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话说中秋

话说中秋

话说中秋范文第1篇

一、 拉近距离,导入新课

师:老师初次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这首诗描绘了你们的家乡――南京一年四季的美景,现在正值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这紫金山脚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更有幸的是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瓜果飘香的秋天。(板书:走进秋天)

【评析】授课老师从山东来到南京,初次接触这里的学生。根据本节课以秋天为活动主题的教学,教师灵活选择了以描写南京的诗歌导入新课,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 接近话题,打开思路

师:说起秋天,在你们眼里,它和其他季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树上的叶子枯黄了。

生:秋天的枫叶红了。

生:庄稼都成熟了。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生:秋天很多花都开了。

师:哪些花都开了?

生:秋天来了,桂花开了,也开了。

师:秋天的变化可真大,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记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善观察)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言语想表达,拉近活动主题,打开表达思路。

师:刚才聊了这么多我们身边的秋天,那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赞美秋天的成语呢?

生:风轻云淡。

生:金风送爽。

生:秋风萧萧。

生:秋高气爽、千秋万代、春花秋月、秋收冬藏、一日知秋。

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词语,真了不起!可是,请你仔细想想这么多词语里,有一个词语虽然也带着“秋”这个字,但它不是来描写秋天的,是哪一个?还有吗?

生:千秋万代。

师:一日知秋。这个词语不太准确,再想想,应该是――

生:一叶知秋。

师:对!从一片落叶开始,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师:请看大屏幕,我把这么多赞美秋天的词语请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请教同桌或者老师。(学生练习认读,并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能把秋天的美丽读出来。谁来试着读一读?

【评析】由同学们熟悉的秋天相关的话题入手,复习积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初步体现归类学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想象秋天的画面,丰富言语表达的内容。

三、 看图说话,练习写话

师:刚才,同学们有声有色地读词语,我们听出了秋天的美好。其实啊,秋天不仅蕴含在这些词语里,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秋天吧。(配乐欣赏秋天的美景图)

师:我们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秋色里,你最喜欢哪幅图画?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成熟的累累果实。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师:哪个季节大雁往南飞?

生:秋天。

师:加上季节,把句子说完整。

生:秋天来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生:秋天来了,银杏叶变得金黄金黄的。

生:秋天到了,公园的枫叶都红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就把你们想对秋天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由熟知的生活,到相关秋天的图片,练习说话,连词成句,进行句子练习,尝试写话,并告诉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降低了写话要求。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这样的言语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觉说话不难,写话不难,做好了写话习作的起步工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师:写完了没有?谁来读一读写好的句子?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变红了。

师:写秋天的枫叶,你想到哪个成语?

生:枫叶似火。

师:能把这个成语放在句子里就更好了,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似火,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了。

师:真好!用上成语,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请大家也试着把平时积累的成语,用在自己的写话里,修改补充一下刚才的句子。(修改后交流)

生:秋天到了,农田里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可高兴了。

生:秋天到了,我和妈妈来到果园,那里瓜果飘香。

生:秋天到了,大雁南飞,飞到它们的第二故乡。

生:金秋时节,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园里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

生:走在秋天的路上,秋风习习,桂花飘香,秋天真美啊!

师:好!平时要多积累成语,并能正确恰当地使用,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妙笔生花。(板书:多积累)

【评析】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文字积累还不够丰富,如何把一句话写得生动具体,还缺乏能力和技巧。在这节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用上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把想说的内容整理、润色,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进行句子练习,逐渐培养学生下笔成文的能力,初步体会“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同时,提醒学生习作来源于生活,要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初步培B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做到说话有内容,有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连句成段,片段练习

师:要想把秋天的图画描绘得更全面细致,我们可读读学过的几段话,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秋天的?(出示学过的有关秋天的片段)

(1)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选自二上《秋游》

(2)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3)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秋天的?谁来谈谈感受?

生:第三段话把大豆当成人来写,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这是拟人的方法。

生:第二段话描写了流云的颜色,还用上了比喻。

师:描写颜色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生: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生: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比喻成了动物。

师:像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的形状想象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像这么多并列的事物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上――

生: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生: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有时……有时……有时……

师:从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表达方法。要想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我们还要学会合理的想象。(板书:会想象)学习借鉴以上这么多有趣的方法,试着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继续描写你眼中的秋天。(生写作,师巡视)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见闻与想象,让学生有话可写,连句成段。教师始终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观察与积累的好习惯,架设了说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习表达,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 交流展示,课堂总结

师: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在我的眼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在我的眼中,秋天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果园里,果实累累,柿子树上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苹果红彤彤的,像小朋友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串串葡萄拥挤在一起正在说悄悄话呢。那么多的水果,真让人馋涎欲滴。

