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茱萸少一人

茱萸少一人

茱萸少一人范文第1篇

此诗出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其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指的是诗人自己。

(来源:文章屋网 )

茱萸少一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佛坪山茱萸产业发展

佛坪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中山地带。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湿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特殊的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有“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尤其以山茱萸畅销国内外,享有盛誉,潜在开发价值大。

山茱萸,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等。落叶小乔木,须定植4年后才可开花结果。以除去种子的果肉入药,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23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

佛坪县山茱萸发展历史

佛坪县种植山茱萸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名医别录》记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九十月采实”。 2006年5月3日科研人员在佛坪县部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山茱萸,共有4处集中连片公布,数量约500株,估计树龄在1000年以上。

1983年佛坪县山茱萸发展到5103亩,约30万株,总产干品8395公斤。1984年,药材市场山茱萸价格上涨,干货每公斤最高达380元,仅此一项,使佛坪县部分农户当年收入超过 了10万元,这使佛坪县山茱萸种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佛坪县 先后被确定为“部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2佛坪县山茱萸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产业基地的发展上,佛坪县实行“谁栽植谁受益”的政策,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山茱萸产业。目前,山茱萸面积已达8万亩,300万株,年产干果量达600吨左右,产量居全国第二,山茱萸俏销国内1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仅此一项,可为当地群众年人均增收470元左右。

在生产管理上,规范建园、剪枝整形、垦抚管理技术及采收和机械脱核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使其丰产栽培、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产量和生产技术。

3存在问题

3.1市场价格波动变化大,影响了山茱萸发展

受山茱萸结实大小年现象影响,佛坪县山茱萸产量很不稳定,山茱萸肉市场价格的上涨,山茱萸面积迅速扩大。这种盲从跟进加大了山茱萸产量波动,最终导致市场收购价大起大落。

3.2品种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产品质量

全县虽然在科技支撑单位的支持下,选育和推广一些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但是其规模并不是很大,大多数基地的山茱萸是经实生繁育或野生植株改造而成,性能退化严重。

3.3分散栽植、集约化管理差,影响了单位面积产量。

受土地资源紧缺、气候条件等影响以及山区群众对山茱萸认可度的不同,栽植山茱萸的地块比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很多农户有重栽轻管现象,只是盲目发展数量和栽植面,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仍坚守传统思想,靠天吃饭,投入较少,管理松散,集约化经营差。

3.4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跟不上。

山区群众是山茱萸栽培经营的主体,他们接受新技术、新成果能力较差,乡村土生土长的人才较少,基层和管理人员又不能面面俱到,难以形成技术优势,服务跟不上。

4措施及建议

4.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

聘请专家教授,组成专家顾问组,对全县山茱萸产业发展规划、科研攻关、产品开发、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融资渠道选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策划,提供决策依据。

4.2建立繁育基地,选择优良品种。

搞好山茱萸良种的选育推广,建立山茱萸品种选育及繁育基地,选育推广适宜本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山茱萸品种。这样可以结实早、高产、稳产,果实大小均匀,品质好,色、形、味俱佳,耐贮运、病虫害少,抗逆性强。

4.3要坚持规范种植。

1、山茱萸生物学特性的最佳适生区应为海拔800m-1000m、年降水量700-1100mm、地势平缓,背风向阳,肥水充足、土层深厚的微酸性矿质壤的地方,注意避开冷风和冰雹多发带栽植建园。

2、整地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平坦地利用割灌复垦整地,深度大于30cm,山地应根据情况进行水平线鱼鳞坑整地,栽植坑规格至少70×50×50cm以上。

3、结合佛坪县实际,山茱萸的合理栽植密度为每亩47株,株行4×3.5m的标准,海拔越低,密度越小。

4、苗木需要精心栽植,树要栽端,土要踏实,根要舒展,改造园嫁接用蜡封接穗,以春季嫁接为主。

4.4要坚持科学管理。

1、用整形修剪来确定树形,从幼苗的上部剪截,留1m左右的主杆,使其萌发生长较粗壮的枝条。以后每年于落叶后萌芽前剪除萌孽枝、小细枝、枯枝、过密植枝,从基部剪掉徒长枝.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结果和早期丰产。

