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mooc教学论文

mooc教学论文

mooc教学论文

mooc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MOOC平台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许多教育研究者针对其教学本质特征,特别是学习者与组织者共同应具有的教学与学习理论、知识情景和技术素养等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新型网络学习平台教与学个性化管理系统的阐述,对广泛式、偏平化与结构性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与实施,为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引与协作。

1.MOOC的技术发展。MOOC最初是由乔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Downs)开设网络课程,运用各种网络学习工具进行学习,形成了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提供学分”特征的一种新型网络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网络技术、通讯设备、学习资源、优秀师资等融入其中。与传统网络学习平台相比,MOOC更能体现一种基于技术下的个性化教学管理进程,具有明显优势:大数据下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超越时空观下的泛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内容、管理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共享。MOOC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组织者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背景、技能程度、经验基础和学习爱好等维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与学习伙伴,从而体验在MOOC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效能感,特别是为Udacity、Coursea和edX三大平台为代表的学习领域中提供了最佳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2.MOOC的理论基础。MOOC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关联主义学习与行为主义学习的结合,联通主义强调以每一个学习者为单点知识,组成一个学习者的群体性共享性网络平台,这种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又被作用于每个学习者网络中,实现联通主义阐述的“关系中学”的学习理念。在行为主义应用上,MOOC课程开发了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微视频、微课程、微测试和自动微反馈的学习形式,具有海量知识库、易操作性、反复学习刺激与结构化与半结构化语义等特点,形成了一个融合学习、测试、评价与反馈等稳定程序的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保障学校人才培养实施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区别于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的职业化、技术性与实用型。高职教学管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高职教学特性,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因素、教学条件、教学媒体,使高职教学管理个性化、有序性、高效性运行。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名师数量少、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教师素质结构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一线教师平时疲于繁重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思想单一与僵化,课程管理程度低,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养不强。针对目前高职教学管理运行现状,要在管理机制上引入具有有效教学竞争和奖励制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实时动态反馈制度,制定高职教学管理可量化评价制度,利用各专业大类优势科学合理利用师资力量。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要素。高职教学管理必须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建立一套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使教学管理有效性、科学性、制度化。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管理任务的特殊性,高职教学强调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因此,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下的教学平台,创新高职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技能要素,包括教学管理技能及学习能力;专业要素,包括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迁移要素,包括教学管理能力应用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迁移过程。

三、MOOC对高职教学管理的应用

MOOC平台具有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平台、大数据下的泛在学习与云资源背景下的知识共享三大特征。从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这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发展规律。本研究从高职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系统论视角探讨MOOC对教学管理的应用。

1.重构优秀师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普遍办学时间不长,名师师资库需要积累与共享。而MOOC平台能实现优秀师资共享,MOOC课程建设中组建以名师为支撑的教学团队,实现优质化大规模网络课程的有效建设,让教学团队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使广大高职师生能共享名师团队创造的教学成果。另外,高职教师本身也可以转变为课程建设组员,通过研究高职课程特点、高职学生心理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高职教学策略、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提升高职教师整体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原有高职专业师资体系,让传统以办公室空间为主的师资圈变为以网络空间为核心的师资云平台。

2.创新翻转课堂学习模式。MOOC课程中的微视频使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实现变得容易。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是由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利用相关软件制作教学微视频,通过网络传递,解决了缺课学生无法正常学习的困惑。这种视频教学实现课前学习,课中互动交流,课后反馈与评价等翻转模式。教育研究学者认识到高职学生之间的明显差异,但由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难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程度实施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利用网络技术支持将知识传授和内化进行翻转,其主要特点是在课中缩短讲授时间,增长师生互动活动时间,加强学习活动真实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协作与对话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差异性学习模式。

3.建立高职类MOOC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理论,教学生成性是实践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MOOC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没有界定知识语义与知识范围,学习知识点与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多次生成,不需要像传统网络学习目标中以理论预设为主要任务。从高职以实践技术为主的维度思考,MOOC不仅强调源知识内容的传授和理解,更注重技能与实践素养的“生成”,而实践技能的生成进一步支持源知识内容的意会与传递,MOOC为实践技能学习提供了泛在化学习。因此,MOOC让学习者在知识与技术生成中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解决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技能的偏重问题,有利于高职生个性化学习。同时,MOOC课程资源通过以源知识作为探究学习的动力点,激发学生在网络化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思维、新内容与新观点,这些都将成为网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新资源。另外,目前MOOC已经可以提供相关课程认证(学分证书或微学位),体现高职学生以实践为本的思想。