生:公园里,枫叶如火,那些正在飘落的枫叶,就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那些落在地上的枫叶,又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张火红的地毯,看着这些美丽的枫叶,我不禁想起了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你可真了不起,不仅想象了公园的火红的枫叶像蝴蝶,像地毯,还用上了古诗句,增添了文采,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尝试运用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板书:学引用)

【评析】教师通过指导对秋天的景色的描写,训练步步深入,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立思考。

最后,这个学生的习作使用了学过的古诗词,老师顺势而导,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学过的古诗句或者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鼓励用上古诗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学以致用,关注语言实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迎着秋风,沐着秋阳,赏着秋色,吃着秋果,感受了秋天的美好。我们知道了在平时生活中要善观察、多积累、会想象、学引用,相信今后大家笔下的景物一定会栩栩如生。趁着十一小长假,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拍下最美的秋景,并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总评】小学三年级属于习作的起始A段,要让他们的习作言之有序、文通字顺,抓句子和片段训练是关键。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背诵积累好词佳句,并把积累的语言学以致用,自觉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句子、段落,及其基本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达中去,学习语言例子,进行言语的构建重组,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体现初步学习言语表达的基本方法。总之,教师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特点,让学生从阅读中悟表达,从仿写中学运用,初步掌握构段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表达习惯。

话说中秋范文第2篇

小秋死了?

小秋死了!

那么,他终于可以去天堂见他的妈妈了吧?他的妈妈已经等他太久了啊!

那年,我来到农村插队。我吃惊地发现,在欢迎我们的人群中,居然站着一个外国男子。他黄发蓝眼,皮肤雪白,身材魁梧,像极了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瓦西里。那个年代,在中国的城市里外国人都难得一见,在这个偏僻的乡村里怎么会有一个?更让我惊奇的是,这个外国人一开口,竟然讲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

这个外国人,热情地帮我们搬运行李,当我向满头大汗的他表示感谢时,支书却将他一通呵斥,让他赶快去地里送粪。

支书告诉我们,这个人叫小秋,是村里的“四类分子”……

后来我才知道,小秋是一个中俄混血儿。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少爷,当年随家人在前苏联做生意时认识了一个俄罗斯姑娘,结婚后把她带到了中国,后来就生下了小秋。

小秋满三岁那天,全家人准备去前苏联探亲。在火车站,一家三口刚刚上车,小秋突然哭闹着要撒尿,父亲就让母亲在车上等候,自己带小秋回到了票房子里。正在这时,一队日本兵气势汹汹地开进了车站。小秋和父亲再也没能上车。

那一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小秋从此就留在了中国,和父亲一起生活。除了有一副俄罗斯人的相貌和一个外国名字“阿廖沙”外,他已经从里到外都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他当然知道自己有一半的俄罗斯血统,所以他特别喜欢看前苏联电影,听前苏联歌曲。他最爱看的电影是《乡村女教师》,因为据说他母亲的名字和电影里的女教师一样,也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

小秋一直后悔为什么他偏偏要在上车后又想撒尿,若不是那样,他今天就不会是一个“四类分子”,更重要的是,他就不会与母亲分离了。所以,他很怕过生日,那是他与母亲生离死别的日子。

除此之外,小秋还珍藏着一样东西,那是他小时候穿过的一只虎头鞋。他父亲当年抱着他追赶那趟火车时,焦急绝望的母亲想从窗口把他拽到车上,却只拽掉了他脚上的一只鞋。剩下的这一只,小秋长大后就珍藏了起来。

听老乡们说,在中苏关系蜜月期,他的家人也曾托人在前苏联打听过他母亲的下落,但终没有结果。就算是打听到又能怎样?在当时的形势下,国家是不可能允许一个“四类分子”走出国门的。

我弟弟在第二年也来到了这个村子,他全然不管村干部的三令五申,偏爱跟一帮“四类分子”打成一片,尤其跟小秋关系最铁,上工下工的路上,常见两人勾肩搭背的身影。

后来,我当兵离开了那个村子。而此后许多年里,关于小秋的所有消息,都来自于我弟弟。

小秋了。小秋娶媳妇了。小秋有儿子了。小秋也开始做生意了。

在所有的消息里,最让我欣慰的是,小秋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那一次,我正好回家探亲,见到了西装革履、神采飞扬的小秋。

小秋过了几年很是扬眉吐气的日子。走在街上,人们都当他是老外,对他的态度很恭敬。他活那么大,头一回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

但是,一向身强体壮的小秋突然就病倒了,肝癌,发现时已经无药可治。

弟弟想安慰病床上的小秋,就讲了许多笑话给他听,最后说:“其实你这一生也没有遗憾了,媳妇有了,儿子也有了,也见到你亲妈了。生而为人,也不过就是这些内容吧。”

一说到亲妈,小秋不笑了,沉默了好半天才说:“其实,她不是我亲妈。”弟弟很惊讶,问:“你不是已经去见过她了吗?她不是年年圣诞节都给你寄贺卡吗?怎么又说不是亲妈?”

