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划分句子成分

划分句子成分

划分句子成分

划分句子成分范文第1篇

1、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3、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划分句子成分范文第2篇

摘 要:作为汉语语法薄弱环节的汉语句类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句类是按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这一说法,成为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却存在着许多不妥的地方:首先,它的可操作性不强,容易使我们产生一种语调和语气、语气的表达功能和句子的表达功能一一对应的错觉;其次,这种划分方法掩盖了汉语句子的丰富性;最后,这种汉语句类的划分本身就受到英语的影响,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摆脱这种固有的汉语句类划分的思维定式,重新找到符合汉语实际的汉语句类划分标准。

关键词 :句类 语调 语气 表达功能 传统语法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是用于交际和表达思想的。由于句子不同于文字、手势等辅助交际工具在交际时要受到载体、工具、光线等外在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准确地表达思想,大多数时候需要依靠句子。众所周知,作为句子研究项目重要分支之一的句类研究,在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由于汉语句类研究比较流行的方法及分类受到英语语法的影响,但作为典型的孤立语的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标记,所以目前的汉语句类研究方法必然会与汉语句子特点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汉语句类研究也一直被公认为是汉语语法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大多数的汉语语法研究者探究汉语语法问题时都会下意识地避开与汉语句类有关的问题。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汉语句类研究便毫无疑问地成了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汉语句类研究的鼻祖章士钊在《中等国文语法》中以语气为主,将汉语句子分为命令句、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这对汉语句类研究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后来的汉语句类研究大都没能走出这种划分方法的怪圈。而首先提出将汉语句子以语气为准绳分为四类的学者是何容,这是他在其著述《中国文法论》中的著名观点。这种观点在汉语句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何容的首创之功不容小觑。从此“句子是按语气分出来的类”一直是被汉语语法界所认可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研究层面的扩展,汉语语法研究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区分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汉语句类的研究也有了进步,有些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提出与之前以语气为标准来分析汉语、研究汉语句类不同的标准:以语用平面的语用价值或表达用途来划分句类。提出这种标准的汉语语法研究学者所持的理由是,汉语毕竟不同于形态丰富的屈折语,不能按照之前受英语语法句类划分标准的“语气”标准来划分汉语句类。这一标准的提出使汉语句类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打破了以前的“语气”标准的陈规。然而,大多数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们都没有给予这个说法太多的重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是以语气为主要标准来研究句类的:“根据语用目的即句子的表达用途进行分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句子的语气的分类,因为句子的语气反应了句子的语用的目的。”[1]

以目前非常流行的现代汉语课本为例,胡裕树提出:“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称之为句类。”[2]“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是语调,其次是语气词。”[3]黄伯荣、廖序东认为:“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4]这种看似一目了然的“四分法”其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妥之处,本文将着重讨论这种不足之处以及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以求为后来的划分标准做些铺垫。

一、传统句类分类标准的不可操作性

传统的汉语句类,以语气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缺乏可操作性。首先,汉语语调是作为表达汉语语气的主要方式而存在的,汉语语气词则居于次要地位。那么语调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它与什么相关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语调的定义:“语调是句子中必要的语气要素,可以向说话人传递某种语气信息,如陈述、疑问、允许、可能等,语调主要跟句子的音高有关,有一定的形式标志,这个形式标志在书面语中表现为句号和问号。”[5]在汉语中,一般陈述句的语调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起伏;疑问句中在没有疑问语气词的情况下,疑问句的句末语调一般是上升的,以问号为形式标记。由于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以语气为准绳来区分句类,语调又是表达语气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实际操控中,我们常常以语调为准绳来区分汉语句类。汉语句子中,语调的上升和下降有时也能起到判断句类的作用,比如说上升语调的句子一般会是疑问句,但如果仅仅靠语调来判断句类,未免有些草率。而且前面的论述大致也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语调和语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语调就有什么样的语气。其实语调的覆盖面非常广,不同的语法学家对语调的分类也不同。因此以语调为分类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即使我们依照大多数语法家都同意的分类,将汉语中的语调大致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其中,“汉语的升调表示‘反问、疑问、近义、号召’等语气,降调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平调表示‘严肃、冷淡、叙述’等语气,曲调表示‘含蓄、讽刺、意在言外’等语气。”[6]仅仅依据这样的标准,我们也很难对汉语的句类进行明确地划分。语调和语气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依据语调区分出感叹句和祈使句,因为感叹句和祈使句一般都是使用降调的,例如:a.多么美丽的风景啊!b.快走!通过a、b两个例句可以看出,仅凭语调,是很难将这两个句子的句类区分开来的,因为它们的语调都是降调。如果根据现有的汉语句类分析方法和标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两个例句是属于同一个句类的。实际上以汉语为母语和稍微有点汉语语法知识的人很容易发现,例句a是感叹句,例句b是祈使句。即使我们可以很容易用语调标准分出来的疑问句也存在例外。