2、施肥(1)基肥,应于采果,落叶后尽早进行,以腐熟圈肥或大杂肥为主,辅以腐熟饼肥和磷肥;(2)追肥,宜以速效肥为主,在“少量多次”原则上,可追肥3次,为生长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提高土壤肥力。

3、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的方针,采取林业技术、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林业技术和生物措施为主,其它防治措施为辅。

4、林粮间作,以耕代抚,间作豆科矮杆农作物或药材,通达耕种,起到抚育的作用。

5、中耕、除草,在新栽幼林中,及时除草,防止草荒,一年最少两次,可割除树干周围灌木杂草就地埋入地下,既可作肥料,又可保水。

6、疏株移栽。对于密度过大的成片园,有计划地疏株移植并于休眠期进行。

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药业龙头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开放式开发,吸引境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投资佛坪县药材、药品、保健食品及功能饮品的加工、销售,综合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变优势资源为优势商品,实行生产在内,研发在外;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种植、加工、研发内外结合,相互支撑区域分工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山茱萸名、 特、优系列品牌,构建成一个开发式,跨区域的现代化山茱萸种植、科研、加工与销售一条龙的支柱产业。

4.6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发展环境。

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和教育,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群众了解到山茱萸在佛坪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在省内外,国内外广泛宣传佛坪县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中药材优势,地道的山茱萸优良品质,扩大知名度,增加销路从而加快中药材发展步伐,把山茱萸产业培养成佛坪县的支柱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建奇、余建萍.《陕西林业》,2009第4期

[2] 王学录.《中国果蔬》,2004第6期

[3]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评估中心.《佛坪县山茱萸发展项目建设可研报告》,2010.7

茱萸少一人范文第3篇

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初夏开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茎、叶、根亦可入药。

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吴茱萸——战国传说

《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茱萸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所谓的“吴地”,即历史上的吴国。茱萸的名字也来自于一个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山茱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一“味”

山茱萸味道酸酸甜甜的,有点像葡萄,长得也像葡萄,其性微温,归肝肾二经,是临床常用中药。一个中医的著名的方子——六味地黄丸一共六味药,有三味补药,三味泻药。补药就是熟地、山萸肉、山药。这三味药怎么补的呢,熟地是入肝肾二经的, 主要滋补肾经、 补肾阴;山萸肉是心肝肾,主要是作用在肝;山药是入肺脾肾,它着重在脾。另三味药则是为防止补得太过,稍微给加点泻的成分,茯苓、泽泻、丹皮。

山茱萸具有以下功效:

补虚固脱。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第一”。山茱萸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

滋阴敛汗。《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

补肝舒肝。《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山茱萸主温中,逐寒湿痹。”山茱萸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

收敛固涩。山茱萸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山茱萸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

食茱萸——辣椒的前任?

食茱萸长得有点像葡萄,味极辛香,自古以来就是药食兼用的本草。在辣椒传入中国前,食茱萸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四川古人称其为“艾子”。

到了明代中期,食茱萸已成为四川食物中广泛使用的调味品。《本草纲目》记,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此处‘土人’指四川湖北一带)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在中国历史上,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但清代以后随着辣椒的传入,茱萸逐渐退出辛香料的历史舞台。

食茱萸的枝干长得可不好看,满布着瘤乳状尖刺,连鸟儿也不敢在上面栖息,因此有“鸟不踏”之称。但它的小叶和花都非常香,很招蝴蝶喜欢,开花时常吸引来大批蝴蝶、蜂类、甲虫等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树”的奇特景观。

茱萸与重阳——渐被遗忘的风俗

在重阳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酒外,还要采摘茱萸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戴身上,据说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说白了,就是用来防疫。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便有了“辟邪翁”的雅号。

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其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做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从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酒,联想到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这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具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自汗、盗汗】

