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俞敏洪经典演讲

俞敏洪经典演讲

俞敏洪经典演讲

俞敏洪经典演讲范文第1篇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颗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着的时候,就非常麻烦。因为别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坚持了自己的追求而想要的东西,你的尊严和自尊是得不到保证的,因为你总是在飘摇中间。对于我们来说,保持自己尊严和自尊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你有一个梦想,通过从最基本的一个步骤,你就可以开始追求。比如说最后你想取代我,成为新东方的董事长和总裁,你能不能做到?只要你有足够的心态和足够做事情的方法,以及胸怀,肯定是能做到的。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等于是在沙滩上造的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的,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每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当你决定了一辈子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不要随便地换。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不会因为有某种机会,你就到处乱窜,这样你才能够做出事情。

我们未来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叫做忍辱负重的能力。很多社会名流会遇到很多很多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你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你不忍辱负重,你就没有时间,你就没有空间,没有走向未来的空间。如果你想走向未来,最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你就必须要做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轮到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你排除也得必须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因此你就必须忍辱负重。

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我们哪能做一时气不过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让你气不过的事情太多了,只有你气得过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在你面前才能展开最光辉的一面。

我有这么一个比喻,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长江和黄河的曲线,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所以不管黄河是多么的曲折,绕过了多少的障碍;长江拐的弯不如黄河多,但是她冲破了悬崖峭壁,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最后都走到了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管是冲过去还是绕过去,只要我们能过去就行。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梦想流过去,像长江、黄河一样流到自己梦想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开阔,使自己的事业变得开阔。但是并不是你想流就能流过去,其实这里面就具备了一种精神,毫无疑问就是水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有时候会是泥沙,尽管你也跟着水一起往前流,但是由于你个性的缺陷,面对困难的退步或者说胆怯,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一旦你沉淀下去,也许你不用为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得阳光了。你沉淀了下去,上面的泥沙就会不断地把你压住,最后你会暗无天日。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净自己。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渡过难关是一种心态,你想要跨过去的话,就必然能跨过去。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带着怨气和怨恨在工作,你的工作就远做不好。

如何能够把事情做得更成功的几个要点。第一要点,如何尽可能把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我们要先分清楚,哪些事情是我们想一辈子干的事情,哪些事情是一下子干完,我们就可以不用干的事情。中国有句话叫急事慢做,你越着急的事情,你做的越仔细、越认真,越能把事情做好。而你越着急的事情,做的越快反而越做的七零八落,我把这个急事也叫做大事。第二个要素就是要决定自己一辈子干什么。那么还有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对时间的计划性。还有一点,就是成功要自我约束。任何时候,当你前面面临一个巨大的诱惑,和其它任何可能产生诱惑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停不下来,你千万别去追那个东西。因为你追了那个东西停不下来,最后栽跟头的一定就是你。

千万记住一点,做任何事情的时间都是能挤出来的。

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善为生,用善良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

有两句话我是比较欣赏的。生命是一种过程;事业一种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是活在每一天的,假如说你每一天不高兴,你把所有的每一天都组合起来,就是你一辈子不高兴。但是假如你每一天都高兴了,其实你一辈子就是幸福快乐的。有一次我在往黄河边上走的时候,我就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水。大家知道黄河水特别的浑,后来我就放在路边,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让我非常吃惊的发现,四分之三已经变成了非常清澈的一瓶水,而只有四分之一呢,是沉淀下来的泥沙。假如说我们把这瓶水,清水部分比喻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而把那个浑浊的那个沉淀的泥沙,比喻我们痛苦的话,你就明白了;当你摇晃一下以后,你的生命中整个充满的是浑浊,也就是充满的都是痛苦和烦恼。但是当你把心静下来的以后,尽管泥沙总的份量一点都没有减少,但是它沉淀在你的心中,因为你的心比较沉静,所以就再也不会被搅和起来,因此你的生命的四分之三,就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

人的生命道路其实很不平坦,靠你一个人是绝对走不完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跟别人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做事情的时候,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当五个手指头伸出来的时候,它是五个手指头,但是当你把五个手指头握起来的时候,它是一个拳头。未来除了是你自己成功,一定要跟别人一起成功,跟别人团结在一起,形成我们,你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篇二:我有一个梦想】