小秋咳嗽着,喘了好一阵后,给弟弟讲了一个故事。

那一年,他兴高采烈地到了海参崴,见到了梦见无数次的母亲。她像所有的俄罗斯老太太一样,体态丰满,面容慈祥,眼睛蓝得像一汪湖水。更令小秋开心的是,母亲真的跟电影里的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极像呢!她拥抱小秋时也正像每个母亲那样,紧紧的,带着母爱的力量。

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小秋平生头一回流了泪。他激动地从提包里拿出珍藏了50年的那只虎头鞋,母亲也从衣柜里拿出一模一样的另外一只。两只鞋就像他们母子一样,在分开50年后重逢了。

小秋开开心心地在母亲身边住了下来。虽然小秋一句俄语也不会说,但是,能够每天在母亲身边,已经让小秋很知足。而母亲亦是很快乐,与每一个邻居在街上碰面,她都会主动介绍:“这是我的儿子阿廖沙。”语气中充满骄傲和自豪。

小秋临走的那个晚上,母子俩相依着坐在沙发上说了很久的话。不是用嘴,而是用眼神和手势,彼此的眼睛里都是留恋和不舍。

小秋用手势告诉母亲,他要亲手给母亲洗一次脚―在中国,孝顺的儿子是会给母亲洗脚的。母亲明白了小秋的意思后很意外,神情有些不自然,扭扭捏捏的,但终于没有拗过儿子。

讲到这里,小秋不说话了。弟弟就说:“你做得很好啊。不过,我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她怎么就不是你亲妈了?”

小秋的眼眶开始湿了,渐渐地蓄满了泪。“就是这一次洗脚,让我知道了她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父亲告诉过我,母亲右脚背上有一颗红痣,可是她没有。”

小秋当时愣住了,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冒充他的母亲。小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只是一个中国农民,他想不通她为什么要欺骗自己。而且,她怎么会有和他那只一模一样的虎头鞋呢?小秋心里又疑惑又委屈,他不敢抬头看那女人的眼睛,只好低下头给女人洗脚,眼泪就一滴一滴掉进了盆里。

小秋给女人洗完了脚,同时也做了一个决定,不把这件事的真相说出来。他想,也许眼前的老人也曾在中国失去过一个儿子吧。

小秋就这样回国了。从那以后,逢年过节,小秋都会给这位母亲写信问安。村里有人去俄罗斯,小秋也会托他们带些东西给老人以尽孝心。小秋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对,至少,这世上可以少一个思念儿子的母亲了。他甚至想到了一个词―“高尚”。

就在他准备永远高尚下去的时候,他意外地收到了那位老太太的信。信是她托人用中文写的,信里告诉小秋,其实在小秋给她洗脚的那个晚上,她就想告诉小秋一件事。她不是小秋的母亲,小秋的母亲早在很多年前就因悲伤过度去世了。临终前,她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好朋友卡秋莎。她说,如果有一天,她的阿廖沙能够回来找她的话,就请卡秋莎转告儿子一句话。卡秋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过了那么多年,阿廖沙真的找来了。看见阿廖沙那激动的神情,卡秋莎在那一刻做了一个决定,不告诉阿廖沙真相,她要把阿廖沙从未享受过的母爱都给他。可是,现在她要去天堂见她的朋友了,如果真的见了瓦尔瓦拉,她该怎么向她说呢?她还没有把那句话转告给阿廖沙啊,因此她决定说出真相。

那句话是:告诉阿廖沙,我爱他。

……

话说中秋范文第3篇

我总是那么无奈,就像我的面包总被秋子抢了去一样,秋子狠狠地咬下一口面包,说,印子,你总是比孔子还孔子。我说,那是因为你比韩非还韩非。她笑着点头,我使劲地搓着盆里的衣服。

秋子,你说我们永远会是好朋友么?我侧过头问她。

她伸出手捏我的脸,说,你个死丫头,说什么笨话呢!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们就不是好朋友了。

我忍着疼揉着脸,问,你知道永远有多远么?

为什么要去想呢?她笑着。

总是听别人说,如果你找到了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就会得到幸福。我们学校种了很多三叶草,我和秋子就进去找,找了大半天,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没找到,还把眼睛都看花了。后来我们还因为践踏草坪而被罚种三叶草。

印子,你快过来看,这是什么?秋子招手呼唤我。

什么呀?我跳过去。

你看。秋子指着草丛。

哟!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我们高兴地笑着,看着对方,我们把它摘下来,小心地捧在手里,一想到手里的幸福就高兴地笑。

但只有一棵,我们却有两个人,怎么办?我问她,转念又想,说,还是你拿去吧!

