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逝去的爱情

逝去的爱情

逝去的爱情

逝去的爱情范文第1篇

在这个白雪飘落的夜晚,看着飘落的雪花,心也在伤感着。“总是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错误的开始、痛并快乐的过程、一个无言的结局,组成了你我之间的这一段情缘,明知道是错误的开始,却还是让它发生。明知道应该放弃却无法割舍,明知道最终收获的只有伤痛,可是却在这虚拟的世界中苦中作乐,随心所欲地爱着、痛着、笑着、泪着、分着、合着、忧着、怨着、思着、想着……

爱上了一生也不能牵手的人,这注定就是个写满眼泪与忧伤的故事。曾经以为早已心如止水,不会再为谁而动,可是不曾想,却遇到了你。你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来到我的世界,打乱我的心湖。而我,也在你没有防备间,走进了你的生活,打乱了你的平静。为什么要有这许多阴差阳错的缘?为什么不让我们在刚好的时间遇到刚好的人?为什么有情人总是在不断地错过?为什么总要有这种迟到的缘?爱,一旦错过便是永远的错过。我们共同拥有一片天空,却不能同时闻见花香;我们共同踏着一片土地,却不能同时印下脚印……

我知道,想念我时,你会沉思;你知道,想念你时,我会忧伤。很多个晚都是在记忆的长河里搜寻你的踪迹,许多时候,只能在信息中寻找你的牵挂;许多时候,只能够这样的想你。如果让我们在对的时间里相遇,也许与你牵手一生的不会是别人;如果让爱能够穿越时空和地域,也许陪伴在你身边的不会是别人。如果今生就此错过也就罢了,为什么要在20年之后又遇见对方?从此,一颗心走向狂澜之旅、迈上忧伤之路。许多个夜晚泡一杯浓浓的咖啡,细细的品尝着,任那苦涩浸透自己的每一根神经。许多个下雨的日子,呆呆地看着雨丝飘零,思绪开始纷飞……

我们之间没有生死相许的爱情,没有一生相守的亲情,可是我们心中却有那永远割舍不断的牵挂,我们是这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看惯了许多风花雪月、相爱不能相守的感情,总是觉得这份感情飘忽不定。也许哪天心累了倦了,然后就消失了。可心里那份深深的牵挂消失不了。可是我也知道以后的事难预料的。就这样却让许多有情人在此痛并快乐着。我明白,也许哪天我们会在彼此生活中渐去渐远,直至模糊不见。可是我相信,总有一天,忘记的永恒,会让我们忆起某年某月某日相见的那天……

逝去的爱情范文第2篇

这天,阳光明媚,户外的草原上,一个女子,身着白色纱裙,脚踏白皮靴,发插白簪,一身是白地出现,显得那么纯洁,却又散发着淡淡的忧伤.她像一个天使般,轻轻坐下.像在回味什么.

远处,一名男子向这儿轻眺,欣喜却又不乏担忧.这是她从他离去后第一次愿意离开他身边,对于这,羽天一很开心,他是希望她出来透透气的,他不想让她永远沉浸在对泽西的回忆里.但,天一知道,她来这儿,无非为了想念他,是的,这样一个相伴多年的好友,岂是说舍得就能舍得的?就这么想着,他也不禁回忆起来;他,恋熙梦,柯泽西是从小一起在这个世外桃源长大的,他们没有父母,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何时相识,就这么长大了.从小,他和泽西就很疼爱熙梦.他,成熟稳重,做任何事都深思熟虑,而泽西更活泼,幽默,爱搞恶作剧,可就是这样的个性,熙梦选择了他.没经过什么特殊的过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和他们疏远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没经过什么考验,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开心而已,说不上相爱,可在彼此心中的分量却总比他多一些.就这么一些,就足以让羽天一羡慕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柯泽西倒下了.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故,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倒下了.一点没有预兆地倒下了.这样的日子才得以结束.突然,一滴雨水打来,羽天一回过神,望望天,口中喃喃着:"要下雨了''便慢跑向恋熙梦所坐的方向.

此刻,恋熙梦正在回忆着泽西对她的好,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这时,只觉肩膀被人推了一下:"熙梦,下雨了,回房吧!''她就由着天一拉进屋子,但她没有顺着他的意思回自己的房休息,而是挣脱他的手,径自走向柯泽西的房间.他望着她的背影,叹了口气.恋熙梦靠着床,望着床上这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她始终想不明白,柯泽西究竟是如何倒下的.

