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沆瀣一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沆瀣一气范文第1篇

1、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此成语出自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2、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3、近义词:狼狈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窝、串通一气。反义词:一盘散沙、貌合神离、勾心斗角。

(来源:文章屋网 )

沆瀣一气范文第2篇

同流合污,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 liú héwū,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看似好人,实际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同流合污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同流合污成语解析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二、同流合污成语近义词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宋孙奕《履斋示儿编·乡原》:“随波逐流,佞伪驰聘,苟合求媚于世。”

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沆瀣一气 [ hàng xiè yī qì ]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朝有个主考官崔沆,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当时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发誓不跟对方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和。

朋比为奸 [ péng bǐ wéi jiān ]

结党营私,互相勾结干坏事。《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朋比:互相勾结。为:做。

与世浮沉 [ yǔ shì fú chén ]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同恶相济 [ tóng è xiāng jì ]

坏人跟坏人互相帮助,共同作恶。

随俗浮沉 [ suí sú fú chén ]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三、同流合污成语造句1、他因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被警察通缉在案。

2、他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且还继续与那伙坏人同流合污。

3、真正清高的人是一尘不染的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4、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与坏人同流合污。

5、很可惜,他最终还是和那伙坏人同流合污了。

6、孩子,你千万不要和他们那种不三不四的人搅在一起,同流合污。

7、他偷了别人的东西,我一定不能和他同流合污。

8、当他发现许多同事都参与此件勾当时,因为不想同流合污,所以选择离开。

9、与坏人同流合污,就等于是猫鼠同眠。

10、面对混乱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拨乱反正,而非同流合污。

11、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如果意志不坚,便很容易和坏人同流合污。

12、他不甘心与世俗同流合污,亲自造了"独头茧",把自己裹在里面。

13、至少我不能助桀为恶,我不能同流合污!

14、我喜欢出泥而不染的莲花,虽是“花中数风流”,也不肯“同流合污”的牡丹。

15、认朋友,急不来,急来的朋友去得也快。

筛朋友,慢不来,同流合污没有回头路。

16、如果伏地魔认为杀哈利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魔法石第17章里他又邀哈利和他同流合污?

17、卢处境困难,进退维谷,几经考虑,终以人格为重,不应为人收买,而同流合污。

18、直到接触到师父那浩然的气度,我才催促自己要站起来,不可再藉口众人皆醉而同流合污。

19、他们后来却先后背叛革命,在政治上相互提携,在理论上同流合污。

20、反革命政变后;

有少数投机分子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最后和反动派同流合污了。

21、孩子,你千万不要和他们那种不三不四的人搅在一起,同流合污。

22、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

23、尽管不法分子用尽各种方法威胁利诱,但他仍拒绝同流合污。

24、我宁死,也不愿与这种恶人同流合污。

25、他因不愿同流合污,结果反遭诬陷。

26、最聪明的处世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

沆瀣一气范文第3篇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莱,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沆瀣一气范文第4篇

贝,象形字。甲骨文像张开的蛤贝形。金文、篆文,楷书貝,俗体楷书依据“贝”的草书字形而来。贝壳因外壳美观、经久、难得(古时中原远离湖海),遂作为原始货币。贝部首内汉字大都与金钱财富有关。但由于古文字中贝与鼎形近,楷书里有些从贝的字实际上是由鼎演变而来的。

一、贝为金钱财富

(一)形声字

财。篆文从(宝物)从(表声),本义为财物。

赔。篆文从貝从咅(表声),本义为补偿别人损失。

赖。篆文从貝(货币,表赢利)从剌(表声)。为了字形美观,“剌”中“刂”缩写成“”跑到“貝”上,也够“无赖”的。本义为赢利。有了赢利,引申指凭恃,如依赖。

赚。篆文一从貝从兼(表声);篆文二从貝从廉(表声)。楷书俗作賺。本义为贱买贵卖。

贴。篆文从(贝,钱财)从(占,表声),本义拿物品作抵押。引申指补偿,补助,如倒贴,贴补家用。再引申指补助的费用,如津贴。现在主要用于粘贴。古时,贴与帖经常混为一体,现在两者在“服从,顺从,妥当,稳当”之义是相通的,其他各自为政。

帖。篆文从(巾,布帛)从(占,表声),本义指写在巾帛上的签条,现在主要用于喜帖,网上发帖子。古时写在竹片上叫简,写在木片上叫札,写在布帛上叫帖。

资,篆文从次(表声)从貝,本义为货物。

贻。篆文从从(台,怡省略忄),本义为向别人赠送礼物后非常高兴。引申指遗留,如贻笑大方、贻害无穷。

赋。金文一从(武,兵役)从。金文二调整了金文一的结构。篆文。本义为敛取、征收,如田赋、地赋、赋税。古时据田赋出兵役,故又引申指兵役、军队、徭役。又引申指授予、给予,如赋予。引申指诗歌的一种铺陈写法,也指文体的一种,盛行于汉魏六朝,如汉赋,诗词歌赋。

