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九上科学作业本

九上科学作业本

九上科学作业本

九上科学作业本范文第1篇

该文作于1950年,其时作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文分八个部分,主要介绍浙江、江西、华北等三所农业研究机构和中山、金陵、岭南、南京、西北等五所大学之农学院,于各机构之创建始末、发展沿革、隶属变更、研究成果等皆作简明之记述。诸多情形,今多已失记,可视为中国现代农学史和各校校史之材料,因商之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胡先骕之哲嗣,得允予以整理刊出。作者未写完之处,在文中注明;其衍文以[]示之。错误之处,恐为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一、浙江省农业改进所

浙江省农业向称发达,兼以交通便利,文化水准较高,故以科学改进农业之运动,亦较之他省发生为早,远在前清光绪二十三年,杭州即有蚕学馆之创设,至宣统三年劝业道即在杭郊笕桥设立农事试验场,至一九一五年设立原蚕种制造所,一九一九年设立棉种试验场,一九二四年设立昆虫局与造林场,一九二七年设立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设立水利局,一九二九年设立杭州缫丝场,一九三O年设立稻麦改良场,一九三二年设立化学肥料管理处,一九三六年设立园艺场、家畜保育所与土壤调查所,一九三七年设立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设立农业改进所,将各农业机关合而为一,改进机构,至一九四O年蚕业推广部分复行划出,成立蚕丝管理委员会,一九四二年又划出农田水利部门于建设厅内成立水利处,一九四九年五月杭州解放后本所改组,除一面归并与农业有关各机关外,内部力求简化,只设立农艺、农艺化学、植物病虫害、森林、畜牧兽医、农业推广等系,其后省府加强领导农业生产,扩大各种生产有关的专业机构,本所原有推广、造林、治虫防疫等工作,在实业厅成立专业部门负责进行,农业推广系与森林系取消,西湖林场湘湖繁殖场划归实业厅直接指导,三界茶场划归中茶公司杭州分公司,牟山湖繁殖场划归余姚县人民政府,另接办黄岩园艺场及海宁猪种繁殖场归并入硖石绵羊场,再度改组后本所现有农艺、农艺理化、植物病虫害、及畜牧兽医各系,下设稻麦场、萧山棉场、黄龙洞农场、黄岩柑桔场、硖石种畜场。

农业改进所业务状况

(一)稻麦浙省稻麦改进工[作]开始于一九三O年创设之稻麦改良场,历年以来工作方针,始终一贯,一九三三年以后稻麦改进设备,日趋完善,一九三六年美国育种专家海斯博士来华考察,誉为国内最完备之育种机关。

浙省稻麦育种初以纯系育种为主,继则进行稻与小麦杂交育种,一九三九年起开始举行旱稻及各项杂粮之育种,计育成之早籼、中籼、晚籼、晚粳、晚糯稻十余种,其产量较土种高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九不等,大多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其品质亦不下于市场上等米,改良小麦纯系的,计有十系产量均在二百市斤以上,较之土种有高出一倍者,其由杂交育种而得的有九系,产量高的较之土种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各系皆有抗锈病能力。杂粮之改进除进行纯系育种外,并征集品种举行比较试验,皆能获得优良品种,至今稻作育种工作,品种观察计有八五六个品种,试验设计计有一个品种,小麦及杂粮育种工作今仍继续进行,改良稻种之推广开始于一九三五年战时改良稻之推广,至一九四三年止,累计达三十二万七千亩,改良小麦亦达二十八万二千余亩,约可藉以增产稻十九万六千余担,麦五万六千余担。

栽培方法之改进,亦曾历次举行试验,均已获有结果。

(二)蚕丝浙省蚕丝之改进远肇于前清道光年间,宁波海关税务司西人唐发达曾亲赴日本调查蚕业,归后上条陈与清政府,力主改进,未见采用,唐乃选派宁波养蚕学院工头江生金入法国蒙贝利蚕业学校学养蚕新法,至清光绪二十三年清廷下诏变法,杭州知府林迪臣设立蚕学馆于西湖金沙港,聘江生金主持之,后以江之学识不足,改聘日本教师主持教务,讲授养蚕缫丝新法。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浙省设农事试验场于杭州笕桥,即在场内专设蚕桑科从事实验工作。一九一五年设立浙江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又在艮小门外设原蚕种制造场。一九一八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更于嘉兴分设育蚕场,于诸暨分设制种场,一九二五年于杭县、桐乡、嘉兴、海宁、吴兴等县设改良场指导饲育新种,于余杭设制种场,制一代杂种。一九二七将原种制造场扩充为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设蚕业系,并改组蚕业试验场为蚕业改良场,全省蚕桑改进事业均由该场主持,改良种大[多]见推广。私营制种业亦兴起,秋蚕之饲养亦渐盛。一九二九年该场改称为浙江省立蚕桑业改良场,附设女子蚕桑讲习所,并设杭州缫丝厂。一九三三年于[与]十[三]四年设立模范区与改良区,七月又成立管理改良蚕桑事业委员会。一九三四年改良场隶属该会称浙江省蚕桑场,蚕业取缔,所亦并入于该场,杭州缫丝厂亦隶于该会。是年秋间蚕桑改良区域达二十九县,十二月该会称为浙省建设厅蚕桑统制委员会,一九三五年仍改称浙江省蚕桑改良场,同年六月成立浙江省生丝推销委员会,设办事处于上海,并设缫丝委员会。一九三六年蚕丝统制会直属于省政府,并于改良场内增设桑园股,另设蚕种监管所,并设嘉兴蚕种场及余杭蚕种制造改进所。一九三八年浙省农业改进所成立,各蚕业改进机构并入该所,在浙东六县各设蚕业改进区,并在松阳、兰溪设原蚕种繁殖场。一九三九年在丽水设原蚕种繁殖场,在临安设蚕种管理分处。至一九四O年共设十一蚕业改进区,并设蚕种冷藏库。一九四一年蚕丝管理委员会成立,除有关研究试验工作仍由农业改进所专设蚕丝系继续办理外,其他制种管理检验各机构一律移交该会接办。一九四二年农改所育蚕育桑两场及蚕丝系合并为蚕丝试验室。一九四九年杭州解放,农改所改组,内部力求简化,遂不设蚕桑研究部门。

浙省改进蚕业虽发轫于光绪年间,但在选种方面,甚少成绩,至一九四一年农改所始从事家蚕纯系选种与杂交育种,及其他研究,获得优良纯种四种,及杂交种数种。

浙省蚕业因政府历年竭力改进之结果,至一九三七年全省改良蚕种之需要已达三百余万张,但政府制种机关不能供应其全部之需要,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O年三年之中,只能配发普通蚕种八十八万余张,故私营制种场甚为发达,如在一九三一年私营制种场多至七十五家,年产九十余万张,以后粗制滥造之风日甚,政府乃设管理取缔机关,制种事业始获合理保障而趋于稳定。至一九三七年浙西沦陷,种场沦陷达十分之九,至一九三八年原种供给及监督收购配发皆由农改所办理,次年种场增至三十余家,分布于十一县,至一九四一年监管事宜归蚕管会接办,以敌窜浙东,浙东蚕区沦陷殆尽,制种场亦逐渐停办。

(三)茶叶浙省茶叶改进始于一九三四年绍兴县政府设茶叶指导人员,以指导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及取缔茶叶之著色掺杂,自是各区皆有开辟茶园或改进之企图。一九三七年成立平水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该场归并于农业改进所,该所即先后在数县设立农业推广区、示范茶场、检验处,以改进种茶、制茶及检验茶叶。一九四一年检验工作移归浙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办理,解放后农改所不办茶叶改进工作。

茶叶改进之试验研究开始于一九三七年,战事发生后仍继续进行。育种试验有茶树品种观察,达一百二十种之多,栽培试验,亦在各区举行;采制试验包括珠茶、珍眉、红茶、龙井等。其他研究事项包括茶树品种之分类,茶芽之生理,茶树技术,病虫害之防治,世界各地著名茶叶之制法,制茶机械及器具之设计改进,及茶叶之分级等。

各地茶农栽培茶树均极粗放,农改所自一九三九年起乃在各地设示范茶园六处,一九四O年开始整理各地旧式茶园,各区并每年举行制茶示范,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四年间合计共制红绿茶五万六千斤,出品以品质优异,价格高出寻常茶叶,农改所并利用合作机构,借给制茶机械设备,指导精制技术,以提高精茶品质,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止,共辅导合作社制成精茶一万余箱。改良制茶用具与器械,自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一年间共推广六百八十件。

(四)、棉浙省棉产改进始于一九一七年,实业厅设立棉种试验场于余姚。一九二八年改组为省立棉业改良场,并设慈溪、平湖两分场。一九三O年分设杭州、上虞、萧山三育种场。一九三二年更名浙江省农业改良总场棉场,另在各地设育种场,育种区、繁殖区、合作棉场、实施区、推广区。一九三五年棉场一度隶属于浙江省农业推广委员会,次年直隶于建设厅。一九三六年改隶于浙江省农林改良场。一九三七年再改为浙江省棉业改良场。一九三八年并入于农业改进所,由农艺股主持其事,除举行育种及栽培试验外,并于后方各重要县举行棉作地方试验,设改建区、推广区与检验处。

浙省自棉场成立,即注意于棉业技术之改进,在战前,育种方面曾举行品种比较,中美棉标准品种比较,百万棉及长丰棉纯系育种等试验,在栽培法方面亦曾举行各种试验,在战时各种试验于一九三九年继续在各县举行,一九四O年试验区域扩大至二十余县。

推广工作自一九二九年开始,一九三三年起棉业改良实施区成立,藉政治力量指导人民采用良种,在沿江一带推广百万棉,沿海则推广具有抗盐性之驯化美棉,至一九三六年,推广面积达九万四千七百五十亩,产籽棉十四万九千余担。抗战期中,自一九四O年起在温台处属各县增加植棉面积二十六万六千亩,检验出口棉花六十五万三千余包,一九四四、一九四五两年防治害虫达一万三千余亩。

(五)油桐及其他特产浙省桐油产量在全国产油省分中占第四位,仅次于川湘桂三省,年产五十万市担以上,其改进工作自一九三五年开其端,是年二月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推行林垦,在衢县、江山、嵊县等地垦植油桐。一九三八年农改所从事优良桐子之推广与桐子理化性之分析研究,油桐栽培方法及品种之改良。一九四O年在衢县设立油料植物繁殖场,在各县林业改进区,亦分别垦植示范桐林,约二万亩,推广优良桐籽十八万八千余斤,播种桐林十三万余亩,分布区域遍及浙东三十六县,一九四O年防治油桐害虫及病害面积达二千余亩。

烟草育种工作自一九三八年开始在品种观察方面,搜集品种计有一八八种,品种比较试验亦于是年开始,至第三年核计以两种美国烟为最优,栽培法亦于是年开始试验研究,是年开始试验烟草加工,并训练技工制雪茄烟,至一九四O年在松阳设立雪茄烟制造厂,训练大批女工,经营制造,制法推广民间,于是雪茄烟之制造,成为松阳一大家庭工业,商营烟厂及合作社纷纷之设立,成为松阳战时经济上重要企业。

糖蔗在平阳、瑞安栽培素广,战前浙省园艺场曾于平阳设有糖蔗分场,由广东引种爪哇改良蔗种,一九三八年该场并入农改所,该所在平阳设糖蔗繁殖场,一九三九年该场并入平阳农业推广区,爪哇糖蔗之推广年有扩展,遍及温属各县,改良爪哇蔗含糖量较土种高出百分之四十,故农民争求贷种。

(六)园艺浙省年产果蔬可值七十万元,园艺之改进始于一九三六年,设园艺场于黄岩,次年改称浙江省园艺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该场并入农改所,该所即于其地设农业推广区,一九四一年改为第七农业推广区,以园艺之改进为主要工作。

浙省果树之改进以柑桔为主,在园艺场时代即征有名品种,以观察风土适应情形,农改所继续观察有名品种十三种,一面举行黄岩柑桔选种工作,蔬菜方面亦举行品种观察与比较,品种比较计甘蓝有十一种,结球白菜有五种,他种试验亦分别举行。

