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空作业探讨

高空作业探讨

高空作业探讨

高空作业探讨范文第1篇

2.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困惑与出路刘铁生,余建青

3.边远地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周玉丰,敬代和

4.努力构建"模拟办公室",大力加强文秘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符海兰

5.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探析张小军

6.高职工程监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张彦鸽,赵冬梅

7.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探究沈秀梅

8.高职"NET"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析王维平,王琦

9.拓展人文课堂,彰显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作用张淑梅

10.基于三维的烹饪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史涛

11.高职高专艺术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陈宏

12.项目教学法在工程监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实例孙世民,沈艳阳

13.浅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时空 李永丽

14.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策薛畅

15.廊坊市高职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包金平

16.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李坤玉,史颖

17.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研究王振海

18.廊坊市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略研究王立升,王丽娟

19.浅探廊坊市"空心村"的治理张万花

20.提高廊坊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技能的思考周化军

21.文化体制改革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霍瑞珍

22.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研究王秀兰

23.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培训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王慧

24.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现状及对策简析李岳

25.职业时空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冉蓉

26.校园安全危机及其应对策略刘海霞

27.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李崇梅

28.浅论科技期刊品牌的树立王粤华

29.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策略余洪梅

30.浅析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刘芃

31.儒家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探析韩蓉

32.林业院校大学生公民生态素养培育探析翟金德,王国聘

33.创新设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沈梅

34.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怀忠,韩承江

35.安保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及培养途径王静,许永勤

36.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与培养吴萍,吴磊

37.高职生"四实"职业品格的内涵与培养策略孙崇勇,姜春红

38.影响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程诚,莫文萍,曹连莆,危常州,褚贵新,许兰萍

39.论本科生学习目标的建立和班主任的作用王为民,付贤树,邹克琴

40.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周红

41.构建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两高一新"人才培养宋锦刚

42.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能力江林强

43.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邱芳

44.浅谈校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武荣

45.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提升高职学生职场竞争力职业时空 史雅静

46.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基地建设的模式与对策李新生

47.大学生就业指导具体措施的调查——以达州市两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胡成霞,董怀军

48.浅析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邵灿园

49.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的探讨齐依南

50.经济危机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模式探析彭茂辉,崔璨

5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思考杨建锋

52.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教学在军事任职教育中的应用张圣元

53.基于体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仲稳山

54.职业资格考试融入地方本科专业教学的探讨徐颂

55.高校师德建设存住的问题及对策梁作甲

56.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何春林

57.新时期做好研究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唐玉红,刘建成

58.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李族放

59.物流实践教学中的组织问题研究樊俊花,刘瑛莹

60.创新型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陈桂珍

61.项目教学法在《饭店管理概论》课程中的实践罗君HtTp://

62.以"交际"视角审视日语能力中的"阅读"能力及其教学张文池,项梅

63.谈高师音乐专业手风琴教学曹志槟

64.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张月极

65.独立学院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应用熊芳萍,雷婷

66.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的策略陈立富

67.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探讨马青

68.英语情境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渗透芦娜

69.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如何实施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张丽洁

70.职业时空 浅析钳工实习指导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郁庆寿

71.浅谈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整合思路杜丽萍

72.试析词汇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李伟

73.技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途径李澎涛

74."两种经济理论"对电视广告的启示袁红波

75.传统装饰纹样艺术风格的演变梁建红

76.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启示陈妙娥

77.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冯炜锐,胡宾

78.IT项目进度控制影响因素分析王凤英

79.壁画艺术对提升廊坊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探讨曹传熠

80.浅析金庸小说的几点缺憾杭宇

81.高职公共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陈秀丽

82.传播学视阈下假新闻的成因分析及规避韩乾

83.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较刘会颖

84.重庆市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陈卫,张红斌,李仕旭,刘显文,马焰

85.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分析龙海军

86.建构社区参与的农民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北京郊区农民健康教育现状孙继红,王弢,张家文

87.大学新生与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秦峰

88.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农村新生情商的培养胡素芬,刘朝晖

89.独立学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马艳杰,左莉,刘娜

90.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盛文,张常洁

9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梅元媛,马可,姜剑

高空作业探讨范文第2篇

王铮(2001)利用上海各区零售业平均规模的分布状况,对上海市区商业重心进行计算,发现上海市商业重心与cbd发生明显偏离,呈东西向移动为主。分析认为,由于“需求决定了商业的发展,商业重心必然追随人口重心”,进一步论证了人口密度因素作为背景要素对商业区位选择起重要影响。

