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

解读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活力首创精神创新型国家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创造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活力。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决定》明确指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表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正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党心民心,所以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同样,也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共同享有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蕴藏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热情和智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发挥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指出:“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体现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基础的本质要求,为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全部社会关系。同志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通过革命和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八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无论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进行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的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基础的本质要求。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如果没有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人民群众长期贫穷甚至极端贫困,社会和谐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建成。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家庭财产不断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全面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需要强调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争取实现社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

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充分肯定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的能动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用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同志就号召全党同志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也一再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同志强调“六十四字”新时期创业精神,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是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展创业活动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的社会。创造能量要在创业活动中释放,创新成果要在创业活动中实现。如同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一样,我们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创造性伟业,就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核心和精髓,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在亿万人民群众中蓬勃开展创业活动。一是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倡导自主创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人民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我们要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主创业改变自己命运。二是弘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倡导艰苦创业。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我们要磨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炼就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依靠艰苦创业创造美好生活。三是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倡导和谐创业。自力更生不是自我封闭,自主创业不能孤军奋战。我们要自觉克服我国历史上几千年小农经济、小生产的落后生产方式的残余影响,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加强团结,加强协作,依靠和谐创业开辟美好未来。

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豪情壮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伟大事业。人民群众蓬勃开展的创业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涓涓细流汇集成滔滔江河,星星之火汇集成熊熊烈焰,亿万人民群众中蓬勃开展的创业活动汇集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创伟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