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棋与人生

棋与人生

棋与人生范文第1篇

楚河汉界原本分明,却因为争城夺池,占地掠人,演绎了一场场抑或平静抑或激烈的厮杀。

竞技场上,赢者,自诩为王;败者,落草为寇。不管你甘不甘心,无论你信不信服,生活就还原了本真的境地。

喜爱下棋之人,棋艺,棋品,棋风,定能反映其人本性!

本人棋艺不精,却也利用三五时日,与子争个你高我低。赢了,权当教师,指点一番;输了,权当辞让,略显风范。而子却意犹未酣,定恳求重新摆兵布阵,以展少年之轻狂。

抚棋已久,技虽低下,然竟体味一种别样感怀,于心头赶挥不去。思之良久,方知:人生若棋,棋若人生。而深谙棋语之髓,定能超然而待,怡然而居,淡然而存。

人之一生,十月怀胎,一朝楚痛,几度春秋。赏尽繁花,落尽泪水,仰望皓月,低诉晨星。每有心绪如织,便如大海翻腾,而世间万物,依旧空灵若昨,全无半点变更。

其实,人之于天堂和地狱,只不过是一匆匆过客,在风雨飘摇中留下一抹寂寥的影子。也许还有许多终究难以忘怀的情节,定会在回首如烟往事的街口,招展着肆意芳菲的旗帜。

但不管怎样,默默地品味起来,就会发觉,人的每一次旅程,每一场际遇,都如一枚小小的棋子,在不大不小的界地之内,以各种灵动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抑或情感的脆弱。而黝暗的灯光下,那寂寥凝思的默默心语,也宛若棋语般,寓有形于无形之中。

意随心动,心不动则我不动,心动则生妄念。而就是这种了无边际的妄念,才令我们平生出许多无味的烦恼、忧愁和哀伤。倘若除却躯体里那丝缠绕“心魔”的黑线,便会打开久违的窗子,感受暖暖的阳光、晶莹的雨露、蝶舞的浪漫和花蕊的芳香。

【一】人生浴血奋争的过程,如卒。

卒者,兵也。兵者,冲锋陷阵之主,决胜疆场之坚。早有古训:国富则兵强,兵强则国安。兵之重量,何以称堪?

人生如战场,其波澜起伏的过程,就是一场抑或与敌人抑或与自己的争斗,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名赴汤蹈火的小卒。最终,无论胜负如何,结果怎样,赢家或者输家,都是自己!

自脱离母体的那一天起,一抹鲜红的血液,就注定了一种宿命:要想打下一片遥不可期的江山,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卒,在追寻称王的领地,与或有或无的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拼杀!

开弓没有回头箭,而卒一旦迈出第一只脚,就不可能再次回头,必须盔甲在头,战袍在身,长矛在手,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事。这命中注定的结果和不甘平庸的渴望,以双重绳索的束缚和羁绊,左右着每一个人坎坷泥泞的征程。

楚河汉界以无言的守望,静观一个个单枪匹马的士卒,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奋起、博弈。不管你横尸沙场,还是凯旋途中,它都面无声色,不赐言笑,让你在疲惫之中感受些许的炎凉和无奈。

当初的向往和期盼,很多时候都不能如愿。不仅如此,在一意前行的履历中,也许还会增添不少血淋淋的味道。

能够顺利达到胜利的彼岸,成功者可谓寥寥无几。大部分士卒,都在冲锋的号角中,折断了曾经硬朗的翅膀,抑或伤痕累累地回首来时的方向,却不敢踏上回归的路。还有慷慨赴死的勇士,在野狼肆意奔腾的荒野,瞪着不甘落魄的眼。

入棋局者迷,观棋局者清。在宁愿甘于平庸的时代,很多人只愿做一个旁观的看客,津津乐道于别人的失败和楚痛。也许他们永远不会体味打天下的艰辛,只能以自慰的方式,了慰自己原本不甘寂寞的灵魂。

但在卒的眼里,即使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要去体验和丰富生命的坚强。山高路远,行旅无期。卒,只以永不回头的姿势,展示着内在的不屈和王者的风范!

【二】人生屡经中伤的际遇,如炮。

炮,总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特别是在你势单力孤的无助时刻,隔着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打出防不胜防的威慑。

很多时候,我们只顾埋头苦行,去追寻远方美丽的景致。竟然没有注意到,一个或两个惯于阴暗的杀手,正在某一处隐蔽的角落,拉开沾满毒药的弓箭,准备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给你致命的一击。

这样的境遇,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经历。只是受到的伤害或大或小罢了。但无论大小,都会在漫漫的旅途中,给我们造成些许的不快甚至无法愈合的疤!

