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的诗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赠汪伦的诗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赠汪伦的诗意范文第1篇

一、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不少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则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又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老师可适时介绍: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

二、想象悟情。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发挥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再现、丰富作品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如在《赠汪伦》教学过程中,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汪伦为什么此时才踏歌送行?学生有的说:“李白怕汪伦伤心,事先并未告诉,所心汪伦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有的说:“汪伦正在家里准备美酒赠李白,所以姗姗来迟。”有的说……教师又启发学生想象:李白此时可能会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认为李白“嗖”地跳船上岸,与汪伦道别;有的说李白看着汪伦,想着汪伦这些日子对自己的款待,忍不住吟诗一首(即《赠汪伦》);有的说……不难看出,学生对李汪之间的深情已有较为深刻的领悟,诗中之情也有了依附,这样悟情是真真切切的、扎实有效的。

三、朗读见情。古诗词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散)、均衡。因此,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词充溢着音乐的旋律。此外,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四、绘画察情。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如教学低年级《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五、以境启情。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古诗词时,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情感的信息畅通无阻。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送行画面,再现当时当地艳丽的春景,伴以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当学生看到孤独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天边,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时,不用老师讲解,他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朋友情深”。

赠汪伦的诗意范文第2篇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保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赠汪伦的诗意范文第3篇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赠汪伦的诗意范文第4篇

晚上李白回到住处,决定还是不辞而别。

第二天,李白早早地起来,绕过汪伦家来到桃花潭。跳上那早已等候在潭边的小船,正当李白要离去时,就听到岸上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仔细一听,是汪伦的声音,便走到岸上。只见汪伦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那歌词都是挽留李白的语句。李白听了大为感动。

汪伦走近了,李白不解地问道:“我要到桃花潭来,你是如何得知的?”

汪伦笑了笑说:“昨日,我来找你时觉得你有些怪异,猜想你有什么心事。于是今天我就早起了些来找你。走到你的住处,我发现你已走远,又看到你是往桃花潭处去的,觉得你可能就要走了,就编了首歌,边走边唱,希望这首歌能挽留你。”

“我在这已打扰数日,今天我该走了。”李白有些伤心地说。

“我还是希望你能留下来。我们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对不好吗?我们还可以一起欣赏这美景呢!汪伦真心地挽留李白。

李白盛情难却,有不得不走,看看四周美景,想到以后只有汪伦一人在欣赏这美丽的桃花潭了,从此就没有了自己和汪伦一起谈天说地的情景了,心里怎么会不感到难过呢?

赠汪伦的诗意范文第5篇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背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课件,教师开始问:他是谁?他的诗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他“手可摘星辰”“欲上青天揽明月”。在孩子们的一片惊喜声中,李白诗风如春风拂面,给孩子们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印象,也为本节课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的理解做铺垫。接着,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这篇古诗,感悟诗意。然后,我对学生说:“刚才,你们自读自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能否抓住诗句中关键词来感悟诗人的情感呢?”一学生说:“我从‘忽闻’这个词体会到李白惊喜的心情。李白是忽然听到歌声的,他原先没有想到汪伦会踏歌来送他,所以他惊喜。”又一学生说:“我补充。我从‘将欲’这个词也能体会到李白惊喜的心情,因为李白乘坐着小船将要离开,人在那一时刻,听到了歌声,心情一定是格外惊喜的。”还有一学生说“根据查找到的资料,我知道了‘踏歌’是一边唱歌,一边跳着舞,可以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是十分深厚的。李白此时一定被汪伦的深情厚意感动了。不然,他怎么写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批文入情,只有调动了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有滋味,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是一味机械反复地背诵,或停留在词句理解上,那么学生又如何领会言外之情,象外之意呢?

三、朗读入心,激发学生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然后,放轻音乐,再度感悟、体验诗的意境,升华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师:“李白被深深感动了,小船轻轻地划开了,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生性豪放的诗仙又要寻仙访友去了。离别时刻,道不完声声珍重,望着岸上汪伦飘舞的身影,耳畔传来友人美妙歌声,(下转第37页)(上接第28页)李白,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悟一悟。”学生按捺不住,纷纷举手表现不同形式的朗读,有激动,有喜悦,有深情……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孩子认为:“李白是个天才诗人,天才都会有点疯狂的!应该是很激动的样子。”我当时赞许地笑了,并肯定了他的想法:“你的体会真独特,李白确实是个激动型的人,生性豪放不羁,不然怎么会有“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这样的诗句呢?你就来当回天才李白,把李白当时激动至极的心情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激动地大声朗读。学生们品位得非常到位,都读出了自己的独特经验。我同意大家的不同读法,让他们合在一起,以大合唱的形式吟诵出来。以往我们教完古诗后,要求学生背,很少引导学生诵,背完了就等于学完了。而韵读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有韵味的吟诵,学生可通过韵读吟诵的训练,激情迸发,入情入境,入耳入心,达到易记难忘的效果。

四、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相关期刊更多

晚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

农村经济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