各位有没有注意观察一下我们的校园,比如在打饭时,很多人拿着饭盒满怀期待的排着队,突然,只见耗子似的一些人左边窜进来一个,右边挤进来一个,下边又冒出来一个,上边又跳下来一个,数个耗子的插队,把一列整齐的队伍弄得混乱不堪,长达“万里”。还有,远远看着两人并肩前行,又突然一个人憋起了猴屁股般的红脸,进而一连串的脏话,但杀了我也想不出为什么他们还引以为豪?难道是拥有一种臭脸皮的潇洒吗?当然,那些拿着手里的垃圾去恶意攻击无辜的垃圾筒的,将含在嘴里浓而淡黄的液体屡次抛弃的,在我们的风景里已经很普通了。当然,这些行为也在无意中锻炼了我们的反应能力,敏捷度,还有精准的眼力。比如我们会躲避那些地面上的浓痰,会先精确的判断出空气中那些肆意飞扬的鼻涕纸的飞来方向,再一个移形幻影,躲开。

这样,我有一个疯狂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每个餐厅多放几只猫,这样插队的耗子们便不敢来排队,我们也就不会再排那样长达万里的队列。

我有一个梦想,将那些不堪入耳的话语变成男高音的歌声吧,这样,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欣赏到高雅的艺术。

我有一个梦想,将那些浓痰变成仙丹吧!这样凡它于口中的人便不会吐出,反而会欣喜地咽下!

我有一个梦想,将空中肆意飞扬的鼻涕纸变成钞票吧!这样……我就不用说了吧,希望你们在抢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想想看,我们生活会多么美好啊,满地都是仙丹,钞票漫飞,当然还有在歌声中追耗子的猫。

可是,上帝不高兴,就在我腚后狠狠打下一闪电,然后冲着我脸就是一巴掌,说:“你神经发育不正常,你的梦想不会实现”

是啊,我真该重新做梦,寻找新的梦想。

我,于是跪在那些人面前深切地冲他们说: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耗子你快变成人吧!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你还是去以猴屁股红的脸当个红绿灯吧!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你把痰还是咽下去吧!

我有一个梦想,鼻涕纸们还是肆意地飞去吧!”

说完,我就一顿痛揍,鼻青脸肿地跪在地上无可奈何,上帝又来了,对我说:“年轻人,为何不试着讲道德呢?”

道德?道德是什么?这一字条在字典那一页?它在世界上还存在吗?感觉道德是一艘通往黑海的船只,是飞往黑洞的宇宙飞船,它还能起作用吗?

上帝却说:“你可以试试。”

于是我又找到他们跪下,准备说道德,但道德二字还未出口,又是一顿痛揍。

鉴于此,我的最后一个梦想已经确定了,那群人千万别是你们。

俞敏洪经典演讲范文第2篇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俞敏洪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时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说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地读书,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800本书,用了5年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赶上我那些同学。

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毕业典礼上,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的同学,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10年,你们20年干成的事情40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80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在北大时,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从小就热爱劳动,希望通过劳动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我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4年。我们宿舍从来没有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还不去打水”。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的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选自“俞敏洪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有删节)

俞敏洪经典演讲范文第3篇

哈佛论道

2007年5月8日,新东方校长俞敏洪一行到达哈佛商学院,与MBA一年级900多名学生讨论新东方案例。学生中有十几人来自中国内地,他们几乎都曾在新东方培训过,每次他们发言都会先说:“俞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每次都博得全班同学热烈鼓掌,也使得新东方案例教学显得特别。

在俞敏洪与MBA们分享了他的血泪奋斗史后,有学生问俞敏洪,原来想到美国读书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还愿不愿意来读书?俞敏洪回答:“我还是很愿意的,但想一想,觉得读书太麻烦了,既然已经有了钱,我不如买一个哈佛文凭算了。”结果学生笑弯了腰。下课后,很多学生纷纷说没想到中国企业家也如此幽默。而令俞敏洪吃惊的是,很多美国学生居然会简单的中文。

这次哈佛之行,是俞敏洪近年在美国的第二次风光。2006年9月7日,新东方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顺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持股31.18%(4400万股)的俞敏洪身价狂飙。截至2007年5月18日,其身价已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俞敏洪本来计划在2008年退休。这样,他的生涯贯穿财富、爱情、励志后,有一个完美的英雄谢幕,但上市将这一计划大大推迟。“上市带来的是纸面财富,我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现在我在北京,住的还是几年前买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如果财富对他真有改变,那就是让他有了一个念头:创办一所不同于目前中国所有大学的精英大学。“这所大学不跟传统大学比较,也不会设立所有科目。我要做一所只有少数专业科目的大学,招收

