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龟虽寿

龟虽寿

龟虽寿范文第1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原文:《龟虽寿》

【作者】曹操 【朝代】东汉末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范文第2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因此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所以诗一开头便感慨万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说神龟能活三千年,很长寿,最终还是得死;腾蛇能够腾云驾雾,本领很大,但终究也会灭亡。自古以来雄才大略之主也好,碌碌无为之辈也罢,都难免一死。功高盖世者如秦始皇,汉武帝,为了不死,谋求长生不老之药,炼丹求仙,最终也得撒手人寰。这表明曹操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封建迷信思想浓厚的封建社会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诗里曹操自比一匹很老的千里马,虽然年老体衰,但心中仍然激荡着当年日行千里、转战沙场、纵横驰骋的豪情。意思是说,我曹操年纪虽老,但宝刀不老。我还要干一番事业,即使到了晚年,但我仍有雄心壮志,而且要一统中原完成我的夙愿,还黎民百姓一个明媚湛蓝的天。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很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他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人总是要死的。认为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不是萎靡不振,苟延残喘,坐吃等死。并认识到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上天注定的。如果能自己保养好身体,身心愉快、乐观自信地生活,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甚至长命百岁的。岁数大的人更要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

《龟虽寿》最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诗歌的新时代,把文人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并形成了新的文学——建安文学。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对建安文学评价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横槊赋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曹操是“建安风骨中最早也是最杰出的代表。钟嵘将曹操诗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却不知曹操这样壮志凌云的大英雄,文采精华岂是他这样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能感受到的?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毛泽东手书的历代文词墨宝中竟然手书了《龟虽寿》达五遍之多!毛泽东是现当代最伟大的诗人、词人、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他和钟嵘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所以《龟虽寿》深受毛主席喜爱就说明了一切。并且主席也从中受了影响。比如在他的词《浪淘沙北戴河》中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钟嵘是六朝时人,当时文学很讲究文彩华美,注重形式。钟嵘对曹操的评价太低,显然是拙见。我认为曹操的文学地位,因他是七子之首,开创了建安文学,因此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文坛领袖,是有卓越贡献的诗坛文坛伟人,是当之无愧的三国文坛盟主。

赞赞赞赞

转载

龟虽寿范文第3篇

传说在大禹时,洛河曾经浮起一只大乌龟,背上有一些神秘的图案,称作:“洛图”, 大禹仔细研究了洛图,得到了上天的启发,由此治水成功。

从古代起,乌龟就是一种神秘的动物,代表了长寿,恒定,和福气。前几天,一个朋友送给我们家一只草龟。我非常高兴。

它的壳是暗灰和棕色相杂的,上面有着许多奇异的花纹。像是用古老的文字在述说着历史。中国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背上的,叫甲骨文,不知道是受龟背上的花纹的启发还是古人看中了龟背的材质。

它最开始来我家的时候,什么也不吃,只喝一点水。可把我急坏了:“这样不吃不喝怎么行啊?”,后来有人告诉我,乌龟很胆小,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它不会吃东西,等它熟悉了环境,它才会吃东西。果然,隔天它就开始吃草了。它吃东西非常有趣,头一伸一缩,像在走路的野鸽子似的。它吃草像个割草机,所到之处,草地平平整整。

曹操有诗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说的是即使象乌龟这样长寿的动物, 也是要死的。所以乌龟的长寿是公认的。为什么乌龟的寿命这么长呢?传说中乌龟能够练气功,在月到中天的时候,它从河里爬上来,对着月亮打坐呼吸。可这些都是神话,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因为乌龟的新陈代谢慢,所以他们的寿命长。

乌龟的忍耐力也是非常强的,它可以不吃不喝几个月甚至一年。它也能负重,我们可以在各种雕塑上都看见乌龟驮着大石块。

龟虽寿范文第4篇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这是朱熹的一首劝学诗。该诗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历来被人传诵。

诗的首句“半亩方塘一鉴开”,说的是小小的方方的池塘,好像打开的一面镜子。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指天色和云影映在池水中,晃动着。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问它这水怎么能够这样清呢?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上流来啊。

诗中的“方塘”和“渠”用的是比喻,全诗以池塘水和水源为喻,告诫人们,学习上如果不深入,停滞不前,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和思想的老化,就像池塘中积留的死水;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视野,不断有“源头活水”流进来,才能洞明世事,提高认识,思想就会像明镜一样,光亮照人,像清水池塘,清澈见底了。

探究练习

⒈关于这首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理诗B.叙事诗

C.抒情诗D.写景诗

⒉人们常常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比喻什么?

⒊本诗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诗歌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时作者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性的思考、慷慨的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共十四句,分三层,除了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演唱者为配合乐谱而加的以外,其他每四句作为一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诗人认为,神龟虽然可以长寿至千年甚至更久,蛇虽然能够乘云驾雾,但它们都逃不过生命的终结,始终都将化为尘土。用神龟和蛇终会死去比喻人生命的有限,其实,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这就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与核心。这一层上承第一层,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里马比作烈士,暗示了诗人自己虽然已经快要接近花甲之年,却不甘衰老,不因暮年而消沉,依然想着建功立业,表达了作者统一革新的壮心至老不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作者相信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生命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生命长短的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表现了曹操重人世,轻鬼神,“不信天命”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思是说,真是幸运极了,(所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探究练习

⒈诗人用神龟和蛇作比喻,要表达什么意思?

