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游子吟的诗意

游子吟的诗意

游子吟的诗意范文第1篇

1、《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2、《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母亲为远行的孩子在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游子吟的诗意范文第2篇

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把感受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古诗《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

师:最近,我听了一首歌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很受感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细听听,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1:慈祥的母亲。

生2:关爱孩子的母亲。

师:是呀,母爱是伟大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母爱的赞颂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游子吟》也是如此。

根据古诗的特点,创设情境是古诗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古诗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美”。因此,只有创设出美的课堂情境,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好的效果。本课一开始就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把学生带到母子离别的情境中,找到了古诗教学的切入点。

二、有效诵读,体味古诗的“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是读。诵读能体会古诗的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优美的特点;还可以品味出古诗诗中有画、寓情于景、思想深刻的特点。可见,古诗教学以诵读为主的做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如何有效诵读呢?

第一,明确读的目标。

师:诗人孟郊吟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

①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如果你把节奏放慢就更好了。

②你读得字正腔圆,节奏也把握得很好。

③你不但读得有板有眼,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丰富读的形式。

师:老师也很想把这首动情的诗歌读给大家听听。(教师范读)

师:想像老师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教师领读)

师: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师生对读)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根据你的初步理解,想象画面。(全班齐读)

本片段通过教师范读,把握情感基调;师生分层对读,读准节奏;全班想画面齐读,整体感知。这样既丰富了读的形式,又达到把握音韵节奏和情感基调的目的。

第三,理清读的层次。

从读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初读、品读、诵读。初读要求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读破词语;品读要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画面感;诵读要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在品读《游子吟》中,我通过反复的创设情境引读,达到诵读的目的。

师:是啊,儿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沐浴着母爱的阳光,让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听心中的爱,高声诵读——

以上教学虽然整个过程都是“读”,但是讲究读的有效性,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表达。

三、自主创造,再现古诗的“美”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再创造。如,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和画面。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一段乐曲。学生能找到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就说明他已经充分理解了诗的“情”和“境”。如,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后,播放不同的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为本诗配乐。《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子情深的诗歌,学生对诗进行了再创作,就会对诗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入情入境也就水到渠成了。还可要求学生创作插图,诠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这些创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丰富积累,鉴赏古诗的“美”

古诗固然美,但是如果离开了人们的欣赏,它的美便无从谈起。第三学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初步欣赏能力。在《游子吟》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透过景物悟情”的环节,就是借助插图中小草无法报答阳光的情景来感受诗人那种无法报答母亲的愧疚情怀,效果很好。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要从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丰富古文化的积累。如,在课后拓展孟郊的其他诗歌,如《游子》《别老母》,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母爱诗篇,诗情得到升华。

游子吟的诗意范文第3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情背诵《游子吟》。

(二)抓住文中“忙着”、“夜深了”等词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慈爱。

(三)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生命中有恩于自己的人。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课前《读唐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谷建芬的唐诗儿歌,配上意蕴悠长的古诗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音诗画的优美意境中,为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做了很好的铺垫。)

1.师:《读唐诗》这首歌中唱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那么唐朝诗人孟郊在他的《游子吟》这首诗中,又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上节课我们学的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开火车读、齐读)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慈爱

光辉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3.出示课件《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评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一:瞧,这就是孟郊的母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是什么时间,孟郊的母亲在干什么?(深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衣)

2.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写孟郊出远门的前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情景,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1)“夜深了”中的“深”说明缝的时间应该到了什么时候了?(半夜)人们早就进入梦乡了,可母亲还在“忙着”缝补衣裳。一个“忙”字,道出了母亲顾不得休息,不停地在穿针引线,缝补衣服。

“一针针一线线”,是一针、一线吗?针脚细细密密地排列着,这就是又细又密的针脚(出示视频)。

夜深了,油灯里的油添了一次又一次,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看着她劳碌的身影,你想对孟郊的母亲说什么。(生:快休息吧)

为什么母亲还舍不得休息,花那么长时间把针脚缝得又细又密?