农改所在黄岩繁殖优良果苗,包括梨、桃、枇杷、苹果、花红、杨梅、柚、柑桔、尤以柑桔为多,年有大量推广。邻省亦来大批订购,果苗中以柑桔最为闻名,蔬菜如甘蓝、洋葱、番茄、花椰菜、山东白菜、莴苣等过去在浙南山区甚少栽培,战时则经大量繁殖推广于山区各县。

(七)森林浙省注意林政虽远在一九二一年以前,然仅在杭州、兰溪、临海、永嘉(后迁丽水)设省立苗圃四所,至一九二四年始就建德前省立甲种森林学校原址设省立第一模范造林场。一九二七年北伐告成,政府开始推行造林运动,浙江省政府订颁造林场暂行规程,次年并省立第一模范造林场与省立第二苗圃改组为省立第一造林场,就丽水之省立第四苗圃设第二造林场。一九二九年省府依旧道属分划全省为四大林区,每区各设林场一所,凡育苗造林业务以及全区林业行政,统归林场管辖,十九[一九三O]年成立农矿处,处下设农林局,局内设森林组,次年农矿处归并于建设厅,省政实施紧缩,四林场改隶农业改良总场。一九三五年建[设]厅成立农业管理委员会,下设森林管理处,四林场复隶属该处,温处两属保安林办事处则改称浙江省瓯江保安林青田事务所,另于衢县设立十里荒山垦植办事处。一九三六年农管处裁撤,各林场均复旧观,衢县十里荒山垦植办事处交第五区专员公署接管。七月省农林改良场成立,各林场均隶属之。一九三七年农林改良场裁撤,成立省林场,是年抗日战兴,各林场统归当地县政府保管。一九三八年农改所成立,先于处属各县设中心农场,一九四O年设四林业改进区,一九四一年设常山林业改进区。一九四三年青田林业裁并入丽水林业改进区,一九三九年省公路局与农改所合作在数县设立公路行道树苗圃,一九四O年设立林产制造示范场,各县自一九二八年起即设县立苗圃。

浙省立林场自一九二七年起即开始营造示范林场,截至一九三六年止各林场造林总面积约十万八千亩,植树苗二千八百三十三万株,农改所督导造林之结果截至一九四三年止,并各县地方造林成绩共为三百十三万余株。

育苗工作开始于一九二七以前,一九三五年省立各林场苗圃面积达八百八十余亩,产苗四千六百七十余万株,自一九三八至四五年,各县育苗二千三百六十万余株,推广民间之苗自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止,各区分发苗木一万万余株,公路行道树共栽七十七万余株。

(八)畜牧与兽医浙省畜牧事业开始于农矿处时代,一九三二年农业改良总场设兽医技术室,派员分赴发生兽疫各县防疫,一九三五年会同上海兽疫防治所及东阳县政府合设兽疫防治实验区,一九三六年农林改良场于金华设立家畜保疫所,改良场裁撤后改组为家畜保育所,抗战军兴,该所即结束,原有事业一九三八年归并农改所办理。一九四二年,敌陷松阳,农改所各项设备惨遭破坏,畜牧兽医方面不易迁移之种畜种禽与血清疫苗制造所必需之冷藏库及不能移动之设备同被损毁。

保育所及农改所历年繁殖世界著名之猪、鸡、鸭、兔、种,逐年在省内各地,均有相当数量推广,亦曾以著名外国猪与土种猪进行杂交及进级育种,所得杂种猪推广与农民,普遍受欢迎。以产卵特多之龙游鸡,亦曾经大量孵育推广于第九区各县,每年至少数万羽,又曾以合作饲养办法,贷给山区农民以种牛,农民除享受耕牛之劳力外,并得均分其所产之仔牛,并经常指导农家清除牛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及选种配种等工作。又在各县设立耕牛配种站四处,免费配种,历年来统计配种二百八十余次,保育耕牛二千余头,一九四一年该所筹办耕牛保险,数年以来颇着成效。

浙江省之兽疫以猪霍乱与猪肺疫最为重要,农改所首先即着手于该两种疫菌苗与血清之制造,一九三九年以后,血清与菌苗之制造范围逐渐扩大,制造数量亦增多,在数年中曾制成大量之牛出血败血病高度免疫血清,抗牛瘟高度免疫血清,牛出血败血病混合菌苗,炭疽芽胞菌苗,牛瘟脏器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苗等,除以供应本省农村之需要外,并供给各方面之需要,除制造菌苗血清外,并努力防治兽疫,历年防治兽疫之种类与区域年有扩大,各地一有兽疫发生,农改所据报告,即派人员驰往防治,一面指导消毒与隔离,设法加以扑灭,统计防治牛疫二千四百七十七头,其他猪之各种传染病用血清治疗者九千二百四十三头,菌苗预防及药物治疗者八千一百二十七头,治疗家禽二千一百O一羽。

(九)植物病虫害浙省治虫事业,始于一九一三年嘉兴府属成立之治螟会,次年即结束。一九一七年,复设除螟研究所,不久又停顿。一九二四年浙江省昆虫局成立于嘉兴,工作注重浙西方面。一九二八年局址迁杭,更名为浙江省昆虫局,扩充内部组织,并在嘉兴设第一防治所,永嘉设第二防治所。一九二九年举办治虫讲习会,为训练治虫人员之发端,同年省会各县设立治虫委员会,在兰溪设第三防治所。一九三O年增设植物病理研究室,药剂室等,同年各县设置治虫专员及督促员,同年八月浙江省农林局成立,昆虫局归其管辖,九月省令改设为浙江省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全所分为研究、推广与总务三部,嗣以农林局裁撤,防治所改隶建设厅。一九三一年于杭、嘉、湖、宁、绍五县设大规模稻虫防治实施区,以为农民示范,四月裁撤第三区防治所设桑虫研究分所于吴兴,改第一区防治所为稻虫研究分所,第二区防治所为果虫研究分所,并增设防治指导室,材料供给室,机械室,六月与嘉兴县政府合办之寄生蜂保护试验室落成,七月省府开办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以备训练学生充各县治虫人员之用。一九三二年一月召集各县治虫人员举办植物病虫害防治讲习会,三月增设寄生蜂研究室及蚊蝇研究室,果虫研究室由永嘉迁黄岩,六月奉厅令仍为浙江省昆虫局。一九三三年省令各县设置植物病虫害陈列室,四月在杭县七堡设立棉虫研究室。一九三四年浙江省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将各地治虫事业之一部改隶区农场,在旧府属首县置治虫办事处,各设治虫专员三人,担任各区治虫指导之责。一九三六年省府改组,经费紧缩,本所经济虽极度困难,而事业仍继续维持,七月农林改良总场成立,省各场所并入管辖,改称为昆虫研究所,惟对于外仍用浙江省昆虫局原名。一九三七年仍恢复浙江省昆虫局,直隶建设厅,增设森林及仓库害虫研究室,棉虫及蚊蝇两研究室,因与中央合作,暂行结束。一九三八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成立,该局并入该所,于所内设病虫害股。一九四O年改进所扩充组织,病虫害股改为病虫害防治科,下设病害、虫害二股。

浙江省病虫害之研究工作以稻作害虫为主,治螟为研究中最重要之一部,次乃及于桑、果、棉、茶、森林等病虫之研究,宣传方面多方并进,省昆虫局曾印发各种刊物一百五十一种,此外并低价推广各种杀虫器械,抗战以后,农改所[注:原稿此节至此而止]

二、中山大学农学院

一九O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广东省劝业道在广州东郊筹设农事试验场,同时在试验场附设讲习所,讲习所在一九一七年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一九二六年则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大学农科成立后先设农学系(内分农艺、园艺、畜牧、蚕桑、病虫害、农政各门)林学系,农林化学系(内分土壤肥料与农产制造两门)三学系。一九二五年开辟石牌农场(现本校农林各二场)。一九二八年增设农林植物研究所(现改为植物研究所,隶属理学院)。一九三O年增设稻作试验场及土壤调查所(现改为土壤研究所),白云山模范林场。一九三四年增设乐昌沿溪山演习林场。一九三六年增设蚕桑学系。一九三五年成立农科研究所,内分土壤学部与农林植物学部,招收研究生。一九四O年沿溪山演习林改为乐昌演习林场,移设于细梨坑。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经济学系,及畜牧兽医学系。一九四八年增设农艺、园艺、病虫害三学系,至目前止本院计有农艺、园艺、森林、畜牧兽医、病虫害、蚕桑、农业化学、农业经济等八学系,及稻作试验场,土壤学研究所。

历年研究之成绩

(一)农艺方面

1、稻作:农艺系历年对育种、风土化、施肥、病虫害、及栽培方法、均有试验与研究,而对育种尤为注重,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即已育成野稻杂交种,栽培稻杂交种,纯系选定种等。早晚造优良稻种七十余品系,抗战期间分在韩江、南路、北江等地区继续工作,所育成品种交广东省农林局推广,颇着成效。复员以后,自一九四七年起,研究重点集中在栽培种系统之分析,中国粳籼糯种之栽培起源及稻种分类,早晚造种光期反应之比较观察,各地带之粳籼稻种之种性异同。[注:此节未完稿,至此而止]

三、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九三三年江西省省政府邀请国内著名农学专家商讨设立江西省农业院,以为综持农业行政、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农业教育机关,直隶于省政府,除院长由省政府任命外,并设有理事会,聘国内农学界著名专家为理事,以辅导本院业务之施行,一九三四年三月正式成立,在南昌莲塘建筑办公及研究大厦。一九三九年抗日军兴,南昌撤防,农院随省政府撤退至吉安,旋迁泰和枫山。一九四二年因敌寇窜扰,由枫山迁至泰和县城。一九四四年敌军沿赣江北窜,农院随省政府再迁宁都。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结束,农院迁回南昌莲塘原址。一九四八年与垦务处合并,改为江西省农业改进所,后因行政与业务划分,乃改为江西省农林处试验总场。一九四九年南昌解放,乃改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学研究所计分作物组、园艺组、森林组、农业化学组、虫害组、病害组、畜牧兽医组、血清制造组、防疫组、家畜病院、农具二厂及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森林植物园。一九五O年新设应用植物组。

作物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主持全省作物改进事宜。一九三九年迁泰和,后徙宁都,一九四九年迁回莲塘原址,今仍照原编制进行工作,该组于水稻棉花试验推广有相当之贡献。

园艺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下设果树、蔬菜、花卉及园庭布置四部,从事研究、繁殖、推广、调查工作,并指导三湖、南丰果园工作。

(一)调查为了解本省优良果树蔬菜之分布,品质、重量、栽培方法及运销情形,历年往产区调查南丰蜜桔、许湾金桔、三湖柑桔、上饶梨、临川西瓜、信丰胡萝卜及草菇等。

(二)研究试验

1、蔬菜引种历年均引种有各种蔬菜新品种,一九五O年本组栽培春秋播蔬菜共计一百六十二品种,其中六十品种系由国内外引入。

2、蔬菜育种本组曾作白菜、西瓜、及辣椒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以油东白菜、江阴白菜、嘉宝西瓜、枫田辣椒、台湾大狮子柑为最优。

森林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初名为森林部,主办研究试验繁殖推广事宜,兼理行政工作,一九三六年创设吉安、南城、贵溪、赣县、万载五中心苗圃,并接收庐山湖口景德镇三林场。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农业院组织变更,改称森林股,专办行政工作。一九四六至四八年复员来南昌改称森林组,专事试验研究繁殖推广业务。一九四八年三月至一九四九年五月本组划隶总场,解放后名称业务仍旧。

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于一九三五[四]年,系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位于庐山含鄱口,面积约四千余亩,曾种有各项珍贵苗木二十余万株及各种园艺卉木甚多。历年曾在各省采集各种种子,与世界著名植物研究机关交换,并受国外各学术机关委托购买搜集种子苗木,胜利后积极整理苗圃及采集种子。一九四八、一九四九两年曾育成大批水杉、台湾杉幼苗。解放后与庐山林场合并为森林植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改组后,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学研究所仍与江西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办植物园事业。

