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收录优美

收录优美

收录优美

收录优美范文第1篇

被遗忘的纪录片海报 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

观赏、怀旧、收藏老电影,曾经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们精神生活里一道尤为珍惜的精神大餐,当老电影离我们生活渐行渐远的时候,那些留存的电影海报就成了我们唯一的一种精神寄托。

电影是近代人类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发明之一。优秀的电影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而伴随电影产生的海报,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为电影爱好者热衷收藏的一种物质载体。

在电影海报的收藏中,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可是,海报收藏家往往会忽视纪录片海报的收藏,对纪录电影的遗忘,也许会让纪录片电影的海报遇冷,实际上纪录片海报同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纪录历史 尽在一纸

1895年,当法国卢米埃兄弟在法国发明了电影后,仅隔一年,这一“舶来品”就迅速地传到了世界东方中国的大都会上海。近几年,随着电影海报收藏的升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旧货市场上偶尔也能发现一些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和小型说明书,但纸张已经相当破旧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纪录片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发展势头,渗透到政治、经济、科学、体育、艺术、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它不仅记录了新中国历程,也记录着渺小的芸芸众生,而且影响着人们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因此,纪录片承担起了启迪人的心灵的责任。 而1958年大跃进时期,拍摄了《湖北万斤田》《早稻王》《跟上大跃进的步伐》《敢教日月换新天》,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盛行。第二阶段是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拍摄了大量纪录片,主要宣传“文化大革命运动”,如《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心连心》《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毕业回家干革命,誓做一代新农民》《南京长江大桥》《泰山压顶不弯腰》《收租院》《文攻武卫》《小靳庄》《批林批孔特辑》等。类似于像《收租院》这类影片,歪曲事实,夸张捏造,连放一年之久,其解说词被编入中小学教材,开创了文学性解说词脱离屏幕独立成话的先河。纪录片成为政治斗争的解说词。尤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时有两部纪录片由外国人来导演。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来中国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二是法国导演伊文思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愚公移山》,他们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向世界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视野更加开阔,所以这一时期的纪录片有的追求故事化,有的突出戏曲化,有的力求画面艺术化,还有的强化娱乐化。1979年中日合拍《丝绸之路》,揭开了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序幕;1988年中日又合拍大型纪录片《望长城》。其中,段锦川根据自己8年生活在西藏的体验,成功拍摄《八廓南街16号》,由于此片真实地反映西藏,该片在法国真实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项,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奖项。总之,改革开放以后的纪录片题材广泛,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同时,中国的电影纪录片也走向国际。在电影纪录片海报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纪录片海报往往时代特色浓,政治特色浓,有不少海报还是名家创作,有着很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可惜由于机构和藏家缺少收藏意识,上世纪50至70年行的纪录片海报大多被损毁或散失,像《百万雄师下江南》《解放西藏大军行》《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土地改革》等纪录片海报至今还未在市场上露过面。

据悉,前几年山东有一藏家交易过《解放了的中国》双拼海报,售价高达2.6万元。之所以能高价成交,一方面是《解放了的中国》双拼海报存量稀少,另一方面恐怕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情况,且海报设计极其精湛,画面构图气势不凡,工农兵三个人物时代特色鲜明,画面为暖色调,视觉效果相当的好,加上海报又有周恩来亲自书写的片名,大大提升了海报收藏价值。

四大题材 值得收藏

对广大收藏者和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纪录片海报,具体来讲可关注下列纪录片海报。

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纪录片。

这时的海报年代久远,画艺精湛。这一时期发行的纪录片,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有的已长达60多年,损毁或散失的情况严重,加上那时个人藏家或者机构保存,没有一定的收藏意识,所以只有至今所存留的凤毛麟角,藏家若是要收藏这类海报恐怕要凭运气。海报形式的美术作品,是由美工师或画家设计而来的,大多是受苏联和东欧写实画风的影响,故创作海报力求刻画细腻,人物描写准确,如《抗美援朝》等都是经典之作,其中《人民心一条》《中国人民的胜利》海报作者没有留下姓名,《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着名美工师焦焕之和王延陵两人合作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个性鲜明,让观者一目了然。

二是“文革”时期发行的纪录片海报。

那时的纪录片内容以领袖毛主席为主,歌颂无产阶级,歌颂工农兵,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这类海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且弥足珍贵。如毛主席第八次检阅红卫兵的纪录片《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和《收租院》《伟大的长城》《毕业回家干革命,誓做一代新农民》《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心连心》《珍宝岛不容侵犯》,在市场上已很难见到。据说,上世纪90年代,外国人也有此类收藏,由于他们出价高,不少珍品海报流向海外。

三是获过奖项的纪录片海报。

我国有不少纪录片先后在海内外获奖。从国内看,主要有百花奖、金鸡奖、文化部优秀奖和星花奖。百花奖是由全国观众投票产生;金鸡奖由国内专家评出;文化部优秀奖由文化部评选,所以历年来获得百花奖、金鸡奖和文化部优秀奖的纪录片海报可关注。由于星花奖是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设立和评选,缺乏广泛性和权威性,故这类影片的海报对收藏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四是反映重大事件和名人足迹的纪录片海报。

