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1篇

要深入解读《武陵春》之愁,首先从三两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说起,这里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绝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愁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我们知道眼泪往往是人们在最激动的时刻代替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她为什么流泪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想说又没有说只能以泪洗面呢?那就是“人非”即丈夫赵明诚的去世。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下李清照的一段文字来对比一下,体味她生活的落差: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从“赌书分茶”这个小小的生活情节可以看到,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伉俪一个是旷世才女,一个是前途无量的太学生,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生活志趣,可谓郎才女貌,志同道合,门当户对,他们的生活曾经是幸福美好甜蜜的!然而说不尽的美好,道不完的甜蜜,都不在了,他的丈夫赵明诚在6年前已经去世了,这给她似乎坚强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如今的她形单影只,内心满是悲苦凄凉与孤寂。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是往往一些事物能触动一个人内心的愁苦,那么到底是什么触动了词人的这份愁苦呢?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着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里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这样的景色似曾相识,我们再来看看她前期的一首词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充满生活情趣,景色描写生动形象,感情基调是明快的。这里面“雨疏风骤”照应“风住”;“绿肥红瘦”照应“尘香花已尽”,景依旧,物依旧,人却不在了。多少美好的往事,风一般的吹走了,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无边的愁苦。失去了生活中宝贵的东西,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写尽离情可谓悲彻!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2篇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前言】

《酬崔侍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约作于天宝六载(747),是李白答赠崔侍御而作。诗中李白以东汉不臣天子的隐士严光自比,充分展现了李白的傲岸性格,李白的志向在于“济苍生”,“安黎元”,如果唐玄宗真正重用李白,李白是愿意跟随他干一番大事业的。诗中所说的向往隐居其实也蕴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

【注释】

(1)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职到湘阴(今属湖南)。曾作有《赠李十二》诗赠李白。

(2)严陵:即严子陵,名光,东汉人。少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严光变更姓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万乘:指帝王。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碧流:指富春江。

(4)客星:指严子陵。严子陵与光武帝共卧,足加与帝腹。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见《后汉书。严光传》

(5)元非:原非。太白:指太白金星。

(6)扬:扬州与金陵相近,三国孙吴置扬州于建业,及隋平陈,始移扬州于江北之江都。见《元和郡县图志。润州。上元县》此以扬州代指金陵。

【翻译】

严子陵不愿意做汉光武帝的随从,回归富春江,醉卧空山,闲钓碧流。我也像老严一样,客星辞帝座,回归江湖,并不是太白金星醉卧扬州。

【鉴赏】

此诗运用严子陵的典故:“严陵不从万乘游”。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在这个“游”字,李白虽然颇受唐玄宗所赏识,供奉翰林,但唐玄宗只是把他看成一个文学侍从,这就是李白表示自己羡慕退隐江湖生活的重要原因。

作品第三四句“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太白”与上句“客星”对举,又与李白字“太白”相同,一词两指,并运用对偶手法,表现出作者的隐居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无奈的心情。”元非太白醉扬州”答崔诗“金陵捉得酒仙人”,前后进行照应。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李清照 南渡 后期词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期:前期词悠闲风雅,后期词凄婉悲怆。金兵南下,南宋朝廷无能,可谓山河破碎风飘絮,从此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客居临安,晚景很是凄凉。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中几乎没有阳春艳调,多写残春深秋,思乡之苦,身世之恨。在这些作品中,她创造的艺术美与其他婉约词人不同:“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她的词虽偏重阴柔,但刚柔相济,柔中有刚。

一、书写苍凉人生,感发家国之痛,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内容。

从题材和内容看,可将李清照后期词分为历时赋愁、思乡怀人、咏物寓意几类。历时赋愁之作在李清照后期词中占有很大比重,《武陵春》、《永遇乐》、《声声慢》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写暮春时节,物色撩人,本能催唤人们的愉悦情感,但这却勾起词人的愁情。