疑问句能够进一步区分为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由于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都具有特殊的疑问形式,他们已经负载了疑问信息,因此语调念成升调或者降调都可以。”[7]例如“他怎么去北京?”属于特指问句,可以念成升调,也可以念成降调。汉语语法界大部分学者都比较认同的汉语句类划分标准,在笔者看来这样划分四种句类未免太过于武断,实际上有些带有疑问语气的并不是疑问句,例如当一个人觉得室内空气不清新时,会和离窗户比较近的人说“可以把窗户打开吗?”这句话用的是疑问语气,实际上表达的却是“请把窗户打开”这样请求命令的意图。根据新提出的语用平面上的标准,即句子的表达功能,该例句可以归入祈使句。然而,如果只看语气的话,它又属于疑问句。显然,现行的句类划分标准的可操作性并不强,甚至会出现一句话可以归入两种甚至三种句类的现象。关于感叹句中将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作感叹句,这样的定义更无法确定,因为带有浓厚感情,这样的标准难以把握。

对句类的划分不能仅仅凭借语气标准。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以语气为准绳划分句类具有不可操作性这样的结论。

二、汉语句子功能的丰富性被传统句类划分标准所掩盖

传统的汉语句类划分使我们产生“语调”和“语气”一一对应,“语气”和“句子的表达功能”一一对应的错觉。目前在汉语语法界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对句子加以分类,由此分为四种句类: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句子的语气体现说话的目的,表明句子的用途,句类是句子的功能类型。实际上,语气是句子的句调形式,句子功能是句子的交际目的,是有限的句法特征,这些句法特征是句子的核心,需要通过有限的句法操作在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得到体现。句子功能与说话人的主观因素有关,不是与句子语气等同的句法范畴。处于交际中的句子肯定会有一定的交际目的,有一定的表达功能,也必定会有一定的语气,但这并不是说句子的表达功能就是句子的语气。正如前文提到的例句:“你能打开一下窗户吗?”该句是疑问语气,但它所表达的功能却是命令、请求,也就是说属于祈使句。汉语句类按照语气的分类标准将句子的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掩盖了汉语句子表达功能的丰富性。我们能不能根据汉语句子的表达功能的类型给句子分类呢?如果我们总结归纳汉语句子一共有多少种表达功能,然后一一列举出来,将句子按照不同的表达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句类,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行的。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交际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作为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的句子,是用于交际和表达思想的,因此句子的表达功能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可能穷尽每一种句子的表达功能。句子的表达功能非常丰富,而对某个句子的表达功能的理解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我宣布大会现在开始”这句话表面上看是陈述句,是部分地传达信息,实际上该句是在做出一种宣告行为,在说这句话的同时,会议就开始了。按照传统的句类四分法,将这个例句归入四种句类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合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按句子的表达功能分句类这条路行不通;2.传统的四种句类不能囊括现实中存在的所有句子,这四种句类的划分方法显然掩盖了汉语句子的丰富性。

三、传统句类标准理论的矛盾之处

造成汉语句类的划分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掩盖句子功能丰富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四分法的理论本身是存在矛盾的。由于受到传统英语语法的影响,汉语中才将句子以语气为标准分为四种句类。民国之前的汉语研究很少涉及语法,后来受外语语法的影响,许多学者开始着眼于汉语语法研究,英语文法教材通常把句子分为四类,即:declarative(陈述句),imperative(祈使句),interrogative(疑问句),exclamatory(感叹句)。何容指出,英语文法将句子这样分类是不合理的:“这样分成的四类是不能并列的:declarative应该是和interrogative对立的,因为一个句子不是interrogative,便是declarative;exclamatory则只能和no-exclamatory对立,因为任何一个语句如果所带的感情超过了平常应有的程度,都可以成为一个exclamatory sentence(感叹句),不管它是declarative(陈述句),imperative(祈使句)还是interrogative(疑问句)(因此任何带强烈感情的句子都可以标以exclamation mark)。正是因为这种分类法不合理,所以西洋文法学者早就把它废弃不用了。”[10]然而,我们的汉语语法研究者却将这种分类法引进来并一直沿用下来。把感叹句说成是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子,而句子有强烈的感情是一个比较空泛的说法,实际上是很难把握的。除此之外,由于汉语缺少形态上的变化,英语中有明显标志的祈使句,在汉语中却不明显。可以看出,受传统英语语法影响的汉语句类四分法,在理论上一直就存在矛盾。我们必须摆脱固有的句类分类思维,找到一种符合汉语实际的句类划分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了传统汉语句类划分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探求新的方法来研究汉语句类划分的问题,我们期待符合汉语自身特点的汉语句类划分标准的诞生。

