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愚公移山原文

愚公移山原文

愚公移山原文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相关句子,理解和体会到愚公精神。学习这种一心搬山的善良品质。

2、理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3、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掌握“渤”“箩”等相关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愚公移山”以勤劳而感天动地的内在深刻含义。

2、愚公带领子孙的移山行动,前后的其他人物对比。

课前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

2、愚公移山的电脑制作幻灯片

3、电脑展示愚公移山场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欣赏动漫故事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漫故事吗,现在我就给大家播放一段动漫故事,请同学们欣赏。(愚公移山)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个动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师:愚公移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愚公移山”,看看课文里都写了什么?

2、解说课题

“愚公移山”师:愚是什么意思?

愚公优势什么意识?移山是什么意识?

愚公 : 1.“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2.泛指隐者。 移山 : 1.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同学们,我们以前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这则故事通过人物间对比,刻画出一位具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优秀品质,集善良美好愿望为一身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实际行动感天动地的壮举,博得了后世人的敬佩,他们的精神被后世人称为愚公精神,这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一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4课,看看课文中师怎么写愚公移山的,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3页放声朗诵课文3遍,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圈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后将不认识的字写在练习本上。

2、标出文中的几个人物加一对照

愚公(90岁) 移山

愚公子孙 一致同意移山

愚公妻子 算了吧,提出困难

寡妇家的孩子 出来帮忙

智叟 制止

玉皇大帝 感动后派大神江山移走

3、将标出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解决不了的询问老师

4、指名学生读课文

5、按段落依次让学生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找学生用一句话汇报课文内容

师: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回答的内容

生:两座山挡住了去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难

3、愚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移山的想法/

师:这在第二段中已经回答了

4、愚公的子孙是什么态度?

生:好啊

5、愚公的妻子的态度?

师:一句算了吧,体现了妻子细心和周到,把移山中的困难考虑充分提前做好了准备。6、从开始到最后都有谁来搬山?

开始时一家人,后来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帮忙

7、我们再来看看面对移山智叟怎么说的?

品读句子,愚公啊——

(1) 智叟是怎么样一个人?(盛气凌人 嘲笑)

(2) 把智叟的话读出来

(3) 面对智叟的嘲笑他是怎么做的?

8、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大山移走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9、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任务及其对话语言。

愚公移山原文范文第2篇

据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先生介绍,徐悲鸿曾创作了两幅《愚公移山》油画,亮相翰海春季拍卖的《愚公移山》是第一稿,徐悲鸿纪念馆存藏的一幅高2米、宽4米的《愚公移山》为第二稿。第二稿在“”时期被卷放于潮湿的房间,导致颜色脱落。40余年间,曾与法国等油画修复专家联系,专家均表示,修复艰难,亦无把握恢复原貌。相比之下,第一稿尺寸虽小,但保存完好,色调更为明丽。

《愚公移山》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术的结束。它的构思、创作和流传,充满传奇地记载了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与收藏的经历,使之成为一幅永可纪念的史迹。

《愚公移山》的题材,取于《列子・汤问》。在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愚公挖山不止的气概,表达了国人的抗日决心和毅力,鼓舞和激励大众争取全民族的最后解放。

上个世纪的100年间,中国美术一直纠缠于中西之学何为体与用的争论中。徐悲鸿一生为写实主义与中西融合做广泛的誉论,并以《田横五百士》《奚我后》《愚公移山》等油画,开创性地打破了体与用的对立僵局。创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是“以西润中”地将西方美术的比例、解剖、透视和准确的轮廓与结构,替代文人画“离形得形”的原则,在塑造一批不屈不挠的民生群像,使中国美术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作品。

1939年12月,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圣地尼克坦讲学。1941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绘画《愚公移山》。此前数月间,徐悲鸿曾作草稿30余幅。11月,完成巨幅设色水墨画《愚公移山》与油画《愚公移山》的创作。

旅印期间,徐悲鸿创作的水墨《愚公移山》《泰戈尔》《群马》《奔马》、油画《愚公移山》以及《甘地》《喜马拉雅山》《息难教长老》等速写,素描,美术史学界定位为“徐悲鸿艺术创作之顶峰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是徐悲鸿艺术丰碑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廖静文先生、徐庆平先生以及美术界、收藏界的人士表示:《愚公移山》是本世纪中国美术史和油画史上,最具革命性和精神价值的重要作品,这件国宝的最后归宿,令美术界、收藏界尤为关注。

