的早期清教美国,荒野是极端大自然的代名词,它令人恐惧不安,急待开垦;而进入浪漫主义时期,超验主义者的观点则颇为乐观,他们认为荒野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逃离社会、回归自然成为重要的主题。本文简述小说中荒野的象征意义,重点剖析霍桑如何用荒野塑造两位男主人公奇林沃思与迪梅斯戴尔的性格、心理和行为。

驯服大自然和荒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渴望,但在美国文化中,其含义则颇为特殊。美国有别于其他国家,始终处于和自然的共生中。“自然――尚不算特别令人生厌――在美国意味着荒野”(Miller 204)。带着对荒野某种意义上的敌视,美国人不断地开强拓土,在新大陆刚刚建立之初,荒野未知、神秘而危险,人们迫切希望消灭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文明社会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魅力和价值。霍桑生活在新大陆最初移民两个世纪后,清教徒已将荒野变为肥沃的农田和美丽的城市。很多最初神秘莫测的事物逐渐为人所了解,人们看待世界的观点也更加乐观。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30到1850年间达到高潮。与清教对自然极端的敌视完全相反,爱默生、梭罗这些超验主义者认为世界充满美好没有邪恶。尽管如此,清教对美国文学有着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再是一系列的教义,而成为一种精神状态,演变为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霍桑有别于超验主义者,仍保留了清教徒本色。虽然他对清教徒的顽固、偏执和残酷持批判态度,但是他的小说仍有着深深的清教烙印。《红字》中犯了通奸罪的爱侣无法获得超道德的自由。对他而言荒野仍旧黑暗而荒凉,同时象征了人类黑暗而未被驯化的心灵。“对霍桑和清教徒而言,不论从字面还是从比喻的角度,文化和荒野间都横亘着可怕的鸿沟。”而清教和浪漫主义倾向之间的紧张状态是霍桑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霍桑的写作倾向清教主义,但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他的作品必然会反映时代精神,又从某种意义上批判了这种精神。因此,“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与荒野意象被赋予了善恶对立的二元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于荒野的矛盾心态”。《红字》中的荒野包罗万象,善恶、同情、敌视、无邪、罪恶、个性、自由……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无人能知其全部涵义。霍桑将荒野的典型代表――森林塑造的能够理解人类情感和心境,并且具有预见性。

郝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沃思是一个皓首穷经的学者、冷酷而博学的科学家。人如其名,奇林沃思缺少人类的温暖,变形的肩膀折射出扭曲的灵魂。他从心理上伤害别人,控制郝思特和迪梅斯戴尔,他行事偏执、试图操控自然,这也是霍桑小说中自然科学家的典型性格特征。奇林沃思与波儿同属一类角色,都是极具象征和寓意的。正如剖析波儿可以更好地了解郝思特,剖析奇林沃思同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迪梅斯戴尔。波儿和奇林沃思从不同的角度象征了对法律的破坏。

在《红字》中,奇林沃思与荒野多方位直接关联。他来到新英格兰这个被荒野覆盖的新世界只为获得新的自我;在一度消失后,他于郝思特站在行刑台上接受审判的当天从森林中与一个印第安酋长结伴走来,并学会了许多印第安人的医药知识。奇林沃思熟谙从野蛮人那里学来的长在林间的一切药草,甚至比他从欧洲大学中学到的更多。这位上了年纪的炼金术士带着荒野中的某些东西进了城,像印第安人那样采集有毒的野草制药。镇民最初非常欢迎他,把他视为迪梅斯戴尔的同伴和拯救者,到了第九章《医生》结尾处他们已经开始怀疑他的医学知识学自巫师,用邪门歪道把人治好,“他实验室的火是从下界取来的,要用阴间的燃料点燃;所以,可以料到,他的面相因为烟熏火燎而变得黯淡无光了”。因此他从最初的“平静、沉思,很有学者的样子”到日益丑陋邪恶,简直是“恶魔的人”。

霍桑还用了丑陋的植物比喻揭示奇林沃思畸形的脾性,异常的花草以及难看的植物喻示道德的邪恶并且常和奇林沃思联系在一起。残疾、矮小、丑陋,他每走一步足以令野草枯萎。太阳似乎也不照在他的身上而是形成了“一圈不祥的影子与他那畸形的身子相随”。他总是和龙葵、山茱萸、天仙子这类的邪恶草木联系在一起;总是摆弄长在坟墓外的“黝黑松软的叶子”,并认为这种草“是从死者的心里长出来的”。

如果说波儿还没有成人,那么奇林沃思已经不能算人类了,在迪梅斯戴尔死后他迅速的“成了一副空架子,全瘪了,几乎从世人眼前消失了,好像连根拔起的野草曝晒在太阳下一样”。失去了复仇的对象,他别无选择只有死亡。总的来说,花草以及光影色彩的比喻刻画了奇林沃思作为主要罪人的罪恶。

阿瑟・迪梅斯戴尔是牛津大学有名望的学者,代表了清教法律。由于和郝思特的情事并且郝思特一力承担了两人共同犯下的罪,这位牧师终日受到良心的谴责,身体日渐虚弱。除了森林塑造小说中各个角色的心理状态之外,霍桑并没有使用植物来比喻牧师的脾性,荒野主要用来作为对其性格的象征。即使作为清教的完美典范,迪梅斯戴尔同样无法拒绝内心的荒野,正是这种荒野令他犯了冲动的罪。