4.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库。目前高职院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数量与质量仍处于建设初级阶段,教学资源库模式的建构还处于理论研讨中。通过MOOC平台可以建设以高职专业为主题的专业课程库,对高职实践类特性产生的课程群进行分析归类,形成共享性资源库,这些课程群资源不仅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的特殊需求,又能对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发挥前瞻性作用,同时在资源库应用维度中解决高职师生对网络化学案、信息化设计、实验实训平台、共享性社会性软件等资源的有效选择。通过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终端解决了传统面授教学“同时等量均程”的不足。这符合在网络化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建设的需求,实现了教学理论中学习元信息模型的构建。实现MOOC可重用特性的支持学习过程的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建构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5.重构教学管理组织。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管理是以课程管理为组织形式,以学校教务处为核心机构,各院(部)教务办为基层管理层等进行分层管理,具有强大的主次逻辑组织性,但无法实现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去核心化强社会化”的特性。利用MOOC平台,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非核心”教学组织社会化。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设有人文社科公共教学部或类似部门,通过MOOC平台选择共享性与社会化应用,可以解决“非核心”课程教学师资的专业发展问题,也可以使教务处(教务办)等实现“组织更加专注于教学业务管理”。所以,MOOC可以先通过对公共教学组织与实施管理的变革,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呈现方式,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模式的重构。

四、总结

mooc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MOOC 网络 高等教育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MOOC的定义

MOOC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MOOC 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一般认为,MOOC 这一术语由布赖恩・亚历山大 ( Bryan Alexander) 、戴夫 ・ 科米尔 ( DaveCormier) 提出,后用于西门思和斯蒂芬 ・ 唐尼斯( Stephen Downes) 于 2008 年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

McAuley和Cormier等(2011)认为MOOC将社会化网络、某一领域的专家和网上可获得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体参与讨论、思考、分享资源,课程是在参与者的交流中生产的。

Ken和Masters(2011)对MOOC的解释是:大规模(massive)主要是指大量的学习者参与课程,也可以指大规模的课程活动范围;开放(open)是指学习者可能来自全球各地,信息来源、评价过程、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环境都是开放的。

2MOOC的特点

李青、王涛 (2012) 认为,从课程本身来说,MOOC具有如下的特征: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协调人、话题、时间安排、作业等),这是一般的网络主题讨论没有的;是一种资源和信息均开放且全部通过网络传播的教育形式,没有人数、时间、地点限制;是一种拥有大量参与者的巨型课程,使用海量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使用多种工具或平台参与学习,学习环境是开放和个性化的;是一种生成式课程,课程初始时仅提供少量预先准备好的学习材料,而学习者更主要是通过对某一领域的话题讨论、组织活动、思考和交流获得知识。

陈肖庚、王顶明(2013)认为与传统课程相比,MOOC 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高校、教师、学生与投入等方面的规模化;二是学习对象、教学形式、课程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开放性;三是随时随地、主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网络化;四是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性。

Panchen・ko L. F. (2013)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对相关研究的分析,认为MOOC对教师而言具有13个优点:免费参与;支持在职培训;让学习者接触到知名大学的教学风格;能比较不同的方法论;从学生角度体验远程学习;体验论坛讨论;体验同伴评价;拓展关于教学方法论的视野和知识;借助MOOC增加在大学讲授课程的机会;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英语听、读、写技能的提高;建立新的专业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

3 MOOC的影响

王文礼 (2013) 探讨了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机遇与挑战共存。机遇为:(1)MOOC 可以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是优质高等教育。(2)MOOC 是高校教学方法的一次大变革。(3) MOOC 有助于扩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挑战为:(1)容易形成“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局面。(2)如何保障 MOOC 的质量仍然是一个难题。(3)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称:MOOC找到了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发展模式,意味着校园的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并指出推进MOOC在中国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政府、平台、大学、教师等相关各方面各司其职。

2013年4月的《中国教育网络》集中呈现了与MOOC相关的一组文章,其中焦建利撰文称 MOOC 对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民主化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给中国大学提了五个建议:把开放教育资源和MOOC纳入大学发展战略中;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教师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加强研究,有计划分步骤地尝试和探索MOOC。