生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母亲的担忧仅仅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吗?还担忧什么?(生自由说……)

师小结:母亲的担忧无穷无尽,文中用一个标点表示出来了。

谁来读好这句话: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尽量把衣服缝得又细又密,希望儿子穿得久些,少受风寒。母亲不仅仅是在缝衣服啊,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和牵挂也缝进了一针针一线线。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这是学习方法的暗示: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视频,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一边读一边插上想象的翅膀——读书要读出画面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段: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出示此句。

2.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不舍呀,还有谁想读母亲说的话?

(一生读)师:郊儿,独自出门在外,可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啊!

(一生读)师:儿行千里,别忘了这里还有你的家,还有牵挂着你的老母亲!

(齐读)师:这就是“意恐迟迟归”。现在你们知道“意恐”的意思了吗?

联系《蜗牛的奖杯》理解“意恐”的意思:“生怕”、“担心”、“唯恐”。

3.母亲的叮咛,孟郊都记住了吗?(生读: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谁能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不住”。

我看到你在不停地点头,看来你明白了母亲的心意。

让我们一起铭记母亲的叮咛:“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生:做点头的动作。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想说些什么吗?(生: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劳的结果啊!)

师:你们说的这些话,孟郊说了吗?(没有)

师:为什么?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不住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昏黄的油灯下,母亲不辞辛劳缝衣的情景深深地印在孟郊的脑海中,母亲的叮咛时时在耳边回响,孟郊把这感人的一幕幕写在了《游子吟》中,出示诗。

你能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指名读、齐读)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理解关键词“意恐”,感悟母子情深,依依惜别的情景)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回答孟郊看到的,读第一句话。

师:我觉得你“生机勃勃”读得特别好,仿佛让我看到了阳光下的小草舒展着身子,欢笑着,成长着。还有谁也想来读一读?万物生长靠太阳,正是有了阳光的沐浴,小草才会长得青翠欲滴呀。

齐读第一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又细又密的针脚。文中用哪个词来表示看的呢?(注视)

这可不是一般地看,而是用心注意地看。

看着眼前的景色,抚摸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孟郊情不自禁地想到: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如果不用句号,这句话该怎么说?

这句话中,把_____比作_____了。

他觉得自己就像眼前的小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_______________啊!

母爱恩重如山,孩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

再读最后两句。师:诗人把这种感想融进了诗句里。

(出示: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结诗人情况,诗人很早就离开了家,直到46岁才考取了进士,50岁才在我们江苏溧阳做了个县尉的小官,当他安定下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接母亲来尽孝。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了《游子吟》,你最想把这首诗送给谁?指名两生说,诵读。

(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回忆,触动学生的心灵,孩子们在述说中再次感怀母恩。是啊,母亲深恩永难忘!这时的述说是学生真情的流露。)

(五)结语。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古往今来,无数人被这首诗打动。作曲家谷建芬也为这首诗谱了曲子,让我们在歌声中永远铭记。

游子吟的诗意范文第4篇

从来富贵似仙家,

弱水昆山路较赊。

今夕湖中催画艇,

何如岭上驻金车。

行云入暮方为雨,

皎日凌朝莫上霞。

若把千年当一夜,

碧桃明旦合开花。

此诗为冯班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初七,是日钱牧斋(图1)于茸城湖上以彩船迎娶柳如是,并作《合欢诗》4首,一时唱和者云集。冯班亦作4首以和,此为其一也。翻开《钝吟老人遗稿》之《冯氏小集》(图2),上卷第三首即是。

冯班(1602~1671年)字定远,号钝吟,江苏常熟人氏。与兄冯舒并称“海虞二冯”,时人多以“狂”“痴”二字目之,今人提起二冯,则往往涉及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及虞山诗派。虞山诗派为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诗派之一,其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核心人物为钱谦益,余则有二冯、瞿式耜、钱曾、钱陆灿等。冯氏一门三代皆与牧斋有缘。二冯之父冯复京与牧斋为好友,二冯则随牧斋学诗,二人诗集皆由牧斋作序,彼时二冯之成名,亦有得于牧斋之盛赞。及至牧斋晚年,还为冯班之子行贤诗集作序,曰:“冯子无咎,吾故人定远之子也。余于定远为父行,亲见定远羁角裹头,以迨斑白,而今复见其子之能诗。”