山茱萸、防风、黄芪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

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遗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尿频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肝血亏、睡不安枕】

茱萸少一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山茱萸;多糖;分离纯化;化学结构;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35-03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Fructus Corni)的干燥果肉,又名山萸肉、药枣、肉枣等。临床上以除去种子的成熟果实入药,其味酸、涩、微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1-2]。山茱萸果肉中含糖类、有机酸类及其酯类、鞣质类等[3],是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主要药材。近年来山茱萸多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药理学研究证明,山茱萸多糖是山茱萸生物学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本文就山茱萸多糖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山茱萸多糖的提取

1.1 热水提取法

山茱萸多糖的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水提醇沉法。一般先将其干燥的果实用95%的乙醇或石油醚脱脂,再经热水提取后,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加水复溶后,再经过透析除去小分子化合物,柱层析纯化醇沉后,即可得山茱萸多糖。张彩莹等[4]利用均匀设计法确定了水提醇沉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6,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80min,多糖的得率为199.36mg/g(相对于预处理的山茱萸粉末)。此法的优点在于提取所用溶剂蒸馏水经济易得,提取率较高,而且操作安全简便,不会造成大的污染。但是此法提取的时间较长且能耗较大。

1.2 稀碱提取法

李平等[5]以四川产山茱萸为原材料,对山茱萸水提取后的残渣用4倍体积2.5mol/L NaOH,4℃提取4h,重复提取两次。滤过,合并滤液,用HCl中和滤液至中性,减压浓缩,浓缩液经过醇沉、洗涤、真空干燥,得褐色山茱萸碱提粗多糖。此法可使多糖含量增加,但酸碱提易破坏多糖的立体结构及活性,且提取后液体需要中和,程序繁琐,所以较少使用[6]。

1.3 超声水提法

研究表明[7],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加速度和强烈的“空化效应”及搅拌作用,可加速有效生物活性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节约溶剂,并可在低温下进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护,同时设备也较为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张丽娟等[8]利用超声水提法从山茱萸中提取山茱萸多糖,表明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min。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3.65%。

2 山茱萸多糖的分析

2.1 山茱萸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前山茱萸多糖的含量一般采用苯酚-硫酸法[4,9]来测定。

2.2 纯度检测[10]

山茱萸多糖的纯度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凝胶色谱法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用缓冲液为pH9.5的硼砂液,染色剂是高碘酸-希夫试剂;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所用缓冲液为pH12.0的硼砂液,甲苯胺蓝染色;凝胶色谱法所用凝胶为Sephadex G-150和DEAE Sephadex A50,0.1mol/L NaCl洗脱,蒽酮-硫酸法检测。多糖经两种电泳均为单一色带,经凝胶色谱柱层析,流出液均为单峰,再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检测蛋白质含量,即可说明它们均为单一组分。

2.3 山茱萸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

杨云等人[11]采用气相色谱法,从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个级分Co-4,研究表明它是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和岩藻糖等四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7.75∶3.88∶3.20∶1。

舒晓燕等人[12]采用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得出酸性多糖M可能是由两种单糖所组成:葡萄糖,甘露糖或半乳糖。

李平等人分别研究了水提[13]和碱提山茱萸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表明水提山茱萸多糖PFCAⅢ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以13.74∶50.54∶35.72的摩尔比组成,平均分子量为1.74×104,水溶性较差;碱提山茱萸多糖PFCCⅠ由木糖和葡萄糖以18.8∶81.2的摩尔比聚合而成,其水溶性较好。

综上所述,山茱萸多糖的单糖主要由戊糖和己糖构成,如戊糖中的木糖,己糖中的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此外还有一些单糖衍生物如甘露糖等。这为确定其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山茱萸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后者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与蒽酮作用生成蓝绿色复合物;与苯酚作用生成黄棕色复合物。Benedict试剂为含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成酸类化合物,其碱性较Fehling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14],可用来检测山茱萸多糖是否具有还原性。

