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息县农村实用人才情况分析报告

息县农村实用人才情况分析报告

按照市委知工办文件精神,息县知工办会同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人事局等相关单位,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行了调研。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息县共有人口91万,其中农业人口850800人,辖21个乡镇,341个行政村,5199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48万亩,248852户。全县各行各业具有初级职称的7081名,占农业人口的0.83%左右;具有中级职称的2671名,占农业人口的0.31%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167名,占农业人口的0.02%左右。为使调查数据更加准确,我们按照不同方位共抽查了7个乡镇,这7个乡镇共有112个行政村,1344个村民组,64512户,258048人,516096亩耕地。实用人才2064人,占农业人口的0.8%。照此计算全县农业人口总数为850800人,实用人才所占比例不足万人,仅为0.6806万人。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走访及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共识,仅供参考: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1、总量不足。按比例测算,全县现有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0.8%左右,其中优秀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数量少,远远适应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式的需要。2、文化层次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8%,多数是自然成长,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视野较窄,很难适应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3、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年轻人少、行业、产业发展不均衡、多数集中在种植、养殖、经营方面,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加工业所占比例偏少,文体艺术人才几乎没有。4、分布不平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经济较强、交通便利的乡镇或县城周边。

综上所述觉得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是:1、人才培育力度不大。目前,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靠的是实践积累掌握的一定专业技术,具有技术发展不平衡、散、乱的特点,即使培训也只是集中在种植、养殖常规等方面,经纪人、加工业、经济发展带头人等方面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2、人才管理服务过于宏观。由于人才工作对于各级基层党委、政府来讲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怎样管理、如何管好是一个新课题,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加之实用人才中普通农民多,分布面广,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大多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3、人才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实用人才思想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想法,目光短浅,不能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即便是帮扶也只是局限于“亲帮亲”上,以致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另外,全县整体经济发展落后、信息不灵,资金积累不足、缺少政策鼓励措施,也是制约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构建机制。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为此,中共息县县委、息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党管人才方针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整合人才力量,理顺人才管理体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切实加强人才工作提供领导和组织保证。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促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充分发挥实用人才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实用人才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联系对象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的汇报;重大节日期间,采取深入联系对象家中看望、送贺卡、打电话、组织召开茶话会等形式,认真扎实做好看望慰问工作,鼓励其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注重培养,提高素质。培养实用人才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以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是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村远程培训工程”,重点对农村青年开展以技能为主的综合性培训,选拔扶持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全面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素质和技能,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培养了一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按照一看能力、二看贡献的条件,采取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审定的方式,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致富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人吸收到村两委班子。通过这些举措,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放手工作,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致富本领带头致富和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据统计,2005年新培养技术型骨干农民2000多人,发放“绿色证书”600多人次,发放“蓝色证书”3000多人次,沼气技术工人证书100多人次,组织培训了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次,成功安排就业2750人次。二是以“科技大集”、“建设新农村再做新贡献”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激发农民“科教兴村”的热情。据统计,2005年举办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近60余场次,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近万多人次,赠送科技图书资料2万多份,帮助农民发展项目90多个。三是开展国际劳务输出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训2000余人,成功输出33人,实现我县国际劳务输出零突破。

3、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时帮助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了培训条件,补贴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全万。四是实施基地建设工程。由县社会保障局牵头实施了城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有培训教室32间,室外训练场7000多平方米技术设备先进、专业种类齐全,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一个。重点建设农业乡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2个。

4、表彰激励,落实待遇。建立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奖励制度,依据考核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贡献大小情况等给予金额不等的奖励。一是评选优秀乡土人才。借鉴外地经验,把农村乡土人才纳入科技人才队伍中,打破以往单纯以学历、资历评价人才的局限性,重实践、重业绩、重成果,充分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并与上级职能部门配合,做好优秀农村人才的选拔、表彰工作,迄今已表彰县级优秀乡土人才40余人,省市级及其以上优秀乡土人才10余人,为农村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实用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增强荣誉感。二是建立了人才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每年向县拔尖人才和优秀乡土人才发放津贴,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拿出88800多元,对为息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奖励。2003年底,在县财政不宽余的情况下,县委常委会议又决定提高县级拔尖人才和优秀乡土人才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40元和30元分别增加到60元和40元。三是搞好挖掘和使用。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同时,鼓励党员带头学技术、学本领,逐步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三、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人力资源中的先进分子,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发展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发挥辐射作用。在全县乡镇树立种植、养殖、加工等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带动周围群众增产增收。东岳镇大刘庄邹登文建蔬菜大棚6个,不断钻研、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其带动下,全村种植蔬菜的农民60多户,面积达500多亩,同时推广优良杂交棉1000多亩,辐射全镇及邻近乡镇。城郊乡关庄顾磊是位养殖能手,年产值350万元,净利润50万元,年上缴利税20万元。该同志致富思源,不忘乡邻,投资近20万元修建乡村道路,资助失学儿童,带动近80户群众养猪致富,增加群众收入近百万元。二是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发展高效项目。李堂乡七里岗金大亮是位果木种植能手,示范园10余亩,引进美国、日本等优良果木品种,抗病虫能力强,高产美味,效益显著,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推广优良晚熟枣,在当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发挥指导作用。项店乡街村文学亮创办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以及技术服务。近年来,为全镇授科技课20多场次,技术咨询4200多次,现场技术指导6000多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因此,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是加强我县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延伸,是我县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实现县城经济突破、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建议

鉴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状况和取得的初步经验,希望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1、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坚持和加强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2、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用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同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激活载体,加大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力度。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4、改革创新,健全人才评价和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争取建立职称制度,将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纳入全县人才选拔工作之中,把实用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相结合,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发挥作用的农村实用人才享受相应的待遇,增强责任感。