农业化学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主要业务为土壤肥料试验研究,蒸制骨粉及推广,农产品分析等项,设备之完善为东南各省农事机关之冠,抗战期中工作陷于停顿,仪器药品损失甚巨,复员后亦无法添补,解放后一切均在整顿补充中。

本组研究试验工作计有:(一)曾在各县分场举办水稻与棉花肥料三要素试验;(二)曾在各场举办水稻、棉花、小麦、甘蔗、烟草等作物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料肥效比较试验;(三)曾引种各地优良绿肥品种如苔子、马豆、猪屎豆等;(四)曾作红土与粘良施肥试验。制造工作:计历年制造骨粉十六万六千余斤,推广于农家者计有十四万九千余斤,并推广紫云英种子五十二万五千余亩。

解放后曾添置酒精制造设备,制造酒精三千六百余斤。一九五O年将制造骨粉十万斤,以增加本省肥料供应为中心任务。

病虫害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其中昆虫部分对于本省各项农业害虫曾经作过初步调查,计稻作害虫有螟虫等三十七种,棉作害虫有棉卷叶虫等二十种,梨树害虫有梨虎等四十五种,蔬菜害虫有猿叶等二十七种,积谷害虫有米象等二十七种。对于土产杀虫药亦曾作有调查,野生有毒植物可以作杀虫药者曾经发现有雷公藤、闹羊花、苦树皮、水莽草、算盘子树等十余种,现拟大量采取分别作药效试验以备利用。

研究试验著重于治螟虫,发现耕作方法与螟害有关,凡经过伏耕秋耕冬耕三耕之地区螟害均轻微,而在晚稻期间以烟草之茎插入田中,可以治螟。

对于棉虫曾以喷雾器一百二十架,喷粉器一百二十架,喷射DDT以治棉虫。

本所病害部分亦成立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五O年独立成为一组,但人员及设备均不充实,亟待充实与发展。

畜牧兽医部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业务有乳牛场、种猪场、种禽场、养蜂场,并在南城、临川、弋阳等县设立推广站。抗战军兴,所有业务迁往吉安泰和,及设立永新安福两个种猪场,及泰和耕牛改良场,复员后将乳牛、种猪、种禽场合并为畜牧场。

江西兽疫防治事业创始于一九三四年秋,至一九三八年夏止,全省家畜防疫处所及附设家畜诊疗所共有四十二,并另设有耕牛保险总会,县耕保单位,牛疫中心区办事处,及十一县牛疫防治事务所,在防疫机构方面颇具规模,自一九三八年秋受抗战影响直至一九四九年,江西兽医业务完全摧毁,南昌解放后乃力图防疫业务之恢复与发展,而在农研所内成立防疫组。

兽医血清制造所成立于一九三六年春,自一九四O至一九四九年工作停顿,至八年之久,南昌解放后,即积极充实,成为农研所血清制造组,已陆续制出牛瘟炭疽等血清疫苗。

家畜病院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夏,原为兽医专科学校附属家畜病院,自一九五O年农研所成立,此病院遂拨归农研所领导,但仍与兽专密切联系。

应用植物组成立于一九五O年,其业务为加强本省重要经济植物的遗传与育种,和生理生态等各方面的试验研究,同时感觉到我国今后农业改进事业必须走米邱林路线,采取新的方法有前途,故于本年成立此组来担任此种任务。最近积极收集材料,并充实设备,修理温室,拟定研究计划,今年主要试验项目有:(1)水稻春化处理技术研究;(2)全国改良稻种特性调查;(3)水稻杂交育种;(4)籼粳稻品种试验;(5)中美棉嫁接和杂交育种试验;(6)退化美棉品种内杂交试验;(7)棉花种子春化处理技术研究;(8)黄麻杂交育种;(9)黄麻脱胶研究;(10)土壤肥力对于甘蔗遗传性变异研究;(11)甘薯嫁接杂交试验;(12)花生根瘤菌接种试验(与化学组合作);(13)蕃茄嫁接和杂交试验。

四、金陵大学农学院

私立金陵大学原由美国基督教各教会在南京所设汇文书院等校而成,在民国前二年称金陵大学。民国三年裴义理教授举办北方垦殖事宜,承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蔡元培诸先生赞助,鉴于中国农林人才之缺乏,先行创设农科,次年添设林科,至民国五年,合称农林科。十九年遵部令改为农学院。二十五年春创设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学部,招收大学毕业生。二十六年,抗战军兴,本校由南京迁成都。二十九年农科研究所增设农艺学部。三十年增设园艺学部。三十二年增设园艺专修科。三十五年迁回南京,农学院有农学馆一座,蚕桑馆两座,农业专修科教室及实习室各一座,乳牛房一所,冷藏室、作物储藏室、温室各一座,另有各地农场甚多。农学院设农业经济学系、农艺学系、森林学系、植物学系、园艺学系、植物病虫害学系(内分植物病理学组及昆虫组)、农业教育学系、蚕桑学系等八系,及农业专修科与园艺专修科及农业推广部,曾设园艺职业师资科五年,今已停办。

农学院自创办之始即重视研究工作,年来全院经费用之于研究者约计百分之五十,所有专任教授均参与研究工作,高年级学生亦以研究工作为其设计实习及编著论文之资料,该院研究生占全校研究生总数之大半。农业经济、农艺、园艺等研究所已毕业之研究生,共达四十二名。

农学院研究工作约分为下列三种:

(一)调查研究:例如农业经济方面之调查,其目的在了解现实而加以改进。

(二)采集研究:例如昆虫与植物标本之采集,其目的在确定农林生物之分布,与品种之鉴定。

(三)试验研究:例如作物品种之改进,其目的在应用育种方法,产生质量兼优之品种。

农业经济研究已完成者计有:

(一)农家经济调查:共调查七省,十七地区,农家二千八百六十六户,已出版中英文中国农家经济各一书,为关于此问题之权威著作。

(二)中国土地利用调查:共调查二十二省,一百六十八地区,已编为本题论文、地图及统计资料三种,中英文皆已出版,曾经全国图书审查委员会特颁奖状。

(三)乡村人口问题之研究:根据我国十一省,二十二处,农家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户之调查,刊行中国农村人口之结构及其消长一文。

(四)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分农村金融、农产运销、土地分类、农佃制度、信用合作,农事特产及农村组织七项。

(五)四川省土地分类调查研究:按照有机质碳、土壤组织、颜色酸度及钙质鉴定五[四]种,分别绘制各县土壤分级图,及土壤分区图等。

(六)成都市附近七县米谷生产与运销之研究:供政府统制食粮之参考。

(七)四川农产物价及成都市生活费用研究:自二十七年起,按周编制生活指数,公诸社会以供参考。

(八)南京市物价及生活费用研究:自三十六年起,按周编制生活指数,公诸社会以供参考。

植物生产之研究。农学院农艺系素来重视小麦、棉花、水稻及其他农作物之育种,计先后在该院农场及合作农场改良完成之新品种有以下诸种:

(一)小麦——金大二九O五号,金大二六号,金大开封一二四号,金大南宿州六一号,金大南宿州一四一九号,金大燕京白芒标准小麦,金大泾阳蓝芒麦,铭贤一六九号,定县七二号,定县七三九一四号,徐州一四三八号,徐州一四O五号,济南一一九五号。

(二)棉花——金大脱子棉,金大百万棉,金大爱字棉四八一号,金大爱字棉九四九号,斯字棉四号,德字棉五三一号。

(三)水稻——金大一三八六号

(四)粟——金大燕京八一一号,金大南宿州三七三号,金大开封四八号,金大泾宿谷,定县燕京二二号,济南金大植物组八号。

(五)高梁——金大开封二六一二号,金大南宿州二六二四号,定县三三号

(六)大麦——金大九九号裸麦,金大开封三一三号大麦,金大南宿州一九六三号,金大南宿州七一八号裸麦。

(七)玉蜀黍——铭贤金皇后。

(八)土豆——金大三三二号。

农学院之园艺系则著重改良果树与蔬菜品种及改良果品储藏与运销方法等,改良品种计有:

(一)柑桔——江津甜橙二十六号,二十四号,十八号,金堂大形甜橙十七号,江津红桔十一号。

(二)蔬菜-——甘蓝金陵十号,榨菜金陵二号,蕃茄金陵二十号,近年输入栽培新种大蒜(AlliumamperoplasumL.)亦大为成功。农学院植物学系、森林学系、植物病虫害学系,历年采集之植物、昆虫、病菌标本亦极丰富,计有腊叶植物标本三十余万份,约五千余种;经济树木标本四万份,约三千余种;昆虫标本十二万份;真菌标本四千七百号,就中以腊叶植物标本最有价值,盖该院之腊叶标本馆,乃国内成立最早者之一,藏有珍贵之腊叶标本不少。

农学院推广工作已完成者计有:

(一)应四川及陕西二省之请举办新都、温江、仁寿、南郑等县之县单位农业推广区示范工作。

(二)应四川省之请,担任彭县及华阳二示范区之农业推广辅导工作。

(三)受教育部及四川省教育厅委请,担任川西各农业职业学校辅导工作。

(四)兴办新都、仁寿等县之农民基础学校及农民补习学校,研究农民教育实施办法。

(五)推广改良种子及种苗,金大二九O五号改良小麦在川西及川北曾推广种植达三十六县,金大改良柑桔推行种植亦广。

农学院研究设计不下百数十种,已完成者如上所述,未完成者尚多,最初侧重专题研究,最近趋向综合研究,其目的以某种生产事业为研究中心,由有关教授联合研究,以期该项研究事业,得以彻底改进。目前综合研究事项计分稻、麦、棉花、柑桔及烟草五项,举凡选种、栽培、防害、加工、储藏及运销问题,一一研究其如何改进,俾能得完美之结果。

金大农学院三十年来得有如此成绩者,由于该校为私立机关,经费稳固,人事不受政潮之影响,故研究人员得专心致志从事其专门研究工作。

五、岭南大学农学院

岭南大学农学院成立于一九一八年,原只设农艺、园艺、畜牧三系,一九二七年添设植物病理室,一九四O年畜牧系因实际需要扩充为畜牧兽医系,诸系室除授课外,有下列之研究成绩与工作方向:

农艺系过去育成优良早稻三种,晚稻五种,适于食用之甘薯十一种,产量特丰者五种,适于茎叶用者五种,现在正进行陆稻、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螟虫防治试验,甘蔗品种试验,油用亚麻引种试验,甘薯选种杂交试验,纤维作物比较试验,将来工作以推广陆稻及多方面研究甘薯为主。

园艺系过去曾引种及大量推广有加利树多种,外国果树如番木瓜等及蔬菜品种,并在潮属数县进行新法防治柑桔病虫害及柑果包装之推广。现在工作,在果树方面有潮属柑桔抗黄龙病品种之研究,与亚热带果品荔枝、番木瓜、番荔枝之加工试验;在蔬菜方面,有本省抗病蔬菜品种之育种,及输入外来蔬菜之品种试验;将来工作继续在广东潮属各县改进柑桔之栽植,多注意华南抗病蔬菜品种之育种,及亚热带果品及蔬菜之加工。

植物病理研究室过去研究成绩,有广东省果树病害及甘蔗病害汇报,闽赣柑桔病害之调查,柑桔胶肿病之发现,芋疫之防治。现在工作为进行病害调查,柑桔黄枯之病源及防治,一般柑桔病害之防治,及蔬菜抗病育种,将来工作在扩充农作物病害研究范围,以柑桔、甘蔗及蔬菜病害为主,并扩充该室为研究所。

畜牧兽医系过去研究成绩有外国猪与本地猪杂交试验,并畜养纯种乳牛四种,共七十余头。现在工作在兽医方面有广东省家畜传染病之调查,及各种畜禽病之研究,在畜牧方面有猪鸡乳牛之育种及饲养试验,外国牛与黄牛杂交试验,将来工作为防治重要之家畜传染病及繁殖优良家畜家禽以供推广之用。

