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随堂练习本;效率

一、随堂练习本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计算能力以及培养数学思维的主要时间段。小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基本上来源于课堂教学,而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更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强化。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规范数学随堂练习本的使用是教师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随堂练习本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专门用来记录课堂知识要点、进行数学解题练习、随时记录数学学习心得以及打各种数学草稿的本子。一本随堂练习本基本上可以囊括小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知识点的记录、解题方式的分析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积淀。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能够让小学生专注于数学课堂教学,认真听课,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实现师生的良性沟通与交流,帮助小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形成优秀的班级学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二、规范随堂练习本使用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随堂练习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堂练习可以让教师及时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数学思维的理解,检验他们是否能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加强随堂练习,可以使师生的交流更加紧密,让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计划,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解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提高听课效率。

1.运用随堂练习本记录知识要点,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随堂练习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学生可以利用随堂练习本进行随堂知识点的记录,并且逐渐积累成数学笔记,将整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和理论知识要点集合起来,最终形成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作为自己平时的小测、月考和期中考、期末考的复习笔记,有利于小学生随时记录新知识,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温故知新,方便他们随时回顾旧知识点,加深印象,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与旧知识形成对比和联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要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随堂练习本的重要性,随时随地做好随堂知识点的记录,并经常整理随堂练习本中的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中关于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就要提醒学生做好记录,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重要,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听课,不理解其中的计算原理,就不容易记忆它们的计算公式,或者是容易记错公式。而教师可以一边教学,一边提醒学生记录相应的知识点,如,教师在演示了求圆的面积过程之后,要求学生记录下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或者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过程后,提醒学生记下公式: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即C=πd=2πr。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方便他们以后对于公式的运用,加强数学整体知识体系的联系。

2.运用随堂练习本,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运用随堂练习本,能够通过案例教学和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做错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并且缺乏有效的解题能力和完整的数学解题思维。而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要求学生做好平时的错题归纳和分析,督促学生在随堂练习本中记录下自己平时最容易做错的题目类型,归纳出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和原因。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各种题目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案例教学中将它们一网打尽。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它的所有题目类型都罗列出来,然后教学生解决每个类型的问题。如,植树问题的不同情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以及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等等。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记录各种重要题目,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记录各种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利用随堂练习本,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在随堂练习本中随手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及时记下自己的学习感悟,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经验和方法,从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阮林萍,李富.小学数学有效当堂练习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3(07):52.

[2]华丽英.基于差异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随堂卡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3]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随堂练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随堂测试

一、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构

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完善丰富了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除了要将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在思想意识与能力培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对于知识内容的训练,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纸质测验,利用课堂中较短的时间统一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遗留的问题,并及时补充讲解。

对于思想内容与能力的训练也可以利用课堂随堂测试练习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能保证学生始终保持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学习意识,也可以通过课上的频繁练习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对思想内容的训练,可以就课程中人文与生物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对能力的训练,则可以利用课堂实验或者对已有经典实验的过程分析、操作、评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实践来提升能力。

二、随堂测试对复习阶段的积极作用

随堂测试对复习阶段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操作便捷,反馈及时。随堂测试就是将学生在复习中较为集中出错的知识点编入测试中,为学生加深印象。将易错题剪辑在一起印制成试卷,在课堂上限时测试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还可以为学生积累复习材料。其次,形式简单,节省时间。纸质闭卷测试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较好的应试状态,而且随堂测试一般题量小,内容也较为常见简单,能够锻炼到学生的反应能力,在真正的考试中节省时间。

三、随堂测试在复习阶段的课堂应用

在实际的课堂中,随堂测试应该放在什么时间进行?如何应用这一教学手段,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我们一堂课上有三个时间点是适合进行随堂测试的。首先,课程开始,可以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其次,单项专题讲解结束后,及时利用教学课件对刚刚讲解的内容进行随堂测试或者随堂分组讨论,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加以巩固。最后,下课前五分钟,对整节课的知识回顾测试,检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堂测试看似简单,如果要利用好并让其在复习阶段发挥应有的效用,还需要老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探索与实验。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让今后的生物随堂测试效率有所提升。

随堂练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随堂本 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68

随堂本,是介于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本和草稿本之间,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解答、练习的本子。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对此予以关注,而是任由学生混用草稿本和随堂本,即打草稿和做随堂作业都写在同一本草稿本中。也有的教师虽然为学生专门提供了随堂本,但在使用中缺乏目的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随堂本翻开来和草稿本无异,杂乱无章。