收录优美范文第2篇

PBS表示,新频道将以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方式,连续播放由美国公共电视所制作的各种纪录片以及公众所关心话题类节目,其中最主要包括由波士顿的WGBH所制作的系列纪录片《AMERICANEXPERIENCE》、《FRONTLINE》以及《科学天地》节目;纽约WNET电视台所制作的公众话题探讨《Charlie Rose》、《THE NEWSHOUR WTTH JIM LEHRER》等节目;另外PBS World也将拨出许多时段,播放由华盛顿特区的WETA以及迈阿密WPBT等公共电视所制作的新闻报道;除了自制节目外,PBS World也将播放其他独立制片或是世界各国的优秀节目。因此,PBS World―――这个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以纪录片及公众话题为主的全国性专用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或探索频道均有一定主题,且鲜少针对美国时事或者公众话题作深入讨论),不但将提供美国公众一个全新的收视选择,更将为那些高品质却往往无人问津的纪录片,提供一个绝佳的播放渠道。

在看重收视率的电视圈中,美国公共电视的逆操作的确引起不少关注,不过PBS World的开播还有另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美国公共电视已经正式朝多平台经营的方向迈进。所谓美国公共电视是泛指全美境内354个非商业性质的地方电视台,其中无论是州、市、社区或是学校的公共电视,都是各自独立运作而不受外界影响。为了合理分配联邦政府的补助款以及统筹相关合作事宜,这354家公共电视共同成立了公共广播协会PBS。截止目前为止,美国公共电视无论组织架构或是节目播放,都是零星松散而非全国一致的,因为各电视台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决定节目的内容跟时段。

尽管美国公共电视经常制作相当优秀的节目(如位于波士顿的WGBH公共电视是制作教育节目的最主要频道之一,包含科学天地NOVA以及公众话题探讨FRONTLINE,或是纽约的WNET公共电视所制作的Charlie Rose、Nature),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频道,所以公共电视针对严肃话题所制作的节目,往往无法发挥应有的影响力。不过PBS World的出现,也就打破了PBS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困境。

PBS预计8月中旬正式开播之后,至少超过26%的美国家庭,可以同步收看到PBS World频道,其中包括纽约、洛衫矶、波士顿等二十多个主要人口密集城市,以往只在小范围流传的纪录片,现在一打开电视机就可以收看。

这一切的改变,得归功于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原先的模拟频道由于数字压缩可以增加2~3个频道,因此各家公共电视台便有多余的数字频道可以相互调整,再加上PBS明确将多平台经营视为公共电视发展的关键策略,因此在电视数字化的浪潮下,美国公共电视除了致力于新媒体的开创,更努力达成多平台的经营目标,未来PBS World除了将在原本的数字无线电视播出之外,让更多的美国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随意收看到优秀的公共电视纪录片。

基本上,PBS World的运作模式,大多是复制先前已经推出的“PBS Kids Go”频道。2004年10月,美国公共电视首度利用数字化的优势,推出一个全国播放的儿童专用频道“PBS Kids Go”,从此开启了美国公共电视的全新局面,如今Kids Go不但跟四大无线电视网一样,拥有全国联播频道,而且还可以跟有线电视系统以及卫星电视合作,首度跨越了不同平台的限制,另外Kids Go也积极联系随选视频系统VOD(Video On Demand)、线上影音节目(Videos Onlne)多不同媒介,至于Kids Go的网站更是多彩多姿,各种互动式的游戏教育都是美国儿童最好的学习与游玩去处。

收录优美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纪录片大众之路;纪录片作用;观众需求;纪录片人职责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纪录片的主要作用

(一)纪录片传播实时新闻信息

纪录片具有传播实时新闻信息的作用,纪录片人在记录时候既要重视及时性又要考虑鲜活性。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报道《走基层一一蹲点日记》就是两者都考虑进去,在短短五分钟的短纪录片里,讲述了板桥村村民马寒彩是怎样在今年大旱之年救活了自家和村里百亩稻田的曲折故事。这样鲜活的实时报道能引起观众的特别关注,大大增强纪录片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二)纪录片诠释历史真相

帮助人们了解未知的过去,求得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是纪录片的重要功能。纪录片通过诠释历史真相把纪录片人与观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两者共识的基础是记录真相、说出真相和了解真相,离开历史真相的记录就等于远离观众收视的核心需求,切断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要做到对历史真相的诠释,纪录片人除了公正客观的感知事实、记录真实史实外,还应当敢于和善于记录历史真相。由于纪录片归类属于电影片种的范畴,人们对纪录片的真实而非虚构的认识还缺少必要的重视,总是习惯用艺术鉴赏的视觉看待纪录片,将美学的真与艺术的纪实美混淆在一起,从而模糊了纪录片的界定。正是这样设置性的思维记录模式,淡化了纪录片记录历史,诠释历史价值的作用,失去了纪录片应有的社会意义。纪录片人应当把握真实与纪录的关系,纪录片的真实是事物本质真相的显现,而记录过程的纪实是反映事物真实的手段,前者是真实的美,后者是艺术的美,两者有着质的区别。