赌。篆文从貝从者。本义为赌博。

(二)会意字

负。金文从(人)从(货币),会背靠货币就有了依靠之意。如担负、负担、负重就从此义而得。

赘。篆文从敖(放出)从貝,会放出财物而后取回之意。本义以物抵押换钱。引申指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成员。由入赘(表明男方家庭男孩较多),引申出多余的、无用的,如累赘;毋庸赘言。

质。篆文从貝从斦(两把斧子,会两物相当之意。表相抵),会以财物相抵之意。本义以财物、人相抵作保证,即抵押,引申指人质。再引申泛指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如物质。又引申指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根本特性,如本质、品质。

赑。传说龙生九子,其中有一子是赑屃(bìxì),力大,能负重。

(三)会意兼形声字

贡。金文从(工,表劳作兼表声)从,本义为向皇宫敬献财物。如朝贡、进贡、贡献、贡奉。注意“贡”与“供”的区分:“贡”特指向皇上进献,而“供”层次较低。寺庙内的“供品”不能写作“贡品”。

贤,繁体字为賢。金文从貝从臤(臣,眼;又,手;兼表声),会理财有方之意。本义为多财,后引申指多才。

账。篆文从貝从長(表长条形,兼表声)。本作帐。古人常把账目记在布帛上悬挂起来。后来,古人另造“账”。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账与帐相通。现在与经济有关联的用“账”,“帐”只限于“帐篷、青纱帐、蚊帐”。

贩。篆文从貝从反(表相反,贱买后再贵卖,兼表声)。

贬。篆文从貝从乏(表匮乏,兼表声)。

购。篆文从貝从冓(表交接,兼表声)。

货。篆文从貝从化(变易,兼表声)。

贪。金文从(今,伸舌形表吞下,兼表声)从,本义就是贪婪。古时爱财为贪,爱食为婪。

贫。籀文从(宀,家)从(分,兼表声),本义为分割家产。分割财产,自然每份就少了。

赃。繁体字为贜,从貝从藏(兼表声)。异体作贓。如今简化为赃。本义是盗窃来的财物。注意赃与脏的异同。

赝。篆文从貝从雁(因雁高高在上,引申指似是而非,兼表声)。本义为伪造、假的。如赝品。

赠。篆文从貝从曾(增加兼表声)。本义为赠送。

赞。篆文从貝从兟(人在前引导,兼表声),会礼仪先生接过礼物引导客人去见主人之意。赞是礼仪活动的辅助人员,故引申指辅佐、帮助、支持,这也是现在大使馆“参赞”一词的由来。在礼仪活动中少不了说些赞美的话语,于是赞扬、称赞、赞赏就有了出处。

赟。篆文从貝从斌(兼表声)。文武双全,还有钱,自然是美好。常用于人名。

赡。篆文从貝从詹(多兼表声)。本义为供给、供养,如赡养。

赢。金文像多桨龙舟上装满大海贝。本义为乘舟拾贝,满载而归。篆文。此类字还有:羸、嬴、蠃、臝。

贵。甲骨文像双手提起一贵重器皿。金文为双手提住贝。篆文误将金文的写成“臾”。

贱。篆文从从(戔,刀戈相加),本义为击毁贝壳。贝击毁后自然就贱了许多。

贸。金文从(卯,连接兼表声)从,本义为交换货物。

费。金文从(表反兼表声)从从(人的讹写),本义为花掉钱财。篆文。临沂有个费县,其实原写作鄪(读bì)。春秋时期称鄪邑,战国时期称鄪国,西汉初年置县。

贺。金文从从(加,相加兼表声)。篆文调整结构。本义为送礼向对方表示祝贺。

贾。篆文从(“网”的变形,覆盖兼表声)从,本义为存货坐卖。古时“贾”指坐商,“商”指行商。此义读音为gǔ。做买卖自然有个定价,于是就有了jià这个读音,现在此音写作“價”(价)。贾作姓时读作jiǎ。