而执炮之人,很多时候你是感知不到的,也许离你很远,也许就在你的旁侧,也许是与你毫不相干的人,也许是你最亲最近的人。

人与人之间,如同一座大山两边的孤树,隔着厚重有加且高耸入云的蔽障,心与心虽然连接于地下的血脉,但却不知其本来面目,更不知其内在的质地。

尽管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还有后边的一点,那就是: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人因为本性不同、经历不同、感怀不同,不可能都如秋水般净美和悠远。有时,也会因为繁杂的世相,改变最初的性情,变得令人不可理喻甚至厌恶至极。

特别是一些习惯心理阴暗、搬弄是非、造谣中伤之人,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刻,为了达到他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给你制造一些根本无法预料的麻烦和苦恼。有时甚至把你打倒而后快,让你原本纯洁的心灵,蒙上一层厚厚的阴云。

这也许就是炮手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但这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欣喜,夹带着血腥和腐臭,裹挟着邪恶和肮脏。

真正的勇士,总是不屑于几发狂轰乱炸的炮弹。他知道,再强大的炮手,也有弹尽粮绝的时候,那时一切的一切定会浮出水面,也会适时地在炮手的周遭闷响一声哑弹,让害人者终究害了自己!

其实,棋语中的炮弹,是为了给前行的脚步,铺平一条道路。

只是,关键要看这炮掌控在谁的手里。

倘若是品行高尚之人,定会把它作为披荆斩棘之器具,因为他深知“搬掉别人脚下的绊脚石,也是在给自己铺平一条道路!”

倘若是心地污杂之辈,定会把它作为诛伐异己之暗箭,因为他懂得“为官为政为事之髓是厚黑,必须采取不择手段之举,把别人打入十八层地狱,否则自己就没有立足之地!”

善良和邪恶,也许差别就在这里!

【三】人生正直不阿的本髓,如车。

车,初始蹲在一隅,以淡泊的心态,察世间纷争。

一旦遇有不平之事需要出头,便直来直去,给某一张狂者迎头痛击。善于把握度的界限,懂得适时迂回,以静观其变。

横可行,竖可走。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过弯路。这也体现了人的原始的萌动和本真的性情。

其实,不是哪一个人生来就是魔鬼。最初的时候,我们都如雨后的花蕾,在阳光下闪烁灵动的晶莹和淡淡的馨香。只是不经意的时刻,抑或经历了众多的尘沙,才在以后的日子里变得阴暗起来。

但无论怎么不可救药,其骨髓里还是有一份善良和美好蕴含于内的,只要有圣者抑或贤人采取恰当的方法、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迷津点拨,也许就有悔过自新的机缘。

好人与坏人,原本就没有绝对的界限!

今天是好人,明天也许变成坏人。你自认为是好人,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你在一些人眼里是好人,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就是别样的评论。

但不管怎样,正直不阿,都深植于每一个人的躯体里,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脉里。就如棋中之车,总是选择恰当的时候,驰入纷争无绪的战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平息着一场场无期的战事。

自盘古开天,至飞船登月,每个历史阶段,每个社会群体,都会经遇一些好人或坏人。这是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给整个人类圈定的一隅品评之地。

我们认为的坏人,终究有一天都会得到恶报,这是因果机缘!

我们认为的好人,也许不会有好的结局,但却令人铭记永远!

只是,正直不阿的好人,总会经遇一些不平之事,有时还会搞得自己体无完肤甚至肢零破碎。

但不管怎样,只要心中有一份善良、美好和正直,即使接受了许许多多非正常的待见,也会在风雨泥泞之中,不改坚忍的本性和倔强的品行。

如棋中之车,知道前方定会有风险,有暗礁,有冷箭,有中伤,也会一直向前,向前,向前。

善良总会战胜邪恶,这是世间不老的真理!

【四】人生永远忠贞的坚守,如仕。

仕,保帅的最后一道屏障。仕无,则帅难存矣。尽管还可以取道他途,谋求“救国”之招数,但终究还是难逃主帅被捉之命运。

仕之责任,在于坚守自己应该坚守的方圆之内,而绝不跨越“雷池”半步,否则便打破规则,失去全盘的构架和棋局的真意。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虽在战局之中展露不出锋芒,但却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帅留下一隙思考和谋划的空间,让他在危险之中,谋取胜之算。

而帅,则是我们的内心。

而仕,则是我们的表象。

内心宁静,表象超然。表象,也是一种永远的坚守。若表象纷乱,定能反映内心的慌杂!