(三)纪录片解读自然界奥秘

“纪录片就是一本形象化的百科全书,使人们获得了书本上难以得到的知识和信息”纪录片解读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也是解读人类自身正确适应环境的过程。日本纪录片《小鸭的故事》记录了小鸭诞生及成长的过程,片中,我们看到了小鸭先天不足但它必须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残酷之路,也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干扰了它的生活,同时也知晓了小鸭得到的母爱和人类的关爱,以及小鸭不屈不饶地顽强奋进过程。这样的纪录片不仅解读了自然界奥秘,也提升了人们的文明智慧,因而得到了观众的较高认可。

(四)纪录片释放人类真美

纪录片具有释放人类真美的作用,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和理性共鸣,促进观众心灵净化。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释放的真美越多,它感动观众的美感就越强烈。人类真美是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中,遇到困惑、磨难、痛楚而经曲折产生的明理、幸福、快乐的过程,帮助人们解脱非分的欲望诱惑,求得内心的淡定平衡,从而真正明白生活的积极意义和共同美好愿景。

(五)纪录片传承人文精神

从罗伯特·弗拉哈迪尔的《北方的纳努克》到约翰·格里尔逊的《漂网渔船》,从《望长城》到央视的《走基层》,观众无不感受到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在《北方的纳努克》中,观众看到爱斯基摩人勇敢面对原始状态环境,与困境不屈搏斗的画面;在《漂网渔船》中,观众看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进步改变了渔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推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望长城》中,观众看到了具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寻根记录;在《走基层》片中,观众看到了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的以人为本的系列记录。这些优秀纪录片都在传承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使纪录片本身显示出影片的审美价值,同时表明社会文明进步历程应当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充分的体现和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

(六)纪录片研判社会功过

纪录片有着历史审视和道德批判作用,它起到研判社会功过的职责,让观众深省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犯错误和人们的品质缺陷,正如学者认为:“纪录片创造者所要记录的是思想,是一类人的思想,一个民族的思想,一个社会的思想,一个时代的思想,一种生存状态背后所蕴藏的人类思想,是人对自身的思考,对历史的思考”。纪录片《华尔街》感性的影像说理,帮助观众审视象征金融帝国的华尔街全貌,在片中记录了资本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秩序的建立,财富聚集与金融风暴,金融智慧与金融贪婪,从而让观众全面了解华尔街的功过,审视这个经济现象对过去和现在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

(七)纪录片揭示未来生活方向

纪录片由于具有明镜的作用,为人们分析梳理事物表象及内在联系,帮助人们看清事物的本质,提示未来生活的方向。我们知道生活场景和事件流程能够真实反映生活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而纪录片的长处就在于记录生活场景和事件流程。一部优秀纪录片在与观众交流时常常形成共识共鸣,达到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认可,并化作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起到揭示生活方向的作用。比如纪录片在记录伟人生活与百姓生活时,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情感生活和对生活的态度又常常是相一致,从纪录片《邓小平》与《升旗-生命》中,观众看到了伟人与百姓热爱祖国的共同情感。

二、纪录片应当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

从《工厂的大门》到《北方纳努克》都记录着大众百姓的普通生活,正是纪录片开创的大众文化,为纪录片走大众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观众需要收看直接的现实生活题材

每一个人生活的范围及经历是有限的,所以需求更大范围的社会信息是人们的基本愿望,纪录片记录直接的真实生活现实题材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这一愿望。真实记录百姓生活,并对观众现实生活有所帮助正是《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以及央视《走基层》栏目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二)观众需要纪录片符合自己的收视习惯

目前纪录片收视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纪录片人不重视观众的收视习惯。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主要包括:

第一,观众喜欢传统悬念式的因果故事讲述。观众喜欢悬念式的因果故事讲述的收视习惯是受中国几千年阅读听说习惯的影响,形成一种潜意识的心理需求,同时这种方式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读懂故事内容的因果关系。

第二,观众喜欢感性的情感感知方法。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崇尚感性认知,诸如百闻不如一见、身临其境都是感性认知的体现,纪录片要打动观众就需要用感性的情感走进观众的内心情感空间,与观众情感交流后,才能让观众做出理性的评判。

第三,观众喜欢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每一位观众在收视纪录片时,自觉或不自觉感受到纪录片的节奏变化对收看节目带来的影响。当纪录片节奏加快时,观众的心情随之紧张,当纪录片节奏放慢时,观众的心情随之放松。

第四,观众喜欢平视对等的沟通交流。随着电视文化的普及,观众收视主观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观看纪录片时需要与纪录片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平视对等的沟通交流,即与纪录片里的人物情感交流和纪录片人的思想进行交流。

第五,观众喜欢深入浅出的语言语意表述。电视纪录片的语言内容是丰富的、多样的,如何有效使用纪录片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对吸引观众收视纪录片十分重要。其实人们思想情感交流不在于语言需要多么华丽,也不在于语意需要多么高深,而在于语言能够深入浅出,语意能够准确明了,运用相互沟通的语境表达思想观点。

第六,观众喜欢角色体验式观赏。观众在解读纪录片内容时,希望自己更直接更真实去感受纪录片讲述的人物命运和事件影响。这种收视习惯最能在观众心理进行情感发酵,拉近观众与纪录片的距离。

三、纪录片人的社会责任感

阿兰·罗森萨尔在《纪录片的良心》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纪录片的使命是阐明抉择、解释历史,增进人类的了解。”这就要求纪录片人要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一)纪录片为观众提供正确的认识方法