孙鹏,王兴中(2002)介绍了西方国家社区环境中零售业区位选择的一些规律,引入远角(far corner)、近角(near corner)和侧角(swing corner)等概念,并分析在主干道与次干道,单向道与双向道,直线道与曲线道等道路类型中的可识别性、易接近性的优势度差异。

郭崇义(2002)对北京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外资零售企业分布模式图,结合不同零售业态的区位要求,总结出百货商店分布较分散,大型综合超市分布在城区周边和城乡结合部,仓储商店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

蔡国田(2004)就轨道交通区位因素,探讨其对零售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认为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零售商业空间结构将发生重组,部分老商业区实力进一步加强,新商业区崛起的同时,部分商业区也会由于人流减少而呈萧条趋势。

商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备受学者,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关注。目前研究成果,多为介绍新业态特征,探讨其对传统商业业态的影响。

张素丽(1999)关注到零售商业企业发展中的市场定位与地理定位问题。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商业微区位关联效应研究出零售商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地理定位相互作用,市场定位是硕士论文地理定位的基础,地理定位会因市场定位的差异而呈现各自特点;并认为不同零售业态的地理定位原则也有所区别。

许学强(2002)利用gis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零售店与其他业态存在彼此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其空间布局呈圈层结构,并逐步向多中心发展;交通因素对其区位选择起重要作用。

管驰明(2003)介绍了新零售空间(new retail places,spaces and sites)概念,即“指包括超市、高级百货商店、仓储超市、零售园区(retail park)、区域购物中心和厂方直销店等新型商业业态构成的商业空间,主体是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并将其内涵归纳为“新业态”、“新区位”、“新近出现”三方面。究其形成动力,管先生总结出宏观背景因素(包括快速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城市土地市场化、商业全球化),商业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层次提高、居住空间演变),商业业态发展演变,城市交通改善现代物流出现这四个因子。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地理研究,正呈现逐渐细化、微观化的趋势。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城市中由于地价、交通便利性、人口密度等区位背景因素所造成的场势差异能清晰、明确的展现出来,从而让我们从具体、复杂的微观区位层次,对商业活动的区位布局提供科学、系统、高效的理论支持得以实现。

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我国商业区位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已较成熟,表现为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证研究,对现有商业网点的中心性和等级性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商业区位布局方面,以地租理论、规模经济等为理论指导,通过商业服务业设施的空间定点,探讨不同地域商业中心区位特点,预测各商业中心发展趋势。大卖场、连锁商店等新型业态的区位选择特征,很多学者也作过较深入的研究。

以上研究运用传统区位理论,并借鉴商业经济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商业区位选择过程、选择特点、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但更多从商业集聚的角度入手,对微观尺度上商业经营单位的相互关联及其区位效应尚未引起充分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商业微区位关联效应研究重视。

高空作业探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36-03

Base on the World University C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Space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LIU Jiu-hong

(Changsha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217,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revolution wav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Based on the cloud platform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spa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unan is full swing, space teaching brings the huge change for education teaching of hu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text specific to my colleg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status quo, discuss in world university city as a platform, take advantage of network teaching space,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education resources, improve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cooper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vocational ability.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he world university city; space teaching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各行业信息化办公水平普遍很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无疑成为各行业用人单位录用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培养的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应该能运用网络环境自主探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各高职院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程,希望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岗位上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自主探索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我院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索在基于云平台的世界大学城搭建《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组织教学,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

1 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中文Word 文字处理软件、中文Excel 电子表格软件、中文Powerpoint 演示文稿和网络基础及Internet 应用等[1]。周课时2节,开设一年,第二学期要求参加湖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近年来,我院校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课时从周4课时缩减至周2课时,取消期末考试、采用以证代考,探索对接专业的教学等,但本门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老师教学模式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多数老师还在沿用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课堂操作完成很好,但遇到实际问题就不会了,缺乏学习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只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差,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使得高职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反感心理,处于浑浑噩噩度日的状态。

2)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特点:简单问题不屑学习,复杂问题不愿学习。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一些,所以课堂上老师讲授课程时一知半解,认为简单,自己已经会了,对老师的讲解不以为是,而真正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手忙脚乱,毫无办法,影响了课堂授课效果。