而事实上,随堂本是兼顾学生学习品质和数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科学使用不仅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运算和验算的习惯,从而有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作为尝试和练习的主阵地,它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巩固乃至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一、随堂本使用现状分析

为了切实了解学生随堂本的使用现状,以期发现问题,并为后续的实践、研究和改进提供支持,笔者遂对我校四年级两个班学生的随堂本使用现状分两步进行了调查。

(一)整体性调查

四年级学生随堂本使用情况调查表

虽然笔者所调查班级的数学老师对随堂本的使用曾提出过要求,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明晰随堂本、草稿本的功能定位,将两者混淆使用;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清楚随堂本的用途并能在每次使用时合理地安排版面。

(二)个例调查

笔者调取了83名学生中书写最为凌乱无序的10份作业本,将其与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状况进行对接分析,发现:这些随堂本上书写较乱的学生,思维也缺乏条理性。其中,有8位同学是两个班里注意力容易分散、数学学习相对困难的孩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教师对随堂本的使用重视不够;2、缺乏必要的指导。我们需要仔细研究随堂本这一小阵地,把它从我们教学角落中开发出来,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随堂本有效使用的策略

(一)定位随堂本 扫描细节

随堂练习本的规范使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中,学生规范使用随堂本能有效促进其学好数学。但一方面当前的学生使用随堂本的机会不多,配套的作业本中相关的排版都已设置好;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对随堂练习本不够重视,认为随堂本只承载着课堂上学生的试一试、练一练,所以一般也不批改,也就谈不上给予相应的指导。所以,笔者所调查的所有年级在随堂本使用上都有一个共性,即基本还处于“原生态”。因此,要用好随堂本,除了教师提高认识外,更需要分步细致地指导落实。

1.定位草稿本和随堂本

一开学教师就下发专门的草稿本和随堂本,并帮助学生区分它们的功能。草稿本主要用于列竖式解决一些口算有困难的计算题以及画草图解决难题等。随堂本主要用于课堂上的试一试、做一做及完成教材例题后面配套的相关练习等。要求学生在每天课前准备时要把随堂本、草稿本与数学书、作业本同时放好,并把数学随堂本夹在数学书里,方便上课拿取。

2.统一随堂本书写格式

为了规范用好随堂本,笔者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以下格式要求:

①保持随堂本封面的整洁,字迹清楚;

②每天练习前标注日期和课题,做书上习题前要标上题号;

③隔天作业空开一行;

④合理安排版面,做完左边,再做右边。

(二)挖掘随堂本,迸发潜能

随堂本最大的功能是“尝试功能”和“练习功能”。在实施中,笔者的想法是把这两个功能做大做强,再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实另外的功能,让随堂本这块小阵地物尽其用。

1.尝试功能

数学课堂是尝试的课堂,课上经常要组织学生试一试、算一算,随堂本作为学生原生态思维的展现地, 是学生尝试的开始,上面将留有学生思维的痕迹,而这也成了后续研究、交流的重要素材。当前学校所开展的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尝试,更加需要依托随堂本来完成试一试的任务,因此让学生通过随堂本尽情展示自己的思路。例如,下面是笔者上“8加几”时,学生尝试的展示:

2.练习功能

练习功能是随堂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新课的巩固阶段,教师们总要设计一些巩固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但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用课件代替学生动笔,或者让学生随意地将解题过程写在草稿本上或挤在书本题目的缝隙中,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充分答题,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有效的评价。这时,随堂本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有些典型题可以让学生完成在随堂本上,由老师或组长批改。

3.预习功能

小学数学的一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书中学”,也就是让学生采用预习教材的形式获取知识。但实际操作中,多数学生在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为上不到位,预习普遍流于形式。如何通过随堂本的使用来改变这一情况呢?笔者的做法是,低年级让学生看懂例题,并在预习后和同桌交流收获,然后试着在随堂本上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等习题。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在随堂本上写预习笔记,通过写预习笔记来达成自学的效果。预习笔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困惑,还有什么建议。学生在刚开始写预习笔记时会有困难,教师要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那样进行批阅,有针对性地写上评语,给孩子鼓励。下面是一个学生在预习了除法竖式后提出的疑问。像这样预习并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更优。

4.检查功能

良好的检查习惯是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不会检查,明明有错题也检查不出来。我在教学中,始终向学生渗透这样一句话:检查不靠看,要靠算,并把每次单元测试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检查习惯的抓手,要求学生利用随堂本进行检查,把检查的过程写在随堂本上,尤其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必查题,检查中把查出错误的题目用五角星做记号。测试结束后立刻收齐本子对学生的检查情况给予评价和评分,并把这个分数作为单元检测的附加分。长期坚持,会有效提升学生对待作业及考试的态度,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5.错题积累功能