那天,他们三人在玩"女侠闯江湖''说白了,就是演戏.当时是恋熙梦手舞双剑与柯泽西过招,而羽天一则是"世外高人'',在旁指点柯泽西,剧情是这样的,他门过招的时候,不分上下,可柯泽西全靠羽天一相助.于是恋熙梦看出其中端倪,在过招中故卖破绽,实则将催眠粉撒向羽天一,于是他"睡''着了,恋熙梦便一剑刺"死''了柯泽西.这出戏演得非常成功,特别是柯泽西死的那一幕,简直惟妙惟肖,可就是在他们去摇醒"死''去的柯泽西时,才发现,他真的死了.恋熙梦当时恐慌极了,她认定是她杀死了他,而事实上,柯泽西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只是被淡淡的光笼罩着,像休克过去般.却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但她始终相信他只是睡了,于是他们一直守着他,到现在,也有将近一月了吧.说来也怪,他一点也没变,没有腐烂,却也没有恢复心跳.

逝去的爱情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伤逝》;爱情悲剧;社会根源;深刻启示

鲁迅先生的抒情小说《伤逝》,写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五四”运动以后,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在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争取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思潮犹如潮水般冲击着千百年来站统治地位的封建礼教、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涓生和子君勇敢地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大胆地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但是涓生和子君这场自由婚姻的胜利,却成了他们爱情悲剧。自小说问世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经历的人在阅读《伤逝》,读之耐人寻味,作品之所以耐读,是因为它具有超出作品文学价值本身以外的其它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启发人们不断地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

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奋斗历程

《伤逝》中涓生与子君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

力”[1]作为反抗宣言。婚姻只是当事人的事,谁也不应受谁的干涉,谁也没有干涉谁的权利。子君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抗争旧的婚姻制度,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大胆地与涓生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尤其是子君,表现出“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你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2]其抗争与奋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代热恋中青年人。《伤逝》的故事是以涓生回忆他和子君建立新家庭的生活开场的。刚开始,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共同语言,也有一致的行动。对封建势力的抗争是坚强的,子君勇敢地反抗父亲和胞叔的阻挠,不顾世人的嘲讽,大胆地与涓生同居,为了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涓生和子君是无畏的,显示出一代青年在反封建斗争中的非凡勇气。后来,在会馆,他们要忍受搽雪花膏的小东西的白眼;在路上,他们会时时遇到探子、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借房子也会被拖词拒绝。由于卑鄙小人的挑拨和社会的不容,涓生被解雇,于是,断了两人唯一的生活来源。涓生失业以后,他有进一步努力工作和奋斗的决心,也为此进行过一阵子的努力,但是,由于涓生骨子里所具有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没有与社会彻底抗衡的勇气和能力,在顺境中充满自信,遇到挫折很快就动摇了。后来,由于生活窘迫,涓生为了逃避责任而躲进图书馆,进而发展成为对子君的责怪(从暗示到明言)。涓生对子君的爱是真诚的,同时又是自私的,对子君提出分手时的不爱也是真实的,子君死后的自责、悔恨也是非常真诚的,涓生身上具有太多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多变性。是“好作大言,难成大事”的典型形象。子君虽然具有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积极进步的一面,但是她的新思想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人的“爱情幸福”,一旦冲破封建牢笼,便回到了传统妇女“出嫁从夫”、“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轨道。丈夫失业后能够忍受着极度的贫穷是她性格上坚强的一面,一旦丈夫“变心”,她消沉又颓唐,精神支柱崩溃,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涓生和子君冲破封建牢笼,共同创建的“在吉兆胡同创立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3],很快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所代替,他们不仅分离了,而且他们从什么地方来就回到什么地方去了。子君不得不回到了已经与之决裂的家庭,“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4]涓生也回到了同居以前借居的会馆,背负着巨大的悔恨和悲伤度日。

二、爱情悲剧的根源

涓生和子君令人心痛的爱情悲剧,不只是男女主角的性格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他们的爱是一种理想的爱,他们只希望有一个安静幸福的家,但是那个社会不允许他们活下去,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他们不顾一切冲破的社会,傅立叶曾经说过:妇女解放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普遍解放程度和文明发展程度的历史尺度。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妇女解放依靠社会的解放;社会的解放程度决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没有置于整个社会解放之中的仅仅是一个人的个性解放,他们的“解放”只能是短暂的,子君犹如一只小鸟从一个大笼子里飞到一个小笼子里而已,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小说没有刻意描写一个反面人物,但是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是一张吃人的网,任他们反抗奋斗也没法冲出。是社会残害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和婚姻,是这个吃人的社会吞噬了子君的生命。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对闪耀新思想者或偷袭、或拳打脚踢,甚至置于死地而后快。把整个社会作为对立面,是《伤逝》赋予爱情悲剧题材最鲜明、最深刻的意义。《伤逝》告诉我们“没有对爱的追求和努力,固然不可能冲破旧枷锁,获得爱的结合,但同时,如果没有健全的爱情观,把爱的全部内容仅仅归结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仍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甚至像子君这样遭到比旧势力更可怕的打击――彻底的精神幻灭。”[5]