3)学生生源多样化,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信息技术教育在各地区的发展不相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少数自职业中专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第二少数来自市区高中的学生,在入学前仅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但仍未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第三还有大多数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学条件较差,计算机教育落后,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甚至接近于零。而我院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按专业分班授课,同一个班有以上三类学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异较大,老师在授课时一人讲,全体学生一起听,师生进度相同,难以保证每位同学学有所获,授课效果一般,甚至打击的一部分掌握得较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同学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步骤,也放弃了,慢慢地学习氛围越来越淡,甚至出现逃课现象。

4)重视等级考试,忽视应用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院对等级考试通过率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大部分老师教学中主要强调对等级考试涉及的知识点的掌握,做大量的等级考试模拟试题,而忽视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和将来工作上的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目标也主要是拿等级证。这样学生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但却不能熟练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5)考核评价方式不能体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现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采取以证代考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而等级考试成绩主要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了并不表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很强,甚至可以说没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2 基于云计算的世界大学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空间教学实践

2.1 云计算的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简介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来的,它构建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数以万计的电脑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云,用户通过互联网连入云,使用云提供的各种服务[2]。它是网络资源共享、交换和使用的一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使用户可以按需获取所需要的软、硬件和各种应用以及平台服务。

世界大学城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校园卡标准研究所、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办公室及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开发。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每个机构用户提供一个云端账户――云平台,为每个个人用户提供一个账号――学习空间,通过云平台和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活动。湖南省职业教育系统依托“世界大学城”建立了“职教新干线”网站,搭建了一个全省的职业教育学习平台网站,“职教新干线”为师生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展示交流的空间,教师通过空间课程组织教学,将课程知识进行积累、重构、提升,整合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空间课程自主学习。

在世界大学城建立空间课程,运用空间课程组织教学,将课堂从有限的课堂45分钟和教室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介绍

笔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结合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组织了分模块项目化的教学资源,共分为六个模块27个项目,图一为笔者建立的空间课程部分导航界面,学生要学习本门课程,先登录此界面,点击“学习注册”,注册完毕就可以进入学习。每个项目分为“签到”、“听课”、“学案”、“实践”、“讨论”、“作业”六个环节。

1)签到: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后,每个项目开始学习前先签到,类似课堂教学的考勤,有效防止学生逃课。

2)听课:听课环节是本堂课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学生可自主按需点击学习,反复观看。

3)学案:是本项目的学习指导,包括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难点重点、及项目操作要点描述等。

4)实践:是重点设计版块,老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及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操作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自主选择实践项目练习,操作完成后上传操作结果,老师给出相应的评价反馈。

5)讨论:讨论区由老师或学生自己提出讨论的问题,问题主要与本项目相关的问题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可自由发言、交流,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计算机知识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分享网络学习经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6)作业:本环节是该项目的实践检测环节,课余完成。主要检测学生对本项目覆盖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完成后提交给老师登记与检查,老师及时给予点评,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每个模块完成后还有综合实训与拓展资源共享,提供给掌握较好又有兴趣的同学的学习,体现分层教学的需求。以上六个环节中“签到”、“实践”、“作业”为必须完成的环节,其他三个环节学生可以按需自主选择学习。

2.3 空间教学实施过程举例

前面介绍了《计算机应用》空间课程的模块与结构,下面以模块三《word的应用》中“word高级应用”项目中邮件合并知识的空间教学过程。

第一步:登录个人空间账号,进入老师的空间课程导向界面,并点击“签到”。

第二步:空间课程中对该项目创设工作情景,将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到情境中,导入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

学院准备举办举行2015年元旦文艺汇演,现要邀请6位上级领导、6位院级领导、22位中层正职共34位领导参晚会。假设你是学工处负责该项工作的小王,你能否快速打印出“邀请函”,完成任务?已提供“出席领导的名单.doc”(展示)。你打算怎么做?一张一张的制作吗?还是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邮件合并。

第三步:学生4-6人小组(老师分配)为单位,通过空间课程中的“听课”或“学案”讨论学习邮件合并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学习邮件合并的功能与操作步骤,教师通过空间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处理等职业能力。

第四步:学生在“实践”环节下载实践操作素材,实践练习,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步骤,如有问题可向小组成员或老师请教,完成操作后上传操作结果至自己空间,并将链接地址发给老师,老师通过链接地址下载学生的操作结果,组织同学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评比的内容包括:邀请函模板的设计(文档页面的布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版面的美化),邮件合并的结果等,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加分。

第五步:“讨论”环节老师提出讨论问题:一、邮件合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适用范围,基本的合并过程。二、带照片的邮件合操作并如何实现?供学生讨论,回答优秀的同学老师给予表扬、加分等鼓励。