六、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

早在一九三三年秋,日人即蓄意侵略中国,筹设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一九三四年在胶济路沿线设青岛、张店、辛店、湛山、李村及洛南设立农场。东亚同文会则在天津设立农场,七七事变后寺边部队特务部在北京西郊成立中央农事试验场,上述各地农场一律改为支场,统归其指导,在敌伪时期称为华北农事试验场。本场设耕种、农林化学、病虫、畜产、林业、家畜防疫、农业水利等七科,分场一处设在昌黎,支场五处设在石门、军粮城、济南、青岛、开封,试验地两处设在济宁与徐州,原种圃十五处。各场共用日人三百六十四人,华人二百九十四人,华人皆中下级干部,日人除少数技术较高者外,亦多为二三流人物。

在此时期就试验整个研究工作而言,其优点为有组织,有整个计划,和实际相配合,有完整而灵活的机构,各地有分支场、原种圃与试验地,一改良品种可以尽快推广到农村,计划和实际结合。一九三九年以后,对于华北各主要作物,都制定增产计划,其研究计划即与增产计划相配合。

但因技术人员学术经验均非第一流,故技术方面殊多缺点,取材每之不当,田间设计过于简陋,亦常有不合理处,室内工作亦多欠妥。

但研究成绩殊有不少,已发表之刊物,家畜防疫方面有四册,农业调查报告有二十三册,华北产研汇报十一册,调查资料三十三册,成绩概要十九册,其他十四册。但刊物虽多,品质则非甚高,亦有不少够得专门研究报告水平,调查工作多而较好。本场育成品种不算优良,与农家所有,好得有限,但引入品种如甘薯的冲绳100号与农林四号,小站稻种等却收获实际利益。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政府的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央畜牧实验所分别接收了本所的农业林业与畜牧部分,分别成立北平农事试验场,北平林业试验场,华北畜牧兽医工作站。一九四六年又将后者分为华北畜牧工作站与华北兽疫防治处。

北平农事试验场将旧有的耕种科扩充成棉作、麦作、特作及园艺四研究室,及生理细胞二实验室,将农林化学科改为土壤肥料研究室,后又在此研究室附设农业化学部分,农业水利科则改为农业工程研究室。

在此时期以宗派斗争,将一整体机关,任意分割,人才缺乏,无良好工作计划,研究与实际不联系,故殊少良好成绩。在农事试验场因人才方面,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专家,尚有二三十人,故在技术方面,比日寇时期,尚在[有]局部的改进,如新式田间设计的应用,试验材料的增加,最新式试验项目的增添等。缺点为缺乏全面计划,调查工作做的太少,各研究室各自为政,不能互相配合,致人力物力完全浪费。自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三年多的时间,除土壤肥料研究室发表过三篇研究报告外,未有任何其他研究结果问世。

在北平林业试验场,畜牧工作站,及华北兽疫防治处,所有研究工作,事实上完全停顿。

一九四九年二月平津解放,各试验场重新整理并与河北省农业改进所合并成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以下各系室:

(一)作物系:下设棉作研究室,麦作研究室,特作研究室,杂粮研究室。

(二)病虫害系:下设病害研究室,虫害研究室,药剂研究室。

(三)理化系:下设土壤肥料研究室,农产制造研究室,农田水利研究室,附设测候站。

(四)园艺系:下设蔬菜研究室,果树研究室,薯类研究室。

(五)应用植物系:下设细胞研究室,生理研究室。

(六)畜牧系:下设家禽研究室,家畜研究室。

(七)家畜防疫系:下设病毒研究室,细菌研究室,附设血清制造场。

(八)森林系:下设造林研究室,林产研究室

改组以后,组织较为严密,业务著重实际,成绩已有显著之增加。一九五O年的工作计划以粮棉增产的试验研究为主要任务,其他一切试验研究工作均环绕目标而进行,此外并开始进行了全所规模的米邱林学说的研究。

在以粮棉增产为主要任务的要求下,特别著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病虫害防治法的研究,土壤肥料的改良。小麦研究著重冬小麦的丰产与抗锈病的育种工作。小米著重在产量高而能抗白髪病的育种工作。玉蜀黍著重用杂交种的生长优势以产生丰产佳质的杂交种,与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棉花著重优良品种的保纯和新杂交品种的育成。病害研究著重麦类抗锈病和杂粮抗黑穗病与白髪病的研究。虫害研究著重主要害虫蝼蛄、行军虫、蝗虫、蚜虫的防治法研究与“六六六”杀虫药的大量制造。土壤肥料著重华北区地力测定与花生根瘤菌接种的研究。

关于米邱林学说的研究分两部分:(甲)为米邱林学说的基本理论研究,又分(一)关于嫁接杂粮学说者,如茄科植物嫁接研究、旋花科植物嫁接研究、绵葵科植物嫁接研究。所用的材料为蕃茄、茄、马铃薯、甘薯、牵牛花、棉花。(二)关于纯系退化学说者,计有小麦棉花高梁与粟的品种杂交研究。(三)关于获得性状遗传学说者,计有各地环境对小麦与棉花遗传性变异的研究,土壤肥力对于甘薯遗传性变异的研究,春小麦变为冬小麦的研究,春小麦与冬小麦寄种的研究,控制环境条件增进作物抗寒性、抗旱性、抗碱性品质和产量等研究,春小麦区播种冬小麦的研究。(四)关于阶段发育学说者,如(a)李森科春化处理方法的研究。(b)我国“七九”小麦的研究。(c)小麦种子水浸硬化处理的研究。(五)关于选择受粉学说者,计有小麦选择受粉研究,同为米邱林学说的实用研究,又分(1)苹果、葡萄、梨的嫁接育种试验,(2)苹果葡萄的杂交育种试验,(3)甘薯嫁接和杂交育种试验,(4)各种主要作物的计划选种。

在一九四九年八至九月本所六十多位技术干部配合农业部进行了华北五省八十四县二百十二村的普查和其他专业调查,初步调查了华北的农村状况,并与广大的农村接近,因而认识与体验到中国农村所急待解决的是那类问题,使他们彻底检查了以往工作方法的错误与偏向,并且认识了广大农民对作物栽培技术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要求向农民学习,要求把试验研究的农场与农民的田场打成一片,把经验技术交流。此种新作风,定可期待有重要的收获。

七、南京大学农学院

两江师范学校创设于一九O二年,一九一五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在两江师范学校原址上创立。一九一七年开办农业专修科,一九二一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扩充为农科。一九二七年东南大学改为第四中山大学,农科改为农学院,一九二八年改为江苏大学农学院,同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一九四九年改为国立南京大学农学院。

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成立之始,邹主任即立定方针,教学与研究并重,在成贤街与大胜关设立农事试验场,开始研究稻麦棉三大作物,其时中国棉产在世界上居于第十余位,南高农业专修科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即尽力提倡种植美棉,成效大著,今日中国棉产居全世界第三位,其基础即肇于此时。小麦与水稻之改良与育种亦曾收重大之效果。

一九二一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之农艺系正式成立,一九二九年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科,一九三二年改科为系,一九四九年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分为作物与植物病虫害组,毕业系友前后共三百余人,在校同学一百余人。

在东南大学时代植物病虫害系是独立的,其时正与江苏省政府合作创设江苏省昆虫局,先在南京市内发动大规模之除灭蚊蝇运动,对于公共卫生大有贡献,其后则继续发动治蝗治螟运动。对于江苏省农业有甚大之贡献,浙江省之设立浙江省昆虫局即闻风继起者。

现在该系研究工作准备走米邱林路线,并求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研究试验与农业增产相结合,开始应用集体研究形式去发现适合于本国农业建设的大众化的新知识。

本校森林系成立于一九二八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已有二十三年之历史,过去对于树木学与森林利用学,研究特别有成绩。最近华东农林部准备在苏北沿海,南自启东北至东海州建立一条防风林带,又准备在黄河故道的沙荒地造林,以防止风沙之侵袭保护农田,此伟大计划之调查设计工作,即由本系造林组师生担任。一九五O年暑假全体师生出发进行调查工作。

本校园艺系成立于一九二一年东南大学时代,迄今有三十年的历史,胜利后自内地迁回,经过四年的努力恢复,已渐具规模向发展前途迈进。

本系现有农场两处,一为果树试验场,一为蔬菜观赏植物试验场,总面积约二百亩。最近南京市人民政府提议和本系合办米邱林园艺育种试验场,已经拟定计划,正在勘定地点,不久即可开办。

本校畜牧学系在南高时代为畜牧组,在一九二一年即改为东南大学农科之畜牧系,一九二八年扩充为畜牧兽医系,一九四四年增设研究所,一九四八年因事实的需要,畜牧与兽医分为两系,有各实验室、畜牧场和养鸡场,课程分饲养、选种、管理和畜产加工四大类。

本校兽医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一年成立之东大农科之畜牧系,一九二[?]年畜牧系扩大为畜牧兽医系,一九三六年加办畜牧兽医专修科,一九三七年本系随本校西迁成都,一九四六年胜利后复员迁回南京,一九四八年因见畜牧兽医事业日益发展,有分工之必要,于是分为畜牧兽医二系。

本系设有解剖、生理、药理、组织、病理、细菌、寄生虫等实验室,与一家畜诊疗院,设备相当完善。

本校农业化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七年设立之农产制造门,一九三二年始正式称为农业化学系,共分土壤、农产加工、与农业生物化学三组。

本校之农业经济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一年东大农科所设立的农政科和十年后中大农艺系内分设的农业经济组,在南高东大时代即曾在江苏省境内举行大规模的乡村调查,甚有成绩。一九四二年农业经济组正式改为农业经济学系,一九四四年成立农业经济学研究所,历届毕业生共有一九五人,研究生十人。数年中曾和外界合作作有四川遂宁县、巴县、重庆近郊、巴东十五县、安徽祁门茶区、南京及附近五县等地区多次的农村农业经济和城乡关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出版农业经济集刊,编纂农业经济研究所丛书及报告,一九四九年暑假全系师生参加了南京城乡经济调查,一九五O年暑假又参加了山东农业调查,在学期中同学又参加南京市农贷实习,城郊合作社业务实习,八卦洲评产工作,从实际工作中吸取经验。

本院农业工程学系远溯于一九二一年东大农科之有拖拉机及各种新式农具,稍后穆藕初先生捐资在本校成贤街农场内建立农具馆,是为本系之先声,是后对农具研究工作即积极展开,曾改良仿造新式农具多种,推广介绍与农民,颇得农民之信任。抗日战兴,本校西迁,农业机器因过于笨重,未及迁走,全部损失,农具方面之研究亦告中断。一九四五年复在农艺系内设立农业机械组,学校复员后积极添购大量新式农业机械及设备,一九四八年遂将农业机械组扩充,成立农业工程学系。

为与实际配合起见,农业机械及拖机班师生均亲自驾拖拉机犁田、播种、除草、割麦,并参观机械工厂,暑假期内,除大部分同学参加山东农村调查外,并与东北方面国营农场,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及苏北东新农场接洽,派同学前往实际参与工作。

本院之畜牧兽医专修科创办于一九三七年,至今有十七年的历史,由本院畜牧兽医两系领导,所以不仅在技术上得各教授的指导,而且每一课程都有实习机会,使理论与实际结合。

八、西北农学院

西北农学院成立于一九三八年,乃由北平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及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校址设在陕西武功,分设农艺、园艺、森林、水利四组,并设农艺、林业、园艺三试验场,实验室,标本室及各研究室。十一月与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合组西北植物调查所。一九三七年抗日战兴,北平大学农学院等校迁陕西,组成西北联合大学。一九三八年教部命令联大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西北农学院。一九三九设农学系(包括农艺组、病虫害组、农业经济组)森林系、园艺系、农业化学系、农业水利系、畜牧兽医系、农业经济专修科及畜牧场,后以师资设备充实,农学系三组均改为系。十月与军政部兵工署合营国防林,设总场于宝鸡黄牛铺。一九四O年与经济部水土实验所合办武功水土试验室,同年畜牧兽医系分设为畜牧组兽医组。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水利研究部,一九四二年与陕西防疫处合办血清制造厂,一九四六年添设农产制造系及农业机械系,一九五O年,兰州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来院,迄今有农艺系、植物病虫害系、森林系、园艺系、农业经济系、畜牧兽医系(分畜牧组、兽医组)、农业化学系、农业水利系共九系组,及附设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初中、小学及幼稚园等单位)。