MOOC的出现使大学与社会的界线、大学与大学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是全新的理念、学习形态、商业模式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巨大的改革和颠覆。它的开放性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MOOC提供的是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扩大了受教育的机会,也降低了教育成本也促进了教育公平。MOOC也是高等教育教与学方法的一次大变革。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教学方法的进步。使用教育技术手段在社会化媒介和移动设备中逐渐变得更主流。通过新技术来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过程是目前教育研究的一个趋势。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个性化、自主的学习方式更是引发了学习的革命。MOOC有助于扩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现代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MOOC将极大地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使“终身教育”发展为“终身随时随地优质学习”,在学习的内容、时空、方式等方面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从口口相传的教育到柏拉图学院的建立,从杜威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到今天MOOC的出现。MOOC这种“大规模”、“开放”、“个性化”的学习标志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赋权时代真正到来。随着“MOOC风暴”在世界各国越演越烈,中国无可避免或被动或主动地也被卷进了这场全球“风暴”之中。整理发现,国内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于MOOC的项目特点、设计理念、对传统教育影响等等理论方面。一场变革已经开始,我们也已经“在路上”。怎么样顺应潮流,研究MOOC的本土化,怎么搭建中国式的MOOC平台?怎么样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2012(3).

[2] Master,Ken.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s[J],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1(02).

[3] John Daniel , Making Sense of MOOCs: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 25 September 2012.

[4] 韩锡斌,翟文峰,程建钢.CMOOC与XMOOC的辩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103(6).

[5] 李青,王涛.MOOC: 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5).

[6] 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mooc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MOOC 信息素养教育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2.012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survey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OC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to analyse the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OC. Then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OC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personalized, fragmented and concentrated teaching; strengthening the authentication and anti-cheating; setting up a professional team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seeking policy suppor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MOOC.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变革催生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在2012年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势头迅猛,在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MOOC风潮。它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在线讨论、考试、答疑,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转型过程中,由原来的资源中心转向为支持用户的学习中心。MOOC与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结合,为教师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灵活的学习平台。信息素养教育MOOC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使教学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化,涵盖的范围和内容呈现多元化、定制化趋势,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可以使教学单元模块化,利于学习者碎片化学习;其次,教学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而是更多地采用合作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游戏化教学、趣味化教学;再次,信息素养教育MOOC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富媒体资源,面向不同对象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最后,通过对MOOC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1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MOOC现状

1.1 研究现状

MOOC平台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等诸多优点使得其一出现就刮起了一场“MOOC风暴”。在实践方面,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在爱课程网开设了“信息检索”MOOC;罗昭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MOOC,并与11所高校共享信息素养教育众包服务;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开设了信息素养类MOOC。这些课程的开设为MOOC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同时引发了学者的广泛讨论。笔者于2016年9月28日在中国知网,以“主题=(MOOC+MOOCs+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AND主题=信息素养”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得到209篇文献。其中,黄如花从媒介素养、数据素养、视觉素养三方面阐释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师能力、学生素质五方面论述了MOOC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呈现的新特点[1]。潘燕桃通过对国内外慕课发展整体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化是大势所趋[2]。邓佳在分析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型[3]。刘敏等从课程数量、师资队伍、开课情况、考核方式和证书体系等几方面对信息素养教育MOOC进行了分析[4]。

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学者们普遍认同MOOC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目前对信息素养教育MOOC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尤其缺少实践方面的总结和梳理。本文希望通过对辽宁大学开展的“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导论”MOOC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在新技术条件下、新服务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MOOC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辽宁大学图书馆MOOC化信息素养教育

辽宁大学图书馆在2002年开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形式有“一小时讲座”“专题数据库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随着技术环境和服务环境的变化,在2015年9月依托超星慕课平台开设了“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导论”课程(见表1),主要介绍图书馆概况、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读者行为准则等,教师团队由9名馆员组成,分别讲授图书馆简介、新生指南、图书借阅流程及相关规则、数字资源及移动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与图书馆的沟通与交流,共计6小节,每节视频时间不超过20分钟,视频浏览页面下配文字讲解词。学生听课结束后,可以参加在线考试,题库由单选、多选、判断共计189道题构成,成绩优秀者颁发奖励,学生还可以对该课程进行公开评价。

该课程的开设缓解了图书馆新生培训的压力。以往每年新生入馆教育都需要各部门抽调老师组成临时授课团队,利用新生军训空余时间进行入馆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MOOC开放化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方便了新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加强了对图书馆的了解。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累计听课人数已达到3651人次。这种新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方式在高校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2 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互动的程度降低