第六步:“作业”环节老师提供练习素材或问题供学生课余完成,作业布置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例如掌握较好的同学要求完成批量“带照片的证件制作”,掌握一般的同学只要完成与实践环节同等难度的练习即可。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点的总结,进一步明确邮件合并的应用范围和操作步骤。“邮件合并”在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用处很大,公司企业、学校、政府办公,经常要发大量通知,商品邮寄广告,录取通知书,成绩单,会议邀请函等,使用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生能够分小组学习、讨论问题,操作熟练的同学也能够去指导有问题的同学,培养了学生的组内协作精神,而评选优秀活动小组又使得组与组之间产生了竞争,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培养。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完成任务,觉得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我探究的能力。

2.4 空间教学的优点

1)学习时空外延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大都不满足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接受,而且课堂45分钟的学习时间有限,老师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空间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没掌握或没完成的任务可以在课余、在有网络的地方反复练习掌握,还能根据老师空间课程的微课视频、学案、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补充的教学资源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制订相应的激励方式:团队排行榜、优秀作品展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习过程自主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岗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为了能使高职学生适应未来不同的岗位需要,就必须得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随时学习新知识,学会自己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笔者的《计算机应用》空间课程设计美观、个性化的界面,搭建便捷的交流互动学习平台,提供微课视频、设计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的实训案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空间教学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3]。

3)团队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采分模块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创设工作情境,每个模块设计一些与学生专业或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际项目,以项目为主导,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学习方式,选一名表现良好的学生任小组长,负责项目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分配等协调工作。小组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完成项目。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协作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

4)考核评价过程化,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空间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完成的实践项目及作业实时上传到个人空间,将链接地址发给老师或直接将作业传给老师,作业将永久保存在云平台,云平整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通过空间课程的记录,对每位学生学习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这种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评价与等级考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实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业水平。

3 结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空间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运用空间自主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精神与协作、探索和实践创新、信息检索与处理等职业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终身受益,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为社会、为用人单位服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应积极探索、改进空间课程的教学模式、充实教学空间资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久红.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效率[J].教师,2013(9):112-113

高空作业探讨范文第4篇

室内设计作品到底需具什么样的创意与美感的属性或特征才会受到喜爱?不同属性的个人之间又有何不同?以一个实证性研究,采用“相关性研究法”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创意评量、美感判断与视觉偏好这3个变项之间的关系。以饭店大厅之室内设计实景彩色照片为问卷调查工具,经以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对416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1)不同属性之受测者,对美感、创意与偏好构成因素之看法有显著差异,其中以专业背景变项所导致的差异相对较多;2)美感、创意与偏好3变项彼此间全部均达显著相关;3)以美感与创意的相关程度最高;4)有7个变项可联合解释偏好52.1%的变异量,影响“偏好”以创意变项为主。

[关键词]

创意评量;美感判断;视觉偏好;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塑造一个能让人“赏心悦目”的人造环境,因此,室内设计作品如何才能让人赏心悦目而产生偏好可以说是此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这一方面而言,室内设计作品除了最基本的需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之外,“创意“与“美感”这两项因素应是最重要的关键。然而,人们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或特征去评量一件室内设计作品的创意与美感?一件室内设计作品到底需具什么样的创意与美感的属性或特征才会受到喜爱?室内设计作品中的创意及美感特征是由哪些视觉元素(visualcomponents)所构成?这些视觉元素与“偏好”之间有何关系?另外,对于室内设计作品的评量,受过室内设计专业教育训练的人与未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之间是否有一致的评量标准与看法?其可能的差异何在?……对室内设计业者以及从事室内设计相关专业教育的教师与接受此类教育的学生而言,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却几乎从未被有系统的探讨过。室内人造环境除了需能满足使用上的功能需求之外,亦需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对于其功能上的评量,一般均有较为具体而客观的标准,但对于如何满足心理需求,却缺乏相关的评量标准。室内人造环境的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组合搭配极为多样而复杂,如何运用某些元素或特征,充分呈现作品的创意与美感,藉以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而获得其喜爱,这是每位设计者时时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不过,“创意”“美感”都是很难捉摸的心理认知概念,无法实际观察到。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只能透过实物、图片或语言等来加以解释或描述,但往往失诸于主观而无法找到清楚而明确的交集。然而,在学术研究上,研究者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测验来探索、分析,更精确掌握其脉络。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主要为:1)探讨大学生对于室内设计作品之偏好情形。2)比较并分析不同属性大学生对于室内设计作品之评量及偏好上的差异。3)探讨创意、美感评量与偏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最后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于室内设计实务以及后续研究之建议。