本院原有土地九千余亩,分散各地,计森林场一三七三余亩,农艺场七七O亩,园艺场五四九余亩,畜牧场四三九余亩,水土试验室一九亩,农艺试验地一二三余亩,武功本场附近租给农民经营负责繁殖本场良种地二一二五余亩,干县林平区租与农民种植一般作物四五三余亩,此两项地亩,解放后一九五O年秋后预备组织合作农场。

本院农事试验场成立于一九四六年,当时称为农林试验总场,下设总务组、技术组,及农林园畜四场,作试验研究与产品贩卖等工作。解放后与本院农业推广处合并改称为农事试验场,下设试验研究组领导农林园畜四场作试验研究工作,生产合作组、推广繁殖组、事物组及水土试验室等部门,其各场研究成绩及历史概况如下:

(一)农场: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原归农艺系领导,一九四六年归总场统一领导。其业务为进行育种、繁殖、示范及推广等工作,其中分设麦作、特作、旱农、杂粮、蚕丝五室,收集国内外优良品种,参酌当地农情,除栽培试验外,并育成甚多适合于当地风土之新品种,尤以小麦与棉花最为满意,计共育成优良棉花一种,小麦五种,裸大麦二种,有稃大麦四种,小米二种,玉米一种,高粱一种,大豆四种,马铃薯一种,除各有特殊优良品质外,产量超过标准种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四九以上,对于作物栽培试验亦有适当成绩,对于家蚕品种,饲料杂交试验亦有满意之结果。

(二)林场:

(1)武功林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场址设在武功与扶风交接之三道原法禧寺左近,紧接渭河北岸,其业务为育苗繁殖推广,并供学生实习之用。

(2)郿县齐家寨林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冬,业务为提倡山地造林,并研究封山育林方法以恢复秦岭天然林之旧观。场内有苗圃四处,该场设备齐全,条件优良,为陕西关中一带最大林场之一。一九四九年奉陕甘宁边区政府令,全部产物人员划归西北农林部领导。

(3)咸阳林场: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场址设在周陵及咸阳县城东门外河滩,为滩地及黄土造林区域,并著重于抗旱、抗水、抗碱等试验,该场年来经营不善,盗伐极为严重,于一九五O年二月奉西北农林部令划归咸阳专署直接领导。

各林场自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八年共计育苗五千二百万株,造林一千二百七十五万株,试验研究已有成绩者计有:(a)对西北初期造林中主要树木之研究;(b)陕西黄土高原天然情形之研究及其改进之可能;(c)滩地之适宜造林树种之研究;(d)太白山森林之调查;(e)青峰山森林之调查;(f)楼观台橡树之调查;(g)华山松播种与立地关系;(h)油桐之播种试验;(l)各类木材炭化率比较试验;(j)木材气干试验;(k)湿碱地杨柳类掘渠排水插条造林试验;(r)扦插育苗采条期比较试验。

(三)园艺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设花卉、蔬菜园于三道原,设葡萄与果园于二道原。一九三七年将花卉原苗圃区迁移二道原,该场除一部分充作试验研究外,余者为经济栽培大量生产,计先后曾育成佳良蕃茄一种、甜萝卜一种、抱心白菜一种、大蒜一种、水蜜桃一种,此外对于苹果、梨、枣、葡萄、白菜、茄子、辣椒、洋葱、醉瓜等亦有调查试验结果发表。

(四)畜牧场: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场址原设扶风法禧寺,全场分三部:

(1)武功总场:一九四六年由原址迁设本院西侧,业务为改良土种家畜及推广优良种畜。

(2)西安分场:一九四八年成立,业务为从事鲜乳示范与推广,并辅导西安市之乳场经营科学化。

(3)法禧寺场:为原场址,主要栽培各种饲料作物,供全场家畜食用。

历年以来畜牧场曾输入繁殖杂交瑞士乳羊、洋猪、洋鸡、及改良土产绵羊与鸡种,而得优良之成绩。

本院除由农林园畜四场从事试验研究与示范外,并设农业推广处,将试验研究结果,推广至农村,并介绍各种农业科学知识于普通农民,该处计分农村合作,农村教育,农业生产三组,其业务与成绩有以下诸项:

(一)辅导农村合作:

一九二八年陕西省受天灾最重,本院成立伊始,即设农村事物处农村合作股(即该处合作组之前身),辅导扶风武功农村,成立合作社,以扶助农村之建设。该组工作,除辅导农村合作社之成立外,并介绍贷款,统计业务,贷放优良作物品种等工作,至一九三八年止,已成立信用合作社二八四,生产合作社一六五,共有社员二万九千五百余人,资金六万余元,并介绍贷款五十五万余元。一九三八年将大部合作社移交于县合作指导机关,仅指导八十八生产合作社与乡保社,各社由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八年曾贷放麦种二千余旧制斗。

(二)推广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组曾督促推广处所指导之八十余合作社各附设私立小学一所,强迫社员子弟入学,并以巡回讲演方式授以农业科学知识,又曾举办农民训练班,又曾训练合作社职员四百余人,又曾举办民众夜校,农事讨论会,农产展览,农业展览及农民图书馆等。

(三)促进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组历年来曾以示范繁殖及推广方法以推广各种优良五谷、蚕丝、苗木、果品、蔬菜、家畜等品种于农村,获得优良之成绩。

ThegeneralsituationsofChinaAgriculturalResearch

InstitutionsInRecentCentury

九上科学作业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日本 产业衰退 产业转型 启示

战后的日本为了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了不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都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例如需求萎缩、资源枯竭、替代产品的出现和比较优势发生转移等,原有的主导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失,成为衰退产业。曾经对战后日本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产业,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学、造船等,由于发展环境的变化先后步入衰退产业之列。主导产业的衰退不仅会导致失业问题,而且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产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陷入发展困境。

本文以战后日本九州地区主导产业的衰退及其转型为案例,分析其替代产业的培育政策及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九州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对我国衰退地区产业转型,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借鉴意义。

一、战后日本九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兴衰

本文以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变化为主要依据来概括九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兴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九州地区就发展成为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基地。战后,日本为了恢复经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集中发展煤炭、电力和钢铁等几个基础工业。50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日本经济恢复的需要,促使日本的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不断上升,九州地区的经济因此得到迅速恢复,到1960年九州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占4%。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心由“经济恢复”转向“经济振兴”,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转为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基础产业、原材料产业逐步让位于新兴的加工业。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逐渐弱化对九州钢铁工业的支持;同时,日本的能源结构由“煤主油辅”变为“油主煤辅”,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池田内阁于1961年7月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1962年10月采取石油进口自由化政策。这一时期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煤价居高不下,煤炭国际竞争力弱。1963年,日本政府决定削减国内煤炭产量,大量从国外进口煤炭,煤炭产业开始进入衰退阶段,九州地区的经济由此开始衰退,到1969年九州地区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下降至2.2%。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石油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上原料、燃料价格相继上涨,国际上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基本饱和,加之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等原因,日本转变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向能源节约化和高加工度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九州地区的主导产业如平炉炼钢、炼铝、造船、化肥等被1978年5月颁布的《特定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指定为“结构性萧条产业”。九州地区的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到1980年已降至1.2%。

二、九州地区替代产业的培育与效果

长远来看,重振产业衰退地区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九州地区为了摆脱产业衰退,重点也是培育新的替代产业。

1、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产业相结合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认识到煤炭工业的衰退已不可能逆转,于是开始着手煤炭产业劳动力的安置转移和向原煤炭产地诱导新产业。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措置法》,1962年设立了“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由“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1972年后重组为“产业重组/产煤地振兴事业团”)出资、融资开发工业园小区,然后再将开发好的土地附以长期贷款、减免税等措施转让给投资者,吸引投资者来产煤地区建厂。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到1993年日本共建立了136个工业园区,其中拥有筑丰、三池、福冈三大煤矿的九州地区福冈县内就建有66个工业园区,占工业园总数的40%。到2002年底,福冈已有96个工业园小区,先后有521家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共创造就业机会5615个。

2、利用区位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新兴替代产业

九州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产业,而是对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重构,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度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九州的集成电路(IC)产业。

大量富余的廉价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以及发达的航空运输设施为九州发展IC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在九州发展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的IC产业。IC产业使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不仅推动了九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九州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九州的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在1965年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此后东芝、日本电气、松下、富士通、索尼等大公司相继设厂,甚至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也在九州建立了集成电路工厂。半导体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带动了相关IT产业的研究机构、开发基地不断进驻九州,德国国立信息处理研究所(GMD-Japan)、英国CranfieId大学日本中心等世界性研究所和大学先后落户九州,而日本国内的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等大企业也在此成立研究所。九州已经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九州地区的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九州地区的第一产业明显衰退,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内部结构由钢铁、造船为代表的重工业型产业向以半导体、汽车相关产品为主的加工、组装型产业转换,并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的主要基地。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在日本工业中的地位也逐步恢复。2002年九州地区GDP为4032亿美元,占日本工业总产值的8.7%。九州地区的集成电路(IC)、汽车、陶瓷、环境、机器人、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集成电路、汽车产业已成为九州工业的主导产业。2000年,九州地区集成电路产值15638亿日元,约占日本全国的30%,占世界的10%,九州已成为日本和世界的重要半导体生产基地之一。

三、九州地区产业转型对我国的启示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18个城市因产业衰退(主要原因是资源枯竭)而陷入发展困境,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7.88%。我国已经选择辽宁省阜新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吉林省辽源市作为产业转型的试点城市,探索经济衰退地区产业转型的途径。九州地区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1、科学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在其衰退之前培育替代产业

九州的煤炭生产在196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此后急剧下滑,平炉炼钢、炼铝、造船、化肥等产业在1970年代也开始衰退。日本政府预见到这些产业的衰退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因此早在1961年就出台了《促进低开发地区工业促进法》和《振兴产煤地区临时措施法》,1962年又出台了《促进新产业都市的建设法》,以立法形式积极主动地引导衰退地区引进、发展成长型替代产业。1965年三菱电机公司就在九州建造了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替代产业在主导产业衰退之前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步成长为新的主导产业。九州及早发展新兴替代产业,既减少了转型成本,又降低了转型风险。

日本九州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扶植新兴产业的成效远比对衰退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显著,因此需要慎重对待衰退产业的技术改造。产业衰退是由产业的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的基本变化规律所决定的,是不可能被逆转的。对衰退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延缓其消亡的时间,却无力改变其衰退的命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在资源衰退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延长产业链,只会增加经济转型的压力。因而政府要科学预测产业发展趋势,要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通过政策诱导投资输入,扶持衰退地区的新兴产业成长,实现地区经济转型。

2、根据地区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替代产业

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拥有大量富余的廉价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设施。九州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了合理的发展战略,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引进了对空气质量和水质要求较高、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的IC工业。科学的发展规划使九州地区产业顺利转型,经济步入了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九州产业转型的经验说明,发展替代产业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避免产业趋同;要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接续产业,不能搞统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衰退地区资源先天条件、所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采取一种模式。

3、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兴产业结合,循序渐进推进产业转型

针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日本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和采取了资金援助、失业培训等一系列援助政策和措施。日本政府为安置煤矿关闭后的失业人员制定了《煤炭矿业结构调整临时措施法》、《煤矿职工队伍稳定雇佣临时措施法》和《煤炭矿业年金基金法》,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失业的职工发放退职金和离职金;通过实施援助职业转换、办理职业训练和再就业援助等措施,使离职人员实现再就业和保障基本生活,避免因矿山关闭造成社会和经济混乱。这些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保持了经济环境的稳定,为产业的顺利转型奠定了基础。

基于日本的经验,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策略,不可盲目激进,避免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短时间内集中关闭矿区、煤井、油田和林区,重视对衰退产业离职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最终借助新兴产业吸收衰退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劳动力,防止出现局部地区失业率大幅攀升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震荡。

九州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表明,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结合具体条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培育新兴替代产业,调整援助政策与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是摆脱产业衰退困境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生命周期缩短,主导产业的更替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产业将步入衰退行列。产业衰退的加速和衰退产业的增多,既增加了产业转型的风险,也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及时促进衰退产业转型,将迟滞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使国家或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而,日本九州地区衰退产业转型的经验对各国,尤其对试图通过产业政策缩短产业演进过程的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W. W罗斯托著,郭熙保译: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陈淮:日本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 陆国庆:衰退产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九上科学作业本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专家:

你们好!