通过MOOC网络视频授课,教师将制作好的课程上传到MOOC平台,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在线学习,这就产生了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不同步的矛盾。首先,教师无法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在讲解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时,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对难点的理解程度,可以直接与学生互动对话,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难点再讲解,而MOOC教学很难实现这种同步互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本身需要大规模的互动和启发式步骤教学,而MOOC形式却大大降低了这种互动。其次,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堂可能面对大量的学生,但教师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因而无法建立起稳固的师生关系,很难实现教学相长。另外,学生坐在电脑前学习和置身现实课堂的感觉是不能相比的,MOOC虚拟化的课堂使得学生很难观察到同伴的学习情况,无法实现同学之间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经验分享,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大打折扣。

2.2 学习效果评估和认证复杂

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程教师少,学生多,很难像传统课堂那样去判断和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三大MOOC平台之一的Coursera使用“同伴互评”系统,但因为同伴的评分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很难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辽宁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导论”MOOC采用在线答题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是考试中的作弊问题却是影响学习效果评估和认证的难点之一。MOOC化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作弊比传统课堂要容易的多,无法保证考试者是实际参加学习的人,也无法保证考试过程中不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答案。虽然MOOC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信息素养教育MOOC实行学分认证,但是缺乏相应制度约束和技术手段监管,导致考试作弊现象存在。如果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那么MOOC认证权威性和含金量就大打折扣,根据考试成绩来检验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2.3 课程参与度高但完成度低

MOOC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参与课堂学习的门槛降低,大量的学生参与到MOOC学习中。MOOC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依靠的是学生高度自律性和主动性,与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相比大大弱化。高校图书馆所承担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针对本校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参与到MOOC课程的学习中,他们需要学校的制度约束,MOOC这种松散的教学方式缺乏约束性,基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方式则使授课教师不能很好的对课程快速收集反馈信息。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学习办公室和哈佛大学HarvardX研究委员会的调查研究,大部分MOOC学习者流失发生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平均有50%的学生流失[5]。辽宁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导论”MOOC开设以来参加课程人数虽达到3500余人,但试运行阶段参加考试人数却不足三分之一。由于学分认证方面存在难题,没有对学生进行硬性约束,而是采用宣传引导学生参加该课程,无法保证学生从始至终坐在电脑前听课。存在部分学生点开课程链接后离开电脑,等待视频自动播放完毕直接在同学或者互联网的帮助下参加考试蒙混过关的现象。

2.4 课程前期制作与后期更新成本高

MOOC课程前期制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辽宁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导论”MOOC与超星慕课合作,平台由超星公司搭建,并负责视频的拍摄和制作,我馆提供课程内容及题库试题。信息素养教育MOOC对教师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整体规划,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掌控,组建授课教师以及助教团队,参与在线互动。此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对浩如烟海的互联网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挑选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程需要不断的更新,2016年辽大图书馆进行机构重组,原来的部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MOOC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需要大量的更新,包括原始素材的拍摄、讲解词的更改、图表的更新、题库的更新等。再次,通过对MOOC大数据的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更新也是目前存在的难题之一。

3 解决信息素养教育MOOC难题的策略

3.1 MOOC教学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

MOOC在知识储备、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方面具有优势,但是MOOC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局限于线上论坛或者学习小组答疑,缺乏传统课堂常规有效的交流和权威的解答。将MOOC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合理设置二者比例(见图1),可以利用MOOC实现翻转课堂,学生在MOOC平台上进行预习和学习,教师利用传统课堂进行答疑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对考试的监控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3.2 个性化、碎片化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

高辍学率一直是MOOC的一大硬伤。美国教育技术咨询顾问菲尔希尔将MOOC学习者划分为“隐身者”“完成者”“旁听者”“脱离者”“尝鲜者”五种类型,后两者是MOOC高辍学率的主要群体,了解和熟悉“脱离者”和“尝鲜者”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课程可以提高辍学者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信息素养教育MOOC可以精选出基于教学任务和当下热点的课程内容,采用更加短小精悍的视频及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帮助易辍学群体建立规律性的学习行为,提高课程完成度,有效降低MOOC的辍学率。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在本馆设置学习空间,安排学生集中学习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约束力,还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持用户学习中心的优势。

3.3 加强身份验证和反作弊

MOOC在线考试难以监管和约束使得信息素养MOOC“被动学习者”很容易作弊。他们往往不是出于主动寻求知识的目的参与课程,而是为了拿到学分而不得不参加MOOC学习。为了确保获得学分的人就是学习者本身,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身份验证:第一,要求学生本人到指定的考试中心在监考人员的监督下完成考试;第二,安装网络摄像头进行监考,这样可以监督考生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考试。