此《钝吟老人遗稿》1函6册,其中一册卷末有陆时化题识两段(图3),其中墨笔题识为:“王阮亭云定远博雅善持论,著《钝吟集杂录》六卷,论文多前人未发,其诗以才调集为法。朱竹垞云启、祯诗人善言风怀者,莫若金沙王次回,定远稍后出,分镳并驱,次回以律胜定远,以绝句见长。”朱笔题识则为:“气味不能深长,总由思致浅故,囗少神韵,义山浑厚而不俗,在得比兴。此学义山,惟学其多涉闺事。”下钤有朱文方印“陆时化字润之”。

此两段题识,墨笔为王渔洋、朱彝尊对冯班之评价,朱笔为陆时化对冯班之评价,由内容可见陆时化不甚喜冯班。陆时化(1714~1779年)字润之,号听松,江苏太仓人,性喜聚书,其藏书处有听松山房、翠华轩及啸云轩,常手自校雠,以贻其后裔。黄丕烈跋旧抄本《耕学斋诗集》云:“适书友以东仓陆时化手抄唐宋元明人集数种求售,内有是集,留之校对一过。”可见陆时化“贻其后裔”之愿并未得偿。

然使陆声名更盛者,在其书画收藏,此由其著《吴越所见书画录》可窥一二。是书所记书画多为润之30年来游历江、浙期间,故家遗族、高僧韵士所示,起自唐讫于清初,以明代为多,每卷依时代为序,详记尺寸、绢楮、题款及藏家。此书初刻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其子陆愚卿刻于陆氏怀烟阁,全书由润之亲自手书上版,延名手汤士超开雕,写刻皆工,墨如漆灿。然而奇怪处在于,此书6年后即被朝廷列入禁毁书目,未知何因。一部书画著录之书亦遭禁,清廷文网之怪、之密可见一斑。吾与听松老人缘浅,无缘收得此本,仅得光绪年间以木活字印行之本,版心下刻“怀烟阁”3字,可知陆氏一脉历经乾、嘉、道、咸、同直至光绪,古风犹存。

陆时化跋语

润之不喜冯班,自有喜冯班之人。康熙时期重要诗论家赵执信(图4)于当时作文论诗者多有訾謷(zǐ áo,诋毁之意),唯独折服于冯班。赵执信(1662~1744年)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自18岁初睹《钝吟集》,立即对冯班佩服至五体投地,瓣香私淑(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清史列传》载其:“一见班所著,即叹为至论,至具朝服下拜。尝谒班墓,以‘私淑门人’刺焚于冢前,倾倒甚至。”冯班殁后,次子冯行贞、侄子冯武收拾遗著辑,镂板行世,赵执信序曰:“先生既殁,其友人陆贻典辑其诗为七卷,其《钝吟杂录》八卷,先生长子行贤尝携以入都,大为时流惊怪。中间《严氏纠谬》一卷,尤钜公所深忌者。执信与先生邑子陶元淳独手录而讲习之。今行贤与元淳亦已谢世,执信学之三十年,未能窥万一,然后之宗法先生,莫有先焉者矣……康熙丙戌秋分日,益都私淑门人赵执信谨序。”

彼时诗坛极具影响力之诗评家除赵执信外尚有王士禛,亦即陆时化题识中所称“王阮亭”。王士禛(1634~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论诗提倡“神韵说”,其著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及《池北偶谈》等。王士禛长赵执信29岁,与赵之祖父为忘年交,其妹嫁给赵执信叔父赵作肃,作肃之子又聘王家女,赵执信妻子则为王士禛外甥女。如此世交兼多重姻亲,按说王、赵两人应当关系极厚,事实上“王赵交恶”却是当时诗坛一段公案。究其原因,二者于诗学理念不同固然是根本,而冯班则是不可避过的重要原因。王氏诗学宗司空图(晚唐诗人)、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赵氏宗冯班;王氏尚清远,赵氏重人烟。渔洋曾对冯班有所微辞,秋谷则意气难消。陆时化题识所摘录王渔洋评冯班诗文尚为中肯,未有贬意,然渔洋“论文多前人未发”原文后尚有一句“但骂严沧浪不识一字,太妄”。同卷又有评论严羽曰:“(严沧浪)乃不易之论,而钱牧斋驳之,冯班《钝吟杂录》因极排诋,皆非也。”凡此种种,秋谷闻之,皆愤而不平,故行文作述,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以奚落渔洋。