说什么呢,来,我们平分!秋子撕下两片叶子放在手心。

可,这样不就没有意义了吗?我问。

管它呢!印子,你要记着,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家庭不可以和你平分外,其他的我们都可以平分,就算没有意义!

我点点头,抬起头看天空,天很蓝,太阳光照着我的眼睛温暖而明亮。

后来,我去了外地,那里没有了夏日的酷暑,也没有冬日的严寒,一年四季都春暖花开。我和秋子电话联络,我约略知道,她过得并不好,直到我放假回去后才知道,秋子干了一件特荒谬的事,秋子贩毒。我劝过她,她总说自己有分寸。

一次她差点被警察抓到。我对秋子说,秋子,如果你再贩毒,我就让太阳从西边出来。秋子不说话,一声不吭把电话给挂了。好几个月秋子都没再跟我联系,她的手机号换了。我想,太阳就要从西边出来了。

这天早上,太阳还是从东边出来,但当我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觉得太阳都暗了,秋子死了。

当我赶到火葬场的时候,只看见秋子那张笑得很灿烂的黑白照被一个警察举着。

秋子是去做卧底的,在最后警察抓获毒贩时,秋子挨了一枪,毒贩打的。

话说中秋范文第4篇

(一)

黄秋生的性格就如同他饰演的大多数角色一样,有着豪放不羁的一面,喜欢天马行空四处游走。这样一个人,自然不喜欢受婚姻的约束,哪怕是和他最心爱的女人。黄秋生的女友是吴惠贞,二人恋爱时,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小职员,不过浪子本色依旧:情绪好时,他可以和女友爱得死去活来;情绪不好时,明明是他主动约女友吃饭,却躲着不出现,害得女友傻等。吴惠贞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高级职员,工资比黄秋生高得多,有时她还要接济黄秋生的生活。

为了能和黄秋生过上安宁的生活,吴惠贞出钱开了家店铺,让他安心地守着铺子。然而黄秋生是天生的浪荡命,在店铺里呆久了他嫌憋闷,他不喜欢看书,不喜欢听音乐,更不愿意做家务,他解闷的方法就是看电影、喝酒,所以店铺没开多久就被迫转让了。吴惠贞的亲戚都说黄秋生是烂泥糊不上墙,沉浸在爱河里的吴惠贞却依然爱得死去活来,在她眼里。不管黄秋生干什么,他都是她的挚爱。

经过多年的爱情长跑,吴惠贞不止一次地向黄秋生提起结婚的事,黄秋生总是皱着眉头说:“你烦不烦呀,现在我哪有心思结婚呀?”

吴惠贞不甘心,黄秋生实在躲不过了,只好说:“你想结婚那就结吧。”1992年,二人风风光光地摆了酒席,却没有去婚姻部门登记。黄秋生说:“何必在乎那一张文书呢?我们已经在一起了,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知道你是我老婆。”

1996年夏天,吴惠贞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对黄秋生说:“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以前我不在乎名分,现在我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你不为我着想,也要为孩子着想吧?”于是,黄秋生和吴惠贞进行了结婚登记,他们持续了4年的“婚姻”总算有了合法的依据。

快当父亲的黄秋生依然不知道去挣钱,吴惠贞不得不提醒他再不去挣钱,孩子连奶粉钱都没有。黄秋生思考了许久。决定到电影厂求职。电影《人肉又烧包》需要演员,导演李修贤一下子就相中了黄秋生,安排他在影片中担任反派角色。

黄秋生兴奋不已,他对吴惠贞说:“这才是我喜欢的工作,我一定会干出名堂来的。”吴惠贞也为丈夫终于能安定下来而高兴。在她看来,幸福的日子在向她招手。

《人肉叉烧包》引起轰动,堪称港产恐怖片的开山之作,而黄秋生也靠这部影片夺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他高兴地对妻子说:“这是我送给儿子最好的玩具。”

黄秋生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了电影之中,为此,他没白天黑夜地在家里琢磨剧本、观摩演出。儿子还在哺乳期,常常哭闹。严重影响了黄秋生的创作。黄秋生烦不胜烦,再加上他喜欢抽烟、喝酒,吴惠贞常要求他为了孩子的健康有所节制,更让他觉得不习惯。

日子久了,黄秋生终于忍受不了了:“我必须搬出去住,否则我要发疯了。”吴惠贞吃惊地说:“你搬出去住才是发疯!孩子还这么小,你就不打算管了?”黄秋生说:“我本来就做不了家务,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习惯很难迁就,住在一起对大家都不好,就这样说定了。”黄秋生不顾吴惠贞的反对和哭闹,搬离了家。过起了单身生活,吴惠贞则独自担起了抚养孩子的重任。

