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瘫康复

脑瘫康复

脑瘫康复

脑瘫康复范文第1篇

小儿脑性瘫痪(Cer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主要表现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临床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⑴。其中痉挛型脑性瘫痪最常见,占60%-70%(2),在脊髓灰质炎控制以后,cp成为引起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也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负担。

据中残联统计,我国每年先天残疾儿童总数达80-120万,该病国外发病率为1-5 ‰,我国为1.8-4‰,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肢体残疾有数万人。其中北海地区肢体残疾有7200人。自2005年以来,该中心康复患儿百余名,其中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19岁,通过康复均接近正常或能达到生活处理。病人家属一致认为其疗效在全国堪称一流。2005年10月29日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专程来到北海联脑瘫康复中心看望慰问脑瘫患儿,咨询了解脑瘫康复情况,并为康复中心开业剪彩。国家卫生部、自治区残联、市委书记、市长等各主要政府部门领导对脑瘫康复中心独特治疗方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中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引导式教育、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听觉训练、经络促通按摩等。坚持以人为本,以脑瘫患儿为主体,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针对性治疗,促使脑瘫患儿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自身最佳的发展。

一、 经络促通按摩

本病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等疾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要是由先天胎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受寒,阳气不足、肌肤失其温熙所致。以特殊的按摩手法,(推、揉、分推、点揉、捏、 衮、弹拨)以平衡协调有关屈伸肌群及纠正关节畸形。对矫正剪刀步、足下垂,解除关节挛缩。通过七千余例证明,不做手术、一个月均能矫正。

二、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主要指人体姿势及全身的活动;精细运动指手和手指的活动以及眼手协调。粗大运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为基本动作训练,有头的控制,坐、爬、拉物站起、站立、走、上下楼梯、跑步、跳跃等;另一类为平衡协调训练,如走脚印、走平衡木、荡秋千、翻滚、拍球、接抛球等。精细动作主要有抓握、翻揭、撕扯、旋开、捏取、折叠、捆绑等。以上针对患儿失去的功能制定康复计划,三个月60%患儿能独立行走。

三、 物理治疗

采用专门治疗脑瘫的仪器(脑瘫治疗仪),主要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增加肌容量。

用专门治疗脑瘫的仪器(脑瘫治疗仪),主要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增加肌容量。

四、 语言训练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发音、语言障碍、语言表达。

1、发音能力训练

对发音功能的训练不仅在有助于口腔肌肉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也有助于激发脑功能,使促进语言发展。发音器官的训练,以舌和唇的训练尤为重要。

2、理解能力训练

此项训练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儿童的听觉和视觉系统,把语言信号源源不断地、有重点地输入,让他反复听,反复看。当儿童掌握了较多物体名称时,可教他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动物、水果、蔬菜等。

3、表达能力训练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始时可互相模仿发音,先从单元音开始,然后练习辅音与元音拼出的字等。慢慢教他说出物品的名称;边做动作说出动作的名称。开始训练时把名词和动词分开教,再用情景和动作诱导他联合说出。会说二个字的句子后,再逐渐扩展句子的长度,慢慢让他学会复述儿歌和故事。

五、智力评定

由心理医生评测患儿的智力,以便判定正确的康复计划,一般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儿智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六、“通络醒脑合剂”

以祖传秘方配制,恢复患儿的脑细胞,改善脑功能,增加大脑的供氧量,营养中枢神经,消除经络障碍的作用,一个疗程即有40%脑萎缩的患儿得到恢复。

七、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原本是针对小儿脑瘫全面康复的一套科学方法。尤其是3岁能上能下小儿脑瘫效果最好。⑴首先解决孩子的行走和日常生活技能。⑵开发和激发獐学习动机,鼓励和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向往目标、向往成功;⑶知识全面发展:应将脑瘫患儿作为“全人”来对待,对他们的语言、智力、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意志、日常生活技能,体能和文化课学习结合起来训练。调动患儿本身主动潜力,配合功能运动判定与康复目标相应的心理教育,从而使患儿的语言、理解、感知能力等智力水平全面提高。

通过以上治疗,使患儿最终达到“身心同治、四会同步”即强调肢体康复与心理康复同时并举,教育促进康复肢体康复的同时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做到四会同步,会走路包括(会坐、站、蹲、走)会抓包括(会伸、屈、抓、放)会说话包括(发单音、连音、讲话、唱歌)会认字包括(听、知、识读)。从而使患儿早日康复,让孩子们走向美好前程的路。