鲁迅通过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提出了许多关于爱情的重要原则,子君沉缅于小家庭的琐事中变得平庸、软弱,涓生也感到“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6],爱情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孤立存在,由于经济窘迫、外界压力、目标狭隘、性格软弱,造成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爱情需要磨合与升华,不能停留在性生理和生活琐事的层面,“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我和子君说起这,她也领会地点点头。唉唉,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的夜呵! 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7]但是她并未真正理解。子君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结婚以后子君退化为家庭主妇,只知道为丈夫操持家务,整天忙忙碌碌, 每天涓生去上班,子君忙着鸡、狗,与房东小官太太争吵,还要生白炉子、煮饭、蒸馒头,“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8]结果“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9]涓生热烈地希望爱情有新的滋长,而子君却以为爱情已经成为过去,已经结束了。她们的爱情已经失去往日的光彩,这样的情已经让子君感到厌倦,美丽爱情的花朵悄然凋落,她消沉而又颓唐,两人已经缺乏共同语言。涓生的失业,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已有的分歧与裂痕。为了人能活下去不得不放弃阿随,迫于生计,“阿随也将留不住了”[10]。在生活窘困面前,涓生认为子君连累了他的奋斗,于是公开讲出“我已经不爱你了”这句残酷的话。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离开社会的爱是一种架空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的爱。爱情是在温饱之后,包涵于“发展”之中。鲁迅在解剖主人公的爱情观时,同情子君的命运,冷嘲涓生的虚伪。小说给我们揭示的关于爱情的规律和原则,使《伤逝》傲立于现代文学史中,至今具有重要的意义。

《伤逝》揭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个人奋斗道路的尖锐问题。涓生与子君敢于冲破封建势力,勇敢地生活在一起,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尤其是子君。他们的爱情悲剧既有社会原因,也有知识分子的致命伤,即软弱、缺乏持久力和坦诚。子君面对生活的打击变得怯弱、凄惨,面对涓生的失业束手无策。涓生对子君的爱情首先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涓生以为此时的子君阻碍了他的振翅飞翔。“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只要能远走高飞,生活还宽广得很。”[11]涓生便萌发了要与子君分开的想法。“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于是涓生又从谈往事开始,提到文艺、于是涉及外国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讲《诺拉》、《海的女人》。称扬诺拉的果决……她还是点头答应着倾听,后来沉默了。”[12]涓生说出了意见和主张:“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13]“我老说罢: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豪无挂念地做事……”[14]这是涓生自私、残忍与虚伪的表现,是鲁迅对知识分子奋斗道路的认真探索。

三、爱情悲剧的现实意义

《伤逝》问世以来,人们对人生道路中的重大问题――爱情婚姻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其中对于爱情的解读,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伤逝》是鲁迅先生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是一部爱情悲剧。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时代强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15]。表现出一个新青年女性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这是时代希望的曙光。然而,是不可能有长久的幸福和安宁生活的,无情的现实使他们的生活很快陷入了困境,贫贱夫妻百事哀,那个时期所谓主张“恋爱至上”和“婚姻至上”勇敢地冲破封建牢笼而建立起来的小家庭,经不住挫折和打击,很快就“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最后,涓生与子君之间爱情破灭,以子君的死来直面惨淡的人生。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应该是两情相悦,爱情更是爱情观的结合。涓生和子君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爱情观念,在对待情感上涓生浪漫子君实在,注定他们的小家庭在社会压迫和经济窘困面前是要分离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16]涓生对子君的爱是为了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意义和色彩,爱不过是生活的一种点缀、手段而已。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涓生看来,只是男女之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爱一时容易,爱一生一世却不容易,特别是在日子艰难的关键时刻,相濡以沫、生死相依、不离不弃。这是人世间最完美的爱情。而涓生没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婚姻不是占有,而是结合,古往今来多少夫妻,为了表面的一个“理”字,落得个“负心无情”骂名,俗话说得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也不是算账的地方,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相爱到永远。