纪录片不仅记录历史,而且改变人们的思想,甚至影响历史进程。所以纪录片为观众提供认识方法,但由于纪录片人的观点不同,他们利用纪录片传达不同的看法,即使记录相同的现实生活,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思想内容。例如德国莱妮·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赞美法西斯,而苏联纪录片人哈尔·罗姆却把《意志的胜利》的素材从新编辑成纪录片《普通法西斯》,就成为批判法西斯的纪录片。因此说纪录片不仅教会纪录片人怎么看这个世界,而且也教会大众怎么看这个世界。一个有良知的纪录片人在记录现实生活时,应当负起社会责任感。

收录优美范文第4篇

《美丽中国》历时4年拍摄,曾获“艾美奖”3项大奖,在全球60多个国家播出,被视作以纪录片传播中国形象的范例。选择这样一部享誉海外的国际合拍片开场,显示出央视纪录频道“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价值、国际表达”的雄心。

2011年,纪录频道通过一批经典节目的播出和频道整体的大板块编排,进一步建构起中国电视国际传播多频道、多语种、多形态、多渠道的新格局,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品牌、建构中国国际形象、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纪录频道在推动建立中国纪录片行业标准,带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方面担当起引擎作用,为实现纪录片产业价值最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扩大了国产纪录片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表示,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今天,真正能够“立台”的是新闻与纪录片这样凝聚媒体思考、灵魂的内容载体,“大度、从容、冷静、理性”是央视纪录频道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存在,使得纪录频道能够卓然而立。

高端,自然生成

央视纪录频道中文国内版通过中星6A和中星6B卫星覆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与中央电视台3套、5套、6套、8套、新闻、少儿加扰卫星频道捆绑播出,可接收人数超过9亿。截至10月底,纪录频道在全国31个省市区(除港台地区和由于设备或模拟转数字问题的个别地市)全部实现了落地、入网、入户,在省市级网络的数字网入网率为92.3%。

央视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对海外覆盖播出,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等同,卫星信号全球覆盖,进入中国电视长城平台。目前已在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入户,用户总数达到960万户,其中卫星信号已经覆盖美洲,欧洲超过730万户,亚太地区超过50万用户,非洲超过150万用户。上半年,频道还新进入港澳台地区和海外18个国家的84家酒店,共32645个房间。

央视纪录频道不断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化、品牌化、产业化、专业化的高端电视频道。目前纪录频道的主体内容包括自然探索、历史人文、社会纪录、文献档案四大类,分主题时段,全天24小时播出。中文国内版每日首播量6小时,英文国际版每日首播量4小时。

开播至今,收视最高的纪录片类型是自然类、动物类、科技类、战争类;每天18:00―20:00、22:00―24:00收视最高。观众主体具有“高学历、高职业、高收入”的特征,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观众比例位居央视各频道首位,且观众呈现出“高忠诚度、高美誉度、高关注度”的收视特征。

央视纪录频道下设节目管理部和项目运营部两个部门,分别负责节目策划、播出、中英文版的制作、频道运作和项目生产规划。开播初期团队成员有40多人,主要来自央视各频道曾经参与过大型纪录片创作的精英骨干。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随着频道开播,我们这些人也从一个项目或纪录片创作人向纪录频道管理者角色转变。”刘文原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副总监,曾任《再说长江》《香港十年》《澳门十年》等纪录片的总编导、总制片人。对他来说,现在频道管理、产业发展,以及频道本身的责任和使命更让他关注。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纪录频道以其“高端的媒体属性、高质的频道受众、高度的传播覆盖”,迅速成长为中央电视台极具标志性的品牌频道之一,开播仅半年即在中国11个主要纪实类、科教类频道品牌健康指数和观众满意度排名中名列首位。

改版,满足多样化收视需求

2011年9月19日,纪录频道自开播以来首次改版。主要从三方面做了调整:增加首播时段、改变编排策略、完善频道包装。

首播增加2个小时。纪录频道中文版在日首播节目4小时的基础上,再增加《寰宇万象》和《精彩放送》2小时时段,将原有20:00至00:00的首播节目时段提前到18:00。新增节目中,涵盖《断刀》《新电影传奇》《西湖》《开国纪事》《岩中花树》等一大批首播的国内精品纪录片;一些国际引进的优秀纪录片也出现在此时段,如《当我们离开地球》《冰冻星球》《揭示大自然的力量》《远古大发现》等。同时,还遴选了一批收视好、影响力大、观众再次欣赏需求强烈的节目进行重新编排。新增2小时加上当日首播4小时和重播前日的6小时节目,使每天的播出内容做到12小时各不相同。并且,就每日首播量而言,CCTV-9纪录频道已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相等同,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

纪录频道通过委托调查发现,每天的18:00至20:00是纪录频道中文版的第二收视高峰时段,同时段各地方卫视以播出生活服务类和新闻类节目为主,对于喜爱纪实科教类节目的观众来说,该时段是一片尚待开拓的沃土。为此,从9月19日起,纪录频道把最受观众欢迎的《精彩放送》和《寰宇万象》节目放在此时段播出,扬长避短、差异竞争。