《愚公移山》的再次回流,为国内书画市场提供了艺术审美的丰富内容和市场价值的要素性指标。专家认为,伟大艺术家的杰出艺术品大多进入历史的密室――博物馆,极少数写进艺术史的作品深藏在私人手中,当奇迹一般浮现于艺术品拍卖会上,新的纪录随之诞生。如果大家还对徐悲鸿的油画作品《珍妮小姐》创下了2200万元的油画成交纪录惊叹时,本刊认为此次翰海春拍拍品《愚公移山》将创新中国油画的新高纪录。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愚公移山》为徐悲鸿艺术创作之顶峰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也是徐悲鸿艺术丰碑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二、徐悲鸿油画创作及保留下的油画作品相对较少;三、此幅作品流传有序;四、自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当代油画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直线窜红。2005年,传统水墨画出现价格震荡,而油画交易逆市上涨,在海内外拍卖中继续昂扬地刷新纪录。基于以上几点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件拍品定会在拍卖上拍出记入史册的新纪录。

创作过程

1938年,徐悲鸿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恰保举办画展,盛况空前,徐悲鸿将筹得天文数字的捐款,通过中国银行汇往国内,以救济难民和为中国军队制作冬衣。1939年11月,徐悲鸿应印度诗哲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12月6日,经仰光、加尔各达,抵达泰戈尔命名“圣地尼克坦”的国际大学。

《愚公移山》的题材,徐悲鸿酝酿已久,其创作初衷直接源自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终完成构思,则是与印度圣雄甘地会面和攀登喜马拉雅山。

1940年2月,发生了一件轰动印度的大事,甘地到尼克坦访问泰戈尔。在焚香献花、歌唱祈祷的欢迎仪式上,泰戈尔向甘地引见了徐悲鸿。为甘地画像之时,徐悲鸿从这位不屈不挠地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的身上,隐约看见愚公的影像,便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

为了创作《愚公移山》,1940年4月1日,徐悲鸿抵达喜马拉雅山的大吉岭,用随身携带的笔和纸绘画沿途景象。5月,深入喜马拉雅山靠近锡金边境的法鲁,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之山路,并作诗咏怀,“羊肠小径穿云上,辜负良工凿路功。”旅途晚间,徐悲鸿燃灯作画不辍,《愚公移山》的构思,渐臻成熟。

8月24日下午1时,徐悲鸿开始绘画《愚公移山》草图。此前曾先后绘制了30余幅草稿。一月之后,草图即将完毕之时,天气变得酷热。为完成巨帧《愚公移山》,徐悲鸿迁至可以远眺珠穆朗玛峰的大吉岭。11月,完成巨幅设色水墨画《愚公移山》,回到国际大学,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

因此,廖静文馆长称:如果馆藏的《愚公移山》不能修复,翰海拍卖的《愚公移山》,将是徐悲鸿留世的保存良好的《愚公移山》油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徐悲鸿在旅印期间,创作的水墨《愚公移山》《泰戈尔》《群马》《奔马》,油画《愚公移山》及速写《甘地》《喜马拉雅山》《息难教长老》等,在美术史上,被定位为“徐悲鸿艺术创作顶峰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属徐悲鸿艺术丰碑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流传过程

1940年11月,徐悲鸿告别泰戈尔,返回新加坡。1941年4月,美国援华联合会以及著名作家林语堂、赛珍珠盛邀徐悲鸿赴美举办画展。11月,徐悲鸿将画展目录、参展作品照片寄往美国的同时,数百幅参展作品,交船运公司运往美国,其余的参展作品装箱待运。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日凌晨4时,新加坡遭日机空袭,15日,槟城陷落,日军兵临狮城。

进退两难的徐悲鸿,将数十年积藏的百余箱古代书画、近代名家书画、文玩、陶瓷。古籍善本以及数十年间创作的书画,分藏于新加坡的友人韩槐准的红毛丹园和黄曼士的百扇斋。

1941年12月底,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徐悲鸿迁居罗弄泉的崇文学校。该校由福建安溪会馆创办,校长钟青海善书法,与徐悲鸿相识。

眼见狮城危在旦夕,徐悲鸿与黄曼士等人商议,连夜将原藏于黄曼士百扇斋的绘画、书籍、碑帖、文玩、印章以及包括《愚公移山》在内的几十幅油画,运至罗弄泉,分装于皮蛋缸中,埋于一枯井之内。1942年1月,徐悲鸿携包括国画《愚公移山》、油画《田横五百士》在内的1000幅作品,登上沦陷前开往印度的最后一班轮船,离开新加坡。

1945年9月,黄曼士。林金升、钟青海三人挖出藏于枯井的书画珍玩,并致函徐悲鸿。徐悲鸿回信表示:“感谢钟校长保护枯井所藏三年又八个月,请任选取一件藏画”。钟青海挑选了油画《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原文范文第3篇

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愚公移山》,堪称一首劳动人民的颂歌,一如愚公形象千百年来一直岿然屹立,人定胜天的豪迈更让人坚信不疑。最多退一步说,愚公移山尽管行动上不足效法,但精神上确应提倡。可惜,抛开固有的定性论调,揭下厚厚的耀眼外衣,平心而论,客观分析,其实愚公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甚至他的行动和精神都值得质疑!