爱是一种责任,一种一生都不能改变的责任。婚姻意味着夫妻双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爱是一种诺言,在患难之中不变的承诺。既然双方走在了一起,爱对方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牵挂、一种力量。在涓生身上一种不愿负责任或不敢负责任的自私、怯懦与虚伪,流露出一种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这一爱情观使涓生与子君的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最终转化成“始乱终弃”。对子君而言,爱应该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共同生活,但是她对于“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择偶权利的自主,把自己的全部托付在一个感情基础不牢靠的男人身上。子君还具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妇道观,最终难逃由尤物到累赘,最终被遗弃的悲惨命运。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给我们提出了没有面包做基础的婚姻能走多远的现实问题。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伤逝》中没有面包爱情,最终以凄惨的悲剧结束,引发人们对没有面包爱情的深思。人们喜欢说爱是超然的至情,而生活与婚姻是现实的,许多人结婚以后才明白,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生活中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当然,拥有金钱你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金钱你一定不会幸福,当一个人连最低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时候,一切都无从谈起,包括爱情。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给我们提出了没有面包的爱情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人世间许多没有面包的爱情,虽然过得比较拮据,但未必都是以凄惨的结局告终,我们要明白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社会,“爱情”未必都是强大无比、坚不可摧,一个人对爱情的选择也是对生活的选择,选你所爱,爱你所选,才能相爱到永远。

[参考文献]

[1][2]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88

[3]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86

[4]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104

[5]许万全,双重反讽――重新认识《伤逝》的意义,上海,中文自学指导,19931035)

[6]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97

[7]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91

[8]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97

[9]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92

[10][11]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96

[12][13]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99

[14]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100

[15]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伤逝[M]北京:辽海出版社,200988

逝去的爱情范文第4篇

关键词:查尔斯 梦境 真实 精神失常

查尔斯・兰姆(1775-1834)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随笔作家之一,其作品多取材于他个人生活经历和身边发生的平凡琐事。正是因为这些琐事的平常,才使得其著作并未象其他一些描述时代大事的作品一样,随着时间流逝而失色,而是经久仍保持着人性温润丰厚的魅力。

在《Dream Children》的梦境中,兰姆与爱丽丝・温顿结婚了,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夜晚,兰姆给他的两个孩子讲起自己祖母、去世的哥哥和孩子们逝去母亲的故事。

梦境中祖母的故事和爸爸(兰姆本人)小时候的故事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作者讲述了祖母的端庄、多才和能干,受到各阶层不论贫穷与富贵人士的尊重。在梦境中,作者崇敬自己的祖母,为她感到自豪,描述了祖母患上癌症却始终乐观,对于祖母的逝去,作者自然感到惋惜心痛,但文字中更多的是自豪和崇敬,毕竟祖母是高龄而逝。可以想见,在现实中,作者对自己祖母的感情也是一样的。

在梦境中,作者对于自己壮年逝去的哥哥,十分怀念,想起哥哥对自己这么好,而自己在哥哥身体上受到折磨、精神上感到痛苦的时候,却忽视了他,未能给于哥哥同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与遗憾。在现实中也是一样,作者无法接受生死之间的鸿沟,那一种永远失去再也不可能拥有自己哥哥的遗憾痛苦,通过淡淡的言词,如此伤痛地传达给了读者,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为作者内心难以愈合的深层悲哀和无尽遗憾而心痛。

爱丽丝・温顿,兰姆梦中的妻子、孩子们逝去的母亲,其实是兰姆现实中初恋情人安・西门斯,西门斯却最终离他而去,和一个叫巴特姆的人结婚了。为此兰姆曾一度精神失常。兰姆梦中的女儿叫爱丽丝,兰姆在最后一段写道“这时,我扭头一看,发现小爱丽丝的眼神像极了她的母亲爱丽丝,我简直说不清究竟是哪一个爱丽丝站在我的面前,也说不清那满头亮闪闪的金发到底是他们之中哪一个人的”,兰姆从其梦中女儿爱丽丝的脸上看到他梦中逝去妻子爱丽丝・温顿的影子,而爱丽丝・温顿其实又指现实中离他而去的初恋情人西门斯。

最后一段写到孩子悲哀的脸渐渐模糊远去,无声的哀诉,揭露一个无情的现实,孩子们根本不存在,这只是一个梦。梦中女儿爱丽丝是爱丽丝・温顿,又是,梦中女儿的消失、妻子的逝去也即是现实中西门斯离去的折射现实中的西门斯。梦中儿子叫约翰,而兰姆的哥哥也叫约翰,虽然文中没有提及梦中儿子与哥哥的关联,但梦中儿子的消失、梦中及现实中哥哥的逝去,似乎也有着某种映射。作者醒来,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悲喜交集的幻梦,只有忠实的勃利吉特依然如故坐在自己身边。勃利吉特是兰姆为其姐姐玛丽取的名字。玛丽其实非常有才华,与兰姆一起创作了《莎士比亚故事集》,但却因过度疲劳,精神错乱,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兰姆向法庭担保监护姐姐,从而使得玛丽免受牢狱之苦,但兰姆为了照顾姐姐,却一生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作者醒来后发现自己坐在“bachelor armchair(单人扶椅)”上,只有姐姐一直都在身边,英文“bachelor”为多义词,有“单身”的意思,看似无意,却透露着无尽的心酸。