秋谷如此护卫冯班,只惜生不同时,无以把酒。冯班在世时交游甚广,其中最厚者当数陆贻典,《钝吟老人遗稿》之行世,亦多亏陆氏。陆贻典字敕先,小冯班15岁,亦为虞山诗派之中坚,与二冯同游于牧斋之门,为其晚年身边得意门生。彼时往来频频者,尚有毛晋、毛扆(yǐ)父子,毛扆为陆贻典之婿。今时传世最早、最全之《钝吟老人遗稿》即由陆贻典、毛扆、冯武等人于康熙年间汇刻。毛晋因为抄书、刻书之故,遍交文坛与书界,其50岁时,冯班作诗相赠:

余英溪畔省当年,

膏火终宵共一编。

日月过头君似长,

雪霜生鬓我惭先。

仲雍山下侵牕草,

尚父湖边扑棹烟。

两地景光无远近,

遥倾尊酒祝华颠。

此时冯班47岁,正值壮年,虽然言及雪霜生鬓,言语间仍然意气风发,颇见壮怀。及至毛晋60岁,冯班复吟曰:

沧桑世事漫悠悠,

尊酒相看两白头。

好事也知同古昔,

名人几个与风流。

书夜永宜无倦,

种秫年丰合倍收。

待得春天光景好,

湖头应许泊渔舟。

此时冯班亦近花甲,两白头去泊渔舟,淡远冲和,万事已不强求,与时人所称之狂、之痴,皆昨日矣。兔走乌飞,岁月锻人处或许即在此不知不觉之间。此诗吟罢未久,毛晋即过世,未知春日湖头,白头之约有否相践。

陆贻典康熙七年(1668年)为《钝吟老人遗稿》作序云:“先生(钱谦益)序成于崇祯之岁,刻之《初学集》,迄今垂三十年。天下之读其词者,莫不想望定远之人与诗。而其诗刻,仅《冯氏小集》百余首,其友毛氏潜在实任梨枣之役。今潜在不可作矣,好事寥寥……”可知此集中唯《冯氏小集》3卷为毛晋所刻,余则由毛扆陆续开雕。是书全集为23卷,计有《钝吟杂录》10卷、《冯氏小集》3卷、《钝吟集》3卷、《游仙诗》2卷以及《钝吟别集》《钝吟余集》《集外诗》《钝吟文稿》和《钝吟乐府》各1卷。其中《钝吟集》与《钝吟杂录》命运有如宵壤。《四库全书总目》评介《钝吟杂录》云:“故班诸书之中,诋斥或伤之激。然班学有本源,论事多达物情,论文皆究古法。虽间有偏驳,要所得者为多也。”《钝吟集》则著录于《清代禁毁书目》,坐以“悖逆诞妄,语多狂吠”之罪。

《钝吟老人遗稿》之《钝吟杂录》

《钝吟杂录》10卷(图5)为定远殁后8年,由其侄儿冯武编辑成书,后有冯武跋语,详述各卷搜集经过:“公著书无定所,或书友人斋头,或书旁行侧理,以故殁后多散佚。武竭蹶求之,数年于兹矣。仅得九种,编成十卷,题曰《钝吟杂录》,以公尝自号钝吟老人云尔。《读古浅说》,病中嘱黄子鸿授武者;《家戒》则得之于家补之;《正俗》系女弟子董双成所寄;《日记》乃得于僧饮章行囊中;《严氏纠缪》,参见诸本,今另为一卷。《诫子贴》散见于小启。编成后,家履中缄寄《纲目纠谬》五则暨《遗言》《遗嘱》三种。其余尚有《壁论》三卷,《读古心鉴》《葫芦私语》《画论》数种,无从寻觅,亡失颇多。”

