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范例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 高中美术欣赏课 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64-01

引言

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在其趋势日渐人文化的状态中,教师在对知识技能进行传授训练加以重视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引导,并使其学习方法逐渐形成。只有通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引导,才能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如何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开拓与知识传授进行结合,这不仅是美术课程中所必备的指导思想,而且同样也是高中美术课程研究中的新发展方向。

1.传统示范教学与范例教学法的区别

一般提到有关于范例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种通过示范与讲授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实际上,传统示范教学与范例教学法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传统示范教育的方法往往将对学生技巧与技能的培养当做重点,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方法与整体过程的体验,尤其是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相比较而言,范例教学法则主张吧带有范例性的、基础的和本质的知识当做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依靠范例对学科的本质与知识进行徐诶的同时,促进其实际运用与迁移学习的能力。两者间的差异如图1所示。

2.范例教学法运用的具体步骤

一般来说,范例教学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对作为范例的典型事务进行阐述

作为范例教学法中的第一步,在此步骤中要求教师通过典型的事例对有关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例如在高中美术的欣赏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将毕加索的著名画作《格尔尼卡》为典型代表进行课程的切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对该作品中的形象所象征的意义向学生进行介绍,之后再把明暗、造型、空间、色彩等绘画中的有关要素进行枚举,并让学生将其与传统绘画中写实的要素作出比比较,通过分析让学生寻找《格尔尼卡》中的特点与独到之处。

由于在分析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格尔尼卡》在色彩上为了和其恐怖暴烈的氛围相适应,进选取了灰白黑三种色调;在造型上使用了任意组合、夸张与变形等绘画手法;在空间上采取了二维空间画面中的多视点平面;在明暗上放弃了西方传统的光影表现等和传统西方美术手法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毕加索在绘画过程中的强烈情感与鲜明爱憎。

就此步骤而言,教师与学生通过对上述艺术语言的要素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画作《格尔尼卡》中的艺术特征作出清晰和准确的掌握,从而达到使学生对典型事物本质的规律进行把握的目的。

(2)阐述范例的属性与类型

该步骤主要是以上个步骤中对典型事物的阐述为基础,通过推理与归纳,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进行认知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上述对画作进行分析的步骤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得出结论:在绘画中的立体派所凭借的并不是传统绘画中有关于感性的认识与视觉的经验,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凭借的是思维、理性与观念。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步骤的教学过程中,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利用信息与问题对范例事物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与判断。

(3)对范例中范畴与规律的关系进行掌握

在经过了前两个步骤后,学生已经对范例事物有了大概认知,此时对其范畴与规律间的关系认知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股而言,此步骤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范例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进行掌握与认识。

例如,当学生在对以《格尔尼卡》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与传统的写实绘画作出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现代派的美术家正在努力突破传统写实美术的囹圄,对艺术形式与主观精神探索的表现与强调展现出了现代派艺术最典型的特征。

(4)将范例和生活经验与世界规律相联系

作为范例教学法中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上述三个步骤中对范例事物认识的铺垫,将其和生活经验与世界规律相联系已经成为美术欣赏的课程教育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环。例如,在对现代派的美术内在所蕴含的本质特征进行理解后,学生的思维将不再受到书本内不同流派与风格的限制,实现了与实际的结合,在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对不同流派中的创造性价值进行理解。

3.结语

就本文中的范例而言,现代美术的种类复杂纷繁,不仅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而且其对艺术观念的创新也容易使学生陷入茫然与迷蒙之中。如果在高中美术的欣赏课程中仅仅通过传统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列举不周等现象,这势必就会给学生带来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如果通过范例教学法进行授课,不仅能够为深度挖掘本课知识提供保证,而且还能够对其知识进行横向扩展,其教学效果是传统示范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高中美术的欣赏课程来说,由于其不同章节的内容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而某种特点只能通过某种教学方式才能获取最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方式选择时也不能仅仅拘泥于范例教学法,应该做到具体课程具体分析,并以此来找寻最佳的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范例教学法范文第2篇

范例式教学主张用课题的形式或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系统课程体系,要求以课题为突破口,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来获得规律性和经验性的知识。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正是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授课,来达到让学生通过一般总结特殊的能力。

一、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的意义、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获取、掌握、深入和应用,及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教材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范例式教学仍以其直观、具体、易理解、易接受等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范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材及教法,提前做好难易度不等的多种范例,并标注制作要求等,并将范例提供给学生。同时要提供比较多的有关素材,促使学生独立学习和实践。将学生的思维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革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论文目的:1.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适应社会需要。2.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基本方案和要求,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质量。3.通过教学,在学习中建立任务驱动式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二)关键问题:

首先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节中的知识点,结合上机实践内容及不同行业的专业应用,提前做好难易度不等的多种范例,并标注制作要求、如:样式、必做、可选等,通过FTP方式让学生下载或以文件共享的方式将范例提供给学生。同时要提供比较多的有关素材,供同学们选择。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和模式。

将上述“范例式教学“的成果反复论证、实践、完善,并系统的、全面的通过课件和教材的形式固化下来,以指导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规范,并推广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全面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实践效果。真正做到教学与教育相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习的客体、教材相统一。将旅游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打造为吉林省优秀课程。

(三)研究方案及落实措施

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范例教学,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对实验环节也进行了新的改革。对实践环节实行分阶段考核方式,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找出不足,再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阶段性知识的巩固、衔接和运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大纲,研究课程体系。

2.坚持教学与教研相结合,通过五年来不间断的省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教材建设,将教研的最新成果融于教材之中,形成范例式教学特色教材,使教与学有了更好的依据。

4.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100%的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5.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6.开设office专项训练做为本课程的后续和补充。

7.结合第二课堂,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制作各种大赛演播资料,在全国性与省级赛事中获奖,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8.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教学法应用、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学生就业材料电子化、进一步的开展课程建设,形成互动式良性循环。

9.成立课题小组,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做好资料的积累。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会,写出课题阶段小结报告。在大量实践与积累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撰写出结题报告。

综上,以范例式特色教材为基础,以分段式上机测试做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以连续的省教研课题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为着力点,以课程结束后的第二课堂为支撑,不断夯实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研究进程计划及预期成果:

1.课题伊始做好本课题的分工工作,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2.重新修定旅游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3. 结合各章节中的知识点,做出难易度不等的多种范例,并标注制作要求。4.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制作实践性强,步骤详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5.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会,写出课题阶段性小结报告,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6.编写实践性较强,采用范例教学方法的教材一套。7.在大量实践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撰写出结题报告。

范例教学法范文第3篇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理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职;生理学

翻转课堂是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MaureenLag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在2000年提出的概念,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为主。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普通教学模式和以往视频教学相比,有如下特点:教学视频简短,往往抓住一个知识重点,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内容明确,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往往内容比较集中,没有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中心前移,促进学生知识消化和吸收。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和回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职生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系统学习生理学知识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机能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高职生理学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下面几点:

1.缺乏必要的实验条件,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投入等原因,侧重于专业课程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对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少,无法满足高职生理学实验教学要求。

2.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接受力和理解力较弱,生理学各个章节涉及概念较多,还有很多对生理功能机制的阐述,让学生难以理解,使很多学生难以完全掌握生理学概念和机制。

3.单一理论讲解无法生动表达知识和概念。由于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很多正常生理功能机制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但是课堂上很多老师只能从单纯讲解中阐述相应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对各种抽象概念无法理解透彻。

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生理学应用的实例

1.传统教学过程。以生理学中人体细胞中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为例,首先由教师提出简单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程内容,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多种物质跨膜转运的过程和机制,并且辅助黑板绘图,课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由于细胞膜等属于细微结构,学生对其没有直观认识,无法对细胞的立体结构有清楚了解,很难理解物质如何进行跨膜物质转运。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机制难以理解。

2.“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根据老师制作并提供的跨膜物质转运的三维立体动画,辅助讲解视频和文字解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在视频讲解和书本中寻找答案,并且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其他同学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动画可以形象展示相关细胞结构和转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比传统教学方法,优势在于:

(1)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师讲解过程两条途径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全面,重点突出,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主动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再学习,形成学习―问题―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反复巩固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2)“翻转课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转变角色,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可以从繁重的理论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侧重学生问题的辅导工作,这样更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3)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真正做到课堂上学习,课下理解领会,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和难题,首先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需要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书本重点知识内容转化为教学视频或者动画,通过教学视频和动画表达相应的知识点,由于一线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翻转课堂”的应用。由于现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没有像MOOC和微课等建立大型资源共享平台,相对而言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较少,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持续应用,更多人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期望这一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缺少多媒体播放平台和视频制作软件,硬件设施条件限制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好地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拓宽了知识传授渠道,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必定能够得到更多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5-80,99.

[2]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8):37-41.

[3]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4]金陵,萨尔曼•可汗.怎么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29.

[5]赖文继.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2(10):8.

[6]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7]黄怀荣.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学学刊,2013(4):65-68.