作者多次描写了孩子们的动作,在讲述《林中孩子》的悲剧时,“听到这里,爱丽丝脸上做出一副像煞她亲爱的母亲那样的表情,那么温柔可爱,简直说不上是责怪了”, 梦中女儿为发生那样遗憾的悲剧感到愤怒,但她稚嫩的表情温柔可爱,几乎说不上是责怪的表情了;在爸爸讲述祖母的时候,“小爱丽丝吃惊得摊开了她的一双小手。......大家说她跳舞跳得最好――听到这里,爱丽丝那小小的右脚不由自主的做了一个轻快地动作,我把面孔一板,她才停止”,小爱丽丝摊开双手表示对祖母的敬仰,听到祖母舞跳得好,小脚也忍不住跳起舞来;当作者讲述到《林中孩子》的幽灵的时候,“听到这里,约翰把他的眉头大大舒展开来,竭力做出一副勇敢地样子” ,梦中儿子约翰其实非常害怕,却努力装出不怕的样子;梦中爸爸谈到自己小时候不受孩子们爱吃的水果的诱惑,“听到这里,约翰悄悄地把一串葡萄又放回到碟子上” ,孩子们本来想吃葡萄的,但又觉得不合适,就把葡萄偷偷放回盘子里面;在讲述哥哥的时候,孩子们仍不住痛哭起来,其实这是作者本人心底无声的伤心至极的悲嚎。对于孩子们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读者仿佛活生生看到了孩子们,用词轻快诙谐,让人不禁含泪而笑。

《Dream Children》是一段幻梦,却梦到了真实的现实,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虚虚实实,看似淡雅优美的文字,却透着心酸,让人感到的是比强烈的文字所能带来的更大的精神共鸣与悲哀。亲人的逝去和真爱的离去,都是人生难以承受之痛,作者其实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哥哥和初恋,他们才会在梦中再次出现。作者一生未婚,内心极其渴望和自己的爱人建立幸福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梦中孩子的灵动可爱与最后悲哀的消失,形成强烈的对比,原来现实中没有的,梦境也只是昙花一现。这种梦境与真实的交织写作方式,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朵奇葩,与作者孤独的生活方式和不幸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描写方式,兰姆让读者感到神奇与不解,最后恍然大悟。这种写作方式让本文充满了持久的魅力,吸引一代代人们一遍遍的品味,而每一次的阅读,都让人更深地进入作者的内心深处,更深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苦,那种轻松的描述是一种无奈的自娱,最终却增添了本文的悲剧色彩,让人每次阅读都忍不住泪水盈眶。

参考文献:

徐晓东 《英文观止》 北京世图出版社 2006

逝去的爱情范文第5篇

2、逝水流年,孤影沐清辉,斜倚旧事回眸痴,时间是个刽子手,抹杀了过去现在的一个个我们。

3、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

4、转眼间,一年的悠悠岁月已如同手中紧抓的沙子,无声无息的流失。然而,沙子流失,可以再抓一把;花儿凋零,可以等到来年春天重绽芳颜;童年流逝,却永远无法回头再来。

5、往事如烟,抖落一地的风尘,岁月于我们终是落花流水两无情,时光总是匆匆,太匆匆。

6、时间可以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也可以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岁月告诉我们,爱必须与时日一起成长,因为最好的爱情是在时光最深处。

7、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深意境的交错。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去,旧时的回忆依旧,只是少了几分忧郁,几分繁华,多了几分沧桑。

8、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齿月年轮,只剩下苍白的脸,无奈的守候;回忆流沙,谁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谁都听不到他的脚步,一切都在流逝中进行,在流逝中爆发。

9、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

10、岁月流逝,青春悄然,留我在时间的漩涡中,独自徘徊,等待那痴梦一场。

11、时光流逝着青春,岁月沉淀着情感,随意地回想都是一首纯情的歌,青春经不起我们轻易地挥霍。

12、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13、流逝的岁月,流逝的神话,这些许是地是神的旨意,温柔的宇宙,我这颗小星球又能怎样?只有在流逝中等待新的奇迹。

14、叹岁月流年,留不住知己红颜,恨昔时少年,守不住旦旦誓言。

相关期刊更多

特区实践与理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中华文化学院)

创作评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