贿。篆文从貝从有(具有兼表声)。本义为财物,引申指赠送,再引申为行贿。

赂。篆文从貝从各(各,甲骨文从夂从口,夂是倒趾形,口为古人穴居的洞口,“各”表到来兼表声)。本义为赠送财物。

贯。篆文从(毌,贯穿)从,本义为穿起钱贝的绳索。引申出贯穿、贯彻、一贯、贯通等义来,再由一贯引申出籍贯。

赅。篆文从人从亥(兼表声),楷书写作侅。俗也写作賅。如今简化作赅。“赅”从贝(贝壳开合,表完整)从亥(天干地支最后为亥,表完全),整字会完备、齐备,如言简意赅。

赁。金文从(任,任用兼表声)从,本义为雇佣。

赈。篆文从从(辰,振作兼表声),本义为富裕,引申指赈济。

赊。篆文从从(剩余兼表声)。楷书写作賖,俗改为賒,简化为赊。本义为买物延期交款。

赏。甲骨文中,赏与商同源,都是酒器形。古代赏赐有功之臣都要赐以酒筵。金文从尚(高尚兼表声)从貝,其义非常明显。

赎。篆文从貝从賣(表钱物交换,兼表声)。本义用财物挽回人身自由或抵押品。

赐。甲骨文同易,是把一个容器里的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之形。金文另加义符貝。篆文。本义为赏给、给予。

赛。最初借“塞”来表示。祭祀需要财物,于是篆文从(塞省去土,表投放兼表声)从,本义祭祀时往功德箱投放钱币。相互间自然就有塞多塞少,比赛之义从天而降。

责。甲骨文从(朿,刺中兼表声)从,本义为挑出贝壳肉食之。金文、篆文。隶书误将篆文的(朿)写成。由本义引申出求取、索取,再引申出要求,如求全责备、责令。再引出负责、责任。“责”在古汉语中相当于“债”。汉以前无“债”这个字。

(四)象形兼会意兼形声字

贮。甲骨文同宁,像是用匣子储藏珍宝。当宁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另造貯。金文、,篆文。楷书写作宁与貯。如今宁作了寧的简化字。宁作偏旁时简作,貯简作贮。

二、贝为鼎的简化

贞,象形兼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卜,卜问)从(鼎),表示用鼎占卜。金文、篆文。由卜问为正事也,引申出正、端正,再引申出坚贞不屈、忠贞不渝等义来。

则,会意字。金文从(鼎)从(刀),本义为按规范宰割鼎中之肉。古人肉割不正不食。由本义引申出规律,如法则、规则、原则等。还有一种解释:是用刀将法规刻在鼎上。

员,指事字。甲骨文从(鼎口)从(鼎),本义为圆口鼎。金文、篆文。当員引申义较多时,古人另造圓。员是借一具鼎来表示,引申用以表示物的数量,再引申出官员、员工、公务员、议员来。

败,会意字。甲骨文一从(鼎)从(攴,持械敲打),表示毁鼎破尊。甲骨文二从(钱财)从,表示毁坏财产。金文用两个贝强调毁坏程度。篆文。隶书。

贼,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戈)从(刀)从(称贝和鼎皆可)。篆文。隶书误将写成。本义为毁坏,引申出伤害,再引申出有危害的人,最后引申出强盗、小偷等义来。

貝是贝的附形部首,两者之间只是繁简对应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77水

水,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由于水静时极平,水平、水准等褒义词应“水”而生。水也能组成贬义词,如、水货。

永,会意字。甲骨文表人在游泳。金文加(脚,表示行进)。隶书。当永本义消失后,古人再造泳。由河水长,引申出永远等义。

汆,氽,请看本刊2012年4月下。

汞,形声字。篆文从水从項(表声)。楷书写作澒。后俗作汞。由于汞是金属,旧时也写作銾。现统一写作汞。

荥,形声字。篆文从水从滎(省去炏,表声)。本义为很小的水。现主要用作地名,如河南荥(xíng)阳市、四川荥(yíng)经县。

泵,后起字。会意字。篆文从石从水,会石头落水时发出的声音之意。现主要用作英语pump的译音,指一种把气体或液体抽出或压入的机械,俗称抽水机,旧称唧筒,如水泵、油泵、气泵。

泉,象形字。甲骨文从(泉眼)从。篆文、隶书。上古称钱币为泉,取其源源不断。

浆,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将”省略掉“寸”,表声)从(水,汤汁),本义为一种饮料。隶书将篆文的(肉)写成。

[77]氵

“水”在汉字左边时,常以“氵”面孔出现。极个别出现在汉字其他部位,如“衍”。现取该部首内有代表性汉字作一介绍。

汉,繁体字漢,形声字。金文从(难,表声)从(河流),本义指长江支流汉江。有的金文从(河流)从(茣,披枷套索受刑),会汉江经过艰难险阻汇入长江。篆文、隶书,简化为汉。由汉江借指银河,如九霄云汉。又用作汉朝,再引申出汉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称汉族男子为汉子。

汗,形声字。篆文从(水,体液)从(干,代表劳作)从(代表田地),本义指劳作时皮肤出汗。有的篆文省去。隶书。

江,形声字。金文从(工,大)从(水),本义指长江。篆文、隶书。水流的源头叫泉; 由山泉汇成的叫涧;山涧汇成的叫溪;小溪汇成的叫川;川流汇成的叫河;最大的河叫江。中国南方、西南地区以及中国最北方的河流叫江,中国中部河流通常称为河。