1文献探讨

本研究的焦点在于“评量”与“偏好”这两个主要变项上。由于本研究预计采用室内设计实景照片做为测量工具,而非将受测者带到实际现场施测,且有关“功能”方面的评量一般已有较具体而客观的标准,本研究并未将此部分列入探讨范围,因此,本研究在“评量”部分将仅针对“创意”与“美感”两项特质;而为了区别创意与美感的评量,将分别以学术上惯用的“创意评量”“美感判断”称之。另一方面,由于受测者是根据他所观看的照片填答其主观感受的偏好程度,因此,精确地讲,其偏好应为“视觉偏好”。

1.1创意评量(creativityevaluation)对于“creativity”的评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分类:1)输入:指创造者的背景及所具有的特点(包含人格倾向);2)历程:包括运用创造思考的过程、方法或进行的活动;3)输出:指创造的产品或其成果[1]。从这种分类的多样性可看出:“creativity”的评量并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万灵方法;而近年来的理论和实证结果似乎支持创意是内容特定的观念。换句话说,一个内容领域内的创造性活动与其他内容领域上的创造力是相互独立的[2]。就室内设计作品的创意评量而言,它所评量的应是属于“输出”类的讯息;用于评量这类讯息的创意指针大致可归纳为“以产出物所含之特质或特征”“以内容、形式及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合意评量”三大类。在本研究中,由于受测对象包括了非艺术、设计相关科系的大学生,因此,对于室内设计作品的评量将采用“合意评量”方式。根据心理建构的“隐含理论”(ImplicitTheories),人们无需经过特别的训练(即使是门外汉)也能够相当可靠地评鉴产品或作品的创意:“看了自然就能分辨。”换句话说,此法所强调的是属于真实世界里的定义。

1.2美感判断(aestheticjudgment)各领域的研究者对于美的研究所关注的都在两个焦点上:1)辨识并了解那些能令人产生美感(或至少是愉悦)知觉经验的因素;2)了解人类创造能力与欣赏美好创造表现的能力的本质[3]。针对这两个基本焦点的研究取向也有显著的差异:前者主要关注的是实证理论,此类的美学研究可称为“实证美学”;后者则主要关注的是规范理论,此类的美学研究可称为“分析美学”或是“思辩美学”(speculativeaesthetics)。过去有关环境美学的研究,则绝大部分性质上都是属于实证美学。在对“环境”的实证美学研究上,研究者最主要的目的是想了解:到底是哪些环境构成因素可让人产生美好的知觉;而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美感经验进行“相关分析”(correlationalanalysis),以检验两个或多个变项间的关系[3]。这种相关分析主要是以物体的形态或结构特色(即“美学因素”)为自变项,以人们对这些形态或结构的主观感受(即“美感反应”)为依变项,而个人属性则为观察变项。“美学因素”(aestheticfactor)指的是我们可以知觉到(主要是透过视觉)、并可以让我们产生美感反应的物理环境组成因素,例如:形态、色彩、比例、材料、质感、样式、风格、饰品等等。