在十八章《一片阳光》中,虚弱的牧师受到郝思特的鼓舞,在森林中重新焕发出活力。森林是道德的荒野,人们可以为所欲为,郝思特在林中建议三人逃离清教社会、逃离道德约束,一起私奔到荒野中去。一旦决定逃走,迪梅斯戴尔立刻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具有那种鼓舞的作用,发生在一个刚刚从他自己的心灵和土牢中挣脱出来的囚犯身上,好比呼吸到野外自由的空气,呼吸到未收复的、未基督教化的、没有法律的领地的空气。他的精神好像振作起来,一跃而起,比他过去一直趴卧在地上忍受苦难的时候,看到了天空更近的景况。”。在此处大自然有所变化,显示了欢乐和煦的一面,“小溪的流水随着欢快的闪光一路远去,可以流入树林那秘密的心脏去,流入那已经变成喜悦的神秘中去”。这种转变强调了俩人希望共同赴欧洲生活所带来的快乐。霍桑对此的解释是大自然不受道德约束:“这就是造化的共鸣――森林的造化,野性的异端的造化,从来没有屈服于人类的法律,从来没有被更高级的真理启发过――和这两个人精神上的幸福发生了共鸣!……如若这森林还有阴暗,那在赫斯特的眼睛里也是光明,在阿瑟・迪梅斯戴尔看来也是光芒万丈了。”

与郝思特的林中会面给了牧师重生的力量。迪梅斯戴尔内心中放荡不羁的欲望以及毁灭的在林中漫步后浮出水面。由于压抑太久,在森林中与荒野相连的原始冲动浮现在他文明的个性之外并被夸大,“每走一步,他都会受到刺激,想干一件古怪、野蛮和邪恶的事情,同时又感到不由自主而有意为之;他自己管不了自己,一个更深层的自己生长出来,对抗那个反对这种冲动的自己”。在回去的路上牧师遇见了一位最年长的女教友后,“好像灵魂的死对头在作祟似的,记不得《圣经》上的内容或者别的东西”。在遇见一位最年轻的女教友时,在经历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内心挣扎后,他控制自己没有对这个崇拜他的姑娘“邪恶地看上一眼”。对于这种转变牧师自己也大为困扰:“这样纠缠和引诱我的是什么东西呢?”最后,牧师停在街心,用手拍着前额,对自己这样喊着:“我疯了吗?或者我完全把自己交给魔鬼了吗?我真的在森林里和魔鬼定下约定,而且用我的血签上名字了吗?”

不,这种转变一点也不邪恶,这是迪梅斯戴尔在整部小说中唯一一次让自己释放心中野性的机会。他拒绝了奇林沃思的药,并且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饭,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重写了选举讲道。“这样,一个夜晚飞驶而去,仿佛是一匹长了翅膀的坐骑,他就坐在马上;早晨来了,红彤彤的,从窗帘向屋里探望;最后,太阳把一道金光照射进了书房里,正好落在了牧师昏花的眼睛上。”牧师获得了重生的力量和勇气,他不再虚弱,充满了精神能量。显然森林场景和这段描述内部关联,荒野在此处代表了正面力量,即使清教社会戒律森严依然无法阻止人们获得自我革新的机会。

《红字》中的荒野一方面是早期波士顿清教移民不得不与之抗争的恶劣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被严苛的清教戒律压抑桎梏的人性的某种象征。丰富的比喻成功地使角色和荒野相关联,同时兼具美学的自我反射功能。迪梅斯戴尔在接受社会现状、坦白罪行与逃离到广阔的荒野两者之间不断斗争徘徊,而奇林沃思则体现了荒野邪恶丑陋的一面,两人都在荒野中重生,结局又都同样归于尘土。

参考文献:

〔1〕霍桑.红字[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刘国枝,郑庆庆.论《红字》中荒野的象征与原型[J].外国文学研究,2004(1).

邪恶漫画里番范文第5篇

众所周知,全国最热点的地方是吐鲁番,而吐鲁番最热的是方当推火焰山。荒山秃岭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气温达47.8℃以上。每当盛夏,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烟云缭绕,十分壮观。

火焰山的得名山体特色

游客们,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前方那座东西,犹如火龙横卧在吐鲁番盆地中央的赫红色山体就是焰山。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于其外观形态。瞧!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发光,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宛如万道烈焰熊熊燃烧,“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来,火焰山在古书上称为赤石山,维吾尔语中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唐代诗人岑参次经过火焰山,写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诗句。明代旅行家陈诚也曾写诗描述道:“一片青 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末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称得上是对火焰山的生动写照。

火焰山的山体呈东西走向的狭长状,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为831.7米。别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在山体处,却隐藏着许多道浓阴蔽日、田园如画的沟坎峡谷,着名有葡萄沟、吐峪沟、桃儿沟、木头沟、胜金口峡谷等。在这些谷中,溪涧萦回,瓜果飘香,花木葱茏,景色迷人,俨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坞”景象。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观察点胜金口

或许有的游客会问: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要追溯到1.4亿年前,当时由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出现短小的褶皱,地壳发生变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的雏形。此后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加上特殊的气候环境,就呈现出如今的地质形状。

游客们,前面就是观察火焰山构造的最佳位置胜金口,请各位下车,在有“火焰山”标志的石座前摄影留念,然后再听我讲解。

胜金口西距吐鲁番市30公里,连接新疆与内地的312国道,依傍木头沟河横切火焰山而过。胜金口山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胜金口的名字,还有这么一段来历:从前当地的老百姓把胜金口叫做“渗尽口”,那是因为木头沟河水流出天山后,越来越少,到了胜金口一带的戈壁滩,河水几乎渗得干干净净,因此称它为“渗尽口”。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谐音改名为“胜金口”,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火焰山的故事:《西游记》神话维吾尔民间传说]游客们,火焰山的得名,不仅由于它独特的外观构造,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也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智斗铁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描述虽系夸张,但四季皆热、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的实际状况完全吻合,可见作者不是凭空臆造的。

相关期刊更多

剧本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州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