仕虽偶有小动,但也掠不过本身坚守的方位,这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轮回,让我们懂得责任和规矩,也是应该忠贞守候的珍宝。

如若非得越过既定的位置,必定搅扰秩序井然的生活,到头来可能就会产生料不可及的严重后果,后方的大本营也会岌岌可危,届时便会追悔莫及甚至痛悔终生。

仕的价值,就在于坚守好自己应该坚守的方位。就如同我们的人生,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站点,并以此为方圆发展自己的领地,付出自己的辛苦,收获自己的收成。

如果轻易把脚伸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地盘抑或遥不可及的地方,甚至万劫不复的深渊,轻则滑倒跌伤,重则丧身火海。

老一辈作家柳青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是呀,人生苦短,应予珍惜。而珍惜的根本,就是坚守住自己的方位,在越来越让人琢磨不定的世界里,保持自己本真的纯洁、净美和善良!

唯有如此,人生才是美满的人生,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

相对于混沌物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智者。既然先天不是愚钝之辈,就不要做出有悖初衷的事情。

棋与人生范文第2篇

一、“普及”与“提高”共抓,扎实“棋规与技巧”

“棋规与技巧”课程主要从普及教学和提高训练两个维度展开。普及教学面向全校学生,分成一年级的象棋启蒙教学、二到六年级的棋类活动课两部分;提高训练面向象棋精英,主要依托社团活动与“专家进校园”指导。

(一)制定课程标准

棋艺与棋品齐抓,益智、怡情、育人共赢是我校中国象棋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理念,为使教学有章可循,有标可施,有法可评,我们首先制定了课程标准,标准制定时,我们除了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外,更顺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在弈棋过程中领悟经验、体悟哲理。

(二)编写特色教材

根据不同时期的特色发展需要,我们先后编写了两套校本象棋特色教材――《棋之道》和《象棋起步》,人手一册发到学生手中,成为教学与自学的范本。

(三)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将一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中的1节设为象棋课,以保证象棋的启蒙教育,二到六年级每周有两节棋类活动课,用来进行象棋的提升训练。象棋精英社团的提高课程面向下棋优秀者,学校聘请市内资深象棋教练来校指导。

(四)建设师资队伍

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在众多象棋爱好者中选拔了8名教师组成了草根教练团队,他们负责一年级学生象棋启蒙教育以及象棋社团活动。“专家进校园”则让这支象棋师资队伍锦上添花,保证了象棋精英社团成员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巧用信息技术

1.使用象棋游戏软件

我们在每班的电脑上安装了“象棋巫师”软件,其操作性和丰富的象棋资源是传统教学棋盘所不具备的。

2.开发网络对弈平台

学校的网络对弈平台基本实现了校内实名注册、封闭管理,网络实时对弈的功能,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尝试微课教学

近年来兴起的微课很适合我们的象棋教学。学校把象棋教学制作成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也可以自学下棋。

课标与教材的编写保障了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课程的设置保证了学习的固定时间,师资的建设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新技术的融合激发了学棋的兴趣。这些举措为儿童创造“棋”乐融融的幸福童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比赛”与“活动”同行,做实“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课程主要从参加比赛和社会活动两个维度展开。比赛分为校内比赛与校外比赛,社会活动主要是走出校园以棋会友,以及宣扬一些象棋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比赛与社会活动,让学生享受下棋的快乐与幸福,享受有棋陪伴的童年那别样的精彩。

(一)参加校内外比赛

1. 校内比赛丰富多彩

我校开展的中国象棋亲子赛、班级联赛、定升级赛、省棋王争霸赛,给学生搭建了更高层次的锻炼舞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

2.校外比赛精彩多样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如苏州市中小学生中国象棋比赛、苏州工业园区阳光体育中国象棋比赛、江苏省、苏州市的中国象棋特色学校比赛、江苏省青少年中国象棋锦标赛、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全国象棋儿童赛等,学生们在比赛中砥砺前行。

(二)投身社会实践

1.重走大师路

象棋大师徐超是我校的校友,小时候酷爱下象棋,为了提高自己的棋艺,他经常游走于各个村、各个队,寻找高手进行对弈,并请他们指导。为体验大师成长的足迹,学校组织象棋队的孩子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与高手过招,请高人指点。重走大师路,让他们知道大师出自民间,向身边的人学习很重要。

2.以棋会友

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是新苏州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回家与亲朋好友团聚,孩子们每次都很乐意在老家和亲朋好友、村上邻居下上一盘棋,因为下棋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孩子都成了当地的棋王,孩子们了从中享受到了下棋的乐趣。

三、“品德”和“文化”培育,体验“象棋与人生”

“象棋与人生”课程主要从品德培养和文化渗透两个维度展开构建。品德培养主要依托“走好每一步”“象棋故事征文”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育人;文化渗透则依托校园棋文化布置和棋文化符号设计,以环境育人。

(一)在品德培养中育人

1.“走好每一步”主题活动

人生如棋。学生在“走好每一步”的班队主题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做事要获得成功,须如下棋,沉着冷静,周到全面,思维求异。