1.3视觉偏好(visualpreference)环境偏好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结果,其过程始于环境知觉,此知觉是由某些环境属性所引发,经过人们的认知过程及予以评价之后,最后形成对它的偏好态度反应。因此,环境属性与环境知觉可以说就是形成环境偏好的两大基础。就“环境知觉”而言,它虽然包括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等,但由于人们对于外在刺激与讯息的接收大部分是依赖视觉,由视知觉所导致的喜好就是“视觉偏好”。另一方面,“环境属性”指的是人们可以知觉得到(主要是透过视觉)的实质环境组成元素,包括各种设施、配备、标志、建筑构造、色彩、比例、材料、质感、样式、形状、风格、家具、植栽、配件等均属之。当人们的感官接收到这些环境属性的信息之后,就会将它们与过去的经验加以比对、评量,然后产生情境知觉;如果评量结果是正向的,就会产生偏好。由于这整个过程都与个体的经验、心理有关,因此,环境偏好是随着个人以及他的经验而变化的。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偏好的文化差异,因此,个人对于他所熟悉的、符合他的文化价值观的环境场所自然有所偏爱。既有的有关环境视觉偏好的实证研究成果显示:建筑师等专业的空间设计者对于人造环境的偏好与一般大众有显著不同,而且常误判一般大众的偏好[4-6],此一结果突显了专业设计者与一般大众之间看法上的差异。综合以上有关创意、美感以及偏好的相关文献,可发现:室内设计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是否会受到喜爱,这跟构成此一室内空间的各种属性是否被认为有创意或有美感等特质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换句话说:室内空间的“环境属性”在经过用户的知觉、认知与评价的过程之后,如果这些环境属性被评量为有创意或具有美感,那么,它将可导致“偏好”态度的产生。这整个历程主要的组成是:“环境属性”在经过“环境知觉”之后,若具有“创意”及“美感”等的特质,就会让人产生“环境偏好”;而由于人们对于环境的知觉与大部分是透过视觉,因此,“视觉偏好”可说就是“环境偏好”的最主要代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国内大学生(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为实现本研究探讨创意、美感与偏好等变项间关系的目的,本研究采用量化的“相关研究法”(correlationalresearch),以自己设计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资料的搜集,再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各项统计,并另再以德怀术(Delphi)及专家会议法进行专家之质性解读。本研究所要探讨的核心课题是:室内设计作品之创意评量、美感判断与视觉偏好间的关系,其中还包括了:个人属性变项所造成的差异,以及个人属性、创意评量、美感判断对于视觉偏好的预测力等。本研究架构如图1所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室内设计实景彩色照片。由于室内空间性质的不同(例如住家与商业空间),人们对其期望并不相同,设计师的设计思考也有所差别。基于此,本研究工具以饭店大厅设计为代表。本研究即以经专家依据空间特色与风格而分类、筛选过的照片做为测量工具,受测者则完全依据其主观的看法去评量。

本研究工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与“偏好、创意与美感评量”两部分;后者是以同一组照片为测量工具。偏好程度的测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分为:非常喜欢、很喜欢、普通、不太喜欢、非常不喜欢等5级。计分方式则从非常喜欢到非常不喜欢依次给予5到1分;总计分数愈高,表示受测者愈喜欢该照片所呈现的室内空间。美感程度的测量同样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分为:非常美、很美、普通、不太美、非常不美等5级。计分方式则从非常美到非常不美依次给予5到1分;总计分数愈高,表示受测者觉得该照片所呈现的室内空间愈美。稍有不同的是:创意程度的测量采用Likert六点尺度法;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变异(commonmethodvariance,CMV)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失真,采用不同的尺度是防范的方法之一[7],这6个尺度分别为:非常有创意、很有创意、有点创意、不太有创意、很没创意、非常没创意。计分方式从非常有创意到非常没创意依次给予6到1分;总计得分愈高,表示该照片所呈现的室内空间愈有创意。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以自己设计的测量工具,以饭店大厅之图片进行网络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16份,经由统计软件SPSS进行信度分析、共同方法变异之事前防范与事后侦测、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差异检定、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各种统计方法,并以德怀术进行偏好因素之属性与特征的解读,获得了以下的结果。

3.1组成因素特征将偏好进行因素分析后,饭店大厅由8个偏好因素所组成,随后依据德怀术的结果,分别将各个偏好因素命名,这些因素为:OP1“欧式古典”、OP2“个性时尚”、OP3“简约成熟”、OP4“质感格调”、OP5“前卫未来”、OP6“宁静素雅”、OP7“自然休闲”与OP8“神秘暗沉”。被认为最美的因素是OA7“自然休闲”,最不美的则是OA5“前卫未来”;被认为最有创意的因素是OC5“前卫未来”,最没创意的则是OC8“神秘暗沉”;而最被喜爱的因素是OP7“自然休闲”,最不喜欢的则是OP8“神秘暗沉”。