(二)

香港观众的口味变化太快,恐怖电影没多久就失去了市场。黄秋生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就陷入了沉寂,赫赫有名的影帝因为外形的关系,只能接一些小角色。这种失落给了黄秋生极大的刺激,他原本想着再拍几部有影响的电影,风风光光地给妻子看,让她知道自己选择分居是多么的正确,可现在呢?黄秋生只好降低要求,专门接一些低成本的影片,到了后来,他接片不再有选择,一些三级烂片他也来者不拒,一时间,黄秋生有了烂片之王的称号。

上世纪90年代是香港泛滥的时代,到最后,三级的尺度越来越滥,简直到了卖肉的程度。黄秋生也没能免俗,在《》系列电影当中,他开始了正面的演出,并和的女演员有相当激情的表演。电影一公映,引起一片大哗,亲戚打电话给吴惠贞说:“你先生怎么拍得出这样的片子呀?”当黄秋生回家送钱时,吴惠贞讽刺说:“你还真是辛苦了。这可是你卖肉赚的钱呀!”黄秋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吴惠贞更加恼火:“这样的片子你也拍得出,你让我和孩子怎么面对别人?”黄秋生也恼了:“我挣钱有错吗?我当演员能有什么选择?”夫妻俩大吵一架,黄秋生生气地走了。

回到自己的住所,黄秋生生着闷气,其实,他又何尝想拍这样的影片呢,任何社会的主流阶层对片都是排斥的,要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怎么会去接这些烂片?黄秋生无可发泄,只好整日喝酒解闷。

黄秋生喝起酒来没有节制,而他又独自居住,好几次都是邻居打电话召来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去洗胃。一天晚上,黄秋生又喝了许多酒,他挣扎着给吴惠贞打了电话,然后醉昏过去。

等到清醒过来时,黄秋生看到妻子正焦急地坐在他身边,关切地看着他:“你真是吓死我了。”吴惠贞忙着拿热毛巾给丈夫擦脸,又到厨房端来醒酒汤。等到黄秋生完全醒过来,吴惠贞这才开始埋怨他不该如此喝酒,要是喝坏了身体,丢下她和孩子以后怎么生活呢?黄秋生心里也不好受,吴惠贞拿来镜子,让他仔细地看看自己。黄秋生盯着镜子,怎么也不敢相信镜子里那个一脸胡茬脸色发青的男子就是自己。看着妻子的泪眼,黄秋生清醒了,他发誓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从那天起,黄秋生饮酒有了节制,没事的时候他不再沉醉于酒杯之中,而是跑到图书馆里去看书,看的书多了,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虽然一切如常,但他知道自己是在等着机会。等着香港电影复苏的机会,到那时自己一定会以新的面貌出现。

2005年。电影《无间道》邀请黄秋生出演,黄秋生为这部影片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把它当作自己重整旗鼓的标志。果然,《无间道》的上演让观众看到了久违了的黄秋生,而他也凭着这部影片重新登上了香港金像奖的舞台。

黄秋生在影坛再次名声大震,而这一次随着香港影视的复苏,他再也不用去拍那些烂片了。每当想起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黄秋生都感叹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真是庆幸,现在他终于有能力让观众重新认识自己了,也有能力让家人为自己感到自豪了。

(三)

黄秋生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毫不保密,到哪都说自己是个结了婚的人,有两个儿子,他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个传统、保守的顾家好男人。但是,黄秋生对婚姻的看法却开放得出奇,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他毫不顾忌地说自己的婚姻是无奈的结果,要不是因为太太怀孕,他压根儿就不会结婚,一张婚纸并不能维系

婚姻,而他结婚只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身份。说了这话以后,黄秋生似乎觉得有些对不住妻子,忙加了一句:“家对我很重要,令我感觉安稳之余,亦可避风雨。”

黄秋生虽然总对记者说自己是个爱家的人,但他一直没有搬回家和妻儿住在一起。演员最容易扯上花边新闻,甚有女人缘的黄秋生自然也不例外,和他扯上绯闻的女演员个个貌美如花,对他的婚姻是严重的考验。

早在2000年,黄秋生就和黄卓铃在拍电影时有过绯闻。暴怒的黄秋生对跟踪他们的记者动粗,在香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吴惠贞劝丈夫要多注意绯闻对事业的影响,黄秋生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

2006年,风光得意的黄秋生到澳门度假,在酒吧里认识了一位混血美女,两人言谈甚欢,夜晚到舞厅去跳舞。一直玩到第二天凌晨,两人一起去海边吹风、看日出。一路上,两人十指紧扣,互搂腰身,亲热无比。分别时。混血美女对黄秋生难舍难分,说是爱上了他,非要和他一起回香港嫁给他。黄秋生有些哭笑不得,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黄秋生,我已经有老婆、孩子了。”混血美女听了伤心得要死,黄秋生柔声安慰她,劝她多多保重,还说回香港再和她联系。