2.“我的象棋故事”征文活动

写自己与象棋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总结、体会弈棋的乐趣与收获,更能体悟为人处世之道。比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下棋时,步步都要细细斟酌,如果一步错,可能步步错;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王道。

(二)在文化渗透中育人

1.棋文化布置

(1)象棋博物馆,学校的棋文化教育基地,记录着学校象棋特色发展的点点滴滴。馆内的名人堂、冠军榜、奖杯陈列柜等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象棋学习兴趣,提升进取心。

(2)百米象棋文化长廊,是学生的练功廊,廊内除了记录了学校象棋特色发展的轨迹,还呈现了许多经典杀招和经典残局,有一定棋力的学生可以来这里一试身手。

(3)方圆和豆园,安静舒适的对弈场所,体现棋文化元素的石板路,草地上对弈的雕塑、路旁的象棋长凳必将成为校园内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4)象棋园地,班级棋文化的展示平台,布置了相应的象棋故事、象棋知识,同时还有班中的象棋小明星也会出现在其中。

2.棋文化符号设计

(1)学校的卡通形象――琪琪、帅帅,是两个棋娃,意蕴争做遵章守纪、乐观向上、善学乐思的阳光少年。

(2)文明用餐争章卡――注入下象棋元素,意蕴从小事做起,一步一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成帅成才。

(3)席卡设计、名片设计中有棋盘元素,意蕴为人如行棋,上乘棋品――“尔雅温文”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迫切需要的基本素养。

棋与人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棋与品 棋虽小道 品德惟尊 棋如人生

象棋是一门博大精深、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古老而高雅的文化,是一项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活动。在学校里开展象棋教学活动,开辟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学生生活的全新课堂,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元帅曾经说过:“棋虽小道,品德惟尊”。象棋教学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是因为,下象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在下棋的过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兴趣、意志、毅力,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等等。

1、从棋局中找准自己位置

在象棋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大棋盘反复地多次讲解象棋的各种开局法、单个战术手段、战术组合、实用残局、实战对局,要特别注重强调让学生快速出动棋子,占领主要道口。俗话说:“三步不出车,屎棋。”意思是要尽快出车,否则对方攻过来就很容易输棋。如今的青少年,物质生活丰富,在生活上、学习上总是懒懒散散。而参加了象棋的学习之后,不少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变得积极起来,他们从象棋的开局中明白:开局犹如人生的起步,找准自己的位置,走好人生的开局,千万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2、从棋局中领悟人生哲理

象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播非一日之功。活动是棋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棋”乐无穷,并从中感悟到各种棋文化和棋人生。

象棋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下棋,让青少年明道、明理、明人生。四方棋盘,大千世界,虽然风烟四起,眼花缭乱,但更是修心养身,锤炼心志之所。棋盘虽小,但它有着深奥的哲理――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所谓“事事如棋局局新” “一子差满盘错”这些人生哲理可以在下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中国象棋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摆棋、下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怎样把下棋与人生结合起来,这就是棋道与人道的融合,让他们从棋局中领悟真谛――人生的哲理。

3、从棋局中学会处事认真

以前学生的作业本上,不是这个错误就是那个错误,特别是男孩子,都比较粗心大意,计算失分大。“哎呀,老师,我知道,这是抄题的时候抄错了。” “哎呀,老师这道题我只想了第一步。”……学了象棋之后,学生中出现这种错误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学象棋使他们逐渐养成了:凡事想得多一点、深一点,错误就会少一点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象棋就是比的谁犯的错误少,谁犯的错误大,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谁犯的错误越少,赢的可能性就越大,谁犯的错误越多,赢的可能性就越小。

4、从棋局中学会与人相处

在象棋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棋子之间的和谐统一,任何一个棋子无不为整个棋局负责。单独来看,有的棋子能力突出,有的棋子能力平庸,但无论能力如何,它们都要为整个棋局服务。在中国象棋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顾全大局”、“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不少学生受家长的影响,生活圈里除了自己还是自己,既孤僻又自大。在棋战中,无论失败与胜利,沉着、自信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自信却不可自大,沉着而不刻板,在学习中、生活上道理也一样。以棋会友,在下棋中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经常与他人切磋、探讨,青少年游戏活动自有他们的规则,参与活动的人都要讲究规则,遵守规则。渐渐地,他们在下棋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怎样才能与别人融洽相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千万不可以说。

5、从棋局中培养坚强意志

针对当代青少年比较娇气,惟我独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等毛病,我们可以在象棋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比如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面对胜利,如何尊重对手,如何反躬自省等,从而将隐性素质目标显性化,对青少年的品德素养进行长期的、直观的雕塑。

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效。我们开展棋类教学活动,就是力求通过象棋这一独特的逻辑思维形式,探索实施以棋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探索象棋教学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新的途径,使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教育更加艺术化、形象化和多样化。