没,会意兼形声字。篆文左为水右上为回(漩窝)、右下为又(手),本义为手入水中有所取。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漩窝写成或。

沆瀣,读作hàngxiè。沆,形声字,形容水面辽阔。瀣,形声字,本义为露气。沆瀣,指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的来历是: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取中了他。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来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汩,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水从曰(说话,兼表声),读作gǔ,水流的样子。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汨,读作mì。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至湖南入洞庭湖。请注意汩右为曰,汨右为日。

“沈”除读作shěn外,旧同“沉”,也读“沉”。沈(chén),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水从牛,会将牛投入水中,本是古代祭祀水神的仪式。金文从(河川)从(冘,人被套上枷锁),表示用死刑犯代替牲畜祭奉河神。篆文从水从冘(罪犯,兼表声)。沈阳之沈,原为瀋,后瀋与沈合并。

法,繁体字为灋,会意字。金文从(上为人下为口,口表居住地)从(水)从(鹿、牛一类动物),会人们带着牛羊逐水而居之意,是一幅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篆文一,篆文二(省去)。隶书后楷书分别写作灋与法。灋,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它能辨别真假,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屈的人。

治,形声字。篆文从(水,洪汛)从(台,表声),本义为治理水道。隶书,楷书写作治。

活,形声字。篆文从从(表声)。楷书涽,俗作活,现规范用活。本义是水流声,引申指流动。

济,形声字。金文从(水)从(齊,表声),本义为济水。多用于地名,如河南省济源,山东省济宁,山东省济南。篆文。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济济”表示众多的样子。借用表示渡河,如同舟共济。又表示救助、帮助,如接济。

潢,形声字。甲骨文从(水)从(黄,表声),本义为积水池。又指用黄檗汁染纸。古代将纸放入檗汁中浸染,使之变黄,以免生虫。浸染过程称为潢。装潢原指檗汁染过的纸裱褙字画。裱褙过的字画在整幅作品中犹如一个井,此处用的就是潢的本义。后引申指房屋装潢。请注意潢与璜的区别。璜,指半璧形的玉。

沁与泌,都是形声字。河南省北有沁阳,南有泌阳。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讨蒋中原大战。但冯玉祥错将沁阳写成泌阳,其结果不言而喻。

沫与沬,都是会意兼形声字。沬,泡沫之沫。沬,读mèi。甲骨文是一人低头洗脸形。后用作地名,如商朝的都城,又称朝歌(zhāogē),在今河南汤阴南。

泄与泻,前者为形声字,后者为会意兼形声字。义很相近,区别在于:“泄”受人主观意识控制,如泄密、发泄、排泄;而“泻”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腹泻、河水一泻千里。

洲与州。前者是会意兼形声字,后者是象形字。世上先有“州”,后因“州”的引申义太多,于是古人又造“洲”分担“州”的压力。“洲”常见世界七大洲,在中国有满洲国、满洲里、株洲、橘子洲、江心洲、沙洲、三角洲等处用“洲”。

[77]氺

“水”在部分汉字底部变形为“氺”。“氺”作为“水”的附形部首,其部首内仅有汉字:求、泰、黎、滕。

求,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张毛朝外的皮袄形。金文、,篆文像皮衣。隶书。“求”是“裘”的本字。由于“求”引申义太多,于是后人又造“裘”。

泰,会意字。篆文从(大,即人)从(双手)从(水),表示双手将水冲浇在身上。本义为冲澡。隶书,楷书写作泰。由本义引申出通畅、亨通、安适、康宁,再引申指大、极、高。又用作山名,即泰山。

黎,形声字。篆文从(黍)从利(省去禾并变形),本义为粘鞋子的糨糊。借用指众多,如黎民百姓。又通“邌”,指比及、等到、接近,如黎明。

沆瀣一气范文第5篇

近期我所组织全体民警观看了《警钟》系列警示教育片《初心一失身如蓬》。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我深有体会。

一、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执法为民,严厉打击各种黑恶行为,不能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否则对不起这身警服。

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守底线,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是人民的警察,是为人民伸张正义的,为国家保护安宁,我们不能让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成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更不能和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守好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因私利而出卖灵魂,真真正正、堂堂正正做人。

三、作为一名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基层民警,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深知毒品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不能知法违法。自觉精华朋友圈,社交圈,面对黄赌毒的侵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强大的定力。

四、加强政治站位,对党尽忠,不能搞攀附和小圈子,不能通过送礼、奉承、拍马达到目的。清白做事,干净做人,加强政治历练,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定。守住政治防线,在诱惑面前保持强大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