衷心的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光临我校。非常荣幸今天的会议在我校召开,这是对我校“双高普九”工作的检查验收,更是对我校“双高普九”工作的推动,我们将抓住机遇,谋求发展,高质量完成“双高普九”各项工作任务。现在,我将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双高普九”自查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学校自然情况介绍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前身是桂林民办中学,始建于1962年,1970年由民办中学转为公办,更名为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252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010平方米,共36个教学班,2288名学生,教职工总数126人。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连第三十九中学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荣获“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大连市模范学校”、“大连市示范学校”、“大连市文明学校”、“大连市实验教学优秀学校”、“大连市教育管理研究先进集体”等荣誉,并多次接待国内外教育考察团来访。

二、“双高普九”水平评估标准达成情况:

根据辽宁省普及义务教育“双高水平”评估标准,我们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普及程度。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初中招生办法的通知精神,我校坚决执行“小学生就近直接升入初中”的要求以及流动人口少年儿童入学的要求,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少年儿童都能在校学习,并且普及程度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双高水平评估标准,入学率、完成率均为100%,辍学率为0。

师资水平。学校选用教师严袼把关,坚持录用优秀本科师范毕业生和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本科学历教师达到80%以上,有11%的教师研究生班毕业。教师能够遵守师德规范,并且教学胜任率达100%。校长每三年与教职工签一次聘用合同。学校有严格的校本培训制度,每位教师都有研究专题,师资水平达到省双高水平。

办学条件。我校是2002年由政府投资建设,2003年9月起用的新校舍,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室36个,专用教室14个,一个微机备课室,所有的教室都有大屏幕投影、视频展台、监控器、两套广播设备,教学资源库资料丰富,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l。学校还有优质的后勤服务设施。办学条件各项指标均达到双高水平。

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665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984元。两项指标均超过省双高标准。

教育质量。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有效落实探究性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语文组进行的《阅读教学与写作创新》实验有了丰硕的成果,学生自己写的书十分精彩;生物组的生物知识演讲活动、生物标本采集制作,让学生大开眼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等项实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连日报》进行了“创造力是这祥培养的”、“中学生尽享编‘书’怏乐”的专题报道。学校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初三学生按时毕业率10O%,教育质量完全达到双高水平。

教育管理。学校加强与社区、共建单位及有关方面的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服务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得到社区的欢迎。学校管理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近两年我校学区成为家长买房的首选区域。

对照评估标准,我们自评得分为226分

三、对“双高普九”的认识及做法

市教育局刘局长、中山区区委书记,区政府李区长、赵区长、区教育局每一位局长及各有关科室领导亲临我校视察,详细了解学校教育情况、教学设施配备的情况,并就实现“双高普九”的各项工作目标堤出意见和要求。使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对“双高普九”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明确“双高普九”是“普九”的继续和提高,是在原有“普九”基础上又上一个新台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双高普九”评估标准,我们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努力创造条件,使学校的教学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学生按时毕业率100%,全科及格率90%以上,把学校办成省级名校。中山区政府在改善办学条件工作中,对我校加大投资力度。现在,学校占地而积达到12521平米、建筑面积达170l0平米。建新教学楼政府投资3000万元,配置先进的教学设施投资近l000万元,总投资达4000万元。并且修建了塑胶操场、体育运动馆、改善实验室条件、校园周边进

行绿化和美化,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在自查中也积极进行整改和完善。一年来,学校共投资70多万元。其中校园艺术化建设投资12万元。校园广播已改造投资ll万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条件,投资近1O万元。学校的食堂整改投资23万元,改善了供餐条件。为了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投资近18万元配置了电子大屏幕和视频展台。经过努力,三十九中的办学条件已经达到现代化水平。

四、学校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育质量达到双高水平。

要达到双高水平不能仅限于教学条件的改善,还要保证教育的高质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能动的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1.抓师德教育。教师应是人格之师,用自己的语言、行为、情趣、品格去影响学生。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我校辽宁省廉政标兵郁岩,辽宁省师德标兵田玉萍,大连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大连市师德标兵程丹的事迹,用本校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和激励全体教师。同时,开展“我是一颗新星”教育演讲活动,召开“我讲我的故事”演讲会,弘杨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生,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2.进行专业引领。要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创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设施,我校多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让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培训,绝大多数老师学会了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自制课件,独立到教学资源库中下载有关内容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提高教科研能力。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把“队伍立校”,作为学校发展目标之一。根据我校发展目标和“双高普九”标准,我们确定以校本培训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我校积极做好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承担研究课题,并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搭建平台,努力造就研究型教师。在选题、写资料综述、开题报告、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总结等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实施指导,并多次举行教师论坛活动,让全体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并举行各种类型的教学反思交流活动,对于承担研究课题的青年教师,学校积极选派其到外省、市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本学年教师个人研究课题资料综述完成67篇,8篇论文获部级奖,10篇获省级奖,13篇获市级奖,有17篇在《中山教育》上发表。

(4)抓青年教师培养。几年来,我校青年教师的人数由38.1%,一路攀升到的67.3%。青年教师的增多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了生机。由于青年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就以“青春快车”命名,进行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以系列话动为载体,采取互动式、参与式、实战式进行培训。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教育科研与实践方法指导、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方法等。我们举行青年教师学科知识考核,组织有关学科教师参加市区举行的学科知识竞赛,以促进青年教师努力钻研业务。通过考核使青年教师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学习自主性。同时我们在校本培训中,从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出发,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阅读和口语知识辅导,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经过培训有60%以上的青年教师学科知识考核成绩达到优秀,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5)建立教师业绩档案,激励教师自主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业绩档案袋里记录着老师们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全部荣誉,学期末全校举行教育教学业绩展和教研组教学成果展。建立业绩档案如同给了教师一片蓝天,让思维自由放飞,让个人的业务专长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参加各类教学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学科竞赛等,在多方面取得喜人成绩,收获了骄傲和自豪,自信与快乐。学校建立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给予表杨奖励。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有2人获省教学技能大奖赛优秀奖,13人获市级奖,16人获区级奖。在省、市学科竞赛中我校获得全国计算机奥赛辽宁省优秀参赛学校奖、大连市团体第二名,物理知识竞赛大连市团体第四名,中山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近年来我校的教学成绩在中山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教育教学质量得刭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敢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起来,为双高普九目标达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全面落实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在“双高普九”工作中,全面落实育人目标,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以创新的精神,大胆改进德育工作,不断调整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提出“抓核心,重基础,创氛围”9字方针,建立和完善具有39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1.抓核心。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核心地位,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以重大节日和事件为契机,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在活动形式上,注重特点,讲求实效,将爱国主义教育分解、细化,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更紧密地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教育,开展爱心教育。在爱心教育中,我们通过开展扶贫帮困,参加社区服务,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体现了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我校学生集体资助贫困的三胞胎小姐妹治病和读书,直至完成初中学业,资助孤儿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资助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弃儿,个人认养海详公园的小海豹、个人资助青海的贫困学生等等,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助人为乐已成为我校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方面,我们进行专题研究,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开展“爱心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增强了爱心意识。大连广播电视报对我校初一(13)班主题班会进行了题为《单亲少年:我这样成长》的专题报道。

2.重基础,坚持不懈的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性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种体验性教育,在行为规范教育中,我校采取各部门、各学科通力协作,共同实施的整体工程,作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各有分工,齐抓共管,于宏观处把握,于细微处入手,将科学管理落到实处。我们指导学生做一名有良好品德和文明教养的人,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和行为规范训练,并在班级间开展争星夺牌活动,在学生中评选校园之星,校园内争做文明班级和规范学生的风气日益浓厚。全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举止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学校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程丹老师就是在班主任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一位师德高,师风正的模范教师。她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起民主、和谐、朋友式关系,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她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和家长对她充满尊敬、信任和爱戴。她被评为大连市师德标兵,获大连市“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3.创氛围。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个性情感的培养总是受到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深刻影响。我校为校园环境建设舍得花钱,肯于出力。精心布置学校的走廊、大厅、墙壁、从主题文化长廊到大型喷绘和雕刻,从学生的作品和老师的风采展示,处处给人以启示和教育,折射出三十九中广学博采,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各班级的教室布置各具特色,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舒适清新、明亮、幽雅的学习环境。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一展身手。三九杯各种球类赛、英才杯中、英文演讲赛、小百灵文艺类节目展示……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舞台,让每一位参与者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青少年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的关注,家庭是品德教育的起点, 是德育的第一所学校。 我们的工作需要家长的介入和配合。 我校坚持家校联系制,建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家长进行课改通识培训,举行家长开放课活动,让家长了解课改动态;请专家给家长作“如何与子女沟通”的报告,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责任感,有针对性的对子女进行教育。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品德,进而成为自然的行动。通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双高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目标

九上科学作业本范文第4篇

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家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其中,131家进入企业;40家变为科技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18家变成为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3家并入高校;18家划转到其他部门或取消;29家转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共涉及职工17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2.2万人(科技人员7.4万人),占中央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的2/5,离退休人员4.7万人。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共有200家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企业,按企业化运行机制运行。笔者认为,这是自一九八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最大的改革,即单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化为企业管理体制,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主要就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一、国有资本金问题即注册资本的问题。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科研机构转制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转为国有资本金"。这就首先要界定"全部国有资产"的范围,如何界定,实施意见中没有具体办法。按照国资事发[1995]17号文的规定: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从"国有资产"的定义与143号相比较,显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转为国有资本金"的提法不太准确,应改为将"现有全部国有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转为国有资本金"更为准确,即现有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转为国有资本金。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但各有优缺点。

1、以科研院所转制前经过国家批复的一九九八年会计决算报表中账面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 优点:这种方法优点是易操作、速度快。 缺点是: ⑴、由于时间滞后,不能反映转制时净资产情况。转制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而决算是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中间有些院所财务状况变动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⑵、现在242家转制的科研院所执行的是财政部、国家科委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颁发的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个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共包括6项:"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拨入专款结存、财政补助结存、未分配结余",而"专用基金"中的"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应进行分析,其中福利费、医疗基金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是在"应付福利费"中反映;"住房基金"在"长期应付款"反映,都是作为负债处理的,而现行的科研会计作为"净资产",是"所有者权益",所以应扣除福利性的专用基金之后转为资本金。 ⑶、净资产中"固定基金"不真实。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规定,购买固定资产做双分录,虚增了净资产;另一方面规定不提折旧,十几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按提折旧的方法净值已无、但账面上固定基金仍是原值;再一方面、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是专用设备,并不能产生效益,非良性资产如全转为经营性资产,会给以后的经营者经营带来很大困难。还有已出售给职工的住房,仍在固定资产中应该剔除。 2、把现有有形资产全部进行评估,按评估重置后的净资产登记为企业的注册资本。 优点:相对准确的反映了科研单位资产的真实价值,使注册资本与实际占有的净资产一致。 缺点: ⑴、评估所需时间较长,过程复杂。143号文件和197号文件要求,242家科研单位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转为企业,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资产如果现在评估,那么登记注册必须在评估完之后才能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拿不到营业执照,科研院所会出现既不是企业又不是事?quot;真空"、有可能会影响科研院所的正常工作。 ⑵、资产评估费用问题。大院大所的资产也较大,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费用支出也不是一个小数,现在科研单位的资金比较紧张,国家不给经费,科研单位自己不愿支出,可能也是一个难题。另外还有资产登记时印花税的问题,支出也很大。 3、科研单位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时进行评估,评估之后的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和其他财产权利。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九九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将这一比例上限提交到35。 优点:这种方法对科研单位资本运作有较大益处,有的大院大所已成立三、四十年,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些科研成果并未入帐。另外,科研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主要是国家行政划拨获得的,此次143号文要求土地使用权转为国家资本金,依此为契机可以获得土地证。 缺点:同上面的第二种方法。 4、按账面价值进行资产增减。此种方法以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加上没有入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减去不良资产和应提的折旧等,以增减后的净资产数,报国家财政部门批准,作为注册资本。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简便手续,又真实反映了科研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但此种方法要经过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 二、关于优惠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和科技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的优惠政策有八条:⑴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⑵职工养老保险方面,根?quot;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⑶非经营性建设基金继续由中央给予两年补助支持;⑷税收优惠方面,提出从一九九九年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⑸享有自营进出口权;⑹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待遇;⑺科研项目竞标的权利;⑻已批准科研项目按原计划实施。 以上优惠政策,属财务会计方面共有3项,应该认真分析。

