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腊月二十七

腊月二十七

腊月二十七范文第1篇

1、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2、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3、每年从农历小年(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扫尘。

(来源:文章屋网 )

腊月二十七范文第2篇

一年三节指的是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海上花列传》第九回:“耐搭我一年三节生意包仔下来”。长江中游的“一年三节”,暗地里也很重视的除春节外,还有清明、七月半,这是生者对于故去的人的节日。

长江中游区域的汉族的农历纪年,一年之中的节日,大抵有:腊八(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小年(官三民四船老五;为腊月二十五,抑或正月初五,不敢断言;但安庆及其周边均是腊月二十四无疑);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三月三(吃米粑,曰粑魂);清明(及其前一天的寒食节);端午(五月初五,五月节);七夕(七月初七,七巧,也算情人节);七月半(七月十五,中元节,亦称“鬼节”);八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重阳节(九月初九)。

百姓之中,讲究的是“一年三节”,春节、五月节(端午节)、八月节(中秋节),晚辈需要给上辈“看节礼”,官场上叫进贡。其中的五月节,未过门的“毛脚”女婿,需要给未来的丈母娘等送绿豆糕,仔鸭(齐毛鸭,即刚刚长成毛的年轻鸭子),包括糖烟酒等,数量需要成双成对;八月节,“看节礼”无外乎月饼等。

(来源:文章屋网 )

腊月二十七范文第3篇

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5、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习俗: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

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都要祭天祭祖。

12、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的到来,就意味着离中国传统的春节越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在这个芳香弥漫的腊月时分,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不仅养生,更寓意丰收美好。

13、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习俗:除尘、吃灶糖。

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腊月二十七范文第4篇

2、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3、腊月二十五炸豆腐。

4、腊月二十六炖肉。

5、腊月二十七杀公鸡。

6、腊月二十八发面。

7、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8、大年三十晚上守岁。

腊月二十七范文第5篇

2. 把面发;九,蒸馒头;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3.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4. 瑞雪兆丰年;欠债勿过年

5.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全家人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

6.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7. 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8. 七,剃精细;八,剃傻瓜

9.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0. 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11. 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12. 抗拒从严,别想过年

13. 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14. 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15.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16. 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17. 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18. 拜年拜年,要橘要钱。

19. 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

20.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

21. 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22. 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

23.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24. 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

25.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26. 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27. 年到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28. 年到二,无心又无事。

29. 年到三,紧想就紧惊。

30. 年到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31. 年到五,一入年架心更苦。

32. 年到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33. 年到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34. 年到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35. 年到九,无钱债无路走。

36. 初一饺子初二面,

37. 初三合子往家转,

38. 初四烙饼炒鸡蛋。

39. 初五初六捏面团,

40. 初七初八炸年糕,

41. 初九初十白米饭,

42. 十一十二八宝粥,

相关期刊更多

黑龙江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开封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