病例一:李XX,男,五岁。

治疗前:患儿入院时不会独立站立,蹲起,行走及上下楼梯。

治疗后:通过以上综合治疗,三个月患儿不仅能独立站立,蹲起,而且能独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现康复出院,并能自己去上学。

脑瘫康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训练

【中图分类号】R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71-02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康复特别强调家庭康复护理,本文对5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以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1]。

1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7岁,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年龄、性别、出院前功能独立性测量(WeeFIM)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培训,并按要求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对家长做口头指导,未做具体要求[2,3]。

2护理

2.1观察组:为每位患儿制定具体的康复护理计划,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的集体和个别培训。集体培训以理论授课为主;个别培训以示范训练方法为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训练指导。

2.2理念及原则:由于脑瘫患儿的问题是伴随终生的,所以应该教会患儿“如何学习”,“如何自己帮助自己”,训练过程中,要强调使患儿的性格得以发展,脑瘫患儿由于没有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正常体验,因此除了体能上的障碍外,他们的性格也缺乏正常的发展,脑瘫患儿性格发展是可以通过他所处的环境和体验加以调整,如家长引导患儿进行主动活动,用有节律的数数、童谣、歌曲等将要做的活动融入自己的思想,引导患儿人格的正常发展。

2.3功能训练:根据康复计划,按照医护人员教授的方法,利用家庭环境,配合玩具、语言等多种诱导方法,按正常婴幼儿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头控、翻身、坐、爬、站、行走等功能训练。训练中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脑瘫的类型、严重性、畸形情况、智力水平等现有功能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训练计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2.4发展日常生活活动技巧:脑瘫患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很多的帮助,因此,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发展该方面技巧与能力,通过患儿在有指导下的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以实现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如进食训练,穿衣训练,用厕训练,其他日常生活技巧的训练,包括床上活动,转移动作、个人洗漱、社交与学习能力,使用交通工具能力等,有些活动看起来简单,但要训练脑瘫患儿去完成,往往显得复杂而简单。

2.5语言训练:脑瘫患儿有时合并语言发育迟缓,自我表达意识常因养育者(家长)的介入造成二次,需家长帮助患儿根据其所处的阶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实施治疗训练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脑瘫患儿,要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并在游戏时应用已学过的词汇和语言,促进交往行为的发展。

3结果

两组WeeFIM评分比较结果为观察组25例,出院前评分46.46±12.14分,出院3个月复诊时评分83.45±16.38分;对照组25例,出院前评分45.32±11.35分,出院3个月复诊时评分67.31±17.20分。可见两组出院前WeeFI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院后3个月复诊时评分比较两组均有提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前与出院3个月复诊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结论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家庭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对脑瘫患儿家长的培训是正确规范实施康复护理的关键。将家庭康复护理贯穿于日常家庭生活中,使训练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和有目的的生活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康复效果,明显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戴玲.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现代康复,2001,5(5):8-10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

脑瘫康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瘫;社区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78-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1]。在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为1.8‰~4.0‰[2]。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以达到康复的目的,是目前我国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值得探讨的问题。2006年3月~2010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169例脑瘫患儿中85例患儿实施了社区康复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我院就诊的169例脑瘫患儿中,男111例,女58例,年龄3个月~6岁。按照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分型标准,其中痉挛型64例,肌张力低下型43例,手足徐动型31例,共济失调型22例,混合型7例,震颤型1例,强直型1例。

1.2 方法

1.2.1分组方法

根据患儿常住地是否有社区康复中心,将16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能够按时到所在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为社区康复护理组,对所在地无社区康复中心仅能做常规出院指导的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 护理方法

1.2.2.1 常规护理组按照出院时康复护理指导基本原则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等。

1.2.2.2 社区康复护理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训练。根据小儿的运动发育规律先后训练其头部竖直、肘部支撑、翻转身体、独自坐立、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同时给予综合药物治疗和智力干预。社区康复除进行医疗康复外,还要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业康复等,保证通过社区康复的力量,帮助患儿上学,提高上学率及升学率。同时配合电话会诊,加强医患交流,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评定标准