1、税收优惠政策。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上述税收优惠政策与改制之前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⑴所得税,财税字[1994]001号中规定对科研单位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而143号文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即对产品收入,其他收入等也免征所得税,有所扩大。⑵营业税与原来政策相同。(94)财税字第01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中规定:"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⑶土地使用税。1998年9月27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免征土地使用税。⑷科研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方面143号文没有涉及、应该明确。科研用品的进口是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仍应鼓励,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这部分事业费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自一九八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事业费逐年减拨,到一九九九年大部分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单位事业费已减拨到位,但基数很低。后来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对科研单位在事业费中增加了专项经费。此次改制如果减掉专项经费和行业工作经费,绝对值将会很低,要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以我所为例,按143号文件规定,估算正常事业费每年是180万元,而现在离退休人员的每年支出是400万元左右,缺口很大,如何解决是值得研究的一大难题。科研单位以前没有参加社保局的各种社会保障金,而企业早已参加社保局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一位退休的资深专家坦言:"自己以奉献精神干了几十年,没考虑到国家现在不管了,感觉很突然"。 3、非经营性建设基金继续由中央给予两年的支持。这部分是在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在建项目给予支持,如果没有在建项目,将很难给予支持。 以上这些优惠政策,科研单位如果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将有力地促进科研机构平稳转制,在市场竞争中尽快发展状大。 三、转制后科研单位适用何种财务会计制度问题。

科研单位现在执行的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发的从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开始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已执行2年多,会计制度执行了一年多,从实际效果来看,现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规范了科研单位的财力行务和会计核算行为,推动了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面向市场、服务经济,既满足了向国家财政报帐,又满足了科研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要求,执行的效果是好的。

科学事业单位如不改制,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是合适的,但从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改为企业之后仍执行现行会计制度,将会有以下方面问题:

1、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242家科研院所已改为企业,而现行科研财会制度是"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制订财会制度遵循的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单位执行"事业"财会制度显然不合适。

2、242家科研院所中有200家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化为企业,6家并入高校,如仍执行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进入企业集团的科研单位的财会制度,会计报表很难与上级企业集团进行衔接,进入高校的科研单位也较难衔接。

3、现行财会制度有些缺陷,不符合会计基本假设,在实际操作上有困难。

⑴、资产负债表有两个,其中资产负债表㈠设计不尽合理。资产负债表㈠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资产部类"包括"资产类"和"支出及成本费用类";右边部分分为"负债部类"分为"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从名称上看,左边称作"资产部类"但却含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右边称作"负债部类",但却含有"收入"、"净资产"等内容,显然名不符实。其次,从内容上看"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是时点指标,而"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简单相加,合计数没有任何经济意义,还可能引起报表使用人的误解。由于现行财会制度没有规定结帐时间,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

⑵、购置固定资产帐务处理违背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现行财会制度允许购置固定资产可直接在有关成本项目中列支,将应"资本化的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项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破坏项目成本的可比性。现行会计处理方法是双分录:①借:试制成本等,贷:银行存款,同时②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这样购买的固定资产直接在成本中列支,不必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始终相等(融资租赁除外),结果是扩大了单位资产规模,虚增了净资产,造成会计报表失真。

⑶、科研项目收入、支出确认的原则不同。现行财会制度规定,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收入采取合同形象进度法确认,"科研收入"在会计期间以合同完成的比例来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而又规定"科研成本"年末无余额,即当期发生的支出全部结转,不是按合同比例确认,属于"收付实现制"。对同一事项,收入和支出确认原则不同违背了"配比原则",影响了收入支出与结余核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4、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中无"实收资本"科目,登记注册后确定的"国有资本金"无法核算。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企业之后,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注册资本是一重要内容,现行会计制度却不能反映。

5、转为企业后,科研单位是否仍要向国家财政报帐,如仍向国家报帐,现行会计制度还要继续执行。 笔者认为,科研单位转制之后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进入企业集团的、应执行企业集团的财会制度;进入高校的执行高校会计制度,转为中央大型科技企业的科研单位执行相近行业的企业财会制度。但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国家应尽快制订出详细文件,如会计科目之间的对转等,以便转制后的科研机构财会工作顺利进行。

四、科技产业化投入问题。 科研单位转制之后投入是阻碍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巨大的投入,而这些投入的风险很大,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的积累,很难满足激烈市场竞争对其提出的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有些科研单位由于历史原因负债很大,商业很行对其新建项目由于风险大而很难给予支持,建议国家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允许符合条件的科研单位加快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的速度,募集资金投入高科技产业;科研单位也可以在单位内部搞股份合作制,这样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职工凝聚力,加快产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使转制后的科研机构自主、自立、自我发展。

个人简历:

蒋占华,男,1963年9月1日生。现任国家人工晶体研究院副院长,高级会计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近年来在财务会计学术研究,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得"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一项,部级奖四项.被国务院聘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顾问",担任中国建材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出版等著作两部,在,,,,,,,等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制定编写了,,主持承担,等大型科研项目十余项. 1999年起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在职攻读MBA硕士学位.

通信地址:北京733信箱 邮政编码:100018 联系电话:010-65798629,13601161073

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宏观 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蒋占华

摘要:本文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论述了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不宜减税的原因,分析了我国国债的情况和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西方;宏观经济学;评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在人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上升到理论研究,是以一九三六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后为代表才正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规律的。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认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形成的对商品的总购买小于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商品价值时,它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政府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来减少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从需求理论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经济萧条时采用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采用减税、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投资等措施;而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会采取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时,采取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扩第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产生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而影响的效果不同,下表是扩张性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策种类 对利率

的影响 对消费

的影响 对投资

的影响 对GNP

的影响 财政政策

(减所得税)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 开 支)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 (增加投资) 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货币政策 (扩大货币 供 给 ) 降低 增加 增加 增加

二、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含义 由于我国目前出口受阻、物价下降、内需萎缩,经济运行处于低谷,失业下岗人员继续增加,所以我国在一九九九年仍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一九九八年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经济增长,调整投资结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从而增加财政支出来实观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我国两年连续6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现在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息率已低于美元的存款利息率。由于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增加造成巨大压力,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启动政府投资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用减税的办法,本文后面会进行讨论。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 我国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作用有以下4点:①能增加社会需求;②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③能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④能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乘数效应,间接增加的总需求往往数倍于财政支出本身的扩张。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产生一定的财政赤字,下表是我国98年及99年的财政预决算情况: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98年(决算) 9853亿元 10771亿元 918亿元 98年(预算) 9679亿元 10142亿元 960亿元 99年(预算) 10809亿元 12312亿元 1503亿元 从目前的经济和财政情况看,财政赤字是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1999年财政赤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警戒线,99年的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2.2%,低于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从上表可以看出199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比1998年扩大43亿元,在实际执行中有可能还会加大,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不会造成新的通货膨胀,因为现在的增长率还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全国产成品存货很大,所以和财政赤字相比,不会造成通货膨胀。采用这一措施是可行的,增加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基础产业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因此这一短期的财政扩张措施并不影响我国长期财政政策和目标的实现。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谨慎处理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关系。笔者认为现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短期措施,其赤字不能有太大增加。而各级地方财政除了管理好中央转借给地方政策的5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得编制赤字财政预算,更不得向银行、单位借款周转、虚收税款、挪用专款、欠拨支出等,搞"假平衡、真赤字"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2、妥善处理好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与涵养财源的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增,政府从事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经费开支也相应上升。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人民日益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将增多的国民收入用于社会的公益事业,改善人民活。特别是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由政府来提供财力保障。在着力增加公共支出的同时,把加强基础投施建设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立足更大范围和更多层次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增加财政投入与改进投入方式相结合,立足于引导社会资金扩大投资需求。 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不宜减税 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除了增加政府开支以外,还可以通过减税政策刺激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供给,从而使国民收入以税收乘数增加。但我国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却不宜采用减税的政策,理由有以下5点。 1、减税和增支虽然具有同向扩张效应,但在实际运用中双管齐下的并不多见。除非经济面临崩溃境地,出现极度恐慌,一般都不会二者并重。因为两种政策并使要受到政府预算、债务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美国在30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为迅速摆脱危机采取的是政府支出扩张的政策,而没有采取减税政策。60年代肯尼迪时代倾向于减税,而没有采取政府支出扩张政策。所以我国已倾向于支出扩张,不宜再实行减税。 2、我国税制结构决定了当前不宜减税。根据减税效应理论,减少直接税的扩张效应大于间接税的扩张效应。"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主要特点是累进征税,税负难以转嫁;"间接税"主要是流转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代表,实行比例税率,税负容易转嫁。削减直接税的结果将使公司和个人拥有更多的税后利润,使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提高,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刺激消费,向市场提供利好信号,又因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有助于整个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使经济扩张。而减少间接税,首先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下降,个人收入会降低,有刺激企业增加生产的作用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大。所以当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大时,降税效果较为显著。下表为部分国家1997年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 ━━━━━━━━━━━━━━━━ 比重 直接税比重 () 国家 ━━━━━━━━━━━━━━━━ 美国 55.40 加拿大 80.70 日本 65.50 中国 16.20 ━━━━━━━━━━━━━━━━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年我国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仅为16.2,其中:企业所得税占13,个人所得税占3.2,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65.4。所以在我国减直接税效应较弱,而减间接税又会使物价下降,在我国现在物价是负增长,长期物价不增将不利于经济增长。所以税制结构制约我国目前不宜减税。 3、我国税收环境状况不宜实施减税的措施。我国多年实行计划经济,对税收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税收的刚性不强。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重视了税收的作用,但税收执法环境尚未形成,全社会的纳税意识不强,偷、逃、骗、欠税现象相当严重,对税的执法力度不够。在此种环境状况下减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减税后无法支撑财政。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应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发达国家30-5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得一路下滑详见下表: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年 份 财政收入(亿元) GDP(亿元)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1990 2937.10 18547.90 15.80 1991 3149.48 21617.80 14.60 1992 3843.37 26638.10 13.10 1993 4348.95 34634.40 12.60 1994 5218.10 46622.30 11.20 1995 6242.20 58260.50 10.70 1996 7366.61 67800.20 10.90 1997 865.57 7457 11.60 1998 9853 79459.67 12.40