3.4 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助教团队

信息素养教育MOOC使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时还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技术,这使得教师很难专注于课程本身的设计和讲解,因此一门优秀的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程需要一个团队来运行。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在课程设计、媒体制作、学生管理、数据分析、教学评估、组织互动方面发挥专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实现MOOC课程的专业化运作。根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如花教授在爱课程网上开展的“信息检索”MOOC运行经验来看,组建助教团队、志愿者团队来承担在线交流和答疑工作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新完善课程,保证信息素养教育MOOC的平稳运行。

3.5 寻求政策支持和协同发展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MOOC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例如,与教务处联合对信息素养教育MOOC进行学分认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MOOC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与院系的合作,利用图书馆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建立信息素养教育MOOC联盟,进行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4 结语

MOOC对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绝对不是解决信息素养教育难题的万能药。MOOC为我们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但其自身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传统课堂相比既有明显优势,也存在不足。因此在思想层面上,我们要对信息素养教育MOOC持包容开放态度,毕竟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在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期待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利用VR技术、仿真技术来弥补信息素养教育MOOC不足之处。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浪潮不仅局限于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未来还可以利用MOOC平台在阅读推广、图书馆营销、特色资源建设、馆员培训方面做出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 1 ] 黄如花,李白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4):14-25.

[ 2 ] 潘燕桃,廖昀S.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 3 ] 邓佳,詹华清.MOOC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37-46.

[ 4] 刘敏,徐伍霞,任湘.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6(4):20-24.

[ 5 ] HO A D,REICH J,NESTERKO S O,et al. HarvardXand MITx:the first year of open online courses,fall 2012-summer 2013[EB/OL].[2014-01-21].http:///abstract=2381263.

[ 6 ] 汪静.我国图书馆界关于MOOC的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16(6):51-56.

[ 7 ] 杨颖.MOOC浪潮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改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35-37.

[ 8 ] S春燕,杨玲,关莉.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探要:以西部11所师范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2):62-65.

mooc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MOOC 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47-01

当前,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深入到人们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人们的信息意识增强、信息需求提升,信息素养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会议界定“信息素养”应包括四项能力:确认、评估、寻获和使用。1992年,Christina Doyle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如何更有效地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公共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为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考。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一、MOOC的来源与特征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在线课程,具有免费和开放注册、课程共享以及开放式输出等特点。MOOC一词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Bryan Alexander和Dave Cormier提出,它于2011年时便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关注,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平台相继组建,众多美国乃至世界名校纷纷加盟,一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几百万的注册学员。中国的MOOC元年是2013年,北大、清华加入edX平台,复旦、上海交大加入Coursera平台,随后北大、清华相继推出自己的MOOC平台,各高校间也组成在线课程共享联盟,MOOC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当前中国的MOOC平台主要有: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ewant育网开放教育平台等。

MOOC的特征一是大规模,课程不受人数限制,一门课的注册人数可以是几十万甚至更多;二是开放,所有资源开放共享,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知识背景;三是在线,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在线上进行,由注册、听课、课堂测试、课后作业、交流讨论、考试、结业、领取证书等流程组成;四是课程,MOOC的资源大多是由世界知名大学提供的课程组成。

二、MOOC对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

MOOC的出现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图书馆以提供纸质媒介的资料为主,MOOC时代到来,人们可以从网上方便高效的获取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MOOC或许会降低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程度。

但这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可以为课程提供资料,与MOOC平台合作可以达到共赢的效果。如果公共图书馆能够搭建学习平台,提供优质的课程,将其发展为自身的特色,便可以在MOOC时代取得主动。

同时也应注意到,MOOC教育模式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图书馆在引进MOOC后的利用问题也应得到重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投入到MOOC运动中,让MOOC与图书馆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图书馆应当不仅仅作为一个信息的接收者,更应当做一个信息的收集、加工、推广者。

1.公共图书馆及其馆员都应充分认识到MOOC的重要性

MOOC具有开放性,是以免费注册、资源共享、无国界交流为特征的,这与公共图书馆所倡导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公共图书馆应将MOOC纳入其发展规划中,从资源配置的各方面对MOOC有所侧重。图书馆馆员应了解和学习MOOC,亲身体验MOOC的优越性,熟悉MOOC课程的各个环节,并根据自身的不同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相关课程,以便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2.利用和制作MOOC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当前我国国内大学、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利用这种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武汉大学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 MOOC中国平台上北京大学开设了“教你如何做MOOC”课程。利用MOOC来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各高校和图书馆共同探索的课题,这种在线开放授课的新模式比以往的形式更加高效和便利。