3 山茱萸多糖的药理活性

3.1 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李平等[13,15]用水提山茱萸多糖对油脂抗氧化性能实验表明,该多糖对动物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效果接近于VC;对植物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效果比VC及TBHQ差。该多糖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清除率为50%,所需药量为430μg/mL;对邻苯三酚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该课题组[5]还对碱提所得的山茱萸多糖PFCCⅠ用Fenton反应检测PFCCⅠ对・OH的清除作用,并以羟基自由基・OH清除剂苯甲酸和甘露醇为对照,结果显示三者对・OH的清除率达50%所需浓度分别为18、330、80μg/mL;PFCCⅠ还可有效抑制猪油和芝麻油的氧化,其对O2-的清除率达50%,所需浓度为35.0μg/mL。结果表明碱提山茱萸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

3.2 免疫兴奋作用

苗明三等[16,17]研究了山茱萸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作用,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可显著提高CY,致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溶血空斑的形成和淋巴细胞转化,提示山茱萸多糖有较好的免疫兴奋作用。

3.3 抗衰老作用

欧芹等[18,19]研究了山茱萸多糖对HDF细胞β-半乳糖苷酶及p1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可提高细胞活力、降低β-半乳糖苷酶含量及 p16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提示山茱萸多糖可通过改变p16的表达而发挥其抗HDF细胞衰老作用。

3.4 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张丽娟等[8]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量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探讨山茱萸多糖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能明显降低NO含量及NOS活性,从而保护脑组织。

关于山茱萸多糖的药理活性,目前报道的有其抗衰老、增强免疫的作用,而其它研究却甚少。多糖一般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血脂、抗辐射、有抗凝血、抗突变、抗溃疡等功能,因此山茱萸多糖的生物活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进而为其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4 展望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多糖的多种生物活性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已成为当前新药发展的方向之一。山茱萸多糖是山茱萸中所含的重要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目前对于其化学结构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同时关于多糖的高级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也不清楚。随着现代化分离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完善,山茱萸多糖的纯化工艺、构效关系及活性研究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参考文献:

[1] 尚遂存,郑培根,武雪芬.山茱萸果实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1989,12(4):29-32.

[2] 李平,余象煜.山茱萸果实的化学成分[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0,(3):13-14.

[3] 舒晓燕,侯大斌,阮期平.山茱萸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7,16(10):60-62.

[4] 张彩莹,张良,惠丰立,等.山茱萸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13-314.

[5] 李平,王艳辉,马润宇.碱提山茱萸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3,34(11):973-976.

[6] 应芝,励建荣,韩晓祥.桑叶多糖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11):89-94.

[7] 刘宇文,熊耀康.云芝多糖超声提取方法的研究[J].江西科学,2006,24(4):179-181.

[8] 张丽娟,孔军伶.山茱萸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7,30(11):1466-1468.

[9] 孟宪丽,王爱凤,孙惠荧.不同采收期山茱萸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1):32-33.

[10] 仰榴青,徐佐旗,吴向阳,等.银杏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4,25(11):372-375.

[11] 杨云,刘翠平,王浴铭,等.山茱萸多糖的化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614-617.

[12] 舒晓燕,胡定慧,侯大斌,等.山茱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6,8(7):15-17.

[13] 李平,王艳辉,马润宇.水提山茱萸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7):133-137.

[14] 薛应龙.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14-415.

[15] 李平,王艳辉,马润宇.山茱萸多糖PFCAⅢ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8):583-586.

[16] 苗明三,方晓燕,杨云山.茱萸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2,22(2):12-13.

[17] 苗明三,方晓燕,杨云,等.山茱萸多糖免疫兴奋作用的研究[J].河南中医,2002,22(3):24-25.

[18] 欧芹,王雅丽,魏晓东,等.山茱萸多糖对HDF细胞β-半乳糖苷酶及p16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4):325-327.

[19] 欧芹,葛堂栋,王迪迪,等.山茱萸多糖抗HDF衰老与cyclinD1表达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1):1-3.

