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胡思乱想的日子

胡思乱想的日子

胡思乱想的日子范文第1篇

出处《朱子全书学》:宜于日用之间,稍立课程,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子也;

近义词:妙想天开、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胡思乱量、想入非非、游思妄想;

反义词:清心寡欲。

2、朝思暮想: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处:柳永《倾杯乐》: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近义词: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日思夜想;

反义词:置之脑后。

胡思乱想的日子范文第2篇

A这恐怕也是很多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甚至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也上不好课。而据了解,有这些困惑的孩子都有一个特征:对自我苛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下不能容忍的错误,也不能有其他人的指责和批评,那么,对事情的想法就多了,胡思乱想也就成为习惯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大脑的胡思乱想是其正常的功能,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在乎其“胡思乱想”,只要你不去刻意在意它,以坦然的心情接受它,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总结有以下两点:

一,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看到这八个字就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了吧,这是森田疗法的治疗核心。也就是说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包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对未来的把握,明天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数,还有什么要迫于自我检讨的呢?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已经是对今天最好的交代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好坏两面,就像投硬币,不能苛求每次都出现同样的一面吧!

二,坦然接纳,胡思乱想也属正常范畴。看的出,这位提问的学生的恐惧出于哪里,就是担心自己是强迫症或是强迫思维。去网上查了一大圈,越看越像自己的症状,进而加重了恐惧的情绪,也加重了“胡思乱想”的程度。之前,我也说过了青少年自我认识及情绪的变化特点,胡思乱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天有阴晴雨雪,人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才有残缺美、曲折美等等,所以,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面对障碍、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失误,当然当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

第四,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比如,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听音乐、跳舞唱歌等等,当你忙碌起来的时候,心情就不再消沉,感觉也就会轻松起来,一旦让业余生活的充实成为了习惯,那么你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第五,尽可能让自己的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所谓“程序化”,就是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处理;而“规范化”就是按一定的规定处理。

胡思乱想的日子范文第3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②!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③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注]①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②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③泄:显露。

[阅读思考]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效之 效:验证

B. 夫精念存想 精:专一,纯正

C. 昼日则鬼见 见:看见

D. 俱用精神 用:因为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

(2)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参考答案]

1. C (见:出现。)

2. (1)表现在视觉上,(好像)看见了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重点:泄、推测语气)

(2)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因为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是同一种本质。(重点:觉、用、实)

[品评赏析]

参考译文: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胡思乱想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恐惧就会胡思乱想,一胡思乱想眼睛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它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仔细端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一位姓丁的厨师学习宰牛,三年看不见活牛,所看到的全是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胡思乱想,自然看见奇怪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真正的鬼了。

病人身体极其难受,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棒鞭子殴打他,好像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像)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去,(就好像)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像)看见鬼在打(自己)。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于)胡思乱想,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说话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而被吓哭!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因为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是同一种本质。

最早接触鬼,是从老辈人的故事中。能读书了,是从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志异》中。鬼,给人的印象多是面目狰狞、行为诡异、取人血索人命的。鬼的形象产生于何时何地何人,已无从得出确切的结论。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或许多认为人死后都要变成鬼,所以才有了“我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的无奈威胁。当然也有人不相信鬼,如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王充。他因细族孤门的身世、耿直不屈的性格,仕途不顺,但仍然“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居贫苦而志不倦”。他所处的东汉时期,统治阶级用鬼神等封建迷信思想欺骗愚弄人民,神化自己。当时,朝廷任由妖妄思想蔓延,王充花费了三十年的心血与汗水写成《论衡》,以上文段就节选自《论衡・订鬼篇》的开头部分。

胡思乱想的日子范文第4篇

胡耀邦为办《理论动态》这个刊物组建了一个工作班子,称之为理论动态组。从1977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会议起,到1981年9月29日召开理论动态组最后一次会议止,他直接领导和指导这个组的工作前后达四年多时间。沈宝祥先生是理论动态组最早的成员之一,而且经历了理论动态组从形成到终结的全过程。以下是他对有关情况的回忆。

