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波的诗

金波的诗

金波的诗范文第1篇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他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出版过诗集《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乌丢丢的奇遇》等多部;散文集《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心往哪里飞》;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创作】

金波先生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真挚地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正像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睁开眼睛看自己,已进入了老年;闭上眼睛看自己,还是那个孩子。从孩子变老人,从老人回到童年……为孩子们写作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不会有黄昏的伤感和灰色的心态。”(《老人和孩子》)

金波的怀里,好像揣着个童谣的万花筒,随时随地都可以变换出新奇的花朵给你看。他的作品长久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词作家乔羽赞为“泉水一般清亮、鸟语一般婉转”;被编辑家崔道怡誉为“纸上的彩虹”。

读其诗,宜在夜深人静之时,一盏青灯之下,如同与作者同在林间散步,但见泉水清冽,花树婆娑,云影徘徊,鸟鸣幽幽,不知不觉便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透明的水雾,/是它们纱的衣服;/轰轰的潮声,/是它们在敲着小鼓。”(《推开窗子看见你》)

金波以那样一种纯净明朗的心情歌唱春天:“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春的消息》)

金波的组诗《色彩交响十四行》中的《蓝萤火》是一首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小诗:“那时每一个夏夜凉爽如水/常常会飞来一只只萤火虫/那幽幽的蓝光很美很美/映照着我第一个童话梦。”

【事例】

1.有一次,老师留的作业是背课文,让家长听。开始金波没用心背,等母亲来检查时,他只能背下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了。母亲没有斥责他,只是拿起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意思呢,就让背。”说完,她就特别得意地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看着母亲连那么难背的古文都能背下来,金波很受鼓舞,以后遇到难背的课文,他就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

金波的诗范文第2篇

揭秘“小绿人”创作始末

近期,已是古稀之年的金波,又为小朋友们带来新的故事:《追踪小绿人》和《又见小绿人》,这是两个诗一样美好的童话故事。这两个故事围绕着发现“小绿人”、又见“小绿人”而展开。第一个故事讲述爷爷和“我”(小叶子)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小绿人”的报道,没想到在“我”的“绿园”(家里的小院)里真的住着“小绿人”家族,而且好朋友“小晓”居然就是“小绿人”。在“我”的真诚努力下,小绿人和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第二个故事里爷爷最好的朋友宫爷爷变成“小绿人”,“我”和爷爷追随着宫爷爷的梦来到“小绿人”家园,到故事的最后连爷爷也加入“小绿人”家族。书里的“小绿人”是没有被熏染,最纯洁最本真的人,“小绿人”的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失去的――各种生命形式和谐共存,对各种生命形式尊重的世界。金波用活泼简洁的文字为小朋友重塑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我们已经失落的世界,也带给小朋友美好的希望。

金波说,写“小绿人”故事只是想满足小时候的好奇心,把童年的幻想充分地释放。原来在金波很小的时候,就跟班上的同学讨论,是不是所有看到的小动物,真的那么大?会不会这些小动物其实很小,只是被人的眼睛看“大”。成年后,看到班马主编一份刊物《绿人》,初读的时候,金波以为是一个新物种的发现,还写信询问探索的新进展。“可见到那个时候,我还痴迷于童年的幻想,分不清是真实还是幻觉。关于小绿人的存在,是我终身抹不掉的童年记忆!” 金波激动地说。而真正激发金波创作“小绿人”的灵感其实是一位幼儿园的小姑娘。有一个早晨,金波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位家长在帮助她的女儿用白纸和铅笔在拓印树皮的纹理。他看着小朋友认真地拓着,拓完了,还拿给金波看。从那张“树皮画”上,金波看到了山,看到了河,看到了树木和花草,还看到了小小的人藏在山林里。“那天我决定写‘小绿人’童话。”

随着人物和情节的发展,“小绿人”的故事不再成为金波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给所有小朋友的故事,金波希望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示,我们应当善待大自然,讲究生态道德。而故事里的“小叔”,是一个开始做了许多伤害小绿人的“坏人”,后来他知错能改也成为“小绿人”的朋友。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善恶是否已经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小叔”的形象对小朋友来说可以接受吗?金波说,“小叔”的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他集中许多人的影子:为了个人发家致富,不择手段,见利忘义。他刻画这个人物,是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是有善恶标准的,但善恶的品德要靠形象去表现而不是抽象地说教。在《痛苦的宴会》这一章,我是用人物对比和场面来表现这种善恶。读这一章可以动之以情,让小读者在同情小绿人的感受中体验善和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好的语言故事不会讲得生动,但如果语言简洁生动即使平常的事情也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变得很有趣。儿童文学的语言表现上要更加的慎重,因为,这是给小朋友们看的,要用小朋友们看得懂的语言。对此,金波举例说到,“在写《走过七座桥》这一章时,我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因为这一章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靠语言描绘来吸引读者。小学生读文学作品,还有一个学习语言的目的。我重视儿童文学的这一功能,所以给小读者写作时注意语言的规范、简练、生动。在故事构架上,要满足小读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喜欢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又要避免落入俗套。在情节把握上,应当有张有弛,不宜一味地为情节而情节,要有节奏感。生活本身就是有曲折、有平缓、有激烈、有抒情,是有不同的展示的。在‘小绿人’系列中,我有意识地还原生活中的这种节奏。读文学作品不同于看动画片。文学还是想象的艺术,要给读者留下不同的感情体验和想象空间。”