浪子黄秋生于这样的逢场作戏驾轻就熟,对追踪的狗仔队也很有经验。当有狗仔拍到他和台湾美女模特孟广美交往甚密时,黄秋生面不改色地说:“我和孟广美只是朋友,我找她是为了让她帮我买书。”

对于黄秋生在外面拈花惹草,吴惠贞自然有些看法,但是黄秋生独自在外居住,她也拿他没辙。有时候吴惠贞会借题发挥,提醒黄秋生知道自己是有家室的男人。有一天,黄秋生来接吴惠贞,他如往常一样没有预先通知就来了,吴惠贞摇着头说:“我没时间和你一起去玩。”“为什么?”黄秋生有些惊愕,以前只要他来找吴惠贞,她高兴都来不及呢。吴惠贞说:“你要带我们母子去玩,哪有不预先通知的?像你这样想来就来,一定是你今天没有约会,我和孩子可不当你的替补。”吴惠贞带着儿子走了,黄秋生呆在那里很没趣。从此以后,黄秋生再回家都会提前和吴惠贞联系。

2007年4月16日深夜,拍戏回家的黄秋生发现有人在偷拍他,他气坏了。黄秋生一边和偷拍的狗仔撕扯,一边打电话报警。警察赶来后发现偷拍的是个女人。令人意外的是,女记者竟然控告黄秋生有殴打和她的企图,黄秋生气得说不出话来。在警察调查期间,这条绯闻飞快地传开了,多数人以讹传讹。一时间满城风雨。

吴惠贞立刻打电话向黄秋生询问情况,正在气头上的黄秋生立刻吼道:“你也信这些八卦吗?我是那样的人吗?”吴惠贞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忙安慰说:“我从不信八卦,我会在所有人面前维护你。”果然,没多久,前来询问的亲友几乎把电话打爆了,但吴惠贞总是一句话:“这是没影儿的事。”吴惠贞的一个女友平素对黄秋生独自居住和闹绯闻很有看法,这次听说了这件事,一见面就说:“这个黄秋生,真是个烂仔,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做这事,你嫁给他真是倒霉了!”话刚说完。吴惠贞就变了脸色,她一句话没说,把这位女友送出了门,并且要和她绝交。

话说中秋范文第5篇

人到中年,应该是理智和清醒的,但张秋歌却在中年的时候,学着年轻人玩起了“闪婚”,他与妻子相识9天后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且从此步入了幸福的生活。

快乐单身汉竟成“闪婚”族

张秋歌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单身生活,曾一再跟他的朋友说单身的好处,告诫他们“千万不要被婚姻的枷锁套牢”。

1999年,张秋歌到黑龙江牡丹江市参加电视剧《东北大剿匪》的拍摄。因为他曾经在哈尔滨当过文艺兵,所以他一到牡丹江,一帮过去的战友就来找他喝酒。当战友们得知他现在仍然是单身时,有人想给他撮合,但张秋歌连连摇头,说这辈子都不打算结婚。

因为他自己对找对象的事不上心,战友们也就没再当回事。但仅仅过了几天,在一次聚会上,一个陌生的姑娘竟然让他失魂落魄。有人向张秋歌介绍:这位是王晓梅,牡丹江话剧团的副团长,前一天刚从北京捧回戏剧梅花奖……听到这里,张秋歌突然想起,战友们聚会时曾有人想把一个叫王晓梅的姑娘介绍给他,当时只是一听了之,没想到世界这么小,在这里见到真人了,而且竟然是同行。张秋歌便对王晓梅多了一份亲近,但碍于面子,他只是礼节性地与王晓梅握了下手,便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去了。

可张秋歌还是借着几次倒酒的机会,仔细地观察着王晓梅。他看到在聚会嘈杂的人群里,只有她安静恬淡地坐在酒桌前,气质独特。

张秋歌突然有一种冲动,于是端起了酒杯,冲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的王晓梅说:“不好意思,我们只顾聊天把你给冷落了。来,我敬你一杯!”

王晓梅笑着说:“那我喝一大口,好吗?因为我不会喝酒。”说完仰头就喝了一大口。她的大方深沉地触动了张秋歌草原人的心弦。

张秋歌从来都是特别骄傲,对女孩从没主动过,但是今天却把持不住了。从王晓梅仰头干杯那一刻起,他不仅视线追随着王晓梅,而且一口一个“晓梅”叫得十分亲切。

聚会结束,张秋歌脑海里全是王晓梅的倩影,以前的那些独身誓言统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半夜,他实在睡不着,就打电话给好友寇振海:“老寇,糟了糟了!”从睡梦中被吵醒的寇振海纳闷地问:“怎么了?”张秋歌大声说:“我爱上了王晓梅!”寇振海说:“好啊,明天我陪你去追!”