理论动态组的形成

胡耀邦到中央党校工作以后,采取整风会议的形式,搞“揭批查”,解决“文革”遗留问题。他立足党校,面向全党全国,将中央党校的复校开学,同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相联系。1977年5月,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开了一个多月,胡耀邦深感思想理论上的混乱,需要澄清,需要把被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于是,他决定要办一个刊物,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澄清。他当时的说法是,把被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这也就是后来说的“拨乱反正”。办刊物,就需要人手。他对秘书陈维仁说,你给我找几个同志来,我们人不要太多。

1977年6月6日上午,我们到耀邦同志办公室开会。参加者包括陈维仁共五个人。这是这个办刊物的班子的第一次会议,也就是理论动态组的第一次会议。

耀邦同志把这个班子叫做动态组,全名就是理论动态组。当时,这个理论动态组并不是中央党校的一个正式机构。理论动态组的人员是从各单位调来的,组织关系还在各人的原单位,大家都觉得是临时性的。我的思想上也是这样的一种观念。

6月15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党校各个机构负责人的任命。其中有一个校刊室,任命了一个副主任。理论动态组在机构编制上归属于校刊室,任命王聚武为理论动态组组长,实际是由胡耀邦直接领导和指导,筹办《理论动态》。

1977年12月,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提议,为了更好地办《理论动态》,也由于其他方面的需要,中央党校组建一个理论研究室。1978年2月,党中央批准中央党校在校刊室基础上组建理论研究室,吴江任主任。从此以后,理论动态组就成为理论研究室下属的一个机构。

《理论动态》原以中央党校校刊编辑室名义举办,从第52期(1978年3月30日)起,就改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名义了。

胡耀邦去中组部上班前,考虑到以后同大家联系的机会少了,就委托吴江协助他办《理论动态》。成立了理论研究室后,理论动态组在组织上成为该室的一个机构,但理论动态组是胡耀邦组建的一个小机构,不管组织上隶属于校刊室,还是理论研究室,都由胡耀邦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

胡耀邦与理论动态组“共命运”

理论动态组的工作,主要就是办《理论动态》这个刊物。

耀邦同志说,这个刊物,要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当个“排头兵”。要办这样的一个刊物,稿子从哪里来?这也是耀邦同志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第一次召集我们开会时,耀邦同志说,《理论动态》的文章有的请人写,有的自己写。第二次会议上他又说,“稿子怎么搞?能自己搞当然更好,或主要靠我们自己搞。”当时,人们的思想还相当普遍地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心有余悸。撰写《理论动态》需要的拨乱反正文章的作者很难找到。刊物办起来以后,大部分文章都要自己撰写。撰写文章,这是我们理论动态组成员最主要的工作。

限于我们的理论水平,特别是思想跟不上,当时我们干得相当苦。耀邦同志在紧张的中央党校复校开学工作的同时,抽出不少精力和时间同我们一起干。他是《理论动态》实际上的主编。

在耀邦同志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理论动态组的几个人都有了进步,刊物的影响也逐步扩大。他当然很高兴。1977年9月10日,耀邦同志在理论动态组会议上,对两个月来的办刊工作,作了一个总结。他说,“办了两个月了,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我们的刊物说好得不得了,不要这样看。四百多份,看的人至多四千多人,起了一定的影响,对反对修正主义,揭批‘四人帮’,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我们没有犯原则上的错误,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要有信心,马克思主义的脚跟站稳了。这么个总的评价,我们自己要有这个信心。”他还说,我们的文风基本上是好的。基本上一条,摆事实,讲道理。