建议小朋友的阅读多样化

诗歌是金波带给小朋友的第一种文学作品,也是他写作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题材。诗歌影响了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以后的作品无论童话还是散文,他都追求诗意和凝练。金波的笔下,诗性来自他对生命的理解,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期待。他让自己的故事,形象和描写都具有诗的意境,也具有诗歌的隐喻。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金波推崇诗,在他看来“诗是文学的灵魂。学会欣赏诗,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人内在的生命的熏陶和教育。它是一种人文教育,着眼于素质的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自我提升。诗歌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气质。正如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过金波同时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他“希望小朋友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都能读一些,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语言精炼,有音乐性,在培养丰富的情感方面,诗歌能发挥较大作用,此外,诗能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能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童话以它丰富的幻想性吸引小读者,它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文学样式,喜欢文学的小朋友几乎没有没读过通话的。小说更贴近现实生活,可以直接影响小读者对生活的认识。希望小读者不要忽视散文的阅读,它可以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敏锐感觉,语言表达的能力。学习作文,不能不读散文。”

在金波的心目中,好的文章应该是“真实、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表述带感情,语言规范、简洁、优美。读了还想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他建议小朋友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用心去写,用情去写。

为小朋友选书是门大学问,很多家长都很苦恼,访问时,笔者求助于金波,希望听听他的意见。“我建议教师和家长多关心创作、出版状况,和相关的评介文章。自己还要多读一些书,这样就不仅可以推荐还可以一起交流阅读心得。推荐书目实在是一件繁难的事。我不大敢做这件事情。因为我阅读视野有限。再就是每个人都有偏爱,也会影响你推荐图书的准确度。我只能说在我读过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冰心的散文,严文井的童话,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法国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

五十余载儿童创作经验分享

从年轻时代开始一直到古稀之年,金波笔耕不辍,为小朋友创造各种形式、各种题材的作品。是什么让金波50多年来始终跟小朋友在一起,写小朋友喜欢看的作品?“我和小朋友在一起,是真诚的、平等的。对他们,我是发自内心地理解和尊重,因为我自己曾经也是小孩。一个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他在性格和气质上会比别人保留着更多的天真和纯真。”

金波的诗范文第3篇

对黄怒波的定位总是有点“难度”,诗人黄怒波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气质;地产商黄怒波叱咤地产江湖多年,纵横捭阖;探险家黄怒波成功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到达两极点;慈善家黄怒波2007年以1.87亿元捐款位列《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榜》第九位,日前,黄怒波表示,计划将一半家产捐给母校北大。虽然黄怒波表示不再写诗,不再探险,但诗人和探险家的烙印早已印刻在他的生命中。

诗意探究旅游地产

黄怒波进入公众视线始于“冰岛买地”风波。2011年11月,中坤集团决定考察并投资购买冰岛的一块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冰岛国土面积的0.3%),进行旅游开发,虽然遭到冰岛内政部拒绝和国外媒体掺杂“中国野心”的意识形态攻击,但在国内,中坤却赚足了眼球。即便如此,由于中坤并未上市,人们对中坤和黄怒波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万能”的媒体还是对中坤和黄怒波进行了“大起底”。

探究中坤集团,人们才发现,从2004年开始,当大多数地产商还钟情于住宅地产的时候,黄怒波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度假地产的开发。“原本是去新疆看望朋友,却得到当地政府上马酒、下马酒的热情招待,觥筹交错间,十五亿的投资就定在了新疆。”八年前的黄怒波一口气拿下了南疆五州的10多处景点,随即规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我们将坐镇南疆,打通中亚,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形成南疆旅游与国际旅游合璧的态势,届时,现在偏僻遥远的南疆将成为中国与欧洲旅游的前沿”。

看似草率的背后却是黄怒波对这片土地的眷恋,“看着南疆无边的戈壁和山石,让我顿生诗意,这里有别人看不到的美丽景致。”如今,中坤要打造的是整个南疆的旅游产业。不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到底是诗人黄怒波还是地产商黄怒波,亦或是二者的综合体。

