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诗

秋诗

秋诗范文第1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橙黄橘绿,天高气爽,太美了。

然而,秋天的诗更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把秋色竟写得这般恬淡静谧,好不宜人。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把菊丛盈院,篱边清幽,斜日轻抚的秋光写得多么甜蜜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王维《辋川闲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好一派秋光,好一个秋山秋水。秋景如诗,秋诗似画。秋中的诗,还是诗中的秋?抑或都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旧时代文人墨客大都郁郁不得志,或不被重用,或被贬,或放逐,自然少不了悲愁之作。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这是刘禹锡的惊秋之作。“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更是唐人的惊秋之叹。“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在瑟瑟秋中来到屈原三闾庙,能无怨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秋思之心声。

“砧柞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泪湿衣。”(张仲素《秋闺思二首》)思妇魂牵梦萦,心系边人,为做寒衣,泪听寒通宵不眠,催人泪下。

“南浦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的这首《秋浦别》把离别场面写得揪心裂肺。

秋诗中边塞秋咏,更是别有滋味,另有神韵:

“寒星几点雁横塞”――多么雄浑;

“长风万里送秋雁”――何等悲壮;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好不苍凉。

这些边塞秋咏,苍凉而又雄壮,读来顿觉神韵飞扬。

秋色怡人,秋景诗更是醉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多么惬意,多么悠然!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多么美好的秋夜!使人如临其境。这就是诗的魅力。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这首《山行》,把个“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秋景写得多么迷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中营造出的青山吐月意境,多么壮美,何等浪漫!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多么富于诗意啊!秋中的诗,诗中的秋?

春景诗以艳丽取悦,秋色诗则以风骨见长。“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树在深秋,有红有黄,由红转黄,如诗如画;人上高楼,清澈入骨。

秋诗范文第2篇

秋天是一首诗。

她那枯黄的线条和轨道,却显示出她的挺拔和秀丽,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枫叶的落下点缀了美丽的大地,时不时有一只麻雀停在已枯了的树枝上,黄蝶也来凑热闹,却让我们无法找到它。谁说秋天是寂寞的???那些寂寞的人。秋天的生命在隐约中散发着。我们并不知道,她到底在生存还是死亡。也许只有诗人才懂得欣赏秋天的凄楚之美。

秋天很美。最迷人的莫过于秋林映着落日,天边酡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凄楚之美!这一切或许都是在诗人的眼中所出现的秋天。凄楚的秋天,又有谁不喜欢泛一小舟,呤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呢?或许只有秋天才能给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增添了一段说不出的感觉。因为有了多情诗人的吟唱,秋天变得这样令人善感善怀,能处处触发人们最隐秘处蕴藏的一丝感悟与忧伤。

秋天的美是被诗吟唱出来的。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又如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无不看出诗人是如此喜爱淡泊平静秋色,钟情这温柔多情和凄楚之情。

江南的秋天是朦胧的。那儿的她没有春天的明媚爽朗和夏天的生机勃勃。或许江南的秋天是被秋风吹出来的。恰恰相反,北方的秋天已进入初冬的准备,而江南的秋天正是四季最迷人的季节。你可以走在西湖边,吹着凉风,习习;你可以散步在枫林中,呤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可以去古老的乡村,欣赏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副秋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南的秋天总是这样不知不觉的来,恍恍惚惚的去,等你察觉到她就在你身边转身要去寻觅,才发现她已经走远了,空惹一身秋意。

秋天是多情的。她把春天的种子成熟。最让人留意的秋天,莫过于金黄的稻田和沉甸甸的果实了。或者农民的身影就是她最多情的一面。收获的秋天,寂静了。秋天的晚上更是多情的。冷月似乎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透出温馨、宁静、梦幻般的美。

“那黄叶绿树红花,还有那旷野,那长烟,那黄昏的牧童,那暮色里的笛声,那溶溶月色中的阵阵馨香,那阵阵馨香中的美丽背影……”一切来的那么突然。让人感到“自古逢秋悲寂缪”的秋色。

让我们在杜牧的《秋夕》中结束秋天吧……

秋诗范文第3篇

盈盈小步踏亭径,轻轻细雨漫人间。

秋风吹落树枝缓,春雨轻拍迎春蕾。

芳兰忍渴千秋记,腊梅花开坚强志。

硕果累累气味飘,五粮满满堆千万。

金秋青苹已化红,未熟南瓜已结果。

秋雨化作一幅景,红枫织做一衣裳。

万枫叶红似火海,小亭人影旧穿梭。

亭内人儿嬉戏愉,蔷薇做衬人心美。

秋诗范文第4篇

东晋画家顾恺之写的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诗曰:“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以画家的眼光,写出了四季的自然景物。