3.2个人属性与差异不同性别对美感、创意与偏好总计24个因素中,一共有4个因素有显著的差别,这4个因素分别为:OA1、OC1、OP1“欧式古典”、OA8“神秘暗沉”。其中只有OA8“神秘暗沉”是女生的平均数高于男生,其他的都是男生的平均数较高。这说明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女生较于男生偏爱主题强烈、低调色彩的现代感的大厅;然而,女生对于古典、优雅的欧式风格的大厅是较不感兴趣的。不同教育程度对美感、创意与偏好总计24个因素中,一共有3个因素有显著的差别,这3个因素分别为:OC1、OP1“欧式古典”、OC7“自然休闲”。在所有差异达显著的因素中,大学受测者的平均数全部都高于研究所以上的受测者。不同专业背景对美感、创意与偏好总计24个因素中,一共有12个因素有显著的差别,这12个因素分别为:OA1、OC1、OP1“欧式古典”、OC2、OP2“个性时尚”、OA4、OP4“质感格调”、OA5、OP5“前卫未来”、OC3“简约成熟”、OC7“自然休闲”、OA8“神秘暗沉”。在专业背景所有差异达显著的因素中,只有5个因素是相关背景的平均数高于非相关背景,分别是:OA4、OP4“质感格调”、OA5、OP5“前卫未来”、OA8“神秘暗沉”,而这些因素全都来自于饭店大厅。由上述结果可以得知,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对于某些饭店大厅的类型,设计相关背景的受测者的评价则较高,这些类型包括:以红色系铺陈空间、色调宁静且不杂乱,特殊的灯光营造效果、未来科技感强烈,深色为主题、沉重感的家具、低调色彩的现代感空间等。总计饭店大厅之美感、创意与偏好差异达显著的83个因素中,专业背景所造成显著差异因素的数量为最多,一共有26个。因此,在本研究中,专业背景变项为所有个人属性变项里较具影响力的一个变项。另外,在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专业背景对于“大厅偏好”有显著的解释力。因此可以得知,专业背景变项会影响大厅的喜好。

3.3美感、创意与偏好之间的关系探讨饭店大厅的美感、创意与偏好的三个变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1)彼此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2)三个变项彼此间的关系有微妙的不同。以下分别以不同的统计分析层面来探讨:

3.3.1描述性统计结果在单张图片的平均数方面:“美感”与“偏好”平均数最高的图片为同一张图片(A13与P14);“美感”与“创意”平均数次低的图片亦为同一张图片(A24与C24);“美感”与“偏好”平均数最低的前三名中有同一张图片(A33与P34)。然而,“美感”平均数最低的图片,却是“创意”最高的图片(A05与C05)。在各因素的平均数方面:美感前三、后三名,与偏好前三、后三名因素一致,但高低些微不同;创意第三高为OC3“简约成熟”,美感第二高也为OA3“简约成熟”;创意最低的为OC8“神秘暗沉”,美感第二低也为OA8“神秘暗沉”;创意第二低为OC1“欧式古典”,美感与偏好第三低也为OA1、OP1“欧式古典”;创意第三高为OC3“简约成熟”,偏好第三高也为OP3“简约成熟”;创意最低的为OC8“神秘暗沉”,偏好最低的也为OP8“神秘暗沉”。然而,美感与偏好最高的因素为OA7、OP7“自然休闲”,却是创意第三低;美感最低的因素为OA5“前卫未来”,却是创意最高的;偏好第二低的因素为OP5“前卫未来”,却是创意最高的。经过以上单张图片与各因素的平均数比较后,可以大致上看得出来,“美感”与“偏好”的关系似乎是较为紧密的,而“创意”与“美感”,或是“创意”与“偏好”之间的关系则多有相异之处。

3.3.2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在美感、创意与偏好24个因素中,其两两之间的关系绝大部分都达到0.01(双尾)的显著水平,而大厅三个整体变项其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依序如下:美感与创意的相关系数为0.672,美感与偏好为0.622,创意与偏好为0.527。比较美感、创意与偏好的关系后,可以发现,其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以美感与创意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672)。

3.3.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个人属性、美感因素、创意因素,一共21个预测变项中,共有7个显著变项可以解释“大厅偏好”52.1%的变异量,其中解释力最高的是OC8“神秘暗沉”的24.7%。“大厅偏好”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0.404×OC8“神秘暗沉”+0.263×OA2“个性时尚”+0.200×OA4“质感格调”+0.188×OA3“简约成熟”+0.115×OC7“自然休闲”+-0.126ד年龄”+-0.076ד专业背景”。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偏好”最主要的变项为OC8“神秘暗沉”,有24.7%的解释力;由此可看出,影响“偏好”以创意变项为主。