到如今,中坤集团在国内建成了包括黄山地块、南疆地块、桐城地块、门头沟地块、延庆地块等五大旅游度假景区,拥有4A级、5A级景区46个,年游客人数300多万,门票收入超过数亿元。3月,中坤与普洱市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普洱开发占地60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地,整个项目的计划投资金额将达到500亿元,中坤将花费十年时间,打造一个国际级的原生态休闲养生部落。

不难看出,入得了黄怒波“法眼”的项目所在地,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民风淳朴,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又颇具“世外桃源”味道。这与黄怒波骨子里的诗人气质分不开。更重要的是,黄怒波笃信度假地产的商业远景。他认为,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速度加快,乡村慢节奏的生活越加稀缺,度假需求将是下一个三十年中国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生活方式。

而之所以有人将黄怒波在住宅地产逆势井喷之前离场的举动称之为“战略失误”,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地产商黄怒波的背后还站着一个诗人黄怒波,而诗人是有梦的,这个梦无关利益。“这辈子,当过穷人,又做了富人。做过官,还有个诗人的桂冠。有个多愁善感的毛病,还是个‘奸商’,大把地挣钱。”黄怒波这样评价自己走过的路,虽然不无戏谑之意,但实乃真性情。

中坤的国际化

中坤的国际化走的并不顺利,在“冰岛买地”之前,黄怒波已经碰了两次壁。2005年试图在中亚的吉尔吉斯的投资因为触碰到地缘政治的敏感问题最终无疾而终,2009年日本北海道的投资也折戟于当地民众的反对情绪中。

重返冰岛是得到了冰岛政府的认可,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黄怒波将租借冰岛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农场的70%,租期为40年,整个项目需投资约200亿冰岛克朗(1.6亿美元)。据悉,300平方公里地块最终都将建成徒步旅游区域,项目一期预计投资2亿美元,在2000亩的土地上建设2万平米的生态旅游地产,包括1万平米的度假酒店以及度假村、原生态高尔夫球场、生态马场。

黄怒波表示,他计划花十年时间在丹麦、芬兰、瑞典以及挪威等国建造度假胜地,从而开展他的北欧旅游地产业,打造一个国际度假版块。

而他在美国的版图扩张始于2004年。当时,黄怒波用400万美元的原始资金撬动了3000万美元的贷款,在洛杉矶投资了2万平米的商业中心项目。紧接着在田纳西州靠近肯特基湖的地方买了个将近1万亩的牧场,定位为高端度假的地方。这个项目是在美国经济最谷底的时候买进的,现在只需要等待美国经济回升,地块本身的价值就会上升。黄怒波坦言,当前正是美国经济萧条期,是买进资产的大好时机。

中坤,誓将国际化进行到底。“我希望是这样,10年中中坤变成一个在全球度假产业里面有分量的一个企业,中国企业。我希望,它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国际化、网络化的。我希望10年以内在国际的度假版块里面,有中国的品牌。”

金波的诗范文第4篇

作为20世纪波兰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诗人,辛波斯卡与傲慢和雄辩无缘,有时甚至给人以柔弱的感觉。她是备受苦难的20世纪波兰的女儿,但并不钟情于政治,也不关注热门的宏大主题。她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微小的事物。瑞典学院院士布里吉塔・特罗泽克夫人的评价是,辛波斯卡“把诗歌当做生命的回答,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和责任的语言工作的方式”。

1945年3月14日,对辛波斯卡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波兰日报》副刊《战斗》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搜寻词语》,她作为诗人的生涯以此为起点,虽然这中间似乎具有一种偶然性。她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过,如果最初发表的是小说,她也许会成为小说家。可是命运偏偏让她成为了诗人。然而对偶然的忠诚才能成就命运,这也是辛波斯卡在诗中一再表现的主题。

8岁起,辛波斯卡随父母迁居到波兰南部古城克拉科夫,并在这里居住了大半个世纪。她的家位于市中心,是一所两室小屋。她是一名深居简出的诗人,不喜欢出入公共场合,不喜欢接受采访和诗歌朗诵。宁静的克拉科夫是她生活的中心。她没有生育,诗歌就是她的子女。她过着朴素甚至近似苦行的生活,尤其是在她丈夫去世后的晚年。她喜欢抽烟,喜欢鲱鱼和伏特加。她不是一个热衷于在生活上历险的人。阅读占据了辛波斯卡的大量时间,也呼应着她平缓的生活节奏。

辛波斯卡的诗都是对日常境遇、个体存在状况的沉思、质询、反讽或同情。她相信世界的真相不在远方,就在每个人身上和他周围的环境中。她崇尚微小的事物、具体的困惑、个体的境遇。她重视诗歌写作中的民主,极力为被忽视、被压抑、被遗忘的事物增加砝码。她拥有一种天赋,即经由对日常事物的沉思,精妙地揭示出人类的普遍命运。用她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通过一粒沙看世界。正是与真理具有沟通能力的、令人惊异的微小事物将世界从平庸的抽象中拯救了出来。(编辑 陈政)