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行制作旨在针对和服务于本馆读者的MOOC。通过MOOC向读者详尽地介绍本馆资源、推荐优质网络资源、开设信息网络指导课程,达到更好服务读者的目的。

3.为MOOC学员提供软硬件支持

公共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等场所,这就使图书馆具备了引进MOOC的硬件设施,海量电子资源和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学员参与MOOC课程的最佳场所。图书馆的馆藏纸质文献,使学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课程中所需要的参考文献、课外阅读资料等。图书馆馆员可以参与到MOOC制作过程中,参与课程计划及指南的制作,在授课过程中参与在线讨论,为学员解答疑惑.在授课环节外,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学员交流讨论会,让同一门课程的同学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讨论,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

4.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使用MOOC

除了为渴望学习和参与到MOOC中的读者提供保障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当加强宣传推广,例如开设MOOC体验课程,精心制作几门受众范围广、通俗易懂的试听课程;寻求与MOOC平台合作,获取最新的资讯和技术支持,使更多读者了解和使用MOOC,以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进而吸引读者使用MOOC学习。在这方面杭州图书馆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四、结语

MOOC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界和相关业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在MOOC环境下重新定位自己,积极了解、接受、研究、创新,在MOOC时挥自身职能,探究教育新模式,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聪聪.MOOC运动及其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图书馆论坛,2014(4)

mooc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MOOC平台;高职院校;管理系统;技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37-04

一、前言

MOOC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在线教育模式,Coursera、Udacity和edX现已成为三大主流MOOC平台[1]。在国内,如“过来人”、清华的“学堂在线”和果壳网等MOOC平台也日益完善。MOOC的显著优点之一是可以满足个性化学习。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同,很多MOOC学习者并没有很好地适应MOOC的学习方式,有的甚至没能把MOOC学习坚持下去,又从MOOC学习方式转向了传统学习方式[2]。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MOOC平台的发展也需多样化。

调查发现,目前在众多高校MOOC学习者中,高职院校学生所占比例并不高。一般来讲,高职院校较侧重技术技能方面学习,许多实验实训类课程并不能完全通过MOOC平台的视频和理论练习题就可以学好,这些课程是需要和线下的“翻转课堂”以及资源设备紧密结合才行[3][4]。因此,针对该群体构建校园MOOC平台很有必要。

二、初建校园MOOC平台及体验反馈分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从2013年8月开始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校园MOOC平台的框架、基本功能和技术功能,并一定程度上辅以部分专业班级学生的MOOC学习体验,对专业课还在平台外组织了与网上课程对应的“翻转课堂”。校园MOOC平台的基本功能结构具体见图1。整个平台主要分为四类系统,即课程管理系统、学习资料管理系统、试题管理系统和其他功能系统;三类用户,即教师、学生和平台管理员。对平台上的课程设置以学校早期开发的全国和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主,辅以少数几门全校公选课;平台上的学习资料有MOOC视频、教案、大纲、PPT和教学素材等;试题主要分为学后的普通练习题和平时测试、期末测试题;其他功能中包含自动阅卷、学生互评以及个人学习过程记录等功能。平台为三类用户提供了相应的接口。

在建立校园MOOC平台的同时,有2个专业5个教学班的210名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了MOOC学习体验。根据平台记录的信息了解到学生参与MOOC学习情况:观看课程视频的人数前期较多后期较少;参与网上论坛讨论的人数前期较多后期较少;学习资料的下载量较少;练习题的完成人数较少;考试的完成情况比较好;较少的人在网上做笔记;较少人参与互评。

在MOOC学习体验以后,对参与MOOC学习体验的210名学生进行了体验调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新奇,而且觉得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学习时间比较灵活。但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基础差,对MOOC学习没有信心;虽然学习时间灵活,但自己对学习时间安排总是一拖再拖,后面干脆放弃或走形式;平台上校内教师讲的课没有社会或名校MOOC平台教师讲的课好;较喜欢听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听不太懂等。上述问题主要源于三点:一是反映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不强,缺乏主动学习能力。二是在MOOC平台上学习,他们感觉得不到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也不会受到关注。因此,精神存在感的缺失是他们无法自主坚持MOOC学习的重要原因。三是从调查研究发现,参与MOOC学习的高职学生中,很多人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坚持参与到MOOC平台提供的问题讨论中或自己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是整个MOOC学习实践共同体没有发挥出其优势,即使有的学生参与讨论了,但对别人提供的解答或互评持怀疑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学习实践共同体中缺乏信任。