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依靠税收,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95%。如果现在采取降税,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税必然会降低财政占GDP的比重,就会增大赤字规模和中央政府的财务负担;二是国家财力有限,降税力度过大必然会冲击正常的财政支出;三是运用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过多的减税不利于财政支出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 5、我国税负不高,不好再往低处减。我国全部税收占GDP比重仅11%左右,发达国家5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如发展中国家一般所得税税负中企业所得税率70%,个人所得税率48%,而我国名义企业所得税率33%,实际上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不到15%,内资不到30%,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如果考虑税收流失,实际税负很低,所以无论从我国所得税名义税率还是实际税率,都不宜再降税率。我国企业去年超过一半是亏损,对这些无利润的企业来讲,降低所得税税率更加毫无意义。 五、我国国债及应注意的风险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借债;另一种是银行透支。用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赤字,会造成货币贬值和引出通货膨胀,是不可取的。解决赤字的方式主要通过借债的方式解决。我国1994年颁布《预算法》,禁止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国债太多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我国的国债现在是多还是少呢?下面进行分析。 1、赤字财政是凯恩斯经济理论一个最主要的财政政策。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国债。国债并不是任何人购买都有助于"医治"萧条,只有商业银行的钱放不出去时、只有居民和企业手头有闲置资金而又不打算存入银行或购买商品时,才有助于扩大总需求。 2、国债的适度。国际上公认累计国债余额占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60%为警戒线。从财政支出上看,国际通常认为当年国债发行,不能超过当年财政支出的3%。 3、从居民的购债能力来分析国债。到1998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407亿元,国债余额7771亿元,两者之比为6.9∶1。现在居民投资领域和渠道比较狭窄。从九九年年初国债发行的情况看,今年国债发行是供不应求。所以国债对居民的购债能力来说是少了。 4、从国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进行分析。我国1998年底国债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5%,大大低于国际公认60%警戒线。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国债少了。 5、从财政收支进行分析。国际上认为当年国债发行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0%为宜,而我国98年国债发行3891亿元,98年实现财政收入9853亿元,比重为39.49%;国际上公认的当年国债发行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0%,而我国1998年的比例为36%(98年财政支出10771亿元)。从国债占财政收支的比重来看,国债发行是多了。 6、债务增加,注意风险。自1981年以来,我国发行国债9000多亿元,98年底国债余额7771亿元。1999年将发行国债3415亿元,比98年少发行476亿元。尽管目前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处于较安全的范围之内。但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偿债率很高,给中央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财政风险加大。所以在国债发行规模上我们既要适时适度,又要慎重行事。否则中央财政风险愈来愈大。 六、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要注意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实施积极财政货币政策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存贷款利率。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很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尤其中央银行要密切关注经济景气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存贷款利率,保证货币供应的稳定、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出现经济出现通贷膨胀和经济"滞账"的危险。 2、严密监控经济运行,防范不可预见债务对财政的冲击。 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尽管均在国际安全线以内,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债务负担和隐性财政赤字。如国有银行的呆账、国有企业的潜亏、粮食企业的挂帐、各级政府欠发的工资、失业养老金支付的缺口等,这些都构成巨大的潜在债务负担,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控宏观经济的运行,掌握不可预见债务的变化情况,切实防范不可预见债务对财政的冲击,提高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 3、从长远决策,我国不能靠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量举债搞建设。我国财政目前很困难,大规模举债和扩大政府开支,实施反周期调节,是财政为支持经济发展作出的必要贡献,笔者认为它只能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一项短期政策。在金融风险加剧和坚定推行国有银行改革的情况下,为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必须发挥市场在拉动投资和消费中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爆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 4、严格限制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 除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外,还应将政府投资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收入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相结合,如将部分财政债务资金投向刺激居民消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贫力度,增加公务员工资等,使国债起到杜杆作用或催化剂作用,通过财政的投入发挥"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将54000亿元的居民储蓄调动起来,推动经济适度稳步增长。 5、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财政支出,一定防止浪费,在重点投资中,绝不能花钱大手大脚,应以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把资金用好,所有财政支出,一定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九上科学作业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九型人格;行政管理;人员配置研究

一、概述

1.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

广义上的企业行政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行政事务管理、财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四个方面,而狭义上的企业行政管理划分的更为细致,包括外部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会议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管理、日常办公事务管理、资料管理,以及安全卫生、生活福利、出行工具、财产设备和出差等,以行政部为主,负责办公事务和行政事务。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目的是使公司通过管理者领导和相关规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为一个稳定并且高速运转的整体,使关系企业或者部门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用合理的成本换来员工高度的工作积极性。

2.人才配置的概念

作为国家的财富,人才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人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就是优化人才结构、使优秀的员工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充分发挥优秀员工的最佳工作效能,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资源具有利用时效性、能动创造性、开发高价性、动态可变性等特点,市场配置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式,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人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已经不适用。

3.九型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

九型人格是一种性格分类理论,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性格基本分为九类,也称作九柱性格学。九宫图、九芒图、九形图、九柱图等都是九型人格理论的相关图案。美国医生史黛拉・翟斯和亚历山大・汤玛斯于1977年在其出版的《气质和发展》一书中提出:在刚出生八周到十二周的婴儿身上可以找到九种人格气质,即适应性、心理素质、活跃程度、主动性、兴趣范围、专注力持久性、规律性、分心程度、反应强度。九型人格理论并不是简单地对人的性格进行分析,而是在不受外在行为、环境变化影响的同时,真实准确的对人内心与精神深处的注意力焦点和价值观进行揭示,帮助人们提高洞察力、个人修养和自我认知。

4.九型人格理论的两大优势特征

(1)动机导向。与其他诸多性格分类方法相比,九型人格的最卓越之处是它并不仅仅关注员工的“行为特征”,更加注重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能够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渴望和需求,进入人心的最隐秘之处,关注人们的深层焦点和核心动机,它描述“行为”,但不拘泥于“行为”本身。不同的深层动机可能会呈现相同的行为,例如,一些人完美型的人可能认为积极进取是正确的,而一些成就型的人积极进取可能更加倾向于达成效果,相应的,前者会坚持原则,后者希望得到切实的成果,形成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同样的核心动机会呈现不同的行为,例如,一些疑惑型的人追求安全感的行为是躲避、畏惧,而另一些疑惑型的人追求安全感的行为是主动进攻、先发制人。所以,九型人格类似于给人的心灵拍“X光片”,是全面探索个体内在深层动力的理论,区别九型人格类型的核心,不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而是内在的深层动机。九型人格理论的如上特点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员工激励、人际沟通、员工心理援助、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企业行政管理。

(2)成长导向。九型人格理论与人的成长、心理完善相关,超越了性格分类本身。有的学专家学者认为九型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科体系的流派,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九型人格是“精神性”的神秘主义流派,但是这两种观点都认为它更加关注人的心理发展和改变,这是九型人格分类之外的内容,而不是分类本身。许多学者将九型人格与心理学范畴理论做了比较后发现,两者体系一致,前者还可以为澄清后者体系中的模糊之处提供借鉴,所以九型人格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就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九型人格理论不同于大五人格、MBTI等性格分类的是,它是对情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被作为人的心理学研究的工具,全方位地促进人的性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所以,九型人格的目标不仅仅是性格的分类,而是心理的完善,这是其被广泛用于企业潜能开发和培训的原因。

二、企业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企业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事管理体制僵化。企业除了通过生产经营来谋取利益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不适合在企业工作或者不适合担任当前职务的工作人员,企业也必须养活,在员工没有犯错的情况下调整到能胜任的职位,否则任何员工都有举报的权权利。员工是弱者,虽然领导也是员工,但更多时候领导在此就退缩了。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造成淘汰人员的出处不好解决,对离退休的人员的管理存在一定困难,致使企业内部人员分配不合理。一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消极影响,就会怠慢工作,妨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有限的管理岗位资源稀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职位晋升是令企业职工无限风光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没有犯错误或者特殊情况的时候降低了工作岗位,就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造成一个岗位的填补除非“上”,否则很难动,干部能“上”不能“下”使企业的岗位资源更加珍稀。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工作岗位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利益,以往的荣誉并不能代表这个人永远是最好的,那只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人员的流动是企业的一种正常行为,这就要求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气氛,要通过竞争的形式来争取岗位,以“不进为退”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考核。

(3)限制了人才的脱颖而出。企业招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岗位工作内容、招聘方式、个人条件、领导偏好、机遇等等,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虽然企业对员工的选择和聘用方式很多,但是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管理者对员工的考核了解不够、个人意识较强、有私心、工作方法单一、没有按规矩办事,造成聘请员工和干部的透明度不高,而且现代人忍耐意识较强、习惯于服从领导指令,导致人员任用的失误的现象。企业的岗位是有限的,如果被不合适的人占据资源或者不被公正的任用、干部任用的透明度不够,就会形成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会令有些工作者懒惰怠工,甚至失去做人和工作的原则,造成企业资源上的浪费和经济利益上的威胁。

2.企业人员配置问题的分析

(1)工作观念的问题。虽然我国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员工的培养教育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整体人才队伍水平仍然不占优势。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在技术、学历、等级、职称等方面比其他大多数企业占据模型优势,具有较高的待遇和相对稳定的工作。作为知识技能的拥有者,应届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更有利于人才发挥自身知识,是创造财富价值和自我提升的重要阵地,即便是担任重要职位,他们也不情愿将自身知识和才能应用到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大学生们的传统就业观念一直没有改变,本着“宁当大城市一根草,不当小地方一块宝”的原则,他们甘愿选择从大城市的底层做起担任技术含量小、知识运用少的小岗位,其找工作首先考虑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一拥而上地考取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在“村官”的招考中,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与企业冷冷清清的招聘相比,其录取岗位与报考人数比例达到1:5,形成鲜明的对比。

(2)工作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小企业人才工作的环境条件还不够完善,形成了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境。工资待遇低是最主要的问题,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规模小,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企业中低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年收入一般为2万左右,高层次的在3万左右,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精神生活空虚。许多企业重生产、轻文化,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甚至连有线网络电视都未开通,缺少娱乐活动和娱乐场所,一些地区娱乐、住宿、消费等第三产业没有形成气候,外来人才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

(3)工作的机制问题。目前企业管理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机制上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没有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进行科学化的规范。从企业内部来看,人才培养观念仍然不足,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也未遵循科学的方法。从企业外部来看,国家对中小企业人才聘用、培养和行政管理的指导不够、引导不深。

三、九型人格论实际应用价值研究

1.有利于管理者的知人善用

九型人格理论取代了企业行政管理领域中传统的心理学方法,作为人类了解自我和判断他人的科学方式,是目前西方企业广为应用的识人用人的方法。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者首先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已,明确自身的个性和性格特点的局限性与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同时还要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用,对他人有足够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构建和谐团队,提高管理效率。作为一门容易学习和操作的有效企业管理工作,九型人格理论在人力领域的运用是不可限量的。特别是对于企业行政管理这样细致、综合、系统的工作,九型人格理论通过揭示不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对企业聘请员工、团队协作、发掘人才、人事管理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

沟通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良好的沟通机制是企业的生命线。运用九型人格理论解决性格因素带来的沟通问题,需要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性格对症下药,管理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风格和方式。通过与直属下级频繁接触,行政管理人员对下属的处事风格、脾气秉性和工作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灵活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手段去激励员工,同时在保持领导主导性格类型的基础上,控制个性中不利的一面,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沟通。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团队

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九种类型人格的分析和对企业行政工作特质的了解,选择合适性格的工作人员来组建团队。通过企业相应行政人员岗位的工作内容特征,管理者可以选择成就者、忠诚者、领受者和协助者四类型的人才与工作岗位匹配。九种类型人格的分析理论为企业工作者的行为提供了清晰的规范框架,不但可以明确员工价值,还能够更好的解读工作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目的,有利于企业行政管理团队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根据不同类型人的特质采用恰当的方式与之沟通相处,促进团队的和谐关系。

四、结论

本文梳理了九型人格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这门古老的智慧学说在当今企业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其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应用价值。学术界关于九型人格理论在企业行政管理方面应用的深入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将九型人格理论应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对企业管理十分有意义,能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是一种实践,九型人格理论注重的就是实践与效果的理论,企业行政管理与九型人格理论的融合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宇晶.九型人格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述评与展望.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的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7).

[2]杨菲菲.九型人格理论在大学生班干部选拔培养中的应用.出国与就业[J].20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