对理论动态组的同志,耀邦同志除了指导写文章外,还很注意从各方面严格要求我们,对我们进行教育培养。

首先是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在1977年10月12日的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耀邦同志鼓励大家说,我们党校在扭转乾坤中起些作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在继往开来中,占一个光荣战士的地位。前进中要谨慎,要磨练我们的党性,不要出纰漏,不要搞歪风邪气。在10月25日的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耀邦同志对我们提出要做思想上的前卫战士的要求。他在去中组部上班之前,对我们说,我们的要求不高,当个思想的前卫,不是后卫。以后,在办刊过程中,他结合形势和工作实际,不断地向我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理论动态组同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次是要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向我们提出,要把理论与观察力高度结合起来。把熟悉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当前思想理论动态高度结合起来。第一要不断熟悉马克思主义观点,要经常翻马、列的四卷,毛主席的五卷,放在桌子上经常翻;另一方面,要经常观察当前有什么重大的思想理论动向,要经常注意观察,琢磨体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是从各方面为我们提供工作条件。除了过一段时间开一次理论动态组会议外,耀邦同志还经常将一些文件资料批转给我们,上面都写了批语,或要求我们研究,或要我们注意,或要我们写文章。

他到一些地方讲话作报告,也尽可能叫我们去听。在中央党校时是这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是这样。在我们送审的每一个文稿上,他都写批语,这也是他对我们很重要的指导方式。

耀邦同志为办《理论动态》,真是呕心沥血。在办刊过程中,他同理论动态组同志一起,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为赶写文稿而费心,为《理论动态》影响日增而由衷的高兴。1978年7月15日,是《理论动态》创刊一周年,胡耀邦兴致很高地提议,用我们积攒的稿费会餐。他同理论动态组同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开始时,他说,同你们一起搞两个月。到 1977年12月他到中组部上班时,他却说,我还和大家“共命运”。他再也不说由你们自己搞了。在1977年秋的一天,在他办公室同理论动态组同志闲聊时,他曾动情地说,我死后,你们要写上一笔,生前办过《理论动态》。他用这样的语言表露了对《理论动态》和理论动态组的深情。

1978年7月22日下午,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约胡耀邦同志谈话。第二天下午,耀邦同志在他家中召开理论动态组会议传达。他说,小平同志问我们的情况。接着他传达小平同志的话:哦!你们《理论动态》,班子很不错啊!你们的一些同志很看了些书啊,不要搞散了,这是个好班子。耀邦同志是按小平同志的提问,讲了理论动态组的情况,然后才有小平同志对这个班子评价的话。耀邦同志对我们说,邓副主席的这个话对我们是个鼓励。

耀邦同志对理论动态组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持续到1981年上半年。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耀邦同志为党中央主席,他无暇顾及也不适宜再直接联系理论动态组了。这年9月29日上午,他把我们召集到中南海勤政殿开会,这是他最后一次直面指导理论动态组的工作,也是向我们告别。

理论动态组也是一个研究机构

耀邦同志办《理论动态》这个刊物,初衷是把被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换一个说法,就是要重新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方方面面的问题。尽管当时思想上还不明确,但问题的实质就是如此。耀邦同志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他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就在我们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讲,我们也发表一点议论。

他为我们出的题目,都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我们撰写文章,就是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当然题目有的比较大些,有的比较小些。

翻阅一下耀邦同志主持和指导下出刊的《理论动态》(以第311期为界),以及耀邦同志对理论动态组的历次谈话和大量批语,有思想路线和文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文化、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中国社会主义的所有大方面的问题。

耀邦同志针对“左”的思想和政策,抓住当时突出的问题,以《理论动态》为主要阵地,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并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理论动态组就是一个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机构。这个研究机构的首席研究员,就是胡耀邦。

耀邦同志的讲话和报告,是他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我听过他多次讲话,每次都是他自己拟一个提纲,讲完后,他审阅修改记录稿,然后定稿。他不要秘书代劳,也没有要我们为他起草讲话稿。但有若干次他要我们为他推敲修改讲话记录稿,或他自己写的讲话稿。