Advancement in Research of Polysaccharide From Fructus Corni

Li Xiaorong,Zhao Peng,Zhang Lihua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

Abstract:

The polysaccharide of Fructus Corni,was a kind of the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Fructus Corni,possesses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studies on this polysaccharides has become to a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raction,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chemical constitution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of Fructus Corni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which is helpful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ructus Corni.

茱萸少一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吴茱萸; 密楝;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olatile oil constituents in evodia rutaecarpa benth. and e. lenticellata huang. methodsvolatile oil constituents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alyzed by gc-ms. resultsabout 93 differen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amples. there were 61 compounds including 2 unknown in e.rutaecarpa, in which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β-caryophyllene oxide(14.7%), z-11-pentadecenal(13.61%)、globulol(7.2%). there were 56 compounds including 2 unknown in e.lenticellata huang., in which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β-caryophyllene oxide(15.59%), α-cubenol(10.2%)、farnesen-1-ol,acetate(9.94%)、nerolidol(9.42%).there were 28 common volatile oil compounds in the leaf of e.rutaecarpa benth.and e.lenticellata huang.conclusio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the main compounds are much the same in the leaf of e.rutaecarpa benth. and e.lenticellata huang. but compared with the volatile oil compounds, there are larger differemces between the fruit and leaf of the same plants.

key words: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evodia lenticellata huang; volatile oil; gc-ms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近成熟果实入药,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密楝e. lenticellata huang叶为吴茱萸属密楝近成熟果实[1~3],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和四川等地。吴茱萸是一种常用温中散寒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始载于《神农本草药》,列于中品[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茱萸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发现吴茱萸生物碱是吴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5~10]。相比之下,有关密楝的生物学性质研究较少。目前,吴茱萸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是对药用部位果实进行的研究报道[11~14],为全面了解吴茱萸属植物体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比较同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异同,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方法,对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吴茱萸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实验用材料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叶,密楝evodia lenticellata huang叶,均采自陕西汉中,实验材料经陕西省汉中市药检所彭强主任药师鉴定。

1.2 分析仪器及试剂分析

仪器:gc6890n/msd5973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分离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供试品中挥发油。取吴茱萸和密楝叶200 g,粉碎后,于水蒸气蒸馏器中蒸馏5 h。收集合并蒸馏液,加nacl搅拌至饱和,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加无水na2so4过夜脱水干燥。将脱水干燥后的萃取液于40℃水浴回收乙醚,得淡黄色具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置于冰箱保存备用。

2.2 测试条件

gc汽化室温度250℃,色谱柱为美国j & w.hp-5(30 m×0.25 mm×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以4℃/min,载气为99.999%高纯氦。msd离子源为ei源,离子温度为230℃,电子轰击能量70ev,使用美国nist02l谱库。通过计算机质谱检测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各种化学成分,同时用峰面积归一方法确定样品中各组分含量(ω,下同)。

3 结果

通过对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gc-ms分析,共得到93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单萜烃类、萜醇类、单萜酮类、倍半萜类等)、酯类及酰胺类化合物,未知成分4种。其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挥发油总离子流图谱见图1~2。表1 吴茱萸、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略)

3.1 吴茱萸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通过gc-ms分析,从吴茱萸叶中挥发油分离出64个色谱峰,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种类有β-氧化石竹烯(占该种植物挥发油总量的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十五烷-2-酮 (3.99%)、反式-罗勒烯(3.66%)和γ-榄香烯(2.83%)等。

3.2 密楝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本实验从密楝叶中挥发油分离出62个色谱峰,鉴定出化学成分56种,未知成分2个,含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其主要成分为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和香树烯(6%)等。

3.3 吴茱萸与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比较

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在共有成分中β-氧化石竹烯含量最高,分别占吴茱萸与密楝叶中挥发油总量的14.7%和15.59%,其次是γ-榄香烯(2.83%和3.88%)、反式-罗勒烯(3.66%和1.56%),详见表2。表2 汉中产吴茱萸果实与叶中挥发油共有成分(略)