海外播出的英文版(CCTV Documentary)则将每日节目首播量由3小时增加到4小时,并按照亚、欧、美三大时区不同黄金时段和收视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编排。例如,亚洲区“次黄金时段”是北京时间19:00至20:00,安排重播新增一小时的“人文地理”及“时真”,并联通亚洲区的20:00至23:00“黄金时段”,为亚洲区的海外观众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此外,纪录频道中文版以“周”“月”“季”为单位设计主题,以系列化、规模化的播出方式,将单集纪录片的收视吸引力叠加,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同类纪录片的收视需求。纪录频道英文版则通过设计“地域文化周”“中国文化月”等主题化编排,集中播出同类题材,传播中国形象,提升纪录频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为体现频道“高品质、高标准、高水平”的形象,频道专门邀请了国际顶尖制作团队,推出了新的包装和宣传片。曾服务于BBC的英国Brand Energies公司,曾为半岛电视台制作整体包装的台湾JL公司,曾获得国际广告界顶级金奖――莫比奖的导演谭晓刚,都参与了频道整体包装。国际化、时尚化的新包装,赋予纪录频道清新活泼的气质,凸显频道的现代性。未来纪录频道包装导视的升级优化将成为常态,还会持续推出频道理念宣传片,不断设计推出频道LOGO演绎。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表示,与以往纪录片栏目不重视包装,常年同一包装的样态不同,央视纪录频道花大力气进行包装调整,加强国际合作、制播分离、专业化分工,大胆创新和尝试,这些都显示了纪录频道做出品牌化的决心,对行业有启发意义。

从2011年1月1日开播到10月31日,纪录频道平均收视份额为0.267%。9月19日频道优化升级后,收视份额翻了两番,由年初的0.25%增长到超过0.5%,全天收视份额增长52%,18:00-24:00黄金时段增长高达71%。其中9月19日改版当天,纪录频道的收视份额达到0.448%,19日到22日的四天内,平均收视份额达到0.55%,不久前平均收视份额连续超过0.7%。

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纪录片产业化发展

首播的扩容对于纪录频道的内容储备提出了更多要求。“命题作文、委托定制”,寻求纪录片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丰富片源,是纪录频道在纪录片产业之路上的新探索。开播近一年来,纪录频道通过购买、赠播、委托制作、联合摄制等多种方式,合作播出了诸多地方电视台、社会机构、海外制作机构制作的优秀纪录片作品。

2011年7月15日,纪录频道举办了“活力中国”面向社会邀请招标活动,本次招标以“社会现实类题材”为选题范畴,提供了六大选题方向:社会现实、生活服务、生活时尚、科学普及、经济社会和文娱体育。共有50余家电视制作单位参加了招标,经过初选,有28家公司入围作提案阐述和答辩,专家评审团打分后,最终有13家社会制作机构中标。他们获得由纪录频道提供的制作经费,并在纪录频道的全程督导下进行相关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制作完毕的纪录片都将会在纪录频道播出。

这是纪录频道第一次面向全社会进行节目制作招标,也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大规模面向社会进行纪录片制作的招标。目前国内的纪录片产业尚不成熟,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的差距,尤其在纪录片制作的项目流程管理方面,不少制作机构缺乏应有的经验,此次招标活动是一次对纪录片新形态、新手法、新视角的探索。

刘文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招标,催生一批关注中国当下社会现实、承接地气、具有鲜活生活质感的纪录片作品,展示当下中国最具活力的社会内容,同时发掘高水准纪录片的制作力量,整合国内纪录片生产的优质资源,从而建立纪录频道与社会制作机构进行长效合作的机制,初步形成纪录片产业合作联盟,共同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繁荣发展。

这次招标只是一个开始,展开多种方式的合作是纪录频道的长期工作。9月,纪录频道启动了“青春中国”大学生纪录短片征集计划,该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展开,旨在寻找和培养优秀的大学生纪录片新锐,由纪录频道联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共同举办。“青春中国”项目计划将是一项长期的行动,刘文表示:“希望在五年时间内,联合全国一百所高校、发现并培养1000位纪录片新秀,以此营造‘百校千人’的规模和影响力,真正为中国纪录片事业建立起强大的后备军。”

11月12日四川电视节期间,央视纪录频道“传奇中国”纪录片征集计划正式对外。本次启动的《传奇中国・文化篇》项目以博物馆、戏曲、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古代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拍摄内容,聚焦中国文化,关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在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重点突出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所具有的生命活力。

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选题征集活动,使一批有实力的地方台和社会机构成为纪录频道长期合作伙伴,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样态。为了保证选题方案的科学性,纪录频道将联合国家文物局、文化部非遗司、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部门,对各制作机构申报的选题方案进行专业化遴选,在确定入选选题方案后,由纪录频道出资委托制作并全程监理。

目前,纪录频道正通过体制创新,搭建纪录片生产和营销主体,形成纪录片创意、生产、销售、传播为一体的产业链,并通过纪录片购买、委托制作和联合制作等多种方式,创新纪录片运营模式,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纪录片市场。“纪录频道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高端文化产品的传播平台,更力求成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和行业标准,为中国纪录片产业繁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刘文说。

打造对外合作平台

11月12日,央视纪录频道和国际制作机构在成都签署合作备忘录。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英国广播公司(环球)、英国独立电视台环球娱乐公司成为央视纪录频道的国际合作伙伴。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亚洲及福克斯国际频道(亚洲)首席运营总裁简树贤表示,国家地理频道与中央电视台一直有着很深的缘分,双方早在2002年就合作过埃及金字塔探密的现场直播,其后至今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在海外落地的纪录频道英文版架起了一座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通过这个频道,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双方将一步深层合作。