根据Gesell发育量表对经过一年康复护理的脑瘫患儿康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3]。有效:大运动、精细动作基本正常,智力、语言正常;运动功能较前有所改善,智力有所提高,语言较前有所进步。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1.2.4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两组护理效果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例)

3讨论

一直以来,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工作是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4-5]。然而在综合性医院内其费用高、床位有限、康复治疗的普及面较小,许多脑瘫患儿多因经济问题,无法长期在院内行康复治疗。为了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伤残程度,促进其早日康复,院外的康复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单纯的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庭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活动的广泛开展,由于社区康复治疗具有简单易行、经济有效、作用持久、适用人群广泛等特点,迅速发展起来。通过对我院169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疗效的对比分析,发现常规康复护理的对脑瘫康复患儿的总有效率为60.71%,社区康复护理的总有效率达到75.29%。社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护理,其很好地延续了医院的康复护理工作,缩短了康复治疗的时间,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患儿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总有效率对比国内相关报道相对偏低,这可能与脑瘫患儿的年龄、父母护理时的耐心程度、社区卫生体系的健全程度等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也逐渐走向社会走入社区。由于院内康复护理的费用较高,社区康复护理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延续了医院的康复护理工作,让患儿在社区中得到如同医院一样的护理,促进了我国脑瘫康复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0.

[2] 田小平,赵旭.传统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概况[J].甘肃中医,2006,19(1):76.

[3]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7.

[4]张淑梅,王岚,祁艳.护理程序在脑瘫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实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61.

脑瘫康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小儿; 脑瘫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儿童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小儿脑瘫则呈现出日趋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着家庭幸福[1]。最近几年,医疗机构不断的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手段进行研究,以此确保可以有效的使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使社会与家庭的负担得到减轻[2-3]。本研究主要讨论分析了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0.5~5.6岁,平均(3.6±0.3)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其年龄0.6~5.8岁,平均为(3.3±0.4)岁。两组患儿在疾病症状、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单一的形态躯体功能康复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4]。而观察组选择康复治疗方法,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心理治疗。相关人员应多鼓励患儿,促使患儿可以有效的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患儿得以康复的信心[5]。第二,语言疗法。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儿来说,医生则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语言测试题来对患儿语言能力进行锻炼,以此使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6]。第三,运动疗法。由于脑瘫患儿往往存在着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医生可以对患儿进行翻身、站立、行走与卧位等练习,通过一对一的训练手段实施练习[7]。第四,康复护理。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时,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仔细的对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此使患儿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8]。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7.5%,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n=40) 15(37.5) 12(30.0) 13(32.5) 27(67.5)

观察组(n=40) 28(70.0) 9(22.5) 3(7.5) 37(92.5)

3 讨论

在临床中,小儿脑瘫一般是由于宫内发育异常,抑或者是孕妇在孕期出现疾病等因素引发的婴幼儿脑损伤[9],该疾病在最终表现为智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等情况,可以导致儿童发生肢体残疾,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10]。现阶段,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应该尽早发现,及时接受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患儿接受康复训练[11]。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脑瘫患儿来说,除了采取单一的形态躯体功能康复外,还应该选择康复治疗方法,这样的话既可以有效的使患儿各种能力得到恢复,使患儿残疾程度得到降低,还可以使患儿获得独立生存与生活自理的能力[12]。

本研究主要讨论分析了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其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7.5%,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儿得到康复,降低残疾程度,从而使患儿康复水平得到提升,其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中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蒙家纺,夏梓红,姚婧,等.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脑瘫疗效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1(3):25-57.

[2]彭敏,邹育庭,阳庆军,等.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3(8):41-43.

[3]郝晋东.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108-111.

[4]王俐,郭晓英,唐梅,等.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31(8):86-89.

[5]梁秋雁,张盘德,杨杰华,等.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5(12):65-67.

[6]王艳,唐强,李晓艳,等.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1,5(4):84-86.

[7]刘娇,冯晓东.电针百会、神庭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0(4):121-124.

[8]苏丽代.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分析与体会[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5(1):29-31.

[9]李振华.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18(4):79-81.

[10]邓柳玉,熊小翠.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19(6):112-114.

[11]郭萌,陈剑,钟晖.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水平斜视作用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9,5(12):56-59.

脑瘫康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0.0l。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

中国康复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农村青年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