5000名学生就够了。人生总有一种梦想,梦想总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去实现。”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俞敏洪当时的理想还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代,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代,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今天的俞敏洪仍时常给学生上英语课,也时常讲到自己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两次高考英语总分仅88分时的无语、连续3年半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创业之初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的浑身颤抖。但学生感受到的往往是他历经痛苦决不回头的努力,是绝望后坚忍不拔的继续追求,是颤抖后重新积聚的力量。新东方的校训,带有鲜明的俞敏洪个人烙印: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北大峥嵘

在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周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序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学校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都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

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与之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岳父戎马倥偬一生,只喜欢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总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母家需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而是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虽然俞敏洪不想出国,可俞夫人想。“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都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俞敏洪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大校内校外也不例外。俞敏洪到校外教英语,结果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月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机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俞敏洪经典演讲范文第4篇

2006年,俞敏洪的新东方学校招了100万名学生。

对中国任何一位校长而言,这个数字都让人晕厥。这一年新东方趁势而上,9月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培训公司,俞敏洪成为中国最富的老师,身价18亿人民币。有人问他:“上市时你什么心情啊?”他说:“我很平静,没有像其他老板上市时那样激动得泪流满面。它仅仅是公司和人生路上的一个点而已……”

不到一年,他的身价达到了55亿元。

教师与商人,这对自古水火不容的矛盾,在俞敏洪身上完美地实现了统一。

许多人见到他,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弱高挑、面容憔悴、长着一双浮肿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他就是那个人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中国千百万青年人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这一切,俞敏洪是怎样做到的?

他曾经出版过一本演讲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书名就让人惊心动魄。

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他总是被同学嘲笑。

俞敏洪心情郁闷,读到三年级生病了,大口吐血,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意味着留级,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这个打击是毁灭性的。

他怅惘,希望在哪儿?他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他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死的念头都有了”。

然而俞敏洪毕业时阴差阳错留了校。当时,出国几乎成了成功的一标志。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剩下总是不如人的俞敏洪。老婆恨铁不成钢,骂他窝囊废。

终于有一家美国大学录取他,3/4奖学金,还差5000美元。连买个馒头,买棵葱都算了又算的俞敏洪,到哪儿凑这个钱?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1989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3/4美元而奋斗。

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外面下着雨,同学加好友王强窜到他家喝酒。北大的高音大喇叭正在广播。

“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王强急呼。

果然,广播里在说“俞敏洪”如何如何。呀,是北大对英语系教师俞敏洪的处分决定,说俞敏洪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处分决定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处分这么重,公开侮辱,俞敏洪事先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

北大曾经规定,对教师的处分不公开,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上课,在学生面前最重要的是面子。北大在俞敏洪这里破了规矩。第二天,俞敏洪走进教室,学生异样的眼神告诉他,他呆不下去了。

1991年秋天,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这个曾给他荣耀、自信、自卑。让他梦萦魂绕又伤心不已的北大……

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

离开北大第二天,宿舍就被学校收回。他拖家带口,打游击一样租了四五次房子,刚开始租农民的房子,教农民的孩子英语、数学、语文,用来代替房租……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

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晚上回家,他老婆一面数钱,嘴里一面念叨着:“来了三个……来了三个……”

他在一旁看着,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

俞敏洪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来人像是从第31个开始。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报了名。

俞敏洪精确计算过,搞了这种诡计后,每四个学生,会有两三个学生放下钱。转眼间,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这潭水开始活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多,死不了、活不好,没有生气。怎样才能让大家相信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牛,他俞敏洪牛,而且有信用?

他又心生一计,“咱们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

他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宏大感人,人气旺盛。俞敏洪顿时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极佳。北京初冬的天气,外面奇冷,教室窗子大开着,里外的人,没有一个离开。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教师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他以震撼和希望。

又一次租了个图书馆,会场外又有好几百人进不来,俞敏洪干脆到外面去讲。他站在一个大汽油桶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自己和学生都热血沸腾……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

一上路,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漩涡中心。

1992年初春,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好不容易请了公安局的

人吃饭。不会社会上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憋不出话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

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回不来了。

老师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

“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孤独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一家人住在四面漏风漏雨的农村房子里,没有生源,没有教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同学都在国外,干的事看不到希望……”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醒来后,酒也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没有了。

一个冲妻子大喊“我发财了!”一个说“这太奇妙,太刺激了”

活下来后,生命的冲动就是长大。

1993年11月16日这个日子,俞敏洪就像自己女儿生日一样记得清楚。这一天,“新东方”在北京西北角的西三旗一间平房里诞生了。

到1994年时,俞敏洪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徐小平、王强出国留学了。停下来往回一看。他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学生数1994年比1991年出来干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事情干大了?!