与电视剧不同,纪录片更能为海外主流媒体接受。海外传播,树立国家形象和传播中华文化是纪录频道的使命之一。纪录频道英文版节目根据国际观众收视习惯和需求,以“针对性、贴近性、国际化”为节目遴选标准,力求既代表中国主流价值观,又能够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目前基本确定的国际合作项目有:与英国ITV合作的《秘境中国之天坑》、与德国MAT-TV合作《海上丝绸之路》、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合作《利玛窦》、与韩国KBS合作“中韩建交20年”系列项目、与日本NHK合作“中日建交40年”系列项目。

收录优美范文第5篇

虽无引起亿万网民瞩目的“爆款”大片出现,但也有多部优秀作品通过在线平台问世。真正互联网出品的纪录片已经层出不穷,传统制作机构的纪录片进行多平台、跨媒体传播也已成为常态,移动端传播占据了绝对地位。

一、互联网及在线视频行业状况

(一)网民数字持续增加,移动端发展迅猛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字,截至 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为 7.31亿,上网普及率达 53.2%。其中,手机网民 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 10%。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更紧密,手机支付规模增长迅猛,达到 4.69亿,年增长率 31.2%,支付场景更加丰富。

随着上网习惯向移动端转移,移动端广告收入占比随之持续增加。 2016年,中国移动端视频广告规模超过了 PC端,收入达 206亿元,占总体比重 61.7%。预计到 2019年,移动端广告收入将占绝对数量。

(二)在线视频市场保持增长,商业价值增强

2016年度,在线视频市场整体规模为 609亿元,同比增长 56%。随着用户规模扩大和用户粘性增加,在线视频的商业资源呈现不断升值的状态。在IP策略以及内容自制的推动下,视频内容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整体收入中,广告占 54.9%,继续排在第一位。视频广告开始产品化,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根据大数据实现视频广告的精准,促发新增长。用户付费收入占 19.3%,延续了 2015年的增长趋势。由于仍在用户积累期, 3000万的付费用户在 5.1亿总体用户里仅占5.9%,付费的市场空间还相当大。

(三)“实时”“直播”成为新的吸引点

智能手机和 4G网络的普及,为实时互联网奠定了基础,实时交互会带来新的活力。社交平台逐渐从文字、图片、语音短消息,转向实时视频为载体,交流方式从评论和点赞,向着互动的新形式转变。

“直播”不依技术突破,而是盈利模式的进步。内容产出、传播、变现更加简易,形成封闭的系统。 2016年,直播平台数量超 200家,用户规模为 3.25亿。但26家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暴力等内容被查处,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先后出台规定,规范直播内容。

二、新媒体纪录片发展总体状况

(一)整体保持平稳状态

2016年,各类纪录片节目较少有大幅起落,观看人群较为稳定,只有佳作出现时会出现波动。

截止 2016年底,全网视频点击总量达 8240.3亿次,其中全网纪录片 (包括栏目和专题 )点击量 114.2亿,占总量的 1.39%。其中,栏目化纪录片占 20%,非栏目作品占 58%,其他专题类占 22%。

2016年上线的纪录片中,点击量最高的十部见表 1:

(二)题材类型更加丰富

历史类、美食类、旅行类纪录片仍最受欢迎,人物类纪录片的点击量占比最高,为18.1%;其次为自然题材,达13.8%。在“工匠精神”影响下,一批关于杰出“匠人 ”的纪录片也受到追捧,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等。

此外,医疗类纪录片异军突起,《人间世》点击率超每集 50万次,并融合传统媒体、网络和社交平台的传播。

(三)跨平台推广成“潮流”

在多屏的时代,跨媒体推广、传播已成为趋势。故事片营销中用到的网络推广、微博大 V推荐、公众号转发等手段,也应用于纪录片营销。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央视播放后默默无闻,但在视频网站 收到了超过 200万次观看和近 9万条弹幕,随后微博设立话题,五家视频平台参与传播。进而 Bilibili投资了电影版,让该片的持续热度超过一年。

(四)付费成为趋势,社交化运营增速放缓

用户付费是 2016年显著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获得的付费用户体量还不足。由于基数小,所以 2016年获得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大量的收入。社交化运营活跃程度和取得的效果不及往年。 2015年是社交化运营成效显著的一年,和《穹顶之下》的影响有关。相比起来, 2016年是平淡的。

三、在线视频纪录片频道发展状况

(一)腾讯视频纪录频道:“深耕”的一年

2016年,对腾讯纪录来说是“深耕”的一年。频道主要力量用于投资出品,采用完全自制或者联合制作等多种方式。 2016年腾讯纪录与英国广播公司(BBC)联合出品了《地球脉动》第二部,腾讯视频全球同步首播。赢得巨大口碑同时,也获得了 1.5亿次播放量。同样,这也是 BBC与新媒体合作的第一部纪录片。其他在该平台点击量排名靠前的片子有《谈婚论嫁》《我从新疆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寻味顺德》,以及 BBC的《中国新年》。