《永遇乐・落日熔金》写词人元宵伤时,通过“中州盛日”与“如今憔悴”的对比,寄托黍离之悲。

最引人注目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它是悲秋赋愁之作。与《武陵春》的“反色对比”有所不同,《声声慢》以“同色叠加”的笔法,以秋天的灰色调加重愁情。词人通过对秋日黄昏景色的感受,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悱恻动人的笔触,概括她在南渡以后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抒发她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淡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亡国之痛与沦落之苦,而格外显得深广与厚重。“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样的寻觅,只能使她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此是内心主观感受的总写,接着词人抒写在外界特有的客观条件下的独特心理反映。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的气氛,忽暖忽寒的气候,让词人无法抚平心灵的创伤,只好饮酒御寒,借酒消愁。然水酒过淡,敌不过凄厉的寒风,浇不灭心头的痛苦哀愁反而越来越烈。大雁从北国飞来,词人想到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想起客死他乡的丈夫,心情更沉重。

上述三首词,按创作先后排列,应是《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如把这些看做是人之将亡的反常表现,那么,说《永遇乐》是李清照的绝笔词也不无道理。《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如三座里程碑,标明了李清照后半生由悲情难耐到痛不欲生,再到“枯井不生波”的生命轨迹。

思乡怀夫之作是李清照后期词的组成部分。《鹤鸽天・枝上流莺和泪闻》、《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是两首怀夫词。《鹧鸪天》说“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道出词人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勾勒出一个终日以泪洗面的形象。

咏物离意之作在李清照后期词中占有不少篇什。《瑞鹤鸽・风韵雍容未甚都》咏叹银杏,词中有句:“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词人将感情全部倾注在银杏身上,自比银杏,表达决心在逆境中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志向。

二、从创作格调上看,李清照后期词的消极面占了更大比例。

南宋统治者偏居东南,苟且偷生,朝内主战派苦谏不已,各种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在这种现实下,熔铸成爱国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愤乱恨降之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等,与此时南宋词坛昂扬积极的时代精神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词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词反映的范围狭窄,情调格外消沉,她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贵夫人的不堪愁苦的形象,即便是被公认的风格豪放的《渔家傲・记梦》,在情调上也是低沉和消极的。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上阕写她的梦境,在一个云雾腾腾的拂晓,她梦到自己乘着帆船,渡过天河,到了天宫,遇到天帝,天帝殷勤地询问她还要到哪里去。下阕写她的回答:我悲叹自己空有一腔惊人的诗才,却毫无用处,太阳快下山了,路途却如此漫长。接着作者运用了逍遥游中的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传说,梦到自己也将借助大风乘着蓬舟到神山仙岛上去。从归何处、嗟日暮的词句和全词的感情可以看出,这是她的后期作品。百无聊赖、孤寂清苦、整日以泪洗面的她,尝尽了离乱的辛酸苦辣,在人间没有欢乐,没有出路。所以,借着梦境,她来到天宫,受到天帝的问候,这不正是反衬了人间的孤寂吗?她向天帝哀叹自己的苦闷,岁晚年暮了,但人生的征途却是如此的艰险难行。只有到虚无缥缈的神山仙岛去,才能摆脱精神上的苦恼,这才是自己的归宿。虽然此词看上去轻松豪放,上天入地,驰骋宇宙,与声声慢不同,变婉约为豪放,但词语的豪放,并不能代表豪放的抱负。这首词的情调与《声声慢》等一样低沉,甚至可以说是愁苦精神世界的一种更深刻的表现。李清照后期词的这种消极因素和低沉情调与她的身份和地位很有关系。落难之前,她是贵族夫人,而之后,则一无所有,四处逃亡,再加上身为一介女子,生活范围狭窄。没有像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所经历过的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又囿于词抒发个人身世之感的偏见,当然无法创作出昂扬健举的爱国诗篇。对此,我们不能苛求于她。同样是怀念故乡,我们可以将辛词与李清照的菩萨蛮拿来做一比较: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鹄。

――辛弃疾《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菩萨蛮》

辛词满纸忧国忧民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现了收复失地的百折不回的决心与壮志。李词却弥漫着烟香酒气,表现出贵夫人失落之后借酒浇愁的生活和懒散怠惰的情绪。她之所以怀念故土,只是因为永夜恹恹欢意少的个人不幸遭遇,与辛词中的爱国豪情怎可同日而语?