出国,还是继续拖着新东方这驾马车往前走?他拿着学生报名册愣了很久,2000多个名字,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新东方这个孩子养大了,襁褓中抚育,风雨里成长,扔掉,舍不得啊。那台“红大发”面包车,已经开了三年,天天跑印刷厂,跑各教室,印资料,运资料,亲自把一份份资料发给学生。出国。学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留下来,让出国留学见鬼去吧!

他意识到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时,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他需要这些人与他一起干。1995年底,新东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外的老朋友们回来了。

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

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里“失去了精气神”,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原来,天才徐小平在国外混得穷困潦倒,妻子教书养家,自己在家带俩孩子。前途无望,长期以来心情沮丧。

一开始,徐小平还装着“驴屎外面光”,很有钱的样子。

没两天露了马脚。他领俞敏洪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

“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吗?”

“这儿有个免费停车场,我在找呢。”徐小平很自然地说。

“怎么这……”俞敏洪一时很震惊,想说“怎么这么穷”,咽回去了。其实,俞敏洪不说出来,徐小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徐小平也在观察俞敏洪。俞敏洪花钱如流水,在北美40多天,见同学,见朋友,一路上花了一万多美元。他有明显的显摆心理,要花钱给大家看看,急于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俞敏洪从一个特没出息的人,变成了一个特有出息的人。”

俞敏洪对徐小平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一节课i000多块?”“是啊。”

徐小平开始算账。一个哈佛教授年薪12万美元,一个月1万美元,一天3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挣2400元人民币,新东方老师一天挣四五千元人民币!在加拿大讲课,一天挣100美元就不错。这绝对是全球以教书为生的人最高的日工资!

徐小平大为震惊。

俞敏洪劝徐小平回来做移民咨询,因为他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过移民咨询,懂加拿大法律,可以利用新东方这个舞台。

俞敏洪说,你回来,你的梦想我帮你实现。徐小平开始倾述他的梦想,情感的闸门打开,就止不住。他不停地倾诉,不停地给俞敏洪唱他写的歌,苦闷而忧伤的歌,一首一首地唱,一边流泪,一边唱。

俞敏洪心里哽哽地想哭,哭不出来。

一会儿老婆回家,徐小平兴奋得忘乎所以,冲老婆大喊,“我发财了!”

然后,孤零零的俞敏洪开着车,在北美的风雪交加的夜晚中狂奔。他还要去找王强。王强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做软件开发,拿着6万美元的年薪。

真正打动王强的是“看”。

王强带俞敏洪去普林斯顿,走进一家超市,有打工的中国学生,突然走过来,满脸景仰地问:“你是俞老师吗?”走进一家餐馆,也有中国学生站起来,“俞老师……”甚至走在大街上、校园区,也碰见了不少叫“俞老师”的人。王强两眼放光,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俞敏洪。这太奇妙了!太刺激了!

那时候,俞敏洪在新东方亲自教的学生成千上万,分布在北美各大学,真正是“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而这也正是王强梦寐以求的感觉。

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聚义”,给新东方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帮哥们儿可不是等闲之辈。俞敏洪做了四件事:第一,为迎接徐小平,他用30万元的原装“帕萨特”换了“红大发”面包车;第二,撵走了原来做移民的加拿大老外,腾出地方让徐小平入主移民公司;第三,王强回来不久,撒出管财务、行政、后勤的老婆,改变新东方“夫妻店”形象;第四,划分地盘,确定新的利益格局。

俞敏洪决定不出国后,开始用比较长远的眼光来规划新东方学校。徐、王回来前,他就开始做铺垫。1994年底。他找到了民办外语培训学校“理想学校”校长杜子华。杜子华口语、听力教得不错。

两个民办校长见面。俞敏洪提出了兼并方案:一,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过来,可以每节课600元,翻一倍;二,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各有所得,皆大欢喜,两人一拍即合。

这是俞敏洪典型的“糖纸理论”实战演习。小时候,俞敏洪有糖自己不吃,给农村小伙伴吃,大家便甘愿为他四处打架(给合作伙伴利益,做大);糖纸俞敏洪自己留着,成了“孩子王”的象征(品牌自己掌控,扩大影响)。