未来社会充满着挑战与机遇。当我们面对挑战时,要从容而冷静地应对;当我们面对机遇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我们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的方向,不被挑战所吓倒,不被机遇的突然降临而冲昏了头脑。在象棋的竞技过程中,每一位棋手都会时时面对挑战与机遇,对成功的渴望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象棋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局面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是挑战、面对机遇时,如何静心地去应对和把握,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世事如棋”,通^棋战,锻炼出坚强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变幻莫测的世界。

实践证明,象棋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有好处。我校自从把象棋引进课堂后学生成绩令人满意,道德品质优秀,活泼自信,思维积极。青少年在学习象棋中学会了礼貌,懂得了友谊,体会了健康文明的竞争,极大地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锻炼出了良好的身心素质。

棋与人生范文第4篇

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吴清源十二岁即露头角,十三岁在国内无敌,十五岁至日本,二十岁创围棋新布局法。在日本的期间,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一人。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种以胜负为唯一目标的竞技项目,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吴清源先生在围棋艺术中提出了“调和”的理论,主张在棋局中取得平衡,包含了深厚的儒家哲学和精湛的道家思想,后期他的弈棋不再以胜负为标准,而是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

初露头角

1914年吴清源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一个盐商家庭,后随父母投奔外公而迁居北京。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开始接触围棋,其父在日本留学期间痴迷围棋,大致有业余三段的棋力,归国时带回大量难得的日本棋书。吴清源对围棋有过人的天赋,对棋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又由于小时患病,不能进行激烈运动,在父亲的鼓励下,进而逐渐养成了长时间特别投入研究的习惯,提高非常快。吴清源除了学习父亲带回来的日本书籍,又吸收了我国古棋的独有精华。十五岁东渡日本深入学习围棋,尽败日本高手,在围棋界享有至高无上的盛誉。

吴清源初露头角的故事非常有趣。他的父亲在北洋军阀段棋瑞手下当“部员”闲职,家境很穷,仗着“围棋”有几度散手,常常和别人赌赛,就像香港某些职业象棋手一样,每局赌一两个银元。有一次他的父亲和一个胖子下棋,赌注是五块银元。在三十年前,这赌注是很高的了。吴清源的父亲不知是心理紧张还是实力本来就不如人,总之未至中局,就给别人占尽上风。他眉头一皱,借入厕为名,躲到厕所去松一口气,并想下一着的挽救的方法。吴清源的父亲上厕所去了许久还不回来,那胖子等得不耐烦了,对旁观者嘲骂吴清源的父亲借故遁逃。这时吴清源忽然在旁边冷冷他说道:“我替父亲下几步好不好?”吴清源那时只是十二岁的小孩子,还未和人正式对过局,那胖子大笑道:“你输了你爸爸会认输吗?”吴清源道:“怎见得是我会输呢?等我输了你再说不迟,我没钱就脱衣服给你。”那胖子本来就好胜。见这个小孩子毫不把他放在眼内,不禁大怒,就和他续下去。

吴清源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随手将棋子丢落棋盘,简直不假思索,不过一二十手就扭转大局,转败为胜。那胖子不服气,再和他下一局,赌注十元,结果又输。事后他父亲问他:“我又没教你下棋,你几时学会的?怎么这样大胆?”吴清源道:“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学也会啦!我是看准能赢才动手的呀!”

自此以后,吴清源“围棋神童”之名大著,段棋瑞知道了。特别叫人找他去下棋。段棋瑞的棋力很高,他自夸是“七段”,大约可相当于日本的四段。第一局吴清源不敢赢他,可是段棋瑞已看出他的实力,对他说:“你不要害怕,你能赢我我才高兴。”果然以后再下,就都是吴清源赢了。吴清源给段棋瑞赏识后,家庭景况好了许多,父亲也升了官,他更可以安心下棋了。一九二六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日本围棋等级共分九段,至五段已算高段)到中国游历,在北京的青芸阁茶楼与吴清源对局,吴清源“打黑手”(下围棋持黑子的先下,打黑手等于象棋中的被让先)胜。继之而来的是六段岩本熏(现在是八段),让吴清源二子,吴又胜。还有桥本宇太郎(当时是四段,现在是九段)和吴清源下过几局,互有输赢,那时吴清源才13岁。

东渡日本 对弈名人

日本以前棋段的评定非常严格,除了实力还要讲资历,等闲不能“入段”。吴清源能与高段互有胜负,传至日本,令日本棋手大吃一惊!当时日本的八段“准名人”(九段又称“名人”),现在的名誉九段濑越宪作看了吴清源的棋谱,认为他有少年秀策的棋才,决定让吴清源来日本,遂向吴发出邀请函。吴清源即拜濑越宪作为师,当时年仅15岁。