我们先说行动。

首先,行动的情景是荒唐可笑的。

虽然移山行动开始后也是叩石垦壤,叮叮当当,场面红火,热烈异常,但从课文上分析,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的劳动时间还是花费在了运输过程中。“荷担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想想吧,天苍苍、地茫茫、担重重、路长长!把空间再拓展一些,辽阔无际的天地间出现几个小黑点,慢慢走出小小的愚公一家,弓背弯腰,气喘吁吁,勇往直前,风餐露宿,历经寒霜酷暑,走过一年四季!好家伙,如果加上妖魔鬼怪拦阻,这四位恐怕比唐僧取经还要辛苦,偏偏肩上挑的仅仅是几担土!此情此景,真令人想到“闲得没活干”、“吃饱了撑的”一类的可笑之举、“傻帽”、“神经病”一类的可笑之人!

其次,行动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愚公一家的行动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把两座山移走,但其实际的日常工作量实在太难让我们将之与最后的总目标联系起来。这明明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勺嘛!用整整一年时间去挖下“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的三四担土,根本就不比精卫填海的劳动效率高多少,即使愚公的子子孙孙当真无穷无匮,移山能够移到二十一世纪、移到今天,那也只能像填海的精卫依旧不得不面对波澜起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面对危峰入云、青翠未了的太行王屋,高山仰止,摇头叹息。

最后,行动的回报是遥遥无期的。

今天我们可以很偶然的、在极短暂的期限内唱个高调――只做贡献不要回报;但是无庸质疑,身体是最原始的本钱,民以食为天,这总是理所当然的吧;而愚公呢,家庭主要劳动力几乎都用在了移山伟业之上,姑且不说如此高强度的劳动所磨损的工具如何补充,无人从事正当农业生产,这些劳动力的日常生活资料、最基本的吃喝从何而来?偏偏又仅仅是移山而不是开矿淘金、刨铁挖煤,说得不客气一点,愚公简直就是判了自己和子孙们无期徒刑,劳改犯一样卖命干活却又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这可不是你主观上肯干就能干得下去的!

再说精神。

首先,精神的动机是利己主义。

一般认为愚公高瞻远瞩,为的是子孙后代的幸福,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宁愿移山不愿搬家,乡土情结也无可非议。但如果说他是为他人着想,为大多数人谋利就未必正确了。从课文“聚室而谋”上看,愚公开的是家庭会而不是村民动员会更不是人民代表会。如果是立足于为整个父老乡亲服务,移山活动的参与者决不会仅仅是自己家里的两三个劳力;识文明理的老熟人智叟更不会公开唱反调、向他泼冷水。不少同志认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正说明了得道多助,是愚公正义行动获得广大乡亲们热烈拥护的最好例证,这也太夸张了吧!拉选票根本就不看对象;一个刚换牙的六七岁的小孩子知道什么呀,不过是觉得丁丁当当的砸石声敲锣像打鼓似的有趣好玩罢了,吸引其“跳往”而来的仅仅是移山的热闹外表而不是正义本质,这样的儿童连啦啦队的资格都不够,谈何“助之”!

其次,精神的本质是以邻为壑。

亚圣孟子曾强烈谴责魏相白圭的治水之策,称之是把邻国当成了排水沟,是用牺牲他人的方式来为自己避祸。那么愚公又何尝不是在损人利己呢!你要移山不就是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吗,为了使自家门前一马平川而把这两座大山移到他人门前,这又算是什么事?并且从地理方位上相比较而言,愚公的家乡只能算是穷僻的山区,渤海之尾那可是鱼米之乡啊!――两地的经济水平、交通地位、人口密度显然都无法同日而语。愚公却正是利小家而损大家,幸福我一个,苦了千万人。进一步说,假如愚公真的像夸娥氏那样具有超人的力量,移山成功;我们设想一下:渤海口噼里啪啦下来两座大山,这对于山和水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无疑都是一场近乎毁灭性的浩劫,沧海变桑田、为鱼鳖,如此巨大的自然破坏力恐怕远远不是愚公和他无穷匮的子孙们所能修复得了的。所以移山未成功还真应该庆幸,否则愚公就不仅仅不能流芳千古、而且还要遗臭万年了!