徐小平、王强回来后,俞敏洪如法炮制。

徐小平管留学、签证、移民和咨询,王强的地盘是基础英语培训。

1997年10月,包凡一回国,俞敏洪给了新东方出版地盘。俞敏洪继续守着出国考试培训的老阵地。至此,新东方“诸侯分封制”格局形成,外语培训教学门类体

系整合完毕。五个人当中,三个“海龟”,两个“土鳖”;俞敏洪、王强、包凡一三个同班同学,都属虎,加上杜子华属虎,四只虎。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同时,新东方开始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年龄”。比如十分邪乎的是,高中都没毕业的罗永浩,混迹江湖,也站到了新东方讲台上!山东师大毕业的宋昊想到新东方上课,找不到俞敏洪,急了,打电话对办公室的人扯了个幌子:“我是他大学同学,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从加拿大回来刚下飞机,要他来接我,快把他的手机告诉我。”钱永强则直接把刚下车的俞敏洪堵在车门口,“我要到新东方上课。”“不拘一格降人才”,新东方撒着欢地跑起来。

从1995年起,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招生人数每年递增100%以上!

6年的时间,学生人数由1994年的3500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25万人次。增加约71倍!(2004年全国招生人数达到75万)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伸展到了主要中心城市。

至此,新东方奠定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霸主地位。

“蜡烛马上就到,我会给你们带来光明!”

财富和名声为新东方聚集了人才,人才反过来为新东方创造了更大的名声,更多的财富,使“新东方”三个字成为商业潜力无穷的超级品牌。

但自从新东方有“海龟”的第一天起,就有以“海龟”为代表的西方思想与以俞敏洪为代表的“土鳖”本土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磨擦。

美国耶鲁大学MBA毕业的钱永强,看见俞敏洪和徐小平在耶鲁和哈佛大讲特讲“新东方精神”,诸如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颇不以为然。《新东方精神》这部影响很大的书是徐小平编撰的,其中将新东方精神归纳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钱永强对新东方精神不以为然,认为内涵不够。徐小平和他吵作一团。

俞敏洪见他们吵得差不多了,说:“永强呀,新东方精神有多高,有多神,咱们不管。我自己也从来没为已经获得的东西而牛。而自豪。我只是想讲一个小故事给你听。我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这条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这条路不宽不窄,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不垫砖头,你就过不去,你想过去,有时候,一怕,一跳,就掉到泥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拣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一脚就垫过沟坎了。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上一块砖头,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时候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新东方确确实实帮助过无数学生跨过这个沟坎,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方向。新东方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这是俞敏洪第一次用意象来系统地阐述“新东方精神”。

耶鲁的春夜里,自视甚高的钱永强和徐小平,都被感动了。

要做一块“垫脚石”不容易。

这些副校长们都知道,俞敏洪把学生当上帝看待,“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不惜代价给不满意(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学生退学费,组织参加春节不能回家的学生的联欢会,为学习好的学生发奖,一奖十多万。结业发奖大会上让校长们向台下的学生三鞠躬。徐小平至今对鞠躬的事耿耿于怀,说:“有失师道尊严。”俞敏洪不这么看:“学生学得太难太苦,学完了,给他们鞠躬,向他们表示慰问,表示敬意。有什么不好?伤着我们什么了?”

夏天热的时候,条件差的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要准备成车的冰块拉到各个教室。几百人的大教室,讲台上放几块冰不管用啊,俞敏洪说。“教室里桌子凳子挤满了,再多了放不下,起码可以在心理上解决问题啊,你不知道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吗?”

北京到处挖坑修路,教室经常停电,新东方每年都要准备上万支蜡烛,上百个煤油灯,哪停电往哪运。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点蜡烛点煤油灯上课,像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故事。

新东方“激情新概念英语”的创始人江博说,讲课,应该是一门艺术,要有思想,有审美,让学生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突然发现一罐“红牛”,发现一头骆驼。有一天晚上,正上着课,突然停电,江博喊道,“同学们,你们等一会儿,蜡烛马上就到,我会给你们带来光明的!”