第二天,拍完了自己的镜头,张秋歌就忍不住想见王晓梅。在寇振海的陪同下,他从片场驱车直奔牡丹江。突然出现在王晓梅面前,张秋歌忐忑不安地说想同她交流下思想,没想到王晓梅一点也没有拒绝的意思,连张秋歌都觉得惊讶。两人来到一个饭馆,边吃边聊,张秋歌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他自己在马背上度过的童年,讲他的有着“草原歌王”之称的作曲家父亲,还讲自己的恩师栾福仁。当时,张秋歌从部队转业,准备回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放牧,他和栾福仁告别后,栾福仁追了半站路,死活要他去考上海戏剧学院,知道张秋歌没钱,栾福仁还塞给了他40元钱,亲笔写了一封介绍信为他找熟人。当时隆冬的哈尔滨已经滴水成冰,栾老师却只穿着一双塑料拖鞋,由于跑得急,塑料拖鞋断成了两截。

他给王晓梅唱父亲写的歌,还给她唱日语歌,感叹父亲对自己的爱和启蒙恩师对自己的教育……就这样,一直说到饭店打烊。然后,张秋歌又开车拉着王晓梅闲晃,到路的尽头,两人下车走在无人走过的雪地上继续聊。当时东北零下30多度,雪都被冻硬了,走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响,张秋歌穿的单皮鞋被冻硬,踩断了一只鞋底都浑然不觉……

此后一连几天,张秋歌一忙完工作就去找王晓梅“谈心”。终于,王晓梅眼中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张秋歌动情地说:“晓梅,我真的想娶你!”

一直未说话的王晓梅此时开了口:“我也想嫁给你!”

两人在认识9天后,张秋歌把王晓梅娶进了门!剧组的朋友都说:“张秋歌到东北剿匪没剿到,倒‘剿’了个媳妇。”

厄运来考验,“话剧王子”修成模范丈夫

其实,身边的朋友对他们的“闪电”婚姻并不看好,熟悉张秋歌脾气的弟弟,曾经预测他们的婚姻不会超过3个月。就连王晓梅的父母也怀疑女儿昏了头。

亲人的担心,在他们的婚姻经过最初的甜蜜开始显现矛盾的时候应验了。婚后不久,王晓梅调到了张秋歌所在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两人工作相同,单位相同,工作中难免出现交集,经常会因为角色理解的问题而吵架。

两人吵完架,下班后各走各的。但他们住的小区有一段路没有灯,而张秋歌又怕黑,所以每次“分道扬镳”的结果,都是王晓梅站在路口等着带他回家,而他只要一看到王晓梅,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大男孩一样:“老婆,还是你好,知道带我回家。”那憨厚的表情让王晓梅想气也气不起来了。

张秋歌喜欢开车,但从来不记路。而王晓梅基本上只要是去过一次的地方都记得,但张秋歌偏偏是个不服输的人,有时候遇到岔路他就是不听王晓梅的。

有一次,张秋歌载着妻子和几个朋友,从北京市区去门头沟办事。在途中,张秋歌对车内的人说,去门头沟的路是他这辈子记得最熟的路,这次他一定不会走错。不一会,到了岔路口,张秋歌果断地把方向盘打向左边的路口。王晓梅发现他又走错了,便轻声提醒了一句。他一下子就爆发了。“好,你不是说我错了吗?我现在转头走那条路看看到底谁错了?”他一面向王晓梅怒吼,一面违反交通规则原地转头走上了王晓梅指的路。果然,开了不到一公里,张秋歌便发现的确是自己错了。他完全没有了刚才的霸气:“老婆,我错了,还是你这个‘导盲犬’厉害。我向你道歉。”此刻,他温顺得像只小绵羊。

王晓梅说,因为摸透了他的脾气,所以每当他发火,她就独自安安静静地待着。没了对手的张秋歌,火气慢慢就没了。王晓梅的宽容和善良就像剂,使这段“闪电”婚姻度过了最艰难的磨合阶段。

早年,王晓梅曾因出演话剧《女大十八变》中的“喜鹊姑娘”而一举成名,但也因此落下了腰伤。当时,全国巡演的任务非常重。她硬撑着完成巡演,却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一直到了2001年年初,王晓梅的腰伤已经非常严重。一次,下楼时王晓梅一脚踩空,一下子躺在地上起不来了。经医生检查发现,王晓梅的腰部有个9公分大的肿瘤,很可能是恶性的。张秋歌一下就傻了,抓住医生的袖子不松手,连声质问:“是肿瘤吗?你确定吗?怎么可能!”王晓梅急忙劝他:“秋歌,你冷静一点……”

当天晚上,王晓梅对张秋歌说:“秋歌,我只有一个要求:如果我真的走了,就拜托你照顾好我的父母。”

心酸到极点的张秋歌却想出一个能让妻子开心的点子:“晓梅,你放心。你要真不好,我就再娶两个媳妇来照顾咱爸咱妈。所以,你要是不想让我的阴谋得逞,还是快点好起来吧!”