[9]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范例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能力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51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而学习这一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加以改进才能够获得长远而持久发展的。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与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借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思维的能力是本文重点探究的一大问题。在笔者看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还将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遇到问题做记录

反思其实就是要回过头去看一些事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借助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实施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重视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反思的意识并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同样也是这样。因为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不少想法都是瞬时性的想法,所以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些想法,学生一定要做好记录。

通过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做好记录,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顾反思的过程,也将深化反思性的数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例如,“体积”这个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一个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水槽中,放入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后水的高度是15厘米,取出三个玻璃球后水面下降了2厘米,那么每一个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在对这一个问题进行教学讲解时,就有学生进行了这样一个记录:水面下降了2厘米,即水面高度为13厘米,所以没有放入球时的水槽中的水的体积为50×20×13。对照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发现教师的讲解并没有涉及13厘米这一推理条件,而是50×20×2÷3。进行对比后,学生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记录,准备课后与教师进行讨论。在这一个教学例题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教学的讲解就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一个对比空间,并将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而这样也将为学生做好反思性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反思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光靠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还不够,还必须借助一些具体化的方法和策略。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反思、总结反思等方法。下面,笔者就以对比反思为例进行具体的论述。

对比反思主要是指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比,或者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教师可以将上述例题“在一个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水槽中,放入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后水的高度是15厘米,取出三个玻璃球后水面下降了2厘米,那么每一个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变为一道训练题,要求学生解答。学生解答就会出现两种解答方式:①(50×20×15-50×20×13)÷3=所求体积;②50×20×2÷3=所求体积。在学生的解答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在这一具体的交流对比过程中,采用方法①求解的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需要去重视水面的高度15厘米这一个条件。学生会发现下降的2厘米乘水面的面积就是三个玻璃球的总体积。采用方法②的学生也会去思考为什么会有同学选择方法①解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对比中不断地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在这一解答过程中也会有一种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与沟通,学生对这个题目的解答思维会有一个更为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这比单纯地由教师完全的讲解来得好而且深刻。

三、多沟通交流

反思就是为了反观自己的行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之中有待提高的地方。但是,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稳定性。所以,学生在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较容易局限于某一个点或者某一类型化的内容。但是通过在沟通交流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反思则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完成“表面积”“体积”这两个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个部分的学习进行交流、总结。学生就会发现:①很多题目,特别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求解体积和表面积的题目总是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往往是在求解表面积的同时要求求解体积;②在求解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中往往会有很多的陷阱,很多表面积的求解往往是求4个或者5个的面积之和。学生会在总结中注意去反思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范例教学法范文第5篇

反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例题的典型错误解法或错误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寻找、探讨错误的地方与原因,达到真正完全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并最大限度地避免解题出错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反例教学法实质上是指教师呈现少数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脱胎于首创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它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教师选择个别犯罪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后被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与教学之中。

一、“反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采用反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施教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有一系列规范。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操作步骤之中:

1、选编反例。这是实施反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要动员教师集体编写反例,每个教师至少要准备20~30个反例,这些反例要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编好之后,存入反例库中,随时供教学使用,选择和编排反例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反例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来,真实、生动。即使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反例必须精炼。选择反例的数量不能多,运用反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性质,不能不加选择地大量地罗列反例。只需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反例。因为反例教学法是使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有代表性的反例。从而获得整体性、全面性的知识的方法。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收集和列举所有的实际反例,可以抓住与某部分知识有关的几个典型例子加以剖析,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第三,反例必须典型。反例要能代表概念性质对象的特点,倘若随手拈来几个反例,则其意义和教育价值就有局限性。典型的反例可以是综合知识量大的部分,也可以是概念、知识点的某个性质。

第四,反例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反例。

第五,反例必须具有系统性。在教学中选用的反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反例整体排列结构的合理化能发挥反例教学法的最大教育功效。

2、呈现反例。反例的呈现应放在讲授基础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显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呈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反例,②运用投影仪将反例投射到黑板上,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反例,④教师利用即时刺激或环境请学生板演制造真实的反例。

3、分析反例。对于同一个反例,每个学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意义,有人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人则能得到透彻的知识面,从而对症下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揭示反例的本质错误。分析反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反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去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同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应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4、评价反例。这是对反例分析的总结。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反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评论反例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二、“反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反例教学法强调借助实际材料来说明教学观点。所运用的实际材料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典型性,操作的过程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又比较灵活、随意。反例在教学中虽处于次要地位或辅助教学地位。但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和能力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是讲解知识的一种手段,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数学理论知识。

反例教学法重视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由特殊到一般,借助于精选的题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独特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其意义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理论的理解,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师运用的反例必须由简单到复杂。同时具有典型、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理解。通过反例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印象,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2、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每个反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要引导学生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反例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与概念性质有密切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简单联系,有时一个反例对应着三四个基本概念、性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反例中蕴藏的知识点,也需要从反例的线索引申开去,创造性地认识反例所反映的一般情形,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