学生们在黑暗中等待着蜡烛,等待着蜡烛带来的火光。

十几分钟后,蜡烛来了。他先点燃了两支,放在黑板的托盘上。黑板被照亮了。他把第三支点燃,交给前排的同学,依次往后传。光明向后传递,黑暗渐渐隐退。烛光腾腾闪烁,像一个个会说话的灵魂,照亮了学生的脸庞,照亮了学生的眼睛。江博看到一双双眼睛里“没有抱怨,只有新奇”。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眼睛”。

教室里静静的,谁都不敢说话,生怕亵渎这一神圣的时刻。

俞敏洪对这种情景太熟悉了。他在新东方点燃了第一支蜡烛。1995年底,他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教堂里上千支燃烧着的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肃穆,庄严,神圣。这使他想到了几年前他在北大附中阶梯教室上课。停电了,一片漆黑,他找人买来了蜡烛。在100多支蜡烛的照耀下,他坚持讲完了两个小时的课。他说:“我当时感觉太神圣了!那种神圣庄严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新东方创业时期,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经历过这种场面。

“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穷教书匠,历史上教书匠从来都是跟“穷”字绑一块儿的,俞敏洪和新东方硬是把教书匠前边的“穷”字拿掉了,不仅拿掉了,而且还让教书匠变成了百万富翁。

然而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大成功后面必是大危机。”到2000年初,随着英语培训市场的变化,因人而异开辟的地盘没有覆盖到的新领域(如电脑培训、教学软件)的迅速发展,各路诸侯的胃口和攀比心态随之扩大,利益边界严重混淆、重叠,纷争、矛盾、冲突、攻伐日渐加剧,俞敏洪精心设计的,曾经非常有效的“分封制度”,开始出现隐患。

危机与机遇往往又是并存的。

同是2000年初,资本运作专家、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明夫来到新东方,说:“为什么新东方不值50个亿?!”

新东方人在“50亿”的巨大诱惑下,迅速结束了近5年的“分封割据”。2000年5月开始股份制改造。五个月后,他们注册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整合新东方产业资源,然后展开资本运作,筹备上市。

这一来,在未来虚幻的“巨大诱惑”面前,诸侯们交出了地盘,意图“一统江山”。那个一团和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友情为重的“现实利益”时代结束了。尤其是公司股权设计,俞敏洪占绝对控股地位。其他十个人分享其余股权,小股东大多数人不舒服,认为应该得到更多。

新东方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现代企业转型。

新东方公司化改造2000年5月1日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半,高层思想不统一,冲突不断。小股东地盘没有了,人、财、物的支配权取消了,公司没有利润,股权朝不保夕,自然陷入恐慌,陷入对俞敏洪“改革”动机的怀疑,结果被理解为俞敏洪“杯酒释兵权”的一场“阴谋”;又说他搞“”,“剥夺”大家的劳动成果。

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团队。面临着二次创业内部利益调整的复杂局面。

2001年8月27日,王强提出辞职。第二天,徐小平支持王强,也向董事长俞敏洪递交了辞去董事的辞呈。两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俞敏洪一脸的震惊、茫然和沮丧。

此时的新东方号称“三驾马车”,三驾去其二,还会有新东方吗?

2001年8月28日晚,新东方紧急召开董事会。董事会开成了批判会。所有矛头直指俞敏洪。

平时不抽烟的俞敏洪要了一支烟,眼睛鼻子都挤在了一块儿,闷闷地抽着。

俞敏洪意识到,新东方新一轮危机开始了。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新东方最大的麻烦是朋友在一起做事,互相要求完美,特别是要求道德上的完美。同时,没有统一对新东方发展前景的认识,对很多最基本的价值层面的问题没有取得共识。权力系于俞敏洪一身,反而强化了元老们被抛弃或即将被抛弃的恐惧感。

看大家发难结束,俞敏洪说话了:“我希望王强和小平留下来。对新东方有好处。如果以我的离开一段时间或者彻底离开,能换来新东方团队的团结,我愿意。”

他提出辞去新东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如果能以我的离开换来新东方的发展,我会高兴一百倍一千倍。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了十年了,干得很累。我需要家庭团聚,妻子女儿在加拿大,长期分离,女儿都快要不认识我了。我应该到国外去读书……”俞敏洪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强忍着在眼镜后面闪烁。

会场上已有人泣不成声。

“都江堰都能一劳永逸。完成千秋大业,为什么新东方不能?”