吴清源到了日本,当时日本棋院的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清源二百日元,两年为期。两年以后,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脚,也就是说,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认他具有作一个棋士的资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长足进步。

日本棋院根据考试棋成绩给他“三段格”,他到日本不久,就和当时唯一的“九段”本因坊秀哉连下三盘。照棋院的规则,入院之前必须经过考试,三段与九段对局是“二三二”,即第一盘让二子,第二盘让三子,第三盘让二子,吴清源连胜三局。接着他与日本棋院从三段至六段的少壮棋士下过十局,都是下平手,十局下来,吴清源九胜一负,震动日本棋院。

第二年,他首次参加日本棋坛的“大手合”(即公开赛),以全胜晋升为四段。至19岁又再升为五段。到20岁时,吴清源通过深入研究,基于稍损局部以图大局的想法创了围棋新布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角银边石肚子”的观念。(以前下棋最重视的是占角,其次是占边,腹地最不受重视,故有“金角银边石肚子”之称。)被日本棋坛称为“鬼才”。

1933年春季比赛中吴清源得第二名,秋季比赛中与木谷实并列第一。同年,读卖新闻社发起优秀选手选拔赛,清源在选拔赛中连胜劲敌木谷实和桥本宇太郎,取得与名人秀哉决最后胜负的权利。在这局棋中,清源当然执黑先行。他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这在秀哉的棋派来说,叫做“鬼门”,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这一创新的走法轰动了日本棋界。但是,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清源的实力,没有轻敌。清源几次下子使秀哉难以应付,他只得多次宣告暂停,回家与他的弟子们共同研究如何应付。因此,这局棋延长到次年1月29日才结束,下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清源同时要参加秋季比赛和新闻社主办的比赛等十一局棋。结果秀哉以两目取胜。据说,他之所以取胜,是因为他的弟子前田陈尔帮他出了一好招,即第160那一子。许多人认为,秀哉屡次提出暂停,回去和弟子们研究,把一局棋延长三个月,未免不公正。从此,日本棋院规定以后每局比赛必须当天结束,不得拖延。赛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

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谷实下了一盘叫作引退战的棋。结果木谷实胜了。按理,木谷实应当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后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们认为还有吴清源在。究竟谁是第一人,还得清源和木谷实决一雌雄。于是,读卖新闻社发起木谷实与清源十盘决胜战。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

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

“中和”精神

围棋在古代被称为手谈,弈棋的双方,以平淡的落子交流对棋道、对人生的理解。围棋的好,在于它的简单和包容。小小纹枰,方寸之地,布局、征战、防守都在上面进行,有伐而失,有因弃而获,人生的大智慧,都在这里。一个人多研究研究围棋是有好处的,可以多些大局观,少些冲动和戾气。这就是吴清源先生所强调的“中的”精神的根本,也是他近年来研究“21世纪六合之棋”的成果。这位棋坛宗师把围棋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相结合,其高深的境界和造诣,让人不能不十分钦佩。

吴清源对日本围棋影响深远,到晚期,围棋成为追求精神境界的东西,“中”的精神,早把胜负抛在了脑后。吴清源说,我的理想是“中和”。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佛家禅宗教人修为当持“平常心”。吴老先生在奕艺中也教人持“平常心”。到了这境界,奕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灵修为的大道了。吴老先生爱读“易经”、“中庸”,他的奕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作背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吴老先生说,围棋其实是对《易经》的解说,是古人探索和解释宇宙规律与自然法则的一种方式。围棋之道在于自然和谐,就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样,顺天应时;而下棋和从事任何事业,都得“练心”,将“心”修练得没有丝毫杂质,自然可以拥有一种大智慧。而人在拥有一种才能的同时,也就被赋予了一种使命,就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吴清源老先生说:“我的使命就是把围棋文化推广大到全世界。”

究竟何为“中”?吴清源对此有一个很有趣的分解:“中”这个字,是中央有一根棒子穿出的形状,棒子将其分割为两部分,表示阴和阳。阴阳之调和,即“中和”。而吴老先生把自己的人生历程也当作是“追求中和的人生”。正是由于这种长期不解的棋盘上的殊死搏斗,才造就了吴清源先生在棋盘上、人生上的打修为。

吴清源在棋上,在人生中有如此的境界,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与一生对中国文化的钻研有关。正如吴老自己所言:“要达到‘中’的境界并非易事,这需要精神上的修养。”吴老至今仍坚持每天研究《易经》。

吴老先生在围棋上的“中和”精神对世界围棋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围棋是竞技,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要达到“中和”的精神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棋与人生范文第5篇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两子就成了业余围棋与专业围棋水平的一道分水岭。无论是在中国、日本或是韩国,业余棋手若想向专业棋手讨教一盘,那至少得先在盘上老实地码上两子,这几乎是约定成俗的“行规”。