唐代雍裕之《四气》;“春禽犹竞啭,夏木忽交阴。稍觉秋山远,俄惊冬霰深。”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一书中,有一首流传颇广而又脍炙人口的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一年四季人们的生活情趣,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宋代无门和尚曾经做过一首《颂》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言中有物,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广笑府》中有一首怕读书的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抬书箱过残年。”此诗生动地刻画了一副好逸厌学懒惰的形象,至今仍广为流传。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诗》极妙:“笼堤绿柳弄春晴晓日明(春)。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夏),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红炉黑炭积残冬遇风雪(冬)”。每个季节10个字,再从10个字中回环出一首七绝,以“春”诗为例:“笼堤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堤笼。”

鲁迅先生在1932年10月作的《自嘲》诗中,末句一联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把“春夏秋冬”嵌在一句之中。巧妙地借自然界的四季,暗比当时的政治气候。

清朝,大名鼎鼎的医师叶天士写了以春、夏、秋、冬为题的四首诗。诗中巧妙地嵌入22味中药名。把四季描述得十分逼真,富有情趣。诗云:

春风和煦满常山,

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

当归何必问泽兰。(春)

端阳半夏五月天,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

笑与槟榔同采莲。(夏)

秋菊开花遍地黄,

一回雨露一茴香。

牧童去取葡萄酒,

醉到天南星大光。(秋)

冬来无处可防风,

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

门外户悬白头翁。(冬)

春夏秋冬不仅入诗,诗意盎然,而且,联语引人入胜。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曾在庐山修筑草庐。落成之后,他曾写了这样一副门联;“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寥寥16个字,就生动地描述了其草庐坐北朝南,四季宜人的优美风景。

明代大史学家谈迁,为撰写《国榷》,艰苦备尝。他曾写过一副抒怀明志的纪实对联:“依人过冬夏;秉笔写春秋。”上联写出其寄人篱下的窘境,下联抒发了自己秉笔写史书的雄心斗志。联中“春秋”与“冬夏”对仗工稳。

明朝唐伯虎替某酒店书写一副广告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妙绝。

比较起来,有一家名为“花城”饮食店的门联,就显得更胜一筹,联云:“花迎春夏秋冬福;城纳东西南北财。”

清朝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有位老塾师告状东家不肯遵约兑付酬金。郑手指大红灯笼,拿“四方”,出句:“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这位老塾师想起自身遭遇,用“四季”,对句:“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对穷困潦倒的老塾师,深表同情,当堂秉公拍案了结这宗官司。

一次一名叫刘凤浩的秀才进京赶考.考取第三名,得了探花,只因其貌不扬。乾隆便想亲试一下他的才学,就随口念出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刘听罢沉思一会,便脱口对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联中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对东南西北四方星辰,可谓珠联璧合。

古时尚有一副关于“春夏秋冬”的对联也可谓绝妙:“冬夜灯前,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此对联上联镶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名:下联镶嵌入“东南西北”四方位。既贴切自然,又天衣无缝,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秋诗范文第5篇

战国时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抒发了作者救国的才能不得施展反而被诬流放的忧愤,以至于宁肯投江自尽也决不随波逐流。从他要“餐秋菊之落英”,可见在他心中是何等的清白和崇高。

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腐败,弃官隐居,躬耕山野,羡慕坚贞超俗的品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写出了他向往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简朴的劳动生活。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

唐代诸多诗人都有咏菊之作。如杜甫的“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元稹的《》是传诵的名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们爱菊,是因它晚开,不争春色,独傲秋霜,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宋代陆游在《秋花叹》中写道:”秋花如义土,荣悴相与同。岂比轻薄花,四散随春风。黄菊抱残枝,寂寞卧寒雨……”他感叹的悲壮,有骨气。而同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借菊寄情的《醉花荫》中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把缠绵相思与高愁别怨之情,通过赏菊咏出,令人回味不尽。

同旧文人的悲叹,哀怨相反,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则别开生面.他在《题》中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腐朽王朝的远大抱负,感情豪迈,想象新奇,意境瑰丽,可谓前无古人。

相关期刊更多

求实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求索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实事求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