11月1日,是王强给俞敏洪的最后期限。这天,徐小平发难。他以非常激烈的形式抵制俞敏洪关于让钱永强担任新东方市场推广总监的任命。

徐小平的行动雪上加霜,把俞敏洪逼上了绝路。

11月初,俞敏洪一人来到四川青城山。他想喘口气。

青城天下幽。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不远处,就是中华民族的丰功伟业――都江堰。

青城后山峰回路转,溪流时而潺潺,时而轰鸣。山上有茶馆,老妪沏上一杯香茶,山人合一,充溢着灵气。俞敏洪读都江堰碑,知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一劳永逸,从此岷江安澜,成都平原生民2200年享其利,遂成“天府之国”。他说:“都江堰都能一劳永逸,完成千秋大业,为什么新东方不能?”

俞敏洪游青城山、都江堰似乎悟到了什么。

今年的11月有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王强给定的时间表,一个是11月16日――新东方学校创建8周年。

11月6日,俞敏洪飞回北京,决心已下。

他回北京走的第一步是继续强势“削藩”,终结小股东们“回到过去”的幻想,迅速建立新的薪酬体系和组织结构,建立期权制度,在新东方真正结束了“分封割据”;

第二步,说服杜子华留下来;

第三步,说服王强留在新东方,并且恢复董事职务,出任新东方公司的产业开发副总经理。“你一定要回来!我可以跪下来请你回来!”

话说到了这种份上,王强开始松动。

第四步,彻底打消小股东的不安全感,在利益的层面上妥协,以稳定新东方团队。11月20日,他提议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年终-分红的“股东协议”。

第五步,削弱徐小平的权利。

第六步,在新的薪酬体系下,新团队立即审议2002年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挖掘发展潜力,把原来的财务预算提高了近一倍,让大家能见度很高地看到了明年可能的收益,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正当新东方内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俞敏洪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读了几十本现代企业管理的书和企业家传记,不懂的地方,拜访各方高人,根据新东方的实际情况,写出了新东方企业组织结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设计文案。他说:“如果没有制度设计,自己都搞不清楚方向,说什么都等于零。”

俞敏洪在变化,在提升。

在新东方新团队的真诚挽留下,王强决定捐弃前嫌,回归新东方。

新东方又躲过一劫。接着徐小平重回核心团队,俞敏洪长叹:“老天爷不灭新东方!”

新东方诸公以他们的理智、学养、友谊、理想。以及有缺陷的个人魅力和初见端倪的新型利益关系,避免了一场由内讧而崩溃的庸俗结局。

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福音。

永远记住生命中那些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新东方神话”已经在中国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新东方的成长史、俞敏洪的成才史已经成了某种激励哲学,被广泛运用在了新东方的课堂上。

一个考GKE的男生说,一天200个新单词的任务量,我面对着学校的院墙拼命地干嚎,背得快吐的时候,一想起自己只要努力就能从小人物变成俞敏洪一样的牛人,就信心百倍,感觉能推倒面前这堵墙!

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是,新东方和他们的偶像俞敏洪,还会变得更牛。2004年,老虎基金的3000万美元无声无息地进入了新东方。“很多私募企业都被引进的资金挤得半死不活。”俞敏洪强调新东方的不可复制性。老虎基金中国负责人陈晓红,是俞敏洪北大任教时的学生。对当年的老师,她对其人品和做事高度信赖。所以老虎基金进入前连新东方的账目都没怎么认真审查,而且表示:“钱如何花由新东方自主,对新东方业务不予干涉。”

同时,周成刚等现代企业“管理派”精英,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

2006年,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7曰上午9:25,一个通过教育产业成功上市的中国范例诞生了。俞敏洪身价立马蹿上18亿,不到一年涨到55亿!

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催生了中国近10名身价过亿教师的发财机器,引来教育圈内外强烈关注。从美国甚至世界圈来的钱,能否用到中国教育事业中去?新东方的上市模式能否拷贝。能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带来什么,新东方成了中国教育界的焦点。

新东方的示范效应,使国际热钱爱上了中国教育,大量基金拼命在中国民办教育中寻找合作伙伴。中国教育界的资本春天,已经到来。

随后,俞敏洪被评为“CCTV2006年度经济人物”,再后,被评为“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

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

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俞敏洪经典演讲范文第5篇

要说当今身价最高的教师当属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俞敏洪。当初因为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让俞敏洪作出弃教从商的决定。之后,他创立了新东方。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到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最终打造成国内最大的民营教育集团。

在学生眼中,俞敏洪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很有亲和力。他的每次演讲,总是充满激情和催人励志。他的教学理念和创业感悟启人深思,让人回味。今次重温俞敏洪经典语录,一定会有所感悟和收获。