在加强自制的同时,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削减了线上卫视专题栏目的数量,从原有八十多档减少到 10个左右。频道优势在于用户流量领先,因此带来的分发优势 [5]比较明显。 2016年,用户量和点击率约合 2015年度的两倍,来自移动终端的点击占绝对优势,占总量的 80%左右。

(二)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引进优质片源

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在 2016年采购的片数占总量的八成左右,引进作品的目的是充实付费运营的片库。比如继续引进BBC的节目,爱奇艺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BBC片库,此外也偏向于引进与 BBC拍摄手法和叙事相似的作品,比如韩国的 KBS。海外引进作品如《致命恐龙的真相》《野地大冒险》《九月怀胎》和《恐龙星球》等,点击量都相对较高。

2016年度运营的重点项目是《本草中国》和《大道中国》。《大道中国》是《超级中国》的中国版,引进后和大陆桥公司共同改编,在国内再次播出。《本草中国》是纯商业运作,先有广告商进入,链接了中草药专家和草药商城,形成了综合的盈利方式。国内制作中播放排名靠前的作品是《大道中国》《本草中国》《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帝陵》和《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年,爱奇艺纪录频道点击量和访客量都翻了三倍, PC端访问量有少量增加,但比重在下降;移动端访问量同比增加了 7%,突出表现是付费业务的增长,以20岁以下收视群体最明显。自然类、科学类纪录片吸引了较多会员。付费是有发展潜力的,但全网范围内,内容优质、商业性较强的国产纪录片源还不足。要在付费领域做得更强,还要依赖更优质的内容。

(三)优酷纪录频道:平稳发展

优酷纪录在 2016年重点运营的项目是范俭导演的《摇摇晃晃的人间》,基于拍摄诗人余秀华的纪录片《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和范俭工作室联合制作的长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在阿姆斯特丹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大奖。常规运营项目是自制的《影像录》《季录》和《我是谁》等栏目,但年度产出作品并不多,着重在一些公益类的项目,如关注藏区失明老人、山西民间宣传队的作品。大都集中在 2016年10-11月上线,点击量在 100-200万之间。

优酷纪录比较大的举动是和探索频道、天猫、华数联合出资搭建了优酷纪录的探索频道,内容是 300个小时的探索片库。有些作品有不错的播放量,比如《荒野求生》和军事类的《迷彩虎》。

2016年,来自移动端的点击量大概占 80%。用户量和点击率的年增长率在 25%,平均日播放量为八百多万,峰值超 1000万。在优酷视频当中,纪录片点击量占整体网站点击量接近 5%,超过腾讯纪录和爱奇艺纪录的 1%左右,这和平台节目的整体布局相关。

延续 2013年以来的主题,优酷纪录频道继续主打年轻化,“寓教于乐”。在运营方面, 2016年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付费会员并不是优酷纪录频道 2016年着重发展的一项业务。对于看重栏目化自制、公益性和会员自制上传的优酷纪录来说,付费时机还未到来。

(四)凤凰视频纪录频道:“回归”的一年

自制纪录片项目《甲乙丙丁》已有几年历史, 2016年回归受众视野,《大国工匠》和《生而为女》等节目让“关注平凡人”这一主题得以深化。突出青年视点的栏目《必见》上线于 2016年10月,三个月内播放量突破 5000万,为关注文化、旅行、时尚的短视频栏目,恰如凤凰纪录在 2016年9月重新更换的频道口号“你今天真好看”,彰显了年轻的气质。

凤凰纪录着重回归到凤凰的传统。和凤凰卫视、凤凰网同属一个集团,凤凰视频比较容易形成集团内的媒体联动。“西安事变” 70周年之际,重新编排、剪辑的《世纪行过:张学良》(完整版)在凤凰卫视、凤凰视频《凤凰大视野》专题同步开播,形成“大历史 +融媒体”的全新看点,并被媒体列入 2016年口述历史领域年度六大看点。

(五)乐视纪录频道:多样开发

乐视纪录片频道起步较晚,由于组织架构调整,并没有太多作品。乐视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拥有电视端口――“乐视 TV”,大屏端流量是肥拥闹匾阵地,所以在争夺 PC端或移动端流量上,乐视并不是最积极的。 2016年,大屏端访问量占到了总量 40%左右,这个数字远高于其他视频平台。硬件平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视的战略,强娱乐化的纪录片在乐视难觅踪影。内容引进则与美国历史频道合作,签订了三年的独家合作。目前片库有五百多个小时的影片,点击量高的作品有《迷失阿拉斯加》《古代历史》《诸神之战》等。 2016年,乐视致力于建立观众脑海中美国历史频道与乐视的关联,目前也只有这一部分施行付费模式。

此外,乐视尝试虚构和非虚构节目的共同开发,会针对一个来自真实的 IP,不断开发、利用,生产出多样的视觉产品。明显的例子是乐视购买了非常著名的深度新闻《太平洋大屠杀》的版权,相关的纪录电影、网络大电影和网剧都在开发当中。可以说,在这个层面,他们看重的是一种“纪录思维”。

四、手机移动端纪录片平台的现状与趋势

手机移动端传播的短纪录片,在自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纪录片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了新特点。首先,贴近生活,追随潮流。尤其注重和高品质、时尚、文艺相关的内容;其次,叙事方式灵活。呈现为叙事策略多样、杂志化的板块结构等;第三,强调可看性,视觉风格通常是精致的、风格化的。