在吴茱萸叶挥发油中,有35种化学成分是密楝叶中挥发油所不含的成分,主要有反式-11-十五烯醛(13.61%)、十五烷-2-酮(3.99%)、2,3-二氢-5,8-二甲基萘醌-1,4(2.55%)等,占吴茱萸叶中挥发油总量的50.08%。

在密楝叶挥发油中,有30种化学成分为吴茱萸叶中挥发油所不含的成分,主要有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香树烯(6%)、摩勒醇(5.4%)、法呢烯醇(4.74%)等,占密楝叶中挥发油总量的56.62%。表3 汉中产密楝果实、叶挥发油共有化学成分(略)

4 讨论

gc-ms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和密楝叶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其中,吴茱萸叶中有63种成分,密楝叶中有58种成分,种类丰富。在它们所含挥发油成分种,两种植物叶共有的成分为28种,分别占吴茱萸叶和密楝叶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和43.4%。其中, β-氧化石竹烯,γ-榄香烯、反式-罗勒烯、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等5种共有成分在这两种植物叶挥发油中都同时有较高的含量,其总量分别占吴茱萸与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的24.7%和31.8%。并且,β-氧化石竹烯的含量最高,分别占吴茱萸与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相对含量的14.7%和15.6%。这说明吴茱萸属植物叶中所含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相似。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吴茱萸与密楝叶挥发油组成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也存在的一定差异,如两种植物叶共有93种挥发油成分,但其中有50%~56%的种类是不同的,某些挥发油成分在一种植物叶中含量较高,而另一种植物叶中则不存在。结果见表1。

我们曾对吴茱萸与密楝两种植物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过分析报道,在果实中,这两种植物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种类及含量都比较相似[14]。相比之下,同种植物果实和叶中的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别。经统计分析,汉中产吴茱萸果实中有50种化合物成分,叶中有63种成分,果实和叶中相同的挥发油成分种类只有15种,但这15种成分占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总量的93.6%,而仅占吴茱萸叶中挥发油总量的24.3%。在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反式-罗勒烯,含量为75.05%,而在叶中仅有3.66%,详见表2。在密楝果实中有86种成分,叶中有58种成分,果实和叶中相同的挥发油成分种类有26种,这26种成分占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总量的72.5%,而仅占吴茱萸叶中挥发油总量的40.7%,(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在吴茱萸属,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所含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较大的差别。

研究报道,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具有镇静、平喘、抗菌、抗肿瘤、抗病毒、驱虫等多种功能,主要成分是氧化石竹烯、芳樟醇、γ-榄香烯等[13]。研究发现,榄香烯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抗癌新药,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γ-榄香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15,16]。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中也含有这几种活性成分,它们在吴茱萸叶挥发油中的含量依次是16.27%,2.62%,2.83%,在密楝叶挥发油中的含量为16.95%,1.34%,3.88%。由此可见,吴茱萸属植物叶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资源,对其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文gc-ms分析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析测试中心地球化学测试部完成,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级学生赵婷同学参与部分实验工作,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1卷(第3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34.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谱补编(第2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53.

[3]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四川植物志·第9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124.

[4]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

[5]袁少峰.吴茱萸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81.

[6]黄慧莲,刘贤旺,罗光明,等.吴茱萸的研究发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3):62.

[7]胡长平,李元建.吴茱萸碱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报,2003,19(10):1084.

[8]王奇志,梁敬钰.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近况[j].中草药, 2004,35(8):附7.

[9]周莲娣,李建春.吴茱萸的药理学功能[j].中医药学刊,2005,23(1):159.

[10]战光绪,吴大正,胡之璧.吴茱萸果实药理学研究的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20):62.

[11]王易宾,卢衮伟,王琦,等.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1992,15(6):18.

[12]张?, 张世臣,魏路雪,等.中药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6):341.

[13]腾杰,杨秀伟,陶海燕,等.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j].中草药,2003,34(6):504.

[14]宫海明,赵桦.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gc-ms的分析及与小花吴茱萸的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3):595.

相关期刊更多

珠算与珠心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财政厅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建筑与环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