吾读至此,甚好奇“女弟子董双成”之出现。日前刚刚草就左墉稿本《云根山馆诗集》一文,内中言及袁枚女弟子甚多,不间此又现女弟子。待翻检资料,始知冯班有友名许瑶者,许瑶之妻吴绡为当时著名闺阁诗人,曾从冯班学诗,有《啸雪庵集》传世,钱谦益、吴伟业、叶襄等诸名家皆为之作序。董双成则为吴绡陪嫁之侍女,后从冯班学书,晚年亦和吴绡一起与冯班多有过从。《钝吟余集》中有诗句云:“后堂容醉客,小妓是门人。”注云:“广平小妓董双成、唐灵华从余学书,每自称门人。”事实上,由冯班诗集可知,彼时与其从游之女性不在少数,其诗亦多有描绘男女情事之作,难怪陆时化于识语中言“此学义山,惟学其多涉闺事”。如今人们每每提及女弟子,常首先想到随园(袁枚,晚年自号随园主人),却不知早在100年前,已经有人先行此招,只是未曾绘下《女弟子请业图》而已。

游子吟的诗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典诗歌 《游子吟》 不可译性 措辞 音韵

一、引言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的措辞、韵律给古诗英译带来很大困难。中外学者称不译中国古典诗歌。古诗英译的过程中,其在措辞和韵律方面的独特性,使得译文不能完美再现古诗的美。

二、中国古典诗歌中措辞不可译

中国古典诗歌言简意赅,具有朦胧美和意境美等特点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些特点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性,在措辞和韵律等方面造成了不可译性。在此从措辞和韵律因素两方面,以《游子吟》为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中国古代诗歌对于选词极为讲究,对于词汇的翻译,诸多大家仔细推敲,还是无法译出原文的味。以《游子吟》为例:

Version 1

The Song of the Wandering son

Threads from the hands of a doting mother

Worked into the clothes of a far-off journeying son

Before his departure,were the close,fine stitches set,

Lest haply his return be long delayed,

The heart -the inch- long grass-

Who will contend that either repay

The gentle brightness of the Third Month of Spring

(Tr. Amy Lowell)

Version 2

Song of a Roamer

The threads in a kind mother’s hand-

A gown for her bound for a far-off land.

Sown stitch by stitch before he leaves

For fear his return be delayed.

Such kindness as yong grass receives

From the warm sun can’t be repaid.

(Tr. Xu Yuanchong)

原文中“t迟归”一词中,“迟迟”运用叠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出母亲担心儿子晚归。Lowell译为be long delayed;许译为 be delayed,二人译法大同小异,只给出诗歌的含义,没有把原文的叠字译出,失去了诗歌的“味”无法再现原文。其次,在三四句中“密密缝”和“迟迟归”完美的动词对仗,可谓一大特点。在Lowell的译文中为the close,fine stitches set 和 be long delayed把“密密缝”的动态转化为了静态;许的译文为sown stitch by stitch 和be delayed。许的译文用了动态并且把“密密”译为“stitch by stitch”与之对应,但是“迟迟”却译成叠字。汉语是声调的语言,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中国古典诗歌对韵律、平仄和押韵有严格规定。古诗英译的过程中,英语较少用韵脚,中外译者只译出原诗的意思,而诗的韵律之美却难以表现。《游子吟》的声调是: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由此可以看出平仄 在古诗中交错使用产生抑扬顿挫之感,构成音韵之美。在Lowell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本中注重用抑扬格构成押韵,无法表达出古诗声调带来的美感。

三、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意象不可译

中国和西方在诗歌创作手法隐喻意象方面有很大差异。例如,“慈母手中线”中的“线”古典诗歌中暗含留恋或牵挂的意思;而在英文中‘thread’却无此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国古典诗歌中“寸草”和“三春晖”有独特的含义。“寸草”指小草,象征着子女;“三春晖”中三春指的是孟春、仲春、季春,晖指的是阳光;“三春晖”象征着母爱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中国读者看来,读到“寸草”和“三春晖”就会明白诗歌是对母爱的歌颂。而在英译时,“grass”和“brightness of the Third Month of Spring”英语国家读者心目中就是草和三月的阳光和母爱毫无关联。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中国古典诗歌在措辞和韵律等方面不可英译,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原文的缺憾美,很难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朦胧美和意境美表现出来。在中外大家努力下,还是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颖,詹星.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314-315.

[2]刘莉.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研究[J].语文建设.2014(01):74-75.

相关期刊更多

文学自由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有资产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人和国财政部

有机硅氟资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重化工业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