三、校园MOOC平台的改进及完善

校园MOOC平台建设初期,平台的搭建借鉴了许多名校和社会性MOOC平台,也结合了学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但经过学校学生体验学习后,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学生有MOOC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MOOC学习并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搭建起更能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园MOOC平台,对初期搭建的MOOC平台做了进一步完善。完善后的校园MOOC平台如图2所示。在图2中,将图1中每个系统下已表示的功能进行了省略,对每个系统增加的功能或做的修改进行了表示。

(一)打造MOOC名师团队

MOOC发展迅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分享优质资源,高职院校要想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开展MOOC教学,必须打造自己的名师团队,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资源,并且在业内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校打造的MOOC团队以专业带头人牵头,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团队为基础,成立了含有高级职称高学历、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MOOC教师团队。这些教师大多是高职教育领域在学术或技术技能方面的专家。建立好MOOC团队是创建好的MOOC平台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建立MOOC名师团队,团队中的老师需要向名校的MOOC名师团队看齐,缩短与他们的差距,这样不仅对学校发展有好处,也会让校内学生的目光从校外MOOC平台转向校内MOOC平台,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课程管理系统

1.课程分类

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指的是纯理论课,多为通识类课程,还有一些公共选修课程,只需要学生独自在MOOC平台上学习,不需要或少量需要辅以线下的“翻转课堂”;实践课一般指需要专门安排实验实训课时、需要配备一定的实验实训设备并辅以线下“翻转课堂”的课程;根据实践课程实践程度不一样,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这样可以合理安排线上和线下的课程设计。

2.学生分类

学生分类是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成ABC三类。A类是优等生,B类是中等生,C类是低等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自控能力和学习兴趣不一样,所以在他们进行MOOC学习之前,在MOOC平台上注册时,需要进行一个试题测试,将这个测试成绩结合入学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后进行ABC类的初始分类。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属类别是根据课程每一章测试成绩动态改变的,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学习资料管理系统

改进后的学习资料管理系统包括平时成绩加减分和章节限期完成学习两部分。这部分的学习完成情况及得分,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登录主页面中相互之间是可以查看的,并在所有学习者中有排名名次等,这有助于每个学生了解自己这部分学习成绩在所有学习者中处于什么位置,有助于他们学习自主性、自控能力的加强。

1.平时成绩加减分

前期调查发现,MOOC学习视频随时间的推移观看的人数越来越少,有的学生是为了看视频而看视频,通过对视频播放器滚动条的拖动,造成完成视频学习的假象;教案、PPT、大纲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学习材料下载人数很少。这是由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自控力不强及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造成的。

通过MOOC平台从技术上解决这类问题,对录制好的MOOC视频编辑完后,编辑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通过简短的程序在视频播放时随机嵌入式提问,每个学生看同样的视频时,被提问的时间、问题出现的顺序、问题都有可能不一样,可以防止学生根据规律作弊,这些问题的回答情况都通过平台程序进行了记录;教案、PPT、大纲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学习材料下载情况也都通过平台程序进行了记录。视频如果没有正常学习完成、资料没有正常下载,平台系统也会在学生每次登录平台时及时给予提示。这些记录是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MOOC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章节限期完成学习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的学生对视频学习和资料的下载是在接近期末的时候才花几天时间集中观看、下载的,这显然不符合学习规律,也不利于和线下“翻转课堂”的配合。为此,在平台上,通过程序设定,要求课程的每一章节在限定的日期范围内完成学习,此段日期范围内如果没有观看规定的MOOC视频,不给予这部分的平时成绩。

(四)试题管理系统

对试题管理系统的改进有习题/试题分类和章节限期完成练习、试题。这部分的学习完成情况及得分,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登录主页面中相互之间也是可以查看的。

习题/试题分类是将课程每一章节后面的习题和课程试题分成ABC类,与学生的ABC类分别对应。A类学生做A类题目;B类学生先做B类题目再做A类题目;C类学生先做C类题目再做B类题目最后做A类题目。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题目,平台系统也会在学生每次登录平台时及时给予提示。