⒉本诗第一层和第二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⒊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余俊/供稿】

参考答案

《古诗二首》

诗歌一:

⒈A⒉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⒊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达到学习的新境界。

龟虽寿范文第5篇

寿星分男女

民间画像中的寿星多为白须老翁,头大额隆,手持鹿杖,并衬以仙桃、松鹤等物,以喻长寿。寿星本为星名,《尔雅・释天》称“寿星,角、亢也”,即天上的角、亢二星。发展到秦汉时,寿星已成司寿之仙。秦并天下后,曾在长安附近的杜县建寿星祠。《史记・封禅书》中有“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史记》中所称的“南极老人星”也即后世的寿星――南极仙翁。在民间,也有附会老子为寿星者,称其先天地而生,历三皇五帝至子周,长生不死,因称“老寿星”。除南极仙翁、老子外,民间尚有信彭祖、麻姑为寿星者。

《史记》中记有“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铿之后,后为大彭,亦称彭祖”,经历夏朝以至商朝,活了八百多岁,因封地在彭城,所以被称为彭祖。彭祖真正成为民间信奉的寿星主要得益于道教。道教将其列为尊神,其画像至迟在明朝已出现。在寿星画像中,彭祖形象为秃头黑须,浓眉细眼,手持一鸟头长杖,其表情沉静,神态怡然。

旧时为老人祝寿,尚有男女之别,男悬南极仙翁像,女张麻姑献寿图。麻姑事迹,最早见于葛洪《神仙传・麻姑传》:麻姑“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句极言麻姑寿命之长。民间一说麻姑成为寿星是与王母娘娘寿诞有关。传说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诞辰日,斯时举办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齐来祝寿,麻姑以灵芝所酿寿酒献给王母,由此被王母封为女寿仙。“麻姑献寿图”则完备地反映了这一传说内容:画中的麻姑貌美如花,作腾云驾雾状,双手托盘,盘盛美酒一壶,仙桃数枚;抑或肩荷一细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一童子背负一仙桃相伴左右。

五十才称做寿

人们对“寿”的理想追求不仅停留在对传说中“寿星”的信仰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为“寿星”――年长者“做寿”,既表达了对生命的珍重,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传统伦理取向。

做寿,也称“祝寿”,指为老年人举办的庆祝寿辰的民俗活动,流行于全国大部分汉族地区。《诗经・豳风・七月》云:“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可见“做寿”之俗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按年龄分为四寿,即三十六岁为本岁,六十岁为下寿,八十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民间做寿一般从五十岁开始(五十岁以前称“过生日”),此后以六十寿诞与八十寿诞最为隆重。按传统习惯,六十是天干地支的公倍数,生年与六十生日,正是同样的年号,故称此年为本命年,称六十岁为“六十花甲子”,所以“花甲”也就成了六十的代称。因旧时生存保障条件差,人活六十岁就算高寿了,故六十寿诞特别受重视。年届八十进入耄耋之年,则更值庆贺。在做寿时间选择上,民间有“男不做十,女不做九”之说,因“十”与“死”谐音,“九”与“鸠”谐音(鸠者鸟名,其形瘦),所以庆六十或八十寿者都在前一年或过一年举行。

做寿讲究多

做寿如果接受亲友祝贺,则须发请柬。请柬多以寿星之子名义发出,上写“家严、家慈(名号)诞辰,谨于某月某日桃酌,敬候光临,承庆子(儿子名号)敬邀”。俗语“严父慈母”,对人称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如果为父亲做寿,祖父母尚在,下款则要写“重庆子”,而不能写“承庆子”。亲友接请柬后,要如期而至,并携带寿礼、贺幛等物,贺幛上要题“福禄双全”、“洪福齐天”等祝寿语言。本家事前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寿联,横批多书“椿萱并茂”等语。“椿”代称父亲,“萱”代称母亲。如父母中只有一人在世,此语不可用。寿堂一般设在民间堂屋,正面墙上悬挂红底金字的大寿字,或悬挂一幅“寿星图”、“松鹤延年图”、“鹿鹤同春图”等,燃起“寿烛”,摆上寿桃,安上寿星接受礼拜的座位。

旧时拜寿的基本程式是:老人晨起梳妆打扮,进入寿堂,请坐于太师椅上。晚辈依长幼顺序开始拜寿,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一对对行跪拜之礼,未婚者单拜。在拜寿的同时,还要说一些“祝健康长寿”的吉利话。众人拜毕,吃长寿面。并分送街坊邻里对寿星有馈赠者。中午或晚上设寿筵,请亲朋好友同饮庆贺。富有之家还有请戏班唱戏者。民间祝寿礼品中,因传蟠桃是三千年结实而熟的长寿之物,所以桃为祝寿必备之品。如遇无桃季节,则往往以白面蒸面桃代之,因面桃形大,较之真桃更为壮观,故有些人家,虽在桃季,亦蒸大面桃以壮观瞻。如今为老人做寿则盛行生日蛋糕,其状有的仍如桃形。此外尚有赠布以做长寿衣者。长寿的象征物

除了直抒对寿的期盼外,中国文化还衍生出一套以生命周期长抑或是亘古不变的自然之物寓意长寿的象征符号。这类自然物涉及大自然、动物、植物等多个方面。

大自然象征物包括天地、日月、山川、江河等。如祝寿时人们常说“天长地久”、“江山不老”、“与日月同寿”等即有此意。再如人们常称“南山之寿”、“寿比南山”,其中之“南山”,本是终南山,为秦岭之峰。语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寓意幸福长驻、青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