金婚纪念日

他们一定有过不同之处,

水与火,相互远离,

在欲望中偷窃并赠予,

攻击彼此的差异。

紧紧抱住,那么久,

他们占用、剥夺彼此,

即使只有空气留在他们怀里,

透明,如闪电之后。

某一天,无须回答,他们就领会了彼此的问题。

某一夜,在黑暗中,他们透过

沉默的种类,猜测彼此的眼神。

性别消退,神秘溃散,

各种差异在雷同中遇见彼此。

一如所有的颜色在白色中变得一致。

这两人谁翻倍了,谁消失了?

谁以两种笑容微笑?

谁的声音形成了两种音质?

谁以两个脑袋点头,又是谁同意?

谁的手势将茶匙举向两人的唇边?

谁剥夺了另一个人的生命?

谁活着,谁已死去,

缠绕于某人的掌纹中?

他们凝视彼此的眼睛,逐渐成了孪生子。

熟稔是最完美的母亲―

不偏爱任何一个孩子,

几乎不能记住谁是谁。

在这个节日,他们的金婚纪念日,

金波的诗范文第5篇

《为了孩子》:请问童谣具体是指哪一类儿歌,这个概念对我们家长来说,还是挺模糊的。

金波:从文学类型来说,童谣属于民间文学,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古代儿童的歌谣,它“极浅、极明、极俚、极俗”,即意义浅显、通俗明畅、生动鲜活。我小时候,最早接触的文学就是民间的童谣。我记得很清楚,妈妈劳累了一天以后,就在昏黄的灯光下给我念童谣。至今我还能记得几首,有一首是:秋风起,天气变,/一个针,一条线,/急得俺娘一头汗。/娘哎娘,这么忙?/我给我儿做衣裳。/娘受累,不要紧,/等儿长大多孝顺。毫不夸张地说,这简单的民间童谣,就像诗的种子埋在了我的心里,经过若干年的孕育,它长成了一棵诗的大树。我是在那棵大树的庇护下长大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长大后都要写诗、当诗人,但能在幼年期领略到童谣的韵律、亲情、幽默、快乐的孩子是幸运的。

《为了孩子》:许多家长给念童谣时,孩子会露出灿烂的笑容,但家长不确定孩子听懂了没。

金波:童谣的重要功能是让孩子快乐,我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童谣里有这样的句子,“三岁娃,会唱歌,不是爹妈教我的,聪明灵巧捡得多”。这说明童谣与孩子天然的亲近。童谣里所唱的内容,有的贴近孩子的生活,有的可能离现代的孩子有点远,但依然贴近孩子快乐的天性。有一些表面看来“没什么意思”的童谣,从内容上要求,可能没有明确的教育思想和主题,但它入耳悦心,我称之为“美听”,这就能让孩子快乐。让孩子从小通过童谣感受汉语的美,是我们家长可以做到的。等孩子再长大一点,牙牙学语了,可以让孩子跟着大人一起念,因为好记;还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念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用童谣做游戏,那又是一种快乐了。

《为了孩子》:童谣朗朗上口,那种音韵上的美感,是不是童谣最大的特点?

金波:童谣的美不仅仅在于音韵。拿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我开始创作儿歌时,也只是从外在的押韵、节奏上模仿童谣,认为只要在节奏上、押韵上注意了,就是儿歌了。这其实只学了皮毛,还没学到它的精髓。慢慢揣摩,我发现民间传统童谣最大的特点是率真浑成,意到口随,纯乎天籁,自然合节。而更难得的是,其实童谣里包含着很多文学上的技巧,但你又感觉不到,好像是一个老太太在逗孙子时不假思索地唱出来,这种自然天成、极其松弛的“语言教材”最适合家长念给孩子听。古代的人形容童谣“有如风行水面,自成涟漪;花临风前,翩然起舞”。希望家长能领会到这种境界的美妙,家长领会到了,才能传达给孩子。

《为了孩子》:市面上有各种童谣的书,有的叫“新童谣”,有的叫“儿歌”,家长应该如何选购呢?

金波:儿歌是今天作家借鉴民间童谣的形式创作的,如同“旧瓶装新酒”;所以有研究者把现在创作的儿歌称为新童谣,儿歌和童谣不是一回事。家长不是专业研究者,不清楚没关系,不过在购买这一类书籍时,建议读出声音来,看看你自己是否觉得有意思、好玩、动听,这类书不求多,有一两本经典的就行。

金波爷爷给大家推荐的经典童谣书籍

《传统童谣精选》(北京新童谣活动推荐读本)金波选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金融博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银行

染整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冶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科协;浙江省冶金科技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