李清照的后期词在格调上是消沉的,过高地给予李清照爱国主义词人的头衔显然是不确切的。李清照是爱国主义词人,但她的爱国情怀不过是她流落他乡后,由一连串的个人不幸而引起的失国痛和思乡情。因此,虽然她的后期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社会的价值,同时也有明显的消极因素,过于拔高李词的思想性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移情入景,借景言情,艺术手法得到升华。

移情入景,借景言情,从来都是李清照表现其凄凉冷寞心理的重要方面。而在晚年创作的《永遇乐》中由于她切身受到恶劣环境的摧残,这种笔法更增强了它内涵的蕴藏性和丰富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纵观全词从写景开始处处写景而句句言情。词中的景物无一不牵动词人的心绪和情怀,而心绪的波动和情怀的激发又不断促成景物的变换。景物推动情感情感涂染景色二者交互影响,迭相推移在不断交错发展中将情感层层推向高潮,待到最后,景物本身也就是情感本身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结语似景也似情,可谓情景结合,水融,难以分辨。其结果,仿佛有一位者昔日喜爱热闹说笑,而今日却孤苦凄凉,抑欲饮悲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使我们听到她载载孑立在窗前倾听别人欢笑而暗自悲痛饮泣的声音。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怀恋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李清照的艺术创造,正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指出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其效果,正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所阐明的“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这些赞词并不十分夸张。

参考文献: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比较法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是人们用来鉴别事物的优劣真伪的方法,是任何严肃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的方法。比较鉴赏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将其有关的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训练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一、通过题材比较,同时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学习王昌龄《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日门关。”进行比较。两者都描写了大漠风光、边关军旅生活的艰苦,抒发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联系起来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效果更好。同时联系其他边塞诗《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等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把握边塞诗的特点。

古诗词的题材广泛有言志、咏怀、咏物、写景、征戎、闺怨等。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它们分类学习,让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慢慢地刻在脑子里,久而久之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条形识别码,这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及其特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意象比较让学生准确把握诗人要表达感情

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塞露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文学作品中,古人常以“雁”抒写内心的思乡怀旧,羁旅孤苦之情。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青山”“绿水”“船”等丰富意象又呈现出平和美好的画面,诗人的心境似乎是舒坦怡然的,同时又传达出淡淡的惆怅。而王维《使之塞上》“单车欲问处,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的“归雁”意象学生很容易理解诗中同样思乡的惆怅,然而两者蕴含情感有所不同。前者,读者在诗歌描绘的美景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陶醉与舒畅中引发淡淡的哀愁,而后者,读者感受到时诗人身负使命的肃然,塞外景色壮丽苍凉,正如诗人此时的心境“单车”“孤烟”更加深了去国怀乡,人生失意孤寂。通过对比学生对两首诗的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通过文字对比揣摩作品中人物内心变化,从而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作者要抒发的感情。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起到指导作用

诗歌讲究“炼字”,讲授时注意对关键字的对比分析。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词五首》的教学中。我就把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进行对比教学。《望江南》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和《武陵春》中的“风住沉香花把尽,日晚倦梳头”都写妇女的梳洗打扮。其中,《望江南》中的“罢”与《武陵春》的“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梳洗罢”中的“罢”表现女主人公一早就梳洗好凭栏等待,流露她对爱人归来充满期待的急切心情。而“倦梳头”中的“倦”写出了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后万念俱灰的心理状态。两者互相对比让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这时老师乘机点拨,让他们更好理解人物当时的感情。通过对比对字词的考究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通过作者前后期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变化,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李清照前期的词《如梦令》两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处处可以看到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而她后期的词,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把她前后期的词放在一起比较学习,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对比。学生对作者生平与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有深刻的认识。

武陵春李清照范文第5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2、《武陵春·春晚》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相关期刊更多

武陵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物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创作与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