两子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标准。常昊等依据目前的黑先贴目制大致推测,两子的优势在二十目以上。专业棋手习惯于精打细算,半目、一目地抠,被人让先就已不在一个档次上,遑论两子。当年吴清源先生扬威日本十番棋擂台时,木谷、桥本、坂田等只被降至先相先,就觉得是平生的奇耻大辱。木谷一气这下,全身心办起了“木谷道场”,这是后话。据说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位围棋名人曾掷地有声地说:“被让两子,那就不叫棋。”这话虽极端了点,但由此可见历来围棋专家的自负。十二世本因坊丈和与业余强豪米藏的二子棋,是近代日本棋坛的一段佳话。但传去传来,都说专家的棋高深莫测。

对现代围棋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咱中国围棋在半个多世纪内是被日本人让两子的。自然,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中国的围棋也就属于“业余”。因此,1960年中日围棋恢复交流后,日本代表团的名单中总是少不了业余棋手。像大竹英雄等职业棋手,一度就不屑与中国棋手分先对局。这还不能全怪日本人狂傲,因为咱们的老国手过惕生、刘棣怀等,即使与日本业余棋手对局也不占上风啊。至直1979年第一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出台时,聂卫平还是以“业余”棋手的身份捧杯的呢!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我之所以把它们翻出来,只是想说两子的差距远比咱们一般人想象的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扯平的。1988年,在中日围棋擂台赛掀起的围棋热浪中,首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大赛应运而生。组办者匠心独具,策划了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对抗赛。在征求专业棋手的意见时,老聂说:“摆两子吧!”以聂棋圣当时的水平和状态,连日本的超一流棋手也不怎么放在眼里。只让绿林好汉们摆两子,算是照顾情绪了。

从此,专业棋手与业余强豪的两子对抗赛,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晚报杯的压轴戏。1995年前,绿林好汉们的确不怎么经得住折腾,不仅6战1胜2平3负明显居下风,而且还吞了一回零蛋,怪没面子的。“业余棋手想过两子关,没门。”老聂说。但话音未落,紧接着的三年较量,绿林豪杰却出乎预料地有了抗摔打的能力,与专业棋手平分秋色。

1999年,风云突变,草莽英雄一顿乱棍,直打得老聂、马小等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来了个5比1的大捷。2000年,业余军团乘胜追击,4比2再下一城。“让两子有点累。”专业棋手们的信心开始动摇了。因此,新世纪到来,专业棋手就给了业余棋手一个台阶:实行升降制。不用说,他们压根儿就不指望让业余棋手三子。结果,在去年的对抗中业余棋手又以4比2胜出,将交手棋份提高了半格――前三台授先,后三台让两子。

今年的晚报杯,李岱春以骄人的十连胜卫冕成功,位居2至6名的分别是付利、刘钧、刘轶一、鲍云和崔前进。尤其是前4位,可以说是当今中国业余棋界的“超一流”棋手。因此,对于彻底打破专业棋手的二子关,他们都显得信心十足。而代表专业棋手出战的六强则是曾名噪一时的“聂、马、曹、刘”,外加俞斌与王磊。虽然等级分靠前的常昊和周鹤洋缺阵,赛前认为专业队将小胜或打平的还是占大多数。但结果却是一地破碎的眼镜,让先的前三台,除了“鱼头”以一子半险胜李岱春外,老聂和马晓春分别败给了刘轶一和付利。让两子的后三台,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向来自负的老聂说:“太惨了!输得只剩一条小裤衩,脸面真有点儿挂不住。”

对于专业棋手的惨败,有人分析说主要是心态起了变化。让两子时,专业棋手输了也不丢丑,反而是业余棋手有心理负担。怎么说也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业余强豪吧,被人家让两子心里总是怪怪的。一旦让先,专业一方似乎就有点输不起。从实战的进程看,聂卫平、马晓春和俞斌的棋都曾一度占优,但后半盘却患得患失,输得有点不明不白。马晓春输给付利后神情困惑地嘀咕道:“怎么会输这么多?后半盘稀里糊涂的,简直什么都没走到。”

偶然性肯定是有点,败北的专业棋手不怎么服气,但多数人还是认为,中国业余棋手的水平有了实质性的进步。王汝南和华以刚都说,现在的业余水平,比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整体水平高多了。像李岱春、刘钧那样的棋,目前世上肯定没人能让得了两子。