四、结语

作为汉语语法研究薄弱环节的汉语句类研究,其传统的句类划分以语气为标准,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不妥,但其传统的“句类”观和它所概括的理论解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充满了矛盾,不利于研究者在“感叹”“陈述”“疑问”等语言现象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避免将句类的研究和语气捆绑在一起。应从新的角度研究汉语句类,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汉语实际,以促进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5:98.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14.

[3]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76.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3.

[5]齐沪洋.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66.

[6]邓思颖.汉语句类和语气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报,2010,(1):59~63.

[7]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6.

[8]司罗红.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9]奥斯汀.如何以言行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6.

[10]何容.中国文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34.

[11]丁树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2]高明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3]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14]吴剑锋.论汉语的八大句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划分句子成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媒体 杂糅 类型 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句式杂糅的概念很明确。指在汉语表达中,把两种以上的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不清。所以要研究句式杂糅,第一要对句式杂糅进行分类;第二要从句子的结构角度和句义角度来分析句式杂糅。

一、句式杂糅的分类

在对句式杂糅进行分类和分析的过程中出现了杂糅类型划分混乱,表述缺漏、不严密的现象。笔者将这些划分的类型做了初略的统计,并对下面的具体事例来分析和梳理,以便句式杂糅的分类和分析理论系统化、简单化,使之一目了然。

对句式杂糅类型的划分,传统上划分为:举棋不定;反客为主,指代不明;中途易辙,暗换主语;前后牵连。

(一)举棋不定

说话、写作时,拿不定主意,既想要用这种结构,又想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上了,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不清。

例句: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句中“被·······束缚”和“在······束缚下”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即“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和“多年来曾在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这两个独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因而才形成了上面这个杂糅的句子。因此说这个句子是一个典型的杂糅句式,属于“两种说法混乱”。

(二)反客为主,指代不明

指的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发生纠缠。

例句:

当匪军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有学者指出“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前半句的主语本应该是“匪军”,可在后半句里被“游击队”反客为主了。

可以说这段分析没有问题,他分析出了这个句子的语病现象,但却没有指出这个病句的症结所在。根据上面所给的例句来判断,“歼灭了无数匪军”一句只是残缺了主语“游击队”,如果修改的话,在这句的前面加上“游击队”就可以了。所以说这个病句属于成分残缺中的主语残缺。因为残缺了主语才造成了指代不明的现象。上半句和下半句的主语并没有发生纠缠。故不应当把“反客为主,指代不明”这种类型的病句划归到句式杂糅里面,这种类型的病句实质上属于成分残缺。

(三)中途易辙,暗换主语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句: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了啊?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有的学者是这样解释的,并把这种类型的句式划归到了句式杂糅里。但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句中“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的后面缺少了限定它的谓语动词,等于话没有说完。实质上这个句子是缺少了谓语动词。因此这种类型的病句属于成分残缺中的谓语残缺,而并不是句式杂糅。

(四)前后牵连

前后牵连指的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例句:

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句中的“感觉”是“有”的宾语,同时“感觉”又作为“是”的主语,“感觉”与“有”、“是”这两个谓语动词纠缠在一起,无法明确其归属,前后牵连在一起,硬是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这种类型的病句属于句式杂糅中的前后牵连。如果要修改,可以改成“我们大家既有光荣又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综上所诉,可以归纳出:“(1)举棋不定”、“(4)前后牵连”属于句式杂糅;“(2)反客为主,指代不明”、“(3)中途易辙”分别属于成分残缺中的“主语残缺”和“谓语残缺”。其中(1)句属于句式杂糅中的两种说法混乱,(4)句属于句式杂糅中的前后牵连。

二、两种说法混乱和前后牵连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将句式杂糅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两种说法混乱和前后牵连。下面,笔者据此将对这两种类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究。