最早一批手机移动端媒体平台,如“一条”“二更”等,大都从微信公众号起家。相比在线视频平台,自媒体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第一,自媒体先天自带交互功能;第二,自媒体的粉丝聚集速度、内容传播速度,往往是几何量级的;第三,自媒体比较容易获得天使基金或者风险投资的青睐。

凭借这些优势成功后,自媒体会展开跨媒体布局,并结合电商平台使自身内容和衍生产品变现。

(一)“一条”:“杂志化”的公众平台

“一条”以微信为载体,每日向用户推送定位为“生活、潮流和文艺”的短片,可视作“泛纪录化”视频。 2014年创办时只有 6个人,半个月粉丝破百万;目前日均活跃 100万, 2016年估值两亿美元,“一条 ”连续创造自媒体的神话。

“一条”采用了“杂志化”的板块划分和视觉风格,注重内容和粉丝的转发,保持每天定量、品质稳定的推送。通过推广内容里的产品或商家,使短视频变现。不同主题下,行业人群转发带来的影响力,是单向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也让在线视频难以达到其影响力。

2016年,“一条”继续拓宽多渠道受众群,在优酷、腾讯视频等在线视频开辟频道,单集点击达百万; App已经上线,可以连接电商平台。随后的计划是和垂直门户合作,比如美食节目和大众点评网。

(二)“二更”:与“粉丝”共同成长

“二更”(包括“二更视频”和“二更食堂”)创办于 2014年,首先为微信订阅号。 2016年成为拥有“二更视频、二更食堂、隐藏菜单、慢漫来”等板块的综合媒体平台,并在腾讯、优酷等视频门户及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拥有上千万粉丝,全网视频播放量超 7亿次。

2016年,“二更”和“二更食堂”各有其运作特点:“二更”注重整合各方资源,生产优质原创视频;“二更食堂”则针对特定的客户群进行垂直化的运营。在拥有了优质 IP、一定数字的用户和流量后,“二更食堂”将自身 IP转化为图书、电影和网剧产品,把用户与粉丝转化为购买者。“二更”商业模式不在于流量变现,而是整合多方资源、内容生产和发行能力,以及营销和全国客户的能力。 2016年,“二更”在财经、旅游、体育等行业做出新布局,独立运营;同时组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大区域公司,做更多本地化的内容。

五、新媒体纪录片的困境和发展趋势

(一)商业困境和发展瓶颈

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生产――收益的产业链条并不能有效运转,新媒体平台纪录片频道的商业收入受到较大限制。付费是趋势,但目前整体用户规模和付费效果,还在起步阶段。网络平台自制的纪录片如何突出新媒体特征,进而实现盈利,是亟待深入考虑的问题。

此外,纪录片点击量在总视频点击量当中所占比例甚小,除非有“爆款”事件或作品出现,难有突破性的改观。也有从业者认为,这就是纪录片所处的位置,在泛娱乐化时代,纪录片被关注的程度难以和其他种类相比。

(二)视频自媒体或将突破微信

形成巨大影响力的自媒体大都源自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的普及程度、强大的实时通信功能都成为自媒体借力的元素。但微信对自媒体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撼动。 2016年,秒拍视频日均播放量由 3.4亿增长至 20.4亿,单月视频播放量超过10万次的用户达 4.5万人。截至 2016年7月1日,整体短视频行业获得 43笔投资,内容平台成为热门投资方向,占总投资数的 65.2%。多渠道的创作者从基于个体兴趣,依靠个体或小团队生产,向组织化、机构化、多屏模式发展。

(三)在线视频平台强化自制纪录节目

腾讯、优酷、凤凰视频的纪录片频道都明确表示会强化自制纪录节目。由于新媒体“用户自制节目”特征,非专业人士也能参与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但是纪录片制作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流程,所以制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媒体纪录片的最终呈现效果与传播范围。所以,各平台在弱化“用户自制节目”的比重,而并不像 YouTube一样,强调用户上传作品的传播。各平台加强的,是具有各自特点和定位的自制、联合制作节目。

(四) VR与纪录片共同发展愿景

2016年被互联网和视频技术业内人士称为 “VR元年”。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影视制作有深远的发展前景,英国导演已经制作了关于爱尔兰起义的 VR纪录片,美国也有数名导演宣布了类似的计划。但是, VR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它成为新的技术增长点之前的障碍。

首先,制作成本高昂。一般设备的体验感不足,若使用 4K摄像机,成本则会数倍增加。

其次,传播方式将如何改变。 VR观看需要专用眼镜, VR游戏需要更多装备,这实际上颠覆了影院和移动端观看的模式。

在技术层面之外,⑹虏呗允亲畲罄Ь场 VR视频的优势在于参与性和互动性,但无论纪实还是虚构的 VR影像,都没能解决怎样在多种互动需求下涵盖所有的情节可能性。叙事的方向、叙事的主导者,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

此文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课题成果之一。冯琛琦参与了报告调研。

注释:

[1][2][3][4]数据来源:美兰德视频网络传播监测与研究数据库,2016年1月4日-2017年1月1日。

相关期刊更多

金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

企业科技与发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科学技术厅

日用化学工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