2001年4月,王晓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进行了好几个小时,一直等在走廊上的张秋歌,深深地为自己以前的种种行为感到愧疚。他想了很多很多,最后只希望王晓梅能健健康康地走出那扇门。他在心里发誓,只要王晓梅好起来,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结果,手术很成功,肿瘤被完整剥离,经检查为良性。张秋歌喜极而泣。

自从王晓梅生病后,张秋歌就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变得温和,也知道疼爱关心王晓梅了,有空时竟然还帮忙做家务。他对他的弟弟说:“你的‘乌鸦嘴’是不会灵验的。因为我成熟了,懂得担当了。”

婚后来恋爱,火暴丈夫变身责任男

为了帮助手术后的王晓梅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张秋歌遵照医嘱,每天帮助王晓梅做康复训练:他用绳子固定住王晓梅的两条腿,双手托住王晓梅的腰,让她坚持做仰卧起坐。这样的训练一次就要做三四个小时,等结束的时候,张秋歌常常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到了晚上,张秋歌还要坚持为王晓梅做按摩来放松腰部。有一次,王晓梅睡醒后发现,张秋歌趴在床边睡着了,想让他起来到床上睡,可怎么叫也叫不醒,仔细一看,张秋歌在睡梦中双手还保持着按摩的姿势。

王晓梅感动得泪水哗哗直流,她终于明白,虽然与丈夫磕磕绊绊,有争吵有烦恼,但在自己最无助的日日夜夜,她见证了丈夫的责任,见证了他对自己的爱。

第二天,王晓梅深情地对张秋歌说:“秋歌,咱们在一起有吵有闹。对不起,都是我没有做好。”

其实,张秋歌在这段时间里也一直在反思:他们当初爱得如痴如醉,走进婚姻后却吵闹不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为丈夫的他缺乏应有的包容,没有用男人海洋般宽阔的胸怀去呵护照顾妻子。听到王晓梅的表白,张秋歌剖析了他们产生矛盾的原因:“我们相识即结婚,跳过了恋爱的环节,突然进入婚姻,彼此心态都没有转变。所以,我们要补上恋爱这一课。”这话让王晓梅茅塞顿开,她说:“对!我们要在婚后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只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对生命才会有新的感悟,才会更加珍惜彼此。2004年,夫妻俩联手合作了话剧《萨勒姆女巫》,获得一致好评。2005年之后,张秋歌主演了《上将许世友》《五十一号兵站》等作品,每一个他饰演的角色都让人眼前一亮。王晓梅也不甘落后,她先后在《夏绿秋黄》《李小龙》等电视剧中扮演了多个角色。

2011年,在《辛亥革命》剧组筹备阶段,张秋歌曾是剧组确定的“黄兴”人选。为了这个人物,张秋歌已经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还专程去了湖南采风。后来由于角色调整,张秋歌最终被确定出演头号反面人物袁世凯。因为此前曾饰演过许世友、等开国将军,都是正面人物,这一次让他演袁世凯还真有点接受不了,他甚至一度有过弃演的想法。

这个时候,是王晓梅给了他鼓舞和信心。她说:“角色没有好坏,就看你对人物的把握有没有进步。”后来,调整好情绪的张秋歌再次背起行囊启程,这次他直奔了袁世凯的老家河南项城袁寨村。从河南回来之后,张秋歌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参观了袁世凯练兵的小站等地。这次采风使他对剧中的表演细节有了很好的把握,因为袁世凯的女儿说,父亲总叼着雪茄烟,但是从来不抽,他就是要那种“范儿”,所以,张秋歌在剧中加了很多抽烟、看表、说方言的细节,这些都是遵循了当时的历史。

一次,王晓梅带了一堆好吃的前去探班,看到张秋歌把衣服领子勒得紧紧的,就想突出袁世凯的胖,不禁心痛地对他说:“秋歌,你也太拼命了!”而张秋歌却已经完全投入到角色里,浑然不觉。

因为他们拍戏经常天南海北聚少离多,所以他们约定:每周要有一个团聚日。这一天,两人不管离得多远,都要飞回北京团聚,或是去吃一顿烛光晚餐,或是去看一场电影,体会一下恋人的浪漫感觉。

张秋歌曾说过:婚后再恋爱,感觉超棒!

相关期刊更多

化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当代广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大家健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