(一)两种说法混乱

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如果说话、写作时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

例句:

1、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2、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例(1)中把“根本原因······”和“······在作怪”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即“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这一说法和“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是不正之风在作怪。”这一说混杂在一起,造成了句式杂糅,表述不清楚了。同样,例(2)中“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也构成了句式杂糅。

(二)前后牵连

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就会造成前后牵连。

例句:

1、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例(1)中,“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既作了“是”的宾语,同时又作了“配制而成”的主语。与“是”、“配制而成”这两个谓语动词牵连在一起,形成了杂糅句式。

划分句子成分范文第4篇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三种动词,即系动词,助动词和主动词.先看看他们各自的定义:系动词,亦称连系动词(Link Verb)。作为系动词,它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亦称补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特征等情况。助动词,协助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动词词组的词叫助动词(Auxiliary Verb)。助动词又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助动词(Primary Auxiliary)、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y)和半助动词(Semi-auxiliary),其主要作用是构成时态和语态,但助动词是语法功能词,本身没有词义,不能单独使用,它没有对应的汉译,例如:Hedoesn’tlikeapples.他不喜欢苹果。(does是助动词,无词义;like是主要动词,有词义)主动词,在句子中主要表达意思的动词。

了解了以上动词的划分,当我们再面对一个句子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变换句型,而是要细心的进行分析,看这个句子是否有系动词和助动词等。我们把句子中有系动词的划分为第一类,把有助动词的划分为第二类,把没有系动词和助动词的划分为第三类。

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句:

(1)I am a good student.

Are you a good student?(一般疑问句)

(2)He is a worker.

Is he a worker?(一般疑问句)

(3)Jim was interested in Chinese.

Was Jim interested in Chinese?(一般疑问句)

以上的例句都有系动词,在变一般疑问句的时候,只需要将系动词提前。

再看另一组例句:

(1)He can speak English。

Can he speak English?(一般疑问句)

(2)He is reading a book.

Is he reading a book?(一般疑问句)

(3)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一般疑问句)

这些例句中都有助动词,我们在变一般疑问句的时候,只需要将助动词提前即可(注:be+doing中的be是助动词而不是系动词)。

再来看一组例句

(1)I like watching TV.

Do you like watching TV?(一般疑问句)

(2)He wants tO buy a shirt。

Does he want tO buy s shirt?(一般疑问句)

(3)He does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Does he do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一般疑问句)

在这一组例句中,既没有系动词,也没有助动词,所已无法提前。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加助动词。一般现在时的句子根据主语的情况加d。或者does,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加did,同时将原句中的动词还原成原形就可以。

按照以上的步骤去做一般疑问句会大大降低难度,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几组句子,看如何把他们变成否定句。

一、句子中有系动词be时,直接在be后加not.

(1)I am good at art.

I am not good at art.(否定句)

(2)She was used to living in the country.

She was not used to living in the country.(否定句)

二、句子中有助动词时,直接在助动词后加not.

(1)I can climb up the tree.

I can not climb up the tree.(否定句)

(2)She has had lunch.

She has not had lunch.(否定句)

(3)1 will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I will not so to the park tomorrow.(否定句)

三、句子中既没有系动词,也没有助动词时,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可根据主语去加don’t或者doesn’t,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加didn’t.

(1)I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I don’t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否定句)

(2)Tom works in 9 factory.

Tom doesn’t work in a factory.(否定句)

(3)1 went to a supermarket yesterday.

划分句子成分范文第5篇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者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2 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1 虞山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是姓名,“叔远”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2 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1 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话,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2 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席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旬皆两字一顿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2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3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题型精练]

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 余因得遍观群书

2 然则何时而乐耶

3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4 今齐地方千里

5 干戈寥落四周星

6 盖竹柏影也

7 欧阳公四岁而孤

8 永之人争奔走焉

9 卒于鲁也传之

10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 可以一战

12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3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五、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故人至/暮不来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

B 二者/不可得/兼

C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已济/者立/岸上

七、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D 俄而/百千人大呼

参考答案:

一、1,余/因得/遍观群书

2 然则/何时而乐耶

3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4 夸齐地/方千里

5 干戈/寥落/四周星

6 盖/竹柏影也

7 欧阳/公四岁而孤

8 水之人/争/奔走焉

9 卒于鲁也/传之

10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 可/以一战

12 日星/隐曜,山岳/替形

13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相关期刊更多

分析化学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分子催化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化学分析计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