胡思乱想的日子范文第5篇

2011年10月,辛亥革命百年献礼剧《护国军魂传奇》的热播,让这位历史人物再次走进我们的视线。棉花胡同66号,本是袁世凯亲家产业,1913年11月蔡锷从云南北上住进这里。本想施展心中抱负,训练中国最优秀的陆军,没想到却被袁世凯阴谋“扣留”北京。失去根基的蔡锷被任命诸多虚职,袁世凯还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袁曾对左右说: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出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市),他指挥重九起义,发动护国战争,是“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本是文人书生,13岁中秀才,后师从梁启超。1900年武汉自立军起义失败,蔡锷同学遇难,遂决定弃文从武。1904年10月蔡锷在日本陆军的最高学府以优异成绩毕业,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自此开始其辉煌而短暂的军事革命生涯。

韬光养晦,

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在北京的这两年是蔡锷人生中的特殊时光。在袁的严密监视下,手无兵权的蔡锷一方面要佯装支持袁,并混迹于胡同,摆出不思进取的样子,另一方面和梁启超、以及云贵两省军界密电往来,商讨反袁大计。蔡锷曾发电给黄兴:吾辈既陷国家人民于险,自应拯而出之。系铃解铃,责无旁贷,为国宣力,生死以之。

提到蔡锷,不得不说梁启超、袁世凯、唐继尧,不得不讲到湖南、日本、云南,但大家似乎更喜欢他和小凤仙在北京的这段传奇佳话。1981年电影《知音》曾把蔡锷和小凤仙的乱世情缘搬到银幕上,更让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代名将和青楼名媛到底是什么关系?历史没有留下清晰记录,而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一段美丽的故事,有铁血将军的柔情,冰冷乱世中的温暖。小凤仙在胡同里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遇见蔡锷那年她15岁。蔡锷教小凤仙读书习字,常给她讲解《三国演义》、《水浒传》故事与做人、为政的道理,小凤仙则暗中掩护蔡锷逃离北京,踏上护国运动的征程。

今天我们来到棉花胡同,寻找蔡锷将军当年的身影。胡同狭窄,车多人多,寻着门牌号一直向里走。棉花胡同66号和周围民宅一样朴素,只是门口两侧有两颗风姿盎然的老槐树。槐树下摆着旁边小饭馆的桌椅,还有安放的三轮车、自行车。推开红色木门,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象蔡锷将军曾经住过这里。这是坐东朝西的二进四合院,但已辨不出模样,重新搭建的房子让原本不大的院子拥挤不堪,走廊放着旧家具,窗台上摆着鞋子,墙上胡乱的印着下水道、空调打孔的电话,进门的影壁已经被挡起来,花园回廊早已消失不见,住在这里人们知道蔡锷住过这里,但生活依旧继续,没有任何改变。只有如意门上残旧的瓦片,和院外默然的国槐,能够回想到当年的零星片段。

生活中的蔡锷话不多,喜欢下棋,如果没有赢 ,就会一盘接一盘地下,以至于棋艺高过他的对手,也会因为精神不济而输给他。骑马的时候,他不一定从马的侧面攀鞍而上,而是喜欢用皮鞭向马身一扬,当马跑出十数步时,始从马后飞步追上,两脚在地上一蹬,两手向前按着马臀,一纵而上。护国战事相持,蔡锷将军平均每天睡觉不到三个小时,吃的饭一半是米,一半是沙。身患喉疾的他,说话声音越来越微弱,但精神健旺,思路清晰。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而此时蔡锷病情恶化,同年9月在夫人潘慧英陪伴下东渡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蔡锷举行国葬,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在蔡锷不多的遗物中,有一把护国战争时用的指挥刀。包裹刀柄的鲨鱼皮上嵌有铜质镀金花饰,既有,也有五色旗、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角星,以及那深深刻上的“共和”二字。

TIPS

蔡锷北京故居乘车

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方向)平安里站 下车B口出,步行至棉花胡同66号

相关期刊更多

湖南饲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农业厅

药物评价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药物研究院

小溪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