4研究建议

本研究探讨饭店大厅之美感、创意与偏好三个变项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结果。依据这些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对于室内设计以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4.1对室内设计上的建议1)符合空间类型的设计需求:人们会因为空间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知,好比对于休闲娱乐的空间与个人的私密空间的认知就不太相同。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偏好”中占最大比重的即以“创意”因素为主,因此,设计需符合空间类型的需求。2)男女之间的不同认知与喜好:性别的不同,对于空间的喜好也有所不同。对于商业空间而言,女生较偏爱主题风格强烈、低调色彩且现代感的饭店大厅;而男生相较于女生则较能接受古典欧式风格的饭店大厅。对于某些为特定性别所设计的空间,这些结果值得参考。3)设计者必须多以使用者的角度来设想:依据本研究的结果,专业背景变项对于美感、创意与偏好来说,是所有个人属性变项中较具影响力的一种。这结果也显示出专业者与一般大众之间的确是存有看法上的差异。对于室内设计的专业者来说,这是必须认清的一个事实,但是不代表设计者就应该随着潮流波动,而失去设计人的风格,而是应该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设想,不宜自恃专业,而漠视了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

4.2对后续研究的建议1)扩展研究对象的范围:本研究以网络问卷调查为方法,探讨网络族群对于饭店大厅美感、创意与偏好的认知。碍于时间等现实因素考虑,回收的样本不如预期,导致大部分的受测者以学生族群为主,因此有必要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族群。2)其他空间探讨的可能性:本研究以饭店大厅为研究目标,然而,空间的种类非常多,与其他不同性质的空间做比较,美感、创意与偏好的关系又会如何?这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3)实用性因素的讨论:受限于研究工具,本研究探讨的仅是“外在风格与形式”的美感、创意与偏好;然而,有关“实用性”因素对于美感、创意与偏好的可能影响,值得后续来探讨。4)运用其他理论或方法的可能性:本研究使用“相关性分析法”来探讨饭店大厅之美感、创意与偏好之关系。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可以尝试运用别种分析方法(例如集群分析法或多元尺度法),或根据其他理论(例如模糊理论或信息熵理论),将此类主题再做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毛连塭,郭有遹,陈龙安,等.创造力研究[M].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0.

[2]张世彗.创造力:理论、技术/技法与培育[M].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4.

[3]LangJ.CreatingArchitecturalTheory:TheRoleoftheBehavioralSciencesinEnvironmentalDesign[M].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87.

[4]DevlinK,NasarJ.Thebeautyandthebest:Somepreliminarycomparisonsof“high”versus“popular”residentialarchitectureandpublicversusarchitectjudgmentsofsame[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1989(9):333-344.

[5]GroatLN,DesprésC.Thesignificanceofarchitecturaltheoryforenvironmentaldesignresearch//ZubeEH,MooreGT.AdvancesinEnvironment,BehaviorandDesign[C].NewYork:Plenum,1991:3-53.

[6]NasarJL.Symbolicmeaningsofhousestyles[J].EnvironmentandBehavior,1989(21):235-257.

高空作业探讨范文第5篇

高空Wi-Fi:飞机不再是通讯的

高速列车无线输电成为可能

浅析混凝土砌块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我国首列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亮相

局域坐标法在施工放线中的应用

轴承滚子抛光机的研制和应用

浅谈发电车视频安全监控系统

浅谈铁路浅基桥加固施工

浅谈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郑州局施工组织实践与设想

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检查与维修

混凝土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机车交流传动与异步牵引电动机的探讨

快速货运动车组开行可行性分析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

钢编软管除锈机的研制和应用

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速铁路接触网鸟害问题探讨

浅析钢轨焊接接头轨底三角区晶粒粗大问题

普速铁路车站施工维修天窗作业的探讨

中间站调车安全工作的探讨

集装箱运输调度工作分析与思考

铁路支距尺检定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中间站调车安全管理的分析及对策

机务段段内调车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

新型电缆既可输送又能储存能量

关于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的几点思考

浅谈箱变智能监控终端的线性自动化功能

浅析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及对策

高铁桥梁的养护维修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现浇钢砼屋面渗漏水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郑西高铁隧道衬砌病害的套衬施工技术

注浆法在既有铁路基床病害整治中的应用

焦柳铁路王庄隧道漏水病害的整治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压缩货车停时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探讨

高速铁路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探讨

郑州铁路局科研所四项科技成果通过局技术评审

郑开城际宋城路站旅客流线组织优化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铁路既有线线路质量控制探讨与实践

浅谈铁路10kV电力线路的常见故障及防范措施

浅谈高压线路故障判断装置在牵引供电中的应用

重构全球交通战略体系“两洋铁路”的雄心与算盘

试论新形势下铁路非运输企业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电气化铁路既有车站新建灯桥转体施工工艺的应用

直流内燃机车增压器喷油故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驼峰车辆溜放速度控制与减速器使用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