善于收集错题,并能对错题进行分析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在随堂本的后面,我专门给学生开辟了错题积累区,每隔几天给予他们专门的时间按照以下表格把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这一功能的开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例如:

(三)升华随堂本,良性互动

1.评价促进

好习惯的养成需及时肯定和评价,所以对随堂本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价,否则将造成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无法提高。笔者在教学中规定随堂本每周要上交一次,先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互评,然后由教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写上评语。

2.交流提高

每月笔者都要挑选部分好中差的随堂本进行展示。既要让学生找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提高。对于比较弱的学生经常私底下和他们交流方法和建议,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3.评比提升

每一学期期中和期末要进行两次优秀随堂本的评比,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增设特别奖,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对优秀的随堂本在班级进行展出,让全班同学欣赏,并在数学课上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还要让优秀学生谈获奖感言。通过这一系列的评比,不但引起学生了对随堂本的重视,而且让随堂本的功能发挥更出色。

随堂练习范文第4篇

2013年春学期开始,我校实施了南宁市“十二五”重点规划的B类课题——《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那么,如何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他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还存在有失偏颇的现象。

现象一:课堂练习及作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课堂中存在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刀切”,如探究新知后,课堂所做的练习及作业不分层次,要求学生人人题题全做且题题掌握。用“一刀切”的方法设计练习和作业显然是不明智的,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导致学困生消化不了所学内容,优秀生“吃不饱”。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会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现象二:“你怎么错这么多?”

正因为课堂练习要求人人题题全做且题题掌握,造成学困生在做作业和练习时没获得过教师的表扬与鼓励,甚至得到的是教师的埋怨,如“你怎么错这么多”“你怎么这么笨”等。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不良的情绪,使学生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达成数学课堂中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数学课堂要真正达到朱熹所言的“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实施分层练习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策略之一。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分层练习

所谓分层练习,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练习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把课堂练习题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再根据分层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既为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搭建可以进步的台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备课阶段就遵循忠于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及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学情,把教材中的练习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充实,分为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

A.基础练习重保障

第一层次的基础练习,是本节课学生都应全部掌握的基础知识,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综合练习重应用

第二层次的综合练习,是本节课应达成的基本技能和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C.拓展练习重开拓

第三层次的拓展练习,是结合本节课所学要求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旨在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分层练习安排如下:基础练习是练习三的第1和第2题(如图1);综合练习是练习三的第3~5题(如图2);补充拓展练习的题目,如“一个底面直径是30厘米的圆柱形水槽,水深15厘米。现将一个铁球浸没在水中,这时水槽中的水正好升到了18厘米,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等。

二、结合学情灵活使用分层练习

有效的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保障,因此,每节课上教师都要保证学生有大约15分钟做分层练习的时间。那么,如何使用分层练习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呢?首先,分层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可分为课后总练、随学随练和课前导学三种。课后总练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形式,一般情况下,适合比较集中、连续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宜在探究新知之后马上进行的分层练习。课后总练能从整体上把握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如上述提到“圆柱的体积”的分层练习就适合用这种形式。若教学内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且较为分散时,可以用随学随练的分层练习形式,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如“圆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较多,可使用随学随练的分层练习形式。课前导学则是指有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就可把基础练习放到新课教授前,检测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如何进行教学作前测。如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课始,教师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做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如图3)。

三、分层练习的评价方式要灵活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指出:“在人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与赏识。”实施分层练习,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有所区别:对低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中、高层次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评价的有效形式有自评、互评、教师评等。自评即自己给自己评价。如教师出示正确的解题步骤,让学生自己对照批改,每当自己做对一个层次的练习,就用给自己画笑脸、五角星等方式庆祝自己的成功。互评指同桌互评、男女生互评、朋友间互评等,即发现自己的同伴做对了,可以用口头语言或给同伴画花、笑脸等方式进行表扬,做错了则教教他,他做对了再表扬。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应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而且满足了学生想当小老师的欲望。此外,教师的评价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既要注重学生间的横向评价,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竞争的对象,更要注重每个学生自身发展上的纵向评价,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随堂练习范文第5篇

首先,“素质能力教育”迫使我们的课堂必须争时间、抢效益,给学生的习题要练之有用,答意迅速。其次,由于授课情况各异、学生基础不一,我们需要自编习题给予辅助教学。最后,资料上的练习题一般是追求系统、追求完整的,很多题不适合我们的当前教学。即使是能选用的练习题,有的设问项目也离当前课题太远――让学生多方顾及,不利于突破知识点,所以,练习题也应先作修正、改编。