以下为俞敏洪的经典语录部分整理:

1、在家庭教育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给孩子带来焦虑和恐惧,让孩子不再喜欢学习;一种是不给孩子任何挑战的机会,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让孩子缺乏成就感。最好的教育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带有一定的压力同时又能从压力下解放出来的教育。

2、老师一句话能改变孩子一辈子的命运。老师要给孩子梦想,不管碰到什么样落后的孩子,都应该鼓励他,老师可以用纪律约束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侮辱他,把他看得一无是处。在我生命中最喜欢的老师就是能够鼓励我,推动我前行的老师。不管在什么状态上,你都受到鼓励,这样的老师是了不起的。

3、一个人应该有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从绝望中义无反顾寻找希望的精神。当世界上一切都成为如烟往事,惟一能够珍藏心中的是我们在今天的奋斗中所得到的精神启示。我们的心灵将引导我们,使我们能够潇洒地对待成功与失败,并在成功与失败时更奋发地努力,取得最终的辉煌(15年前新东方精神定义)。

4、很多人面对未来,总是左思考右打算,就是不敢迈开大步向前走。其实规划好的人生并不多,义无反顾勇敢向前的人常常得到更多,走得也更远。生命的远行不需要太多的准备,上帝给你两条长腿和坚实的脚掌,就是为了让你前行。向哪里走?让心告诉你。考研、出国、工作都会有前途。不同的路不同的风景。

5、一个人有偶然之运,有必然之运;用两块钱买中了一百万,这是偶然之运;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得到一只兔子,认为兔子会再来,结果等到天老地荒第二只兔子也没出现;必然之运是通过努力获得更多机会;如果农夫磨刀擦枪努力去打猎,一辈子至少能打几百只兔子。努力创造必然之运比等待偶然之运更加靠谱。

6、我们身上有很多老板,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习惯行为是我们的老板,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大方或者小气的态度是我们的老板,(经典语录 )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之后的心理反应是我们的老板,这些老板一直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好的老板让我们成功,坏的老板让我们失败,我们要努力摒弃坏老板,追随好老板。

7、如果感到空虚,在家里感到空虚、在单位感到空虚、在马路上走着的时候感到空虚,只要你选择填补空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就一定不是一件坏事,说明你马上可能会做有意思的事情了。人生的种种绚烂之花,可能不少是开放在空虚之中的。

8、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会被别人看低;一个人把自己看得低一点,就会被别人看高和尊重。故意抬高自己是一种心虚,故意贬低自己也会矫揉造作。平和的神情、真诚的态度和不在意别人眼中是否贵贱的肚量,是祥和生活的保证。

9、有人问我面对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在任何地方都是有人际关系的,只要你心里简单,就一切简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要参与到是是非非中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做违背自己原则迎合别人的事情。和同事们友好相处,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提到别人多赞扬,就又能做人又能做事。

10、有些人头脑中只有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所以问题永远存在,这是抱怨者;有些人能够看到问题,并同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这是管理者;有些人在问题出来之前就把问题消灭掉了,这是智慧者;有些人没有问题,却自己创造了一堆问题,这是庸人自扰。我好像更像第四种人,惹下一堆问题。

11、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情一步步做起来。没有做小事打下牢固基础,大事业难以一步登天。创大业者往往是从小事做起。会做事的人,具备以下三个做事特点:一是愿意从小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有目标,知道所做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结果是什么;三是要有一种精神,把事情从量变带向质变。

12、曾经很偏激,很愤世,在头破血流后发现偏激和愤世没有带来好的结果,最后发现生活不能只看到问题,而是要提供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些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弱点产生的,就需要改变自己,有些问题是外在的,就需要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都需要坚韧和勇气,会有很多委屈甚至屈辱,但从中会产生希望。

13、但求成长,不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成功最正确的道路。如果我们只向往作为结果的成功,人生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一只蝴蝶飞向天空,展示了她所有的美丽,但在美丽的背后,她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在黑暗之中的等待和化蛹成蝶的痛苦。

14、那些不和别人比较,专注于自己世界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热爱自己的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命的乐趣,这一乐趣是持久而宁静的,不是转瞬即逝的。因此这一乐趣必须来自心灵而不是来自现实世界对于物质的拥有。和物质的满足相比,心灵的富足是真正快乐的源泉。

相关期刊更多

人民教育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民族语文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