中国业余围棋整体水平的提高,当然有一些不可排除的特殊因素。由于政策的宽松,近些年不断有退役的专业棋手加入。比如说:像刘钧、刘轶一、付利等,都曾是吃专业围棋饭长大的,原本就有扎实的基本功。以他们的实力,正常情况下,专业棋手要让两子的确是勉为其难。此外,也有一些在各种围棋学校或道场学棋的小孩子,把晚报杯当成了未来晋升专业段位的练兵场,其中少数已有接近专业初段的实力。但曾拥有职业段位的棋手在业余棋界毕竟还是少数。李岱春、孙宜国、唐晓宏等就是纯业余棋手,他们不仅多次闯入业余十强,而且在历次与专业棋手的对抗赛中,战绩也不俗。因此,目前业余围棋顶尖高手的水平绝不会逊色于一般的专业低段棋手。

我认为近年来中国业余棋手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得力于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以晚报杯、黄河杯为主的一系列全国性业余围棋大赛,为业余棋手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单以连续运行了15届的晚报杯为例,它是由中国围棋协会和全国晚报体育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每年由一地方晚报社承办。为组队参加全国晚报杯大赛,许多地方进行了层层选拔;加之进入业余十强者有机会同国手过招,获得冠军者能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业余围棋大赛甚至于世界职业大赛等等,这对业余围棋水平的提高无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就晚报杯的赛制、规模和超强的稳定性而言,它绝不逊色于目前国内的任何一项职业大赛。第15届晚报杯刚刚落幕,就有许多家晚报社有意承办下一届比赛,由此可见它在民间的影响力。联想到近十多年国内五花八门的各种职业棋战,夭折的夭折、停办的停办,而生命力最旺盛的恰恰是新闻媒体主办的“名人战”与“天元战”,再看一看规范稳定的日本韩国职业棋战,也正是仰仗新闻媒体的支撑。这对于一味地依附企业、商家而忽视媒体的中国职业棋界,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其次,现代资讯、通讯业的发达使业余棋手能及时、快速地获取职业棋界的信息。有许多上了年纪的棋迷曾感叹道:“现在的棋迷,比咱们那个时代可是幸福多了。我们那个时候啊,不要说现场观看国手的比赛,找本像样的棋书都很难。”现今的棋类书刊多如牛毛,加之电视与网络,业余棋手可以轻松地截取职业棋战的最新对局谱。不要说国内的职业棋战,就是日本的棋圣战、韩国的名人战之类的,电视和网络也都经常跟踪直播了。因此,职业棋界有什么流行的布局、新招,多半逃不过业余棋手的眼睛。前不久在晚报杯上看李岱春、刘钧甚至于一些小孩子的对局,那一招一式,似曾相识,李昌镐、马晓春也就这么下。当然,职业棋手的综合实力、心理素质要强得多。他们的一些构思与招法的深意,业余棋手们不一定都吃得透,照葫芦画瓢免不了要走点样。但要说专业棋手在与业余棋手的对抗中有多少“杀手锏”和“秘密武器”之类的,我看未必见得。

再次,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现在业余棋手比以往有了相对优越的生存环境。随着近年来国内围棋的普及与大众化,下棋与学棋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使很多业余高手有了用武之地。就我所知,参加今年晚报杯的一些有名棋手,平时也是赖棋为生。如果愿意教小孩子下棋,至少可以过小康生活。像李岱春、付利等,他们用在棋上的时间未必比许多专业棋手少。有一次同几位国手扯到这一话题,他们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说:“咱们是专业棋手,人家是职业棋手。”这绝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至少在围棋这一项目上,所谓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你有没有中国棋协的段位证书,是不是它的注册棋手,仅此而已。再往直里说,所谓专业棋手,也就是有一个固定的单位,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有参加中国棋协主办的各种“职业比赛”的资格。也难怪有人看了前不久公布的国家围棋队名单,说咱们的国家围棋队越来越像“养老院”了。从这个角度,要说谁是“职业棋手”,真的是有点搞不清。但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未来中国专业与业余棋手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中国围棋协会是不是该把它的门开大点?比如说像李岱春、孙宜国之流的,能不能给人家一个“职业段位”的名份,让人家也参加“职业比赛”。新近日本不也有一个医生成为职业五段了吗?

末了,我还想和一些人抬抬杠。由于中国业余棋手迈过了专业棋手的两子关,有一种论调说中国业余围棋水平在世界上是绝对顶尖的。我不知道下这种判断的依据何在?什么事都要讲证据、讲比较是不是?那我就拿点证据、搞点比较给大家看。

1990至于1994年,中日进行了五次业余十强对抗赛,中国队大分2比3落后。双方共下112局,中国队50胜、62负。在两国业余冠军番棋对抗中,双方平分秋色。这几年,韩国业余队也加入了对抗行列,中国和日本各获取一次冠军,但优势并不明显。如果我没搞错的话,1999年中韩业余对抗赛,结果是中国队3比7大败。

相关期刊更多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早期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齐鲁渔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