二、自编习题,做法种种

(一)自编习题,按其应用环境分可以分为堂上例题、堂上练习、课下作业、课下练习、阶段测验等五类。

1.堂上例题:因是随堂举例,教师边说边写,所以,题文可以简练到只有数据、图示和问题之程度。如:如图1,让M总与斜面一起对地静止,求F的取值范围。

2.堂上练习:随堂练习必须是该堂所讲知识点的单项巩固性练习,而不能拖泥带水。要尽量问得直接,让学生能迅速作答,是对是错一目了然。如:要选上述例题做堂上练习,直接搬用不合适,而应改成:按图1所示装置,解答以下问题。

(1)若M匀速下滑时,画出M受力图,列出平衡方程。

(2)若M匀速上滑时,画出M受力图,列出平衡方程。

3.课下作业:因为教师要通过作业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要通过作业把自己明白了的道理记录下来。所以,课下作业尽量别用选择和填空题,教师改作业要看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解清“为什么”。

4.课下练习:练习题可以有A组、B组,优等生、劣等生各得其所,但题量不能大,题型不拘。关键是针对性强――当堂重点或当堂难点或单元板块。

5.阶段测验题:自制考试卷首先考虑的是覆盖面,即要考核的知识点有哪些?各占分数比又该取多少合适,而后才是选题、编题。考试题因综合性强,编题要慎重,最好是先由现成的资料上选题,之后再根据自己需要做改动。合理的选题方法是搞“题型索引”,即先把自己选中的题记在一张纸上,写清XX书XX页XX题,随选随登。题目选充足之后,再根据考卷需要做取舍、修改、合并等工作。

(二)自编习题按其应用顺序分,又可分为单项练习、重点练习、弱点强化、综合练习等四类。

1.单项练习:故名思义,是针对单个知识点做巩固练习。如静力学部分的受力分析练习、建轴练习、列平衡方程练习等。单项练习适合于做随堂训练,文字要简练、问题要单一。

2.重点联系:对知识重点编练习题做起来较难。

(1)语言要简捷、最快切入问题。

(2)要练习目的明确,总围绕着一个知识重点设问,不能让学生分散精力。先少出选择题,等掌握之后做巩固提高时再多出选择题。

(3)力求新颖。既然是知识重点,则一定是各类参考资料都有关于这方面的练习题,题型已经是五花八门了。所以要求老师的编题一定要新颖才能吸引学生做下去。如:在做“加速度”概念的巩固练习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若物体以3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其运动中每经1s速度值一定增加了3m/s

B.虽然匀变速运动,然而物体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却都可能随时间做不均匀的变化

C.若加速度方向和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D.只要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就一定随时间做均匀变化。

(正确答案BCD)

编出新颖题,是在做过许许多多的不新颖体之后,总结提高出来的结果。要让学生的学习省时间、走捷径,教师就要多花点时间、多劳动。

3.弱点强化:我们把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命名为弱点。弱点也一定是个难点。由于难理解又难掌握,学生总是在这里绕来绕去,就是走不出来,反复讲、反复练、反复出错……像静摩擦力、超失重现象、动量、楞次定律、自感现象等就属于此类教学难点。像这些地方反复磨、反复练固然应该,而更重要的还是通过磨练搞清问题的物理实质。注意,我是说“让学生通过磨练搞清”,而没说“让教师反复讲清”。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早已把概念讲清了,甚至说已经反复地从不同角度讲多少次了。学生还没有掌握已不是讲课的问题了,而是练习问题。教师的另一本领就是体现在:让学生在分析习题中悟出道理。如:讲碰撞和反冲中的能量不守恒问题时,利用某个原题我改编成一道题。

(3)由于不计一切摩擦,所以若把球刚撞车到球车分离看成一个完整的作用过程,则整个过程系统的机械能怎样?这属于什么碰撞?

(答案:(1)不,势能;(2)增,0;增,势能;(3)守恒,完全弹性)

4.综合练习:因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完全自编的可能性小,一般是对原题作改编,改变的原则是:(1)若只为简练文字要使原题意不变,则可以用图示尽量代替文字说明;(2)若要便难为易,可以修改题目语言使之更加强调已知,让隐含条件暴露一些,还可以变最后一问为多层设问,领着学生一步一步的把题解出来;(3)提倡一题多解,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三、共同努力,编号习题

相关期刊更多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

物理通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