章节限期完成练习、试题与学习资料管理系统中的章节限期完成学习一样,章节练习和试题必须在平台规定的日期范围内完成,否则不给予这部分的平时成绩。

(五)其他功能系统

1.学习信息数据挖掘

学习信息数据挖掘是利用MOOC平台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影响学生MOOC学习因素等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对MOOC的相关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2.防复制粘贴功能

防复制粘贴功能是指在MOOC平台上,防止学生在做题时将答案直接进行复制粘贴,防止学生们相互间抄袭。

3.答案重复率检测

答案重复率检测一般针对的是问答题、论述题等需通过大量文字进行回答的题目。主要是在学生作业之间进行检查,答案重复率超过某一个规定值后,说明有抄袭的可能,将专门归为一类,供教师专门处理,这有助于教师对习题或试卷的批改。

4.虚拟教室

虚拟教室不同于学习论坛,类似于网上玩游戏的房间,几个人在同一虚拟房间或同一张虚拟桌上讨论问题,更适合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其结合了现在年青人的娱乐、游戏等场景,有语音和视频功能,很受学生的欢迎。现阶段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适应,每次在虚拟教室里的学习都由教师引导,组织教学;后期将由教师安排,班干部进行组织学习讨论;最后实现全开放的学生自由组织利用虚拟教室进行相互学习。同时,在现阶段对同一课程安排了不同的几位教师在虚拟教室中进行教学,他们教学安排不在同一时间,学生可根据上课安排去听不同教师的课。

5.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针对实践类课程而开设的。比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虚拟实验设备,在MOOC平台上可以利用这些虚拟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减轻学校实验设备不足的压力。

6.平时成绩加减分

在其他功能系统中,学生在网上的学习笔记、在论坛中的留言、学生间的互评、答案抄袭记录和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的参与情况都将作为这部分平时成绩加减分的依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MOOC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六)游客接口

游客接口是指MOOC平台上除了校内教师、学生和平台管理员以外的人进入时的接口。游客不需要登录或者只需要用平台提供的公用账号登录,可以浏览平台上的网页和MOOC视频的试听等,也可以下载一般的学习资料。

(七)效果分析

校园MOOC平台经过改进后,继续在之前的专业学生中进行应用试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再次对这些学生的调查分析可知: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题目由简单到复杂,更能接受;实践课线上线下分配的课时较合理,进度配合得也比较有条理;为了获得较好的平时成绩,参加MOOC平台视频学习、习题和网上讨论的人越来越多,参与频率也有所提高;每一章节的练习、试题按时完成率有所提高;对抄袭现象有所抑制;特别是虚拟教室让学生提高了对MOOC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表1所得数据是从校园MOOC平台收集的数据,为防止学生个别数据给总体样本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这里取平均值。主要从平均每人正常看的视频数量(video)、平均每人资源下载量(download)、平均每人完成作业量(exercises)、平均每人在论坛上发言条数(statement)、平均每人所做笔记数量(notes)和平均每人评价别人数(evaluation)等方面对MOOC平台改进前后进行数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平台改进后,所有数量都有所增加,这和平台上设置的“平时成绩加减分”分不开,notes和evaluation这两项在平台改进前都小于1,而且在改进后增加值不大,说明学生还是不习惯在平台上做笔记和评价别人,只是出于平时成绩的加分,数量才有所增加。

平台改进后,2014年9月在线上的人数较多,达到4280人,每人平均在线20.38次;后面3个月的在线人数有所减少,最低也达到了3515人;总的平均人数为3869人左右。这说明学生在校园MOOC平台上学习在开学的时候积极性比较高,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降低,但总体上学生能够坚持在MOOC平台上进行学习。

参 考 文 献

[1]徐魁鸿.MOOC内涵、特征及其对我国终身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60.

[2]蔡文芳.我国MOOC课程完成情况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21-22.

[3]牛杰,李晴,戴艳.以翻转课堂优化高职工科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5(36):42-43.

[4]TALBERT R.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 J].PRIMUS,2014(5):361-37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theory, sense of presence theory and learn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MOOC platform has been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for students, exams and courses, the anti-cheating, answer repetition detection, virtual classroom, virtual laboratory, and process conditions linked to add and subtract points at ordinary times, etc. After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the improved MOOC platform received very good effect that is improv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sen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OC learning.

相关期刊更多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磨料磨具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情报网;郑州磨料磨具削研究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磨料磨具分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