最后,精神的核心是愚顽不化。

我们总是赞颂愚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却很少思考这种大无畏必要不必要、应该不应该。比如舍身炸碉堡,那就是大无畏、是迎难而上;而绑匪面对警察群众扬言要撕票炸房,那却是丧心病狂、愚顽不化。现在我们再看看愚公,明明在损人利己、明明在徒劳无功,却又振振有辞,大义凛然地自诩高瞻远瞩、大智若愚,批判劝诫者自作聪明、鼠目寸光,这才叫愚得可笑、愚得可恨、愚得可悲!在这个问题上,子孙是无能的,在家长具有绝对统治权威的当时,家中其他成员即使有发言资格也不过是投支持票而已;玉帝是无奈的,“帝感其诚”的“感”未必是感动,而是有感触,一来山神不堪愚公骚扰,反复上本请求调动;二来真由着愚公这么闹下去肯定要出乱子,玉帝才伸了手。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移山的目的地可远远不是“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而是“朔东”和“雍南”,也即人迹罕至的大东北和大西南,看来老天还是有眼的。移山成功了是不假,但如果说愚公移山成功了,这种南辕北辙式的移山结局则简直是讽刺!

当然,不少同志认为正是愚公移山难度大、意志坚强才感动了玉帝,并且这个感动是必然的,愚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于挑战自然。愚公并不是愚顽不化,而是胸有成竹、大智若愚。但如此一来,一位质朴的老农民倒成了一个阴险的政治家,移山竟然是一项面子工程,竟然是一条苦肉计,连玉敢糊弄,这个“大智若愚”还是别要的好。

这样看来,老愚公当真是应了智叟的评语“甚矣,汝之不惠(慧)”,太不明智了!笔者的脑子也无所谓智愚,兹为愚公献上几计;

一是靠水吃山。

“九万里河东入海”嘛,既然离家没多远就是黄河这条大自然的传送带,又何必舍近而求远呢,直接把土石运到这儿不就行了吗?在当时开发自然呼声高涨、环保意识低落的情况下,每天往滔滔巨浪中倒上那么几担土应该还构不成犯法吧!虽然同样需要假以时日,但只有这样才既能保住移山的美名,又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二是靠田吃山。

既然有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为什么不改山为田呢?因地制宜,垦荒种地,化山为田,开发固有资源,农业学大寨一样打出地方招牌,并且农林牧副渔任你发展,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诚如是,老愚公获个“五一”奖章、当个全国劳模什么的还不是小菜一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是靠景吃山。

愚公移山原文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的故事,却不知道愚公的做法对我们的破坏!

山是经过亿万年地质演变而逐渐形成的,愚公移动了山,是对地质的严重破坏,而且,当愚公移山时,还要先挖山,把山上的植物都移走,不行就铲除,这严重破坏了植被的生长,使土地沙漠化,而植被一旦被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动物的接连死亡,这对冀北河阳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也无法估量的破坏。

课文中提到,愚公一族将山上挖来的土石透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这可是两座高万仞,方七百里的大山啊,土石何其多?他们将土石投在大海里,土地上,难道就不会压倒原来土地上的植物,动物吗?把土石投在大海里,难道不会伤害海中的植物吗?难道就不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而淹了沿海地区吗?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啊!

愚公移山原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愚公移山精神;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解放思想、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开拓创新”是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河南人民实现崛起、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将愚公移山精神确立为中原崛起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2011年9月28号,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而当前“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尚未破解,这是摆在河南人民面前的新的“四座大山”。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移除新的“四座大山”,必须要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一、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来讲,就是要坚持“三化”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记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1.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三化”协调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在全国的发展版图上似乎一直处于洼地,河南发展滞后,不但不利于河南人民的福祉,更重要的是影响全国人民在2020年之前整体奔小康的步伐,因此急需寻找一种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省积极探索,提出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三化”协调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相互掣肘,制约发展的状态。这种提法,符合中央的战略决策,符合河南的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2.解放思想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整个“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和重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调整转型为主线,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由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经济结构,由单纯的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解放思想就是要牢记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建设中原经济区,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党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相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各项事业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努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二、要坚忍不拔,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愚公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意识。它是我们促进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精神力量。

1.坚忍不拔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对成就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产千亿斤,土地实现占补平衡,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年彰显优势 十年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目前,在确保了“两不牺牲”的前提下,河南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11年底达到40.6%。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起加快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坚定信念,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充满信心和决心。

2.坚忍不拔必须有知难而上的气概

相关期刊更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公安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