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鳝我们走

黄鳝我们走

黄鳝我们走范文第1篇

那年,我在黄柏河修水电站,记得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农历五月初四),在吃晚饭时,青年工程师小袁约我夜晚去捉黄鳝。我虽年过半百,鬓染秋霜,但童心未泯,欣然同意。

天一黑,我俩就穿上深筒胶鞋,小袁手提着用油漆桶自制的煤油灯,这个煤油灯有一根很粗的灯芯,点燃后亮度很强,我拎一条蛇皮口袋(一种编织袋)不紧不慢向田野走去。

这是一个凉爽的夏夜,天上繁星似海,新月如钩;田野荧火点点,虫鸣唧唧;空气中饱含野花和泥土的芬芳。那份惬意自不必说了。

不一会,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小袁事先与农友联系好了的一大片稻田。这时的稻田秧苗已经转青,水齐脚背,小鱼、小虾不少,小青蛙、小昆虫极多,是黄鳝捕食的好去处,也是我们捕捉黄鳝的好时机。

黄鳝的繁殖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强,它的性器官具有较强的逆转性: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期都是雌性;当体长达到35 cm左右时,有半数由雌变雄。水塘、沟渠、洼地、稻田都有它们的踪迹。黄鳝爱打洞,特别爱在水稻田埂上打洞,使肥水流失,令农民讨厌。因此,在稻田捉黄鳝,只要不弄坏秧苗,农民是不反对的。黄鳝昼伏夜出,白天藏在洞中休息,夜晚出洞捕食,出洞时,小黄鳝先出洞,大黄鳝后出洞。掌握了黄鳝这一特点,待其出洞捉之,比从洞中钓要容易得多。

我们用一根树枝挑着煤油灯,一人手执一根细竹竿――一作搜捕工具,一作打蛇武器,顺着田埂仔细搜捕,好像工兵排地雷一样。黄鳝怕光,见了光就一动不动,捉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死劲一卡就到手了,几乎无一逃脱。

大约10分钟过后,我首开纪录捉了一条,接着小袁也捉了一条,此后每隔几分钟就捉到一条,而且越捉越大。我们的情绪更高,一边继续捕捉,一边计划着明天如何做几样黄鳝美肴欢度端阳佳节。正说着,我看到有一块秧水特别浑,像有什么东西在动,赶紧跑去一看,竟是只约250 g重的乌龟!

黄鳝我们走范文第2篇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小牛的哥哥带着他去捉泥鳅……”今晚,我终于要和表哥一起去抓鳝鱼了。提着手电筒,表哥带着我慢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四周黑漆漆的,我边走边向四处张望,只听见田鸡“哇哇哇”的叫声。真的是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终于有机会来抓鳝鱼了,害怕的是在这么黑的晚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行走,要是……于是,我自己也感觉到这歌声快乐中有点颤巍巍的。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手电筒,两眼盯着田埂一边,我下意识地向后一跳,刚要开口问怎么了(我最怕蛇),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借着昏暗的灯光,只见田埂露水处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这洞里一定有黄鳝吗?我疑惑的看看表哥,又看看这洞口。表哥却自信的一笑,指指洞口,只见洞里正冒着一串小泡泡,一个尖尖的脑袋钻了出来,忽得又缩了回去。“是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也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匆忙把鱼篓递给我,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多长,好个大家伙,比爸爸的大拇指还粗,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它虽然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伸手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看着鱼篓里活蹦乱跳的鳝鱼,我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完全忘记了害怕,手舞足蹈地走在表哥前面。

不一会儿,我们就又找到了第二个洞,“有鳝鱼!”我高兴极了,我找到了一条善于呢。仔细一看,那条鳝鱼比直地躺着,“哎,怎么是条死鳝鱼呢?”(死鳝鱼我们一般是不食的)我正欲转身离去,表哥忙阻拦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我好奇地嘟囔着,却见表哥打着手电筒,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针尖戳了一下,奇怪,这条鳝鱼突然扭了起来。“哈!活的!活的!快抓住它。”我开心地叫了起来,“真的,鳝鱼真的会装死!”这回可让我长见识了,真是太惊奇了!带着喜悦和惊奇,我们又扑向了下一个目标。

一晚上,我们捉了几十条鳝鱼,那种捕获的喜悦和兴奋,那种神奇而新鲜的感受,令我回味无穷。

黄鳝我们走范文第3篇

啊!童年,金色的童年,它充满了欢乐,令人留恋……

三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江维表哥提着煤油灯带着我和哥哥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我边走边向四处张望。四周黑漆漆的,就像被罩上了一块大黑布,我又害怕又高兴,害怕的是在这么黑的晚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行走;高兴的是表哥带我们去抓鳝鱼。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埂下,我刚要开口,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只看见田埂下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我知道这是鳝鱼洞,怪不得刚才表哥不让我说话。忽然从洞里冒出一些小泡泡。“有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顿时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让哥哥举着煤油灯,又把鱼篓递给我拿着。只见他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长,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虽然它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

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洞,只见洞口旁,直挺挺地躺着一条鳝鱼,我心想:这条鳝鱼怎么死啦?我们那里的习惯是不能食用死鳝鱼的。我正想一脚踢开它,表哥忙拦阻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哥哥拎着灯,我们都好奇地凑近去看。表哥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尖针戳了一下,看,直的身体扭动了。“哈!活的!活的!”我们开心地笑着。当然,这条鳝鱼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那天晚上捉了几条鳝鱼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喜悦、兴奋,新奇的感受都深深地留在心里。

黄鳝我们走范文第4篇

2019年8月,热浪滚滚。贫困户王中山骑着电动三轮车装着一车饲料赶往位于刘集镇大坝旁的黄鳝养殖场,人们在大坝旁总能看到忙碌而又朴实的身影,当人们到养殖场参观时,能看到这个男人发至内心的笑脸,这于他三年前完全不一样……

王中山自小患有遗传性强制性脊柱炎,肢体残疾二级。在2013年病情严重,拿起了双拐,至此生活发生了巨变。镇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王中山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于2017年底光荣脱贫。

2017年由于病情王中山更换了股骨头,刚能走路,他就积极了解市场,请教种养方面专业人士,瞄准了黄鳝养殖,当年在自家鱼塘就搞起了4箱黄鳝养殖试验,当年底王中山就把黄鳝买了,小赚了50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2018年底在刘集大坝租起了7亩的鱼塘,搞起了小规模黄鳝养殖,2019年底买了黄鳝,纯收入2万多元。今年他加大了规模,养了60多箱,预计年底纯收入能达到5万元左右。

“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现在每年收入会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王中山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40出头的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王中山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黄鳝我们走范文第5篇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埂下,我刚要开口,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只看见田埂下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我知道这是鳝鱼洞,怪不得刚才表哥不让我说话。忽然从洞里冒出一些小泡泡。“有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顿时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让哥哥举着煤油灯,又把鱼篓递给我拿着。只见他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长,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虽然它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 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洞,只见洞口旁,直挺挺地躺着一条鳝鱼,我心想:这条鳝鱼怎么死啦?我们那里的习惯是不能食用死鳝鱼的。我正想一脚踢开它,表哥忙拦阻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哥哥拎着灯,我们都好奇地凑近去看。表哥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尖针戳了一下,看,直的身体扭动了。“哈!活的!活的!”我们开心地笑着。当然,这条鳝鱼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那天晚上捉了几条鳝鱼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喜悦、兴奋,新奇的感受都深深地留在心里。

相关期刊更多

黄山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江西饲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粮食局

水产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